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版、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之精华绝品。
“水弄堂”两岸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勾画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让无数中外游客如痴如醉,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 )A.隋文帝B.唐太宗C.隋炀帝D.唐玄宗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C.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D.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4、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炀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5、“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
当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贞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 )A. 唐高宗B. 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6、“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7、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吕后B.杨贵妃C.武则天D.慈禧8、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B.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C.进士科和明经科是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D.科举制度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9、唐朝时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指( )A.洛阳 B扬州 C长安 D 成都10、在古代,要取得“进士、状元、榜眼、探花”这些称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A.皇帝御赐B.九品中正制C.科举考试制D.察举制11、年号“开元”是指()A.唐太宗统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12、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不畏艰险到天竺取经的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是()A.空海B.鉴真C.玄奘D.晁衡13、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14、曾经六次东渡并最终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僧人()A.玄奘B.鉴真C.晁衡D.戒贤15、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A.辛勤耕作B.参加科举考试C.经商致富D.作战立功16、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
2023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3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历史事件中,属于近代的是()
A. 秦始皇统一六国
B. 五
C. 一二九运动
D. 红军长征
答案:C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是()
A. 三民主义思想
B. 马克思主义
C. 社会主义思想
D. 学术革命
答案:A
3. 世界上最早文字是()
A. 汉字
B. 英文字母
C. 日文假名
D. 古埃及象形文字
答案:D
二、判断题
1. 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
答案:正确
2.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
请简要描述以下历史事件:
1. 辛亥革命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运动,发生在1911年,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2. 五四运动
答案:五四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起点,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重要影响。
四、填空题
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1. 辛亥革命
2. 五四运动
3. 一二九运动
答案:辛亥革命 - 一二九运动 - 五四运动
五、解答题
请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礼法制度的推行、科举制度的实施、优秀文化传统的塑造等。
中国古代文化注重孝道、尊老敬贤、重视教育、注重礼仪等价值观念。
以上为2023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的内容和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文化中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社会安定C.经济重心的南移D.南方政权强于北方2.对于科举制,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评价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他认为该制度()A.保证官吏的廉明清正B.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C.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D.保障专制集权统治3.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
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于是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杯酒释兵权B.改革科举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实行变法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对外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能入选()A.B.C.D.5.如图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政治制度完备B.商业繁荣C.农业技术进步D.文学艺术繁荣6.“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
”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大一统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7.对宋代经济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B.宋朝时丝织业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C.宋代造船业当时世界领先,海外贸易发达,管理海外贸易机构是市舶司D.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8.读图《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下列符合史实的是A.西夏、金、南宋开国君主分别为元昊、阿保机、赵构试卷第1页,共3页B.辽、西夏、北宋首都分别是兴庆府、上京临潢府、开封C.澶渊之盟签订后,南宋与金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D.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宋金对峙局面形成9.下列能大致反映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B.C.D.10.北宋时,“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文字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月考)历史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①②③隋朝灭广581年 589年 605年 618年A.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B.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2.历史学家范文澜这么评价一位古代帝王,“他是较好的政治家,因为他多少能够留意到劳动民众的愿望。
在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
他所创立的制度,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不能因为其王朝历年短促,就忽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
”范先生所评价的中国古代的帝王是()A.隋文帝:杨坚B.唐太宗:李世民C.宋太祖:赵匡胤D.元世祖:忽必烈3.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
”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隋朝()A.完成统一B.经济发展C.人口增长D.轻徭薄赋4.隋朝从开皇之治的天下兴盛到大业年间的社会动乱,仅仅经历了37年。
透视历史,隋朝由项峰迅速滑落到深渊的根本原因是()A.隋朝的残暴统治B.藩镇割据C.外族入侵D.农民起义5.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
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来自普通人家。
”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B.完善三省六部制C.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D.推进科举取士6.唐太宗见太子在树下休息,乃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者,受谏则圣。
这一材料反映的情况是()A.吸取隋亡教训B.以民为本C.发展科举制D.虚心纳谏7.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
2023年安徽省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23年安徽省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A.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胡曾《汴水》)B.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C.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唐•皮日休《汴河铭》)D.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元•脱脱《宋史》)2.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的正确结论是()A. 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B. 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C. 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D. 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3.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A. 繁荣而短暂B. 实现了统一C. 统治者残暴D. 大运河开通4.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A.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 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C. 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5.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A. 轻徭薄赋B. 简法轻刑C. 选贤任能D. 恩威并施6.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
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
”这表明武则天()A. 非常爱惜人才B.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C.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D. 严厉打击敌对贵族7.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了很多教训,最主要的是()A.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 完善科举制度C. 兴科举,大办学校D. 为君之道,必先有百姓8.“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最合适的,请把它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1.这是中国历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但它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局面。
同时其在政治上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影响深远。
那么这个朝代就是A.唐朝B.西汉C.隋朝D.东汉2.图片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图片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的是A.大运河B.都江堰C.长城D.曲辕犁3.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A.扬州、北京B.杭州、北京C.杭州、扬州D.广州、杭州4.“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代诗人李敬芳的这首《汴河直进船》评述了大运河的利与弊。
你知道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A.便利隋炀帝的出游B.巩固西南边防C.结束*割据局面D.巩固隋朝统治5.年号多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或是显示皇权的神圣。
“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其中用“贞观”作为年号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6.李隆基(见右图)亦称唐明皇。
712年至756年在位,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
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那么,他就是历的A.唐太宗B.唐玄宗C.唐中宗D.唐德宗7.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A.秦朝、唐朝B.唐朝、唐朝C.隋朝、隋朝D.隋朝、唐朝8.“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
