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违规担保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省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影响因素研究

河北省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文描述和分析了河北省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的统计特征,并对影响上市公司担保行为产生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资产负债率对河北省范围内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影响显著;每股收益对河北省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例影响显著;ST 处理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例影响较显著;第一大股东性质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比例影响较显著。
本文还就如何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上市公司;担保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securit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Hebei Province of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behavior, and affect the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have secured some of the factors analyzed.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is: the rate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Hebei Province secured the total amount of external influence; earnings per sha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Hebei province the proportion of foreign influence security; ST to deal with external security of the propor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first the major shareholder of the nature of the external security of the propor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The article also listed companies on how to standardize the conduct of the external security of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Hebei Province; listed company; security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一直是国内各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企业杠杆操纵的动机、手段及潜在影响

我国企业杠杆操纵的动机、手段及潜在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杠杆操纵现象在我国愈发普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企业杠杆操纵,即企业通过调整其资本结构和负债水平,以达到特定的经济或战略目标。
这种行为可能涉及复杂的财务策略,也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动机。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我国企业杠杆操纵的动机、手段及潜在影响。
我们将首先分析企业为何选择进行杠杆操纵,这背后的经济、市场或政策动因是什么。
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企业杠杆操纵的常见手段,包括债务重组、资产剥离、股权融资等,以及这些手段如何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表现。
我们还将关注杠杆操纵的潜在影响,包括对企业自身、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整个市场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可能涉及财务风险、市场信任度、资源配置效率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杠杆操纵行为的道德和法律责任进行讨论,以期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二、杠杆操纵的动机分析企业杠杆操纵的动机复杂多样,往往涉及到企业的内部需求、外部环境压力以及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
在我国,企业杠杆操纵的主要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资本扩张与市场竞争:企业为了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常常通过杠杆操纵来筹集资金,进行资本扩张。
这种动机下,企业可能会过度借贷,导致债务水平过高,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盈利目标与业绩考核: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业绩往往与管理者的薪酬、晋升等利益紧密相关。
因此,管理者有动机通过杠杆操纵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或业绩考核指标,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规避监管与税收优惠: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通过杠杆操纵来规避监管或获取税收优惠。
例如,一些企业可能通过复杂的财务安排来降低税负,或者通过杠杆操纵来规避某些监管要求,从而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股价操纵与市值管理:在股票市场中,企业有时会通过杠杆操纵来影响股价或市值。
例如,通过发布利好消息或进行财务造假等手段来提高股价,从而获取更多的融资或实现其他利益。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分析

现象 还较 为 少 见 。
6 . %。 个数 字 由 2 0 59 9 这 00年 的 5 7 %上 为 大股 东 提供 担 保 。 国 证券 市 场 的 许 多 .9 5 我
20 0 5年 1 月 1 1 4日证 监 会 、 银 监 会 升 纠 2 0 年 的 4 . % ,再 上 升 到 20 案例 说 明 上 市 公 司 已经 成 为 名 副 其 实 的 01 01 4 04 联合 修 订 发布 的 《 于 规 范 上 市 公 司对 外 年 的 5 .3 最 后 在 2 0 关 0 %, 5 0 6年 5月 达 到 了 大股 东 的“ 保机 ” 担 。 担 保行 为 的 通 知》 定 对 上 市 公 司 、 外 6 . %, 说 明现 在 汪券 市 场 上担 保 发 生 规 对 59 这 9
一
更 为严 重 的是 某 些 对外 担保 是 与 公 司没 公 司对 外 担 保 已经 有 1 15件 , 及 金 额 ,8 涉 有 任 何业 务 往 来 的 。所 以 , 我 国 目前 上 约有 5 0亿元。1 15件中有 70件是为 就 6 ,8 7
市 公 司对 外 担 保 的种 类来 看 , 国上 市 公 大股东提供的担保 , 我 占所有担保事件的比 司 涉 及担 保 的种 类 是 让人 难 以理解 的 。 重 高达 6 %左 右 。 相 担 保也 是 上 市 公 司 5 变
提要
上市公 司 担保是建立在信用
基础之上的正常经济行为,如应 用得 当,
既 能促 进 信 用 交 易主体 使债权人 、 务人和担保方 实现 多 .g 债
上 公司 外 保问 析 市 对 担 题分
口文 / 沈 玲
赢 。 由于社 会 信 用 体 系 的缺 失 、 行信 贷 银
上市公司为母公司担保的法律分析

上市公司为母公司担保的法律分析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上市公司为母公司担保的现象并不罕见。
这种行为涉及到复杂的法律关系和潜在的风险,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上市公司为母公司担保的概念和常见形式上市公司为母公司担保,指的是上市公司以自身的信用或资产为其母公司的债务或其他义务提供保障,以促使母公司能够获得所需的资金或其他资源。
常见的担保形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等。
保证是指上市公司向债权人承诺,当母公司无法履行债务时,由上市公司承担还款责任。
抵押则是上市公司将其名下的不动产、动产等资产作为抵押物,为母公司的债务提供担保。
质押则通常是以上市公司的股权、应收账款等权利进行质押。
二、上市公司为母公司担保的法律依据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有一定的规范和限制。
例如,《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此外,证监会发布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也对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进行了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在进行担保时充分披露信息,保障中小股东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三、上市公司为母公司担保的动机和影响上市公司为母公司担保的动机往往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母公司可能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需要通过上市公司的担保来获取融资,以维持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或进行战略扩张。
