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的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二)条件反射论的三原则(Pavlov)
1、决定论原则
2、外部刺激与脑内分析器对应原则
3、结构原则
(三)意义
1、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建立的重要自然 科学基础
2、开创了生理学实验分析法的先河。
(四)缺陷
1、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2、没有深入到脑的深部结构
四、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
2、Witte和Marroco(1997):尼古丁均可以减少周围无效提示所多花费的反应时,即增进注意的定位成分功能。而阿托品不能减少无效提示所花费的反应时,但却加快有提示时的注意反应,即增加注意的警觉成分功能。
二、去甲肾上腺素(NA)递质系统
主要来自蓝斑核
3种受体,即α1、α2和β 受体
3、1997年,Witte和Marroco在灵长类动物猴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用可乐亭选择性地损害注意的唤醒机制,而对注意的定向功能无损。
三、多巴胺(DA)递质系统
主要来源于脑干髓质核的细胞团
受体包括D1、D2、D3和D4
实验:Robert在199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前额叶损伤导致其相应的DA系统功能减退,而DA减低可以导致工作记忆的受损。而纹状体DA减低则可以导致注意的转换功能的障碍
三、注意的网络学说
1980年,美国科学院院士Posner
(一)警觉网络
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二)定向网络
定向网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
(三)执行网络
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
第三节 注意的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2、1985年,Gold-Rakic发现大剂量的可乐亭(Clonidine)可以改善猴延迟记忆作业的成绩,但损伤猴的额叶后,可乐亭的这种作用消失;1998年,Coull的研究表明,额叶损伤的患者注意障碍与NAα2受体的拮抗剂一样可以导致注意目标的选择障碍,这两项研究可能说明,NAα2受体可能通过额叶的中介作用,对注意的警觉系统或者注意目标的选择发挥影响;

心理学的主要学科分支

心理学的主要学科分支

心理学的主要学科分支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范围广泛,因此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个分支学科。

这些分支学科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拓展了心理学领域的知识体系。

以下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学科分支。

1.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大脑和生理系统在心理过程中的作用。

它探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与认知、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

生理心理学采用各种实验技术,如电脑断层扫描(C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来研究神经活动和心理过程之间的联系。

2. 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一种通过实验设计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的感知、认知、学习和记忆等心理过程,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理论和推测。

实验心理学使用各种实验范式,如反应时间测试和注意力实验,来观察和测量参与者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3.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它关注个体在集体中产生的态度、观点和行为,并探讨社会认知、群体动力学、人际关系等问题。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观察和调查等,以了解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决策和行为。

4.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熟过程中的生理、认知和社会变化。

它探讨人类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如婴儿的认知能力、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和青少年期的身份建设。

发展心理学采用纵向或横向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访谈和实验来了解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5.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和治疗个体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

它结合心理学和临床实践,通过评估、诊断和干预来帮助个体改善心理健康。

临床心理学的方法包括访谈、测量和心理治疗等,以促进个体的心理调适和康复。

除以上提到的学科分支外,心理学还涵盖了许多其他学科,如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这些学科通过各自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心理学领域的理解。

这些学科的发展和交叉融合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心理学的知识体系。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心理学的学科分支在临床治疗、教育、组织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注意的主要功能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一、警觉网络(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DNAB损伤鼠模型在脑内注射6一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

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中脑一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

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一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列表归纳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列表归纳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列表归纳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原理与特点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

(客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优点:能收集到第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模拟题和偏见的影响。

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要求适应群体)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

实验室实验可能获得较的研究结果,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条件限制)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其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医学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实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观察其对被试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从而推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的优势在于可以控制和操作变量,以便更好地观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行为和表现来研究心理问题的方法。

观察研究可以是实地观察,也可以是对录像、录音、照片等材料的观察。

观察研究的优势在于可以捕捉到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表现,但受到观察者主观性和偏见的限制。

3.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详细地研究个别案例的方法,通常包括系统的观察和记录。

通过对个体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探索出一些特定的心理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案例研究在医学心理学中常用于研究罕见疾病或特殊心理情况。

4.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通过向大量受试者分发调查问卷,收集其主观报告或观点的方法。

问卷调查可以用于了解人们的态度、行为和信念,以及对特定疾病或干预措施的知识和态度。

问卷调查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收集大量信息,但可能受到受试者偏好、回忆偏差和社会期望的影响。

5.神经影像学技术:神经影像学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可用于了解脑部结构和功能与心理问题的关联。

这些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大脑在执行特定任务或受刺激时的活动,从而提供了探索神经基础的解释。

除了以上常用的研究方法外,医学心理学还可以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如生理测量、量化数据分析和定性研究等。

生理测量可以通过测量生物指标如心率、血压和皮肤导电来反映受试者的生理反应。

量化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便得出结论。

定性研究可以通过深入访谈或进行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索受试者的主观经验和心理世界。

