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目录

(常见病)

第一节白血病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缺铁性贫血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巨幼细胞贫血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淋巴瘤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节过敏性紫癜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少见病)

第八节多发性骨髓瘤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节溶血性贫血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节血友病护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血液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白血病护理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广泛而无控制地增生,并浸润、破坏全身各组织器官,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等。

护理措施:

1.保证休息与睡眠。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

3.积极预防感染:每日监测体温的变化,加强口腔、皮肤及肛周护理。当中性粒细胞≤0.5X109/L时,进行保护性隔离,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空气和地面消毒,谢绝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4.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禁止使用酒精。

5.预防出血:每日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体征,进行各种穿刺后延长按压时间,告诫病人避免受伤,刷牙时应使用软毛牙刷,勿剔牙、挖鼻及进食粗糙食物,预防便秘。同时告诉病人一有头痛、视力改变应立即报告。

6.化疗药物的护理:

(1)注意保护血管,使用化疗药前后给与生理盐水冲管,确定针头在静脉内方能注入药物。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入,由原部抽取3-5ml 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局部进行封闭,72小时冷敷。

(2)化疗期间要预防尿酸性肾病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每次小便后检查是否有血尿。

(3)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护理:推注药物宜慢,注毕去枕平卧4-6h,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发热等并发症发生。

7.心理护理

8.出院指导:

(1)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保持乐观情绪。

(2)按医嘱用药,定期门诊复查血象,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3)积极预防感染和出血。

(4)加强营养。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大量,长期持续化疗,白血病引起代谢增高及贫血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粒细胞减少、化疗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3.预感性悲哀与患白血病和感受到死亡威胁有关。

4.潜在并发症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化疗药物副作用。

第二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进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依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缓急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因起病急、病情重,病人的精神负担重,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2.在急性期,病人严格卧床休息。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

3.饮食: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品。高热或消化道出血病人应选择无渣半流或流质饮食,如稀饭、汤面等。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禁食。

4.吸氧。严重贫血应给予吸氧。

5.预防感染:

(1)每日监测体温的变化。

(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每日饭前,饭后用漱口液漱口。

(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更衣。勤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肌内,静脉注射时,局部要严格消毒。女病员尤其应注意会阴部清洁。

(4)肛周护理:睡前,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每次15—20min。

(5)预防外源性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定时开窗通风,用紫外线照射每日2次,预防交叉感染。当中性粒细胞≤0.5×109/L时,行保护性隔离。

6.预防出血:

(1)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

(2)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防止身体受外伤。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尽量避免人为的创伤。

(4)鼻出血的预防:指导病人勿用手挖鼻孔和用力擤鼻,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石蜡油或抗生素软膏轻轻涂擦,防止干裂出血。

(5)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指导病人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以防止牙龈损伤。

(6)内脏出血的护理:消化道出血者,可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大量出血应禁食。

(7)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眼底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嘱病人不要揉擦眼睛,若病人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遵医嘱进行抢救。

(8)遵医嘱给与输血或输血小板。

7.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定期门诊复查血常规。

(2)积极预防感染,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自我防护,避免外伤。

(4)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使用对造血系统有害的药物。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所致机体组织缺氧有关。

2.组织完整性受损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粒细胞减少有关。

4.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第三节缺铁性贫血护理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它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 本病呈慢性渐进性,除一般贫血表现外,还有:

1、营养缺乏: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扁平、不光整、脆薄易裂、甚至反甲。

2、粘膜损害:表现为口角炎、舌炎、严重者引起吞咽困难。

3、胃酸缺乏及胃肠功能紊乱:吸收不良、食欲缺乏、便秘或便稀。

4、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如易激动、烦躁、头痛、以儿童多见。少数

病人有异食癖。

护理措施:

1.适当的休息和活动:休息可减少组织氧的消耗。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及发生原因和速度制订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减少患者机体耗氧量。其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当自测心率大于100次/min时,应停止活动。

2.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含铁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动物肝、肾、瘦肉、蛋黄、豆类、紫菜、海带、木耳、香菇等。

3.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制剂应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铁剂注射时宜深部注射,速度应缓慢,剂量要准确,经常更换部位促进吸收,避免硬结形成。液体铁要用吸管,服后漱口,以免将牙齿染黑,同时忌饮茶,以免茶中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溶性铁,避免与牛奶同服,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口服铁剂大便可呈黑色,属正常现象,应向患者解释清楚。

