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胆囊癌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治疗

11(20.8%) 1(1.9%) 1(1.9%)
• 支架置入后2周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超过50%的比 例为90.9%(20/22)
支架通畅时间中位数:288.5天(95%CI 202374.9)
随访结果
随访 死亡 生存 失访
例数(n=52) 43(82.7%) 8(15.4%)
1(1.9%)
• 死亡患者中支架通畅率为93%(40/43),通畅中位时间为168天(12-800) • 存活患者中支架通畅率为100%(8/8),通畅中位时间为431天(116-1180)
• 临时性引流(术前短期引流) • 试验性引流(引流区域小) • 过渡性引流(治疗方案未确
立) • 胆道感染(合并化脓性胆管
炎) • 胆道出血(癌栓伴出血) • 减压引流(严重胆漏) • 肝切除术后毛细胆管漏引流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ERBD)
支架的类型
材料
价格/美元 通畅时间/ 月 并发症
适用人群
• 碘过敏患者。 • 精神病患者。
ERCP并发症
• (Freeman ML NEJM 1996. Loperfido S GIE 1998. • Masci E AJG 2001. Williams Endoscopy 2007. • Peng Wang, Zhao-shen Li AJG 2009)
4 胰腺炎
并发症
6
发热
3
疼痛
1 支架相关死亡
外引流ENBD vs 内引流ERBD
ENBD
ERBD
优点
• 直接观察引流效果
• 入路合理
• 随时行胆道造影
• 符合生理特点,无胆汁丢失
• 通过鼻胆管注入药物治疗 • 方便活动
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3 6 例次无一 中转外科手术 , 总管结石 的治疗基本 上可 代 胆 替外科手术 , 对胆 总管 巨大结 石且手术 风 险大 的高龄高 危
查前 的 B超 、T检查 均未能作 出明确 诊断 。尽管 目前 M — c R
EC R P开展 初 期 (03年 ) 功率 8 .% (2 20 成 7 3 6/ c 有代替诊 断性 E C P R P的趋势 , E C 但 R P能通过 活检 、 取胆 汁、 胰液等手段 , 提供生化 、 组织学 的诊断依据。 3 3 治疗性 E C . R P的应 用价 值 治疗 性 E C R P可代替部 分 胆道外科手术 , 还可作为胆道外 科手术 的一种补充治 疗 。 J 本组 2例在 E C R P开展初期因不 能深插 管而治疗失败 ; 取石
21 诊 断 .
7 )20 1 ,04年 9 .% (9 8 )20 年 9 .% ( 1/ 1 ) 6 3 7/2 ,05 82 15 17 。胰 胆
管均显影 9 8例次 , 胰管显影 1 仅 2例次 , 胆管显影 1 例 仅 6 4
次, 胰胆管均未 显影 1 4例次 。E C R P诊断 : 管结石 17例 胆 7 ( 中合并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 室 3 例) 胆管癌 1 例 , 头 其 1 , 1 乳
患者 行 E B R D术 也 取 得 较 好 近 期 效 果 。急 诊 经 E B N D术 对
胆管扩张症 3例 , 胆总管隔膜征 2例 , 胆总管 下端炎性狭 窄
6 , 例 缩窄性 十 二指 肠乳 头炎 2例 , di括 约肌 功 能紊 乱 Od s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腔内射频消融在恶性胆道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王健铭

温度,加热就会自动终止,以免超过目标温度。发电机将电能 下RFA 并胆道减压,术后仅4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均经过治疗
在7 w 或10 w 下输送120 s。
后好转。30 d 内1 例患者因疾病未有新控制而死亡,其余20 例
HabibTM EndoHBP 是最早使用的内镜下RFA 导管,随后 患者的胆道支架均保持通畅;90 d 内另1 例患者因疾病进展而死
王健铭,等.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腔内射频消融在恶性胆道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1153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腔内射频消融 在恶性胆道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王健铭,梁晋尧,罗诗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重庆400016)
摘要:恶性胆道梗阻一经临床诊断往往已到中晚期,姑息性解除梗阻成为主要的治疗选择。 胆道支架植入是目前运用最多的
门区和壶腹周围区梗阻,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5-8],穿刺引 1 RFA 导管装置
流和支架置入等成为中晚期患者姑息性治疗的主流方案[9 - ,] 11 用于射频消融的导管装置有HabibTM EndoHBP 和EL
治疗目的为缓解胆道梗阻引起的病情进展。虽然经皮肝穿刺
种 。 RATM 2 [ ] 18 -19 HabibTM
胰腺癌,2 例其余疾病。功率选择7 w ~ 10 w,消融时间定为
120 s,术前术后分别测量狭窄部位的直径。RFA 前平均狭窄直
径为1. 7 , mm RFA 后平均狭窄直径5. 2 , mm RFA 后胆管直径
显著增加3. 5 mm。术后30 d,所有患者支架均正常使用,未发
现与RFA 有关的热损伤并发症,也未发现胆道外漏。表明RFA
可以是治疗不可切除恶性胆管狭窄的一种安全的姑息性选择。
恶性梗阻性黄疸

