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A卷)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A卷)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A卷)试卷一、选择题(共12题;共60分)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偃竹衍生梦魇笑靥B.筼筜陨落竹筠纷纭C.缣素渐染蒹葭笺注D.蜩腹啁啾调和倜傥【答案】C【考点】字音【解析】A项,靥yè,余读yǎn;B项,陨yǔn,余读yún;C项,全读jiān;D项,蜩tiáo,啁zhōu,调tiáo,倜tì。

2.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斫轮(zhuó)曝晒(bào)遂心(suì)毛遂自荐(suì)B.缣素(jiān)荟萃(cuì)蜩腹(tiáo)兔起鹘落(hú)C.畴昔(chóu)筼筜(yún)诸君(zhū)亲厚无间(jiàn)D.箨龙(tuò)偃竹(yǎn)笔砚(yàn)蹑手蹑脚(niè)【答案】A【考点】字音【解析】A项,“曝”应读“pù”。

3.对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然:这样。

B.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

C.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少:数量不多。

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

【答案】C【考点】实词【解析】C项,少:稍微。

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辩矣辩:有口才,善长言辞。

B.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错误。

C.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略:简略。

D.扫取寒梢万尺长扫取:描画。

【答案】C【考点】实词【解析】C项“略”应为“大概,大致”。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与可厌之②士大夫传之B.①投诸地而骂②言举斯心加诸彼身C.①吾将以为袜②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D.①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②深追先帝遗诏【答案】B【考点】虚词【解析】A项,①代词,四方之人;②代词,文与可的态度及话语。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 巩固训练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 巩固训练

祭十二郎文巩固训练一、知识归类(一)、通假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同“馐”2.零丁..孤苦同“伶仃”3.皆不幸早世.同“逝”4.敛.不凭其棺同“殓”(二)、古今异义1.将成家..而致汝安家2.吾与汝俱少年..与“老年”相对3.而齿牙动摇..松动4.未可以为..信也认为5.志气..日益微精神6.几何..不从汝而死也为什么7.又可冀其成立..邪成人立业(三)、一词多义1.穷①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尽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困厄③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边际..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⑤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②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希望3.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②诚.知其如此果真4.视①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视力②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5.意①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做官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打算③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情趣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6.衔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②衔.远山,吞长江含7.省①不省.所怙清楚②汝来省.吾探望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从事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任③金就.砺则利靠近④三窟已就.完成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知道②死而有知.知觉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⑤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了解11.孤①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幼年丧父②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孤单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遗孤12.信①其信.然邪?其梦邪确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③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诚信..④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13.其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③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是……还是……④其.无知,悲不几时如果⑤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14.而①长者衰者而.存全乎却②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表并列③死而.有知如果15.以①未始以.为忧也把②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在③樊哙侧其盾以.撞表修饰(四)、词类活用1、东.亦客.也名作动,客居2、吾书.与汝曰名作动,写信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家业4、中年..兄殁南方名作状,在中年5、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6、恐旦暮..死名作状,早晚7、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名作状,一天天8、吾力.能改葬名作动,有能力9、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动作名,祭品......10、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11、其传.之非其真邪动作名,报丧的书信12、将成家而致.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13、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夭折14、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生命15、长.吾女与汝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大16、乃能衔哀致诚.形作名,诚意17、其传之非其真.邪形作名,真的,事实18、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形作名,花白的头发;形作名,白色19、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形作名,完结的时候20、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形作动,变得衰微;形作动,变得微弱21、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副词的使动用法,使……全,保全(五)、文言句式1.东亦客也判断句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句3.吾其无意于人世矣状后 4.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状后5.惟兄嫂是依宾前 6.何为而在吾侧也宾前7.其又何尤宾前 8.从嫂归葬河阳省略9.未可以为信也省略二、课内精读阅读课内语段,完成6~10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优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优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胜负之数.(次数),存亡之理B、六国互.(相互)丧,率赂秦耶?C、洎牧以谗.(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

D、思厥先祖父,暴.(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④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A、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也相同B、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不同C、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相同D、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也不同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相同类型的词类活用的一组是()①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⑤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⑥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师不必..贤与弟子④、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⑤、思厥先祖父..之理..之数,存亡..⑥、则胜负⑦、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A、③④B、①⑦C、②⑤D、①⑥5、从文言句式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兵器)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招致)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次)7、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不赂者以.赂者丧C、斯用兵之.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与赢而.不助五国也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B、抑本其成败之迹.(事迹,事情的始末)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D、乃凯旋而纳.之(收藏)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函.梁君臣之首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而皆背晋以归.梁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皆背晋以.归梁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以一少牢告庙..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则遣从事12、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梁,吾仇也B、请其矢,盛以锦囊C、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单元测试(一)++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单元测试(一)++Word版含答案
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
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30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本文作为一篇政论文,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晋王败亡时,也只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义正辞婉。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5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试卷????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暴霜雪(bào)?洎(jì)?尚飨(xiǎnɡ)B.仇雠(chóu)?沾襟(zhān)?子嗣(sì)?怙恶不悛(hù)C.万乘(chénɡ)?筼筜(yún?dānɡ)?蜩蝮(tiáo)?反间计(jiàn)2AC3AC4A5AC6A“唐B.《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苏轼回忆悼念亲友的文章,记叙了他和文与可的深厚情谊。

C.《祭十二郎文》作者韩愈,唐朝散文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文”,称韩文公。

D.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自称蜀人。

他的文章多寄托着故国之思。

《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写的一部书。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5分)。

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7.对下面句中的“颠覆”和“固”二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8AC9AC10A11.与A㈠?而不免于死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五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五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

