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

合集下载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刘禹锡与白居易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在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方,度过了23年沦落的时光。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老朋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贬归来感觉已不是旧时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旁边有千艘船经过,但病树前面也是万木争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背诵的诗,暂时借这杯酒振奋精神。

注释:注释校对自《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kuí)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南朝梁任昉(fǎng)《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及注释:译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注释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侧畔:旁边。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翻译赏析

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翻译赏析

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翻译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前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

“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 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 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 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 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古诗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古诗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古诗简介
【原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诗人简介】:刘禹锡,字梦德,晚年自号庐山人。

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

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

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
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下面小编整理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译文及注释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注释:
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
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
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
历二年(826年)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
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⑷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和译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和译⽂(部编⼈教版九年级语⽂上册第13课)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和译⽂
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
巴⼭楚⽔凄凉地,②⼆⼗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品注释
(1)酬:这⾥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居易,字乐天。

(2)巴⼭楚⽔:泛指今重庆和两湖⼀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3)⼆⼗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三年。

(4)弃置⾝:指遭受贬谪的诗⼈⾃⼰。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序⽂中说:⾃⼰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柳宗元等⼈。

(6)翻似:反⽽像。

(7)烂柯⼈:传说晋⼈王质进⼭砍柴,看见两个童⼦下棋。

看到局终,童⼦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

回到
家乡,已历百年,⽆⼈相识(见《述异记》)。

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事全⾮,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情。

(8)歌⼀曲:指⽩居易作的《醉赠刘⼆⼗⼋使君》⼀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

[1]
译⽂
在巴⼭楚⽔这些凄凉的地⽅,我度过了⼆⼗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赋,久谪归来感到已⾮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杯美酒振奋精神。

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_唐诗三百首

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_唐诗三百首

精心整理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赏析_唐诗三百首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赠》来酬答他。

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

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共22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

“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意思是他被贬低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

夔州属于古代巴国。

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

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

“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写出了作者对旧友(王叔文)的怀念。

,晋朝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古诗的意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古诗的意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见赠古诗的意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赠答诗,“乐天”即白居易。

在宦海浮沉中,刘禹锡与白居易有着不少的交集,两位大文豪在贬谪途中,成了惺惺相惜的挚友,在人生的晚年相逢相知,构建起了唐代一对伟大的诗人友谊。

犹忆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诗就是与白居易的唱和,用来劝慰晚年多病的白居易的。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

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

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命运多舛的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斐然,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思想境界更是高绝。

他的这首七言律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彼时,其罢去和州刺史,返回故都洛阳,在经扬州期间与白居易相会,而后者恰处于罢去苏州刺史时期,境遇相近下,提笔所作。

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更是道出了他多次遭贬后依旧意志不衰,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所以笔者从文本出发,把“知人论世”作为本设计的教学重点,通过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立足于本诗,去了解一千多年前的政局哀叹,感受一位怀才不遇、不屈不挠的文人“斗士”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作者生平: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

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

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

相关习题: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下列关于本诗中几处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A.“巴山楚水”泛指白居易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区。

(是刘禹锡,不是白居易)
B.“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是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C.“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D.“歌一曲”指白居易的《思旧赋》。

(是《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