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实验六 不同类型栽培棉识别与观察

合集下载

棉花的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及四个栽培棉种的识别1

棉花的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及四个栽培棉种的识别1

棉花的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及四个栽培棉种的识别一、目的熟悉棉花的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了解不同栽培棉种的主要区别。

二、内容说明(一) 陆地棉的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1、根:棉花根系为直根系,呈倒圆锥形。

棉花根系为直根系直播棉花的主根上粗下细,主根入土深度因品种主根入土深度因品种、土壤质地、结构、土层厚薄和水分状况等环境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在适宜的条件下,主根土层厚薄和水分状况等环境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

在适宜的条件下入土深可达2m 以上。

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苗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苗,主根被折断,以侧根、支根为其主要根群支根为其主要根群。

通常主根在离表土以下几厘米处长出第一次侧根,通常主根在离表土以下几厘米处长出第一次侧根其上又可发生第二次侧根这样经过其上又可发生第二次侧根,几次分枝,形成密集的根系网形成密集的根系网,侧根大部分分布在耕作层,耕作层深厚时,,侧根数量就多,分布范围也广。

在各级侧根幼嫩尖端部分着生根毛在各级侧根幼嫩尖端部分着生根毛,形成根毛区。

2、茎和分枝(1) 茎:棉花的主茎由顶芽分化生长而成棉花的主茎由顶芽分化生长而成,茎上有节和节间,每节着生一片真叶每节着生一片真叶。

棉株高度由胚轴和主茎各节间伸长的总和来决定。

棉株高度由胚轴和主茎各节间伸长的总和来决定幼茎呈绿色,随着日光照射和各部位老熟程度的不同,较老部位皮层细胞中花较老部位皮层细胞中花青素增加,茎秆逐渐变为上绿下红茎秆逐渐变为上绿下红,直至全部呈紫红或棕褐色,但有的品种茎色一直青绿但有的品种茎色一直青绿。

棉花的株高、茎的粗细、茎的颜色茎的颜色,易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

茎上散布着黑色或深棕色的小斑点茎上散布着黑色或深棕色的小斑点,称为油腺。

无棉毒素品种的茎叶无棉毒素品种的茎叶上均无油腺。

陆地棉幼嫩茎枝上大多着生有茸毛老熟部位因逐渐脱落而稀疏。

不同棉种之陆地棉幼嫩茎枝上大多着生有茸毛,老熟部位因逐渐脱落而稀疏间,茸毛的多少有明显差异茸毛的多少有明显差异,通常陆地棉茸毛较多,海岛棉几乎没有茸毛。

《作物栽培学》棉花教案

《作物栽培学》棉花教案

《作物栽培学》棉花教案第一章:棉花栽培基础知识1.1 棉花的起源与传播1.2 棉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1.3 棉花的生长周期与生育时期1.4 棉花的主要品种及其特性第二章:棉花的播种与育苗2.1 棉花的播种技术2.2 棉花的育苗技术2.3 棉花苗期管理技术2.4 棉花壮苗指标及培育方法第三章:棉花土壤管理与施肥3.1 棉花的土壤要求3.2 棉花的土壤耕作技术3.3 棉花施肥的原则与方法3.4 棉花营养诊断与调控技术第四章:棉花灌溉与排水4.1 棉花需水特性与灌溉时期4.2 棉花的灌溉技术4.3 棉花排水技术与方法4.4 棉花抗旱保水技术措施第五章:棉花病虫害防治5.1 棉花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5.2 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5.3 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5.4 棉花病虫害防治的农药使用技术第六章:棉花的整枝与打顶6.1 棉花整枝技术6.2 棉花的打顶技术6.3 棉花打顶与整枝的作用及意义6.4 不同品种棉花整枝打顶的差异与应用第七章:棉花的收获与加工7.1 棉花的成熟度判定7.2 棉花的收获技术7.3 棉花的加工与储藏7.4 棉花收获机械的选择与使用第八章:棉花栽培的生态与环境保护8.1 棉花栽培的生态问题8.2 棉花栽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8.3 棉花栽培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8.4 棉花栽培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九章:棉花栽培技术的集成与应用9.1 棉花栽培技术体系构建9.2 棉花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9.3 棉花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9.4 棉花栽培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第十章:棉花栽培实践案例分析10.1 棉花栽培成功案例介绍10.2 棉花栽培失败案例分析10.3 棉花栽培关键技术环节的优化策略10.4 棉花栽培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棉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难点解析:棉花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较为复杂,涉及基因表达、激素调控等多方面知识;棉花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研究,需要结合生理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

