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慢肝炎、肝硬化、肝癌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肝硬化教学ppt课件

根据病理特征
小结节型肝硬化、大结节型肝硬 化、混合型肝硬化等。
02
CATALOGUE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01
02
03
肝功能减退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 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门静脉高压
腹水、门-腔侧支循环开放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腹 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 等)。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胆石症、原发性肝癌等 。
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了健 康。医生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定 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 现的问题。在康复过程中,患者也积 极参与了疾病管理,通过调整饮食、 保持适量运动等方式来维护身体健康 。
病例三:肝硬化患者的日常保养与疾病管理
日常保养
肝硬化患者需要特别关注饮食健康、休息与运动、情绪管理等方面。合理的饮食安排能够促进肝脏功能恢复,避 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充足的休息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情绪管理则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增强身体抵抗力。
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量,使用利尿剂治疗,如呋塞米、螺内酯 等。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肝硬化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肝功能、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合理饮食
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高纤维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控制情绪
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
03
脂肪肝
肥胖、糖尿病等引起。
04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基础上发生。
03
CATALOGUE
肝硬化的治疗和预防
肝硬化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小结节型肝硬化、大结节型肝硬 化、混合型肝硬化等。
02
CATALOGUE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01
02
03
肝功能减退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 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门静脉高压
腹水、门-腔侧支循环开放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腹 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 等)。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胆石症、原发性肝癌等 。
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了健 康。医生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定 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 现的问题。在康复过程中,患者也积 极参与了疾病管理,通过调整饮食、 保持适量运动等方式来维护身体健康 。
病例三:肝硬化患者的日常保养与疾病管理
日常保养
肝硬化患者需要特别关注饮食健康、休息与运动、情绪管理等方面。合理的饮食安排能够促进肝脏功能恢复,避 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充足的休息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情绪管理则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增强身体抵抗力。
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量,使用利尿剂治疗,如呋塞米、螺内酯 等。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肝硬化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肝功能、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合理饮食
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高纤维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控制情绪
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
03
脂肪肝
肥胖、糖尿病等引起。
04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基础上发生。
03
CATALOGUE
肝硬化的治疗和预防
肝硬化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肝癌教学课件ppt

诊断与评估
阐述如何通过医学影像学、血液检 查等手段对肝癌进行诊断和评估。
治疗选择
详细介绍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 移植等治疗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效果 。
康复与随访
讲述在肝癌治疗后如何进行康复治 疗和定期随访,以及如何调整生活 方式以降低复发风险。
病例二:中期肝癌的治疗与护理
病情背景
治疗选择
介绍中期肝癌患者的病情,包括癌肿大小、 扩散范围、肝功能状况等。
03
肝癌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与康复
心理支持
为肝癌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和安慰,帮助他们面对疾 病和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和 焦虑。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 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 压力,提高应对能力和生 活质量。
康复活动
组织康复活动,让患者参 与其中,促进康复和社交 互动,提高生活质量。
肝癌的病因与风险因素
病因
肝癌的发生通常与慢性肝炎、肝硬化、酗酒、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风险因素
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长期酗酒、肝硬化、遗传因素等。
肝癌的诊断与分期
诊断
肝癌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医学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
MRI等)和血液检查(如AFP 、肝功能等)综合判断。
分期
肝癌的分期通常根据肿瘤大小、 数量、侵犯范围等因素进行划分 ,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营养与饮食管理
营养评估
为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 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和营养补充方案。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增加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 入,控制脂肪和糖的摄入。
营养支持
根据需要,为患者提供肠内或 肠外营养支持,以满足机体所
病理学肝硬化肝癌PPT课件

肝硬化的预防措施
慢性肝炎是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慢性肝炎的病情发展可以有效预防肝癌。
控制慢性肝炎
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肝癌的风险,戒酒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戒酒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蛋白质来源,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健康饮食
肥胖会增加肝癌的风险,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病理学肝硬化肝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病理学基础 临床表现与诊断 治疗方案与预后 预防与保健 病例分析
01
病理学基础
肝硬化时,肝细胞受到持续损伤,导致肝细胞坏死。
肝细胞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假小叶形成
为了修复损伤,肝脏会分泌大量纤维组织,导致肝脏质地变硬。
肝细胞坏死后,纤维组织增生将残存的肝细胞包裹形成假小叶,进一步导致肝脏结构紊乱。
通过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的储备功能和受损程度,评估患者的预后。
肝功能评估
根据肝癌的大小、数量、扩散程度等因素,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肿瘤分期
肝硬化和肝癌常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如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也会影响预后。
并发症情况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也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和预后评估。
肝硬化与肝癌关联病例分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早期症状不明显
包括右上腹肿块、肝大、黄疸、腹腔积液等体征,以及恶病质表现。
中晚期症状
肝癌的临床表现
通过检测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状态。
肝硬化和肝癌ppt课件

.
