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考察报告
岳麓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岳麓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岳麓区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校组织了为期一天的岳麓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社会,感受历史文化,提升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岳麓区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3. 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激发他们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热情。
三、活动内容1. 参观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有着千年的历史。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聆听导游的讲解,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沿革、学术成就和著名人物。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2. 参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是长沙市的著名景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学生们沿着岳麓山游览,欣赏了岳麓山的美景,了解了岳麓山的历史传说和自然风光。
在游览过程中,学生们还参与了环保活动,捡拾垃圾,保护环境。
3. 参观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参观了《马王堆汉墓展》、《楚国文物展》等展览,了解了湖南的历史文化。
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受益匪浅。
4. 体验农家乐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农村生活,我们组织了农家乐活动。
学生们参与了采摘、做饭、农事体验等活动,亲身体验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乐趣。
四、活动总结1. 活动效果本次岳麓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了解了岳麓区的历史文化,还锻炼了实践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活动也激发了学生们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热情。
2. 学生感悟以下是部分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悟:(1)通过参观岳麓书院,我了解到我国古代书院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知识的追求。
(2)在岳麓山的游览中,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岳麓书院考察报告

岳麓书院考察报告前言书院兴起于唐,盛于宋,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为我国古代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岳麓书院历史悠久,自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创办以来,文脉不绝,办学成绩卓著,闻名天下。
10月24日,旅游局局长张莉带领政协副主席张继华、文史员李涛对岳麓书院进行专项考察,收获甚丰,特此报告,以资参考。
一、岳麓书院概况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
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湖湘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
自上世纪八十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二、岳麓书院历史沿革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抱黄洞下,初设“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
由此奠定了书院讲学部分的基础。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州守李允则扩建,书院建筑的讲学、藏书、供祀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规制形成。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即院长)周式,并颁书赐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
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安抚使刘珙因旧址复建,保持了原有规制。
刘珙延请张栻主持教事。
随后朱熹自闽专程来访,与张栻论学,首开书院会讲先河。
至绍兴五年朱熹出任湖南安抚使,书院“更建于爽垲之地,规制一新”。
其时,“学徒千余人,食田五十顷”。
谚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书院规模有了很大发展。
元明一代屡有兴废,阳明心学和明代实学相继发扬于书院。
据志载元明大小修建活动达廿多次。
明廷几次令毁书院,尚未受直接影响。
其中修建规模较大而有所发展的:正德年间守道吴世忠重新规划,“以风水未美,迁正学基”,更书院向,迁大成殿于书院左,并形庙制,拆毁道林寺,以其材修建书院。
岳麓区暑假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前言暑假,是学生们的快乐时光,也是锻炼自己、增长见识的好机会。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暑假生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岳麓区教育局联合各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在暑假期间参加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二、活动背景岳麓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岳麓区教育局在暑假期间开展了“走进历史,体验生活”社会实践活动。
三、活动内容1. 参观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有着千年的历史。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岳麓书院的各个展厅,了解了书院的历史沿革、学术成就和文人墨客的生平事迹。