实验7棉花的形态特征及栽培种的识别

实验7棉花的形态特征及栽培种的识别

实验7 棉花的形态特征及栽培种的识别一、实验目的1.了解棉花的一般形态特征。

2.了解不同栽培种和株型的棉花。

二、实验用具及材料皮尺、钢卷尺、土铲、天平,标本区棉花,干标本,显微镜三、实验说明1.棉花的四个栽培种棉花生产上有经济价值的栽培种有4个,即陆地棉、海岛棉、亚洲棉(又叫中棉)和非洲棉(又叫草棉)。

当前我国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棉花主要是陆地棉,也有少量海岛棉。

(1)陆地棉陆地棉植株下部叶枝较少或没有。

多数叶片被有茸毛、叶大、掌状,3~5个裂,裂口较浅;苞叶长大于宽,心脏形,通常具有7~12个长而尖锐的齿,齿长超过宽的3倍;花大,花冠开展度也大,花瓣乳白色,一般基部无红斑,花药排列较稀,上部花丝常比下部花丝长。

铃大,卵圆形或圆形,表面光滑,有黑色油腺,少数类型无油腺,4~5室,3室很少,每室有种籽8~10粒,种子上被有细长的纤维和短绒,少数无短绒。

种子梨形。

(2)海岛棉栽培的海岛棉为一年生植物,野生的海岛棉仍为多年生。

栽培海岛棉植株较大,高1~3m、茎较粗,茎、叶多无茸毛;叶片较大,多3~5裂,裂口较陆地棉深;花冠色黄、茎部有红斑、开花时花冠卷成喇叭状而不敞开;铃较陆地棉铃小,多3~4室,面粗糙。

