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的广告符号解读
从符号学视角看消费社会中的广告符号的运用

从符号学视角看消费社会中的广告符号的运用【摘要】本文拟在参考让·鲍德里亚等国内外长久以来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消费社会的基本特点即符号消费为出发点,以可口可乐百年广告史为例解析在消费社会中广告符号的运用,从而来探讨消费社会中,广告对消费主义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制造流行神话的手段和消费欲望的修辞,诱导消费者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
【关键词】消费社会;符号学;广告符号1 消费社会中关于符号的相关研究概述1.1 符号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1.1.1 符号学的概念首先,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符号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本文所指符号学是指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符号学。
索绪尔符号学的特点是两分法,符号体现出的是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的关系。
其中能指是包括声音或形象,而所指是由能指在人们心里引发的概念。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完全任意的、非自然的,仅仅是习惯、约定俗成的关系。
1.1.2 广告符号的概念广告符号是符号的一种。
广告符号是利用各种变现元素(如画面、语言、音响等)传递意义的系统。
它区别于广告中使用的符号(如广告中的文字、图片、音乐、形象等等)。
广告符号涵盖的范畴更广泛,它包含了广告中使用的符号,二者不可混淆。
广告符号既有显在的、明确的意义,比如说与商品的特征、功能方面的联系,也有潜在的、模糊的意义,比如特定气质、生活哲学。
这些意义都能够在人们观看广告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作用在于人们的心理层面。
1.1.3 广告符号的内涵与外延广告符号的内涵是指广告符号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广告主所要的意图:促进销售或提升品牌形象。
广告作为商业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盈利。
所以是否能赢得市场认同,如何赢得市场认同就是广告符号编码的基础。
而广告符号的外延包括两个方面,按照索绪尔两分法的定义,同样包括能指和所指。
广告符号的能指是指广告中被运用的可以被直接感知的元素:广告语、人物形象、声音、色调、场景等。
消费社会语境下对广告符号的探析

在 消费主 义 时代 , 许 多消 费 已不 再是 功能性 和 实用性
盛 ,也 更有 意义 。通 过对 物 的信息 进行 编码构 成符 号 ,成 消 费 ,合 目的性和 理性 严重 缺 失 ,消费也 并非 建立 在对 需 功展 示 了物 品的极 大丰 富 , 种类 繁 多 。 各 种款 式应 有尽有 , 求 和享 乐 的迫 切要 求之 上 , 而 是建 立在 某种 物 品/ 符 号和 区
的生存状态产 生了一定影响。广告符号对 物的符 号价值 的建构 , 通过 g 『 领 流行与时尚刺激人 的消费欲 望, 制造理想生活的乌托邦, 在广 告符号 的控制下人极易被物所奴役和异化,本文试 图从批判的角度在消 费社会 的视野下去探析这些广告符号。
关键词 :消费社会;广告;符号
中 图分 类 号 :F 7 1 3 .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1 2 2( 2 0 1 3 )1 0 — 0 1 4 0 — 0 3
鲍德 里亚 认为 符号 的建 构与 消费社 会 的形成 息 息相关 ,符 流 行语 中可 见端倪 ,某某 服饰 “ 穿 什么 就是什 么” ;某某 少 号甚 至在 消 费社会 中具 有统领 作用 ,符号价 值超 过 了商 品 女 系列 衣物“ 爱上 某某 ( 品牌 名称 ) ,爱 上 s . H . E( 大众 明 本 身的使 用价 值 ,消 费是符 号操 纵和制 造 下 的行 为 。符 号 星 ) ” ;某某 男装“ 男人 不止一 面” ;某某 鞋子 “ T O B E NO. 1 ”
价值进 行膜 拜和 消 费 。
少 ,为 了一种 功用性 美丽 ,这 些 由符号 构建 的价值 和中 ,我们 有不 计其 数 的杂货 店和各 式各 样 的商场 提供 丰盛 的物 品和优 良的购物 氛 围 ,这些物 品以全
广告、品牌和消费的符号学的阐释

