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课后习题

16、黄山奇松
一、比一比,再组词。
徒()峰()誉()崖()
陡()锋()誊()涯()
二、查字典,写出带点字合适的解释。
誉.为:饱.经风霜:
闻.名:情有独钟.:
三、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成语。
1、形容舍不得分开。
()
2、形容姿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
3、形容经历过很多艰苦生活的磨炼。
()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再用另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1、屹立耸立
这里群山(),真是美丽极了。
2、历经沧桑饱经风霜
小苗(),现已残破不堪。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送客松,,游人把它比作“”。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好像在跟游客地告别。
这段话运用的修辞手法,请你也仿写一句。
六、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黄山怪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仿佛对着天都峰不住大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怪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1、短文着重介绍了、两种怪石。
怪石的名字都跟它们的有关。
2、短文中有一个成语概括了黄山岩石的特点,它就是。
3、想一想,这篇短文在写法上与课文《黄山奇松》有哪些相似之处?试着把要点写在下面。
16 黄山奇松

16 黄山奇松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总结全文整体把握作业设计课外拓展品味三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荣誉?? 情有独钟?? 陡崖??? 姿态优美??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宾客? 玉屏? 盆景屹立?? 卧倒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初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流畅。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初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流畅。
*小组合作讨论每段的大意。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返回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美丽的黄山1、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表示出来。
3、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迎客松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16黄山奇松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 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松千千姿姿百百态态。它们或 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 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 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 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 更加秀美。
情有独钟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 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 有““迎迎客客””““陪陪客客””““送送客客””三大名迎松客。松迎 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 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 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 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了陪.客陪松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 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 “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 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静心练字
探 海 松
卧龙松
龙爪松
蒲团松
竖琴松
龙爪松
誉为 陡崖 玉屏楼 宾客 屹立 卧
闻名于世 情有独钟 饱经风霜 依依不舍
徐霞客 黄山绝胜处 潇洒 挺秀
枝干遒劲 枝干盘曲 斜出 充满生机
“天然盆景” 千姿百态 状如黑虎
形似孔雀
郁郁苍苍 姿态优美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耸立 着,常比喻坚定而不可动摇。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 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 似孔雀……
送客松姿 态独特,枝 干蟠曲,游 人把它比作 “天然盆 景”。它向 山下伸出长 长的“手 臂”,好像 在跟游客依 依不舍地告 别。
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 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枝叶侧伸好像 作揖送客,与名扬世界的黄山迎客松 遥相对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6《黄山奇松》|苏教版 (共42张PPT)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 干斜伸出去,如同好 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 来。
奇松傲立玉屏前, 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 包容四海寿千年。
陪客松正 对玉屏楼,如 同一个绿色的 巨人站在那儿 ,正陪同游人 观赏美丽的黄 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 ,枝干蟠曲,游人 把它比作“天然盆 景”。它向山下伸 出长长的“手臂” ,好像在跟游客依 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 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 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 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 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有 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 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
奇,更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美。
想象说话: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 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 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 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 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 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 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 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 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状如(
),它们( )。
), ),有的仿佛(
学写广告词
“五一”长假快到了,宜兴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 “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如今,这棵 迎客松已经成为黄 山奇松的代表,乃至 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因为(
迎客松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虽然饱 经风霜,却仍然郁郁 苍苍,充满生机。它 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 伸出去,如同好客的 主人伸出手臂,热情 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 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 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了.
【素材】16 黄山奇松_测评练习

《黄山奇松》测评练习
课文直通车:
1、《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突出了黄山松的特点。
主要写
了、、棵松树?
2、黄山位于省,被誉为“”,以、、、“四绝”闻名于世。
片段回放:
黄山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
1.“千姿百态”写含有“千”和“百”的四字词语3个。
. .
2.这段话运用了修辞手法,突出黄山松树的特点。
3.省略号省去了许多内容,根据想象在补充一些。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有的,还有的。
积累无限:
1、描写树木的成语:
2、赞美黄山的名句:。
16黄山奇松

