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
医学ppt--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物

替加氟(tegafur,FT-207)
• 在体内经肝脏P450酶活化逐渐转变为氟 尿嘧啶而起抗肿瘤作用,在体内干扰、 阻断DNA、RNA及蛋白质合成。
• 化疗指数为氟尿嘧啶的2倍,毒性仅为 氟尿嘧啶的l/4~l/7,免疫抑制作用轻 微。
临床应用 • 主要治疗消化道肿瘤,例如胃癌、结肠
• CDHP是一种有效的DPD抑制剂,能够 长时间维持5-FU血药浓度处于较高水 平,增强抗肿瘤疗效。
• 奥替拉西钾口服后分布于胃肠道,可选 择性地抑制5-FU磷酸核糖化,从而在 不影响5-FU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减轻胃 肠道毒副反应。
临床应用 • 晚期胃癌 • 晚期头颈部癌 • 乳腺癌[5]
不良反应 • 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 肝脏损伤 • 口腔炎 • 色素沉着
的晚期原发乳腺癌或者转移乳腺癌) • 结肠、直肠癌 • 鼻咽癌[3]
[3]陈龙,王湘辉,黄亚琼. 紫杉醇、顺铂及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 的疗效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5):459~462.
不良反应
• 消化道反应:轻度或中度,可逆
• 手足综合症:约半数以上患者发作,表 现为麻木,感觉迟钝,感觉异常,刺痛 感;皮肤肿胀、红斑、脱皮、水痘或者 疼痛。
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
5-FU
FUMP在分子水 平上伪装成肿瘤 细胞核酸的重要 前体尿嘧啶核苷 酸,欺骗性地掺 入RNA 中,影 响核酸的功能, 干扰蛋白质合成
FdUMP作为胸苷 酸合成酶(TS)抑 制剂,阻断DNA 复制的必需原料 脱氧胸苷酸( dTMP)的合成 而发挥抗肿瘤作 用
临床应用:
[5]谢家印,向大开,王东 等.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 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33(22):2414~2416
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晁艳红;杨广建;齐丽娟;潘静;杨春洁;孙永琨【摘要】5-氟尿嘧啶(5-FU)作为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药物,因其抗瘤谱广,有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实体瘤的治疗.随着现代肿瘤学的不断发展,替加氟、卡莫氟、尿嘧啶替加氟(UFT)、卡培他滨、替吉奥、TAS-102等一系列新型5-FU衍生物被逐渐研发出来,并继续在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抗肿瘤作用.目前关于5-FU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尚无全面、详尽的总结,本文对此进行概括与综述,以提高临床肿瘤科医师对经典抗代谢类肿瘤药物的认识.【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9(017)001【总页数】4页(P9-12)【关键词】5-氟尿嘧啶;衍生物;代谢;抗肿瘤【作者】晁艳红;杨广建;齐丽娟;潘静;杨春洁;孙永琨【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肿瘤内科,北京 101500;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100021;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021;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肿瘤科,郑州 450000;赤峰市医院肿瘤内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京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3氟尿嘧啶合成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抗瘤谱广,目前仍是包括消化系统肿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基础性治疗药物。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细胞S期,其作用有时间依赖性,持续静脉滴注可提高疗效,联合亚叶酸钙有协同作用。
5-FU一直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药物,其单药有效率为20%左右。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5-FU为核心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以期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
1 5-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1957年,Heidelberger等[1]首次设计并发现将尿嘧啶的第5位氢原子以大小相近的氟原子取代后所得到的氟化物不仅体积与原化合物相似,而且形成的C—F键非常稳定,在代谢过程中不易分解,能在分子水平上干扰正常代谢。
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的临床应用原理

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原理1. 氟尿嘧啶(5-FU)5-FU是尿嘧啶的嘧啶环5-位碳原子上的氢被氟原子取代而得到的,合成的理论基础是发现鼠肝癌组织较正常组织更易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尿嘧啶,说明尿嘧啶存在不同的酶代谢途径。