广告、品牌和消费的符号学的阐释广告、品牌和消费的符号学的阐释广告、品牌和消费的符号学的阐释广告、品牌和消费的符号学的阐释摘要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揭示“二元结构”消费对品牌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品牌是“一个具有使用价值与符号价值的商品”的特质,并提出了通过广告这一中介“换挡加速”构建品牌并促成消费的符号学原理。
关键词二元消费广告编码使用价值符号价值换挡加速广告、品牌和消费可以看成是各自独立且彼此联结的符号系统。
广告是商品与消费之间的传播沟通媒介,服从于符号学揭示的编码,解码规则。
广告运用语言来处理商品信息进行编码,消费者利用语言来解码,广告编码与解码的过程构建了品牌,问题是,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广告编码的信息是什么?广告编码的原则是什么?广告编码的原理是什么?这是本文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广告营销学对广告构建品牌解释的不足广告、品牌与消费是营销学与广告学最为关键的几个概念。
营销学认为,消费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
产品与品牌是两个有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根据菲力普·科特勒的一个着名营销学观点,产品(product)是能引起市场注意、获取、使用,或能够满足某种消费需求和欲望的任何东西。
”而品牌(brand)是一个“名称、专有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将上述综合,用于识别一个销售商或销售群体的商品与服务,并使之同其竞争的商品与服务区别开来。
”美国权威教科书《现代广告学》认为“广告是由已确定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产品(商品、服务和观点)的。
通常是有偿的、有组织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
从以上关于消费、品牌与广告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广告学与营销学阐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消费是目的,品牌是对象,广告是中介。
广告是品牌与消费的传播路径。
广告不仅传递品牌信息,而且还劝服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揭示仅从一般性的表象、行为或过程去理解的,属于描述性的解释。
只解决了是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问题,没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消费社会中的广告符号

消费社会中的广告符号广告作为新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载和表现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现实互动。
广告创意的主要意义就是让商品超越实用价值的简单含义,赋予日趋同质化的产品更多的意义,使之与人类的精神发生更显著的联系。
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解读,论述广告符号在消费文化中的应用方式及价值体现。
标签:能指;所指;消费文化一、消费社会中符号的概述1、符号学概念(1)符号符号学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或性质的标识,来源于规定或者约定俗成,其形式简单,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具有很强的魅力,符号构成文本,多样化的文本构成了符号世界。
索绪尔认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
能指是符号的语音形象,所指是符号的意义概念部分。
(2)广告符号广告符号是符号的一种,广告符号是利用各种变现元素(如画面、语言、音响等)传递意义系统。
广告符号既有直接的、明确的意义,比如说与商品的特性、功能的联系,也有潜在的、隐性的意义,比如商品所衍生出来的意义、气质、哲学思想等。
这些意义都能够在人们观看广告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作用于对受众的心理暗示。
二、符号学在广告中的运用——以可口可乐为例广告主的商品和服务的功能性价值和附加价值就是产品、服务作为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所在,也是产品、服务等作为一个文本所需要消费者“解码”和“解读”出的“内容”和“意义”所在。