知识积累
读读背背下面的名句、片段、成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
迎客松、卧龙松、倒挂松、团结松、龙爪松、探海松、孔雀松,黑虎松……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各俱神韵。有的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撑开了殷勤地等你;有的像云南的孔雀,抖动着美丽的羽毛,炫耀着自己独有的魅力;有的像望穿秋水的伊人,在高处侧着身子苦苦地把你眺望;有的则兀自独立,高傲得像百年孤独的丽人。
合作探究
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温馨提示:读一读课文,先在文中做批注,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当堂检测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屹立耸立
这棵高大的青松,虽然经历了很多风吹雨打,依然()不倒。
历经沧桑饱经风霜
镇国寺像一位()的老人,俯视着来来往往的船只。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迎客松,,虽然,却仍然,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如同,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
屹立
饱经风霜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把它们多写几遍。
3.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课文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5.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惑?在书中写下来。
6.查资料,了解黄山及黄山奇松。
(方法小贴士:借助网络或工具书,了解黄山及黄山奇松,看看图片及介绍,并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摘抄。)
3.汇报展示,质疑完善。
活动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想一想“情有独钟”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感情?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_图文

松姿态独特,(
山下(
),游人把它比作“(
),好像(
)”。它向
)。
孔雀松
龙 爪 松
探海松
贴 壁 松
团 结 松
五 岳 归 来 不 看 山 ,
黄 山 归 来 不 看 岳 。
徐 霞 客
∣∣
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 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被徐霞客称为“( 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 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 )”“( )”“( ),虽然(
)”的 )” ),却 )。 ),如同 )。送客
仍然(
如同( ( (
),(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热情地(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 )了。陪客松正对( ),在陪同(
陪客松正对玉屏 楼,如同一个绿 色的巨人站在那 儿,在陪同游人
观赏美丽的黄山
风光。
送颜有一在 游满诗枝玉 人面赞,屏 。春曰行峰 ”。:似的 黄“作道 海岩揖旁 大前送。 夫倩客此 真影,松 好侧故虬 客枝名干 ,伸“苍 天,送翠 天青客, 挥翠松侧 手容”伸 。
送客松
送客松姿态独特, 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 作“天然盆景”。它向 山下伸出长长的“手 臂”,好像在跟游客依 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四绝
奇 松
怪 石
云 海
温 泉
返回
迎 客 松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 容四海寿千年。”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 寿逾八百年,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 枝下高2.5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 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展开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 黄山旅游。它是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 挺拔,彬彬有理,形象可爱。
16黄山奇松.ppt

