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受众的感知觉接受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2021/6/18
23
整体性是指我们对物体整体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 局部的认识。
例如,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 黑板、窗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
2021/6/18
25
2021/6/18
26
2021/6/18
27
1. 离开了整体情境,离开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部 分就失去了它确定的意义。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
5.26.20215.26.202108:3008:3008:30:5708:30:57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Wednesday, May 26, 2021May 21Wednesday, May 26, 20215/26/2021
一般的原则是,在一次媒体排期中,对目标消费 群体的1次广告接触只有轻微的效果或者根本没 有效果,2次接触是一个有效的起始水平,3次接 触能够产生最理想的广告效果。
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 的最小强度差,又称为最小可觉差。
如:彩色电视机上有意设计的一幅黑白广告会引人注意是因 为它的颜色浓度变小,不同于普通的节目。而同样的黑白广 告在黑白电视上观看则并不突出,从而可能会被完全忽略。
1、品牌命名 中国传统福文化 2 、产品策略 为 干杯 系列 3、宣传策略 “好日子离不开它,金六福酒” 4、副品牌 福星 一脉相承;抓住世界杯、奥运机遇 5、全方位的重量级广告出击 央视 户外 路牌 电视 公关

第三章-广告信息的接收

第三章-广告信息的接收
另外还应根据传播的主题和内容的特点合理运用声 音,如要传递的信息内容是庄重大方的,就不宜用 高音;而对于精巧、明快、时尚的内容则不宜用低 音。
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要根据传播的需要和信息内容的 要求使声音不断变化,因为若是声音的音高、音响 和音色没有变化或变化甚微,就会降低听众的听觉 感受性,令人分心,从而降低传播的效果。
刺 激 情 境
感 受 器
注 意


解 释
)(


态度
学习
知觉的一般过程
刺激情境是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刺激。 人体有适宜各种刺激的感受器。在可能引起感觉 的刺激范围内,我们只是有选择地注意其中的一 小部分,而忽略其余。注意虽然不是独立的心理 过程,但是它的功能好比是信息过滤器。解释意 指包括把注意范围内的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 模式,再将它同过去的经验比较,从中推得意义。 知觉的最终产物是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形成该物 体的完整映像。
(2)创造新奇形象
(3)制造动态画面
2、颜色视觉在广告中的运用
(1)色彩基本理论
(2)色彩与感觉
A、色彩的生理感觉 B、色彩的心理感觉
(3)色彩在广告中的运用 A、色彩的专用性
B、彩色广告的独特魅力
鲜明 真实 浪漫 概括 丰富
(4)色彩心理与文化背景
A、民族色彩偏好 B、国民性色彩偏好 C、年龄色彩偏好 D、性别、文化程度

机体觉
感受器
适宜刺激
眼球视网膜上的视细胞
光(电磁波刺激)
内耳耳蜗的毛细胞
声(声波刺激)
鼻粘膜中的嗅细胞
气体(挥发性物质)
舌头味蕾中的味细胞
液体(水溶性物质)

皮肤粘膜中的神经末梢:温点、 冷点、压点

受众心理笔记(整理)

受众心理笔记(整理)

受众心理第一章受众分析一、受众:简而言之就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

特点:1.规模的巨大性,在人数上超过大部分社会群体;2.分散性,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3.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

受传行为:对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所采取阅读、收听或观看的行为。

受传行为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物质条件、身体条件、时间条件、文化条件、心理条件。

根据受传行为的状况和受传行为的条件分类:⒈潜在受众:即目前尚无受传行为而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创造受传条件成为受众的人;⒉实在受众:即对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有受传行为的受众。

根据受传自觉程度分类:⒈有意受众:即自觉或比较自觉地把自己的受传需要与传媒联系起来,有意识参与传播过程的受众。

这一部分是比较稳定的。

⒉无意受众:虽有受传行为,但参与传播的自觉性较差,对传媒的视听往往是无意识的,是非稳定的受众。

讨论:目前各类媒介是如何使无意受众变为有意受众?中间又有哪些问题?根据受传的动机分类:⒈主智受众:以满足认识上的需要为主导动机的受众;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了解舆论,以认识客观世界。

