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工程技术《16-脚本-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浓缩蛋白的差异19.8.6》
大豆分离蛋白结构与性能_田琨

收稿:2007年4月,收修改稿:2007年8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2067401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 -06-0354)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资助**通讯联系人 e -mail :chenx @fudan .edu .cn大豆分离蛋白结构与性能*田 琨 管 娟 邵正中 陈 新**(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433)摘 要 大豆分离蛋白是大豆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大量活性基团,具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可以成为制备环境友好材料的主要原料。
由于大豆分离蛋白的组成和构象会对其功能特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对其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无疑会对材料学家在今后开发出新型的具有优异性能的大豆蛋白材料具有相当的帮助。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组成、亚基的结构以及对其两种主要成分———β-大豆伴球蛋白(7S 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11S 球蛋白)的分离方法;然后对大豆分离蛋白在不同条件下的构象研究和其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性和凝胶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最后对大豆分离蛋白在薄膜、纤维和塑料等材料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 β-大豆伴球蛋白 植物蛋白质 纤维 薄膜中图分类号:O636,O629.73,O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1X (2008)04-0565-09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tudy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ionTian Kun G uan Juan Shao Zhengzhong Che n Xin**(Key Laborator y of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Polymers of Ministr y of E ducation ,Department ofMacromolecular Scienc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 )A bstract Soybean protein isolation (SPI ),the main component in soybean ,may become an important chemicalresourc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terials because it contains many reactive groups and has the merits of being rene wable and biodegradable .As the composition and conformation of SPI ma 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its appr opriate functional properties ,the systematic elucid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SPI could help scientists to develop the novel soybean protein 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properties in the future .Thus in the beginning of this article ,the composition ,the subunit structures of SPI and the separation of its major components ,β-conglycinin (7S protein )and glycinin (11S protein )ar e intr oduced .Then ,the conformation studi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the main physico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PI ,such as solubility and gelation property are summarized .At last ,the applications of SPI as films ,fibers and plastics in the material field are briefly reviewed .Key words glycinin ;β-conglycinin ;botanic pr otein ;fibers ;films1 引言 蛋白质(包括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是生命体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成分。
农产品加工教案 (1)

第一节大豆的化学成分
第二节大豆加工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介绍大豆种子的营养分布;大豆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及处理方法;围绕豆腐的加工工艺叙述工艺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掌握大豆中哪些因子属于不利于大豆营养的发挥。要求学生能了解豆腐加工工艺的过程,掌握豆腐加工的原理。