4.出院指导:

(1)轻度贫血者可照常工作,注意休息和营养。中度以上贫血活动量应以不加重疲劳感或其他症状为度,待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

(2)加强营养,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3)铁剂治疗1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网织红细胞数增加可作为有效的指标,约8~10周血红蛋白达正常之后,病人仍需继续服用铁剂1个月,6个月时再服药3~4周,以补足体内贮存铁。

(4)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或丢失过多有关。

3.潜在并发症铁剂治疗的不良反应。

第四节巨幼细胞贫血护理

巨幼细胞贫血是指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类大细胞性贫血。

主要表现为:

1.贫血:是常见症状。主要为一般贫血表现,如疲乏无力、皮肤黏膜苍

白、头晕、心悸、气短等。

2.消化道症状:早期出现食欲下降、腹胀、腹泻或便秘。部分病人出现口角炎、舌炎、舌面光滑称“镜面舌”或舌质绛红称“牛肉舌”。

3.其他:消瘦、全身浮肿或末梢神经炎。少数病人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健忘、易怒、表情呆滞、甚至精神失常。

护理措施:

1.适当的休息与活动:休息可减少氧的消耗。重度贫血和缺氧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适当吸氧、房间保暖、协助生活护理。

2.饮食护理:主要进食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品,如:绿叶蔬菜、水果、谷类、动物肝肾、禽蛋、肉类及海产品;进食温凉清淡软食,避免对口炎的刺激。

3.口腔炎、舌炎病人应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漱口,溃疡面可涂溃疡膜。

4.用药护理: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偶有过敏反应,应注意观察;应用维生素B12期间应预防低血钾的发生。

5.出院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告知巨幼细胞性贫血坚持合理饮食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2)加强营养,定期门诊复查。

(3)贫血纠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需保证休息和睡眠充足。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叶酸,维生素B12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以及需要量增加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的组织缺氧有关。

第五节淋巴瘤护理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病在我国以20—4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持续性或周期性发热,部分病人有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亦可发生带状疱疹以及各组织器官受累等。

护理措施:

1.早期患者可适当活动,有发热、明显浸润症状时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消

耗,保护机体。

2.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

3.高热时遵医嘱用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注意病人的降温反应,避免发生虚脱。

4.骨骼浸润时要减少活动,防止外伤,发生病理性骨折时根据骨折部位作相应处理。

5. 观察放疗局部皮肤反应,有无发红,痒感,灼热感;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避免用手瘙抓;局部皮肤有发红,痒感时,应及早涂药膏以保护皮肤。

6. 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紫外线消毒,限制陪护,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7.出院指导:

(1)注意保暖,预防各种感染。

(2)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

(3)遵医嘱坚持治疗,定期复诊。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与淋巴瘤本身及放,化疗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放疗引起局部皮肤烧伤有关。

3.潜在并发症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六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称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年女性。

护理措施:

1. 监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2. 依据病情选用流质、半流质少渣饮食。

3.用药护理:首选糖皮质激素,讲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4. 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1)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尽量避免人为的创伤。

(2)鼻出血的预防:指导病人勿用手挖鼻孔和用力擤鼻,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石蜡油或抗生素软膏轻轻涂擦,防止干裂出血。

(3)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指导病人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以防止牙龈损伤。

(4)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消化道出血者,可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大量出血应禁食。

(5)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眼底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嘱病人不要揉擦眼睛;若病人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遵医嘱进行抢救。

(6)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如:阿斯匹林。

(7)便秘、剧烈咳嗽会引起颅内压增高,要积极预防。

5.遵医嘱输丙种球蛋白、血小板。

6.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和营养,增强体质。

(2)定期门诊复查,出现皮肤粘膜出血应及时就诊。

(3)避免使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

(4)预防感染。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组织完整性受损: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

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第七节过敏性紫癜护理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根据病变累及部位所出现的表现可分为五型:

1、紫癜型:最常见,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四肢多见,尤其是下肢及臀部

2、腹型:主要表现为腹痛,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常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可伴恶心,呕吐,腹泻及血便。

3、关节型:以关节肿胀,疼痛为主,反复发作,呈游走性。

4、肾型:多见于少年,一般多在紫癜发生后一周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有时伴浮肿。

