求不规则物体重心的实验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力与运动》培优试题与简析

2018—2019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力与运动》培优试题与简析

2018—2019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力与运动》培优试题与简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图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A.B.C.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3.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4.小明在体育课上练习垫排球,当排球竖直上升到最高处时,若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排球将()A.一直上升B.掉落下来C.先上升后下降D.保持静止5.如图所示是贴在竖直墙面上的塑料吸盘挂钩(塑料吸盘挂钩重力不计)。

当挂上适当的重物后,它也不会脱落,此时塑料吸盘挂构所受的摩擦力()A.等于所挂重物的重力B.小于所挂重物的重力C.大于所挂重物的重力D.与所挂重物的重力无关6.下列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①用力捏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物体自由下落时越来越快④汽车在弯道上匀速转弯A.只有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只有②③7.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展品“惯性车”。

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它将要从“∩”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个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落回原来的小孔,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大于惯性B.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与火车保持相同的速度C.若在小球弹出的同时,小火车突然加速运动,小球由于具有惯性,仍能落回原来的小孔中D.若在小球弹出的同时,小火车突然减速运动,小球由于具有惯性,仍能落回原来的小孔中8.如图所示的物体受力示意图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B.C.D.9.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有利”的一面是()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D.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倒10.如图所示,孩子坐着雪橇从高高的雪坡上滑下,最终停下来。

初中寻找重心的方法

初中寻找重心的方法

初中寻找重心的方法
寻找物体的重心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平衡法:用一个支点将物体悬挂起来,然后找到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该位置即为物体的重心所在。

2. 对称法:通过物体的对称性来确定重心位置。

如果物体存在对称面,那么重心一定位于对称面上,且对称面的中垂线通过重心。

3. 实验法:将物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在几个方向上测量物体的倾斜角度,并计算每个方向上的重心位置,最后取多个方向上重心位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重心位置。

4. 几何法: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密度分布来确定重心位置。

例如,对于均匀的长方体,重心位于中心位置。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简单形状(如长方体、圆柱体等),然后计算各个简单形状的重心位置,并据此计算整个物体的重心位置。

以上是常用的寻找物体重心的方法,读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使用。

物体重心的确定实验报告

物体重心的确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物体重心的概念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

2. 掌握通过实验方法测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技巧。

3. 熟悉使用悬挂法和称重法来确定物体重心的原理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重心是指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力的合力作用点。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位于几何中心。

而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则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

本实验通过悬挂法和称重法来测定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三、实验器材1. 不规则物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2. 细线;3. 砝码;4. 米尺;5. 铅笔;6. 纸张。

四、实验步骤1. 悬挂法测定重心:(1)将细线的一端系在不规则物体的任意位置,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上。

(2)轻轻摆动物体,使其达到平衡状态,此时重力的作用线通过重心。

(3)用铅笔在物体上画出重力的作用线。

(4)换一个位置重新悬挂物体,重复上述步骤。

(5)画出第二次重力的作用线。

(6)将两次画出的重力作用线相交,交点即为物体的重心。

2. 称重法测定重心:(1)将不规则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2)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3)将砝码放在物体的一个角上,用米尺测量砝码与物体另一角的距离,记录下来。

(4)逐渐增加砝码的数量,每次增加后都测量砝码与物体另一角的距离,记录下来。

(5)利用杠杆原理,通过计算得出物体重心的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悬挂法测定重心:通过悬挂法,我们得到了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重心位于其几何中心附近,但略有偏差。

这可能是由于物体质量分布不均匀或悬挂点选择不准确导致的。

2. 称重法测定重心:通过称重法,我们得到了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悬挂法得到的重心位置基本一致,但略有偏差。

这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或计算过程中的近似导致的。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悬挂法和称重法测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技巧。

寻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

寻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

寻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一、引言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是指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准确确定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对于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寻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

二、试验法试验法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实际的试验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具体步骤如下:1. 将不规则物体悬挂在一个水平轴上。

2. 测量物体在平衡时所处的位置,记录下位置坐标。

3. 将物体悬挂在不同位置,再次记录下位置坐标。

4. 根据多组位置坐标的数据,通过计算平均值来确定重心的位置。

三、平衡法平衡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寻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它利用物体保持平衡时的条件来确定重心位置。

具体步骤如下:1. 将不规则物体放置在一个平衡点上。

2. 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其保持平衡。

3. 测量平衡点的位置,记录下位置坐标。

4. 重复多次实验,通过计算平均值确定重心的位置。

四、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一种较为复杂但精确的寻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物体的几何模型,并利用数学方法来计算重心位置。

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尺寸,建立几何模型。

2. 利用几何模型的性质,推导出重心位置的计算公式。

3. 将物体的参数代入计算公式,计算重心的位置。

五、三角法三角法是一种常用的近似计算不规则物体重心位置的方法。

它利用物体的几何形状,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计算每个几何图形的重心位置,最终得到整个物体的重心位置。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物体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矩形、三角形等。