通过参观,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采,领略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 参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游览了岳麓山、爱晚亭、岳麓寺等景点,领略了岳麓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同时,我们还参与了登山、野炊等户外活动,锻炼了身体,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3. 参观岳麓区博物馆岳麓区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艺术、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了解了岳麓区的历史变迁、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
通过参观,我们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4.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暑假期间,我们还参与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走进社区,为居民们提供免费理发、义诊、心理咨询等服务,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活动收获1. 增长了知识通过参观岳麓书院、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和岳麓区博物馆,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 锻炼了能力在参观、游览和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了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增强了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岳麓书院参观社会实践心得

岳麓书院参观社会实践心得岳麓书院参观社会实践心得范文岳麓书院参观社会实践心得范文1我对岳麓书院的景仰由来已久,虽然我读书不多,但是对读书人打心底有种好感和亲近,尤其是在繁杂浮躁的尘世里,有如此定力来钻研学问。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之中,为读书而读书的,可能只有书院人。
岳麓书院让我惊叹的其二是其悠久的历史建筑,保存修葺较好,历史古迹往往多次毁于战火,而该书院却在历史及政治旋涡中保存发展壮大,确实不易。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真迹。
封建社会学习的地方主要以寺院。
而岳麓书院紧邻寺院却发展壮大,还保留祭祀的功能,古人先后修建了文庙及一批专祠。
在佛的脚下祭祀的却是文化先贤。
可叹文化的精神力量之大。
古人到圣庙专祠进行供祀活动,也是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励士贤的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毕竟受到封建社会的粉饰,所以,民主革命开始之后,这种祭祀活动在书院逐渐消失。
尽管这种祭祀形式不可取,但对圣贤先哲的纪念仍有一定意义,对他们的哲学观点、思想道德观念中的合理部分还应继承和弘扬。
古人留下的圣庙专祠,现修葺一新,供后人景仰,亦有助于人们了解和弘扬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
拜谒岳麓书院,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这里厚重的文化底蕴中感到升华。
纵观中国文化史,像岳麓书院这样的书院真是“独此一家”,它集天道、地脉、人缘、文气于一体,树人无数,兴盛千年,这是中国文化的幸事,也是湖南人的幸事。
游岳麓山社会实践的报告

一、前言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岳麓区的标志性山脉,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岳麓山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以及社会功能,我们组织了一次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我们对岳麓山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岳麓山的历史文化1. 岳麓山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山上有许多历史遗迹,如岳麓书院、爱晚亭、云麓宫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2. 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书院内保存有大量的古籍、碑刻、文物等,是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重要基地。
3. 爱晚亭是岳麓山著名的景点之一,由清代文学家袁枚所建。
亭子四周风景秀丽,是文人墨客聚会、吟诗作画的佳地。
4. 云麓宫是道教圣地,始建于唐宋时期,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
宫内供奉着许多道教神祇,每年吸引大量信众前来朝拜。
三、岳麓山的自然风光1. 岳麓山风景秀丽,四季景色各异。
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
2. 山上有多条登山步道,如云麓宫步道、爱晚亭步道等,游客可以沿着步道欣赏沿途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 岳麓山还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如猴子石、白鹤泉、云顶寺等,都是游客必游之地。
四、岳麓山的社会功能1. 岳麓山是长沙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
2. 岳麓山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年吸引大量市民前来登山、游玩、休闲。
3. 岳麓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多学校、企事业单位组织学生、员工来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4. 岳麓山是旅游胜地,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社会实践成果1.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入了解岳麓山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社会功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2. 我们对岳麓山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游客对岳麓山的满意度、游览体验等方面的情况,为景区管理提供了参考。