另一方面,从集团整体利益出发,通过上市公司的担保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然而,这种担保行为也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如果母公司无法按时偿还债务,上市公司将承担代偿责任,这可能会对其财务状况造成严重的冲击,影响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其次,担保行为可能会引发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机,导致股价下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此外,过度的担保还可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限制其未来的发展空间。
我国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评价中存在着财务报表真实性问题、债务结构不合理和对外担保过多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财务监管、优化债务结构并控制对外担保规模。
这些对策的实施对提升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加强信息披露,以确保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实施,可以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规范化发展,为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财务报表、债务结构、对外担保、财务监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监管政策、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在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评价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流通的资本主体,其偿债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和市场信誉,也关乎着投资者的利益保障。
对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评价和监管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评价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较为突出,有些公司存在着财务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部分上市公司的债务结构不合理,存在长期高杠杆债务、短期债务过多等问题。
一些上市公司存在对外担保过多的情况,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加强财务监管,严格审核和监督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确保其真实可靠。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提升偿债能力。
要控制对外担保规模,避免因过多的担保而导致公司经营受到损害。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有助于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1.2 研究意义上市公司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中的重要角色,其偿债能力直接关系到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
对我国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评价,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准确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避免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分析近年来,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备受关注。
对外担保是指上市公司通过作为担保人对他人的债务进行担保,以增强信誉、扩大影响力或获取其他利益。
然而,这种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慎重对待和分析。
首先,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可能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风险、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
对外担保往往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担保,如果担保的债务方无法按时还款,上市公司将面临资金流动性困难的风险。
另外,如果担保的债务方信用不佳,可能无法按时兑付债务,导致上市公司信用受损。
此外,对外担保可能使上市公司分心经营自身业务,造成经营风险的增加。
其次,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
在一些情况下,对外担保往往是由公司法人代表人或高级管理人员决策的,缺乏必要的授权和审批机制。
这种情况下,对外担保行为可能存在决策失误、遗漏重要信息或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
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建立健全的担保决策流程和审批机制,对减少风险至关重要。
第三,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还涉及股东权益保护和公司社会责任的问题。
对外担保最终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实际承担了远远超出公司自身实力的债务,给股东权益带来损害。
与此同时,对外担保也可能导致恶意债务操纵、资金流转等违法行为,损害了公司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因此,上市公司在进行对外担保时需要充分考虑股东权益和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规操作。
最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存在一定的不足。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监管还相对较弱,监管主要依靠年度报告的披露和交易所的审核。
这种监管方式存在距离和时效性问题,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对此,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监管,明确监管规则和责任,加大对担保情况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为了降低风险,上市公司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担保的规模和风险,建立完善的担保决策流程和审批机制,并充分考虑股东权益和公司社会责任。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法律分析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法律分析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上市公司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对外担保行为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影响。
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不仅关系到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还涉及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以及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概念与形式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简单来说,就是上市公司以自身的信用或资产为其他主体的债务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等形式的担保。
常见的担保形式包括保证担保、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
保证担保是指上市公司承诺在被担保人无法履行债务时,承担代为偿还的责任。
抵押担保则是将上市公司的不动产或特定的动产作为抵押物,在债务未履行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处置抵押物以实现债权。
质押担保则是以上市公司的动产或权利(如股权、应收账款等)进行质押。
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法律规定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有着明确的规定。
其中,《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对外担保的决策程序和权限,强调了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证券法》则从信息披露的角度,要求上市公司及时、准确地披露对外担保的相关信息,以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
此外,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8 号——上市公司资金往来、对外担保的监管要求》等,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条件、审议程序、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规定。
三、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决策程序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决策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内部程序。
首先,担保事项应由董事会进行审议。
对于重大担保事项,还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在审议担保事项时,应充分考虑担保的风险、被担保人的信用状况、偿债能力等因素。
在董事会审议过程中,独立董事应发表独立意见,对担保事项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评估。