57
.
58
坏死后性肝硬化
.
59
门脉性肝硬化与坏死后性肝硬化病变不同
门脉性
坏死 后性
结节
纤维 间隔
小、大小 较一致
大、大小 不一致
薄、均匀 宽、不一
肝细胞 变性坏死
轻
重
新生小 胆管
炎细胞
汇管区 集中
+
+
-
++
++
+
.
60
结局
坏死后性肝硬化因肝细胞坏死较严重, 病程较短,故肝功能障碍较门脉性肝硬化 重而且出现较早,但门脉高压较轻而且出 现较晚。此外,其癌变率也较高。
.
50
2. 病理变化 1)肉眼
小、轻、硬,表面结节大小不等, 直径在0.5-6cm ,肝变形 切面:结节由较宽大的纤维条索包绕
.
51
坏死性肝硬化
.
52
坏死后性肝硬化
.
53
.
54
.
55
2)光镜: ① 假小叶大小不等 ② 纤维间隔宽、且宽窄不一, 小胆管↑,炎细胞↑↑
.
56
坏死后性肝硬化(Masson染色)
① 假小叶形成 肝纤维化
→
肝细胞 索紊乱
压迫小叶下静脉(窦后) 中央静脉→
肝窦受压(窦性)
→ 门脉回流受阻
.
25
门脉高压症
窦性阻塞 窦后压迫
肝小叶
.
26
窦前性阻塞 肝动脉 ↓
小叶间动脉(营养血管,压力高) ↓ 异常吻合支
门静脉→小叶间静脉(机能血管,压力低) ↓
门脉压↑
.
27
肝硬化的免费课件PPT(共44张PPT)

脉杂音。 蛋白尿<500mg/d,超声检查未发现梗阻性泌尿道疾病或肾实质疾病。
黄疸常提示病程已达到中期,随着病变进展而加重。 原发性肝癌 :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区疼痛、有或无血性腹水、无法解释的发热要考虑此症,血清甲胎蛋白持续升高或B超提示肝占位病变时
应高度怀疑,CT可确诊。 为了预防复发,可口服环丙沙星400mg/天。
营养不良者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有作用。
三、药物治疗 无肯定有效的逆转肝硬化的药物 活血化瘀软坚的中药已取得一定疗效
四、腹水治疗 五、并发症的治疗
(一)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1.重症监护 2.控制急性出血 3.预防再出血
(二)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占70%)
由于SBP后果严重,如临床上怀疑SBP或腹水中性白细胞 >250/mm3,应立即行经验性治疗
3. 肝肾综合征
诊断主要标准为:在没有休克、持续细菌感 染、失水和使用肾毒性药物情况下,血清肌 酐>132.6 μmol /L或24小时肌酐清除率 <40ml/分;在停用利尿剂和用1.5L血浆扩容 后,上述二项肾功能指标没有稳定持续的好 转。蛋白尿<500mg/d,超声检查未发现梗阻 性泌尿道疾病或肾实质疾病。
附加标准① 尿量<500ml/d;② 尿钠 <10mmol/L;③ 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④ 尿RBC<50/高倍视野;⑤ 血钠<130mmol/L 。
鉴别诊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医源性肾衰
4. 原发性肝癌 :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区 疼痛、有或无血性腹水、无法解释的发热 要考虑此症,血清甲胎蛋白持续升高或B超 提示肝占位病变时应高度怀疑,CT可确诊 。
定义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 性、弥漫性肝病。是在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基础 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 和假小叶,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 。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 压和多种并发症,是严重和不可逆的肝脏疾病。
黄疸常提示病程已达到中期,随着病变进展而加重。 原发性肝癌 :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区疼痛、有或无血性腹水、无法解释的发热要考虑此症,血清甲胎蛋白持续升高或B超提示肝占位病变时
应高度怀疑,CT可确诊。 为了预防复发,可口服环丙沙星400mg/天。
营养不良者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有作用。