总体而言,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可行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不同的研究方法的结合和互补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生理心理学杨艳杰第三版知识点总结

生理心理学杨艳杰第三版知识点总结

生理心理学杨艳杰第三版知识点总结
1、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生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脑机制)的一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的区别生理心理学以心一身关系问题作为研究的基本命题,借助于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试图闸明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脑在整体形态,细胞和分子等各个水平上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心理生理学:以人类被试为实险对象,在无损伤的条件下测定一些生理功能参数,主要研究
脑在整体水平上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二、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1、脑损伤法:不可逆性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可逆性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法、神经化学损伤)
2、脑刺激法:电刺激法、经顿磁刺激、化学刺激法
3、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定义: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溢,作用于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撒消刺激时,(通过平均叠加技术)从头颅表面记录的大脑的电位变化。

ERP的特性:两个恒定:潜伏期、波形。

4、(平均)诱发电位(AEP的定义:平均诱发电位(AEP多次进行重复刺激,对相同刺激下记录到的电位数据进行叠加平均以虑去噪声,得到的与刺激相关的电位事件相关电位受到心理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
AEP。

5、平均诱发电位AEP的成分(三种成分及发生的时间AEP的成分刺激10毫秒之内出现的5个波为早成分:10-50毫秒之间的5个波称为中成分:50一500毫秒之间的一组波为晚成分无创性脑成像技术的分类分为结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技术和功能成像。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生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它除用人为研究对象外还用各种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心理行为活动的生理学机制。

随着心理科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生理心理学超越了传统生理心理学的视野和方法,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自身多学科交叉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科学家们延伸了这个领域,给这个领域起了很多名称,如生物心理学(Biopsychology),行为神经科学(BehavioralNeuroscience),行为脑科学(BehavioralandBrainSciences)等,这些名称也都反映出揭示行为的脑机制的基本目标。

这一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将行为水平的研究方法渗透到神经生物学微观领域,同时将神经生物学研究方法渗透到心理学领域。

从多学科、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心理行为现象展开研究。

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各类心理疾病(如抑郁症、自杀、社会适应障碍、行为问题)和心身疾病(如冠心病、癌症)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已成为21世纪中国最令人关注的心理卫生课题。

我国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也正密切地关注心身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

与此相配合,该专辑收录了19篇文章,内容涉及应激、精神疾病、抑郁、成瘾、认知神经科学、和学习记忆等多学交叉性研究,从不同侧面概述了国内外生理心理学研究进展。

行为的动机和情绪,睡眠和觉醒,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考的心理过程,感觉和知觉过程,以及心理障碍等问题的生理机制。

心理生理学方法(一)电生理测量方法神经系统活动时,我们可以在体表或者神经元上记录到电信号,这种电信号为我们推知个体心理话动的生理机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脑电某某某、脑磁某某某及多导生理记录仪是记录电生理信号的有效技术。

1.脑电某某某和脑磁某某某脑电某某某(electroencephalography,简称EEG )通过在头皮表面记录大脑内的电生理活动情况获得。

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由此形成极化状态。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感觉和知觉:生理心理学通过研究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探讨人类如何感知和理解外界事物。

2. 科学方法:生理心理学采用科学方法探究人类思维、行为和
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

3. 认知过程:生理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学习、记忆、注意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等。

4. 生理基础:生理心理学研究大脑、神经系统和生理反应等生
物学基础,以了解这些基础如何影响心理过程。

5. 行为和情感:生理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情感的物理和生理
基础,包括情感表达、情感识别和情感调节等。