社会实践报告岳麓书院

一、前言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拓宽知识视野,我们团队于2023年某月某日组织了一次岳麓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2. 感受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学术氛围和人文精神。
3. 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实践过程1. 行前准备在出发前,我们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行前准备。
首先,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参观路线。
其次,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行程安排,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2. 实践过程(1)参观岳麓书院我们团队于上午9点抵达岳麓书院,首先参观了书院的主体建筑——讲堂。
讲堂是书院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书院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讲堂的建筑特点、历史变迁以及讲堂在书院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参观书院附属建筑随后,我们参观了书院的附属建筑,如藏书楼、文庙、岳麓书院博物馆等。
在藏书楼,我们领略了古代书院的藏书规模和丰富的藏书种类;在文庙,我们了解了古代书院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岳麓书院博物馆,我们观看了关于书院历史的展览,对书院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3)聆听讲座下午,我们参加了由岳麓书院举办的讲座,主题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
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学术氛围和人文精神,让我们受益匪浅。
3. 总结交流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团队进行了总结交流。
大家分享了在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古代书院教育理念的感悟。
通过交流,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实践成果1. 提升了团队成员对古代书院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2. 拓宽了知识视野,丰富了个人阅历。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五、结语通过本次岳麓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团队收获颇丰。
爬岳麓山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也是中国五岳之一——南岳衡山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岳麓山就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深入了解岳麓山的文化内涵和自然风光,我们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以下是本次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岳麓山的历史文化背景;2. 感受岳麓山的自然风光;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心。
三、实践过程1. 准备阶段在出发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岳麓山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行程安排,包括参观的主要景点、时间分配等。
最后,我们准备了必要的装备,如背包、水壶、食物等。
2. 实践过程(1)上午:岳麓书院我们首先来到了岳麓书院,这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书院的各个展厅,了解了书院的历史沿革、学术成就等。
我们还参观了书院的讲学场所、藏书楼等,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2)中午:午餐及休息午餐后,我们在岳麓山脚下的餐馆用餐,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
用餐后,我们在附近休息片刻,补充体力。
(3)下午:岳麓山游览我们沿着岳麓山的主峰——爱晚亭出发,沿途欣赏了岳麓山的自然风光。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奇特的岩石等。
我们还参观了岳麓山的一些古迹,如云麓宫、岳麓寺等。
(4)傍晚:观景台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岳麓山的观景台,俯瞰了整个长沙市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美丽的长沙夜景尽收眼底。
3. 总结阶段在实践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对岳麓山文化的了解,还锻炼了身体,增进了团队凝聚力。
四、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岳麓山的历史文化底蕴;2. 感受到了岳麓山的自然风光;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心。
五、总结与反思1.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岳麓山不仅是一处美丽的自然风景区,更是一座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山。
参观岳麓山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岳麓书院的所在地。
为了深入了解岳麓山的历史文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我们组织了一次岳麓山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活动背景岳麓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唐宋以来,岳麓山就是文人墨客游历之地,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和传说。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岳麓山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四、活动内容1. 参观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拥有千年历史,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书院的各个展厅,了解了书院的历史沿革、学术成就和文化影响。