目前在临床上,5-FU主要用于消化道腺癌、乳癌、及头颈部鳞癌的治疗,对5-FU细胞内代谢过程的详细了解促进了与生化调节剂的联合使用,增强了5-FU的细胞毒性。
1.1 5-FU的激活与分解途径5-FU在细胞内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作用于核苷酸的形成,其代谢活动可能以以下两条途径中的一条为主:①5-FU(胸苷磷酸化酶TP) FdUrd(胸苷激酶TK)→FdUMP→FdUDP→FdUTP(参与DNA合成)②5-FU(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 FUMP→FUDP→FUTP(参与RNA合成) (尿苷磷酸化酶UP)FUrD(尿苷激酶UK)其中由OPRT酶催化的途径可能是正常组织代谢5-FU的主要途径(Oxo?),因为核苷酸的代谢产物别嘌呤醇对该途径的抑制作用降低了5-FU对骨髓和胃肠道粘膜的毒性反应。
而且发现在一些种类的癌细胞中,代谢5-FU主要通过TP和UP的作用。
不过虽然某一类癌细胞中某一代谢途径占优势,但两条途径通常都会被利用。
5-FU的分解途径如下:5-FU(二氢吡啶脱氢酶DPD) DHFU(二氢嘧啶酶) FUPA FBAL(二氢氟尿嘧啶) (α氟脲基-丙酸) (氟-β丙氨酸)DPD催化5-FU还原成二氢氟尿嘧啶的反应是5-FU分解代谢的初始限速反应,5-乙炔基尿嘧啶是DPD的灭活剂,同时口服时5-FU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 DPD的活性影响 5- FU的抗肿瘤活性,但是,大剂量的DPD的缺失与5-FU用药后的严重毒性反应相关。
1.2 5-FU的作用机制1.2.1 对胸苷酸合成酶(TS)的抑制作用FdUMP与胸苷酸合成酶(TS)紧密结合阻止dTMP的合成,dTMP是生成dTTP的关键底物,而dTTP是DNA的合成和修复的必需物质。
folfiri化疗方案剂量

folfiri化疗方案剂量“FOLFIRI化疗方案剂量”FOLFIRI是一种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其药物组合包括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亚叶酸(Folinic acid,leucovorin)和伊立替康(Irinotecan)。
本文将对FOLFIRI化疗方案的药物剂量进行探讨,并介绍其在肠癌和直肠癌等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一、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的剂量氟尿嘧啶是FOLFIRI方案中的重要药物之一,它通过阻断DNA和RNA的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在FOLFIRI化疗方案中,氟尿嘧啶的剂量通常为每平方米体表面积400-500毫克,每14天一次,静脉滴注给药。
二、亚叶酸(Folinic acid,leucovorin)的剂量亚叶酸是一种叶酸的衍生物,可增强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
在FOLFIRI方案中,通常将亚叶酸与氟尿嘧啶联合应用。
亚叶酸的剂量为每平方米体表面积200毫克,每14天一次,通过静脉滴注给药。
三、伊立替康(Irinotecan)的剂量伊立替康是一种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通过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在FOLFIRI方案中,伊立替康的剂量通常根据患者体表面积和血小板计数来确定。
常见的剂量范围为每平方米体表面积180-350毫克,每14天一次,通过静脉滴注给药。
四、FOLFIRI方案的剂量调整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耐受性来调整FOLFIRI方案的剂量。
例如,对于血小板计数较低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少伊立替康的剂量以避免出血风险;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氟尿嘧啶和亚叶酸的剂量。
因此,对于每位患者而言,剂量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总结起来,FOLFIRI化疗方案是一种常用的消化系统肿瘤治疗方案,其中的药物剂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合理的剂量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物

C-F 特别稳定
氟的半径与氢相近
细胞代谢中 不易分解
氟尿嘧啶的体积与 尿嘧啶几乎相等
抗肿瘤活性最佳
5-氟尿嘧啶
• 5-FU本身并无生物学活性
• 在体内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作用下, 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 氟尿嘧啶核苷酸(FUMP) 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FdUMP)
5-氟尿嘧啶
5-FU
卡培他滨最终只能在TP作用下转换生成5--Fu而发挥作用,而肿瘤组 织中TP含量远远大于正常组织,使得卡培他滨对肿瘤组织选择性强, 对正常组织伤害小,进而达到增效减毒作用
卡培他滨
临床应用
• 乳腺癌(紫杉醇类与蒽环类药治疗无效的晚 期原发乳腺癌或者转移乳腺癌) • 结肠、直肠癌 • 胃癌
用法用量
替吉奥
不良反应
•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 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注意不得与氟尿嘧啶类及其它衍生物合 用,合用后可导致严重的血液系统障碍 以及腹泻,口腔炎等消化道功能障碍
卡培他滨
卡培他滨(capecitabine,CAP)
选择性抗肿瘤口服药
独特的代谢特点,使得药物在肿瘤部位优先 活化,既增强疗效,又减少了毒性反应,化 疗指数高于5-FU
