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基色原理
光的三基色和色环

光的三基色和色环引言概述:光的三基色和色环是光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光,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颜色。
色环则是通过将不同波长的光以圆环的形式排列,展示了光的颜色分布规律。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光的三基色和色环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1. 光的三基色的概念1.1 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特点1.2 光的三基色在光学和显示技术中的应用2. 光的三基色的混合原理2.1 加性混色原理2.2 色彩的互补性和补色概念2.3 通过不同比例混合三基色可以得到的颜色3. 色环的构成和原理3.1 色环的基本结构和形成方式3.2 色环中不同颜色的对应波长3.3 色环的应用领域和意义4. 色环的分类和特点4.1 主要的色环分类:RGB、CMYK等4.2 色环的特点和使用场景4.3 色环在图像处理和印刷领域的应用5. 光的三基色和色环的进一步研究5.1 光的三基色和色环的发展历程5.2 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5.3 光的三基色和色环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光的三基色和色环是光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通过混合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光,我们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颜色。
色环则以圆环的形式展示了光的颜色分布规律。
本文从光的三基色的概念、混合原理、色环的构成和原理、色环的分类和特点以及进一步研究等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光的三基色和色环在光学、显示技术、图像处理和印刷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理解光的性质和色彩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光的三基色和色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三基色、对比色、互补色之间的关系,图片调色基础

三基色、对比色、互补色之间的关系,图片调色基础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
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
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
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
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
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绿色+蓝色=青色红色+蓝色=品红红色+绿色+蓝色=白色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
另外:红色+青色=白色绿色+品红=白色蓝色+黄色=白色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
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
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青色,黄色颜料吸收蓝色而反射黄色,品红颜料吸收绿色而反射品红。
也就是:白色-红色=青色白色-绿色=品红白色-蓝色=黄色另外,如果把青色和**两种颜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于颜料吸收了红色和蓝色,而反射了绿色,对于颜料的混合我们表示如下:颜料(黄色+青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颜料(品红+青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颜料(黄色+品红)=白色-绿色-蓝色=红色以上的都是相减混色,相减混色就是以吸收三基色比例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颜色的。
所以有把青色、品红、黄色称为颜料三基色。
颜料三基色的混色在绘画、印刷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颜料三基色中,红绿蓝三色被称为相减二次色或颜料二次色。
在相减二次色中有:(青色+黄色+品红)=白色-红色-蓝色-绿色=黑色用以上的相加混色三基色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RGB模式,而用相减混色三基色原理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CMYK模式,它们广泛运用于绘画和印刷领域。
三基色原理

相加混色效果 红+绿=黄 红 + 蓝 = 紫(也称品色)
(2)三基色必须互相独立,电视技术中 规定以红、绿、蓝为三基色,分别用 R、G、 B 表示。
绿+蓝=青
黄(红+绿) 绿
彩色分解效果 黄=红+绿 紫=红+蓝 青=绿+蓝
红
(3)混合色的亮度等于参与混色的基色的 亮度总和。
青(绿+蓝)
蓝 白(红+绿+蓝)
三基色原理
一、三基色
• 三基色是指红,绿,蓝三色,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 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 成产生。
• 在彩色电视中,经过适当地选择,确定以红(R)、绿(G)、 蓝(B)为三基色,就可以合成出自然界常见的多数彩色
二、可见光谱
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兼有波 动性和粒子性,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4)混合色的色度(包括色调和色饱和度)
紫(红+蓝)
由三基色比例决定。
三基色原理
波长为380 nm ~ 780 nm的电磁波 称为可见光。
人眼对380 nm ~ 780 nm不同波长 的光还有彩色感觉。随着波长的缩短 和频率的升高,依次为见光谱
• 白光分解(三棱镜分光实验)
• 太阳光是最常见的白光,分 解如图,可以分解出红、橙、 黄、绿、青、蓝、紫七种不 同波长的彩色光。
三、三基色原理
• 三基色原理是指自然界 常见的多数彩色都可以 用三种相互独立的基色 按不同比例形成,同样 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 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 理,即三基色原理
三、三基色原理
三、三基色原理
三基色原理内容 (1)选择三种基色,按不同比例相加混 合可以引起几乎所有自然界的彩色感觉。
三原基色原理

三原基色原理简介: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
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的原理,也称三原色原理。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红、绿、蓝这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就是三原色原理。
三原色的原理可解释如下:(1)自然界的任何颜色都可以由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而每种颜色都可以分解成3种基本颜色。
(2)三原色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余的两种颜色来组成。
(3)混合色的饱和度由3种颜色的比例来决定。
混合色的亮度为3种颜色的亮度之和。
配色原理:原色理论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
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红、绿、蓝。
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
而:红光+绿光=黄光绿光+蓝光=青光蓝光+红光=紫光黄光、青光、紫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
例如:红色光与青色光;绿色光与紫色光;蓝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
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彩色三要素和三基色原理