三、药物治疗 无肯定有效的逆转肝硬化的药物 活血化瘀软坚的中药已取得一定疗效
四、腹水治疗 五、并发症的治疗
(一)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1.重症监护 2.控制急性出血 3.预防再出血
(二)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占70%)
由于SBP后果严重,如临床上怀疑SBP或腹水中性白细胞 >250/mm3,应立即行经验性治疗
3. 肝肾综合征
诊断主要标准为:在没有休克、持续细菌感 染、失水和使用肾毒性药物情况下,血清肌 酐>132.6 μmol /L或24小时肌酐清除率 <40ml/分;在停用利尿剂和用1.5L血浆扩容 后,上述二项肾功能指标没有稳定持续的好 转。蛋白尿<500mg/d,超声检查未发现梗阻 性泌尿道疾病或肾实质疾病。
附加标准① 尿量<500ml/d;② 尿钠 <10mmol/L;③ 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④ 尿RBC<50/高倍视野;⑤ 血钠<130mmol/L 。
鉴别诊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医源性肾衰
4. 原发性肝癌 :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区 疼痛、有或无血性腹水、无法解释的发热 要考虑此症,血清甲胎蛋白持续升高或B超 提示肝占位病变时应高度怀疑,CT可确诊 。
定义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 性、弥漫性肝病。是在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基础 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 和假小叶,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 。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 压和多种并发症,是严重和不可逆的肝脏疾病。
肝炎肝硬化肝癌进展PPT幻灯片

ALT是CHB进展的重要标志
一项对CHB患者随访的常规临床评价及肝组织活检结果显示
Pattern A:ALT没有波动,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Pattern C:ALT经常波动,有时可恢复正常
Pattern B: ALT 经常波动,从未恢复正常 Pattern D:ALT一直处于正常水平
提示:ALT主要反映炎症进展,并最终导致癌变
炎症:各种肝 病的共同通路
6
炎症反应是多种肝病的共同通路
炎症反应是机体抵抗外界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 是一个多因素、多细胞、多通路、多层次、进行性的复杂病 理生理反应。目前认为,炎症反应通路可概括为4个步骤 诱导物→感受细胞→炎症介质→靶组织
尽管“炎症细胞浸润”是肝脏炎症的共同特征,但不同病 因的肝脏炎症其发生机制及病理改变仍存在差异。
青少年早期肝病可能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但同时也可能降低肝病诊断的特异性 V. 部分肝病时及时ALT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肝脏也可能存在炎症 VI. 急性、亚急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时,ALT明显下降甚至正常,而T.Bil进行性上升,
呈“酶胆分离”现象,是肝细胞大量坏死的重要表现 VII.心脑肾等其他组织器官损伤或炎症时,亦可见ALT水平升高
17
内容提要
Contents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进展 肝纤维化、肝硬化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
18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10-50 yrs
正常肝脏