5、混合型:皮肤紫癜合并上述两种以上临床表现。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止精神刺激;防止昆虫叮咬;去除可能致病的过敏原。

2. 注意保暖,控制和预防感染。

3.注意饮食,应禁食生葱、生蒜、辣椒、酒类等刺激性食品及肉类、海鲜,应避免与花粉等过敏原相接触。

4.病情观察及症状护理

(1)紫癜型:观察皮肤紫癜的部位及范围、消长情况,勿用手搔抓,避免外伤。

(2)关节型:观察关节红、肿、热、痛情况,减少关节活动。

(3)腹型:有消化道出血者应记录便血量,听肠鸣音,肠鸣音活跃可能再次便血,肠鸣音消失警惕肠梗阻。

(4)肾型:注意观察尿色、尿量及有无浮肿、高血压,定期做尿常规检查。

5.出院指导:

(1)避免与易引起过敏的药物,食物等接触。

(2)预防感染。

(3)不适随诊。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增加有关。

2、疼痛腹痛、关节痛与局部过敏性血管炎性病变有关。

第八节多发性骨髓瘤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骨髓内有异常浆细胞(或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球蛋白,尿内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主要有骨痛、胸腰椎破坏压缩、压迫脊髓导致截瘫、感染、高粘滞性综合征、出血倾向(鼻

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肾功能损害以及对细菌性感染易感性增高等。

护理措施:

1.加强心理护理。

2. 平日应睡硬板床,保持身体的生理弯曲,减少体重对骨骼的压力。不做剧烈活动,防止骨骼横断。

3.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低蛋白质、低钠饮食,同时增加摄水量。

4. 严密观察出血倾向,去除能引起出血的因素。

5. 积极预防感染。

6. 骨痛的护理

(1)观察疼痛部位、形式、强度、性质、持续时间等并做好记录。

(2)减少疼痛刺激,取舒适卧位,防止因姿势不对造成肌肉、韧带或关节牵扯而引起疼痛。

(3)药物止痛:注意选择合适的止痛剂及给药途径。了解止痛剂的有效剂量及使用时间,正确预防其副作用。

7. 贫血的护理

(1)轻度贫血可适当活动,应避免劳累,重度贫血应绝对卧床休息。

(2)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

(3)对于极度虚弱者,应协助完成生活护理。

8.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2)加强营养,积极预防感染。

(3)按医嘱用药,定期门诊复查血象,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骨骼疼痛与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骼和病理性骨折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与骨痛、病理性骨折或胸腰椎破坏,压迫脊髓导致瘫痪有关。

3.潜在并发症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第九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护理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与出血,红系、粒系和巨核系出现病态造血,因在病程中有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高度危险,过去曾将该综合征称为白血病前期,平均发病年

龄为60~75岁。

护理措施:

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注意安全。

2.贫血伴心悸气促时遵医嘱给予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

4.高热时给与物理降温,禁止使用酒精。

5.预防出血:每日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体征,进行各种穿刺后延长按压时间,告诫病人避免受伤,刷牙时应使用软毛牙刷,勿剔牙、挖鼻及进食粗糙食物,预防便秘。

6.观察用药后的副作用,如出现痤疮、毛发增多,女性病人停经等症状。

7.心理护理。

8.出院指导:

9.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

10.预防感染和出血,坚持治疗,不擅自停药,按时复诊。

11.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12.加强营养。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所致机体组织的缺氧有关。

2.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白细胞减少有关。

第十节溶血性贫血护理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功能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根据红细胞被破坏的原因,将溶血性贫血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1、急性贫血。起病急,突然寒颤、高热、头疼、腰背四肢酸痛及呕吐、腹痛等。可出现血红蛋白尿,病人多有明显贫血、黄疸,严重者可发生昏迷、休克。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细胞坏死和管腔阻塞,最终导致急性衰竭。

2、慢性溶血。起病慢,症状轻,有贫血、黄疸、脾大三大特征。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

2.吸氧,以改善缺氧症状。

3.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4.病情观察:注意贫血、黄疸有无加重,以及尿量、尿色有无改变。

5.用药护理。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应注意避免感染;用环磷酰胺应指导病人多饮水,防止出血性膀胱炎;用环孢素A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6.遵医嘱给与输血,做好输血的观察与护理。

7.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和营养。

(2)教会病人如何判断巩膜黄染及尿色改变,如血尿等。

(3)定期门诊复查。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2.潜在并发症急性肾衰竭。

第十一节血友病护理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特点为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生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主要表现为出血,以软组织、肌肉和负重关节出血为特征。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

