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漫兴九首 杜甫共26页文档

合集下载

《杜甫诗选绝句漫兴九首》(杜甫)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杜甫诗选绝句漫兴九首》(杜甫)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杜甫诗选绝句漫兴九首》(杜甫)全文翻译注释赏析杜甫诗选绝句漫兴九首杜甫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杜甫诗选绝句漫兴九首其一【原文】眼见客愁愁不醒1,无赖2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3,便4教莺语太丁宁。

【注释】1不醒:沉醉迷惘。

2无赖:不懂人情。

3即:即刻,马上。

造次:鲁莽,轻率。

4便:又。

【译文】眼见我沉浸在客居愁思中不能自拔,不懂人情的春色却莽撞地来到了江亭。

花儿马上开放太过轻率,莺鸟时时歌唱实在吵闹。

【赏析】这组绝句写于肃宗上元二年(761),也就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

题作「漫兴」,包含了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之意,也说明不是同时写成的。

从九首绝句的内容来看,应当是由春至夏的过程中写出的,也有次序可循。

成都草堂周围的景色十分优美,诗人生活在那里也比较安定闲适。

然而,忧国忧民的诗人始终无法忘记国家正蒙受的灾难、百姓有家不能归的痛苦,所以,尽管春光明媚,繁花在前,依然觉得愁思满怀。

「眼见客愁愁不醒」一句,概括地写出了诗人忧愁不堪的心境。

「不醒」二字逼真地刻画了诗人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

然而,春色却似乎不晓人情,它莽撞地来到江亭,闯入诗人的眼帘。

明媚的春光本来是令人愉悦的,无奈诗人此刻正被客愁困扰,看到这突然而至的春色,竟平添了几许烦忧。

春光急匆匆地催遣花开,又令莺鸟频频歌唱,好像在故意捉弄愁思绵绵的他乡游子。

看到这番景象,诗人怎能不恼怒伤怀?诗中恼春烦春的情景,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颇为相似。

只不过诗人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愁思也有所不同。

写《春望》时,诗人身处乱中,愁思激切;写此诗时,诗人暂得安定,愁思绵绵。

诗人善用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深化情感,增强诗的艺术效果。

望江亭春色顿觉其无赖莽撞,见繁花盛开则深感其轻率造次,闻莺鸟啼鸣又嫌其过于吵闹,这种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为本诗增色不少。

清人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

」(《杜诗详注》卷九)其二【原文】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1墙低还是家。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唐代: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春江一作:江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标签抒情、写景、早教古诗100首、桃花、寓人译文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注释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赏析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

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

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

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

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绝句漫兴九首

绝句漫兴九首

绝句漫兴九首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小重山(陈亮)词的开头一句写出了秋天薄暮的景色:“碧幕霞绡一缕红”,蓝天上轻绡般的彩云透出了一缕红色。

这微弱的霞光表明了日迫崦嵫,夜幕降临。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槐枝里投宿的鸟在啼叫着,冷烟浓密,残霞消失,暮色苍茫。

“啼”字、“冷”字表明词人对秋暮景色的主观感受,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小楼愁倚画阑东”,这句带出一个“愁”字,表明自己是怀着愁绪倚在画阑之东的,为的是迎候月上,排遣愁绪。

下句“月”字之上冠以“黄昏”二字,表明了这时候不是月光如水,而是凄冷的朦胧的月光,又听到透过碧云风传来的笛声。

“碧云”这个词来自南朝诗人江淹的《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文选》卷三十一)在词里,“碧云风”三字似含有怀念“佳人”之意,这“佳人”不是美女丽姝,而是政治上的知音,为写下片埋下伏笔。

下片“往事已成空”,什么“往事”呢?显然指的是当年上《中兴五论》,上孝宗皇帝的三书,全都如石沉大海,而自己忠愤未泯。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这里是以楚国逐臣屈原自比。

屈原当年款款陈情,楚王只当耳边风,今天的“楚王”是谁呢?就是孝宗皇帝吗,他比起楚怀王、顷襄王,好不了多少,但词人仍常想见到他,再进忠言,可惜梦魂难越“九重”,飞不到他的身边。

怎么办呢?“翠绡和泪暗偷封”。

这句用的是唐朝一个典故。

据《丽情集》记载,成都官妓灼灼,善舞《柘枝》,能歌《水调》,御史裴质和她有情。

裴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这里词人以灼灼自比,想用青翠色的丝巾裹着泪寄给皇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却差谁寄去呢?“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江南的辽阔大地,找不到寄书的鸿雁所在。