肝硬化Βιβλιοθήκη 肝癌19•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由一种或者多种病因引起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 • 临床上无法将肝纤维化与肝硬化截分开然。 • 病理改变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不断增生; • 肝硬化则在上述基础上肝内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改建,假
肝炎肝硬化肝癌ppt课件

名称 类型 传染途径 HAV RNA 肠道 预后 急性自限性疾病,愈后 有持久免疫 输血,母婴, 大部分治愈,部分转 密切接触 慢性,少数呈重症经过 输血,密切接触 大部分治愈,少部分转 慢性 输血,母婴, 密切接触 肠道 重叠感染80% 加重病情,慢性化 同甲肝,不转慢性
HBV HCV
HDV HEV
DNA RNA
RNA RNA
传染途径:
Transmission of HBV Infection
Transfusion (blood, blood products) Mother to baby
Fluids (blood, semen)
HEPATITIS B
Contaminated needles and syring酸性坏死
3)脂肪变性
(2)肝细胞坏死:一般也有两种类型: 1)嗜酸性坏死:由嗜酸性变发展而来。 2)溶解性坏死:按坏死范围及分布又分为:
①点状坏死 ②碎片状坏死 ③桥接坏死 ④大片坏死
各种坏死的范围及发生部位
点状坏死
大片状坏死
桥接坏死
碎片状坏死
重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重,碎片状、 桥接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 纤维组织增生,伸入肝小叶内 分割肝小叶。 易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
重度慢性肝炎伴早期肝硬化
肝大,表面颗粒状,质较硬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暴发型肝炎)
大片肝细胞坏死,小叶结构破坏,网 状支架塌陷,无再生现象。肝质地软、 显著缩小、被膜皱缩、黄色或红褐色。
2、慢性(普通型)肝炎:
病程半年以上,依坏死程度分为轻、中、重型:
(1)轻度慢性肝炎:点状坏死,偶见
碎片状坏死。
( 2 )中度慢性肝炎 : 中度碎片状坏死,
HBV HCV
HDV HEV
DNA RNA
RNA RNA
传染途径:
Transmission of HBV Infection
Transfusion (blood, blood products) Mother to baby
Fluids (blood, semen)
HEPATITIS B
Contaminated needles and syring酸性坏死
3)脂肪变性
(2)肝细胞坏死:一般也有两种类型: 1)嗜酸性坏死:由嗜酸性变发展而来。 2)溶解性坏死:按坏死范围及分布又分为:
①点状坏死 ②碎片状坏死 ③桥接坏死 ④大片坏死
各种坏死的范围及发生部位
点状坏死
大片状坏死
桥接坏死
碎片状坏死
重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重,碎片状、 桥接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 纤维组织增生,伸入肝小叶内 分割肝小叶。 易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
重度慢性肝炎伴早期肝硬化
肝大,表面颗粒状,质较硬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暴发型肝炎)
大片肝细胞坏死,小叶结构破坏,网 状支架塌陷,无再生现象。肝质地软、 显著缩小、被膜皱缩、黄色或红褐色。
2、慢性(普通型)肝炎:
病程半年以上,依坏死程度分为轻、中、重型:
(1)轻度慢性肝炎:点状坏死,偶见
碎片状坏死。
( 2 )中度慢性肝炎 : 中度碎片状坏死,
病理学病例讨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ppt课件

病理学课堂病例讨论
问题讨论
本例患者先后发生过一些什么疾病?其间有何联系?
由于肝细胞的严重损伤导致道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导致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有氨神经毒素和假神经递质等假说。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 病因。
病理学课堂病例讨论
问题讨论
推测本例患者的直接死因是什么?