那么如何让目标消费者“解读”出他们真正想要的能指与所指——“广告主的商品和服务的功能性价值和附加价值”,是广告研究的一大目标。
1、表达出目标消费者需要的符号能指与所指(1)通过强调产品或服务的能指,从功能性价值角度满足目标消费者所需功能性价值是产品所必须要具备的,它是产品符号化的基础,是广告宣传的基本保障。
通过强调产品或服务的能指,从功能性价值角度满足目标消费者所需,是进行广告创作、宣传产品一种方法。
1886S’——1920S’可口可乐广告语侧重能指1886年——请喝可口可乐1904年——新鲜和美昧1905年——可口可乐一保持和恢复你的体力1906年——高品质的饮品1907年可口可乐——带来精力.使你充满活力可口可乐问世之初,需要更多的人去品尝去了解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成为可口可乐上市之初最直接的活动宣传主题,之后的十多年里,虽然会有一些新的广告语出现,但是依然是从可口可乐产品本身的功能层面去宣传:新鲜、美味、保持和恢复你的体力。
浅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理论

鲍德里亚认为 , 消费社会 ” “ 成 了“ 在“ 中, 物” 符号一 物” 这 , 时人们 消费 的已不只是 物 的“ 使用价 值 ” 而重在 于其 “ 号价 , 符 值” 即人们从对“ ” , 物 的消费转入对“ 符号 ” 的消费。关于鲍德里 亚理论 中的“ 消费社会 ” 符号社会 ” 和“ 这两个概念 , 总体说来 , 是 从不 同角度进行界定的概念 ,但实质上两个概念就其所论证的 内容来讲是指 同一对象。 鲍 德里亚 提 出“ 费社会 ”主要是 针对 马克思 的“ 产社 消 , 生 会” 而言的。 因为马克思 的政治经济学着重论述 了生产 、 交换 、 分 配和消费的关系 , 并且把生产放在了决定性的地位。 而鲍德里亚 认为现代的发达社会 已经进入到 了“ 消费 ” 为主导 的社会。 鲍德里亚提出“ 符号社会” 主要是针对马克思讲的“ 品社 , 商 会” 而言 的。 商品社会 中, 在 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 当然这里的商品主要是实 物商 品。德波 为了凸显 商品社会 中文 化“ 景观 ” 意义 , 景观社会 ” 以“ 代替“ 品社会 ”景 观社会与商 品 商 , 社会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而鲍德里亚将德波所谓 的“ 景观社会 ” 理 论 , 申为 “ 引 以符 号 为 中介 ” “ 费 社 会 ” 论 , 此 进 行 了新 的 消 理 对 的 发 展 , 以 鲍 德 里亚 用 “ 号 社会 ” 论来 称谓 他 的新 理 论I 所 符 理
产 品 的需 要 。
鲍德里亚强调 ,在充分发达 的西方社会生活 中,财 富的数 “ 量和需要的满足 , 皆不足以定义消费的概念 : 他们 只是一种事先 的必 要 条 件 ” 。 德里 亚 明确 提 出 , 鲍 消费 社 会 已经 把 消 费从 满 足 二 、符号消费" ‘ ‘ 情境下消费的具体 特征 需要 的程序中解放 出来 。消费不是与生产相对 的被动 吸收和 占 有, 而是一种建立人与物之间 、 人与集体和世界之 间关 系的主动 1消 费观 念 增 强 。 . 模式 ,这种模式是系统性活动 的全面性 回应 ,并且在此模式之 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 , 生产力 的发展使物质极大丰 富, 上, 建立 了整个社会 文化体 系, 以至整个社会体系。 这样 , 在鲍德 琳 琅满 目的商 品、 丰富多彩 的娱乐 、 应有尽 有的服务 , 人们 面对 里亚看来 ,消费 的对象不再是传统消费 中所谓的物质性的单个 着更多 的选择与诱惑。同时 , 科学技术的发展 又使 劳动力进一步 物品或产品 , 人们不 只是在 消费食 物 、 衣服等 。成为消费对象的 解放 出来 , 闲暇 E益增多。 t 选择的多样化 、 休闲时间的富裕化 , 使 物 品, 是“ 应 物体 系” 中的物 品 , 而物体 系就像语言结 构一样 , 规 消费得 以渗透到 日常生活的每一个 细节 ,任 何物品都 可以成 为 定着个别物体的意义与功能 ,因而物品的消费不再是因为它首 商 品 、 为消 费 的 对 象 成 。 先 具有 物 质 的特 征 , 而是 因为 它 更 显 示 出是 一 种 “ 号一 物 ”是 符 , 消费观念的变化 首先 体现 在个体身 上 ,人们发现现实生活 种“ 个性化” 的处于符号差异体系 中的意义对 象。 当一切物 、 一 中有着种种的不平等 , 在消费中是人人平等的。 但 在这样 的背景 切社会关系都成了消费品 , 社会就进入到“ 消费社会 ” 。 下, 人们不再把消费看作是满足基本需要的手段 , 而是看作能带 2“ 费社 会 ” .消 的特 征 。 来幸福与平 等的行为 。就 国家 而言 ,对消费 的态度也发生着变 西方发达 资本主义 国家所 进入 到的这样 一个 被人 们称为 化 , 国家对消费的鼓 励 , 使人们 的消费意识开始发生 了根本性的 “ 费社会 ” 消 的阶段 , 其主要特 征表现如 下 : 是整个社 会被物 变化。