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一章 温庭筠与韦庄

合集下载

温庭筠词与韦庄词比较

温庭筠词与韦庄词比较

温庭筠词与韦庄词比较摘要:温庭筠、韦庄同为“花间派”代表词人,其作品在内容及选材上皆具花间词“艳”的特点。

但二者的人生际遇和师承的不同决定了他们词的差异,温词华丽浓稠,绵密婉转,韦词清丽淡雅,疏朗劲直。

关键词:温庭筠韦庄词风格差异晚唐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编成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这十八家词风大体一致,集成《花间集》后花间派词人因此得名。

花间词多为当时“应歌”而作,是供歌姬演唱的,所以在内容上与歌者身份及场合相适应,写歌舞宴游。

题材大多以写闺阁生活、女子情思为主,风格艳丽软媚,简练典推,婉约而含蓄。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世人皆以“温韦”并称。

一、温韦词相似处同为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于传统诗境中开辟新的词境,至此词才独立为一种的新的体裁,被推尊为“花间鼻祖”。

韦庄则是花间词的主要代表,他在词中融入民间抒情特点,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词的艺术价值。

二者都对对后世词创作的发展壮大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者都是花间词人,其词都具花间词“艳”的特点,脂粉气极浓、镂金错采。

在词的题材上,二者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外乎男女情思,离愁别绪或是纵情享乐,流连光景等。

温庭筠《菩萨蛮》写“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音信不归来,舍前双燕回”、“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与韦庄《应天长》“碧云天,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

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别来半岁音信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写男女别离、女子相思之苦。

韦庄在《菩萨蛮》其三里写“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天仙子》第二首中“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着墨繁丽,刻画出一个流连于秦楼楚馆,宴饮享乐的人物形象也与温庭筠宴游享乐题材相合。

二者的词有一些在结构、立意和遣词造句都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如温庭筠《更漏子》其二“帘外晓莺残月”与韦庄《荷叶杯》其二“惆怅晓莺残月”,温庭筠第九首《菩萨蛮》里“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与韦庄《清平乐》第一首里“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二章 南唐词与李煜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二章 南唐词与李煜

的哀伤低徊;《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的强烈迸发,都直接用第一人称的叙说方式吐
4
露内心情感,词的作者与抒情主人公合而为一。 李煜后期词,之所以能具有摇动人心魄的力量,就在于惨痛的现实使他的目光从男女
艳情移到了广阔的社会人生。所抒之“情”不再囿于男女之间,转而为社会人生中感发的复 杂情感。 至此,词体的抒情特征凸显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又来到囚楼,眼前惨淡月光下,他想起了南唐宫殿曾经拥有过的无数“春花秋
月”,那是“春殿嫔娥鱼贯列”(《玉楼春》)的春晨秋夕。“故国不堪回首”,却还是
回首。那宫中雕栏玉砌应还在吧,可是江山易主,如今“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只有自己身心憔悴,不复往日容颜。于是,结尾迸发出:“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主体内心透视出来的外在景物,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细微而深刻的变化。 冯延巳多写闺情离思,就内容题材与温、韦相差无几,但在发掘人物心境上表现出深
度和广度。再看他的《清平乐》: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
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这首词下片末两句“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读到了什么? 此词从写春晚景色中见出人之心情。“双燕飞来”,暗示只身孤独。“画帘高卷”,盼
一、日夕唯以眼泪洗面
—— 国破身囚的悲剧人生
5
1. 国破身囚的悲剧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书记载他: 善属(zhǔ)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 善书画,精通音律,工于诗词,才士也 。 丰颊骈齿,美男子也;一目重瞳, 乃异人也。古代史书上记载:造字的仓颉、圣人舜帝、西楚霸王项羽等都是“重瞳” 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异人之相。

唐五代词温庭筠、韦庄 学案1 (苏教版高二选修)

唐五代词温庭筠、韦庄 学案1 (苏教版高二选修)

夏德燕学习目标:1、通过对教材所选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通过对意象和词境的研讨,正确把握意境内涵。

3、把握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B案一、“词”的文学常识:“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它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一般分为两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二、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唐宰相温彦博后代。

