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高级中学分册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

---------------------------------------------------------------最新资料推荐------------------------------------------------------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高级中学分册(试行)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二○○六年三月目目录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通知 1 江苏省高级中学实验室装备标准 3 江苏省高级中学图书馆装备标准 17 江苏省高级中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 24 江苏省高级中学地理教室装备标准 34 江苏省高级中学技术课程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 36 江苏省高级中学艺术装备标准 54 江苏省高级中学体育装备标准 63 编制说明一、本标准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苏发〔2005〕15 号)精神,到 2010 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育装备的要求;以及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近几年来装备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本标准参考或直接引用以下标准文件:1、GBJ9986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1986 年)2、GB/T1985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2005 年)3、《教育部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2019 年)4、《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19 年)5、《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03 年)6、《建设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19 年)7、《江苏省中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1 / 2设标准(试行)》(1995 年) 8、《江苏省中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装备条件建设标准(试行)》(1995 年) 9、《江苏省中学理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试行)》(2003 年)本标准包括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技术课程、地理、艺术和体育装备七大类。
2020年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作者:旧在几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时间:2020.12.13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分册(“十二五”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二○一一年七月目录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艺术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体育装备标准………………………………………………………………………编制说明一、本标准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实验室规程以及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技术装备的要求;以及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近几年来装备实践,在原《标准》(试行)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本标准参考或直接引用以下标准文件:1.GBJ99—2009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2009年征求意见稿)2.GB/T1985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2005年)3.JGJ38—1999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教育部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2002年)5.《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02年)6.《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03年)7.《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2009年)8.《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2006年)9.《教育部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06年)本标准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信息技术、劳技、艺术和体育装备六大类。
二、编制原则:1.本标准每个学科分为建设、配备、管理和应用四个部分。
2.每个学科根据学校的装备水平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水平、示范性的;第二类为中高水平、先进性的;第三类为最基本的、是合格学校必须达到的装备水平。
(技术规范标准)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初级中学分册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初级中学分册(试行)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二○○六年三月目录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通知 (1)江苏省初级中学实验室装备标准 (3)江苏省初级中学图书馆装备标准 (17)江苏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 (24)江苏省初级中学地理教室装备标准 (35)江苏省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 (37)江苏省初级中学艺术装备标准 (51)江苏省初级中学体育装备标准 (60)编制说明一、本标准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苏发〔2005〕15号)精神,到2010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育装备的要求;以及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近几年来装备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本标准参考或直接引用以下标准文件:1、GBJ99—86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1986年)2、GB/T1985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2005年)3、《教育部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2002年)4、《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02年)5、《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03年)6、《建设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02年)7、《江苏省中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试行)》(1995年)8、《江苏省中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装备条件建设标准(试行)》(1995年)9、《江苏省中学理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试行)》(2003年)本标准包括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劳技、地理、艺术和体育装备七大类。