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豆的营养特性;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及处理方法;豆腐加工的原理;南北豆腐、内酯豆腐加工中的关键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对农产品加工的原料特性有所了解,对农产品加工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能重视农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明确现代意义的农产品加工有别于传统概念上的农产品加工,并且农产品加工业的水平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希望通过授课,能开拓学生的思路,能为其今后从事的研究与工作打下基础。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宰后肉的变化,畜禽皮毛、骨、血、粪等的综合利用;
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宰后肉的变化。
难点:成熟肉所发生的物理及化学变化;畜禽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授课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讲课为主。
教师将主要的授课提纲列在PPT上,根据所列的提纲授课,理论联系实际。
基本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课外复习、预习内容安排
复习教师授课中要求掌握的重点部分;预习豆类加工。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张志健.新型豆制品加工工艺与配方.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袁惠新.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查阅有关“农产品现代加工技术丛书”;
搜索“农产品加工”等杂志。
备注
打豆加工教案
周次学时2授课时间
章节名称
孙强、赵劲松等.国内外稻谷主要精深加工技术.中国稻谷.2007(2):14-16
粮食工程技术《13-脚本-大豆浓缩蛋白(SPC)的生产方法19.8.1》

大豆浓缩蛋白〔SPC〕的生产方法讲稿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3种生产方法的操作流程
1.含水乙醇浸提法
流程图如下:
醇法制备的SPC氨基酸组成合理,风味清淡,色泽较浅,蛋白质损失较少,营养优于酸法制备的SPC且生产过程中无污水排放,防止了环境污染;
乙醇提取液的浓缩物可进一步加工成大豆低聚糖、皂苷等产品,较受人欢送。
但乙醇提取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因此制得的浓缩蛋白氮溶解指数很低,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2.酸浸提法
加工工艺流程如图如下:
用水将脱脂豆粕溶解[比例〔10-20211],用酸调节pH为4.5,在等电点处除去可溶性的碳水化合物,含有蛋白质的不溶物用离心机别离出来,调节pH到7.0,然后喷雾枯燥,由此制得高氮溶解指数且微生物数很低的浓缩大豆蛋白。
酸法引起的蛋白质变性小,使产品有较好的溶解性,但产品风味稍逊于含水乙醇浸提法,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需耗用大量的酸和碱溶液,排出的废水较难处理。
3.温热浸提法
湿热浸提法工流程如图如下:
湿热浸提法目前已根本被淘汰,其原因是蛋白质得率低,色泽较深,豆腥味也重,在生产工艺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严重热变形,使产品的功能性极差。
大豆浓缩蛋白的质量标准
大豆浓缩蛋白的应用。
大豆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系别:食品工程系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班级:食科13-2班学号:242013002003姓名:陈亚林摘要大豆蛋白产品分为三类,即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不含胆固醇,具有许多优良的食品性能,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其中,大豆浓缩蛋白的提取方法有稀酸浸提法、酒精浸提法和湿热浸提法。
大豆分离蛋白有碱溶酸沉法、离子交换法、超滤膜分离法等。
本文以研究方向和工艺改进方面为着力点解释大豆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这两种主要的提取方法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稀酸浸提法;酒精浸提法;碱溶酸沉法;离子交换法;超过滤法;湿热浸提法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是把脱皮大豆中的除蛋白质以外的可能性物质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物质都除掉,得到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90%的制品,又称等电点蛋白。
与大豆浓缩蛋白相比,生产大豆分离蛋白不仅要从低温脱溶豆粕中除去低分子可溶性糖等成分,而且还要去除不溶性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
其生产方法主要有碱溶酸沉法、超过滤法和离子交换法。
一、碱溶酸沉法1.提取原理低温豆粕中的蛋白质大部分能溶于稀碱溶液。
将低温豆粕用稀碱溶液浸提后,用离心分离法除去原料中的不溶性物质,然后用酸把浸出物的PH调至4.5左右,蛋白质由于处于等电点状态而凝聚沉淀,经分离可得到蛋白质沉淀,再经洗涤、中和、干燥得到大豆分离蛋白。
2.提取工艺豆粕的质量直接影响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和提取率,只有高质量的豆粕才能获得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大豆分离。
要求原料无霉变,豆皮含量低,残留溶剂少,蛋白质含量高(45%以上),脂肪含量低,NSI高(不低于80%)。
豆粕粉碎后过40-60目筛。
首先利用弱碱溶液浸泡低温豆粕,使可溶性蛋白质、糖类等溶解出来,利用离心机除去溶液中不溶性的纤维素和残渣。
大豆蛋白的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的研究进展作者:赵博赵元寿苏小红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1年第12期摘要:植物蛋白包括大豆蛋白、小麦面筋蛋白、玉米醇溶蛋白等,其中大豆蛋白是最为优质的植物蛋白。
大豆蛋白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亦高,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其在改进食品结构,发展新食品方面,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文章综述了大豆蛋白的制备方法、功能特性、其生物活性肽以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更好地开发大豆蛋白资源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豆蛋白;制备方法;功能特性;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TS214.2文献标志码:A大豆是中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大豆含18%-22%的油脂和大约40%的蛋白质,含有较少的碳水化合物,大约为20%~ 30%,所以它兼有食用油脂资源和食用蛋白资源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发表声明:每天摄入25 g大豆蛋白,能减小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1-3]。