结直肠 胃 乳腺 宫颈 子宫 卵巢 肾脏 膀胱 胸腺 肝脏 肝脏(转移灶) 0 100 200 300 肿瘤组织 健康组织 400 500
TP活性(µg 5-FU/mg蛋白/小时)
卡培他滨
胸苷磷酸化酶(TP)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1.已知TP酶与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为同一物质 2.具有高度的新生血管生成活性及抗细胞凋亡特性 3.与肿瘤关系 快速恶性生长相关 肿瘤浸润性生长相关 患者预后不良
TYMS

TYMS基因氟类药物是尿嘧啶的氟代衍生物,该类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5-FU)、替加氟、卡莫氟、氟尿苷、脱氧氟尿苷以及具有化疗靶向性的卡培他滨(希罗达)等。
这类药物在细胞内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5F-dUMP)从而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dUMP)甲基化为脱氧胸苷酸(dTMP),从而影响DNA的合成。
另外,也能掺入RNA 中干扰蛋白质合成,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TYMS(thymidylate synthase)基因编码的胸苷酸成酶(TS)是嘧啶核苷酸合成的限速酶,是肿瘤生长的重要因子。
同时它是5-FU发挥细胞毒性作用的目标酶。
5-Fu在体内须转化为相应的核苷酸类似物才能发挥细胞毒作用,其主要机制为转化为一磷酸氟代脱氧尿苷(F dUMP),后者与TYMS、5,10-亚甲基四氢叶酸形成三联复合物,并抑制TYMS,阻碍dTMP的从头合成;并且以FdUTP或FUTP的形式掺入到DNA或RNA分子中,破坏其结构和功能。
在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临床研究中,都显示TYMS 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5-FU疗效密切相关。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TYMS mRNA表达水平低的肿瘤患者接受氟类化疗的效果较好,中位生存期较长;反之,TYMS高表达的患者对氟类疗效较差。
所以,检测肿瘤患者中TYMS的基因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氟类药物的疗效。
TYMS的mRNA表达水平与5-FU/奥沙利铂治疗的疗效相关。
TYMS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期显著长于TYMS高表达的患者[参考文献][1] Rho JK, Choi YJ, Jeon BS, Choi SJ, Cheon GJ, Woo SK, Kim HR, Kim CH, Choi CM, Lee JC (2010)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silibinin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overcomes drug resistance caused by T790M mutation. Mol Cancer Ther 9: 3233-3243.[2] Rosell R, Moran T, Cardenal F, Porta R, Viteri S, Molina MA, Benlloch S, Taron M (2010) Predictive biomark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EGFR mutant lung cancer. Ann N Y Acad Sci 1210: 45-52.[3] Taus A, V ollmer I, Arriola E (2011) Activating and resistance mutations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gene a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clinical reality. Arch Bronconeumol 47: 103-105.[4] Xu Y, Liu H, Chen J, Zhou Q (2010) Acquired resistance of lung adenocarcinoma to 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gefitinib and erlotinib. Cancer Biol Ther 9: 572-582.[5] De Luca A, Normanno N (2010) Predictive biomarkers to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for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urr Drug Targets 11: 851-864.。
含1,3,4-噻二唑的5-氟尿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Ke r s 5 一F u ru a i d r aie ;1 3, y wo d : l oo rc l ei t s v v , 4一T id a oe y t e i ;An i mo h a iz l ;S nh s s tu r t
CLC n mb r 9 4 u e :R 1
Do u n o e: c me tc d A
Aril D :1 0 t eI c 0 6—01 3 2 0 0 0 ( 0 8) 5—0 2 5 8—0 3
5一氟尿 嘧啶 ( 5一F ) u 是常 用 的抗 肿 瘤 药物 , 能 抑制胸 腺 嘧啶核苷 酸 合 成 酶 的作 用 , 阻断 脱 氧 嘧 啶 核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转 换 成 胸 腺 嘧 啶 核 苷 酸 , 扰 D A 的 合 干 N
学杂志
.
