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专题练习之人物心理分析【周练】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含答案)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含答案)小说专题心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牵风记(节选)徐怀中“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
思想内容没得说,可是出来进去总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
报幕人从大幕中缝处钻出来,他每次出现,观众都以为演出将会做出重新调整。
台下又狂呼乱喊起来:“出来一个坤角儿!出来一个坤角儿!”宣传队队长亲自到大幕前讲话,面目严肃到不可能更加严肃:“我可以负责地向你们声明,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坤角儿,绝对没有!”“有!”“有!”台下齐声揭露。
小分队里确实有两位女演员,可是今晚排定的节目单里没有女角,分派她们俩反串鬼子兵。
团长齐竞接到报告,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有人认出了团长,彼此提醒:“一号!”“一号!”前面几排观众端端正正坐好了,远处的人似乎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头,也都不敢再出声了。
齐竞这才开始队前训话:“丢人现眼!给八路军丢人现眼!给‘虎团’全团将士丢人现眼!”全场空气像是凝结在一处,紧张极了,大家都听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
齐竞转身向当值的现场总指挥挥手说:“解散!各单位带回!”老乡们叹息说,可惜一台好节目,就这样吹灯拔蜡了。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虎团”团长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
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名叫汪可逾。
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他心想,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着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小说复习专题——人物心理活动分析(艺术高中 胡院艳)

害怕
黑夜寒风 窸窸窣窣
小树林
环境烘托人物心理
满足
风柔和 月明净 核桃叶歌唱
担忧
月光暗淡 群山沉默
坚定
小溪歌唱 欢腾着奔跑
当香雪一个人走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 了一系列的变化,作者是如何呈现这些变化的?
1 直接心理描写:文中出现如“想”“想到” 2 细节刻画描写:动作描写如“弯腰”“拔下”等等 3 环境烘托人物内心:大山、满月、核桃叶、小溪
他挣扎着回到家里时,发现他漂亮的妻子和十三岁的女儿躺在院子里,肝肠涂了一地。他眼前乌黑, 直挺挺地摔倒了。……他躺着,有时自觉死去了,有时又觉得还活着……他追赶着玫瑰色天空中漂游着的 一大片圆圆的红云,妻子、女儿,村里许多熟悉的男女老幼,都站在上边。他在地上飞跑,仰着脸,追赶 那片缓缓移动的云。云上的人都不理他,都对着他啐唾沫,连妻子女儿也对着他啐唾沫。他急急忙忙地辩 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是那云里的唾沫更像雨点般落下。他眼见着云团越飞越高, 终于变成一个血红的亮点……他醒过来后又开始寻找儿子,八岁的儿子头朝下脚朝上立在水瓮里,身体僵 硬如一段棍棒。
①先是怀疑老中医的话,觉得他有些故弄玄虚; ②老中医说对了病因后,又担心要吃大量的中药;
③知道了老中医的疗法和剪春罗的功效后,又不相信 会如此简单;
④悟得道理后变得兴奋:对症下药就能药到病除;做 事抓住了关键,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奇死 莫言