整理版
10
胆囊癌
整理版
11
胰头癌
整理版
12
胆管癌
整理版
13
影像学诊断
MRI优点在于既能显示梗阻病变也能显示整 个胆道系统。
MRCP(磁共振胆胰造影)能清楚显示胰胆管梗 阻部位和胰胆管扩张程度,且具有无创、多 维成像和定位准确等特点,故优于单纯MRI。
整理版
14
肝门部胆管癌
MRI+MRCP
其他影响造影的衣着饰物。
整理版
35
ERCP的护理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① 术后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加强巡视;
② 观察患者皮肤及巩膜黄染有无消退,大便及尿 液颜色是否恢复正常,遵医嘱连续测定血淀粉 酶,监测胆红素、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有无下降。
CEA(癌胚抗原)、CA 19-9(糖链抗原19-9)或 胰胚抗原(POA)等持续升高,
相对而言,CA 19-9诊断价值更高。
文献报道778例确诊胰腺癌的CA19-9检测结 果显示80.3% 患者超过参考值
整理版
5
影像学诊断
影像检查的作用
鉴别内科黄疸和外科黄疸 金标准:有无胆道扩张。
确定梗阻部位 根据狭窄部位,胆囊是否肿大
临床表现
多发于中老年 早期常无特异性表现 常以黄疸就诊,特征性表现是无痛性黄疸伴进行
性加重。 皮肤瘙痒,大便发白,厌食,乏力,贫血 中下段胆管癌,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可触及
肿大胆囊。 可合并胆道感染。
整理版
4
实验室诊断
临床AKP、GGT及LDH(乳酸脱氢酶)升高, 血清胆红素进行性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 主。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 外科诊疗与护理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 李桂萍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ju dc . Meho s ai t ig oe s o srcie ju dc r m a 0 3 t v 2 0 r n ld d i hssu y. a n ie t d P t ns da n sd a b tu t a n eIo J n 2 0 o No 0 9wee icu e n ti td e v i
【 摘要 】 目的 探讨梗阻 陛黄疸病人的病因及评价超声 、腹部 c (T 、核磁胰胆管成像 (R P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 T c) MC) 影 (RP E C )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 ( T ) P C 五种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诊 断价值 。 方法 选择 2 0 年 1 一 0 9 l 03 月 20 年 1 月在我 院住院确诊为梗 阻性黄疸 的患者 ,比较分析 各种检查方法对梗 阻部位及梗 阻病 因的准确率。 结栗 确诊 为梗 阻性黄疸的患者为 4 例 ,B 、 7 3 超 腹部 C 、M C 、E C 及 PC 患者梗 阻部位的显示率分别为 5. % 2 74 1 ,8 .% T R P RP T 对 9 6 (5 / 3) 09
H 4 J .B o h m Bip y e o m n 0 0 7 2:6 5 H R[] i c e o h s R s C m u ,2 0 ,2 9() 1—
6 0 2.
5 Z u Y Mi h o c , W , et . h , c a1vi h D un a1 Cl ni g ex e s o , a d . o n, pr s i n n p a m c l i atc a a t i at o f a n v u n hi t mie h r a o og c h r c er z n o o elh ma s a n i
(0 / ) 8 8 (2 / 6 ) 4 2 (4 7 ) 1 O 3/ 1 ,而梗 阻 的原 因有 :M rz 综合 征 、胆 道 感 染 、胆 道 蛔 16 1 1 ,8 . % 3 6 3 7 ,8 . % 6 / 6 , %(1 3) 3 0 i ii r 虫 、胆 囊 癌 、胆 总 管结 石 、胆 总管 囊 肿 、肝 内外 胆管 细胞 癌 、 壶腹 癌 、 十二 指 肠 乳 头癌 、十 二指 肠 乳 头 憩 室 、十 二指 肠乳头炎、术后胆管狭 窄、胃癌术后肝 门淋 巴结转移 、胰头癌、肿块性胰腺 炎。 结论 各种诊断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

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案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系统的阻塞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而引起的黄疸。
这种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胆囊结石、肝内或肝外胆管肿瘤、胆总管炎症或胆道寄生虫等。
针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病因和病情的不同。
治疗方案一:药物治疗在一些早期而且与特定原因有关的梗阻性黄疸病例中,可以尝试使用药物来解除黄疸。
例如,胆道炎症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并恢复胆管通畅。
治疗方案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通过在内镜辅助下插入导管到胆道系统,医生可以观察和评估胆道的情况,并在需要时进行治疗。
在ERCP过程中,医生还可以通过导管引导下的取石、球囊扩张和放置支架等操作,解除胆管梗阻并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
治疗方案三:外科手术在某些梗阻性黄疸病例中,药物治疗和ERCP可能效果不佳或不适用。
这时,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外科手术的具体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而定,例如胆囊结石可以通过胆囊切除手术来解决,而肝内或肝外胆管肿瘤可能需要更复杂的胆道重建手术。
治疗方案四: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 (PTBD) 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选择性方法。
通过在皮肤上穿刺胆道,将导管插入到胆道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恢复胆汁的正常流动。
PTBD适用于那些无法进行手术或ERCP的患者,也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方案的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来决定。
一些梗阻性黄疸病因较为复杂,需要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非常重要。
除了治疗方案本身,患者也需要注意术后的恢复和日常照护。
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促进康复。
此外,定期的随访和检查也是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总之,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不同病因而定。
梗阻性黄疸