P
S 2 0 ,3 5 5 8~ 3 o 8 2 ( ): 2 5 0
含 1 3 4一噻 二 唑 的 5一氟 尿 嘧 啶 衍 生 物 的 合 成 及 其 抗 肿 瘤 ,, 活 性
郑开波 何 , 俊 , 张 杰
(. 1 四川大学化学学 院, 四川 成都 60 6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104;. 四川 成都 60 4 ) 10 1 摘要 :目的 制备低毒 、 高抗瘤 活性 的 Ⅳl 一乙酰氨基 一( 5一烃基/ 芳基 ~13 4一噻二唑 一 基 )一 ,, 2一 5一氟尿嘧啶衍 生物 。方
2 2 。而 2 2 a一 d e一 g通过 改进合 成方 法 , 直接 用芳 香
羧酸 和硫代 氨基 脲 在三 氯 氧 磷 中催 化 合 成 , 将化 合 物 I与 Ⅱ溶 解在 Ⅳ, N一二 甲基 甲酰胺 ( MF 中 , D ) 用
FOLFIRI方案化疗

FOLFIRI方案化疗简介FOLFIRI方案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化疗方案。
该方案包括三种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即氟尿嘧啶、亚叶酸和伊立替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FOLFIRI方案的化疗药物组成、治疗机制、适应症以及常见的副作用等内容。
方案组成1.氟尿嘧啶(Fluorouracil,简称5-FU):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属于嘌呤类似物。
它通过干扰细胞DNA的合成和修复,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分裂,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2.亚叶酸(Folinic acid,简称LV):是叶酸的衍生物,可增强氟尿嘧啶的抗肿瘤效果。
亚叶酸与氟尿嘧啶结合后,能够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的活性代谢产物。
3.伊立替康(Irinotecan,简称CPT-11):是一种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能够抑制DNA链的合成与连接,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修复过程,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治疗机制FOLFIRI方案是一种联合用药的化疗方案,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最大抗肿瘤效果。
氟尿嘧啶和亚叶酸的联合使用能够增加氟尿嘧啶在肿瘤组织内的活性代谢产物,从而增加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伊立替康则通过抑制DNA的合成与连接,阻断肿瘤细胞的DNA复制与修复过程,进一步增强抗肿瘤效果。
适应症FOLFIRI方案主要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尤其是晚期结直肠癌的患者。
它通常被用于作为手术前(新辅助治疗)或手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
FOLFIRI方案常与其他药物或放疗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副作用FOLFIRI方案化疗虽然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但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常见的副作用:1.消化系统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这些副作用通常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但一般会在停药后缓解。
2.骨髓抑制:FOLFIRI方案可能会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这可能引起感染、贫血和出血等问题。
3.免疫系统反应:化疗药物会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吉奥的使用
体表面积 首次剂量(按替加氟计)
<1.25
每次40mg
≥1.25~<1.5 每次50mg
≥1.5 每次60mg
用法用量的注意事项:可根据患者情况,参照下述标 准增减给药量,每个周期内增量不得超过一个剂量登 记。
减量
首次剂量 增量
停药
每次40mg 每次50mg
停药←每次40mg 每次50mg 每次60mg
停药←每次40mg←每次50mg 每次60mg 每次75mg
替吉奥的毒副作用
一项晚期胃癌患者多中心Ⅲ期随机对照实验 (n=298)
S-1d1-28 VS S-1d1-21+DDPd8。多中心Ⅲ期随机对照实 验(n=298)
不良反应 发生率
单药组(n=150) 联合治疗组(n=148)
织表达高)
1Kuter DJ. Oncologist 2004;9:207-16; 2Verso M, et al. J Clin Oncol 2003;21:3665-75; 3Sobrero A, Sciallero S. Ann Oncol 2005;16:521-2.