股东大会在表决担保事项时,关联股东需要回避表决,以确保表决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四、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中的关键环节。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防范邓舸摘要:由于政策、经济环境等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同时也由于公司经营和治理方面出现问题,导致了担保的滥用,反而使得巨额资金被占用或逐渐蒸发。
上市公司为大股东或关联人担保,实质上就是大股东或关联人资金占用及转嫁风险的一种形式。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中的问题与风险,并提出相关的监管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公司监管作者简介:邓舸,供职于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存在的风险主要在于被担保公司的履约能力。
一旦被担保人因为经营恶化、滥用资金等等原因,导致其到期无法偿还债务,作为担保人的上市公司就需根据担保合同承担连带责任,从而给上市公司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或有负债变为实际负债。
在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超过上市公司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一旦上市公司由于对外担保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将诱发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使上市公司陷入绝境。
连环担保的上市公司更形成了担保债务链条,一旦链条中的某一家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就会影响到一批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有序、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目前对外担保事项已成为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一个风险隐患,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上市公司担保问题的历史、现状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在1990年到1994年间,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及互保现象较为少见。
当时,由于认为上市公司可以募集资金,其偿债能力很少受到怀疑。
上市公司因此贷款相对容易。
公司上市后多积极争取配股再融资,市场更多关注的是上市公司如何保配以及募资投向改变的情况。
1996年前后起,开始出现个别上市公司的担保被控股股东恶意利用的案例。
证券市场首批退市的上市公司之一的粤金曼,被拖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股东粤金曼集团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高达亿元,这其中,粤金曼仅为粤金曼集团的所属企业水产发展总公司提供的担保就高达亿元。
在上述阶段,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或其关联企业担保的案例有较多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违规担保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阶段演变和特点,分别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负债水平和法律法规环境几个方面分析了它们对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的影响,最后对规范上市公司违规担保行为提出对策。
标签:违规担保;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155-01
1 我国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违规担保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它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运作方式、控制权方式以及效率都有重要影响,法人治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合理的股权结构。
因此,股权结构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在外部治理机制上,股权结构同样对资本市场的接管兼并产生很大的影响。
股权集中有利于大股东监督经理层,减少代理成本,其他股东也能够从大股东的监督中获得利益。
然而,由于大股东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他们的自利天性又可能会使其寻找机会运用公司控制权掠夺公司的整体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导致大股东可以利用其控股权,以担保等方式把上市公司的利益转移到大股东手里,有的甚至长期隐瞒上市公司的担保事实,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
根据经典的代理理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会直接影响到其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
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水平较低时,其进行掏空的成本较低,所以第一大股东有较强的动机掏空上市公司。
而且,第一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随着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增大,从而产生壕沟防御效应;但当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大,控股股东的利益与上市公司利益越来越趋于一致,大股东的利益转移动机逐渐减弱,从而产生了利益协同效应,这个时候,上市公司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程度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
1.2 董事会特征与上市公司违规担保
由经济人个体组成的董事会并非天然具有和股东相同的目标,两者之间也存在代理冲突,董事会与股东之间目标的偏差同样需要由董事会受到的激励来协调。
我国的董事会激励机制还比较单一,董事的激励主要还是以报酬或津贴为主。
董事的股权激励机制还相当微弱,董事的持股比例很低,持股的董事往往是内部董事,而股份的获得往往是奖励式的,并非真正的激励机制使然。
独立董事的激励,主要以津贴和津贴并报销相关合理费用为主。
李增泉(2000)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较低的持股比例不会对经理人员产生激励作用,当经理人员的持股达到一定比例后,持股比例的高低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
股权激励能够使董事承担一定的风险,并分享部分股东剩余索取权,使激励董事更加关注公司价值。
所以,在董事会中持股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的监督动机越大,监督效率也就越高。
1.3 负债水平与上市公司违规担保
上市公司负债水平越高,其财务风险越高,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相对越高,再加上证券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要求提高,使得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渠道受阻。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以向其关联方提供信用担
保为交换条件,获得对方的担保,进而取得银行的担保贷款。
这一点与前面所讨论的经营业绩对上市公司关联担保行为的影响一样,即上市公司关联担保行为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关联担保行为成为了负债水平高的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融资能力的一种方式。
负债水平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可能进行违规担保(石柯,2008)。
1.4 法律法规环境与上市公司违规担保
在我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构成了对担保行为规范的法律体系,但在实践中对于公司对外担保决策的程序却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在违规担保行为的惩罚措施也量刑过轻,使上市公司在对外担保时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
法律上的缺陷被一些公司和个人利用,导致违规担保行为的发生。
为了具体细化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规范,2000年6月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在2003年8月证监会又颁布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但是不少的上市公司在通知公布后采用迂回手段或不执行通知的决定,甚至去钻法规上的漏洞。
由此可见法律规范对上市公司违规担保有着重大的影响。
2 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对规范上市公司违规担保行为提出以下对策:
(1)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2)要求银行在上市公司担保贷款的清偿中承担一定的清偿责任,激励银行发挥其信息优势主动去识别被担保人的贷款或项目风险。
(3)疏通股权融资渠道,拓展公司债券融资渠道,发展其他融资渠道,扩大上市公司对融资方式的选择范围。
(4)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5)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的建设。
上市公司违规担保涉及到的不仅是上市公司本身,还涉及到银行、中介机构、监管部门、高管层及其他企业法人等,从立法的角度考虑,也不局限于规范上市公司本身,而是要规范市场各参与方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