有明显的凹点和油腺;种子较大,多为光子或端毛子;衣分较低,纤维细长,一般长34mm以上,有的达50mm以上,品质好,可纺高档纱,为特纺原料。

2、棉花的形态结构(1)根系棉花是直根系作物。

种子萌发时,最初生出胚根,又称初生根。

初生根发育成主根,从主根上分生出一级侧根。

起先近乎水平生长,以后斜向下层生长,因初生根多为四原型,故一级侧根大多呈四行排列。

在一级侧根生长点后约5cm处可分生出二级侧根,适宜条件下,还可继续分生出三级、四级乃至五级侧根。

整个根系网呈倒圆锥形。

(2)棉花茎枝棉籽萌发以后,随着根系的发育,由胚芽生长锥经过增殖、分化和生长形成主茎,在主茎节上产生侧生器官,即叶和腋芽,再由腋芽形成果枝或叶枝。

作物栽培学棉花教案

作物栽培学棉花教案
1)增温效应
2)保墒提墒效应
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A.保持播种时疏松状态。
B.减少水、土、肥流失。
C.活化土壤潜在肥力。
D.减少土壤返盐
4)改善近地层光热
2.1.2促进生长发育
A.有利于全苗
B.生长发育加快
C.营养和生殖生长有优势
D.纤维品质优
2.2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2.1施足基肥,精细整地,足墒下种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节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5灌溉与排水
5.1需水规律
5.1.1苗期
5.1.2蕾期
5.1.3花铃期
5.1.4吐絮期
5.2灌溉技术
5.2.1播前灌水造墒
5.2.2苗水轻浇或不浇
5.2.3巧浇蕾水
5.2.3遇旱饱浇花铃水,遇涝速排积水
5.2.4初絮遇旱继续浇水
6缩节安全程化控技术
6.1主要作用
6.1.1控制地上营养生长
6.1.2促进地下根系生长
6.1.3有利于现蕾、开花、结铃,提高产量
6.2使用技术
6.2.1浸种
6.2.2苗期
6.2.3蕾期
6.2.4初花期
6.2.5盛花结铃期
6.3注意事项
7整枝技术
7.1早去叶枝
7.2适时打顶
7.3打边心
7.4抺赘芽
7.5其它整枝措施
8中耕与培土
8.1苗期早中耕.
穿插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进程
1、点名。3分钟
2、首先简要回顾上两节所学内容,并提问。3分钟
3、组织学生讨论。4分钟
4、讲授这两节课的内容。90分钟
后记
讨论:在你家种植棉花与种植其它作物有何不同感受?

实验一 棉花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及四个栽培种的识别

实验一 棉花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及四个栽培种的识别
棉铃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具油腺和凹陷 色斑。受精后50~70天成熟,铃壳开裂,吐出子棉。棉 纤维卷曲是栽培棉种的主要特征。
6.种子及纤维
种子:棉花种子俗称棉子,圆锥形,基部圆钝,顶部尖 锐,种皮颜色由嫩至老分别呈白、淡黄、红、棕黑色。 纤维:种皮外生长长纤维和短纤维(短绒),短纤维平 直,长纤维成熟时形成许多扭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长椭圆或肾
肾形、较小而薄
较大、较厚

形,小而薄
大小
中等大

小,长大于宽 小,宽大于长
真 裂口深浅 中裂片形
状 叶 叶面茸毛
小于 1/2 宽三角形
多长茸毛
大于 1/2
1/2~2/3
长而渐尖
矛头形
无茸毛或少长茸 有细茸毛或少长

茸毛
小于 1/2 短矛头形
稀茸毛
叶柄




苞齿长短、 长而多,7~12 长而多,10~15
茎枝表皮满布褐色油腺,着生茸毛或无茸毛。
果枝
叶枝
棉花叶枝和果枝的区别
叶枝和果枝的模式图
分枝类型 枝条长相 枝条外形 发生节位 顶端生长锥分化 叶的着生 花蕾着生
表1 棉花叶枝与果枝的区别
单轴枝
多轴枝
斜直向上生长(与主茎夹角为锐角) 近水平方向曲折向外生长(近似直角)
圆柱形
近似三角形
主茎下部(5-7 节以下)
萼片内轮为5个花瓣,开花前折叠覆盖,开花时呈 钟形,花瓣一般为乳白色,基部内侧无红心,开花 授精后的乳白色花冠转为紫红色。
花为两性花,花冠内轮为雄蕊管,由60~90枚雄蕊 构成。雄蕊管内有1枚雌蕊,雌蕊分为柱头、花柱和 子房,子房为3~5个心皮组成。开花顺序由下而上, 由内而外。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书长江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教研室二OO五年八月实验一四种麦类作物的识别一、目的1.认识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的幼苗特征和穗部结构;2.了解五种小麦栽培种的穗部结构。

二、材料及用具放大镜;铅笔;笔记本;四种麦类的幼苗和穗子;五种小麦栽培种的穗子等。

三、内容(一)四种麦类幼苗的特征表1 四种麦类幼苗及种子的主要形态区别(二)四种麦类的穗部特征1.小麦:小麦为复穗状花序。

花序由穗轴和小穗组成,穗轴由若干穗轴节片构成,小穗着生在每个穗轴节片的顶端,互生排列,每个穗轴节片上着生一个小穗,每个小穗最外为两片护颖,内部着生几朵小花(一般为3~9朵)。

