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4077 人,开设服装设计、机械制造与自 动化等艺、文、工、管四大类 26 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已形成纺织服 装类、艺术设计类、现代服务类、先进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五大专业 群。学院设有 15 个党政职能部门、2 个教辅部门和 8 个教学系部, 共有教职工 333 人,专任教师 155 人,聘请校外兼职教师 67 人,专 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 44.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 例为 38.1%,“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 82%。
1.办学经费投入 ...........................................................................................3 2.办学经费支出 ...........................................................................................4 (三)实验及实训条件建设................................................................................. 4 (四)内部治理及大学章程制定......................................................................... 4 三、人才培养过程质量分析........................................................................................ 5 (一)在校生结构及规模..................................................................................... 5 (二)师资队伍建设............................................................................................. 6 1.专任教师结构分析 ...................................................................................7 2.专任教师主要成绩 ...................................................................................7 3.教师挂职锻炼、企业兼职与校外进修培训 ...........................................8 4.兼职教师 ...................................................................................................8 (三)专业建设..................................................................................................... 8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

奖学金、助学金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种类
奖助范围
奖助 奖助金额 人数 (万元)
1
国家奖学金
奖学金
2 国家励志奖学金 奖学金
3 4 5 6 7 8 合计
国家助学金 勤工助学 爱心助学基金 学院奖学金 优秀学生奖励 伙食补贴
助学金 勤工助学 困难补助 奖学金 奖学金 困难补助
优秀学生
2
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 80
6
②院系分布 按五个教学单位分布,机械工程系在校学生总数为 621 人, 占在校学生总数的 19.70%;建筑工程系在校学生总数为 797 人, 占在校学生总数的 25.28%;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在校学生 总数为 695 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 22.04%;电气电子工程系在校 学生总数为 577 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 18.30%;交通工程系在校 学生总数为 463 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 14.68%。 ③专业分布 按学院专业大类划分,机械制造类专业群(含汽车)在校生 为 1084 人,占学生总数的 34.37%;自动化类专业群在校生为 493 人,占学生总数的 15.64%;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在校生为 779 人, 占学生总数的 24.71%;建筑工程类专业群在校生为 797 人,占学 生总数的 25.28%。 4、办学经费 学院重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将办学基本条件建设视为事关 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学 院教育教学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时到位。2014 年度,学院办学 经费总收入为 6829 万元,主要来源依次为学费收入 34%,财政 经常性补助 47%,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收入 18%和其他收入 1%。 生均经费比上一学年度增长 11%。 2014 年度,学院办学经费总支出 7252 万元,除人员经费和 日常办公经费等其他支出外,用于教学的占总支出的 29.1%,日 常教学经费、师资队伍建设、设备采购、教学科研、教学(课程) 改革、图书购置等经费比上一学年度略有增加。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质量保障举措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6)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6)北京金隅科技学校2016年12月北京金隅科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建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年报制度是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加强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教育教学接受有效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防止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减少失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科学决策、管理及改革提供真实可靠依据。
学校在认真分析北京市教学质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一年取得的成绩,完成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1.学校情况1.1学校概况北京金隅科技学校隶属于北京金隅集团,始建于1955年,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学校占地面积175亩,生均面积为49.59平方米,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为100826.41平方米。
1.2学生情况学校有统招、提前招生两种方式,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以及首都功能的重新定位,学校积极探索,改革招生策略,以服务北京市及河北省为主,2015年招生526名,普通中专334名,3+2中高职衔接46名,北京市招生89名,河北省332名,其他地区105名。
2014年招生509名,普通中专435名,3+2中高职衔接64名,北京市招生91名。
2015年招生地区分布图如下。
目前在校生2277名. 毕业生764名。
社会培训达到5336人次。
2015年招生地区分布图【案例分享】发挥中高职资源优势,提升专业影响力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是我校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15年我校的楼宇专业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的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进行了中高职衔接项目试点,但是招生状况令人很不满意。
面对新的形势,2016年初两校领导共同研究制定2016年招生策略,共招生58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面提升了两校专业的影响力。
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报告

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报告一、引言人才培养是任何国家和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报告的编写旨在分析和评价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成果。
本报告将综合评估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未来的发展。
二、评估方法为了准确评估人才培养质量,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估方法。
首先,我们对培养机构的教育资源进行了综合调查,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育经费。
其次,我们收集了学生的学术成绩、就业情况和发展潜力等数据。
最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访谈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教师和雇主的评价和意见。