2. 计算每个几何图形的重心位置。

3. 根据各个几何图形的重心位置和所占比例,计算整个物体的重心位置。

六、计算机模拟法计算机模拟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物体的三维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到重心位置。

具体步骤如下:1. 建立物体的三维模型,包括形状、尺寸等参数。

2. 导入模型到计算机软件中,进行分析和计算。

不规则薄板型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不规则薄板型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不规则薄板型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确定不规则薄板型物体的重心,这个话题听起来就像是一场数学与物理的探险,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大家知道,重心就像是物体的“心脏”,它决定了物体的平衡。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不规则的薄板像一片煎蛋,煎得歪歪扭扭的,找到那个“心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哎,要是能像小孩子玩积木一样,把它们拼成个标准形状就好了,但偏偏这世上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咱们该怎么找到这个重心呢?可以试试用“悬挂法”。

把那片薄板找个绳子挂起来,然后让它自由摆动。

这就像小孩在秋千上晃来晃去,找到它自然平衡的那个点,那就是重心所在的位置。

是不是听起来很简单?可是,别忘了,薄板的形状可能让它像个调皮的孩子,东摇西晃的,根本不听话。

那时候就要细心观察了,瞧,这个位置是不能让它失控的。

还有一种方法,叫做“几何法”。

这就像是艺术家在画布上画图,首先把薄板的轮廓画下来,然后把它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几何形状。

每个形状的重心都能算出来,然后再把这些重心结合在一起。

就像拼图一样,最终找到一个总的重心。

是不是感觉自己成了个小科学家,研究起了这些形状?不过,这可需要点耐心,像是做手工活,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

如果想要更精准一些,可以用“水浸法”。

简单来说,就是把薄板放到水里,看看它的浮力。

就像泡澡的时候,水面上的那一圈圈波纹,你可以通过测量水位的变化来找到重心。

这种方法有点像变魔术,原本不规则的薄板在水中却能显露出它的秘密,真是妙不可言。

还有个技巧,叫做“平衡杆法”。

找根细杆,把薄板放在上面,慢慢调整,直到薄板在杆上稳稳当当,像一只小鸟停在树枝上。

这个时候,杆的支点就是重心,简直就是“稳如泰山”嘛!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对薄板的重量分布也有要求,不能太极端,不然就像是开车过弯,容易翻车。

别忘了,记录过程中的每一步,像个小侦探一样,保持好奇心。

每次实验后,你都会发现新的小秘密。

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享受那个发现的乐趣,就像寻宝一样,找到宝藏的时候心里那个美啊,简直像吃了蜜一样甜。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2017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2017

《理论力学》 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实验一 实验方法测定物体的重心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合力概念的理解;2、用悬挂法测取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3、用称重法测物体的重心位置并用力学方法计算重量。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装置;2、不规则物体(各种型钢组合体);3、连杆模型;4、台秤。

三、实验原理物体的重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再利用柔软细绳的受力特点和两力平衡原理,我们可以用悬挂的方法决定重心的位置;又利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可以测取杆件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重量。

物体的重量:21F F W +=;重心位置:Wl F x C 1=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A 、悬挂法1、从柜子里取出求重心用的组合型钢试件,用将把它描绘在一张白纸上;2、用细索将其挂吊在上顶板前面的螺钉上(平面铅垂),使之保持静止状态;3、用先前描好的白纸置于该模型后面,使描在白纸上的图形与实物重叠。

再用笔在沿悬线在白纸上画两个点,两点成一线,便可以决定此状态的重力作用线;4、变更悬挂点,重复上述步骤2-3,可画出另一条重力作用线;5、两条垂线相交点即为重心。

B、称重法1、取出实验用连杆。

将连杆一端放在台秤上,一端放在木架上,并使连杆保持水平。

2、读取台秤的读数,并记录;3、将连杆两端调换,并使摆杆保持水平;4、重复步骤2;五、数据记录与处理A、悬挂法(请同学另附图)B、称重法1、实验时应保持重力摆水平;2、台称在使用前应调零。

实验二、四种不同类型载荷的比较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四种常见的不同载荷;2、比较四种不同类型载荷对承载体的作用力特性。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1、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装置;2、2kg台秤1台;3、0.5kg重石英沙1袋;4、偏心振动装置1个。

三、实验原理渐加载荷、突加载荷、冲击载荷和振动载荷是常见的四种载荷。

不同类型的载荷对承载体的作用力是不同的。

将不同类型的载荷作用在同一台秤上,可以方便地观察到各自的作用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相互比较。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规律和平衡条件的学科,是力学的基础学科。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理论力学实验的总结,加深对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理论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 理解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能力;4.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报告主要总结了以下三个实验:1. 摩擦实验2. 重心实验3. 合力与分力实验1. 摩擦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摩擦系数的关系。

实验原理:滑动摩擦力F与正压力N、摩擦系数μ的关系为F=μN。

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调整实验台面水平;(2)测量正压力N,并记录;(3)改变摩擦系数μ,重复步骤(2);(4)测量滑动摩擦力F,并记录;(5)绘制F-N、F-μ关系图。