6. 健康和疾病: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包括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人类心理和生理过程的多个方面,旨在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刺激法
❖ 打开颅骨(动物实验或人的颅脑外手 术),用机械的或弱电流直接刺激大脑 皮层各个点以获得其机能的知识。
❖ 例子:潘菲尔德及其同事在本世纪四十 年代以后所做的工作最为出色:他们发 现刺激一级皮层区能引起病人最简单的 感觉,而刺激二级皮层区则引起复杂的、 在过去经验中所形成的完整的知觉映象。
✓ 从低等脊椎动物到灵长类和人类的各个阶段脑的 相对重量比较、外周感觉神经纤维与皮层神经元 联系的数量、两半球皮层各区比例的变化,以及 皮层各区组织结构的变化来看它们心理(行为) 的发展。
✓ 也可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即从南方古猿(人猿)、 原始人(直立猿人、北京猿人),古人到新人, 比较他们的颅骨容量、颅骨内皮层模型来看大脑 各区的发展,并联系他们留下的文化遗迹看他们 的心理(行为)发展。
之后,不少学者用此法研究优势半球和非优势半球 的机能影响。
分视野速示刺激法
速视器半边视野刺激法(tachistoscopic visual half-field technique ) 是 1952 年 Mishkin 和 Forgays 依据人的视觉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在不 切断大脑胼胝体连合纤维即大脑机能完整的情况下, 用速视器技术向人的半边视野呈现刺激物,时间传 至一侧半球,以研究左、右半球的不同机能的一种 技术。
种类
横断损伤 吸出损伤 电解损伤 扩布性阻抑 冰冻方法 神经化学损伤
横断损伤
在外科手术条件下用刀在脑的不同水平上横断, 使断脑之间的上下联系中断。
横断的部位一般有两个: ❖ 在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横断,这样的实验动物称
“孤立大脑动物”—观察脱离大脑后脑干对延髓 运动功能的作用 ❖ 在延髓和脊髓交界处横断,这样的实验动物称 “孤立脑动物”—观察脱离脑控制的脊髓运动的 功能 ✓ 横断损伤一般在研究神经系统高级部位和低级 部位的功能及相互影响时采用。
➢ 皮层一级区和二级区中各个神经 元对刺激信号的反应具有高度的 特异性。
毁损皮层法
简介 种类 评价
简介
观察切除动物脑的某一部分或由于 外伤、出血、缺血或肿瘤而使人脑 皮层下某一部分损害后引起的心理 (行为)变化。
这一古老的研究方法业已证明:动 物进化的程度愈高,其行为受皮层 调节的程度就愈大。
扩布性阻抑和冰冻方法既不损伤脑细胞,也不容易发生 继发性的周围组织变性,达到暂时性的机能切除,是研 究脑机能的最有效途径。当刺激被解除后,皮层原先丧 失的机能即可恢复(故被称为可逆损伤)。它们不仅用来 研究局部皮层机能丧失所引起的行为变化,还用来观察 追踪皮层机能的逆转过程,即机能丧失到恢复的过程。
眼动的时空特征是视觉信息提取过程中的生理 和行为表现,它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直接或间 接的关系
注视点轨迹图、眼动时间、眼跳方向的平均速 度、时间和距离、瞳孔(PUPIL)大小(面积 或直径,单位象素pixel)和眨眼。
计算机技术后新工具
计算机轴断层扫描 正电子闪射脑扫描 脑磁图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展望
一侧电休克法
一 侧 电 休 克 法 ( unilateral electrical shock technique,UEST)是对传统治疗精神病人的电休克 法的改进,即把原来电极放置头部两额侧,改成放 在一侧,以减轻治疗后明显的记忆障碍,Frost和 Lancaster(1958)。
临床上对右利手病将电极放置在右侧非优势半球, 可大大缩短治疗后精神恍惚的时间,记忆也不受影 响。
正电子闪射脑扫描70年代
❖ 正电子闪射脑扫描(positrum emission tomograph,PET)是利用 放射性同位素葡萄糖H3探测脑细胞 的活动情况,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 三维摄影机扫描,显示人在某种思 维活动中同位素在脑内相应区域的 分布图。
❖ 成就
成就
人们利用这种工具发现,人辨别音符时用左脑,而记 住曲子时用右脑。
反应时实验
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ies),是指个体从接受刺激作用 开始到开始做出外部反应之间的这段时 间。它与我们通常听说的动作完成所需 要的时间是有差别的。整个动作完成所 需的时间则为反应时与运动时间之和。
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反应时实验
光简单反应时 声简单反应时 声选择反应时 声光选择反应时 光辨别反应时
生理心理的研究方法
揭示脑与心理(行为)关系的研究方法有
以下:
➢ 比较解剖法 ➢ 皮层刺激法 ➢ 毁损皮层法 ➢ 一侧麻醉法 ➢ 一侧电休克法
➢反应时实验
➢分耳双听技术 ➢分视野速示刺激法 ➢眼动研究技术 ➢斯佩里的“割裂脑”法 ➢计算机技术后新工具
比较解剖法
从种族发生和进化的各个阶段来比较 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比较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当人脑因在内 外刺激作用下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脑激活区的 血流、血容积及血氧消耗增加,这导致磁共振信 号的差异,从而可反映相关脑区的激活状态。