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江淮间。

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诗词工于体物,设色绮丽,有声调色彩之美。

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字端己。

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

广明二年(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

12年后再试及第,任校书郎。

天佑四年(907)作为西蜀王建掌书记的韦庄劝王建称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

终于蜀,谥文清。

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

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与温庭筠齐名。

三、知识链接1、花间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花间词以“绮罗香泽”为主。

花间词派作为最早的流派之一,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深圳大学-UOOC-唐宋词与人生答案

深圳大学-UOOC-唐宋词与人生答案

1.姜夔平生好藏书,工于诗、文、词,亦精通音律,擅长书法。

其词既承续周邦彦衣钵,变软媚为清婉,又挹取词风,变雄健为清刚,清幽峭拔自成一宗。

()A.范成大B.黄庭坚C.辛弃疾满分:2.00 分得分:2.00分你的答案:C正确答案:C教师评语:--2.《花间词》是第一部的总集。

它的出现,使流行于民间市井里巷的曲子词全面进入文人创作领域,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体式——词的正式成熟。

()A.文人词B.民间词C.词满分:2.00 分得分:2.0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3.的审美趣味厌弃脂腻气。

中唐诗人韦应物,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气韵清远澄澈,尤得晏殊赏爱,“每读韦应物诗,爱之曰:‘全没些脂腻气。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A.张先B.晏殊C.宋祁满分:2.00 分得分:2.0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4.先生《瞿髯论词绝句》云:“陈桥驿下有词源。

”将帝王的政治策略与宋代歌舞宴集、浅斟低唱的享乐世风和柔靡艳丽的词风联系起来。

()A.夏承焘B.陈寅恪C.唐圭璋满分:2.00 分得分:2.0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5.的《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写于遇赦北还与苏轼重聚于海康(雷州)时。

师生两人相向言,鬓发苍苍矣,“后会不知何处”,只有一再劝酒:春酒滴红,满饮金钟。

此一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烟浪远,暮云重”,是何等的凄凉、茫然。

()A.黄庭坚B.秦观C.晁补之满分:2.00 分得分:2.0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6.辛弃疾当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骁勇之将,却成了身心交瘁、愁病缠身的老者,当他名利宠辱皆识破,便在《行香子》中感叹:“。

”()A.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B.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C.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满分:2.00 分得分:2.00分你的答案:C正确答案:C教师评语:--7.刘辰翁《永遇乐》词序云:“余自乙亥上元颂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花间词派赏析—韦庄温庭筠菩萨蛮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花间词派赏析—韦庄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
韦庄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 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 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 肠。
答案: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 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 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 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 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 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韦词特点:
语言清新、 景色淡雅、
清பைடு நூலகம்疏淡。
让我们放松一下自己,
去领略花间词独有的
艳丽与清新。
习题赏析:
菩萨蛮 温庭筠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 柳月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 玉钗头上风。 1、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谢 大 家
花 间 词
赏 析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 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 一个文人词派。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 特征的词派,大多表达她们 的旅愁闺怨、合欢离恨等情 感。 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 构图华美、刻画工细。 代表人物: 韦庄、皇甫松、孙光宪、
新照梳香小 帖花洗腮山 绣前迟雪重 罗后。。叠 襦镜 懒金 。, 起明 双花 画灭 双面 蛾, 金交 眉鬓 鹧相 ,云 鸪映 弄欲 。 妆度
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 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 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 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 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 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 留恋之情。
全诗主旨意境 : 这首词描写了 江南水乡的风光美 和人物美, 表现了 诗人对江南水乡的 依恋之情。