三、评估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我们得出以下评估结果:1. 教育资源评估在教育资源方面,该机构配备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充足的教育经费。
这些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学生综合评价学生在学术成绩方面表现出色,大部分学生成绩优秀。
此外,他们在就业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并展现了较强的创新和领导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他们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4. 雇主评价雇主普遍对该机构培养的学生持肯定态度。
他们认为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能够适应职业需求,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改进建议尽管在评估中我们发现了机构的一些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改进空间。
基于评估结果,我们向该机构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拓宽课程设置: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拓展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并增加与产业的紧密合作。
3. 强化学生指导: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职业发展方向。
4. 深化教师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分析及改进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分析及改进建议作者:王秀平来源:《职教通讯》2018年第16期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是高职院校回应社会问责、接收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高职院校对外展示自我、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首先探讨了质量年报的概念及其读者对象,然后基于教育部2017年质量年报要求对无锡市域内7所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的文本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质量年报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组织、数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分析及改进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互联网+学堂’的企业大学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0882);无锡市科学技术协会软科学研究项目“无锡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优化的研究”(项目编号:KX17-A-17)作者简介:王秀平,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机器视觉及机器人控制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6-0050-0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在教育部的倡导下,39 所国家“985工程”学校率先发布了2010学年教学质量报告。
教育部2011年9月下发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
随后200多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及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布了2011年度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以下简称质量年报)。
到2015年,质量年报制度推广到所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
无锡市域内共有9所高等职业院校,其中7所为公办院校,2所为民办院校。
该市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7所院校中有1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3所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1所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质量年度报告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一、实际办学条件1、规模与专业设置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有7大类(文化教育、旅游、财经、艺术设计与传媒、电子信息、制造、生物与药品)9小类18个专业,其中文化教育类专业8个,为初等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计算机教育、学前教育、商务日语,非文化教育类专业10个,为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制作、汽车检测与维护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财务信息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国际商务、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教育类专业为传统专业,学生数占全校学生数95.8%,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占教育类专业学生数49%。
非教育类专业皆为2010年后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2、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有普通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维护、心理、语言、音乐、艺术设计、学前教育、云安全、综合布线、企业网搭建、教育录播、汽车检测与维修、教育技术等实验实训室32个;建有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及专用乒乓球室;艺术楼有电子琴电钢琴教室6间,钢琴200余台,标准舞蹈教室4间,书画、试唱专用教室12间。
教师教育专业建有26个教育实践基地,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务日语、艺术设计专业建有8个实践基地。
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248421册,电子图书电子图书208483册,电子期刊3072GB(614400册),2014年订阅中文期刊509种、外文期刊12种、报纸40种。
开通了移动图书馆。
3、师资队伍状况与“双师型”队伍学校目前有教师202人(其中专任教师176人,聘任教师26人)。
专任教师正高3人,副高48人(其中副教授28人,高级讲师17人),中级职称56人。
专职教师学历构成:博士1人,硕士75人,本科125人。
学校大力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2014年安排专项资金12万元用于“双师型”队伍培训,计有28人获得双师资格,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86%。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学校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了多媒体教室数量,使多媒体教室达70间,学生用计算机达834台。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

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进行中
上海市教委人事处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高职
8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蔡巧霞 2014.9~2016.9 进行中
培养资助计划” 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上海市教委人事处
高职模拟导游课程实践
9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
李舒新 2014.9~2016.9
教学改革研究
培养资助计划”
已通过市教
12
韩忠华 2013.3~2015.3
科研项目
研究
委中期验收
2013-2014 年科研项目(课题)结题一览表
序号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起止时间
1
上海学校德育实践 上海高职院校学生幸
梁 平 2013.1~2014.1
研究课题
福感研究
备注
已结题
6
上海民办高校大学生
2
上海学校德育实践 定期志愿服务项目激
上海市高职高专经济类
3
实践导向的高职学生理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财教育研究
梁平 2014.12~2015.12
教学案例与实践资源整
上海市高职高专经济类
4
合——以国际物流及相 蒋慧贤 2014.12~2015.12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专业为例
5 上海市教委科卫体艺处 民办高校红色经典艺术教 刘喜鸽 育项目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获双师素质教师讲授的机
制。
四、基本办学条件
学校非产权独立使用校舍面积 62356.00 平方米,其中教科研及辅助用房
32044.00 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 2779.00 平方米,学生宿舍 23114.00 平方米;