2.禁食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

3.防止外伤,避免因局部皮肤、粘膜、关节受损后造成出血不止。

4.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抑制血小板或使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以防加重出血。

5.关节或深部组织血肿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固定,给予冰袋冷敷或采取绷带压迫止血。有活动性出血部位加压止血,测量血肿范围、带血敷料重量,以估计出血量。

6.输注凝血因子的护理。凝血因子取回后,应立即用输血器输注。

7.出院指导:

(1)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需终生治疗。

(2)避免从事易引起受伤的工作和活动。

(3)教给病人及家属出血的急救处理方法,有出血时及时就医。

(4)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或任何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凝血因子缺乏有关。

2.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与反复多次关节腔出血有关。

血液科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 2、加强对常见症状得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皮肤与结膜与粘膜得色泽,出血征象,感染等. 3、了解病人得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果。 4、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适度活动,并有充足得睡眠时间. 5、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疾病得能力. 6、加强感染得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病室内得空气,地面与用物表面,每日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严防合并呼吸道感染。 (3)做好口腔,鼻腔,皮肤得清洁与护理,防止局部破损或感染。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室或层流室。 (5)对接受化疗者,静脉注射时保护血管,药物不可溢于皮下,并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与注射部位须加压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瞧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与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骚动,意识不清得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6、遵医嘱给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8、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得发生。 9、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严防并发症得发生。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 13、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14、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要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并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糖尿病护理 【概念】 糖尿病就是一组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得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体内糖蛋白,脂肪,水与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混乱,其特征为血液中含糖量过高及尿中有糖,久病科引起多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方生代谢混乱如酮症酸中毒等。 【评估要点】 1、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2)血糖监测 (3)有无酮症酸中毒 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1、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食用过硬、带壳的食 品。 2、保持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早晚用软毛刷刷牙,每日早晚及餐后用漱口液含漱3~5分钟。对已 发生口腔溃疡者,应加强口腔护理,正确使用合适的漱口液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3、清洁皮肤,定期擦澡更衣。发现盗汗者,及时擦干并更换干湿的衣裤、床单,注意保暖,防 止受凉。 4、做好会阴部及时肛周清洁护理,预防肛周感染;女患者经期加强卫生。 5、观察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知道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6、粒细胞绝对值<0.5X109/L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对出血严重者,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观察有无颅内出 血先兆,穿刺部位延长按压时间。 8、静脉化疗的患者,注意保护血管,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尿酸 排泄。 9、减少陪护和探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督促清洁员每日用0.1%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床档和设备带。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10、多与患者沟通,注意情绪、语言及行为的变化,适时给予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11、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介绍用药及并发症预防的知识 二、检查及治疗护理常规 骨髓穿刺术护理常规 1、术前准备传此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并简要说明穿刺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操作。备齐所有用物;了解患者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及相关麻醉药的过敏史。 2、术中配合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发现患者精神紧张、大汗淋漓、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报告一声,包停止穿刺、协助处理。 3、术后护理穿刺后应局部加压,至少需按压5分钟,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知道患者穿刺后72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敷料一旦污染或脱落,及时消除伤口更换敷料,以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和易消化的饮食。化疗期间或食欲不振时,给予清淡饮食;胃肠道出血者按医嘱禁食。 3、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遵医嘱正确采集各种血液和体液标本,高热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 4、活动与休息护理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气促时给予吸氧。 5、感染的护理 ①高热者予冰袋物理降温,避免乙醇擦浴应用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退热药物。及时更换被服,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 ⑨坚持定期环境消毒,限制探视,白细胞低下时可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入住洁净层流室,防止交叉感染 ③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晚刷牙,宜用软毛牙刷,坚持用漱口液漱口。对牙龈出血的患者,口腔护理2次/天; ④注意肛门及外阴部的清洁卫生,便后及每晚睡前用1:2000氯己定液或1:5000P粉溶液坐浴,防止肛门周围脓肿。 6、出血的护理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局部注射。鼻腔