(延迟能耗报偿)⒉主情受众:是以满足情感上的需要为主导动机的受众。

其目的是为了调节生活,消遣娱乐。

(即时报偿)二、受众的自主性:是指受众在视听传播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心理、行为的主动控制的心理特征,是受众自我意识的重要表现。

受众受传过程中的主动性活动主要表现为:(一)选择⒈选择性接触⒉选择性理解⒊选择性记忆理智、经验导致选择性行为并非总是发生,它产生于需要及情感、意志共鸣(二)审辨受众对传播的审辨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传播本身的审辨;一是对传播所涉及的客体的审辨。

前者包括对传播者的审辨、对信息来源的审辨、对传播内容的审辨、对传播价值的审辨。

后者的审辨包括对传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现象的是非、曲直、美丑、善恶等的判断和评价。

网络媒体时代中的受众审辨能力增强:华南虎事件中网友的表现;死亡博客事件中的网友表现(三)加工⒈扩展与简化⒉具象和抽象⒊分解与合成(四)投射(情感联想)投射:是指个体在接受外在刺激时,把自身的经验、情感投射到对象上去的一种心理现象。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 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 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2013-7-25
22


整体性是指我们对物体整体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 局部的认识。 例如,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 黑板、窗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
2013-7-25
24
2013-7-25
25
2013-7-25
26
1.
离开了整体情境,离开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部
分就失去了它确定的意义。



落在皮肤上的尘埃,我们是觉察 不到的。 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物理刺 激量称为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 温水煮青蛙的例子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感觉阈限是很低的。例如, 在晴朗的夜晚,人可以看见50公里远的一支烛光; 在非常寂静的环境中,人可以听见6米远的手表 秒针转动的声音。
左图中两条 纯色线段 一样长吗?
你在左图中 看到的是 螺旋线还 圆是多个 同心圆?
左边图中的 事物在现 实生活中 可能发生 吗?
左边图中的 事物在现 实生活中 可能发生 吗?
2013-7-25

54
不可能图形
2013-7-25 55
2013-7-25
56
2013-7-25
57
讨论
如:在有关价格升降幅度与消费者感知的研究中
发现,零售商需要削价15%才可能获取成功,较
低的价格调整是难以引起顾客察觉的。
广告受众对广告的信息的知觉


选择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理解性原则 恒常性原则
(一)知觉的选择性




根据客观事物间的相对关系来进行选择的特性叫知觉 的相对性 容易成为图形的刺激物有如下特点: 结构有一定的规律性 有鲜明的较为封闭的轮廓线 在刺激强度上与背景形成明显的对比 知觉者熟悉的或是有意义的

受众接受信息的内在机制

受众接受信息的内在机制

受众接受信息的内在机制
受众接受信息的内在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
1. 注意力:受众首先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信息上。

注意力是有限的资源,因此信息必须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通过引起兴趣、提供新颖性或与受众的需求和兴趣相关联来吸引他们。

2. 感知:一旦受众注意到信息,他们会通过感官来感知它。

这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信息的呈现方式(如字体、颜色、声音、图像等)会影响感知的效果。

3. 理解:受众尝试理解接收到的信息。

他们依赖于自己的先验知识、经验和背景来解释和理解信息的含义。

因此,信息的表达方式应该与受众的认知水平和背景相匹配。

4. 情感反应:信息可能引发受众的情感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等。

情感反应可以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5. 记忆:如果信息被认为是重要或有意义的,受众会尝试将其存储在记忆中。

记忆的效果受到信息的重复性、关联性、情感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6. 信念和态度:受众的信念和态度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接受和解释。

如果信息与受众的现有信念和态度相一致,他们更可能接受它;反之,如果信息与现有信念相冲突,可能会引发质疑或抵制。

7. 行动:最终,受众可能根据接收到的信息采取行动,这取决于信息的呼吁行动、可行性以及受众的动机和意愿。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内在机制。

了解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信息传达者更好地设计和传递信息,以提高受众的接受度和影响力。

三、广告受众的知觉接受_2006-05-15

三、广告受众的知觉接受_2006-05-15

– 保持品牌形象的恒定性
三、知觉过程的影响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征 2.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3.知觉的情景因素

经验因素 需要与动机因素 情绪因素 态度因素

知觉:是人脑对感觉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
(二)知觉的特点
整体性 选择性
理解性
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不是孤立的反映刺激物的 个别特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与关系。 知觉的组织原则