编制原则:1、本标准每个学科分为建设、配备、管理和应用四个部分。
2、每个学科根据学校的装备水平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水平、示范性的;第二类为中高水平、先进性的;第三类为最基本的、是合格学校必须达到的装备水平。
gmpqoAAA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分册(“十二五”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二○一一年七月目录'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艺术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体育装备标准………………………………………………………………………~——@编制说明一、本标准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实验室规程以及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技术装备的要求;以及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近几年来装备实践,在原《标准》(试行)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本标准参考或直接引用以下标准文件:1.GBJ99—2009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2009年征求意见稿)~2.GB/T1985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2005年)3.JGJ38—1999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教育部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2002年)5.《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02年)6.《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03年)~7.《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2009年)8.《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2006年)9.《教育部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06年)本标准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信息技术、劳技、艺术和体育装备六大类。
二、编制原则:,1.本标准每个学科分为建设、配备、管理和应用四个部分。
2.每个学科根据学校的装备水平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水平、示范性的;第二类为中高水平、先进性的;第三类为最基本的、是合格学校必须达到的装备水平。
3.劳技根据学科的特殊性和师资配备情况,采用菜单形式供学校选择合适的模块。
(技术规范标准)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初级中学分册(试行)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二○○六年三月目录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通知 (1)江苏省初级中学实验室装备标准 (3)江苏省初级中学图书馆装备标准 (17)江苏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 (24)江苏省初级中学地理教室装备标准 (35)江苏省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 (37)江苏省初级中学艺术装备标准 (51)江苏省初级中学体育装备标准 (60)编制说明一、本标准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苏发〔2005〕15号)精神,到2010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育装备的要求;以及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近几年来装备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本标准参考或直接引用以下标准文件:1、GBJ99—86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1986年)2、GB/T1985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2005年)3、《教育部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2002年)4、《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02年)5、《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03年)6、《建设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02年)7、《江苏省中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试行)》(1995年)8、《江苏省中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装备条件建设标准(试行)》(1995年)9、《江苏省中学理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试行)》(2003年)本标准包括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劳技、地理、艺术和体育装备七大类。
编制原则:1、本标准每个学科分为建设、配备、管理和应用四个部分。
2、每个学科根据学校的装备水平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水平、示范性的;第二类为中高水平、先进性的;第三类为最基本的、是合格学校必须达到的装备水平。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修改后的小学图书馆标准

江苏省中⼩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五版)-修改后的⼩学图书馆标准江苏省⼩学图书馆装备标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通⽤要求1.馆藏⽂献说明:2轨以下参照2轨,3- 4轨参照4轨,5- 6轨参照6轨,7-8轨参照8轨。
(1)藏书量含数字图书,数字图书不应超过藏书总量的20%(单篇⽂章、单幅图⽚不作册数计⼊。
当纸质图书达到⽣均图书量则数字图书不受此限制),以县(市、区)为中⼼的共享资源中可供利⽤的⽂献信息资源也可纳⼊学校的馆藏资源总量,但同时还应有本校特⾊的数字资源。
(2)应注重⽂献资料的质量,收藏具有馆藏价值的、优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并做到品种丰富,复本适量。
(3)各类藏书结构⽐例应符合教育部《中⼩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对象需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馆藏体系,并应适合⼉童⼼理特点,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启迪性强。
(4)新建学校图书馆的馆藏⽂献在三年内逐步达标。
(5)配有数字期刊或通过城域⽹集中订购数字期刊的学校可适量减少报刊的订阅种数。
2.馆舍配备说明:阅览室为师⽣共享借阅⼀体(内设报刊、⼯具书、图书等纸质和数字⽂字资源,其中⼯具书⼊带锁柜单独存放),学⽣电⼦阅览的计算机数量不⾜时可在计算机教室进⾏。
(1)环境:各室⾃然采光及辅助照明,⾃然通风;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0分贝;温度以⼈体舒适度为宜,应安装空调;应有消毒、防⽕、防尘、防⾼温、防盗及防潮、防霉、防晒、防⾍蛀⿏咬等设施设备,符合消防相关要求,安全出⼝不少于2个,应⽅便疏散;创建整洁优美、轻松和谐、健康向上且符合⼩学⽣⼼理⽣理及视觉习惯的读书阅览环境。
(2)配置:应配备能满⾜本校全部书刊放置的书架、报刊架、书柜,书架和报刊架的⾼度应⽅便⼩学⽣使⽤;应配有⾜够的书⽴,还应有借阅台和⾜够数量的阅览桌椅,借阅台和阅览桌椅⾼矮适中;应配有办公、装订设备、管理⽤计算机1-2台,有条件的配备还应配备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
室内装饰、阅览桌椅所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幼儿园标准汇总