出血者可给予1%麻黄碱棉球局部压迫止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咳嗽和便秘。遵医嘱输成分血或血小板,严密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7、化疗的护理化疗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静脉,避免药物外渗。严格遵守用药的顺序、时间、剂量,观察化疗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利尿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尿酸性肾病等。 8、保持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做好急救准备。 二、贫血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血液内科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贫血的因素,如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饭后饮浓茶等习惯;有无出血、黑便、酱油色尿、妇女月经过多:有无化学毒物、放射线物质或特殊药物接触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的贫血患者及有无慢性炎症、感染、肝肾疾病、结缔组织病及恶性肿瘤的病史。 2、评估贫血的临床症状,如早期表现为疲乏、闲倦、软弱无力;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贫血影响到心血管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其他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干、月经失调等。重点观察皮肤黏膜是否苍白,有无黄染;淋巴结、肝、脾是否肿大及心脏是否有杂音:指甲无变平或凹陷;舌乳头有无萎缩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检查等结果。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轻或缓解期病人适当休息,病情严重者,需卧床休息。 3、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贫血严重者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是否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寒战等症状,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防止发生外伤,大出血的病人随时测量脉搏、呼吸及血压,并做详细记录。随时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物,以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5、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忧虑,使其振奋精神,密切配合治疗。 6、病室环境保持清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粒细胞缺乏症的病人,应住隔离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限制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7、定期更换衣服及床单,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长期卧床病人应定期翻身,以免发生褥疮。 8、嘱病人每日刷牙,有出血倾向或牙龈炎的病人,用大头棉签擦洗口腔。应勤漱口,有溃病时可涂2%碘甘油、锡类散、冰硼散等。 9、使用化疗药物或放射治疗的病人,要注意观察疗效及反应,并嘱病人多饮水,加强利尿促进尿酸的排泄。 10、按医嘱准备并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同时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11、对住院病人进行卫生宣传教育,鼓励出院病人坚持治疗,定期复查,预防疾病复发。 二、贫血 1、执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轻度贫血者适当休息,重度贫血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在蹲、卧位后,不宜骤然坐、立,以免发生脑缺氧而引起晕厥,极度贫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无机盐丰富饮食,按照贫血原因选用富含某种造血因子的饮食。嘱病人食用瘦肉、豆类、肝、肾、新鲜水果及蔬菜等。 4、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5、病人抵抗力较弱,易发生口腔感染,故应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晨起、睡前漱口。有溃疡时可用抗菌素溶液漱口。口腔出血时用消毒棉签代替牙刷,以免口腔感染。 6、按时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并涂油滋润以防止皮肤干裂发生出血或引起感染。 7、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定期空气消毒,并与传染病人隔离,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8、需要输血治疗,应做好输血前准备,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三、出血性疾病 1、执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出血明显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免活动过度或外伤使出血加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C的饮食,避免刺激性及易过敏饮食,有消化道出血者应暂禁食。 4、对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床前交班,严密观察出血部位、观察意识、脉搏、呼吸、血压及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贫血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贫血的因素,如、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贫血的因素,如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饭后饮浓茶等习惯;有无出血、黑便、酱油色尿、妇女月经过多;有无化学毒物、放射线物质或特殊药物接触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的贫血患者及有无慢性炎症、感染、肝肾疾病、结缔组织及恶性肿瘤的病史。 2.评估贫血的临床症状,如早期表现为疲乏、闲倦、软弱无力;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贫血影响到心血管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中枢神经系统变现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其他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干、月经失调等。重点观察皮肤黏膜是否苍白,有无黄染;淋巴结、肝、脾是否肿大及心脏是否有杂音;指甲有无变平或凹陷;舌乳头有无萎缩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常规、血涂片有无萎缩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依据贫血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休息和活动。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原则。 2.饮食按照贫血患者饮食原则,结合贫血的原因补充缺乏物质和调整饮食结构。如对于营养不良性贫血,给予富含铁、叶酸或维生素B的饮食;口腔炎、舌炎患者进温热软食;重型再障患者有出血倾向,宜给予无渣半流质食物;高热或消化道出血时,应给予无渣或流质饮食;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应禁食。 3.遵医嘱正确给予治疗贫血药物,及时评价药物疗效及注意其副作用。口服铁剂时,应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禁与茶同服,影响吸收;口服铁剂为溶液时,应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实用标准文案 第六节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缺铁性贫血护理 (一)概念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1)轻、中度贫血或慢性发生的贫血患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2)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急骤,绝对卧床休息,床上适量举动,以削减氧的消耗。 2.饮食: (1)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红色肉类、蛋黄等含铁较高的动物性食物;香菇、菠菜、红枣、核桃仁等植物性食物。 (2)高蛋白食物:进食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动物肝脏、瘦肉类、蛋类及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为80g左右。