病理学课堂病例讨论
实验诊断
肝功能部分检测结果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丙氨酸氨基转移(ALT)
180↑
5-----40
血清清蛋白(A) 血清球蛋白(G) 清蛋白/球蛋白(A/G) 血清总胆红素(STB)
35↓ 43↑ 0.81↓ 40↑
40----55 20----30 1.5--2.5 3.4-17.1
单位 U/L g/L g/L
病理学课堂病例讨论
体格检查
❖ 显著消瘦,皮肤、巩膜中度黄染; ❖ 胸前、躯干可见蜘蛛痣,双手掌大、小鱼际处明显发红;
❖ 腹膨隆,重度腹水征,腹壁静脉曲张; ❖ 肝下界在肋缘下3横指宽处可触及,较硬,表面不平;
❖ 脾下界在肋缘下2横指宽处可触及; ❖ 双乳房乳头下皆可触到直径约3cm的硬结,双侧睾丸缩小;
病理学课堂病例讨论
病史摘要
男性患者,48岁,因食欲不振和消瘦半年、发热和进行 性加重的黄疸三个月、神志恍惚一周入院。患者于15年前 曾有过食欲不振、呕吐及黄疸史,由传染病医院诊断为 “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缓解;后常感乏力、食欲 差、肝区不适等,检查发现肝功异常,超声见肝大。 5年 前患者又曾腹胀、黄疸和由于门脉高压导致胃食管静脉曲张
❖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约10%的肝癌患者可发生
由于肝功异常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病情加重,难以控制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管区-门管区。
肝细胞可有再生。 坏死区、门管区有淋巴细
胞浸润,C型肝炎可见淋巴滤 泡形成。
胆小管可见炎性改变。 纤维化大多数呈间隔型,
称间隔型纤维化。可分为主动 间隔和被门管区。 中度:碎片状坏死累及每个门管区, 同时有明显灶性坏死及主动间隔形成, 基本保持肝小叶结构。 重度:坏死更广泛,明显碎片状坏 死及主动间隔形成,并出现桥状及较 广泛融合性坏死,伴被动间隔形成。 有不同程度肝小叶破坏。
结节,若结节周围已有胶原纤 维包绕者,为早期肝硬化。若 肝小叶完好无再生结节形成, 只有门管区有纤维组织增生者 为肝纤维化。
二、结节性肝硬化 本型相当于门脉性,酒精
性肝硬化。 病因和发病原理:
肝硬化的发生必然有三大改 变: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再生。 而纤维化是当前研究热点,进 展很快。
1、大结节型:结节大小不等,大 多数(80%)为大结节,纤维间 隔宽,宽窄不等。 2、小结节型:结节小,均匀,纤 维间隔窄、一致。 3、混合型:大小结节相混,中占 50±10%。 4、不全分隔型:眼观无明显结节, 镜下可见少数结节。纤维间隔伸
入肝小叶内形成不全分隔。
早期肝硬化: 肝细胞再生形成大小不等
一、肝硬化的分类 (一)综合性分类:门脉性、坏 死后性、瘀血性、胆汁性,寄生 虫性五类。 (二)病因学分类:肝炎后、精 性、中毒性、营养缺乏性、胆汁 性、瘀血性、寄生虫性、色素性、 铜代谢障碍性、α1-抗胰蛋白酶 缺乏性等。
(三)形态学分类
结节:>3mm大结节,≤3mm 小结节
纤维间隔:≤1mm宽间隔 , >1mm窄间隔
慢性活动性肝炎
基本病变由碎片状坏死、灶 性坏死、融合性坏死、主质再 生、胆管病变、炎细胞浸润及 纤维化所组成。
本病特征为肝小叶界板坏 死,出现碎片状坏死。其特点 是在门管区与肝主质交界处或 肝主质和结缔组织之间交界处, 因肝细胞主性坏死,有淋巴细 胞、浆细胞浸润,并有纤维组 织伸入肝主质、围绕和分隔单 个或小群肝细胞,叫做碎片状 坏死。
若假小叶 周围纤维间隔内 炎细胞少,间质和肝实质界限 时,称静止性肝硬化。