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窨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 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 村东头偏僻角落上那个数一数二的大窨子,每天夜里都聚着三十二十的男人,一边编草鞋,一边说笑。日 本人往这个窨子里投进去四十多颗炸弹,爆炸过后,窨子就成了一个颓平的坟墓,只有一根支撑顶盖的柳 木棍子从泥土中伸出来,像枪口一样指着红彤彤的天。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小说专题训练人物的心理(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人物的心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奶施蛰存忠厚的老佃户财生大清早起来,洗了十来只盖碗,装在一个木榼(注)子里,提着走向栖息着北牛的牲畜房。
当十来只盖碗里都盛满了新鲜的、诱引食欲的、有脂肪性香味的牛奶,财生便平稳地提了木榼走出牲畜房。
看看太阳已经在东边的疏林里照射出光芒,财生就匆匆地提了木榼进城了。
路上,他有一些恼乱。
因为他已经记不全去年冬季定他牛奶的是哪几家了。
他是一个正直的人,每年总自诩着他的牛奶是纯粹的,一点也不和米泔水。
所以历年来,每逢冬季,他送进城去的牛奶,总是早已有人定好了的。
财生心里寻思着,没有注意到脚步放快了,赶上了一个走在前头的邻村朋友。
“今年有几家定你的牛奶呀?”“没有定,今天是第一天,想去问问看。
”财生诚实地回答。
“今年只怕难了。
”那邻村的朋友摇着头说,“西市渡口开了一家牛奶公司,虽价钱大,生意反而好,往年的吃户差不多都定了公司的,我们乡下牛奶送进去,十家里倒有九家不要了。
”财生初次听到这消息,不觉睁大了眼,凝视着他的朋友,好像怀疑他故意哄着玩的。
“什么?”他随口发问着,旋即想起朋友家里也养一头牛,也是每年冬季要挤牛奶到城里卖的。
“那么,那么你今年不送牛奶吗?”财生有点焦急地问。
“还要送给哪家去!”“那么,你的牛奶呢?”“自己吃呀。
”那朋友露出抑郁的微笑来了。
财生好像被窒息了似的胸头一阵闷滞。
他看看手里的木榼,不知不觉慢下来,沉默地走着,渐渐和那邻村的朋友远离了。
进了城,财生照例先到他的田主刘正坤家里。
刘先生一看见他,就说:“财生,今年我们已经定了公司里的牛奶,你的牛奶不要了。
”财生觉得没有什么话好说,便随口说着“那也是一样的①,不过公司里的牛奶恐怕很贵罢?”“贵固然贵一点,只是货色比你们乡下的好得多了。
你们乡下送来的牛奶吃了不补,贱了也是不上算的。
”财生有点气愤,他想:一样的牛,一样的奶,为什么公司里的牛奶吃了补,他的吃了不补呢?于是他又来到西医柳先生家里。
高考专题复习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心理变化题

高考人物心理变化题人物心理把握不准——瞻前顾后锁情绪人物的心理是复杂、多变而深刻的,往往因为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对特定情境下人物心理的揣摩就成了高考常考考点。
明思维短板1.不能“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
也就是不能联系人物这一言谈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的情节与这些描写有什么关系。
2.不能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去想,此时此刻,该人物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行为是在什么心理状态下做出的。
也就是不能挖掘所做事情背后隐含的东西。
3.不能充分考虑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针对短板巧补救]一、分析人物心理“三注意”1.要抓住在人物瞬息万变的情绪中占据主导地位、最能体现其基本性格特征的一面,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分清是哪类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等),理清其中的层次,注意关键词语。
2.“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注意关键段落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摩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3.注意分析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二、分析人物心理“两明晰”1.明晰人物心理、性格等概念的区别,防止在组织答案时把表现性格的词语当作表现心理的词语。