(3)含脂肪的食物:植物油、花生油、橄榄油等。每天的量为50g为好。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4)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5)用铁锅做菜增加铁的吸收。 3.用药护理 (1)口服铁剂护理:一般首选硫酸亚铁,坚持规则。定量用药。 A:有消化道疾病、有消化道反应患者于进餐时或进餐后服用。 B:禁饮茶、以免茶中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溶性铁;应避免与牛奶同服,因牛奶含磷较高,影响铁的吸收。 C:口服10%枸椽酸铁胺溶液用吸管服用,以免将牙染黑。向患者解释口服铁剂后会出现黑便,是由于铁盐与肠内硫化氢感化而发生黑色硫化铁所致。 D:口服铁剂治疗一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网织红细胞增加为有效的指标;约8~10周血红蛋白可达正常,但仍应继续治疗3~6个月,才能补足体内贮存铁,以免复发。 (2)注射铁剂照顾护士: A: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

B:抽取药液入注射器后,更换针头注射,深部肌肉注射。 C:注射铁剂可出现局部肿痛、恶心、脸部潮红、肌肉关节痛、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故注射时应备有肾上腺素。 4.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耳鸣等自发症状有没有减轻。 (2)观察患者面色是否红润。 (3)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铁代谢的指标变化。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三)常见照顾护士诊断/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或丢失过多有关。 3.口腔黏膜受损与贫血引起口腔炎、舌炎有关。 4.焦虑与记忆力减退,导致研究、工作能力下降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严重贫血引起的营养缺乏和衰弱有关。 6.潜在的并发症:贫血性心脏病。 (四)健康指导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目录 (常见病) 第一节白血病护理 (2) 第二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3) 第三节缺铁性贫血护理 (4) 第四节巨幼细胞贫血护理 (5) 第五节淋巴瘤护理 (6) 第六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7) 第七节过敏性紫癜护理 (8) (少见病) 第八节多发性骨髓瘤护理 (9) 第九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护理 (10) 第十节溶血性贫血护理 (11) 第十一节血友病护理 (12)

血液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白血病护理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广泛而无控制地增生,并浸润、破坏全身各组织器官,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而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等。 护理措施: 1.保证休息与睡眠。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 3.积极预防感染:每日监测体温的变化,加强口腔、皮肤及肛周护理。当中性粒细胞≤0.5X109/L时,进行保护性隔离,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空气和地面消毒,谢绝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4.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禁止使用酒精。 5.预防出血:每日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体征,进行各种穿刺后延长按压时间,告诫病人避免受伤,刷牙时应使用软毛牙刷,勿剔牙、挖鼻及进食粗糙食物,预防便秘。同时告诉病人一有头痛、视力改变应立即报告。 6.化疗药物的护理: (1)注意保护血管,使用化疗药前后给与生理盐水冲管,确定针头在静脉内方能注入药物。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入,由原部抽取3-5ml 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局部进行封闭,72小时冷敷。 (2)化疗期间要预防尿酸性肾病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每次小便后检查是否有血尿。 (3)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护理:推注药物宜慢,注毕去枕平卧4-6h,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发热等并发症发生。 7.心理护理 8.出院指导: (1)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保持乐观情绪。 (2)按医嘱用药,定期门诊复查血象,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3)积极预防感染和出血。 (4)加强营养。

医院儿科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出血的危急情况 1.观察皮肤淤点(斑)变化,检测血小板数量变化。 2.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面色,记录出血量。注意观察有无失血性休克、颅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二、止血:口鼻出血可用明胶海绵或浸有1%麻黄素、1%肾上腺素的棉球、纱条局部压迫止血,无效者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 三、避免损伤:提供安全的家庭环境,尽量减少肌肉注射和深静脉穿刺。禁食坚硬、多刺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四、预防感染,消除恐惧心理。 五、健康教育 1.指导预防损伤,进行自我保护。 2.教会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和学会压迫止血的方法。 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 一、维持正常体温 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热度,遵医嘱给降温药。但忌用安乃近及酒精擦浴。 二、注意休息,防治感染