若肝硬化伴碎片状坏死、 坏死区及门管区及纤维组织间 隔内有炎症反应时,也可有胆 汁淤积,称活动性肝硬化。
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
构紊乱,使肝内血管分支发生明 显改变,主要有二: 1、血管网减少:
灶性坏死-散在性坏死,是指在局部 区域,有一个或多个主质细胞溶解消 失,或仅见嗜酸性小体,有少量淋巴 细胞积聚。
融合性坏死,是指成群肝细胞溶解 坏死,消失而致网状支架显露,当坏 死范围较大时可致网状支架塌陷。
当发生更为广泛的融合性坏死,并 连接于不同血管结构时,称为桥形坏 死。中央V-中央V、中央V-门管区、
(1)慢性小叶性肝炎 在慢性期间内,即病程在6月~
1年以上,所发生的病变却与急性肝炎 相同,在小叶内出现坏死和炎症改变。 由乙肝、丙肝所引起。
(2)慢性门脉性肝炎 肝实质仅见轻度炎症病变,偶见
灶性坏死,主要是门管区有单核细胞、 主要是淋巴细胞浸润,使门管区扩大。
(3)慢性间隔性肝炎
可考虑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恢 复期,已降到慢持肝的水平。 在肝小叶有纤维间隔形成,炎 细胞少见,不形成假小叶。
病理变化
早期肝硬化体积正常或略 增大,重量↑,质进稍硬。
后期呈小结节型肝硬化,体 积↓,重量↓,质地变硬,呈小 结节状。切面细小结节分全肝, 大小相似,周围有纤维组织间 隔,较均匀。
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 纤维组织广泛增生,把肝小叶 包围分隔成大小不等肝细胞团 块叫假小叶。其特点:
肝细胞排列零乱 中央静脉偏位,缺如或二个 以上 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小胆 管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碎片状坏死,小灶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桥形成→ 肝细胞结节状增生 。
2、慢性酒精中毒:欧美多见,40% 以上为酒精性。每天饮酒精>160g, 25年以上。 酒精(乙醛)中毒→脂肪变→酒精 性肝炎→肝硬化 肝炎合并酒精中毒易致硬化,故戒
酒。
3、营养不良 超脂物质↓→脂肪变、坏死 → 肝硬化。
4、中毒
慢肝炎、肝硬化、肝癌
HBV是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 HCV感染约50%病人可纸慢肝, 约25%慢肝在5-10年后进展 为肝硬化。HDV-HBV重叠感 染也可发展为慢肝。HAV、 HEV不致慢肝。
慢性持续性肝炎
病理改变轻,肝结构基本保持完好。 肝细胞轻度变性伴小灶性坏死,坏死 区有炎细胞浸润。门管区纤维组织轻 度增生,有淋巴、浆细胞浸润,呈灶 性分布,枯否细胞增生肥大。肝小叶 界板未受破坏,不见碎片坏死。
慢活肝,尤其是重度者, 由于其反复发作,可进展为肝 硬化,甚至肝细胞癌,预后差。
临床上可见体力显著减退, 不能坚持工作,明显乏力,肝 肿大,触痛,质地坚实,黄疸 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出现蜘 蛛痣、肝掌、转氨酶持续或反 复升高,肝功能检查有异常。
第九节 肝硬化
肝硬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 行性肝疾患。其特点是肝实质反复, 弥漫性损害和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 使肝的正常小叶结构破坏及血管改变, 造成肝脏缩小、变硬、结节状,可出 现门脉高压和有功能障碍。临床上有 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腹水和水肿、 脾肿大和食管静脉曲张等。