基部小花结实(通常结实为2~5粒)。

2.大麦:大麦为穗状花序。

每个穗轴节片上着生3个小穗,每个小穗只有1朵小花(叫做单花小穗)。

因小穗在穗轴节片上的排列方式不同,就形成六棱大麦(从穗轴顶部看,六个小穗互成60o夹角),四棱大麦(六个小穗中,中间小穗与穗轴夹角小,其它四个则夹角大,因而从穗轴顶部往基部看时,六个小穗呈四边形状态,故叫四棱大麦),二棱穗大麦(中部小穗结实,两边小穗退化,故整个穗子呈现二列)之分。

注意:青稞和大麦的区别是青稞为裸粒,大麦带壳,故有皮大麦之称,但二者护颖均退化成尖条形。

3.黑麦(洋麦):穗状花序。

穗轴节片较多,一般在20~30个,故整个穗子比较长。

每个穗轴节片着生一个小穗,每个小穗内只有2~3朵小花,通常结实两粒,穗形扁平,每个小花的外颖有明显的呈锯齿状的颖脊,脊顶延伸成芒。

4.燕麦:圆锥花序。

穗轴有4~9个节,每节上轮生分枝,下部分枝多,上部节分枝少,分枝上可产生小分枝。

分枝顶端着生小穗,护颖膜状。

每小穗内有2~5朵花,结实2~3粒。

芒着生在外颖背部。

栽培燕麦:外颖较薄而光滑,芒短,端直,无拐角,基部无扭曲。

它有两种,一种为裸粒的,一种为带壳的(叫做皮燕麦)。

野生燕麦:外颖坚硬,密布茸毛,芒长,中部有拐角,芒基部扭曲。

不同种植模式下各棉花主栽品种比较试验

不同种植模式下各棉花主栽品种比较试验

不同种植模式下各棉花主栽品种比较试验杨金菊(德安县宝塔乡农业综合站330400)摘要: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品种的棉花会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状况,为了判断不同种类棉花的对于不同模式适应性情况,本文采用了试验探究的方式,重点分析了1膜3行、1膜6行等模式下不同棉花品种的植株状态,并从中选出表现优异的品种。

关键词:棉花;品种;种植模式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20-0289-020引言棉花是我国农业经济重点支柱型产业,但是随着近几年农业领域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棉花种植多、杂、乱等不良问题。

为了能从多种不同的种植模式中,选择出最适合的种植品种,需要采用比较性试验的方式进行研究。

因此,本文开展的不同种植模式下各棉花主栽品种比较试验的探究工作,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1.1选址为了能确保试验工作顺利开展,本次试验工作选择了一块地势相对平坦的试验田,在正式开始试验前,土地前茬种植玉米。

整体肥力较高,并且灌溉方便。

试验田采用了秋耕冬灌的模式,以统一的模式进行田间管理。

试验田整体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相对干燥,全年日照充足,热量丰富但是降水量较少。

昼夜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年降雨量为41mm,蒸发量为2025mm。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52h制3103h,年龄均气温为12℃,其中七月、八月和九月的平均温度最高,平均温度在20℃左右,全年无霜期为234d左右[1]。

1.2材料将江西地区主要棉花种植品种中的石K18号品种、新陆早57号品种、新路中36号、中棉花所44号等四种主要的种植品种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试验用棉花种子均为江西地区种子公司提供。

1.3方法设4个处理,每个品种作为1个处理。

重复设计三次,在试验田中进行随机播种设计。

本次试验共设置了2个机采棉播种模式:(1)1膜3行播种方式:对5厘米的地膜温度进行测量,当温度达到12℃并处于稳定状态时,可以进行播种操作。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二○○六年三月目次实验一、标本园参观和作物识别实验二、作物测产及考种一、禾谷类作物测产及考种二、大豆测产及考种三、甘薯考种四、棉花测产及考种实验三、作物产品品质鉴定一、小麦品质鉴定二、水稻品质鉴定三、油料作物品质鉴定四、棉花纤维品质鉴定实验四、作物播种材料处理技术一、水稻种子处理技术二、甘薯种薯处理技术三、棉花种子处理技术实验五、作物育苗技术一、水稻育秧技术二、甘薯育苗技术三、棉花育苗技术四、油菜育苗技术实验六、作物田间长势诊断技术一、小麦田间长势诊断二、玉米田间长势诊断三、水稻田间长势诊断实验七、作物化学调控技术一、药剂处理对作物幼苗生长的生物学效应观察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四、脱落酸对棉花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五、植物激素(IAA、ABA、CTK)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一标本园参观和作物识别一、目的和要求:了解农作物的类别及其主要用途和特性,掌握各类作物及其器官的主要形态特征,能够识别各类作物的种子和植株。