征鸿,指过往的雁。

词里说找不到征鸿,实际上是说没有人能把他的耿耿忠心、恢复大计向皇帝表白,故使他郁结于心,悲怀难展。

这首词上片写景,从“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到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及鉴赏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及鉴赏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及鉴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以下是小编J.L 分享的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及鉴赏,更多杂文阅读欢迎访问YJBYS文学网。

【年代】:唐【作者】: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内容】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译文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赏析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

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

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

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

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绝句漫兴九首

绝句漫兴九首

绝句漫兴九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绝句漫兴九首。

《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

题作“漫兴”。

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

不求写全。

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

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

亦有次第可寻。

作品名称,《绝句漫兴九首》。

外文名称,”Rhyme overflowing xing 9 first”。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杜甫。

其一。

隔户杨柳弱袅袅。

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

狂风挽断最长条。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

那柔弱细长的枝条。

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古代女子十五岁正当青春。

体态最为婀娜多姿。

妩媚而动人。

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

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此诗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

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

诗人虽不在朝廷。

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

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

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

自己为官不得重用。

壮志难酬啊。

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

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

夜来吹折数枝花。

组诗第一首总述客愁恼春。

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来。

借埋怨春风欺花来发牢骚。

前两句说桃李有主。

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

“非”。

“还”二字加强语气。

强调感情色彩。

后两句说。

春色催花。

已是“深造次”。

而春风竟又来欺凌。

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恰似”即“正是”。

“得”。

是唐人口语。

语助词。

诗人寓情于景。

造成情与景的对立气氛。

在诗人眼中。

春风折花。

便是有意欺主。

在诗人笔下。

春风与桃李都人格化了。

明明是诗人恼春。

却写成春风欺人。

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

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

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2023年《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古诗_作者杜甫_古诗绝句漫兴九首·其五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整理

2023年《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古诗_作者杜甫_古诗绝句漫兴九首·其五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古诗_作者杜甫_古诗绝句漫兴九首·其五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整

肠断春江欲终点,杖藜徐步立芳洲。

(春江一作:江春)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译文及解释
译文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闲逛江头,站在芳洲上,只观察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飘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赶流水而去。

解释
(1)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2)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3)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赏析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其次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

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顺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
第1页/共2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四周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

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遗忘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

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由于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

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全部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

266唐诗解读——杜甫之《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266唐诗解读——杜甫之《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266唐诗解读——杜甫之《绝句漫兴九首》(其九)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解读:早春时节,柳条为鹅黄嫩绿;仲春之时,柳条由鹅黄嫩绿变为碧绿,枝叶也慢慢生长,由疏到密。

柳枝细长,仿佛丝缕般柔软无比,随风飘荡,宛如妙龄女子翩跹起舞,故古人称其为“柳腰”,并常以形容女子纤柔的腰身。

最早以腰肢拟柳枝的是南北朝的庾信,其《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诗》:“春余足光景,赵李旧经过。

上林柳腰细,新丰酒径多。

小船行钓鲤,新盘待摘荷。

兰皋徒税驾,何处有凌波。

”屈原写尽了香草、美人,还特为橘赋一篇《橘颂》,借橘来表达自己决不背叛祖国的高大峻沽的人格和卓立不迁的品行,在楚地随处可见的柳树却在屈原作品中绝迹,为什么?推想屈原不像与他几乎同时代的商鞅、吴起、李悝等一样“楚材晋用”,当然不喜欢随风而舞、随地而长的柳了。

柳那轻盈袅娜、随风起舞的形象对一般人来说是美的,对于正直不阿的人来说,柳更像毫无原则、朝秦暮楚的小人。

晚唐李咸用《咏柳》:“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

”也形象地刻画了随风摇摆的无行人格。

“弱弱本易惊,看看势难定。

因风似醉舞,尽日不能正。

”孟郊的这首《摇柳》既是对柳的弱不禁风外形的描绘,也是对似柳一样没有品行、邀宠取媚的群小的写照。

绵延中晚唐的朋党之争,使大批朝官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其中,更有一些似风中柳的小人挑拨离间、穿梭其间,追随得势的朋党,打击同僚。

还有一些没有士行的官员追随掌权的宦官,内外勾结,营造势力。

“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之所以能延续到中晚唐,与这些朝秦暮楚的宦官有很大的联系。

《杨柳枝词九首》其九:“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诗中诗人描绘了占尽无限春光的杨柳,漫天飞舞的柳絮,凭借春风而夸耀一时,最终还是随着春光的逝去而四处飘零。

再联系刘禹锡因积极参加“永贞革新”而一贬再贬,却始终不屈的精神,联系他的名句:“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唐代: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春江一作:江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标签抒情、写景、早教古诗100首、桃花、寓人译文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注释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赏析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

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

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

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

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