江苏省幼儿园户外活动装备标准一、户外活动器材配备长度单位:cm二、管理与使用1.健全幼儿户外活动的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
2.幼儿园应有专人(兼职)负责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户外活动场地应设置储藏空间,用于存放活动材料。
3.定期检查户外活动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4.提供安全提示标识,每次活动前,检查相应设备的状况,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
5.必须建立体育器材帐册。
总帐每学年填写一次,每学期将增加或减少的器材、设备登入分帐册。
所有器材每学期清点一次。
6.充分利用自然物和废旧材料制作运动小型多样的器械,开展丰富多样的运动。
江苏省幼儿园活动室装备标准一、配备区域1. 活动室长度单位:cm2.寝室3.生活区4.卫生间5.班级教玩具目录说明:n为幼儿数。
二、管理与使用1.园内制定相应的物品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实行班组长负责制,班组长对班级物品全面负责管理。
其中,保育员负责生活类物品管理,教师负责教育类物品的管理。
3.中大班可适当划分包干区域让幼儿参与进行自我管理。
4.班级物品登记造册,每学年清点,增加或减少物品应及时登记。
江苏省幼儿园保健用房装备标准一、配备区域1. 保健室2.观察室二、管理与使用1.建立健全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制度。
2.对晨检接待室、保健室以及观察室内的医疗物品及医疗器械(如酒精棉球、棉签、体温计、压舌板等)按要求定期更换和消毒,并建立“医疗废弃物登记”和“物品消毒保质期记录”档案。
3.定期校验体重计、身高计、血压计等计量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性。
4.建立药品出入库登记,定期检查药品是否失效、变质、潮解,按用药要求定期更换。
5.按保健业务部门的要求,做好各种保健资料的登记、统计、分析和管理,每学年整理汇总一次。
江苏省幼儿园厨房装备标准一、厨房配备二、管理与使用幼儿园应健全厨房各项管理制度。
一般由后勤园长负责厨房及其设备的使用及管理。
2.定期对厨房设施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安全运作。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之欧阳文创编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分册(“十二五”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二○一一年七月目录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艺术装备标准………………………………………………………………………江苏省小学体育装备标准………………………………………………………………………编制说明一、本标准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实验室规程以及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技术装备的要求;以及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近几年来装备实践,在原《标准》(试行)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本标准参考或直接引用以下标准文件:1.GBJ99—200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2009年征求意见稿)2.GB/T1985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2005年)3.JGJ38—1999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教育部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2002年)5.《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02年)6.《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03年)7.《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2009年)8.《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2006年)9.《教育部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06年)本标准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信息技术、劳技、艺术和体育装备六大类。
二、编制原则:1.本标准每个学科分为建设、配备、管理和应用四个部分。
2.每个学科根据学校的装备水平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水平、示范性的;第二类为中高水平、先进性的;第三类为最基本的、是合格学校必须达到的装备水平。
3.劳技根据学科的特殊性和师资配备情况,采用菜单形式供学校选择合适的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高级中学分册
(“十二五”版)
省教育厅印发
二○一一年七月
目录
省高级中学图书馆装备标准………………………………………………………………
省高级中学理科实验室装备标准…………………………………………………………省高级中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省高级中学历史地理实验室装备标准……………………………………………………省高级中学通用技术实践室装备标准……………………………………………………省高级中学艺术装备标准…………………………………………………………………
省高级中学体育装备标准…………………………………………………………………
编制说明
一、本标准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实验室规程以及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育装备的要求;以及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近几年来装备实践,在原《标准》(试行)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本标准参考或直接引用以下标准文件:
1.GBJ99—2009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2009年征求意见稿)
2.GB/T19851—2005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2005年)
3.JGJ38—1999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
4.《教育部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2002年)
5.《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02年)6.《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2003年)
7.《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2009年)
8.《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2006年)
9.《教育部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10年)
本标准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历史地理、艺术和体育装备七大类。
二、编制原则:
1.本标准每个学科分为建设、配备、管理和应用四个部分。
2.每个学科根据学校的装备水平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水平、示性的;第二类为中高水平、先进性的;第三类为最基本的、是合格学校必须达到的装备水平。
3.通用技术根据学科的特殊性和师资配备情况,采用菜单形式供学校选择合适的模块。
4.必配和选配相结合,必配部分是每类学校完成教育教学要求所必须的,选配部分均注明“()”,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高级中学分册
(“十二五”版)
主编部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编委会主任:倪道潜
编委会委员:陆志平马斌峥嵘鞠文灿马幸年伟民樊增荣晏仲超杜伟王国强陆岳新尤学贵丰宋志强
绍义子祥后有为俞听放高镇
策划统稿:忠伟
参编人员(排名不分先后)
实验室:子祥顾晓东宏根周大群许宝康周云窦泽志其淦刚袁焕新曹惠芳程有淦朱玲莉忠伟
箕云
图书馆:袁敏雍忠林戈荣周晓峰王玉珍虞承霖红芹金建雯陶德菁顾晓东冯刚惠敏王卫芳
信息技术:宋志强严峻近臣董江绍义薛明徐军康永宏徐建明王建东正石光耀王烨飞谭海波
科技史地:高镇惠敏邹仲炎王锋军袁广华峻丁建萍海林王武林陶其伟陆忠花孔政启荣周致和