大豆蛋白的主要来源是低温脱脂豆粕,由于它是一种可以降低胆固醇全蛋白来源,被推荐为替代高脂肪动物的膳食凹。
因此,对大豆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为大豆蛋白的充分利用奠定实用性基础,为开发健康的新型蛋白营养产品提供理论性基础。
1大豆蛋白概述大豆蛋白是最优质的植物蛋白,也是居民膳食营养中最优质的的蛋白质来源,2019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已经批准了大豆血红蛋白用作色素并证明其是安全的[6]。
大豆蛋白质根据其蛋白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大豆蛋白粉(soy flour)、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concentrate)、大.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其中大豆分离蛋白的蛋白质含量高达90%,是营养价值最高的大豆蛋白[7]。
张翠芳⑺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在面包中的应用,发现在面包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可以提高营养价值,又通过对多添加大豆分离蛋白的面包的老化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豆分离蛋白的添加延缓了面包的老化速度。
大豆蛋白浓缩课程设计

大豆蛋白浓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豆蛋白浓缩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2. 掌握大豆蛋白浓缩的主要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3. 了解大豆蛋白浓缩产品的营养价值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豆蛋白浓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大豆蛋白浓缩工艺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大豆蛋白相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豆蛋白浓缩技术及食品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使其关注大豆蛋白浓缩产品的品质和安全;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豆蛋白浓缩技术,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食品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大豆蛋白浓缩的工艺流程,具备一定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豆蛋白浓缩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大豆蛋白的组成、结构与功能性质- 大豆蛋白浓缩的原理及方法2. 大豆蛋白浓缩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的介绍与解析- 各个工艺环节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3. 大豆蛋白浓缩设备与操作- 常用设备类型及工作原理- 设备的操作方法与维护保养4. 大豆蛋白浓缩产品质量控制- 质量指标及检测方法-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5. 大豆蛋白浓缩产品应用- 大豆蛋白浓缩产品的营养价值- 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案例及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大豆蛋白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大豆蛋白浓缩工艺流程第三周:大豆蛋白浓缩设备与操作第四周:大豆蛋白浓缩产品质量控制第五周:大豆蛋白浓缩产品应用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教材中关于大豆蛋白、蛋白质浓缩技术等相关章节紧密关联,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粮油食品工艺学》试题

《粮油食品工艺学》试题第一章绪论1、相关“粮食或油脂”专业的国内外院校及其教学的调研。
国内外粮油企业的调研。
2、何为主食工业化,实施主食工业化有什么重要意义?11. 分析早餐谷物食品的种类、产品特点、加工工艺原理和发展趋势。
分析蒸煮挤压技术在早餐谷物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和典型应用领域。
挤压膨化食品的生产原理和特点。
食品在挤压膨化过程中主要成分发生了那些变化?第二章稻谷制米及其精深加工1、稻谷的分类。
2、稻谷清理的目的、方法及其机理。
3、千粒重、爆腰率及出糙率。
4、稻谷加工清理工艺效果的两种评价指标。
5、砻谷、砻下物分离和碾米的目的及其方法。
6、稻谷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7、稻谷营养强化的目的、方法及工艺要求。
8、何为免淘洗米,其关键生产工序是什么?9、方便面和方便米饭的生产原理10、蒸谷米营养保持的原理。
11、谈谈你对转基因大米的看法。
第三章小麦制粉及面制食品的加工1、目前国内小麦的划分等级。
2、小麦制粉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过程。
小麦水分调节的意义、机理和方法。
配麦的目的和原则。
配粉的定义和技术要求。
强化面粉的强化原则。
3、麦路和粉路;清粉和打麸;专用粉和特级粉;白度、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粉质曲线和拉伸曲线;轻碾细分制粉技术和剥皮制粉技术。
4、小麦品质的内容和评价方法。
影响面粉加工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其中蛋白质质量包括哪两个方面?麦谷蛋白或醇溶蛋白含量过多对面团有何影响?5、什么是面筋蛋白(来源、主要组成、各组分特性、结构)?6、面团形成机理和形成过程。
面包面团调制过程中必须控制面团温度的原因。
7、酥性面团和韧性面团的区别(从投料顺序、调粉时间、面团温度和静置时间等方面)。
8、何为冷冻面团焙烤技术?9、面团发酵过程中影响面团持气的因素有哪些?10、面团发酵过程中酵母对各种糖的利用次序。
