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教学设计 (1)

合集下载

六年级古诗词鸟鸣涧教学设计

六年级古诗词鸟鸣涧教学设计

六年级古诗词鸟鸣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笔下春天夜晚山谷的幽静之美。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领悟诗歌的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

2、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鸟鸣声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然后提问:听到这些鸟鸣声,你能想到什么样的场景?2、引出课题《鸟鸣涧》,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重点指导“涧”“闲”“惊”等字的读音。

4、全班齐读古诗,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句“人闲桂花落”提问:“人闲”是什么意思?(人们很悠闲)引导学生想象:在一个安静的夜晚,人们都很悠闲,此时桂花悄然飘落,会是怎样的情景?总结:这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悠闲的氛围。

2、学习第二句“夜静春山空”理解“春山空”:春天的山谷显得空荡荡的。

提问:为什么夜晚的春山会显得空荡荡的?(因为夜深了,山中没有了人的活动,显得格外安静)感受宁静的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安静的春山之中。

3、学习第三句“月出惊山鸟”理解“惊”:惊动。

思考:月亮出来为什么会惊动山鸟?(因为夜晚非常安静,月亮突然出现的光芒打破了宁静)想象画面:描绘月亮出来惊动山鸟的情景。

4、学习第四句“时鸣春涧中”提问:“时鸣”是什么意思?(不时地鸣叫)引导学生体会:山鸟不时地在春涧中鸣叫,更衬托出了山谷的幽静。

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描写的是春夜山涧异常寂静的景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鸟鸣涧》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重点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明月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主探究。

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

唐代大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的呢? 我们一起按照:读通----读懂----想象----背诵的方法学习一下本诗吧!二、合作交流现在我们来一个古诗挑战赛,由我当主持人,哪个小组已经准备好了?你们选择哪个呢?派个代表答题,其他同学补充。

三----背诵古诗《鸟鸣涧》。

(怎样背诵才能表现出诗中描写的清幽的意境-----声音轻,速度慢)四----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人闲-----人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五----读古诗,想象画面。

(你喜欢哪一句?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山中月夜的静从哪里能体会出来) 小结: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而且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拓展延伸同样是描写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

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板书设计] 鸟鸣涧花落月出鸟鸣本课在教学流程上有比赛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鸟鸣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然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领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如何深入解读《鸟鸣涧》,领会其深刻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感受美的理解诗文。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比较教学法:将《鸟鸣涧》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生准备:预习《鸟鸣涧》,了解诗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

(2)展示与《鸟鸣涧》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鸟鸣涧》,感受诗文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讲解与探讨:(1)教师讲解《鸟鸣涧》的诗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2)探讨作者王维的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古诗二首《鸟鸣涧》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鸟鸣涧》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鸟鸣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鸟鸣涧》;2.理解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赞美;3.增强学生的古诗文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的整体意境和基本特征;2.学习诗歌中的常用词汇和修辞手法;3.通过诗歌描绘,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妙。

三、教学内容1. 学习诗歌《鸟鸣涧》课堂导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背景,以及他的诗歌特点;2.学生自主向班级分享自己了解的唐代诗歌或者唐代文学的知识。

诗歌学习1.教师朗读诗歌《鸟鸣涧》,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氛围;2.通过讲解关键词汇、语言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特点;3.针对诗歌中出现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含义和内涵。

2. 学习诗歌《山行后》课堂导入1.复习第一首诗歌《鸟鸣涧》的内容和诗歌特点;2.向学生讲解第二首诗歌《山行后》的作者和诗歌的基本情境。

诗歌学习1.教师朗读诗歌《山行后》,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氛围;2.通过讲解关键词汇、语言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特点;3.针对诗歌中出现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含义和内涵。

四、教学方法1.听读结合:通过朗读和听讲,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氛围;2.讲解分析:通过详细的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特点;3.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让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复述和总结;2.继续鉴赏其他唐代诗歌,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3.提交学生自己的创作版本,模仿白居易的风格写一首自己的古诗。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古诗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古诗文的欣赏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感官和想象力,让他们更能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鸟鸣涧》,理解诗意,掌握诗句的朗读节奏和情感。

(2)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准备:(1)预习《鸟鸣涧》,了解诗人王维。

(2)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维的诗词,复习其风格特点。

(2)提问:你们对王维的了解有多少?他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2. 新课导入:(1)介绍《鸟鸣涧》的创作背景。

(2)解释诗题“鸟鸣涧”,引导学生对诗文产生兴趣。

3. 诗句讲解:(1)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句的意义和意象。

(2)引导学生感受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4.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句,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朗读与背诵:评价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正确性和流畅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参考】《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全诗如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领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鸟鸣涧》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鸟鸣涧》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提升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鸟鸣涧》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析《鸟鸣涧》的韵律和节奏。

(3)对比分析《鸟鸣涧》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鸟鸣涧》的诗意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