病 因
十二指肠 乳头癌
临 床 症 状
黄疸进行 性加重 肝肾功能 恶化
皮肤瘙痒
腹水加重
1
发展历史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
传统外科治疗
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原则: 1、求通过有效的姑息性减黄术使梗阻的各级胆管得到充分引流; 2、防止肝功能逐渐恶化和胆管感染。
2
发展历史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发展历程 1935年,Whipple就意识到黄疸会增加患者的手 术风险。研究认为,血胆红素等于或高于170340μ mol/L为手术高风险指标。 20世纪60年代中期,Molnar及Stocknm共同创 造了一种非手术的胆道外引流方式------经皮肝穿刺 胆道引流术〔PTCD〕诞生了。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技术的发展,胆道内引流也开始逐步应用临床 。 1988年,新型的自膨式金属支架进入人们的视野 。其管径较粗、通常时间长、阻塞率低、并发症少, 但费用较昂贵。
适应症
良性胆道狭窄但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重建等
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光动力治疗、细胞学检查等
PTCD
适应症及禁忌症
1 2 3
4 5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脓毒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大量腹水
禁忌症
终末期患者
肝门以上多支肝内胆管阻塞,无法有效引流
PTCD
操作方法
PTCD
预后及相关文献
PTCD
预后及相关文献
ERCP
适应症及禁忌症
支架置入
适应症及禁忌症
目录
发展历史
传统治疗
治疗弊端
新的尝试
治疗弊端
传统方法的弊端及处理原则
重新放置支架、单纯外引流 血培养、胆汁培养、抗生素 止血、补血等对症处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85例

JCi It nMe , y 00 V l2 , o5 l ne d Ma 1 , 0,7 N . n r 2
・
3 41 ・
・
论著 ・
内镜 下 胆 道 支 架 治 疗 恶 性 胆 道 梗 阻 8 性切除 的恶 性胆道梗 阻患者 , 内镜下放 置胆道 支架。结果 恶性梗阻患者中 , 行经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R P 操作 l5例次 , E C) l 胆道支架放置成功 19例 次 , 0 操 作成功率为 9 .8 , 除黄疸 总有效率为 9 . 1 , 47% 消 54 % 并发症发生率 为 8 2 % , 均存活期 约为 74 .6 平 . 个月。结论 胆道支架置人术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 确切 , 具有创伤 小 、 发症少 、 并 符合 生理等 特点 , 对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 的恶性胆道梗 阻患者 , 镜下放置胆道支架是最佳 的首选治疗方法 。 [ 关键词 ] 恶性胆 道梗 阻 ; 胆道支架 ; 内镜
() 1 内镜 采 用 日本 Oy p s 司 TF2 0型 十二 l u公 m J -4 指肠镜 。术 前 准备 与 内镜 逆 行胆 胰 管 造影 ( R P 相 E C) 同 , 先行 选择 性十 二指肠 乳 头插管 造影 , 首 待导 丝越过
大 , 伤大 , 发症 多 , 经皮 经 肝 胆 管 穿刺 置 管 引 流 创 并 而 也 因有一定 创 伤性 , 管 易 脱 落 , 汁 丢失 体 外 , 导 胆 临床 护理 麻烦 等缺 陷 , 临床 应 用 受 到 限制 。 内镜 下 胆 道 支 架 置人术 ( R D) 99年 始 用 于临 床 , E B 17 由于 其 安 全 简 便 , 合 生理 , 符 无胆 汁丢失 之虞 , 后无需 特殊 护理 , 术 疗 效确 切 , 目前 已被广 泛应 用于 临床 。我 院 20 05年 6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胆囊癌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
应用价值
徐庆成;陈娟;朱滢;潘长宝;倪修凡;邓登豪;刘军;陈超伍
【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
【年(卷),期】2022(28)8
【摘要】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囊癌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20例胆囊癌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ERCP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以及病理组织情况。
结果ERCP治疗前后
TBil[(230.61±100.73)和(110.10±55.02)μmol/L]和DBil[(190.93±99.72)和(88.13±38.3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活检钳和细胞刷联合活检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活检(P=0.019,P=0.008)。
结论ERCP对于晚期胆囊癌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有较好的退黄效果,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可在患者无外科手术指征时取活检确诊胆囊癌,为进一步综合治疗提供病理依据。
【总页数】5页(P74-78)
【作者】徐庆成;陈娟;朱滢;潘长宝;倪修凡;邓登豪;刘军;陈超伍
【作者单位】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8
【相关文献】
1.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2.胆肠吻合术式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3.胆肠吻合术式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4.胆肠吻合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5.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