11、比较说明一次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的优缺点。
12、淀粉的老化和糊化及其控制措施。
13、面包、饼干、挂面及糕点的原料和生产原理有何不同,其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14、焙烤制品金黄色外观和特有风味的形成机理。
大豆浓缩蛋白的加工技术

大豆浓缩蛋白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包括食品 、饲料、医药、化工等领域。
05
大豆浓缩蛋白的未来研究方向
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工艺流程
通过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效率。
自动化与智能化
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减少人工干预,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能源与环保
采用节能技术和环保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 率。
02
浓缩蛋白的生产方法包括碱提酸 沉法、酒精沉淀法、电泳法等。
大豆浓缩蛋白的来源和分类
大豆浓缩蛋白主要来源于大豆粉或其 他大豆制品,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进 行浓缩提纯。
大豆浓缩蛋白根据加工方法和蛋白质 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大豆浓缩蛋白粉 、大豆浓缩液等不同类型。
大豆浓缩蛋白的营养价值
大豆浓缩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 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
拓展应用领域
拓展应用领域
积极开发大豆浓缩蛋白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新用途,扩 大应用范围。
功能性与营养性研究
加强大豆浓缩蛋白在功能性和营养性方面的研究,挖掘其在健康 食品领域的应用潜力。
国际化发展
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大豆浓缩蛋白加工业的 国际化发展。
06
大豆浓缩蛋白的相关研究与文 献综述
大豆浓缩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不含胆固醇,适合各类人群食用,特别是患有高 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
大豆浓缩蛋白中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02
大豆浓缩蛋白的加工技术
浸泡-提取法
01
02
03
04
物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6
展示图片内容并与相应文字对应。
片尾
显示课程名称、工程名称、作者署名、院校名称等信息
不超过10秒
教师不出镜,屏幕显示PPT2的内容。
突出圈红内容。
生产方法不同
大豆别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流程不同:
大豆别离蛋白的生产流程:
低温脱脂豆片→碱液浸出→豆渣别离→酸沉→凝乳和乳清别离→凝乳水洗→次级凝乳和乳清别离→老化→中和杀菌→喷雾枯燥→产品
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流程:
脱脂豆粉→酸浸→次级凝乳和乳清别离→凝乳的二次别离→老化→中和杀菌→喷雾枯燥→产品
PPT4
适当添加动态效果
能量消耗不同
研究说明,用15t/天别离蛋白设备〔别离设备、输送泵及枯燥设备〕能生产浓缩蛋白16t/天,并且生产别离蛋白所消耗的水、电、汽及化工辅料要高于生产浓缩蛋白的用量。如表4-21所示。
PPT5
图片与文字同步
技术指标不同
由表4-22可知,两种蛋白在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和功能性指标三个方面是相同的,但在理化指标上存在不同的差异,其中在蛋白质含量上,别离蛋白为90%,而浓缩蛋白为70%,粗纤维指标上别离蛋白要求≤0.3%,而浓缩蛋白那么≤4.5%,脂肪含量方面别离蛋白要求≤0.5%,而浓缩蛋白那么为≤1.0%。
大豆别离蛋白与大豆浓缩蛋白的差异讲稿
教学环节
讲解内容
视频设计
片头
显示课程名称、作者署名、院校名称等信息。
开场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大豆别离蛋白与大豆浓缩蛋白的差异。
教师出镜,包括教师姓名和知识点。不超过10秒。
大豆别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都属于大豆蛋白,但两者在蛋白质含量、生产方法、能量消耗和技术指标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2.生产浓缩蛋白时,一般需一台混合机以使豆粉和水充分混合成为豆浆溶液,增加水浸效果从而提高产品得率。
3.生产别离蛋白时,液体局部含有大量蛋白质是半成品,固体局部是残渣被排出;生产浓缩蛋白时稀的溶液中含有无机盐、糖、灰分、杂质等,较浓的沉淀物是所需的蛋白液,因此生产别离、浓缩两种蛋白质产品时,所需的蛋白液从离心机的两个不同口出来,操作时要严格区分开来。
通过比拟发现,大豆别离蛋白与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流程仅在老化前有所不同,而在老化后的中和、杀菌、枯燥等过程没有大的区别。酸浸提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只需在碱提酸沉法生产大豆别离蛋白根底上增加一台高效混合机,改变流程管线,再按特定的工艺参数就可生产出合格的大豆浓缩蛋白。这样利用一套设备可以生产出两种高质量的大豆蛋白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厂商的经济益和市场竟争力。
教师出镜
蛋白质含量的差异
大豆别离蛋白的蛋白质含量达90%以上,具有的良好的功能性和高蛋白营养性。但大豆别离蛋白加工工艺较复杂,本钱高、效率低,效率比为1.1-1.7,且产品得率低〔仅35%-42%〕,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有机废水和废渣;
大豆浓缩蛋白质含量大于70%,本钱低,仅是别离蛋白的一半,浓缩蛋白产品得率高达60%-65%,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三废〞。
PPT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生产流程进行美化并添加动态演示
大豆别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方式有以下不同:
1.浸出方式不同
大豆浓缩蛋白是酸浸,而大豆别离蛋白是碱浸。这是因为大豆别离蛋白是将原料中可溶性蛋白质溶解在碱液中,再经卧式离心机将不溶性豆渣别离出来。而浓缩蛋白,没有将不溶性蛋白质除去,所以它不需要碱浸,只需酸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