7
结肠癌辅助化疗:卡培他滨适用于Dukes’ C期、原 发肿瘤根治术后、适于接受氟嘧啶类药物单独治疗的 结肠癌患者的单药辅助治疗。其DFS不亚于5-氟尿 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联合方案(5-FU/LV) 。单药或与 其他药物联合化疗均不能延长总生存期(OS),但 已有试验数据表明在联合化疗方案中卡培他滨可较5FU/LV改善无病生存期。 结直肠癌:当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首选单用氟嘧啶类
希罗达
一种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的口服细胞毒性药物。药物 自身无细胞毒性,但可在肿瘤所在部位经胸苷磷酸化 酶(肿瘤相关性血管因子)作用下转化为具有细胞毒性 的氟尿嘧啶(5-FU)而发挥作用,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 了5-FU对正常人体细胞的损害。
氟尿嘧啶衍生物- Xeloda
肝羧基酯酶脱羧(CE ) 5’-脱氧-5-氟胞苷(5’-DFCR) 5’-脱氧-5-氟尿苷(5’-DFUR) CYD=胞甘脱氨酶 TP=胸甘酸磷酸化酶(肿瘤组
白细胞减少(CTC≥3度)
38%(2%) 70%(11%)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CTC≥3度) 42%(11%) 74%(40%)
贫血(CTC≥3度)
33%(4%) 68%(2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板减少(CTC≥3度)
18%(0%) 49%(5%)
食欲减退(CTC≥3度)
37%(6%) 72%(30%)
毒副作用
1、轻度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轻 2、度胃肠道反应以食欲减退、恶心为主,个别病
人可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停药后可消失。 3、其他反应有乏力、寒颤、发热、头痛、眩晕、
运动失调、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粘膜炎及注射 部位血管疼痛等。
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
韩德前 2012.07.13
5-氟尿嘧啶
5-FU为嘧啶类的氟化物,属于抗代谢抗肿瘤药, 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嘧啶 核苷酸转换成胸腺嘧啶核苷核,干扰DNA合成。 对RNA的合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临床用于结肠癌、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卵 巢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头颈部鳞 癌、皮肤癌、肝癌、膀胱癌等。
S-1与5-Fu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①能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并提高抗癌活性; ②明显减少药毒性; ③给药方便。 S-1的应用:1999-晚期胃癌,2001-头颈部癌症,
2003-结直肠癌,2004-非小细胞肺癌。
日本目前晚期胃癌的化疗,有80%以上的病例使用 S-1,治疗有效率(CR+PR)可达44.6%。
作用机制
FT?-Fu的前体药物,具有优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能在活体内转化为5-Fu。
