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

本次研究旨在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本研究选取了1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年龄范围在40岁至70岁之间。

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未接受任何降压治疗。

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接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两组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治疗,治疗期间每月进行一次随访。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28.5mmHg,舒张压为85.3mmHg,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42.2mmHg,舒张压为93.7mmHg。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浆中肾素含量明显降低,而肾上腺素含量无显著变化。

对照组则肾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均无显著变化。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能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的产生。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变化不明显。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显著改善,而对照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头痛和胃肠反应是常见的轻度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心电图、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检查方面均未出现异常。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液生化指标。

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该药物安全有效。

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随机性和盲法不够严格,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长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和延伸本研究的结果。

戒毒医疗案例分析:一例戒毒人员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的案例

戒毒医疗案例分析:一例戒毒人员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的案例

【案例背景】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以经常或持续的、全面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及过度焦虑感为特征。

这种焦虑与周围任何特定的情景没有关系,而一般是由过度的担忧引起。

这种紧张不安、担心或烦恼与现实不相称,使患者感到难以忍受,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紧张和过度警惕。

吸毒行为与个体、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为缓解不良情绪而吸食毒品。

吸毒者成瘾后不仅相关的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被严重削弱,而且心理健康也得到进一步损害,焦虑和抑郁情绪愈发严重,进而引起复吸,形成恶性循环。

大多数戒毒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突出,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不仅极大影响戒毒成效,同时加大了戒毒所民警的管理难度,并危害场所安全稳定。

【案例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戒毒人员范某,女,1961年出生,离异,初中文化,无业。

范某注射海洛因、吸食冰毒21年,两次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于2021年8月由公安机关投送至戒毒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入所体检:符合收治条件。

血压156/94mmHg,自诉有高血压及丙肝病史;胸部正侧位片、腹部平片、心电图、肝胆脾肾B超均未见异常。

(二)诊断过程患者因“烦躁伴躯体不适两年余,加重一周”就诊。

两年前,患者因和前夫闹离婚,之后感觉不明原因的紧张、烦躁不安、浑身不适,感到痛苦,总是想为什么自己生活不幸福,偶有消极念头,未至医院就诊,在父母的陪伴开导下症状逐渐改善。

一周前,患者得知家里老人生病后,突然出现头痛,感觉脑袋像要炸开一样,所部医院即刻安排其至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就诊,完善头颅、颈椎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数小时后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回所后患者每到下午仍会感到头疼不适,遂再次就诊。

病程中患者饮食、二便如常,睡眠欠佳。

既往有高血压、丙肝病史,无糖尿病史,否认外伤史。

体格检查:T36.2℃,P71次/分,R16次/分,BP145/91mmHg,心肺听诊未及显著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一、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从而扩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心脏前负荷,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其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对心肌的负性肌力作用较小,对心率的影响也较小,适合长期治疗。

临床上已经证实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1.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首诊高血压患者,年龄在40-65岁之间,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患者分别来自于医院门诊和社区,均为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

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一般起始剂量为每日1片,随着治疗效果逐渐加量或减量。

治疗周期为12周。

4.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用药后患者的身体不适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5. 结果分析经过治疗后,观察发现100例高血压患者的SBP和DBP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显著的降低,部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患者的身体不适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较小。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

6. 结论本次观察结果表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血压控制作用明显,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由于观察样本的局限性,仍然需要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高血压调查报告中的吸烟饮酒情况

高血压调查报告中的吸烟饮酒情况

高血压调查报告中的吸烟饮酒情况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对高血压的研究中,吸烟和饮酒这两个因素备受关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吸烟饮酒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吸烟和饮酒作为常见的生活习惯,被认为可能对血压产生重要影响。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高血压患者中吸烟和饮酒的现状,分析其与高血压病情的关联,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我们选取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收集了_____份有效样本。

采用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了参与者的基本信息、吸烟饮酒情况、血压测量值以及其他相关健康指标。

三、吸烟情况(一)吸烟率在调查的人群中,吸烟者的比例为_____%。

其中,男性吸烟者明显多于女性,分别为_____%和_____%。

(二)吸烟量吸烟者中,每日吸烟量在 10 支以下的占_____%,10 20 支的占_____%,20 支以上的占_____%。

(三)吸烟年限吸烟年限在 5 年以下的占_____%,5 10 年的占_____%,10 年以上的占_____%。

(四)吸烟与高血压的关系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吸烟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吸烟年限越长、吸烟量越大,患高血压的风险越高。

四、饮酒情况(一)饮酒率在被调查者中,饮酒者的比例为_____%。

男性饮酒率高于女性。

(二)饮酒类型主要饮酒类型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等。

其中,饮用白酒的比例相对较高。

(三)饮酒量每周饮酒量在 100 克以下的占_____%,100 200 克的占_____%,200 克以上的占_____%。

(四)饮酒频率偶尔饮酒(每周少于 1 次)的占_____%,经常饮酒(每周 2 次及以上)的占_____%。

(五)饮酒与高血压的关系大量饮酒和频繁饮酒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几率显著增加。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与药学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与药学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与药学分析【关键词】高血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临床疗效;药学分析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病,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长期高血压科可影响重要脏器尤其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引起中风、心脏病、肾衰竭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人体健康[1]。