同学们对书院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表示敬佩。
2. 游览岳麓山自然景观岳麓山自然风光秀丽,山水相依,气候宜人。
我们沿着山间小道,欣赏了岳麓山的自然美景,包括爱晚亭、云麓宫、岳麓寺等著名景点。
同学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 参观岳麓山文化遗迹在岳麓山,我们还参观了岳麓山文化遗迹,如岳麓山古墓群、岳麓山摩崖石刻等。
这些遗迹见证了岳麓山的历史变迁,让我们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
4. 环保公益活动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我们组织了一次环保公益活动。
同学们在活动中捡拾垃圾,清理山间小道,为保护岳麓山的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活动总结1. 增长了知识通过参观岳麓书院、游览自然景观、参观文化遗迹,同学们对岳麓山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长了知识。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活动中,同学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使同学们在团队协作中提高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了环保意识环保公益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4. 激发了爱国情怀岳麓山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激发了爱国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书院考察报告、八前言书院兴起于唐,盛于宋,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为我国古代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岳麓书院历史悠久,自北宋开宝九年976 年)创办以来,文脉不绝,办学成绩卓著,闻名天下。
10月24 日,旅游局局长张莉带领政协副主席张继华、文史员李涛对岳麓书院进行专项考察,收获甚丰,特此报告,以资参考。
、岳麓书院概况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 之一。
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
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湖湘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
自上世纪八十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二、岳麓书院历史沿革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 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抱黄洞下,初设“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 。
由此奠定了书院讲学部分的基础。
咸平二年(公元999 年)州守李允则扩建,书院建筑的讲学、藏书、供祀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规制形成。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 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即院长)周式,并颁书赐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 。
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 年)安抚使刘珙因旧址复建,保持了原有规制。
刘珙延请张栻主持教事。
随后朱熹自闽专程来访,与张栻论学,首开书院会讲先河。
至绍兴五年朱熹出任湖南安抚使,书院“更建于爽垲之地,规制一新” 。
其时,“学徒千余人,食田五十顷”。
谚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书院规模有了很大发展。
元明一代屡有兴废,阳明心学和明代实学相继发扬于书院。
据志载元明大小修建活动达廿多次。
明廷几次令毁书院,尚未受直接影响。
其中修建规模较大而有所发展的:正德年间守道吴世忠重新规划,“以风水未美,迁正学基” ,更书院向,迁大成殿于书院左,并形庙制,拆毁道林寺,以其材修建书院。
”因此形成了现存书院前部的基本布局。
清代两百多年间,修建更密,志载大小修建活动达数十次之多,且多有朴学大师掌院,传书院经世致用之风。
其中较为突出或有所创建的:康熙七年(公元1668 年)巡抚周召南倡修,基本承明遗制。
康熙廿三年(公元1684年)巡抚丁思孔再修,次年得康熙御书“学达性天”额及十三经等赐书十六种,便成现存书院中轴后部规制。
乾隆年间对环境风景建设又多有所创。
院长罗典辟院旁隙地为园池,栽花木,标以“八景” 。
清代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是在同治七年(公元1868 年),巡抚刘昆重振书院,留下书院的最后形制规模,现存书院古建亦多经此次重修或重建。
清光绪廿八年(公元1902 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学制,诏谕各省“于省城市改设大学堂” ,因此次年废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
学堂仍以此为校舍,仅将“东西斋舍悉改新式” ,而自大门以上,讲堂,文昌阁、藏书楼及周程朱张等祠堂,保留不变。
民国元年(公元1912 年)废学堂,乃迁入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改名湖南高等师范学校。
民国六年(公元1917 年)高师停办,又迁入湖南工业专门学校,仍就书院基址扩建,并创辟实习工厂(今址),从此麓山开始了工科教育建设。
1926年2月1日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改国立)在书院正式成立。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省委托湖南大学管理、修复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于1979 年开始着手岳麓书院的修复工作,并于1984 年成立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设理学、书院、文物和古建筑四个研究室,组成了一支由历史学家、建筑师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相结合对外开放,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
