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翻译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注释及简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写作背景公元826年刘禹锡被贬官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结伴北上。
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
刘禹锡的这首诗就为酬答白居易,着重抒发这特定环境中思想感情。
●注词释义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抛弃,搁置。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侧畔:旁边。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古诗今译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王质,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我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
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他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
在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了世事的洞彻和达观。
既劝慰自己,也劝慰朋友,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应有豁达胸襟。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古诗译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全诗译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附:全诗注释1.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酬,答谢。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见赠:送给我。
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
7.怀旧:怀念故友。
8.吟:吟唱。
9.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0.到:到达。
11.翻似:倒好像。
翻,反而。
1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13.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14.侧畔:旁边。
15.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16.长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
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下面小编整理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译文及注释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注释:
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
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
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
历二年(826年)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
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⑷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及赏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及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注释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侧畔:旁边。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创作背景刘禹锡与白居易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酬乐天扬州原文及翻译

酬乐天扬州原文及翻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激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思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消沉情调,尽显大方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心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决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酬乐天扬州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1)酬:答谢,这里是以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4)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5)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6)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故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思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故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思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8)怀旧:思念故友。
(7)翻似:倒仿佛。
翻:副词,反而。
(9)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古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古诗 -赏析巴山楚水悲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说明(1)酬:酬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下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当官,因此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4)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 805 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 22 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因此说23年。
(5)弃置身:指遭到贬谪的诗人自己。
(6)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戮。
此后,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故居,听到邻居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
序言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故居,因写此赋追忆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已逝世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8)怀旧:故友。
(7)翻似:倒仿佛。
翻:副词,反而。
(9)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 23年的感触。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晚年回乡仿佛隔世的心情。
(10 )长 (zh ǎng) 精神:抖擞精神。
长:增加,抖擞。
注音悲凉( q īliáng )赋(f ù)柯(k ē)畔(p àn )暂(zàn) 凭(p íng)长( zh ǎng)译文巴山楚水一片荒远悲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扔掉在那边。
回到家乡熟习的人都已逝去,只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认识,真令人仿佛隔世啊。
我仿佛一艘沉船,新贵们好似千帆竞渡,飞奔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活力盎然。
今日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依靠这杯水酒从头抖擞起精神吧。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赐的意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赐的意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意思:酬答白居易在扬州初次相逢的酒席上赠送的诗作。
一、衍生注释1. “酬”,这里是酬答、答谢之意,表明这是一首回赠诗。
2. “乐天”,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3. “扬州”,地点,当时的繁华之地。
4. “初逢”,初次相逢,强调两人相遇的初始性。
5. “席上”,说明是在酒席之上,古代文人常于酒席间吟诗唱和。
6. “见赠”,即赠送给我,这是古人表示赠送诗作的一种谦辞。
二、赏析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多年后回到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所作。
诗的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以“巴山楚水”概括自己被贬谪之地,“凄凉地”“弃置身”则写出了被贬的痛苦和孤寂,二十三年的漫长岁月更强化了这种悲苦之情。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
“闻笛赋”表达对故友的怀念,“烂柯人”则暗示自己离乡之久,归来时已物是人非。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堪称千古名句。
以“沉舟”“病树”自比,虽处境艰难,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表达出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新事物终究会取代旧事物,自己虽然仕途不顺,但仍对未来充满希望。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答之意,感谢白居易的赠诗,同时表示要借酒振作精神。
三、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他的诗风豪迈、清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刘禹锡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也有描写山水风光的,还有表达哲理思考的。
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运用片段例子1我参加了一个古代诗词文化的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那些经典的诗作。
突然,有人提到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说:“这诗可太有深意了。
你们想啊,刘禹锡被贬到那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二十三年啊,就像被世界抛弃了一样。
这就好比一颗明珠被扔到了泥沼里,多委屈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古诗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古诗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翻译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前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
“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 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 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 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 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 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侧畔:旁边。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翻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
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
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自己谪居在巴
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
年了。
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
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
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b/738htm ,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
何” 、“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
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
”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
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
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 ,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