2.明晰分析心理变化过程与分析心理的区别。
心理变化过程有一定的顺序,并且不可以颠倒,在表述时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
分析心理重在分析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矛盾和情感的丰富。
短板二人物形象用词界定不准,形象概括不全面——因境悟神,立象尽意形象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形象作用和塑造形象的方法。
这里重点解决人物形象用词界定不准,形象概括不全面的问题。
(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官司(节选)杨金远[前情提要]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鲁南战场上一次战略转移行动中,某部三团一连负责阻击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
团长告诉一连连长老谷午夜听到军号声后才可以撒退,但是晚上所有人都没有听到军号声。
2023届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心理--人物的心理变化(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小说专题心理--人物的心理变化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251张模拟画像钟祥荣“我再认真想想,这里需要添加几根眉毛,对,就这样,属于比较粗的线条。
”“头部比例要适当修改,这人整个脸型是国字脸,但我不确定他的鼻子是啥形状的,我看到了他手里有枪。
”在金店店员集体回忆的基础上,嫌疑人的模拟画像被初步勾勒出来了,第一位现场目击者走进了模拟画像室,根据自身回忆,对第一稿提出修改意见。
昨天发生的金铺抢劫案作案时间仅为四分钟,嫌疑人抢劫得手后全力冲出街道,不知是心慌意乱,或是没戴牢固,急冲冲跑到第一个岔道口时,头套瞬间脱落,待其从地下捡起来重新戴上之际,十五秒之内有四位目击证人目睹了其真容,刚巧这四人是从街道岔口四个角度看到了其面容,直线距离不足三米,他们同时证实嫌疑人手里握着一把抢,刚巧这一区域没有安装监控摄像头,用公安术语来说,属于监控“盲区”。
当地公安局马上邀请省城最顶尖的模拟画像专家,要赶快提取目击证人的记忆碎片,经画像专家的严谨组合,勾勒出这名嫌疑人的真实影像,再发出通缉令。
第二名目击者走了进来:“鼻子是尖挺型,颧骨比较高。
”“这个部位要适当加宽几厘米,我总觉得哪里还需要修改,哦,是耳朵比较大,耳垂还要画长一点点,对,这样就比较接近了。
”画像专家的手不经意颤抖了一下,几秒钟后恢复了平静,黑白素描画像边,铅笔划过了一道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小痕迹,但这丝毫不影响画作更加趋于完美。
第三名目击者说出了另一个角度的辨识:“前额比这画像里的要窄些,眼珠子更趋向于丹凤眼,双目有神。
”“双目有神?!这个描述于绘画无益,你还是说说你能够想起的细节吧,比如头部的具体特征,对破案帮助较大。
”“哦,他耳垂下面有个红色的印记,又好像是小时候受伤留下的伤痕,这个我看得非常清楚。
”画像专家的手又再次颤抖了一下,迟迟疑疑在素描头像上划拉了几下,一个小小的印记,细致又传神地勾勒出来了。
一定要稳住,越接近成画之际,越要沉住气,并且一定要关注细节,画像专家至今共画了250幅嫌疑人肖像,据此抓获了250名嫌疑犯,靠的就是对面相细节的把握,靠的就是对目击者记忆碎片的有效提取。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小说专题练习—人物心理变化(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小说专题练习—人物心理变化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拳击家[美]海明威尼克一骨碌起身,抬头目送末节货车拐过路轨,不见了灯光。
他摸摸膝盖,裤子划破了,皮肤也擦破了,两手都擦伤了,眼圈准保发青了,已经感到痛了。
这个扳闸工真是混帐东西!“来啊,小子,”那家伙说,“我给你看样东西。
”他上当了,刚走过去,他的双手双膝就磕在路轨旁边了。
水洼地在升起的薄雾里朦朦胧胧。