人们不再用禁欲来约束 自己, 而正视 自己的欲望 , 一 反 通过 质 所 笼 罩 、 包 围 , 切 都 成 为 消 费 品 , 盛 成 为这 个 社 会 的最 消费来满足 自己的欲望 ,人们 的消费意识从传统 的消费节约观 所 一 丰 为夺 目的特征 ; 二是消费替代生产 , 成为社会经济体制 中的主导 走 向 消 费享 乐 观 。 地位 ; 三是符号 系统 的形成 , 们消费的不仅仅 是物品 , 人 而是符 2消 费 需 求 的 变 化 , 对 “ 用价 值 ” 需 求 转 变为 对 “ . 由 使 的 符 号、 意义 ; 四是大众传媒在这个 时代 有特殊重要 的地位 , 大众传 号 ” 需求 。 的 媒成为制造符号 、 传播符 号 , 诱导人们 消费的重要载体。 在传统农业社会及前工业社会 , 消费就是对 物的占有 、 对物 3“ 费社 会 ” “ 号 ” “ 号 社 会 ” 关 系。 .消 与 符 和 符 的 的使 用 , 之 所 以被 消 费 , 在 于 它 具 有 能 满 足 人 们 需 要 的 使 用 物 就
符号学角度的广告解读

符号学角度的广告解读
首先,广告可以被视为一种视觉符号,包括图片、色彩和文字等各种元素。
广告中的
每个元素都代表一个符号,通过符号之间的组合和排列,传达信息和情感。
例如,在康师
傅方便面的广告中,印有“鲜浓肉骨汤”的小图标,这个小图标代表了“鲜美美味”的符号,通过它的展示,冀求引起消费者的食欲。
在可口可乐广告中的红色色调更是将这种代
表热烈的符号直接传播了出来。
其次,广告中的符号往往带有强烈的文化意义。
比如,在某些外国婚纱的广告中,出
现的新娘总是佩戴着婚纱头纱,这个头纱就代表了西方文化中传统的、仪式感和纯洁之美
的符号,并且这些符号往往会被纠正或者漏掉,这一点在汇源果汁的广告中就很明显。
如
果我们了解了这些文化符号的含义,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广告,很好地把握广告信息的背后
道德和价值内涵。
最后,广告还通过符号呈现制造出消费文化。
广告往往会把一些并不一定有必要的东
西呈现成必需品,通过消费来满足人们内心的需求。
例如,某些奢侈品广告中出现的硬币、贵金属等定量的财产象征就展现出了奢侈品的消费意识。
而在汽车销售广告中使用的代表
豪华、自由、流线型和性能的符号,也引导着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要想真正掌握广告背后的信息,深入理解广告里的文化符号是必须的。
符号学解读广告,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理解广告信息的真正含义。
通过掌握这种符号学方法,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广告,并且能够为我们打造自己的消费观念所作的决定提供
帮助,遵循自己的内心需求,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消费社会语境下广告符号的解读

消费社会语境下广告符号的解读作者:冷艳来源:《科技视界》 2012年第36期冷艳(吉林财经大学吉林长春130117)【摘要】经济的高度发达造就了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广告也在改变着人们对于社会的认知。
在丰裕的消费社会中,广告成为了消费欲望的修辞,为大众构建了美好的理想生活梦境,并且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折射点。
【关键词】消费社会;广告符号;意识形态1 消费社会的概述在物质匮乏社会中,人们生产产品的唯一目的是为了维持生存,商品主要被少数富裕者所垄断,消费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流水线生产模式的开创,生产技术和方式的重大变革使得大众消费成为现实,人类社会逐渐步入物质丰裕时期。
大规模的生产必然带来了大规模的消费,在物质极其丰富的基础上,消费活动的社会地位提高并开始展现其强烈的影响力。
社会开始由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中心,社会商品再生产开始由消费驱动。
法国学者让·波德里亚在其代表作《消费社会》中提及,“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
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一种根本变化。
恰当地说,赋予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
”[1]与此同时,人们对商品的选择标准也发生变化,由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关注转移为对其附加价值的重视,也就是说,人们更在意商品的包装、广告宣传、品牌形象等人为添加的附加价值,其重要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商品本身固有的基本功能和属性。