唐宋词与人生模拟一

唐宋词与人生模拟一

一、单选题(共50.00分)A.范成大B.黄庭坚C.辛弃疾正确答案:CA.文人词B.民间词C.词正确答案:AA.张先B.晏殊C.宋祁正确答案:BA.夏承焘B.陈寅恪正确答案:AA.黄庭坚B.秦观C.晁补之正确答案:BA.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B.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C.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正确答案:CA.蒋捷B.赵孟頫C.王沂孙正确答案:AA.秦观C.姜夔正确答案:BA.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B.宋端帝景炎三年(1278)C.宋端帝景炎二年(1276)正确答案:AA.周密B.张炎C.吴文英正确答案:CA.韦庄B.冯延巳C.温庭筠正确答案:CB.宋徽宗C.宋真宗正确答案:CA.贾岛B.孟郊C.姚合正确答案:AA.元稹B.韩偓C.李商隐正确答案:BA.林语堂B.叶嘉莹C.夏承焘正确答案:BA.王国维B.陈寅恪C.吴宓正确答案:BA.韦庄B.李煜C.温庭筠正确答案:BA.残月B.新月C.晓月正确答案:BA.郴州B.藤州C.雷州正确答案:BA.晏几道B.秦观C.柳永正确答案:AA.范成大B.王安石C.范仲淹正确答案:CA.李白B.杜甫C.白居易正确答案:BA.李珣B.韦庄C.欧阳炯正确答案:B范成大,清人为之不平,何梦华抄本《石湖词》云:“成大虽以诗雄一代,而词亦清雅莹洁,迥异尘嚣。

”()A.诗名为词名所掩B.词名为诗名所掩C.诗名与词名俱盛正确答案:B25.清•王士禛《倚声初集•序》,将唐宋词按创作主体个性气质与社会角色身份的不同分为四个种类:诗人之词,文人之词,词人之词,英雄之词。

辛弃疾属于一类。

()A.诗人之词B.文人之词C.英雄之词正确答案:C二、判断题(共50.00分)“婉美”,是一种和婉柔美的艺术特征。

秦观词的“婉美”,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形容:深隐细微的幽婉,愁思低徊的哀婉,纤巧轻灵的柔婉,淡雅秀洁的清婉,委曲蕴藉的含婉,韵律谐美的和婉。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第一讲:读温庭筠的艳情词(提纲2017-9)

第一讲:读温庭筠的艳情词(提纲2017-9)

UOOC联盟在线课程《唐宋词与人生》
(授课提纲)
第一讲“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读温庭筠的艳情词:倚红偎翠的生活方式
(兼论温庭筠与韦庄)
【教学要求】
了解花间词派形成的社会背景,花间词的范型意义及对宋代“词为艳科”的影响;理解温庭筠的花间樽前的艳情词,以及晚唐五代词人倚红偎翠的生活方式;阅读和掌握花间词人的代表作品。

【重点重点】
温庭筠艳情词所反映的倚红偎翠的生活方式是重点;花间“侧艳词”的雅俗双重特质是难点。

【学习篇目】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思帝乡》(春日游)。

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讲授内容】
第一节花间艳词
一《花间集》
二花间词派
三花间艳词
四花间词的雅艳与俗艳
第二节温庭筠词的香软浓艳
一“能逐弦吹之音”——温庭筠其人
二“为侧艳之词”——温庭筠之词
三香软浓艳——温庭筠词风
第三节温、韦之辨
一温庭筠与韦庄
二韦庄词的清丽
三温、韦之异同
第四节花间的倚红偎翠
一晚唐五代衰乱之世
二“醉入花丛”的生活方式
三无奈现实的颓废心态
【参考资料】
[1]《花间集注评》,[后蜀]赵崇祚编,凤凰出版社2008年。

[2]《花间词研究》,高锋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唐宋词美学》,杨海明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4]《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奉敕撰,陈垣等点校,中华书局2015年版。

《唐宋词与人生》1-5次 (1)讲课教案

《唐宋词与人生》1-5次 (1)讲课教案

《唐宋词与人生》1-5次(1)唐宋词与人生总复习一、单选题1. 的审美趣味厌弃脂腻气。

中唐诗人韦应物,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气韵清远澄澈,尤得晏殊赏爱,“每读韦应物诗,爱之曰:‘全没些脂腻气。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A.张先B.晏殊C.宋祁2. 先生《瞿髯论词绝句》云:“陈桥驿下有词源。

”将帝王的政治策略与宋代歌舞宴集、浅斟低唱的享乐世风和柔靡艳丽的词风联系起来。

A.夏承焘B.陈寅恪C.唐圭璋3. 的《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写于遇赦北还与苏轼重聚于海康(雷州)时。