尼克眼睛又痛,肚子又饿,顺着路轨一直走了好几英里,两旁的水洼地还是一个样。
后来,前面出现一座桥,桥外是群山,黑咕隆咚的。
尼克看见前方有堆火,他立刻顺着路轨小心地走过去,火堆这会儿很明亮,有个人坐在火堆旁望着火,尼克走近,他还是一动不动。
“喂!”尼克说。
那人抬眼看看。
“你哪儿弄来个黑眼圈?”他问道。
“一个扳闸工揍了我一拳。
”“从货车上掉下来吗?”“不错,我早晚要揍他一顿。
”那人瞧着尼克,笑了。
在火光下尼克看到他的脸变了相。
鼻子是塌下去的,眼睛成了两条细缝,两片嘴唇奇形怪状,在火光下神色同死尸一样。
“你不喜欢我这副嘴脸吗?”那人问。
尼克不好意思了。
“哪儿的话。
”他说。
“他们的拳头落在我身上都开了花,可谁也伤不了我,”那小个儿说道,“听着!叫我阿德好了。
”“好!”“我不大对劲,”那小个儿说道,“我是疯子。
”尼克忍不住想笑出声来。
“你很正常嘛。
”他说道。
“不,我是疯子。
”“你怎么会发疯的?”“我不知道,”阿德说,“你认识我吗?”“不认识,”“我就是阿德•弗朗西斯。
”“不骗人?”“你不信?”“信。
”尼克知道这管保错不了。
有个人顺着铁道路堤下来,穿过空地走到火堆边。
“喂,柏格斯!”阿德说道,“这是我老朋友柏格斯。
”“幸会!”柏格斯说道。
“我是尼克•亚当斯。
”黑人柏格斯在火堆旁打开一包东西,往一个平底锅里搁上火腿片。
锅烫了,油嗞嗞直响,在锅里打了几个鸡蛋,不时翻着面。
“亚当斯先生,请你把那袋子里的面包切几片下来吧。
”柏格斯从火边回过头来说道。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人物的心理状态(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人物的心理状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战争与你有何关系杨怡芬佐敦已经八十八岁了,但还有头发,听力没衰退,思路也清晰,脚步依然矫健。
有些黄昏,他会和妻子多琳走上二十分钟,到一处小山岗,远眺血色夕阳中的地平线。
暮色渐渐覆盖村庄山林,薄雾绵延伸展,犹如海面。
可在佐敦心底的某个角落,总会出现那天黄昏的海——金黄的海面上漂浮着真正的鲜血,他的战友正在海水中挣扎着死去;有时候,他会看到自己的脸。
他从来没有将这些说给她听。
一九四六年,他从日本的战俘营回到英国,多琳还在等他。
于是他们第二年就结了婚,次年,第一个孩子出生。
他们养了五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万幸,战争并没有打断他正常的人生进程。
过了很久他才知道,他们这艘船上最后活着从日本各战俘营回国的,只有七百二十四人。
好吧,也许得说,九死一生。
竟然还有七百多人可以生还。
“战争就是这样,难道不是吗?”——说这话的人,好像很知道战争是什么。
又过了很久,他们这些人才开始寻求互相联系,其中也多亏热心的作家托尼,他像寻找珍宝一样,把他们从人群里打捞出来。
托尼一定有些失望,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想安静待着,不想见从前的难友,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过去。
“您是最幸福的。
”托尼这样夸奖过他。
何谓幸福?多琳和孩子们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
他很幸运,多琳给了他一个稳定的港湾,稳定得足以让他放心锚定自己。
他很少观察自己的内心。
年轻时,努力劳作,满足家人需求,每一天都满满当当,不需要多想;就是现在老了,他只要和多琳在一起,和她同悲同喜,也不用太多打量自己。
“你真是个黏人的老家伙。
”多琳有时候这样笑他,把他一个人放在前院的廊下。
他就隔着玻璃窗看着她在室内推着吸尘机走来走去,再隔着玫瑰花丛,看行人来来去去——他和这世界,总是隔着什么。
那一天,他正习惯性对着街景发呆,邮差在他家门口停住了。
邮差绕过玫瑰花丛,把一封信放到他手心里。
是一封从香港二战退役军人会来的邀请信。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分析小说人物心理+课件

回顾你刚才的思考过程,你是从哪些方面读出人物 心理?