此时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都可以通过物化的形式进行表达,并被人们所消费。
从匮乏社会到丰盛社会,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状况发生变化。
在匮乏的生产社会中,消费从属于生产,生产决定消费种类和形式,消费具有实物性、功能性、使用性。
在丰裕的消费社会中,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相同的功能属性特性等无法成为对产品评价的标准。
而此时对消费的评判从原有的客观价值评判转为主观价值评判。
论消费社会中的广告符号

三 、 品的符号 价值 商
后 现 代 时 期 的商 品价 值 已 不 再 取
、
什 么 是 消 费 社 会
决 于 商 品 本 身 是 否 能 满 足 人 的 需 要 或 具有 交换 价值 。 是取 决 于交换 体 系 而
确立 、 造 、 塑 实现 的 过 程 , 因此 , 现 代 广 告 的 研 究 就 无 法 回 避 符 号 。 对
论消 费社会 中的广告符 号
◎赵津晶( 武汉工 程大学 407) 303
2 0世 纪 6 年 代 末 .人 类 的 经 0 济 领 域 中 又 有 了 一 个 极 大 的 变 化 就 耀 消 费 品 的 附 加 值 作 为 消 费 行 为 的
是 市 场 的 改 变 。 别 是 掌 握 大 部 分 消 特 费 资 料 的 发 达 国家 市 场 。 原 有 的 “ 从 生 产 者 导 向 的 市 场 推 动 力 ” 向“ 费 者 转 消
导 向 的市 场 推 动 力 ” 。在 这 样 的 经 济 结 构 里 。 但 形 成 了不 同 的 消 费 意 识 不 以 消 费 者 为 中 心 . 凸 现 了 广 告 业 与 更
化 不 是 因 相 互 认 同 而 选 择 代 表 他们 的
消 费 符 号 . 而 是 因 为 膜 拜 一 组 消 费 反 符 号而相互认 同 . 由于 认 同 基 础 肤 浅 ,
主 要 目的 。诸 如 我 们 对 某 些 品 牌 的狂
热 追 求 . 及 对 这 些 品 牌 所 指 向 的 某 以
行 销业 的重要 性 。广告不再 只是“ 广
种 生 活 方 式 的倾 慕 等 等 。消 费 品 的 使 用价值受 制于使用时 间的限制 。 因 此, 以使 用 价 值 为 目 的 的 消 费 行 为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装塑造成为具有男性阳刚之美、东方文化内涵的
男装品牌, 公司挑选李连杰这个大众公认的“具有男
性 魅 力 的 人 ”作 形 象 代 言 人 ( 图 1) [6], 让 他 一 遍 遍 地
宣扬“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众所周知, 李连杰近些
年 在 影 视 艺 术 中 扮 演 的 都 是 男 女 青 年 崇 拜 的 “英 雄 ”
当代广告营销引导消费并紧跟消费观念的变 化, 使原来专注于功能诉求的营销理念及美学标准 转向了更具有生活情调和大众文化观念的符号化场 景。商品符号象征含义的差异不仅成为消费者区分 自我与他人的重要手段, 而且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 中突出其产品形象的重要途径。广告从不讳言: 我们 是在贩卖观点和想法, 正如可口可乐公司所说: “我 们生产的是可乐, 而顾 客 买 的 是 广 告 ”, 如 果 不 做 广 告, 可口可乐就是一杯糖水, 可消费者却认为它代表 一种快乐, 可见广告在商品象征意义嫁接方面的巨 大能量。广告活动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介, 在符号意 义的创造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于是, 商品的 最后阶段— ——形象, 便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 消费 不再是以商品本身为消费对象, 而是以商品的符号 形象为消费对象。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在满足消费 者精神需求方面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学者鞠惠冰指 出, “这意味着广告中出现的内容, 不再是一种语义 信息, 而 转 变 为 一 种 符 号 信 息 , 过 去 是 人— ——商 品 , 而现在是转向人— ——符号— ——商品。在这里, 形象自 身与商品无关, 只是一种人为的、虚拟的意义陈述编 码, 商品与商品形象的关系是被包装与包装的关系、 被 虚 拟 与 虚 拟 的 关 系 ”[5]。广 告 通 过 意 义 嫁 接 把 某 种 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赋予商品, 使商品成为某种象 征意义的载体。因此, 商品的符号差异性决定它的生 存意义、代表着商品和商品之间的差异, 并且通过这 种差异使符号具有意指作用, 形成能指和所指的对 应关系, 映射商品中蕴涵的情感和社会价值。例如柒 牌男装的广告形象营销, 叶茂中广告公司经过市场 调查和消费者分析后得出结论, 要将柒牌中华立领