二、材料及用具标本园、温室、网室内生长着的各种类型的不同生育时期的作物植株。

三、内容说明(一)作物的类别: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一般将农作物分为三大部门,八大类别。

1、粮食作物(或食用作物):(1)谷类作物:一般属禾本科植物,常见的有稻、小麦、大麦(包括青稞、元麦)、燕麦(包括莜麦)、黑麦、玉米、高梁、栗、黍(包括稷)、龙爪稷、蜡烛稗、薏苡等。

蓼科的荞麦也常归于此类中,这类作物以生产淀粉为主。

(2)豆类作物:主要包括豆科植物,大豆、小豆、蚕豆、豇豆、豌豆、小扁豆、绿豆等以生产蛋白质为主的作物。

(3)薯芋类作物(或称根茎类作物):常见的如甘薯、马铃薯、木薯、菊芋等。

它们都具有肥大的块根或块茎。

2、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4)纤维作物:常见的有棉花,大麻、茼麻、黄麻、红麻、亚麻、罗布麻等,以生产纤维为主的作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枝 叶枝芽 单轴枝 斜直向上生长 略呈五边形 主茎下部 只分化叶和腋芽 第1叶为先出叶,以后各叶均为真叶
第1节间不叶伸枝长,其余各节间均伸长
与主茎同 间接着生于2级果枝
果枝 混合芽 合轴枝 近水平方向曲折向外生长 近似三角形 主茎中、上部 分化出2片叶后,即发育成花芽
各果果枝节第1、2叶分别为先出叶和真叶
该文档是极速PDF编辑器生成, 如果想去掉该提示,请访问并下载: /
实验六 不同类型栽培棉识别与观察
实验目的
观察棉株器官的形态特征 比较四种棉花栽培种的差异
实验材料及用具
四种棉花的铃、种子、棉纤维等 解剖刀、直尺、标本等
实验内容
观察棉花的根、茎、叶、花、果实,种 子和纤维,比较棉株果枝和叶枝的区别。
棉铃为深浅不同的绿色,铃面有油点 ; 铃的大小用单铃子棉重表示,称为铃重。目前, 陆地棉品种铃重分为大、中、小3类,其标准是: 大铃铃重7 g以上;中铃铃重5~7 g;小铃铃重5 g 以下。
棉铃增大期
棉铃充实期
开裂吐絮期
棉铃形成的3个时期
棉纤维
由棉籽表皮细胞延长而形成的单细胞; 成熟的纤维呈细长而略扁的管状细胞; 带有纤维的棉籽叫籽棉;剥去种子的纤维叫皮棉。
观察四个栽培棉种植株,比较四个栽培 种的主要形态特征。
棉花
双子叶植物 (Dicotyledons) 锦葵科 (Malvaceae) 棉属 (Gossypium)
重要的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
/plants.htm
/wiki/Cotton
主茎
由胚轴及胚芽的生长锥延长而成,具有无限生长习性; 有茸毛; 幼苗期茎为绿色,并随生长逐渐变为紫红色(少数品种始终为绿色)。红、绿茎色生长 比例,可以作为田间诊断指标。 主茎基部有对生的子叶节。子叶节以上着生真叶的地方叫节,节与节之间称为节间。叶 柄基部与主茎衔接所成的上角叫叶腋,每个叶腋内着生1枚腋芽,腋芽生长成分枝。
海岛棉
亚洲棉
非洲棉
染色体数
26对
26对
13对
13 对
植株
~7裂,裂片 小,长大于宽, 小,宽大于长,
裂片宽,三角形 长而渐尖
5~7裂,裂片矛头 3~5(或7)裂,裂
形,有副裂
片短,矛头形
花 花大,花瓣乳白 花大,花瓣黄色, 花小,花瓣黄、白 花小,,花瓣黄色
/kech/zwzp/kcja/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1
/New/www/info_jx.asp?id=10&D_CataID=A0002
引自: /kech/zwzp/kcja/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1
分枝
2种分枝:叶枝和果枝 ; 棉花每个叶腋只分化1个腋芽; 腋芽按其生理活动状态可以分为活动芽和潜伏芽; 活动芽按其发育方向又可以区分为叶枝芽和混合芽, 叶枝芽可以分化形成叶枝,混合芽则 在分化叶原基的同时又分化花芽,发育成果枝和亚果枝。
棉花叶枝和果枝的主要区别
项目 1. 芽源 2.分枝类型 3.枝条长相 4.枝条横断面 5.发生节位 6.顶端生长锥分化 7.先出叶与真叶的分布 8.节间伸长特点 9.叶的着生 10.蕾铃着生方式
种子
黑褐色、倒梨形 千粒重100g左右 表面具纤维、短绒毛
— 毛籽; — 端毛籽; — 光籽
/~seedbio/seed_id/malvaceae/gossypium_spp.html