•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 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 出的悉悉萃萃的声音。 (直接心理分析) •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 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 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 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环境烘托) • 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 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 (内心独白)
要分析。(6分)
1.请你分析以下答案的失分原因。
文段定位不清、分析概括不当
2分
任务一:评答案,析失分原因
2.小结 文段定位不清
分析概括不当
文本依据错位 要点提取失当
任务二:明思路,总结解题方法。
9.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 说简要分析。(6分)
第一步:精准审题,确定答题切入点。 本题考查对人物对话背后心理的理解。
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特点
(6分)
(静态)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 分析心理特点
2020 全国 《书匠 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静态)
Ⅱ卷
(节选)》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 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分析形象特点
新高考 《大师 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 Ⅱ卷 (节选)》 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
定要犁这块地的,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执着和坚定, 也体现出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坚守和坚韧不拔。)
⑪不知怎么的,德贵感觉最通人性的是犁,而不是牛。 ⑫这天上午,德贵犁过河滩地;这天下午,德贵耙过河滩地; 这天挨傍晚,德贵撒开黄豆种。一天时间,这块河滩地就喧喧腾腾 像块饼被德贵精心制作好,摆放在淮河边上。 ⑬然而,还没等德贵的锄伸进去,淮河的水便涨出来,德贵赤 脚跑进黄豆地,眼前那些没顶的禾苗还使劲地举着枝叶在河水里挣 扎,德贵站立的地方原本还是一处干地,河水舔舔地漫过脚面,德 贵往后退,骂河水,说俺是一棵会挪动的庄稼,你们想淹也淹不住 。 ⑭就这么河水淹过种,种过淹,德贵从夏日里一口气赶进腊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出来的晚年 (2)苦命人 (3)林中遇险记 (6)父亲 (8)根儿 (11)开往深圳的火车 (12)江一鹤 (15)多出来的晚年李景霞顺大娘安静地坐在屋门前的台阶上,三月的阳光软塌塌地从背后斑驳的砖墙上滑下来,薄薄地罩住了她全白的发,她整个人都轻飘飘的,仿佛落在台阶上的一件灰扑扑的旧衣服。
而这,是她多出来的晚年,因为十年前她已被疾病判了死刑。
那时,她还是拽了小脚家里地里忙碌的小老太太,住在属于她和老头子的老屋里自给自足。
在实在无法忍受的频繁的发烧、憋闷之后,才从箱子底下取出两老积攒的几张钞票,央求儿子带着去县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是:高度疑似肺癌。
儿女们经过短暂的难过后便坦然接受了这个结果,医生的再去大医院确诊的建议,立刻为听说的高昂的检查确诊费所瓦解。
儿女们围了圈商量:县医院说是,大约总是对的,再去市里重新花一遍钱又有啥必要呢,这种病最终都是人财两空的。
老太太暗自期待地沉默一会后,便发了话:“我不看了,横竖都是死。
城里的买房供孩子上大学,家里的盖房娶媳妇,哪家日子都不轻省。
我不想把孩子们都害得苦哈哈的。
”然而,医生预言中的几个月之后的人生最后的谢幕却并没有如约而至。
老太太倒也慢慢习惯了断断续续地发烧、憋闷和疼痛,实在不行就去诊所拿点药或输两天液,缓解她无奈等待的焦灼。
等待中,时间又过了一年,老太太仍然没有动身的意思,倒是出门打短工的结实的老头子在回家途中跌了一跤摔断了胯骨。
照例是在日益剧烈的呻吟里不得已被送到医院又拉了回来。
老太太倒日益矍铄起来,她不再每天准备收拾行李踏上征程,而是打起精神颠着小脚里里外外地忙乎,全力伺候起老头子来。
“我不能死,老头子从小没了爸妈,一辈子没享过福,我不看着他谁看着他。