西北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毕业生类别 专科 本科 硕士 博士
表 1-1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规模构成 总毕业人数 2062 3462 1881 157
所占比例 27.27% 45.78% 24.87% 2.08%
硕士 24.87%
博士 2.08%
专科 27.27%
专科
本科 45.78% 本科 硕士
博士
1.2 各院系(培养单位)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分布情况
1
2
西北大学 2015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3.6 创新思维和改革精神 ............................................................................................ 25 14.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 26 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 27 15.统一思想认识,健全领导体制,科学规划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整体思 路 ......................................................................................................................................... 27 16.落实基本要求,完善保障机制,不断优化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基本条 件 ......................................................................................................................................... 29 17.实施系统工程,强化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指导的规模与水平 ............... 30 18.搭建就创平台,狠抓就创服务,努力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工作目标 ................... 32 19.健全反馈体系,定期走访调研,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层次 ....................... 34 20.严格过程管理,注重收效成果,大化革新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繁冗旧 务 ......................................................................................................................................... 35 21. 发挥群策群力,深化工作创新,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内涵和水平 ..... 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一、办学基本信息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其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内蒙古体育运动学校,2001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是自治区唯一的体育高等院校。
学院办学形式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学历层次和较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社会需要的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特长的体育实用人才。
进入“十二五”后,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强化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办学实力。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2.3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20.41万平方米,办学设施齐全:学院建有教学楼、图书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体操馆、摔跤馆、武术散打馆、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塑胶田径场、力量训练馆、综合馆,网球场等配套设施;建有生理解剖实验室、体育公共关系多功能实训室、体育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室、体育新闻采编实验室、体育新闻后期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网络中心、体能训练中心、多媒体教室、全自动跟踪精品课程录播室、语音室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完全能够保证学生教学训练需要。
(一)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定位学院明确提出了“竞技训练是立院之本,高职教育是强院之路”的发展思路。
把竞技体育作为学院办学之本,强化了服务竞技体育,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
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体育、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并积极探索“上下贯通、横向联接、多元立交”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
力求体现学院办学的竞技性、应用性、学术性,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应用型体育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而努力奋斗。
目标定位:立足自治区,面向全国;立足行业,面向社会。
以体为本,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后备人才培养与社会体育培训为重点。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自治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层次定位:大力发展三年制高职教育,适度开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稳步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拓展继续教育。
专业定位:以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为龙头,对接市场,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形成适应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体育特色专业体系。
合理设置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达7个。
服务面向定位:把握行业办学优势和突出体育特色,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体育行业和体育事业。
(二)办学规模2014年,学校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468人,从年级看:2013级146人,2012级110人,2011级212人;学院中职在校生466人。
因为学院只面向本自治区招生,所以生源全部为自治区考生。
2014年与2013年相比高职在校生数量明显上升。
(三)专业建设与特色1、专业结构与规模学院专业建设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目录为依据,坚持专业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依托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重点建设优势专业,适时调整、优化和提升旧专业,培养特色专业,努力创建有竞争力的新兴专业,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协调发展、能适应学院规模发展需要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能造就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框架。
在专业建设上不断探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实现途径。
学院本学年共设高职专业7个,包括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体育保健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本学年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不招生。
运动训练专业为学院重点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学院特色专业。
与2013年相比,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停止招生,体育保健专业开始招生。
在校生招生规模前3名的专业依次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其中专业在校生占全部在校生比例超过30%的专业有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今年自治区教育厅下达招生计划数200人,实际录取196人,实际报到170人,所有考生全部为第一志愿报考我校,报到率为86.73%,实际录取数及实际报到数都较2013年有所提高,计划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在区内同类院校中位于中游。