1.保护性隔离:与其他患儿分室居住,有条件者住无菌层流病房。房间每日消毒。 2.注意个人卫生。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4.避免有关接种。 5.观察感染早期征象。 6.防治出血。 三、正确输血 输注时应严格输血制度,观察疗效及有无输血反应。 四、正确给药,观察疗效 1.熟悉各种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和特性,了解化疗方案及给药途径,正确给药。 2.观察及处理药物毒性反应。 3.大多数化疗药物可致骨髓抑制而使患儿易感染,应监测血象,及时防治感染。 4.恶心、呕吐严重者,用药前半小时给止吐药。 五、加强口腔护理,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卫生。 六、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减轻疼痛。 1.热情帮助、关心患儿,让年长患儿和家长认识本病并了解国内外的治疗进展。

(完整)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所有内科病员,原则上都应卧床休息。 (二)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以后每日2次。体温在37.5o C 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有突然升高者应复查核对,密切观察体温者随时测量并记录.新病人测血压及体重(重症例外)1次,其他按医嘱执行。 (三)护理按病情分特别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 1、特别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进行抢救的病人。派专人昼夜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抢救用品,随时准备抢救,及时准确地填写特别记录。 2、一级护理:适用于病危、危重及极度虚弱的病人,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高热、昏迷、抽搐的病人,心力衰竭、严重呼吸困难、肝肾功能衰竭者等,病人的一起活动需护士协助。护士每15分钟至半小时巡视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二级护理:适用于病危、病重期已渡过,症状减轻,病情好转但仍需卧床休息者,如慢性病及年老体弱的病人,在床上可以自理但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护士每小时巡视1次,了解三情(疾病、思想及饮食情况),递送大小便器。 4、三级护理:适用于轻症等待检查的病人,恢复期和慢性病好转期已可下床活动且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护士每日巡视3—4次,观察病情.轻病人可适当到室外散步。 (四)病人入院后,于当日流出大、小便,并送病房化验室做常规检验。按照医嘱执行的大、小便化验,于次晨留出标本。 (五)每天下午记录大便1次,有次数增多者通知主管医师进行处理。3天无大便者,可常规给番泻叶10g代茶饮。必要时可灌肠通便. (六)每周测量体重1次(重症例外). (七)按医嘱给予饮食,并进行饮食指导.病人家属、亲友送来的食物需经办公室护士检查后方可使用。病人之间不得互换食物,以免交叉感染.

白血病的护理常规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按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贫血严重者给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安慰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4、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 5、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新鲜出血点或瘀斑,注意患者有无血尿、黑便,女性患者月经量等,警惕严重并发症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颅内出血的征象,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二)观察要点 1、一般情况的观察:贫血改善情况的观察,如乏力、头晕的恢复情况;出血情况的观察,如皮肤、粘膜、颅内出血的情况;饮食及大、小便的观察。 2、生命体征的观察。 3、意识状态的观察。 4、心理状态的观察。 5、特殊药物治疗的观察,如化疗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6、睡眠情况及自理能力的观察。 (三)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指导病人饮食宜富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少渣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防止口腔粘膜损伤。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 2、预防感染的方法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讲究个人卫生,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经常检查口腔、咽部有无感染,学会自测体温。 3、预防出血的方法勿用牙签剔牙,刷牙用软毛刷;勿用手挖鼻孔,天气干燥可涂金霉素眼膏或用薄荷油滴鼻;避免创伤。避免损伤皮肤,沐浴时水温以37—40为宜,以防水温过高促进血管扩张,加重皮肤出血。 4、活动与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加强健身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练剑等,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5、心理指导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白血病是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虽然难治,但目前治疗进展快、效果好,应树立信心。家属应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安静、舒适和愉悦宽松的环境,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化疗间歇期,病人可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增强自信心。 6、用药指导向病人说明急性白血病缓解后仍应坚持定期巩固强化治疗,以延长疾病的缓解期和生存期,以达强化疗效的目的,应让患者按计划、按时化疗,否则白血病复发,后果不堪设想。 7、疾病预防的指导避免接触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染发剂、油漆等含苯物质。如应用某些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等,应定期查血象及骨髓像。 8、白细胞低于正常值时,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预防交叉感染。 9、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会自我监测出血的情况。 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一、血液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进行性贫血、出血、发热、感染等症状,及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情况变化,并经常了解有关检测项目,以结合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随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 2、遵医嘱正确及时完成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预防和观察治疗副反应,确保医疗安全。 3、协助做好各种实验室检查,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确保检验的可靠性。 4、对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的自我保健护理知识,以及预防并发症,预防疾病复发等健康指导。 (二)对症护理 贫血的护理 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后发生晕厥,注意安全。 2、贫血伴心悸气促时应给予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猪肝、豆类、新鲜蔬菜等,注意 色、香、味烹调,促进食欲。 4、观察贫血症状如面色、眼结膜、口唇苍白程度,注意有无头昏眼花、耳 鸣、困倦等中枢缺氧症状,注意有无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贫血性心脏病的症状。 5、输血时的护理认真做好查对工作,严密观察输血反应,给重度贫血者输血时速度宜缓慢,以免诱发心力衰竭。 出血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2、明显出血时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后逐渐增加活动同,对易出血患者要注意 安全,避免活动过度及外伤。 3、严密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注意有无皮肤粘膜淤点、淤斑、牙龈出血、鼻 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女性患者月经是否过多,特别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等症状,若有重要脏器出血及有出血休克是应给予急救处理。 4、按医嘱给予止血药或输血治疗。 5、各种操作应动作轻柔、防治组织损伤引起出血。避免手术,避免或减少肌内 注射,施行必要穿刺后压迫局部或加压包扎止血。 6、应避免刺激性食物、过敏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食, 出血停止后给予冷、温流质,以后给予半流质、软食、普食。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P1第二节缺铁性贫血………………………………………..P2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P3第四节出血性疾病…………………………………….…...P4第五节白血病……………………………….……………...P5第六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护理………………………….P6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1.按内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9.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晕眼花、纳差、腹胀、舌炎、口角炎等。其病因为慢性失血,铁吸收不良,摄入铁不足或需铁量增加。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铁低于10.7/μmol/L。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40g/L以下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5.药物护理: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避免与茶、咖啡、蛋类、乳类等食品同时服用。口服液体铁剂时应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注射铁剂应采取深部肌内注射,且经常更换