”她怜爱地看着瘫痪在床的他。
转眼又是两年,这个沉默能干了一辈子的老实人,实在等不及老太太,一个人上了路。
老太太这时才抽出心思想自己的病。
死刑已被判几年,那一刻却迟迟没有到来。
但老儿子家拆掉老人老屋盖新房的计划却再也不能拖延搁置——房子是孙子结婚的筹码,孙子的婚事是远比无处安放的晚年更迫切隆重的事。
房子盖好后,她被暂时安置进院门处放杂物的小门房里,她虽然日日活得艰难,但似乎很有活下去的兴致,顽强的生命力又让她蹒跚走过了几年。
这日益延长的多出来的晚年让儿女们迷惑又措手不及,甚至开始怀疑这个诊断,但似乎也没有兴趣破解这个谜团。
老太太努力无声无息地幽居在小门房里,安静得仿佛一件废弃的旧家具。
被轮流不定时送来的饭,放在小床边装粮食的洋灰柜子上。
有时活忙,饭就一次送上一天的。
饭菜很快变凉,儿媳又出门打工,她不得不拖了拐杖慢慢挪到邻居家的炉火上加热一下才能下咽。
老太太这多出来的晚年,最终在熬不住小门房的寒冷后又被搬去了大儿子的老房子,老房子阴暗潮湿,整个冬天她都坐在炕上,看微弱的阳光爬上凹凸不平的墙面,又蹒跚地退出去。
晚上,就盯着屋顶裸露的椽子看,闭着眼睛也知道哪一块熏得发黄、哪一块已经破损、哪一块住着飞蛾。
春光开始明媚,她甚至又能摸索着到房前屋后闲走。
她仍然因为心疼整天奔波出苦力的老儿子回家吃不上现成饭而一步步挪过去窥探,她仍然替城里的儿子着急还不完的房贷,虽然她的关心和担心被所有人忽视和厌烦。
儿女们仍然随时准备着从她看不到的四面八方冒出来体面悲伤地完成她人生最后的盛事,而她仍然活在多出来的、盛满病痛和孤寂的晚年里,仿佛已经说了结束语却还絮絮叨叨的文章结尾和已经告了别却迟迟不走出家门的穷亲戚。
和许许多多农村的老年人一样,在破败的老屋、在敞亮宽阔的大院子的小偏房里,她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
(摘自2015年第10期《散文百家》,有删改)7.第十段画线句表现了儿女们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①迷惑和怀疑:检查结果是高度疑似肺癌为什么迟迟没有离世,会不会是检查结果错了。
②措手不及:没想到顺大娘会活这么久,以致打乱了他们的生活节奏。
③似乎没有兴趣破解这个谜团:不愿意为了解顺大娘的病情再花费钱财。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苦命人[法]维克多·雨果芳汀看到自己能够生活,就有了暂时的快乐。
她买了一面镜子,欣赏自己美丽的头发和牙齿,忘了许多事情,只惦念她的珂赛特。
她时常寄信。
这就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确实有人发现她每月至少写两封信,并且老是一个地址——孟费郿客店主人德纳第先生;也确实有人看见她在车间里常常转过头去揩眼泪。
天地间的怪事莫过于侦察别人的一些和自己绝不相干的事了。
“她一定是那种女人了。
”恰巧有个长舌妇到孟费郿走了一趟,和德纳第夫妇谈了话,回来时说,“花了我三十五法郎,我心里畅快了。
她有个孩子。
”她的过失,到现在已众所周知了。
芳汀被撵走了,在冬季。
冬季完全没有热,完全没有光,紧接着早晨的是迷雾、黄昏,窗棂冥黯,什物不辨。
天好像是暗室中的透光眼,太阳也好像是个穷人。
芳汀挨家挨户找人雇她当仆人,没有人要她。
后来她去兵营替士兵们缝粗布衬衫,每天可以赚十二个苏。
在这十二个苏中,她得替女儿花十个。
从那时起,她就没有按时如数付钱给德纳第夫妇。
这时,有个老妇人,那个平时在芳汀夜晚回家时替她点上蜡烛的老妇人,把过苦日子的艺术教给她,并劝慰她,生活就好比两间屋子,第一间是暗的,第二间是黑的。
她所赚的钱太少了,债主们紧紧催逼她。
每天早晨,芳汀依然对着镜子梳那一头光泽黑亮、细软如丝的头发,但常常木然出神。
德纳第夫妇没有按时收着钱,便时常写信给她。
有一次,说她的小珂赛特在那样冷的天气下需要一条羊毛裙,母亲应当寄去十个法郎。
她收到那封信,捏在手里搓了一整天。
到了晚上,她走到一个理发店,垂下一头令人叹赏的金丝发。
“好漂亮的头发!”理发师喊。
“您肯出多少钱?”“十法郎。
”“剪吧。
”她买一条绒线编织的裙,寄给了德纳第,心里想:“我的孩子不会再冷了,我已拿我的头发做她的衣裳。
”她自己戴一顶小扁帽,遮住光头,仍旧美丽。
一天,她又接到德纳第夫妇的信:“珂赛特害了猩红热。
假使您不寄四十法郎来,孩子可完了。
”她放声大笑。
随后,向大门外跑,一面跑,一面跳,笑个不停。
她走过广场,看见一个走江湖的牙科医生正对着观众们演说。
芳汀钻进人堆去听,也跟着他们笑。
那牙科医生突然对着她叫起来:“您的牙齿真漂亮!假使您肯把您的瓷牌卖给我,我每一个出价一个金拿破仑。
”“瓷牌是什么?”芳汀问。
“就是上排的两个门牙。
”“好吓人!”芳汀逃走了。