普通高中生生源占总生源81.82%,相比较2013年200人招生计划,实际录取170人,实际报到142人的数据,全部都有所提高。
其中报到人数不足(含)20人的专业有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
在全国高考人数明显下降的形势下,2014年学校招生录取人数稳定。
专业设置情况见附表1“专业设置情况表”。
2、重点或特色专业学院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建立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格局,并发挥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带动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学院现已将运动训练专业打造为重点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打造为特色专业。
学院加大了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力度,并积极协调自治区体育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各盟市体校,努力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职教体系,解决学院目前高职生源不足的窘境,并使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成为学院专业建设的“亮点”。
重点或特色专业与2013年相比没有变化。
(四)教职员工队伍建设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重要工作之一,面对高层次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院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进一步制定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奖励办法,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学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通过“转型、转岗”合理使用教师资源。
加强对一线教师、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使更多教师逐渐向“双师型”过渡。
1、教职员工队伍基本情况截止到2014年9月,学院共有内设机构10个,教职工总数140人。
2、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学院高职部分专任教师78人,校内兼课人员2人,校外兼职教师19人,无校外兼课教师人员。
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79%;中级职称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87%;初级职称2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33%;博士研究生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及获得硕士学位者共2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21%。
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55人,占总数的70.51%;45岁以下青年教师5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36%;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及获得硕士学位者20人,占专任青年教师的34.48%。
与2013年相比,从学历结构来看,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及获得硕士学位的人数有所增加;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增加了两个百分点,从年龄结构来看,老中青比例相对均衡。
3、教师校外进修、培训及交流情况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以结构调整为主,重点做好新设专业的师资配备与培养,形成专业、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教科研能力强,师德高尚的教师、教练员队伍。
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重点专业优秀教师团队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努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通过选送教师攻读学位、进修、学习考察等途径,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
通过提高学历、外出进修以及通过参赛、参会,参加培训,担任裁判等形式走出去观摩、学习、交流、考察、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
本学年教师教练员从参加培训进修的人次和经费投入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截止到2014年9月,学院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及交流46人次,在职或脱产进修5人次,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培训与交流46人次,到企业实践31人次。
投入经费24.996 万元,与2013年相比,增加投入12.068万元。
(五)基本办学条件学院基本办学条件,按照学院类别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对比分析如下。
详见附件2“基本办学条件一览表”及附件3 办学“资源表”。
(六)办学经费及效率1、2013年度办学经费总收入及其构成2013年学院年度办学经费总收入3045.56万元,其中:学费收入150万元,占年度总收入的4.92%;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2281.34万元,占年度总收入的74.9%;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82.12万元,占年度总收入的2.69%;社会捐赠收入525万元,占年度总收入的17.23%;其他收入7.11万元,占年度总收入的0.23%。
依据以上数据可看出,学院办学经费主要依靠财政补助收入。
2013年学院年度办学经费收入与2012年对比情况为:2013年办学经费总收入比2012年减少876.08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22.33%;2013年学费收入比2012年减少82.40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35.45%;2013年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比2012年减少1200.83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34.48%;2013年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比2012年减少124.285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0.6%;2013年其他收入比2012年增加6.44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增加965.66%。
依据以上数据可看出,2013年学费收入较2012年少,原因为近年来学生来源有减少的趋势。
2、2013年度办学经费总支出及其构成2013年学院年度办学经费总支出3471.1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支出670.22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19.3%;设备采购支出42.29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1.21%;日常教学经费支出947.47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27.29%;教学改革及研究支出59.82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1.72%;师资建设支出75.67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2.17%;图书购置费支出2.29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0.06%;其他支出1673.43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48.2%。
2013年学院年度办学经费支出与2012年对比情况为。
2013年办学经费总支出比2012年增加128.11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增长3.83%;2013年基础设施建设比2012年减少14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2.04%;2013年设备采购比2012年减少392.47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90.27%;2013年日常教学经费比2012年增加451.44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增长91.01%;2013年教学改革及研究比2012年增加47.53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增加386.73%;2013年师资建设比2012年增加62.74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增长485.33%;2013年图书购置比2012年减少5.78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71.55%;2013年其他支出比2012年减少21.35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