王德平朱熙春宋平涛丁良峰丽君宁
艺术体育:王祥明裴乃炯潘伟王锋军王勇杜梅林邹永强吴国伟钱琴娣朱婕
省高级中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
一、建设与配备
(一)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置
1. 8轨以下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室数量参照8轨;9、10轨学校在8轨基础上同比增加;11轨学校参照12轨;13、14在12轨基础上同比增加;15轨学校参照16轨;17、18在16轨基础上同比增加;19轨学校参照20轨,20轨以上学校在20轨基础上同比增加。
2.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可兼作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但必须有专人管理、有规章制度、有供学生阅读的资料、有固定的开放时间。
(二)建设要求
1. 计算机网络教室
2. 计算机资料及软件工作室
3. 专用多媒体教室
4. 普通多媒体教室
5.自动录播教室(选配)
6. 校园网络系统
7. 校园闭路电视系统(1)利用校园网络传输方式
(2)采用同轴电缆传输方式(传统闭路电视)
采用数字信号方式。
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模拟信号传输方式。
8. 校园广播系统
(1)校园广播基本配置
(2)智能校园广播配置
9. 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二、管理与应用
1.管理要求
(1)人员配备
(2)人员素质
专职网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管理水平,必须通过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组织的网络管理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网管教师应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做好网络、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等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正常运行。
(3)制度管理
必须建立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信息中心、计算机资料及软件制作室等专室的管理制度;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度;各类信息设备的管理制度;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学生上机守则等规章制度;要建立学校广播系统、闭路电视
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使用、维护保养制度及管理人员职责。
学生上机守则贴于计算机教室前方,其余规章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分别贴于相关场所。
校园网络中心应挂有校园网拓扑图。
(4)资料管理
必须建立信息技术设备的总帐和分类帐,做到记帐及时、正确,总帐每年填写一次,学期中设备有变化时填入分类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定期进行帐物核查,确保帐与物的相符率达100%。
购置的光盘等软件资料,可将容拷入信息中心服务器后入图书馆管理。
要注重设备的技术资料、管理资料和应用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如网络和设备运行情况记录、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等设备的保养维修记录、网络安全记录、信息技术课程开出情况记录、学生上机记录等。
期末整理,分类装订成册。
(5)设备管理
要加强信息中心的设备管理,将室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在规定围,保持室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线缆经整理后捆扎。
网管人员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软件的维护和病毒特征库的升级。
计算机教室课桌摆放整齐,保持整洁。
定期做好学生用计算机、教师管理用机和多媒体设备等的除尘等保养工作和软件的升级维护工作,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正常开展和其它学科的使用。
一旦出现计算机故障,立即修理,确保学生用计算机的完好率达100%,有条件的学校应有备用计算机。
暑期长期不用时应安排人员定期对计算机通电开机保养。
同时要加强办公用计算机、教师教学用计算机和各类教室用计算机的管理,网管教师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
要加强学校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监控设备的管理,建立设备帐册,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确保各系统能正常工作。
(6)安全管理
要加强信息中心的安全管理,经常检查信息网络系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网管人员必须对资料定期进行备份,定期更改密码,做好实时更新防杀毒软件,应用软件及时打补丁,加强BBS等的审核,注意日志的保存等工作。
开设电子公告版及公共留言版等公共网络交流平台的学校,要及时进行登记备案和信息审核工作。
同时要经常检查防火、防盗、防雷等安全设施设备以及防鼠、防水、防尘等保护措施的使用状况,确保安全无事故。
(7)经费管理
应确保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经费、经常性维护经费和设备更新添置经费。
定期更新因不能适合教学与工作需求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确保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出和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应用要求
(1)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全开足信息技术课程,鼓励教师利用网络教室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推广,加强各学科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对网络教室的使用。
(2)积极参与构建校、市二级互通的教育城域网络平台,在组建校本资源库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市级围的资源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3)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管理的校务、人事、财务、档案、教务、学生、学校资产、图书馆、实验室等领域。
管理软件的选取,应符合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要求,同时要符合信息上报和区域信息交流的要求。
(4)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教研管理系统,丰富与积累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开展交流与学习。
包括建立学校各学科的教学教研资源库、教师与学生的博客、学生研究性学习等。
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师自制课件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研究和评课等活动要中关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5)加强学校建设,利用进行学校的常规管理;展现学校办学成果和学生特长;提供学生学习资源;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6)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步伐,利用教育城域网组建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开展区域围的教师人事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校资产管理和实验室、图书馆等方面的管理。
(7)正常使用学校的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并注意有关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正常使用学校的安全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