但那人仍喊:“想想吧!假使您愿意,今晚到银甲板客栈里来。
”芳汀回到家,出了半天神,跑到楼梯上又去读德纳第夫妇的信。
到晚上,有人看见她朝着巴黎街走去,那正是有许多客栈的地方。
第二天,邻居玛格丽特走进芳汀的房间,看见她坐在床上,面色惨白,一夜工夫老了十岁。
“耶稣!”玛格丽特说,“出了什么事,芳汀?”“我的孩子有救了,我也放心了。
”她微笑着。
那是一种血迹模糊的笑容,一条红口涎挂在她的嘴角,嘴里一个黑窟窿。
她把那四十法郎寄到孟费郿去了。
那却是德纳第夫妇谋财的骗局。
芳汀把她的镜子丢到窗子外面。
她搬进了破楼,没有床,只留下一块破布作被子。
她早已不怕人耻笑,常穿着一触即裂的破衫上街。
她每天缝十七个钟头,但是一个以贱值包揽女囚工作的包工,忽然压低了工资,每天只给九个苏。
她的债主们的狠心也更是变本加厉。
正当这时,德纳第又有信给她,说他立刻要一百法郎,否则他就把小珂赛特撵出去,让她冻死在路边。
“一百法郎!”芳汀想道,“但是哪里有每天赚五个法郎的机会呢?”“全卖了吧!”她说。
(选自《悲惨世界》,有删改) 3.文中三次写到镜子,分别表现了芳汀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镜子作为一个物象在作品中出现时,肯定是有作者的特定感情倾向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与主人公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有关。
一是有工作时的生活快乐,二是失去工作时的生活窘迫,三是生活绝望时的悲苦之极。
联系具体情节阐述即可。
【答案】第一次表现芳汀找到工作、生活安定后的满足、快乐;第二次表现芳汀失去工作、债主紧逼时的自怜、酸苦;第三次表现芳汀卖掉头发和牙齿、身处绝境的悲苦与绝望。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林中遇险记[法]保尔·考里尔意大利南部有个声名远播的地区名叫卡拉勃利亚,人们都知道那是个凶险之地。
在那里,陌生人是不受欢迎的,而最不受欢迎的恐怕要推法国人,许多法国人因而惨死在当地人手里。
那次我出门旅行,卡拉勃利亚是必经之地,而我正是法国人。
同行的是个小伙子,自称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了如指掌。
山路崎岖,行走艰难,小伙子走在前面。
在一个岔路口,他领着我转向一条小路,说那是一条捷径,路也好走些。
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很快就迷了路,我真后悔让一个嘴上没毛的愣头青带路。
我们在森林里左奔右突了一整天,走得越远,就越不知道身在何方,就越搞不清楚何去何从。
天色已晚,我们竟意外地在密林深处发现了一户人家。
我们已别无选择,只能胆战心惊地向那幢房子走去。
进了屋,只见一大家子人正围着桌子吃饭,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晚餐。
同行的小伙子欣然入座,坐下以后就没心没肺地大吃大喝起来。
我坐立不安,神经紧张地观察着屋里的一张张面孔,心里猜度着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与寻常的乡下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屋里的陈设却露了馅:各种形状、各种类型的刀枪就挂在墙上,少说也有十二件,有些男人的皮带上还别着手枪和匕首!我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恐惧,却还是露出了恐慌的神色。
他们索性不理睬我,看来,这些人对我的反感不亚于我对他们的反感。
而我的那位年轻朋友却毫无知觉,他轻松自在地跟他们有说有笑。
接着,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他竟然开始自报家门,还暴露了我们的来历和去向。
他解释说,我们在林子里迷了路,没人知道我们的下落。
他还说,要是这家人明天把我们带出森林的话,他会很高兴用钱来酬谢他们的。
亲爱的读者,请你想象一下!我们迷了路,又只有两个人,却坐在最可怕的敌人中间,而且世上还不会有人搭救我们!更可怕的是,我的朋友又说起他的手提箱里有非常珍贵的东西,所以睡觉的时候要枕着才行!唉,年轻人哪!经他这么煞有介事地一渲染,这家人不认为里面有黄金才怪呢,其实里面装的无非是他女朋友的信而已。
吃完了饭,主人把我们领到储藏室休息。
储藏室在楼上,中央有张二层床,床离地有四米高,所以上床必须爬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