”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
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A.玄奘B.鉴真C.戒贤D.戒日王9.13岁的他即赞普位。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15.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休养生息B.兵民合一C.重文轻武D.外重内轻
16.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材料四科举制度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的表现。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的影响是广泛的。对外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认为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4)结合材料四说一说科举制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2)南:余杭;北:涿郡:中心:洛阳。
(3)肯定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也指出了隋炀帝滥用民力、巡游江都的腐败。
22.(1)认识: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贵君轻、以民为本);贞观之治。
(2)曲辕犁;筒车。
(3)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
(4)爱惜民力;科技创新;对外开放。
23.(1)依据是门第出身。
A.唐高祖李渊时期
B.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C.唐玄宗李隆基时期
D.女皇武则天时期
13.下表所反映的唐代人口巨变的原因是()
年代
649年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人口数
1900
4141
4 531
5291
1690
1576
A.安史之乱B.八王之乱C.七国之乱D.武则天篡权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题,共30分.)1.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的分裂,统一全国是在()年。
A.公元581年B.公元589年C.公元605年D.公元618年2.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B.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虚心纳谏C.唐太宗知人善任,尽量做到唯才是举D.唐太宗创立科举制4.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隋唐时期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A.辛勤耕作B.作战立功C.经商致富D.参加科举考试6.2013年4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①建立隋朝②设置进士科③下令开凿大运河④开创“开元盛世”局面.A.①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②③7.“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①与吐蕃和亲,送去工艺品、药材及历法、工技等各类书籍②令玄奘西游天竺③任用东突厥贵族管理旧部,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8.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都曾以各种方式与唐朝建立密切联系。
唐玄宗时,有一少数民族赞普上表自称“外甥”,与唐“和同为一家”。
这个少数民族就是今天的()A.白族B.彝族C.维吾尔族D.藏族9.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0.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郑国渠2.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的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都出现了盛世B.都曾制订了有利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古代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6.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农业生产.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8.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唐朝创制的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D.唐三彩9.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
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
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10.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元,衰落于明清.“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孙中山语).以至于有人称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隋文帝﹣﹣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B.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C.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D.武则天﹣﹣殿试的开始1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A.朝鲜 B.印度 C.日本 D.越南12.唐朝对外关系发展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A.封建经济出现繁盛局面,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强盛的国家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超过前代C.各民族问经济文化交流活跃,接触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D.科学、文学、史学、教育等有新发展,我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13.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诗圣”分别是指()A.王羲之、李白 B.王羲之、杜甫 C.张仲景、孔子 D.吴道子、杜甫14.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的时期。
下列有关隋唐繁荣与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唐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②唐朝时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③唐都洛阳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④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联系⑤玄奘西行。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1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D.房玄龄16.图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双方政权对峙的是()A.B.C.D.17.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18.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
请你指出它是()A.会子 B.交子 C.关子 D.瓦子19.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
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A.尚书省B.安西都护府C.市舶司D.遣唐使20.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①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②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④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⑤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二、材料分析题(每空?分,共?分)21.请填出图中唐朝时生活的民族,他们分别是今天哪些少数民族的祖先?(1)A是(是今天族的祖先)。
(2)B是(是今天族的祖先)。
(3)C是(是今天族的祖先)。
(4)D是。
22.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
……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
……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
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请回答:(1)你知道文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吗?它是哪两个政权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2)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你的看法是怎样的?(3)评价历史问题应该科学而全面,我们经常会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
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一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这一思想?23.江南经济的发展史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
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
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
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指的“世界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出现在什么朝代?(2)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变化?(3)从材料三可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四、简答题(每空?分,共?分)24.有人说,xx年的春节是最节俭的一个春节。
节俭已成为新时代的一种共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子用金玉装饰自己的铠甲,他知道后严厉的批评:“自古以来的帝王,从没见过奢侈华贵而能长久治安的。
你身为太子,应当以节俭为重。
”(1)材料一中的“他”在位时“混南北为一区”的标志事件是什么?“他”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史称什么?材料二他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
他却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
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2)材料二中的“他”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是什么?材料三开元二年,他下令将内宫贮藏的一些珠玉锦绣等堆在殿庭前焚毁,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珠玉锦绣,全国上下不得采取珠玉、刻镂器玩、织造锦绣珠绳,违者决杖一百。
(3)材料三中的“他”励精为治,重视地方吏治采取了什么措施?“他”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什么?材料四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他知道后,急切的要到扬州去观赏。
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4)材料四中的“他”游扬州会依次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尽道隋亡为此河”,对于隋亡,你的认识是什么?(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启示?四.改错题25.歌谣可以提高记忆历史知识的兴趣和速度,下列反映唐朝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歌谣中,有四处错误,请你指出并说明理由。
隋炀长安被杀死,短暂王朝暴政亡。
建立唐朝李世民,都城长安国兴起。
唯一女皇武则天,年号贞观不简单。
唐朝全盛唐高宗,经济繁荣政清明。
(1)错误:;理由:。
(2)错误:;理由:。
(3)错误:;理由:。
(4)错误:;理由:。
xx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同合九义校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A.灵渠 B.都江堰C.大运河D.郑国渠【考点】隋朝大运河.【分析】本题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作用.【解答】题干给出“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的材料,设问考查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这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故选C.2.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的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都出现了盛世B.都曾制订了有利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隋朝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了秦朝和隋朝的历史作用,要理解并掌握秦朝和隋朝时创立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解答】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所以A出现了盛世的评论是不准确的.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是隋朝的一大历史贡献,秦朝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北修长城,故C、D 表述不准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故选B.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