❖早期功能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者们只是应用这一新 技术去证实已知的功能定位,例如用视觉刺激激 活视皮质。
❖随着功能性影像学的成熟,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新 问题,以回答尚不清楚的问题。
比较新生儿、6个月、1岁、2岁、4岁、 7岁、12岁到成人的大脑各叶的发展、 各级皮层区的面积扩大顺序和比例看 其心理的发展。比较新生儿、6个月、 1岁、2岁、4岁、7岁、12岁到成人的 大脑各叶的发展、各级皮层区的面积 扩大顺序和比例看其心理的发展。
皮层刺激法
直接刺激法 间接刺激法 微电极刺激个别神经元法
眼动研究技术
早在19世纪就有人通过考察人的眼球运 动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分析记录 到的眼动数据来探讨眼动与人的心理活 动的关系。
眼动有三种基本方式:注视 (fixation)、眼跳(saccades)和追 随运动(pursuit movement)。
眼动研究技术
眼动可以反映视觉信息的选择模式,对于揭示 认知加工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嘌岭霉素注 入双侧额颞区和脑室能引起大白鼠记忆的丧 失;用神经毒素——海人藻酸注入脑室选择 性地破坏海马锥体细胞能使大白鼠长时记忆 永久性丧失。
这种方法特异性高,选择性强。
评价
脑损伤法中的横断损伤、电解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 显,但缺点有:使神经细胞溃变而无法恢复(故称为不 可逆损伤);掩盖由脑局部损伤所引起的特异性障碍。
一侧麻醉法
又称瓦达技术(Wada technique):1949年由瓦 达创立的技术,将一种迅速起作用的麻醉剂-异 戊巴比妥钠注入颈内动脉,使一侧半球处于暂时 麻醉状态,导致该侧机能丧失,以判定该侧是否 为语言优势半球。
可应用此法研究两半球各自的机能。故又称阿米 妥部分切除技术(amytal ablation technique)。
计算机轴断层扫描
将人的头安置在一个大的内装有X射线管的圆圈形 仪器中,头的另一边,正对着X射线管有一个X光检 测器,可以测定通过人脑的X射线量。X射线管和检 测器均可在圆圈内移动,使得脑的一个平面能透视 多次。把从各个角度上对这一平面透射的结果输入 计算机处理,便得到整个平面的图像。然后上下移 动圆圈扫描脑的另一平面。由于正常脑组织和病变 的脑组织对X光的吸收量是不同的,因而从图像上可 以发现脑痛、血栓等脑组织溃变的区域,从而对研 究脑局部损伤与心理行为障碍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 手段。
冰冻方法
利用冷冻探头安装在硬脑膜表面, 使其里边的皮层表面温度下降到 20℃左右即可引起脑皮层局部区
域的机能暂时性丧失。
温度下降到20℃左右时,脑细胞 即停止活动。
神经化学损伤
用神经毒素或化学阻断剂等干扰脑内生物化 学物质如神经递质的代谢,从而导致脑功能 失调。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损毁方式。
间接刺激法
外界声、光信号通过巴浦洛夫的条件反 射法“间接”刺激脑皮层来观察动物与 人的行为变化,或记录脑的诱发电位来 分析大脑各皮层区是如何接收外界简单 或复杂刺激信号的。(条件反射中的光 信号和声信号)
微电极刺激个别神经元法
➢ 用微电极插入动物皮层和皮层 下不同的组织,引出个别神经元 的电位,从而发现各个神经元对 刺激物所起的反应是不同的。
吸出损伤
➢ 用一根一头连有吸引泵的玻璃管的 另一端插入所要损伤的脑部位,靠 吸引泵的力量将欲损毁的脑结构吸 出。
➢ 它需要在严格消毒情况下进行,一 般在大面积损伤新皮层、小脑、海 马结构时采用。
电解损伤
将一枚与电源相通的尖端裸露的绝缘电极(即 正极)插入欲损毁的脑结构内部,无关电极(即 负极)放在皮肤切口,直肠或暴露的肌肉上, 以微弱电流(2—10毫安)作用15-20秒后,正电 极周围2~9毫米的球状范围即损坏,其中心是 充满坏死组织的腔,边缘是凝固、胶化的物质。
这种方法用于比较局部的损伤,如破坏脑深部 结构等。
扩布性阻抑
用电、热、化学等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 表面,经过一段短时间的潜伏期后,刺 激便从受刺激部位沿皮层表面向各个方 向扩散开来并产生抑制。
例如,在颅骨上钻一孔,用一片在25% Kcl溶液中浸过的滤纸覆盖,能引起皮层 表面脑电活动持续较长时间的抑制。
此技术操作简便,只要时间控制精确,可在无伤害 条件下,研究正常人或病人一侧半球对信号刺激物 的反应,因而成为神经心理学中一项裂脑” 法
用外科手术将联结大脑两半球 的胼胝体、前连合、海马连 合以及视交叉纤维切断,以 研究两侧半球各自独立地接 受外界刺激以及引起的心理 现象和行为。
研究例子
脑激活
脑激活是指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生 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活动的快速增 强。
当脑激活时,突触区域的能量需求 是最高的,葡萄糖和氧的额外需求 导致脑区域性血流量的增加。
研究例子1
通过让被试者持续吸入11CO, 可获得11CO血红蛋白的扫描影 像,就可得到局部脑血容积 的信息。静脉注射11c葡萄糖, 应用PET扫描,就可获得有关 脑局部糖代谢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