中图分类号: G 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260X( 2008) 04- 0140- 05
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 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物质丰 裕阶段。在物质极其丰盛的基础上, 消费的地位被独 立出来, 成为整个社会运作的核心, 因此“消费社会” 一词应运而生。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 消 费社会是一个以符号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符号 取代实物成为消费主体, 具有独立的符号价值, 因而 符号的生产也就是意义的生产, 同时, 符号意义引导 符号消费, 它是一种集体话 语 , 并 非 个 人 行 为[1]。 因 而, 我们既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 同时也生活在一 个符号的世界。消费社会商品全面过剩, 同质化日趋 严重, 商品因为技术的差异所引起的功能差别逐渐 消失, 而符号示差性越趋明显, 以至于鲍德里亚在 《物 的 体 系 》一 书 中 提 出 一 个 重 要 命 题— — — 物 必 成 为 符号, 才能成为被消费的物。他所要表明的, 概括地 说就是: 商品具有两面性, 其 一 是 “使 用 价 值 ”, 其 二 可称为“符号价值”, 是 由 商 品 的 形 象 设 计 所 塑 造 出 来的价值, 这些构成了商品的意象, 并成为消费者感 性的选择对象, 可以说形成了附加性的价值, 这也就 构成了当代消费的二重性[2]。因此, 作为人的一种生 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符号消费无可置疑地成为当代 大众生活的重要表征, 消费中的物既不是一般意义 上的物, 也不是指向功能性的物, 而是广告所指示的 物, 物凝结为符号, 具有了符号价值。符号消费是消
费社会的特有现象, 商品的符号价值上升, 以至超过 了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 消费成为系统化的符号操 作行为, “物”和“商品”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体系[3]。所 以, 商品广告活动围绕着符号价值展开, 特定的符号 与商品通过大众传媒的反复传播一一建立对应关 系, 从而创造商品的象征意义和符号价值。作为 21 世纪的流行艺术, 广告通过符号的操作激起大众对 物化社会的神话产生欲望, 真实与符号、现实与想象 之间的界限消失, 符号价值上升到主导地位, 诱发人 们 追 求 意 义 、名 望 及 自 我 认 同 的 迷 狂 消 费 。
图 2 消费态度主题广告 界中迷失自我, 信仰丧失,
灵魂缺席, 如同广告大肆宣扬消费的“不持久主义”, “购 物 狂 ”, “恋 物 癖 ”, “大 血 拼 ”( 图 3) [8], 等 等 , 表 现 了物欲狂欢、全民皆醉的无理性状况, 人们生活在一 个完全由符号所主导的世界里。生产者和广告商都 是神奇的操纵者, 他们导演、虚 构 物 品 或 事 件 , 毫 不 客 气 地 对 其 进 行 重 构 、诠 释 后 才 发 货[9]。成 功 的 广 告 不会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商业动机, 而是把自己的 商业动机巧妙地掩藏起来, 通过巧妙的包装使隐藏 的目的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强化, 甚至演化为 集体无意识, 消费者不加质疑地接受了其中的意识 形态霸权, 接受了它隐藏的不平等的权利关系。由以 上分析可以看出, 大众传媒的符号化蛊惑, 使商品具 有了更多的符号象征意义, 大众通过消费模式中的 符号使用, 构建自我与社会的认同感, 现代广告正是 在这一社会背景中, 通过符号表征在商品与其意义 之间建立某种创造性的联系。
第 25 卷 第 4 期 2008 年 7 月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Vol.25 No.4 Jul. 2008
消费社会的广告符号解读
陈振旺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传媒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60)
一、制造流行神话的手段