千姿百态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奇
读读描写陪 客松的句子,你 觉得陪客松“奇” 在哪里?
陪客松正对玉 屏楼,如同一个 绿色的巨人站在 那儿,在陪同游 人观赏美丽的黄 山风光。
陪客松——巨人
读读描写送 客松的句子, 你觉得送客松 “奇”在哪里?
送客松姿态独 特,枝干盘曲,游 人把它比作“天然 盆景”。它向山下 伸出长长的“手 臂”,好像在跟游 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华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庐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来自山奇松我会读:赞誉
陡崖
遒劲
玉屏楼
宾客
劲 Jì ng
屹立
劲敌,劲草
卧龙松
屏
pí ng 屏幕 bĭng 摒除
Jì n 使劲,卖劲
黄 山 四 绝
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情有独钟
——黄山奇松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 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 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迎客松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霜,
但仍然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 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人:赵得聪审核人:宋素粉使用人:修改意见课题 16.《黄山奇松》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程序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依标自学一.导入俗话说得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赞叹,假如没有到过黄山,读了课文大饱眼福。
板书:黄山奇松强调:“松”字要注意左右穿插,撇捺要写的舒展。
二、出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2、不认识的字词打上问号,可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还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1、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
2、查看学生在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1、小组内交流重点词语。
2.、组长把难以理解的词语记录下来。
1、这篇课文有很多的四字词语,老师把它们找出来后稍加整理,就形成了一组词、一首诗、一篇美文。
大家有没有兴趣读一读?黄山奇松 情有独钟山顶陡崖 潇洒挺秀饱经风霜 枝干遒劲郁郁苍苍 绿色巨人姿态独特 枝干蟠曲千姿百态 神奇秀美2、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是啊,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个画面,一个词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我们在读这些词的时候就要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来。
想不想试一试,好,一起来。
3、 同学们读得真好,那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各小组选出代表朗读词语遒劲 :【qiú jìng】学生评价。
学生齐读原来,这组词都是在写黄山松的。
小组成员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补充。
展示交流的景象呢?你看到了谁呢?4、下面啊,我们就把这些四字词语送进课文,选择你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哪个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5.下面我们学习本课的生字,先看课后第一个生字“誉”。
请仔细观察,按照 “读贴、描红、临帖”的方法去学习汉字。
描红时要一气写成。
临帖时要 注意“一看二写三对照”组间巡视,指导生: 撇捺要写得舒展。
并且要留有空间。
口要写的宽而扁。
捺是从竖中线上起笔。
言字三横基本相等。
学生读要求,临帖归纳提升课下,请同学们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把6个生字练好。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誉课后反思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人:赵得聪审核人:宋素粉使用人:修改意见课题 16.《黄山奇松》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合作探究1、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
2、查看学生在课文中的划线部分。
3、教师引导学生从关键词语中体会对奇松的奇。
小组内交流描写松树“奇”得句子。
整理小组难以理解的词语。
出示展示内容: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奇松的“奇”?1、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出示图片)你从哪里感受到它的神奇?1 迎客松姿态优美……a、理解“遒劲”、“郁郁苍苍”。
“遒劲”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观察“遒劲”,这回你会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了吗?看到“郁郁苍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b、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C、这棵迎客松枝干是如此的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并不稀奇啊?你觉得呢?你觉得它“奇”在哪儿呢?(虽然……却……)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根据自己学生根据提示自由填写。
的理解想象“饱经风霜”背后的画面。
出示一组填空:当狂风大作的时候,迎客松傲然挺立;当 的时候,迎客松;当 的时候,迎客松 ;当 的时候,迎客松 ……迎客松生长在陡崖上,经过了( )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用一个词形容,就是: 。
可是它却仍然 、 。
)此时,你想说什么?老师想听听你心中的声音。
师相机点评并板书:生命力顽强。
D、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
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他顽强的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生交流自己的感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展示交流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指名回答:)A“如同”就是“好象”,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 )比作( )。
(把斜伸出去一丛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
(学生做动作、看图)远远望去,这斜伸出去的枝干象不象主人的手臂,在热情地欢迎游客的到来?——正因为太象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
是啊,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B、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但老师相信同学们的想象力更丰富,想想,这位好客的“主人”会说些什么欢迎词呢?(可加动作)(师生扮演环节)师邀请一位学生交流:师:迎客松,你好!学生:你好!欢迎你们来黄山参观!(配合动作)师:谢谢!接着师同全班同学交流。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在欢迎宾客的到来,奇特不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学生朗读,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
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
1、在被迎客松热情地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奇”在哪里。
交流: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学生倾听读出陪客松的特点来。
板书(如同……)师评朗读“陪客松”语段:(指2—3名学生读)①老师听出了这棵陪客松长得十分翠绿、充满生机。
②你读到的这棵陪客松又是那么高大,像巨人一样。
③你感受到的这棵陪客松又是那么好客。
回归: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黄山“陪客松”的姿态也真——奇呀!因为它像“绿色的巨人”,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是那么好客!过渡: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送客松奇在哪里?①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送客松姿态独特,……a、这里有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盆景”大家都见过吧,谁能把自己对盆景的了解说一说?(人工加工的植物)这里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的盆景”似乎有些矛盾?(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的加工,也能像精雕细琢的盆景一样姿态优雅。
)奇不奇?b、谁能把这种奇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比作……,好像……)师评朗读“送客松”语段:(指2—3名学生读)①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想到了我们告别亲人或朋友时伸长手臂,互诉再见的感人情景。
②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迎客松向游人道别时的依依不舍。
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图片,教师范读第三节)大家的想象很丰富,请你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下来,写出它姿态的“奇特”。
可用上刚才说过的词语。
别忘了用上比喻、拟人等手法,让你的介绍更生动。
归纳提升设计导游词,争当黄山小导游。
出示设计导游词课件:“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要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学们,试一试,做一回“黄山小导游”吧,介绍介绍我们奇特的黄山松!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迎客松陪客松 奇?(后改为“!”)送客松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