2005 年湖南大学改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为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
2009 年岳麓书院批准招收历史学本科生。
至此,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基本完备。
的教学科研与文物保护队伍。
1986 年修复工作陆续完成,正式三、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的千年建设历史中,历代文化人士倾注了多少劳动血汗和聪明才智,演现了各种不同时代的文化学术思想和复杂斗争,反映了我国文教事业的历史进程,它所遗留的文物史迹,都是生动的历史见证,是书院文化精神的见证。
书院神是在书院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精神。
岳麓书院千年以来,都是新兴思潮的重地。
两宋时期,朱熹两次到书院讲学,湖湘学派也于此时形成。
明中叶,王阳明的心学思潮在书院大盛,倡导“知行合一” 。
近代以来,书院学生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而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则一生都在实践着“师夷长技” 。
新文化运动以后,湖南更涌现出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成都商报记者查阅文献资料,为您梳理出岳麓书院千年以来,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出现的圣贤豪杰和他们对中国的思考。
四、岳麓书院碑匾文物岳麓书院碑匾文物闻名于世,数量众多。
如唐刻“麓山寺碑”,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
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五、岳麓书院考察结论经考察组成员讨论,一致认为岳麓书院在湖南教育史上,乃至在中国教育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传播儒家学说和理学以及湖湘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具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是研究古代教育史、书院史的活化石。
弦歌书院原本是我县最具有国学文化内涵的一个景点,开发潜力很大,理应成为国学源地亮点,但是与岳麓书院相比,其文化资源远远没有开发出来,需要从大视野角度进行文化档次升级。
六、弦歌书院历史地位及现状弦歌书院是孔子绝粮时讲学之所,系中国春秋时代最著名的三大古书院之一,有“书声朗朗月溶溶,似谱弦歌解素衷”之美称。
据记载,儒学先师孔子三次来陈讲学,并首开私人讲学之风, 亲自整理古代典籍,用作教育弟子的教材。
孔子在陈国四年,在弦歌台上讲学时,收了很多弟子,其中在孔门七十二贤之列的有就四个,即子禽、子张、子期、公良孺。
在整理《诗经》时,孔子还选入了“陈风”十首。
可见当时陈地文化的繁荣景象。
这也足以说明当时的弦歌台已经初具了书院的雏形。
弦歌书院的原建筑因年代久远,建国后已经坍塌。
近年来,淮阳县委县政府在弦歌书院旧址投资重建了弦歌书院,力求再现当年“弦歌夜读”景象。
目前弦歌台虽然具备了旅游必备的一些硬件设施,但是文化内涵还达不到应该的档次,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旅游点还需要打造。
尤其是弦歌书院只是盖好了殿宇楼阁建筑, 内容软环境急需填充,一些文化旅游设施急需升级改造。
七、关于弦歌台开发的几点建议(一)抓紧抢救文物,保护古书院。
淮阳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拟定计划,成立专家组,调拔专门经费进行相关文物搜集和保护工作。
现存各个历史时期的石碑是研究书院文化和古代教育史重要的物证,要好好保护现存石碑,进行相关修整工作。
书院遗物, 譬如“弦歌书院”匾额据说已经散落太康民间,基本已经有下落可查,建议回购并进行整理,尽力恢复当年书院原貌,让今人领略当年书院风采。
可以考虑整理当年书院有关楹联与题词,并请名家书写,陈列于书院。
在弦歌台周边立碑石,刻石存世,限定弦歌台景区区域。
(二)提咼知名度,打造弦歌书院文化品牌。
与岳麓书院相比,弦歌书院不论是在名气还是学术研究上,都很难与之一争高下。
打造弦歌书院这一旅游产品,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书院的知名度,不论是在淮阳本地,还是在省内省外,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高外界对于弦歌书院的认识。
建议写出详实的申请报告,向省、市政府申请升格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并且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此考察,进挖掘其深厚的书院文化底蕴。
可以考虑在弦歌台举办与之匹配的文化活动,以此提高弦歌台外部影响力。
三)充实藏经楼,留住文化游客。
淮阳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彩,古往今来淮阳籍的文化人士著述很多,应该搜集到藏经楼,永远保存。
建议弦歌书院第一步实现淮阳籍文化人士的著作汇总,第二步实现周口文化人士的著作汇总。
和周口市图书馆、淮阳图书馆联合,坚持不懈搜集地方文化历史书籍,整合这些资源,打造“书院文化旅游” ,抛弃仅仅是观赏的旅游模式,大力开发体验式的书院旅游项目。
四)开发整合淮阳旅游资源,打造“书院文化旅游”模式1、以弦歌台为平台,挖掘书院文化,完善书院旅游资源。
藏书、供祭和讲学是构成书院的“三大事业” ,而在书院进行雅集活动,也是古时文人雅士的除传道讲学外的一种调剂。
挖掘弦歌书院的儒学文化背景,使藏经楼中的讲学藏书环境设计更贴切古时书院原貌,完善弦歌书院雅集自然环境,不断充实弦歌书院的书院文化。
2、创造体验式书院文化旅游,让游人亲身体验古时书院的学习生活方式。
结合弦歌书院本身独特的地理文化,可以设计出书院体验”活动,包括请人在讲经堂为游人讲学传道,让游人游玩到书院,观赏九曲桥,游览弦歌文化广场,感受古人在讲学外雅集活动中赋诗观景的悠然自得。
在书院中朗读古书古诗,请游人坐游船沿着弦歌湖、西柳湖一路3、开发书院文化旅游相关旅游商品。
弦歌书院旅游在让游人观赏体验书院文化外,应适当设计相关的旅游商品, 让游人存 着一份纪念,并借此向更多的人宣传弦歌书院。
这些旅游商品,必须包含弦歌书院的人文特色且具有一定的文化观赏价值, 可以定制印有弦歌书院整个景观的小瓷器,刻有《论语》的文房 四宝、本地书法家书写的《陈风》折扇等都是可以考虑的商品。
可以结合不同的旅游资源, 设计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满足不同 人群的旅游需求。
歌台文化广场南边作为起点,建筑一条仿古景观桥,直达滨湖观 光路。
仿古景观桥可以借鉴扬州二十四桥模式,力求古朴典雅。
这样可以把弦歌书院和太昊陵景区捆绑起来,设计成旅游专线, 拉大了旅游链条。
游人可以同时体验伏羲文化和儒家文化的魅 力,感受两种文化的博大精深。
譬如 (五)考虑修建通往弦歌台的通畅大道。
与太昊陵相比,弦歌台 还是藏在深闺,地方偏僻,外人来此处,交通很不方便,这也是 造成弦歌台旅游人气不够旺盛的原因。
可以考虑招商引资,把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