第五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

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雅之堂”而疏于管理。

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

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

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

“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

明承元风,逐渐强化。

《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

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

《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喈、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喈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

高明感于蔡伯喈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

理学家丘溶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

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高中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试题(共16页)

高中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试题(共16页)

语文:第五单元单元测试〔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gǔdài)诗歌散文欣赏?〕(时间是:150分钟总分:150分)一、(15分,每一小题3分) 1.以下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A.险峻.疏浚.逡.巡俊.俏怙恶不悛.B.亵渎.案牍.黩.武牛犊.买椟.还珠C.骁.勇妖娆.饶.恕缭绕.百折不挠.D.枢.纽讴.歌老妪.抠.门呕.心沥血解析:A.逡—qūn,悛—quān,峻、浚、俊均读jùn;B.均读dú;C.骁—xiāo,娆—ráo,饶—ráo,绕—rào,挠—náo;D.枢—shū,讴—ōu,妪—yù,抠—kōu,呕—ǒu。

答案: B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坐落圆舞曲老牛舐犊夙兴夜寐B.真缔舶来品目不暇接怙恶不悛C.誊写肇事者门可落雀抵足而眠D.讴歌拌脚石佶屈聱牙谈笑风生解析:B项中“缔〞应为“谛〞;C项中“落〞应为“罗〞;D项中“拌〞应为“绊〞。

答案: A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物理课上,李文君对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可刘教师却说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不容________的问题。

②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李强事先没有对他的课题进展充分的调查研究,________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③高考有两个功能:其一为评价(píngjià)功能,其二为选拔功能。

高考的逻辑很简单,________在根底教育中承受了良好训练的学生________有资格承受高等教育。

A.置疑/质疑以致只要/就B.质疑/置疑以致只要/就C.质疑/置疑以致只有/才D.置疑/质疑以致只有/才解析:“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意为“疑心(用于否认)〞。

“以致〞和“以致〞都是连词,都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

“以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测试题(人教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8小题,24分)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违(wéi)背省(xǐng)亲遐迩(ěr)老胥(xū)B.户牖(yǒu)俳(pái)优勖(xù)勉窦(dîu)穴C.矜(jīn)疑骈(pián)文俾(bǐ)使大辟(pì)D.日晷(guǐ)反间(jiàn)罹(lí)难绞缢(yì)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①其又何尤(怨恨)②有郭四者,凡(总共)四杀人B.①是(这)疾易传染②请其矢(取出,带有表示恭敬的意味)C.①与饮食之气相薄(迫)②富者就(于是,就)其戚属D.①贫亦罄(尽)衣装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其根本,追究根源)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B.①主缚者亦然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C.①牖其前以通明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D.①余叩所以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天时顺正 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C.吾辈无生理矣 D.唯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5.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贫者则面语之C.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D.夜缒而出,见秦伯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皆利系者之多利:获利B.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剂:(财产的)等差C.遂缚以出,不羁晷刻羁:捆绑D.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情:案情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B.①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①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②其孰能讥之乎D.①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②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言同,(余)于是乎书 B.(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C.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 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二、阅读理解(共9小题,36分)(一)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9—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练习题命题人王雪飞
一、作者简介.
1.欧阳修,北宋、,晚号,谥号,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善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都出自他门下。

《伶官传序》选自他编修的。

2.韩愈(768——824),字,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

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

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

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

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

“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

其传世的著作有《》。

二、标注重点读音:
闻汝丧()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
三.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可谓智力孤危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二)、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义不赂秦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李牧连却之理固宜然小则获邑,大者得城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四)、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洎牧以谗诛
5、赵尝五战于秦
6、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五).写出下列虚词的含义
1、而:①赂秦而力亏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③而秦兵又至矣
④二败而三胜⑤某所,而母立于兹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选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之:①破灭之道也②诸侯之所亡
③子孙视之不甚惜④此言得之
⑤苟以天下之大⑥句读之不知
⑦顷之,烟炎张天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③、以地事秦④、洎牧以谗诛
⑤、至丹以荆卿为计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⑦、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⑧、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0、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4.下列各组句中均有“以”,其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如不能守以终丧
B、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C、以求升斗之禄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D、则遂取以来汝殁以六月二日
5、与: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②与战胜而得者③六国与秦皆诸侯
(六)。

一词多义
1、乃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③臣乃敢上璧()④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⑤今君乃亡赵走燕()
2、于: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⑤而皆自于人欤?()⑥入于太庙()
3、负①负而前驱/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秦贪,负其强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
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4、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
5、顾①赢得仓皇北顾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⑤大行不顾细谨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⑦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七)、翻译下列句子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4、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7、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8、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二.背诵默写
(1)《书》曰:,。

(2),,自然之理也。

(3),,岂独伶人也哉!
三.单元知识小测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为下列各句中的词选择义项
①“暴”的常用义:a.凶暴,暴虐b.损害,糟蹋c.显露,暴露d.晒
A.暴霜露,斩荆棘()B.暴秦之欲无厌()
C.暴殄天物()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②“或”的常用义:a.或者b.有的,有的人 c.也许,或许d.若,倘若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C.或此或彼,必居其一()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991年高考试题)
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④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A.①②⑤B.②④C.③④⑥D.①③⑤⑥
4.下列八句中加线的“之”“其”全部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许寡人。

⑤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⑥而余我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⑦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⑧会其怒,不敢献。

A.③④⑥⑦B.②③⑥⑧C.③⑤⑦⑧D.①④⑤⑧
答案1\BE 2\c\a\b\d c\b\a\b 3B 4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