– – – – –
接近原则 相似原则 闭合原则 连续原则 好的形态原则


知觉的整体性在广告中的应用
– 整合营销传播 – 创造动人的广告整体氛围(诺基亚手机、三菱 汽车、芝华士骑士人生)
1. 适当提高广告的理解难道 – HBO电视台广告 2. 巧用双关 斯达舒胶囊广告 联想广告 百年润发广告 麦斯威尔典藏广告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 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印象在 相当程度上仍保持它的稳定性,它是人 们知觉事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知觉的恒常性中,知识和经验起着很 重要的作用,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就越 有助于知觉对象的真实性质。 视觉的恒常性包括:形状、大小、明度、 颜色、对比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在广告中的应用
绝对阈限:可被感受器觉察到的最小刺激值。
上阈限:可被感受器觉察到的最大刺激值。
差别阈限:刚使人能够觉察到两个同类刺激
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简称为最小可觉差。对 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受能力即为差别感受性。
最小可觉差的利用
广告中表现手法的类同,会增大受众对 广告刺激的最小可觉差,使其感受性变 得不敏锐,降低对广告信息的区分度。 因而,在广告创作中,应和其他同类刺 激拉开距离,显示出差别,才能提高受 众的感受性,使受众能敏锐的觉察。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第66页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第67页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着几个数字, 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是什么数字? 它们总和 是多少?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第68页
9
7
5
3
6
11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第69页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 它们总和是多少?
依据客观事物间相对关系来进行 选择特征叫知觉相对性
轻易成为图形刺激物有以下特点:
结构有一定规律性
有鲜明较为封闭轮廓线
在刺激强度上与背景形成显著对
认2知02心4/理8/与21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13
第13页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第14页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第15页
不可能图形
55
第55页
认2知02心4/理8/与21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56
第56页
认2知02心4/理8/与21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57
第57页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第58页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第59页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第60页
认知心理与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不一样知识背景和了解力影响对同一 对象知觉。
认2知02心4/理8/与21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32
第32页
第33页
33
认20知24心/8理/2与1广告心理学感知觉原理与注意
这是一个斑点图, 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了解作用, 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不足, 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整体。