临床对于高血压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使其保持稳定是目前临床主要采取的措施,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适用于两种药品成分单独使用时无法起到良好降压、控压的患者,除了具有厄贝沙坦作用以外,该药品还具有氢氯噻嗪的利尿、消肿作用,利用尿液排出机体内的钠离子,可增强药效,起到更好的降压效果,控制病情进一步加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本研究将以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就诊130例高血压患者为例,通过分组对比分析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开展时间: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观察对象为于我院就诊的130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65例)、B组(65例)。

在A组中,男性/女性=30/35,年龄39~78岁,平均(58.38±5.2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均值(6.35±1.21)年。

在B组中,男性/女性=35/30,年龄38~75岁,平均(57.62±5.89)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1年,均值(6.47±1.33)年。

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A组遵照医嘱服用厄贝沙坦片(生产企业: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15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016),每次0.15g,每天一次。

B组遵照医嘱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生产企业:赛诺菲(航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5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41),每日一次,每次一片。

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个月。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患者血压值恢复至正常水平,或者舒张压降低≥10mmHg、收缩压降低≥20mmHg,为显效;患者收缩压降低10-20mmHg,舒张压降低不到10mmHg,为显效;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潘文进【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23(17)4【摘要】目的探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96例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血清生化指标[血肌酐(Scr)、白蛋白(ALB)]水平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收缩压(132.21±7.13)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78.94±5.47)mm Hg低于对照组的(142.82±8.85)、(90.62±7.55)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Scr、ALB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Scr(74.62±12.43)μmol/L低于对照组的(85.46±10.63)μmol/L,ALB(37.67±2.45)g/L高于对照组的(31.46±2.4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平稳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血清生化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116-118)【作者】潘文进【作者单位】福州闽清梅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2.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94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3.缬沙坦分散片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新发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4.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82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83例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本次观察共有100名患者参与,年龄范围在45岁至65岁之间。

这些患者均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不理想,且没有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史和肾功能异常。

他们被随机分配为两组,其中50名患者接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另外50名患者则接受安慰剂治疗。

观察周期为12周。

在治疗前,我们对每位患者进行了基础数据的收集,包括血压、身高、体重、血脂、血糖等指标。

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并定期回诊进行复查。

观察结果显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有效降低血压。

治疗组在治疗后的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水平(P<0.05)。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平均收缩压降低了20 mmHg,平均舒张压降低了10 mmHg。

而安慰剂组的血压变化则没有显著差异。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体重、血脂和血糖指标也有所改善。

治疗后12周,患者的体重减轻了2 kg,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

而安慰剂组的这些指标变化则没有明显差异。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它能够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

不良反应方面,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只有少数患者出现了胃肠道不适、头痛等轻微不适。

尽管本次观察结果较为明确,但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

观察周期只有12周,长期疗效尚不明确。

本次观察未纳入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次级性高血压患者。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包括更多不同类型的患者,以探索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疗效和安全性。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和血糖水平。

但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且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抽选106例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均分两组。

常规组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实验组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之下,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优势明显,为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增强患者治疗的安全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升心血管内科科室的整体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院治疗整体质量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疾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心血管内科;治疗效果高血压的主要病发因素有家族遗传、吸烟酗酒、熬夜等,高血压患者血压超标常导致靶器官功能损伤,对心脏、大脑、血液循环系统等器官造成伤害[5]。

常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这类药物降压半衰期较长,能够起到有效平稳降压的作用,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具有不良反应小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易被患者所接受,为明确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效果,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对比分析,现将有关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研究主要抽选106例在本院接受治疗高血压患者,以此展开研究。

其中常规组患者53例,年龄跨度为24至75岁,均龄(45.89±17.14)岁,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

实验组患者53例,年龄跨度为25至76岁,均龄(46.36±18.47)岁,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1.2.1 常规组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首先按照规定流程对被选取为研究对象的患者进行常规体检,按照高血压治疗的规范标准进行治疗。

主要包括①患者每日口服一次硝苯地平缓释片,初次只需服用20mg,后续根据患者病情逐量加药,每次服药剂量保持在20~40mg[2]。

②后续及时获取患者所反馈信息,对患者其他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了解吸毒对高血压病治疗上的影响。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有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和无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均采用卡托普利、美托洛尔、吲哒帕胺、硝苯地平缓释片、可乐定这五种药物治疗,均从单一药物开始,至最大剂量,疗效不满意再逐渐增加药物以至血压达标,比较两组病例血压变化情况。

结果:有吸毒史的高血压病病例组,联合用药种类多,血压未明显得到控制,多数人达到了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结论:有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很难控制,目前原因不明。