师生两人相向言,鬓发苍苍矣,“后会不知何处”,只有一再劝酒:春酒滴红,满饮金钟。

此一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烟浪远,暮云重”,是何等的凄凉、茫然。

A.黄庭坚B.秦观C.晁补之4.辛弃疾当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骁勇之将,却成了身心交瘁、愁病缠身的老者,当他名利宠辱皆识破,便在《行香子》中感叹:“。

”A.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B.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C.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5.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诏求山林间有德行、文学、识治道者”(《续资治通鉴》)。

时,肃政廉访使臧梦解和陆垕“交章荐其才”,但始终志节不移,诏征不赴。

A.蒋捷B.赵孟頫C.王沂孙6.黄庭坚在所作《<小山词>序》中,称为“四痴”之人。

A.秦观B.晏几道C.姜夔7.刘辰翁《永遇乐》词序云:“余自乙亥()上元颂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

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

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A.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B.宋端帝景炎三年(1278)C.宋端帝景炎二年(1276)8. 号“梦窗”,平生多与词客、显贵交游。

为南宋后期著名词人,其词于忧念国事、感慨盛衰外,多游冶、酬酢之作,针线绵密,运意婉曲,造句冶炼,音律协和,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之为“词中李商隐”,但不免门径狭窄。

今存《梦窗词甲乙丙丁稿》。

A.周密B.张炎C.吴文英9.《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花间词派 《花间集》十卷,辑录了 18 家词 500 余首。由于大致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 审美价值取向,他们形成了多样化统一的群体创作倾向,后人以选本的名称为
其命名,称之为“花间派”。 这是唐宋词史上的第一个流派 ,“花间”诸家有着大 致的风格体貌和审美倾向:
专写小令体式: 以男女情爱的别离相思为主要描写对象; 追求和表现阴柔之美,词风以婉丽为尚; 视词为“艳科”,娱宾遣兴。 花间十八家派中有派。或分为温、韦两派。李冰若《栩庄漫记》则分为花间三派 “缛丽”的飞卿(温庭筠)一派 “清绮”的端己(韦庄)一派 “疏朗”的德润(李珣)一派 缛:繁也。其中“镂金错彩”、“意在闺帏”的温庭筠,代表着花间派的主导性 创作风格,西蜀词人无不追效其踪迹。温庭筠的词作于晚唐,《花间集》编成之时 距他去世已经六十多年。西蜀词人将他入选此书中,列在首位,所选词作达六十 六首之多,数量居诸家之冠。这,表明了花间群体对温庭筠词的认同、尊崇和效 法的宗派意向。
——《赋庭草》
要丈夫看雨后延伸到远处陌上的芊芊绿草,那是自己罗裙的颜色。牛希济 《生查子》的末两句从中化出,以芳草之绿,而联想佳人罗裙之绿,颇见构思之 巧。 这回头一句,含婉情深。她叮咛远行人:此去,要记住闺中绿罗裙佳人,处处怜 惜路边的芳草,不要随意踩踏。这两句将“长勿相忘”之意婉柔地表达出来,写出 了恋人相别时的缠绵、悱恻和眷恋之情。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 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唐圭璋先生欣赏此词末句,认为: 此首写闺怨……末句,言更换新绣之罗衣,忽睹衣上有鹧鸪双双,遂兴孤 独之感与膏沐谁容之感。有此收束,振起全篇。上文之所以懒画眉、迟梳洗者,皆 因有此一段怨情蕴蓄于中也。 这首《菩萨蛮》写一华贵、慵懒、孤独寂寞的女性,无论是题材之闺帏,风格 之华美,手法之巧丽,均堪称温庭筠词的典范。“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两句 词正好配宋·苏汉臣的《妆靓仕女图》。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是温庭筠词中最负盛名的写景佳句。词人以 江柳轻烟、孤雁残月这二组意象构置了一幅清寂凄美的画面。这两句来自温庭筠 的《菩萨蛮》: 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 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柳烟残月的良辰美景,也都附于水精帘、玻璃枕,暖香梦、鸳鸯被的男女艳 情的香闺。