第3章受众对广告的接收心理

第3章受众对广告的接收心理

–6.投射作用
它以对象的审美特性同人的思想、情感 相互契合为客观前提,以主体情感的外 扩散和想像力、创造力为主观条件,是 对象的拟人化与主体情感的客体化的统 一。是审美认同、共鸣和美感的心理基 础之一。
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
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
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
• 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征、知觉的组织原则 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
• 联觉、错觉在广告中的运用。 • 知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差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
4
第一节 感觉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 指感觉器官反映刺激物的能力
感觉阈限
✓ 绝对阈限 ✓ 差别阈限
可被感受器觉察到的最小刺激值
–2.社会刻板印象 –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对各类人持有的 一套固定的看法, 并以此作为判断 评价其人格的依 据,称为社会刻 板印象。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 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 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 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 质的现象。
34
知觉偏差
–4.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5.移情作用
最小可觉察的刺激差异量,它的量
值又叫最小可觉差JND。
5
温水煮青蛙实验
6
巧妙运用差别阈限
• 利用明星的“模仿秀” • 小品牌向大品牌靠拢,知名品牌突出与小品牌
的差异点 • 设法让消费者觉察到产品质量的任何一点改善 • 降价促销或增加产品数量时,一定要让消费者
觉察到 • 用减少单位数量来取代提高价格 • 商标的变化在消费者的差别阈限之内
7
几种特殊的感觉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菲斯纳定律
• 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德国的物理学家G·费希纳 认为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用在阈限上增加的最小 可觉差(JND)来决定。他推导出一个对数定律;P =K㏒I用以确定感觉大小与刺激程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P为感觉量,I指刺激量,K是常数。由此公 式可知,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 度是按算术级数上升。这一结论为我们以前所述 的增加广告信息的强度可以提高广告受众对广告 的注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2、联觉的产生 • 美国生理心理学家汤普森指出了联觉的生理机制 :“一种感觉之所以会引起另一种感觉,是外界 信息进入感官后,向神经中枢输送时,转辙改道 的缘故。” • 联觉的产生还由于人们的经验的作用。在人们的 大脑中储存着关于某事物不同属性的有关信息, 形成待殊而固定的神经联系。当感觉到事物的某 一属性时,由于这种特殊联系,可能暂时地接通 其他属性的信息,而形成联觉。
• (二)广告中的各种刺激物的强度必须在绝对感 觉阈限之内 • 由于太强或太弱的刺激均超出了感受性的范围, 所以广告中的各种刺激物的强度必须在绝对感觉 阈限之内。比如,户外广告牌的高度与距离,以 及字体的大小都要在受众的绝对感觉阈限之内, 这样才能被受众觉察。
• (三)差别感觉阈限的运用 • 1、产品的变化要考虑差别感觉阈限 • 首先,在产品的创新和更新换代的过程中,要设 法让消费者觉察到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改善。 • 其次,在产品的数量的增减上也要注意受众的差 别感觉阈限。 • 第三,在产品的价格上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
• 联系: • 1、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 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 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 物整体的知觉。 • 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对某客 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 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 • 3、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 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 ,以及个体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 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1.视觉(vision)
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是个体辨别外 界事物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80%左右的信息是 靠视觉获取的。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第三章 广告受众 的感知觉接受
传媒学院· 李荣祥
第一节 广告受众的感觉 一、什么是感觉(sensation)
1、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二、感觉的分类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2.听觉(hearing)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听觉的三个基本特性: 音调——声波的频率 音响——声波的振幅 (强度) 音高——声波成分的复杂程度
3.其它外部感觉 嗅觉(sense of smell)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 引起的。 味觉(sense of taste)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 化学物质。 皮肤觉(skin sense)指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 种各样的感觉,叫皮肤觉(肤觉)皮肤感觉可 以分为触觉、冷觉、温觉、痛觉等。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 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绝对阈限 标定了绝对感受性。 • 绝对阈限越低,即能引起感觉所需的刺激量越小 ,绝对感受性就越高,即对刺激越敏感;反之亦 然。也就是说,绝对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 用字母S代表绝对感受性,用R代表绝对阈限,则 两者间的数字关系可表示为:S = 1/R。