(3)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鸟鸣涧》,了解诗歌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复习相关的文学鉴赏方法。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鸟鸣涧》的思考。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鸟鸣涧》,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指导学生正确背诵《鸟鸣涧》,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 解读与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鸟鸣涧》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意。

(2)讲解《鸟鸣涧》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对比分析《鸟鸣涧》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创作与表达:(1)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悟,培养表达能力。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

《鸟鸣涧》教案设计--【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理解《鸟鸣涧》的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和想象,感受诗中的意境。

(3)能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3)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鸟鸣涧》的诗意和意境。

2. 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诗歌形式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鸟鸣涧》的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写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朗读与讨论:(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鸟鸣涧》,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诗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2)学生通过诗句分析和想象,感受诗中的意境。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诗意相关的主题,要求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分享与评价:(1)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大家互相评价和鼓励。

(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诗意的表达和诗歌形式的运用。

6. 背诵与默写:(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和背诵《鸟鸣涧》。

(2)学生默写《鸟鸣涧》,教师进行评价。

7.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意的理解和诗歌形式的运用。

(2)学生课后阅读王维的其他诗歌,深入体会其诗意和意境。

8. 作业布置:(1)背诵《鸟鸣涧》。

《鸟鸣涧》教学设计

《鸟鸣涧》教学设计

《鸟鸣涧》教学设计胡小庆一、导入——揭题1、聊聊唐代的大诗人,引出王维。

2、简介王维,初识其诗歌风格——诗中有画。

3、师书写课题,理解“涧”的意思。

二、初读清障1、读《鸟鸣涧》这首古诗,要求自由读、反复读,要求读清楚、读顺口。

2、生自读。

3、指明读这一首诗。

(师相机正音:静、惊、鸣等易误读字)4、全班齐读。

三、再读——诗中有物。

1、再读这首诗,边读边留意,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把它们标出来。

2、生自学。

3、指明汇报。

(师板书:人、花、山、月、鸟、涧……)4、再小声读读,标出相对应的词,并相相这些景物的特点。

5、同桌间相结合你刚才勾画的词语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

6、指明汇报并板书相应的字。

四、精读——读中有画(一)精读“人闲桂花落”1、理解“闲”,想想,诗中的人在干什么。

2、想想闲的感觉,再读读这个字。

3、想想闲的感觉,再读读这一行。

4、调动学生关于桂花的生活体验与想象体会“落”。

5、想想桂花落时的样子,一起再读读这个字。

6、想想桂花落时的样子,再读读这一行。

(二)精读“夜静春山空”1、引导学生理解“空”的感觉。

2、再读读这一行,找找春山显得“空”的原因。

3、带着对“春山空”的理解读读这行。

(三)精读“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1、由诗中“惊”着手体会鸟儿的变化。

并带着理解,读读这一行诗。

由这两行,引导学生展开听觉想象,想想听到了几种声音。

3、溪水在干嘛?诗中没有写到。

引领学生走进王维这幅有声音的图画中去听听,用想象的耳朵听听,溪水在怎样。

4、合作读诗歌三四行,体会鸟儿时鸣于春涧之中的声韵美五、研读——诗中有境1、回头再读全诗,看看是因为什么,让他有了如此细微的发现。

2、学生自读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

4、再去读读诗歌,就在这首诗中,诗人还有哪些细微的发现?5、除了诗中所写的,诗人还可能会有哪些细微的发现?6、体会诗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

六、练笔——诗中有我1、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自己是诗中所绘的景物之一,写下在这夜晚,在这鸟鸣涧中的诉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鸣涧》教学设计
桶井完小晏光伟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

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

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昨天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2、解题及简介作者。

二、体会诗的意境
1、提出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
(2)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播放朗读录音。

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带着上面的问题,感悟诗情。

三、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

2、小组合作交流诗句的意思。

四、感悟诗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在课本上批画圈点。

2、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学生齐读这首诗。

五、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评议并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标出节奏。

4、注意重读“落”、“空”、“惊”这三个词语。

5、学生齐读。

六、课堂小结
1、学生朗读并背诵古诗。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七、课堂检测:
1、解释字义。

涧:闲:惊:时:2.默写《鸟鸣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二首。

2.同步练习做完。

板书设计:
鸟鸣涧
唐王维
花落
人闲山中月夜月出
鸟鸣
《鸟鸣涧》教学反思
陕县第二小学薛国峡
《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描写的是春夜山间异常寂静的景象。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习:初读——画出不懂的词句;再读——参考学习资料进行理解;品读——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诵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

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诗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10分钟后,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争执不休。

有的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春山’和‘春涧’中可看出描写的是春天的季节。

”有的说:“从第一句中的‘桂花’和图上画的‘枫树叶红了’可看出是秋天。


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还是有歧异。

我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桂花”的含义。

学生们情绪高涨。

学生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

有的同学说:“原来桂花有这么多种类。

不过,我觉得书上最好画出春天才有的景物会好些。

”挺有道理的。

这就是新课程培养出来的敢想、敢问、敢说、敢挑战的新一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