肝纤维化的特点是新合成的 细胞外基质(ECM)堆积,形 态学表现为结缔组织过多。 纤
维化是指肝内胶原及其他基质 成分数量增多。目前认为由于 肝内融合性坏死、网状支架塌 集中而形成被动性间隔。
1、病毒性肝炎: 小结节型肝硬化的病因在我
国主要为病毒性肝炎,尤其是 HBV、HCV、CDV的重型慢性 活动性肝炎。
地衣红(+)可证明有 HBsAg存在。
可出现毛玻璃样肝细胞,
细胞大,胞浆细颗粒状,淡红 色,不透明,周围可有空晕, 似毛玻璃故名,常与HBsAg存 在有关。用免疫荧光,免疫酶 标法可检测HBsAg等抗原。
临床上有食欲减退、乏力、
腹胀、肝区痛、肝大压痛等表 现,常无黄疸,转氨酶在疾病 活动时升高。一般能坚持工作。 病程可迁延数年之久,但经适 当休息治疗,常在1~2年内恢 复。极少发展为肝硬化。
肝细胞可有再生。 坏死区、门管区有淋巴细
胞浸润,C型肝炎可见淋巴滤 泡形成。
胆小管可见炎性改变。 纤维化大多数呈间隔型,
称间隔型纤维化。可分为主动 间隔和被门管区。 中度:碎片状坏死累及每个门管区, 同时有明显灶性坏死及主动间隔形成, 基本保持肝小叶结构。 重度:坏死更广泛,明显碎片状坏 死及主动间隔形成,并出现桥状及较 广泛融合性坏死,伴被动间隔形成。 有不同程度肝小叶破坏。
结节,若结节周围已有胶原纤 维包绕者,为早期肝硬化。若 肝小叶完好无再生结节形成, 只有门管区有纤维组织增生者 为肝纤维化。
二、结节性肝硬化 本型相当于门脉性,酒精
性肝硬化。 病因和发病原理:
肝硬化的发生必然有三大改 变: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再生。 而纤维化是当前研究热点,进 展很快。
1、大结节型:结节大小不等,大 多数(80%)为大结节,纤维间 隔宽,宽窄不等。 2、小结节型:结节小,均匀,纤 维间隔窄、一致。 3、混合型:大小结节相混,中占 50±10%。 4、不全分隔型:眼观无明显结节, 镜下可见少数结节。纤维间隔伸
入肝小叶内形成不全分隔。
早期肝硬化: 肝细胞再生形成大小不等
一、肝硬化的分类 (一)综合性分类:门脉性、坏 死后性、瘀血性、胆汁性,寄生 虫性五类。 (二)病因学分类:肝炎后、精 性、中毒性、营养缺乏性、胆汁 性、瘀血性、寄生虫性、色素性、 铜代谢障碍性、α1-抗胰蛋白酶 缺乏性等。
(三)形态学分类
结节:>3mm大结节,≤3mm 小结节
纤维间隔:≤1mm宽间隔 , >1mm窄间隔
慢性活动性肝炎
基本病变由碎片状坏死、灶 性坏死、融合性坏死、主质再 生、胆管病变、炎细胞浸润及 纤维化所组成。
本病特征为肝小叶界板坏 死,出现碎片状坏死。其特点 是在门管区与肝主质交界处或 肝主质和结缔组织之间交界处, 因肝细胞主性坏死,有淋巴细 胞、浆细胞浸润,并有纤维组 织伸入肝主质、围绕和分隔单 个或小群肝细胞,叫做碎片状 坏死。
若假小叶 周围纤维间隔内 炎细胞少,间质和肝实质界限 时,称静止性肝硬化。
若肝硬化伴碎片状坏死、 坏死区及门管区及纤维组织间 隔内有炎症反应时,也可有胆 汁淤积,称活动性肝硬化。
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
构紊乱,使肝内血管分支发生明 显改变,主要有二: 1、血管网减少:
灶性坏死-散在性坏死,是指在局部 区域,有一个或多个主质细胞溶解消 失,或仅见嗜酸性小体,有少量淋巴 细胞积聚。
融合性坏死,是指成群肝细胞溶解 坏死,消失而致网状支架显露,当坏 死范围较大时可致网状支架塌陷。
当发生更为广泛的融合性坏死,并 连接于不同血管结构时,称为桥形坏 死。中央V-中央V、中央V-门管区、
(1)慢性小叶性肝炎 在慢性期间内,即病程在6月~
1年以上,所发生的病变却与急性肝炎 相同,在小叶内出现坏死和炎症改变。 由乙肝、丙肝所引起。
(2)慢性门脉性肝炎 肝实质仅见轻度炎症病变,偶见
灶性坏死,主要是门管区有单核细胞、 主要是淋巴细胞浸润,使门管区扩大。