再看花间词人毛文锡的《虞美人》: 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宫锦。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 玉炉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珠帘不卷度沉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鸳鸯孤枕、小梦难成;玉炉香暖、珠帘未卷。佳人庭前闲立,那秋千索空自摇 荡着艳阳天。词写贵族女性楼阁庭院的慵懒、寂寞,颇具有飞卿风味,富丽而香
言情”的唐末五代词坛,成了充溢浓艳芬芳的花信时期。花间词人追步温庭 筠词的香软词风,“镂玉雕琼”,“裁花剪叶”,堆砌华艳词藻来写女性的服饰体 态、闺阁器物、庭院景致,来写花间樽前的男欢女爱的艳情。《花间集》中,令人眩 目醉心的艳情、艳语、艳物交叠一起,成为花间派的基本词格。词论家们评花间词 也多着眼于一个“艳”字:
温庭筠屡次落第,于是我行我素,长期出入歌楼妓馆,倾其力于艳词的创 作,这使他成为了文人中第一个专力于词者,由此,曲子词由文人偶然之作成 为有意之作。温庭筠所作“侧艳词”,奠定了“词为艳科”的基本特质。科,类也。即 词为言艳情一类,这决定了词后来的发展方向。
三、香软浓艳——温庭筠词风
温庭筠的“侧艳词”多写贵族女性生活,词风香软浓丽。《菩萨蛮》14首为其 代表作。其《菩萨蛮》:
魏承班词浓艳处似飞卿。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
毛文锡工于艳语。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
顾夐词五十五首,皆艳词也。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
如后蜀·欧阳炯《花间集叙》所云:“自有艳词以来,殆莫艳于此。”(后蜀· 欧阳炯《花间集叙》 )
四、雅艳与俗艳
怎样理解花间词的“艳”? 欧阳炯在《花间集叙》中,把花间词称为“诗客曲子词”。什么是“曲子词”?词 最初产生于民间,是应歌演唱的音乐文学。《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自开元以来 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其燕(宴)乐一时流行。词,是歌筵酒席之间配乐曲 演唱所填的歌词,故称“曲子词”。“诗客”,诗人也。唐末五代的词多由诗人填制 如花间派代表人物温庭筠、韦庄都是晚唐著名诗人。““诗客曲子词”即诗人填写的 词。 唐末民间曲子词“率意取男女爱悦、伤离怨别之情事,纬之以音节,被之于 歌筵。”(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引赵尊岳语)以之作为愉悦听众的主要手段。《花 间集》“十九不离男女情事”,正是对民间曲子词这种“俗”的男女情爱的表现内容 及娱乐功能的认同。但是,花间“诗客”们填词时,以蕴藉的手法、绮丽的文字以 及谐美的音调来写男女情爱,则又少却了民间曲子词世俗的鄙亵气味。 牛希济《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雅;“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俗了。“语 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俗;“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雅了。 南朝·江总妻有诗云: 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
此词写一深闺女子思念远人。上片:柳丝袅娜,芳草萋萋,回忆临别分手之 情景;下片:香烛成泪、绿窗残梦,写眼前独守空闺之境况。这闺情、闺怨,如春 梦迷离一般的缠绵、徘徊、感伤。
柳丝袅娜春无力。 ——温庭筠《菩萨蛮》
游丝无力系花腰。 ——毛文锡《虞美人》
“无力”的是春风、是杨柳,更是庭院闺阁里的伊人相思情怀。花间词多描写这 种无力“慵懒”的女性情态,并以此为美。读这样的词句,使人联想到晚唐·李商 隐的《无题》诗句:
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其言闺情与花柳者,尚不
及半。
——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
然而,发展到晚唐五代温庭筠及花间词人的创作,词便成为了表现范围狭
窄的艳情文学。“花间词”,顾名思义,花间写词、词中写花也。“花”是女人与情爱
的别样说法。
什么是“侧艳”?“侧艳”,艳词之谓也。“侧”,是旁侧之意,与诗的正统的 “正”相对。诗言志为正,而词言情为侧。
或认为温词秾丽而韦词清丽; 或认为温词浓密而韦词清疏、温词隐曲而韦词显直; 或认为温词客观冷静而韦词主观深挚。