实验结果:滑动摩擦力F与正压力N、摩擦系数μ成正比。

2. 重心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

实验原理: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可以通过悬吊法和称重法确定。

实验步骤:(1)将不规则物体悬挂在实验装置上,调整悬挂点位置,使物体保持平衡;(2)记录悬挂点位置,即为重心位置;(3)使用称重法测量物体重量,并记录;(4)计算重心位置。

实验结果: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可以通过悬吊法和称重法确定。

3. 合力与分力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

实验原理: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也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组装好,调整实验台面水平;(2)测量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记录;(3)使用分力实验装置,将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4)测量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记录;(5)使用合力实验装置,将两个分力合成一个合力;(6)测量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记录。

实验结果: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分力,也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实验装置,掌握了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方法;3.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重心

重心
编辑本段测定方法
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三线摆、扭摆、复摆等。本实验采用的是三线摆,是通过扭转运动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其特点是无力图像清楚、操作简便易行、适合各种形状的物体,如机械零件、电机转子、枪炮弹丸、电风扇的风叶等的转动惯量都可用三线摆测定。这种实验方法在理论和技术上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实验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用三线摆测定物体转动惯量的方法,并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编辑本段垂直轴定理
还有垂直轴定理:垂直轴定理 一个平面刚体薄板对于垂直两正交轴的转 垂直轴定理
动惯量之和。 表达式:Iz=Ix+Iy 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可折算成质量等于刚体质量的单个质点对该轴所形成的转动惯量。由此折算所得的质点到转轴的距离 ,称为刚体绕该轴的回转半径κ,其公式为 I=MK^2,式中M为刚体质量;I为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的量纲为L^2M,在SI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kg·m^2。 刚体绕某一点转动的惯性由更普遍的惯量张量描述。惯量张量是二阶对称张量,它完整地刻画出刚体绕通过该点任一轴的转动惯量的大小。 补充对转动惯量的详细解释及其物理意义: 先说转动惯量的由来,先从动能说起大家都知道动能E=(1/2)mv^2,而且动能的实际物理意义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选定一个参考系)运动的实际能量,(P势能实际意义则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运动的可能转化为运动的实际能量的大小)。 E=(1/2)mv^2 (v^2为v的2次方) 把v=wr代入上式 (w是角速度,r是半径,在这里对任何物体来说是把物体微分化分为无数个质点,质点与运动整体的重心的距离为r,而再把不同质点积分化得到实际等效的r) 得到E=(1/2)m(wr)^2 由于某一个对象物体在运动当中的本身属性m和r都是不变的,所以把关于m、r的变量用一个变量K代替, K=mr^2 得到E=(1/2)Kw^2 K就是转动惯量,分析实际情况中的作用相当于牛顿运动平动分析中的质量的作用,都是一般不轻易变的量。 这样分析一个转动问题就可以用能量的角度分析了,而不必拘泥于只从纯运动角度分析转动问题。 变换一下公式角度分析转动 1、E=(1/2)Kw^2本身代表研究对象的运动能量 2、之所以用E=(1/2)mv^2不好分析转动物体的问题,是因为其中不包含转动物体的任何转动信息。 3、E=(1/2)mv^2除了不包含转动信息,而且还不包含体现局部运动的信息,因为里面的速度v只代表那个物体的质心运动情况。 4、E=(1/2)Kw^2之所以利于分析,是因为包含了一个物体的所有转动信息,因为转动惯量K=mr^2本身就是一种积分得到的数,更细一些讲就是综合了转动物体的转动不变的信息的等效结果K=∑ mr^2 (这里的K和上楼的J一样) 所以,就是因为发现了转动惯量,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转动问题,就有了价值。 若刚体的质量是连续分布的,则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可写成K=∑ mr^2=∫r^2dm=∫r^2σdV 其中dV表示dm的体积元,σ表示该处的密度,r表示该体积元到转轴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求不规则物体重心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合力、合力矩定理、重心、形心概念的理解。

2.学会悬吊法测取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方法。

3.用称重法求不规则物体重心,并用力学方法计算其重心位置。

4.用形心计算式,验证均质物体的重心与形心。

二、实验设备
台秤一台,不规则物体,悬吊架,铅笔,尺子等。

三、实验原理
1.不规则的薄板用细线悬挂起来处于静止状态,则不规则的薄板所受合外力为零,又薄板只受重力和细线的拉力,则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又物体所受拉力沿细线向上,所以薄板所受重力与拉力反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又重心是薄板各个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的那一点,所以薄板的重心一定在细线的延长线上。

再另选一个点,再悬挂,两条延长线的焦点就是重心(点要选在边缘的地方)
2.利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合力矩定理,用称重法测取物体重心位置。

三、实验步骤
1.悬吊法实验
2.称重法实验
A
(a)
3.测取该均质钢板组合体的有关尺寸,用形心计算式0=∑∑=i i i c A A x x 求出其形心坐标,并与前面二次实验比较验证。

四、实验报告
1.悬吊法重心测量图
2.称重法(单位:kg )
3.计算形心位置。

4.思考非均质物体的形心与重心是否重合?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