CDHP能够抑制在二氢嘧啶脱氢酶作用下从FT释 放出来的5-Fu的分解代谢,有助于长时间血中和 肿瘤组织中5-Fu有效深度,从而取得与5-Fu持续 静脉输注类似的疗效。
Oxo能够阻断5-Fu的磷酸化,口服给药之后,Oxo 在胃肠组织中具有很高的分布浓度,从而影响5Fu在胃肠道的分布,进而降低5-Fu毒性的作用。
药物治疗时,卡培他滨可用作一线化疗。与其他药物 联合化疗时,生存期优于5-FU/LV单药化疗。 胃癌:卡培他滨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或者转移性胃 癌的一线治疗。
毒副作用
消化系统:可逆性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 腹痛、胃炎等。严重的(3-4级)副反应相对少见。
手足综合征(50%):表现为麻木、感觉迟钝、感觉异 常、麻刺感、无痛感或疼痛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 屑、水泡或严重的疼痛。皮炎和脱发较常见,但严重 者很少见。
毒副作用
1、胃肠道反(纳差、恶心、呕吐、口腔炎、胃 炎、腹痛及腹泻),严重者有血性腹泻或便血。
2 、骨髓抑制(WBC及PLT减少)。 3 、注射部位可引起静脉炎或动脉内膜炎。 4 、脱发、皮肤或指甲色素沉着等。 5 、偶见对肾及心肌功能的影响。 6 、能生成神经毒性代谢物——氟代柠檬酸而致
脑瘫。(不作鞘内注射) 7 、神经系统,少数可有小脑变性、共济失调。
40%(0%) 36%(0%)
皮疹(CTC≥3度)
19%(1%) 22%(2%)
溢泪(CTC≥3度) 16%(0.7%) 18%(0%)
替加氟
为氟尿嘧啶的衍生物,在体内经肝脏活化逐 渐转变为氟尿嘧啶而起抗肿瘤作用,在体内干扰、 阻断DNA、RNA及蛋白质合成,是抗嘧啶类药物, 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化疗指数为氟尿嘧啶的 2倍,毒性仅为氟尿嘧啶的l/4~l/7。
主要适应症:消化道肿瘤,例如胃癌、结肠 癌、直肠癌和胰腺癌。
也可用于治疗乳腺癌、支气管肺癌和肝癌等。
作用机制
主要经肝脏活化逐渐转变为氟尿嘧啶而起抗肿瘤 作用。能干扰和阻断DNA、RNA及蛋白质合成, 主要作用于S期。
其作用机理、疗效及抗瘤谱与氟尿嘧啶相似,但 作用持久,吸收良好,毒性较低。化疗指数为氟 尿嘧啶的2倍,毒性仅为氟尿嘧啶的 1/4~1/7。
作用机理
5-FU以抗代谢物而起作用,在细胞内转化为有 效的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后,通过阻断脱氧核 糖尿苷酸受细胞内胸苷酸合成酶转化为胸苷酸, 而干扰DNA的合成。氟尿嘧啶同样可以干扰 RNA的合成. 静脉用药后,氟尿嘧啶广泛分布 于体液中,并在4小时内从血中消失。它在被 转换成核苷酸后。被活跃分裂的组织及肿瘤所 优先摄取,氟尿嘧啶容易进入脑脊液中。约 20%以原型从尿排泄,其余大部分在肝中由一 般对尿嘧啶代谢的机制所代谢。
恶心(CTC≥3度)
26%(1%) 67%(11%)
呕吐(CTC≥3度)
14%(2%) 36%(4%)
口腔炎(CTC≥3度)
21%(0%) 29%(0.7%)
腹泻(CTC≥3度)
23%(3%) 34%(4%)
乏力(CTC≥3度)
33%(1%) 57%(4%)
色素沉着(CTC≥3度)
神经系统:头痛、感觉异常、味觉障碍、眩晕、失眠 等较常见,但严重者少见。
心血管系统:下肢水肿较轻且不常见。尚未见其他心 血管系统副作用。
血液系统:中性粒细胞减少且少见也不严重,贫血极 少见也不严重。
其他:厌食及脱水常见,但重者极少见。
替吉奥胶囊
替吉奥胶囊是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三 种成分复方而成。每粒含替加氟20mg、吉美嘧啶 5.8mg与奥替拉西钾19.6mg。三种成分按照摩尔比1: 0.4:1的比例组成。目前主要用于胃癌、头颈部癌的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