血液科 护理常规(全)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 2、加强对常见症状的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皮肤和结膜与粘膜的色泽,出血征象,感染等。 3、了解病人的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果。 4、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适度活动,并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5、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6、加强感染的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病室内的空气,地面和用物表面,每日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严防合并呼吸道感染。 (3)做好口腔,鼻腔,皮肤的清洁与护理,防止局部破损或感染。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室或层流室。 (5)对接受化疗者,静脉注射时保护血管,药物不可溢于皮下,并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和注射部位须加压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骚动,意识不清的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6、遵医嘱给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8、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的发生。 9、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 13、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14、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要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并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保持空气清新,定期空气消毒。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 4、病情轻或缓解期病人适当休息,病情严重者,需绝对卧床休息。 5、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贫血严重者给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是否有贫血、出血、发热、寒战等症状。 7、与病人建立融洽的关系,耐心细致做解释工作,解除病人的忧虑,使其振奋精神,密切配合治疗。 8、定期更换内衣及床单,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长期卧床病人应按时翻身,以免发生褥疮。 9、嘱病人每日刷牙,有出血倾向病人,应勤漱口,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擦洗口腔,有溃疡时可涂碘甘油。 10、遵医嘱准备并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同时按要求留取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11、实施化学药物或放射性治疗的病人,注意观察疗效及反应,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加强利尿促进尿酸的排泄。 12、进行健康指导,预防疾病复发,鼓励慢性病人坚持治疗定期复

查。 二、营养性贫血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对健康问题的认识。 2、是否了解疾病的诱因。 3、面色、睑结膜、甲床颜色及脉搏等情况。 (二)护理要点 1、贫血的护理 (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注意安全。 (2)贫血伴心悸气促时遵医嘱给予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瘦肉、猪肝、豆类等。注意色、香、味的烹调,促进食欲。 (4)观察贫血症状,如面色、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程度,注意有无头晕眼花、耳鸣、困倦等中枢缺氧症状,注意有无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贫血性心脏病的症状。 (5)输血的护理参照《输血的护理常规》 2、食欲不振、腹胀的护理 (1)鼓励病人少食多餐,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饮食。 (2)能够下床活动的病人,协助病人每天在床旁活动。 (3)严重腹胀的病人可以肛管排气。 3、眼睑水肿、下肢压陷性水肿的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定时翻身。 4、合并贫血性心脏病的护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