(二)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 人类的无论哪类感受器,对刺激的反应总存在一 定的局限。太小或太弱的刺激无法觉察,而太强 的刺激,则又可能导致回避觉察,正如身体回避 太烫或太冷的刺激那样。
绝对感觉阈限和上阈限
• 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为绝对阈 限。 • 被感受器觉察到的最大刺激值即为上阈限。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标志的演变
(四)受众联觉在广告中的运用
• 1、联觉的定义 •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 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 • 美味看得见 •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 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
4、外部感觉 • 运动觉反映我们四肢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收缩 的程度,运动觉的感受器是肌肉、筋腱和关节表 面上的感觉神经末梢。 • 平衡觉反映头部的位置和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 • 机体觉反映机体内部状态和各种器官的状态。它 的感受器多半位于内部器官,分布在食道、胃肠 、肺、血管以及其它器官。
• 思考:如何在视听觉的媒 体中来表现嗅觉、味觉、 肤觉及人的外部感觉?
• 1、通过典型事物形象、色彩使受众进行联想 • 2、通过技术的处理可以表现气味、味道、听 觉等 • 3、通过人的表情、动作
• 广告要使广告受众产生联觉,应考虑其两个因素 : • 一是广告受众的感觉经验。通常产生联觉的,是 广告受众十分熟悉的有丰富感觉经验的事物、如 草莓的美味早就存在于广告受众的感觉经验之中 ,一旦出现草莓诱人的形象就会触发广告受众的 味觉反应。 • 二是联觉的产生有其神经联系的持点,它常常发 生在那些不同属性状态上有部分相似之处,或不 同属性性质上有部分相似的物体上。
四、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一)感受性 • 感受性是指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主 要指感受器官对相对应的适宜刺激产生的感觉。 人有各种感受器,每一种感受器只对某一种特定 的刺激反应,这种特定的刺激就是该感受器的适 应刺激。不同的感受器有不同的感受能力,不同 的人,其感受能力也不同,这种反映刺激物的感 觉能力,叫做感受性。
• 20世纪80年代,这种暗含的广告似乎有了发展。 在美制的《外星人》一片中,一种李斯牌巧克力 暗含广告插入其中,使其销售量激增了70%之多 。近些年来.美国摄制的5种最叫座的电影中,竞 有60余种商品(包括猫食、烈酒、防臭剂、化妆品 乃至机油)在观众的“不知不觉”中做了“暗含广 告”。据载,时下,美国已有30多家暗含广告公 司应运而生,专门为各厂家在电影中作暗含广告 提供服务。这些都引起了人们对阈下知觉的浓厚 兴趣。
五、感觉原理在广告中的运用
• (一)不断地增大刺激值或更换广告的表现形式 • 由于感觉具有适应性的特点,在广告传播过程中 ,如果受众长时间接受一种广告刺激,久而久之 ,可能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此广告主必须 采取对策,比如增大刺激值,或者进行广告形式 的创新,才能让受众更好的感觉广告。 • 通常,从未见过的新奇形象能刺激人产生更大的 兴奋,印象也特别深,而再好看的东西看多了, 不断重复就会引起“视觉餍足”的现象。在广告 设计中如果我们能够在形状、方向、色彩、造型 等方面巧妙地构思,制造出新奇感,这也是一个 打破视觉适应性的有效方法。
• 3、广告中联觉的运用 • 广告更多地要借助大众媒介进行传播,因而它更 多地借助于视觉、听觉,为了使广告受众由广告 中的视觉、听觉信息而产生食其味、触其物的感 觉,就必须借助联觉。 • 颜色产生味觉 • 颜色产生冷暖感觉 • 色听感
色彩的心理感觉 前进色(凸)——暖色系:红、橙、黄等 退缩色(凹)——冷色系:绿、蓝、紫等 视觉心理感受 幻灯片 面积大——高明度色、淡色(白) 22 面积小——低明度色、浓色(黑) 轻色(软)——高明度色(中等纯度、中高明度) 浅色、浅蓝、粉紫、黄色、白色(淡黄草绿) 重色(硬)——低明度色(表面粗糙色) 深色、黑色、紫、深蓝、单一暗色 触觉心理感受 干——暖色系:红、橙、黄等 湿——冷色系:蓝、青、紫等 暖色——红、橙、黄、褐色 冷色——绿、蓝、紫、白等 听觉心理感受 高音——红、橙、黄、白(高明度) 低音——蓝、青、紫、黑(低明度) 精神心理感受 积极色——(欢乐):红、棕、橙、黄等 消极色——(忧伤):蓝、紫、黑等 华丽——彩度高、高明度、不同色搭配 朴实——彩度低、低明度、不同色搭配
• 一些研究者在实验室里展开了研究,并且表明: ①人们可以对阈下刺激作出反应。②阈下刺激难 以影响人们的行为。
第二节 广告受众的知觉接受
• 一、什么是知觉 • (一)知觉的定义 •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
• (二)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 区别: • 1、产生的来源不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 ,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 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 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了人的知识经 验和主观因素的参与。 • 2、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 的反映。 • 3、生理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 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 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五)阈下知觉与广告
• 对于阈下刺激人们觉察不到,却仍然会有反应, 这种情形定义为阈下知觉。 • 20世纪50年代,某些广告主曾经尝试给予消费者 不能觉察到的广告信息(阈下刺激),并从中考察 这些信息是否可以说服人们去购买特定商品。他 们把阈下广告置于电影中,具体地说,在电影放 映期间,可口可乐和炒玉米的广告快速地闪现在 银幕上,以至于观看者无法觉察到它们。据报道 ,在6个星期内,炒玉米的销售提高58%;呵口可 乐饮料的销售提高18%。
香味营销、味觉营销
• 味觉营销是指以特定气味吸引消费者关注、记忆 、认同以及最终形成消费的一种营销方式,是对 消费者味觉、嗅觉的刺激,有别于传统视觉刺激 。 • 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显示,人会把气味与特定的 经验或物品联想在一起。人们以往以为自己嗅觉 不发达,但其实气味对人类的生活影响甚大,味 觉营销随之被推出,淡淡的香味如同标签一样, 让消费者一闻就想起特定的品牌。 • 嗅觉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