直根系 由主根和各级侧根组成倒圆锥根系网,侧根上层长,愈下愈短 根由表皮、皮层和中柱构成
奇数节间都不伸长,只偶数节间伸长 左右互生 直接着生
1
2
3
棉花果枝类型 1.无限果枝 2.有限果枝
3.零式果枝
棉花打顶

1.子叶:肾形,绿色,2片对生。子叶有主脉3条,通常无蜜腺。子叶脱落后,留 下1对叶痕,为识别子叶节的标志。 2.先出叶:为每种分枝和枝轴的第1片叶,长椭圆、披针卵形。无托叶,叶柄有或 无,为不完全叶。
3.真叶:全缘,掌状裂叶(3叶后),分为主茎叶和果枝叶,皆为互生,完全叶, 由叶片、叶柄和托叶3部分组成。第一、二真叶为全缘,第三叶为三裂刻,第五叶 开始有明显的五个裂刻,裂刻的深浅是判断不同类型棉花的重要特征。真叶叶背上 有许多茸毛。主脉上和其左右侧脉上常有一个明显的密腺体。
常态叶 鸡脚叶
蕾和花


/help/digitalflowers/Malvaceae/7.htm
棉花花器官的纵剖面
1朵花开花约经5-7天
棉铃
蒴果,由子房逐渐膨大而成 ; 棉铃内分3~5室,每室有棉瓤1瓣,内含种子 9~11粒 ; 棉铃外部构成分为铃尖、铃肩、铃面、铃基; 因品种不同而有圆、卵圆、长圆、椭圆、圆锥 形等几种形状;
果枝上的花原基发育成蕾,蕾发育成花;
花自外而内由苞叶、花萼、花冠、雄蕊、雌蕊5部分组成 ;
苞叶:由3片近三角形苞叶组成,联合或分离,上缘有裂刻,基部凹陷处有密腺。 花萼:5片联合成环状,萼基部有三个密腺。 花瓣:由5瓣呈倒三角形的花瓣相互旋迭组成,基部联合,颜色有浅黄色、乳白色、金黄色等。 雄蕊:由60~90枝花丝下部联合成一雄蕊管,与花瓣基部联合,套于雌蕊之外。 雌蕊:花朵中央,子房上位,一般3~5室。花柱被包在雄蕊管中。柱头3~5裂,与子房室数相同。
色,多数基部无 基部红斑
棉花的4个栽培种
陆地棉(细绒棉, Gossypium hirsutum) 海岛棉(长绒棉, Gossypium barbadense) 亚洲棉( 粗绒棉,Gossypium arboreum) 非洲棉(草棉, Gossypium herbaceum)
4个棉花栽培种的形态特征区别
项目
陆地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