这是一个吸收符号与被符号吸收的社会, 大众 不过是被欺骗的异化存在, 被符号秩序的意识形态 统 治 。广 告 避 短 就 长 地 在 消 费 者 心 理 层 面 费 尽 心 机 , 满足精神层面的“符号价值”追逐, 同时, 广告又通过 大 众 传 播 不 断 让 消 费 者 产 生 永 无 止 境 的 精 神 缺 失[4]。 于是, 非实际需要的消费欲望不断地被刺激起来, 符 号 化 的 商 品 成 为 始 终 处 在 “欲 购 情 结 ”之 中 的 人 们 所 追求的目标。可以说在流行文化领域中, 各种流行商 品所具有的符号特征与大众的审美情趣必然具有一 定程度的默契, 商品的符号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与消
形 象 , “男 人 要 对 自 己
狠 一 点 ”这 句 广 告 语 由
他说出更为让人信服,
更且震慑力。此外, 为
了塑造品牌的东方文
化品格, 广告的背景出
现 诸 如 中 国 书 法 、桂 林
山 水 、万 里 长 城 、中 国
功夫等具有东方文化
象征意义的符号, 广告
中,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
一一对应。- 20 作者简介: 陈振旺( 1976—) , 男, 安徽宣州人, 深圳大学讲师, 艺术设计学硕士, 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和研究。
第4期
陈振旺: 消费社会的广告符号解读
· 141 ·
费者潜意识具有沟通和交换的可能, 这不仅仅意味 着理解的可能, 更意味着购买的可能, 流行是商品的 符 号 特 征 与 消 费 者 的 趣 味 契 合 所 导 致 的 结 果 。然 而 , 在这种符号消费行为中, 消费者已不再是消费的主 体, 他们在符号的组合和算计中被取代。因此, 每一 种欲望、情感、计划都被抽象 化 为 符 号 , 消 费 者 扮 演 的只是吸收符号和被符号吸收的过程。如前所述, 消 费活动具有两重性, 在人们心目中, 商品开始成为特 定意义的载体和象征, 消费活动则成为一种创造符 号和传递符号含义的社会活动。消费者在符号消费 过程中所追求的并非商品的物理含义上的使用价 值, 而是商品所包含的附加性的, 能够为消费者提供 声 望 、社 会 地 位 等 带 有 一 定 象 征 性 的 含 义 。符 号 消 费 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符号消费行为成为 了 当 代 人 表 现 自 我 、寄 托 情 感 的 重 要 乎 段 。
三、理想生活的乌托邦想象
如前所述, 广告之所以能激发消费者的欲望, 某 种程度上是由于虚构的视觉形象能够营造出理想的 生活幻景, 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乌托邦。广告通过 刻意渲染的理想化图景, 建构一种美与爱的幸福生 活想象, 描绘“人类共通的美好愿望”, 为你量身打造 一个个美丽神话。现代广告在介绍商品的同时还切 中人们意识或无意识深处的一些欲望模式, 使我们 知道人们对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有什么样的设想, 广告是欲望企图抵达的世界的象征, 在迷乱的消费 时尚中, 广告扮演着“人间指南”的角色[10]。这就揭开 广告本身所具有的欺骗性。柏拉图指出, 符号是欺骗 性的事物, 因为它们不直接代表真实, 而是真实的观 念 化 的 、精 神 的 相 似 物 。例 如 广 告 经 常 通 过 明 星 来 激 起消费者对物化社会的神话产生欲望, 人们通过拥 有明星代言化妆品, 穿戴明星展现的时装, 品尝明星 推荐的饮料, 感受到一种欲与名人平分秋色、与之平 等的意味, 耐克运动产品的广告便是极好的诠释。人 们对商品的选择已不再是简单的消费活动, 而是一 种生存活动, 一种对于自身 的 生 存 方 式 、身 份 地 位 、 社会形象的选择, 从而将自己生命中的潜在可能转 化 为 现 实 。广 告 宣 传 让 消 费 者 坚 信:我 用 什 么 样 的 产 品, 就代表着我是什么样的人。购买, 成为一种自我 实现的仪式。广告像一面魔镜, 让消费者看到自己, 富贵、浪漫、时髦、前卫等 象 征 价 值 就 像 幽 灵 一 样 借 助广告附身于商品之上, 商品散发出强烈的符号魔 力, 广告就是给自我陶醉的消费者准备的一面镜子, 在广告的幻想世界中消费者可以完成自我身份的确 立。消费是以快感为特征的, 体现了梦想、欲望。它们 用广告形象告诉你, 选择某某西服你就会成为一位 成功的金领男士, 从而“才子赢天下”, 选择某某运动 服装就会“一切都有 可 能 ”, 选 择 一 种 味 道 的 乳 酸 饮 料, 你的爱情就总会在危难时刻逢凶化吉, 选择某某 品牌的化妆品就会魅力四射赢得异性的青睐, 如此 等等, 司空见惯。这些广告中的商品似乎被赋予了神 奇的力量, 只要你选择了“我”便无所不能, 它们制造 并虚幻地满足着消费者的需求, 巧妙地诱发消费者 的欲望, 以满足人类永恒的乌托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