(3)慢性间隔性肝炎
可考虑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恢 复期,已降到慢持肝的水平。 在肝小叶有纤维间隔形成,炎 细胞少见,不形成假小叶。
病理变化
早期肝硬化体积正常或略 增大,重量↑,质进稍硬。
后期呈小结节型肝硬化,体 积↓,重量↓,质地变硬,呈小 结节状。切面细小结节分全肝, 大小相似,周围有纤维组织间 隔,较均匀。
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 纤维组织广泛增生,把肝小叶 包围分隔成大小不等肝细胞团 块叫假小叶。其特点:
肝细胞排列零乱 中央静脉偏位,缺如或二个 以上 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小胆 管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碎片状坏死,小灶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桥形成→ 肝细胞结节状增生 。
2、慢性酒精中毒:欧美多见,40% 以上为酒精性。每天饮酒精>160g, 25年以上。 酒精(乙醛)中毒→脂肪变→酒精 性肝炎→肝硬化 肝炎合并酒精中毒易致硬化,故戒
酒。
3、营养不良 超脂物质↓→脂肪变、坏死 → 肝硬化。
4、中毒
慢肝炎、肝硬化、肝癌
HBV是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 HCV感染约50%病人可纸慢肝, 约25%慢肝在5-10年后进展 为肝硬化。HDV-HBV重叠感 染也可发展为慢肝。HAV、 HEV不致慢肝。
慢性持续性肝炎
病理改变轻,肝结构基本保持完好。 肝细胞轻度变性伴小灶性坏死,坏死 区有炎细胞浸润。门管区纤维组织轻 度增生,有淋巴、浆细胞浸润,呈灶 性分布,枯否细胞增生肥大。肝小叶 界板未受破坏,不见碎片坏死。
慢活肝,尤其是重度者, 由于其反复发作,可进展为肝 硬化,甚至肝细胞癌,预后差。
临床上可见体力显著减退, 不能坚持工作,明显乏力,肝 肿大,触痛,质地坚实,黄疸 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出现蜘 蛛痣、肝掌、转氨酶持续或反 复升高,肝功能检查有异常。
第九节 肝硬化
肝硬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 行性肝疾患。其特点是肝实质反复, 弥漫性损害和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 使肝的正常小叶结构破坏及血管改变, 造成肝脏缩小、变硬、结节状,可出 现门脉高压和有功能障碍。临床上有 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腹水和水肿、 脾肿大和食管静脉曲张等。
肝纤维化的特点是新合成的 细胞外基质(ECM)堆积,形 态学表现为结缔组织过多。 纤
维化是指肝内胶原及其他基质 成分数量增多。目前认为由于 肝内融合性坏死、网状支架塌 集中而形成被动性间隔。
1、病毒性肝炎: 小结节型肝硬化的病因在我
国主要为病毒性肝炎,尤其是 HBV、HCV、CDV的重型慢性 活动性肝炎。
地衣红(+)可证明有 HBsAg存在。
可出现毛玻璃样肝细胞,
细胞大,胞浆细颗粒状,淡红 色,不透明,周围可有空晕, 似毛玻璃故名,常与HBsAg存 在有关。用免疫荧光,免疫酶 标法可检测HBsAg等抗原。
临床上有食欲减退、乏力、
腹胀、肝区痛、肝大压痛等表 现,常无黄疸,转氨酶在疾病 活动时升高。一般能坚持工作。 病程可迁延数年之久,但经适 当休息治疗,常在1~2年内恢 复。极少发展为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