温庭筠的词,大多停留在客观描写,尚未能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是 “画屏金鹧鸪”。而使这只美丽的鹧鸪飞动起来,进入人的内心深处的,是韦庄。
二、韦庄词的清丽
韦庄(约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西安)人,中唐诗人韦应物第 四代孙。父母早亡,家境贫寒。66 岁入蜀,王建称帝,官至宰相。
艳。 温庭筠是“花间”范式的创始者,词体文学绮丽柔婉的主导风格的奠基人 ,
始开“诗庄词媚”之格局。从此,词成为具有阴柔之美、女性之美的一种文学体裁。 从下面这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
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温庭筠《菩萨蛮》
二、“为侧艳之词”——温庭筠之词
什么是“艳”?描写爱情谓之“艳”,古代有艳歌、艳诗、艳词、艳曲等。如与名
歌伎薛涛有过一段恋情的中唐著名诗人元稹就作有“艳诗百余首”。词,是隋唐以
来在民间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原本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
第二节 温庭筠词的香软浓艳
关于温庭筠,《旧唐书》本传记载他: “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一、“能逐弦吹之音”——温庭筠其人
(“弦吹”,弦乐和管乐。此指歌楼妓馆的音乐歌舞。)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为唐初 宰相温彦博之裔孙,然家道中落。其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曾任随县县尉、国 子助教等微职,坎坷一生,流落而死。 温庭筠“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旧唐书》),京城人士一致推重他。 其才思敏捷,每科场入试押限定的八韵,不曾起草,八叉手而八韵便成,故称 “温八叉”。他在晚唐颇有诗名,有《金荃集》。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是温庭筠《商山早行》诗中的名句。 它将羁旅途中“早行”的清寒荒冷之景 和孤寂艰辛之情,写得“意象俱足”。 温庭筠生性“放浪不羁”,具有“尤长于词赋”的音乐文学才华,很快便投入 都市娱乐的歌楼酒馆,与一些公卿无赖子弟追逐弦吹歌舞,“酣醉终日”(《旧唐 书·文苑传》)他的行迹放浪,不合于正统的道德规范,加之恃才自傲,好讥讽 权贵,尤为宰相令狐绹所不容,“由是累年不第”(《旧唐书·文苑传》)。
三、花间艳词
中、晚唐时期,作为传统文学正宗的诗,已尝试着满足社会生活及人们感情 变化的需要,小心翼翼把笔触伸向一个特定的——两性情感的敏感角落,如李 贺的艳诗、李商隐的《无题》、韩偓的《香奁集》等。
就词体文学来看,如果在敦煌民间词那里,披露内心深隐的男女情爱,多 少还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那么,到花间词人以温庭筠为鼻祖,“为侧艳之词” 《( 旧唐书》),则是有意识地用用新兴曲子词来表现男女情爱。应歌而起的曲子词 大肆“言情”,极大地发展了中晚唐的艳情成分,它与传统的“言志”的诗完全划 清了界限。“
UOOC 联盟在线课程《唐宋词与人生》 (授课教案)
第一讲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读温庭筠的艳情词:倚红偎翠的生活方式
兼论温庭筠与韦庄
第一节:花间艳词
一、《花间集》 自唐末大乱后的五十多年里,各藩镇以强凌弱,逐鹿中原,遂成五代十国 的割据局面。 西蜀之地,先有王建、王衍父子之前蜀;后有孟知祥、孟昶父子之 后蜀。 在唐代,除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之外,扬州、益州(成都)就是有名的花柳 繁华之地,当时民谚有“扬一益二”之语。处于乱世的文人士大夫颠沛流离,四处 寻求安身之处,大多投奔西南、东南两地。王建为了扩大前蜀的政治势力,对前 来蜀地避乱的唐末世族、文人“礼遇有加”(《十国春秋》)。是时,西蜀地处中原 纷争以外,据山川地势之险而偏安一隅,经济富庶,又能得君主之礼遇和任用 , 遂为唐末文人所趋之地。 唐末五代文人才士大量聚集的蜀地,产生了一本《花间集》,它由后蜀·赵 崇祚编选,欧阳炯作序,付梓印行。 这是第一部文人词的总集,它的出现,使 流行于民间市井里巷的曲子词全面进入文人创作领域,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体 式——词的正式成熟。 我们关于唐宋词的叙说,就从这里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