【关键词】吸毒;高血压病;疗效
高血压病是内科常见病,近二十年来随着吸毒人员的增加,吸毒合并高血压病的人群也逐渐增多,在临床上发现这类患者在降血压治疗上有很大的难度,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也收效甚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06年~2010年6月期间在上海监狱总医院住院的有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90人和无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250人,吸毒史都选取烫吸或肌注或静脉注射海洛因两年以上,住院时均已戒断半年以上。

剔除吸毒史少于两年或正在脱毒的人群。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有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年龄(51.3±4.5)岁,无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年龄(5
2.±
3.2)岁,两组年龄具有可比性(P>0.05)。

高血压的诊断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建议的18岁以
上血压水平分类标准[1]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肝、肾、血液系统疾
病或恶性肿瘤,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脑血管病等。

入院时有吸毒史的高血压病组收缩压(195±15.5)mmHg,舒张压(115±5.6)mmHg,无吸毒史的高血压病组收缩压(194±16.0)mmHg,舒张压(116±4.3)mmHg。

难治性高血压指高血压患者服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三种以上不同作用类别的降压药物,剂量充足,但血压仍不
能控制在140/90mmH以下的患者[2]。

1.2治疗方法:两组高血压病患者都在相同的五种降血压药物(卡托普利、美托洛尔、吲哒帕胺、硝苯地平缓释片、可乐定)内任意选择单一药物或联合用药,以致血压达标,降压目标设定在140/90mmHg。

如联合用药达到此五种药物仍未达标,则以此为观察终点。

1.3血压测量方法:血压计采用水银柱式,测量时间在情绪稍稳定后,每日上午
8点~9点测血压,受检者取仰卧位,被测者的上臂、血压计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每次测血压一般需重复测2次,记录平均值,重复测量血压时应将袖带完全放气1~2分钟后再测[2]测试人员和血压计对固定。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配对资料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计数资料分别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有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经降血压药物治疗后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经联合三种药物(包括利尿剂)治疗患者的收缩压(175.5±4.56)mmHg,舒张压(106.5±5.28)mmHg,即使联合五种降血压药物的使用,患者的收缩压仍达(160.7±4.35)mmHg,舒张压(92.25±5.04)mmHg,而无吸毒史的高血压病经联合三种药物(包括利尿剂)治疗,收缩压(150.60±5.37)mmHg,舒张压(92.70±
3.90)mmHg,未达标的继续增加药物致达标,到联合五种药物治疗时收缩压(135.15±3.86)mmHg,舒张压(85.53±6.48)mmHg,每组进行配对t检验,P<0.05,(见表一)。

有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经联合三种药物(包括利尿剂)治疗降压达标率17.53%,联合五种降血压药物降压达标率25.45%,难治性高血压比例7
4.55%,无吸毒史的高血压病经联合三种药物(包括利尿剂)治疗降压达标率8
5.78%,联合五种降血压药物降压达标率97.75%,难治性高血压比例2.25%,两组进行χ2检验,P<0.05,(见表二)。

表一
表二
两组进行χ2检验,P<0.05。

3.讨论
有吸毒史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难以控制,目前原因不清楚,可能的原因分析如
下:海洛因对心血管系统损伤是多方面的,目前已知有心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等激素,这些心血管内分泌激素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网络结构,常常
是多种因素和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

正常体内有内源性阿片样多
肽作用于阿片受体,通过受体后多种信号传递系统调节体内,诸如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多巴胺系统、五-羟色胺系统、胆碱能系统、组织胺系统、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性腺系统、钙离子通道系统、AC-CAMP系统、G蛋白家族系统等的正常功能,即通过神经内分泌整合机制来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吸毒者吸入大量外源性的阿片样物质(海洛因)后,根据生物负反馈机制,势必抑制体内正常内源性阿片样多肽的合成和释放,使体内正常状态被打乱,进入体内的外源性的阿片样物质调节并保持体内多系统的功能平衡,建立新的稳定,戒断后影响神经内分泌整合作用。

海洛因可扩张阻力和容量血管,并减弱PCO2升高引起的血管收缩反射,戒断期一旦停止阿片类物质的摄入,可反射性引起血管紧张度增高,同时因阿片类的长期摄入使蓝斑核部位产生了对阿片抑制的耐受,突然停用阿片会引起其高活性,致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使血压升高。

而且吸毒者生活无规律、经常失眠。

这些因素对血压的影响考虑与下丘脑的中枢调节作用有关,若生活规律、情绪平和,下丘脑可将血压调节在一个较稳定的常值水平,当生活规律、精神情绪等因素发生改变,可能发生下丘脑中枢调节功能的紊乱,导致血压升高。

注射毒品对周围血管的损害血管是注射吸毒最容易损伤的靶器官,常见的血管损害包括静脉炎、血栓,若误入动脉还可引起动脉狭窄、动脉炎等。

血管受损可直接引起管壁增厚、管径缩小,血管平滑肌处于收缩和张力状态导致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同时因血内皮功能失常,血管舒张因子减少,而收缩因子增多,引起血压升高。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5-1533.
[2]孙宁玲.高血压治疗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6-344.
[3]杨树龙,夏强,沈岳良,等.K-阿片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在缺血再灌注心脏中的交互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16(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