彩色三要素和三基色原理1. 彩色三要素。
(1). 对于彩色光通常可由亮度、色调、色饱和度三个物理量来描述,这三个量常被称为彩色三要素。
A. 亮度:亮度,这里是指彩色光作用于人眼引起明暗程度的感觉,通常用Y来表示;亮度与色光的能量及波长的长短有关。
B. 色调:色调,系指彩色光的颜色类别。
通常所说的红色、绿色、黄色等等就是指其色调不同。
彩色光的色调取决于其光谱成分;而彩色物体的色调,则取决于物体在光线照射下,所反射(或透射)的光谱成分,当然也同样与照射它的光源有关。
C. 饱和度:饱和度,是指颜色的深浅程度,即颜色的浓度。
对于同一色调的彩色光,其饱和度越高,它的颜色就越深;饱和度越低,它的颜色就越浅。
在某一色调的彩色光中掺入白光,会使其饱和度下降,掺入的白光越多,其饱和度就越低。
(2). 色调和饱和度合称为色度。
色度即说明彩色光颜色的类别,又说明了颜色的深浅程度。
在彩色电视系统中,所谓传输彩色图像,实质上是传输图像像素的亮度和色度。
2. 三基色。
(1). 混色的含义:不同波长的光会引起人眼不同的彩色感觉,两种不同光谱成分的光经混合,能引起人眼有产生与某种单色光相同的彩色感觉,即单色光的颜色可以由几种颜色的混合光(复色光)来等效;这一现象称混色。
利用混色的方法,人们可以只用几种颜色的光来仿造出大自然中大多数的彩色,而不必去追究这些彩色光的光谱成分。
(2). 基色光与三基色:人们在进行混色实验时发现:只要选取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色彩,具有这种特性的三个单色光叫基色光,对应的三种颜色称三基色。
彩色电视中所采用的三基色分别是红色、绿色和蓝色。
(3). 三基色原理:A. 三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产生。
即其中任一种基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基色混合而得到。
B. 自然界中的大多数颜色,都可以用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或者说中的大多数颜色都可以分解为三基色。
C. 三个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了混合色的色调和饱和度。
三基色原理

三基色原理自从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本生和威尔逊发现了红、绿、蓝三种颜色后,物理界对于这些“原色”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争论。
为此,英国《哲学杂志》组织物理学家们开展了一次辩论会。
现将这场激烈的争论作以下归纳。
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两条线,过一段时间后,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作用,纸上就会出现与先前画的线条不同的第三条线。
这两条互不相干的线其实是两条基色线。
经过研究表明:人眼所看到的颜色是由眼睛的感光细胞把波长不同的电磁波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其中黄绿色光是由波长440至76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产生的,红橙色光则是由波长555至7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产生的,蓝紫色光是由波长380至475纳米之间的电磁波产生的。
也就是说,每一种颜色可以被分解为其他色光。
虽然任何物体的颜色都是由它本身的色素决定的,但却没有哪一种物体能够呈现一幅纯色,即使是黑色也包含许多微小的色素颗粒。
因此,当一种颜色遇到另一种颜色时,就会变成其他的颜色,例如白纸和白布相叠时,一方呈现出白色,另一方则呈现出灰色。
但当两种颜色的纸重叠在一起时,则出现另一种颜色,而不再是以前那种单一的颜色。
这就是三基色原理。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现象。
科学家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电磁波的干涉作用,即两束或几束电磁波在空间某一点相遇,并发生干扰,其结果导致电磁波的频率不同,最终便形成了不同的颜色。
如果我告诉你,世界上只有两种颜色,一种是蓝色,一种是红色,你会信吗?如果我告诉你,世界上有三种颜色,一种是红色,一种是绿色,你又会怎么想呢?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运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世界是由一种叫做夸克的粒子构成的。
当两个夸克相撞,就会湮灭,产生另一种夸克;当两个夸克结合时,就会得到两个更小的夸克。
这样不断地进行下去,直到宇宙终结为止。
如果有一天,物理学家能够找到一种办法使夸克结合,这样的宇宙就会是一个完全由光子构成的宇宙,并且是一个复合的宇宙。
光的三基色原理

光的三原色为Red、Green、Blue,利用光的三原色作不同比例混合时,可配出不同的颜色是加法性的混色。
颜料的三原色是magenta(洋红)、cran(青)、及yellow(黄)。
利用m、c、y三种颜料,虽也可调出其它不同的颜色,但两者的观念不同。
须特别提醒的是:颜料的magenta不等于光的red;颜料的cran也不等于光的green,这是很多人的误会所在。
但颜料的三原色(c、m、y)与光的三原色(r、g、b)之间却具有如下的互补关系:yellow+blue=whitecyan+red=whitemagenta+green=white我们要能看到颜料,首先须有外来的光源,这个光源通常以白光居多。
颜料在白光的照射下,颜料的粒子,先吸收某一特定的原色光后,再将其对应的互补色反射至观察者,所以观察者所看到颜料的原色,已是自白光中除去某一原色光后所剩下的互补色,例如呈magenta色的颜料是因其自白色光中将green吸收后再反射给观察者的颜色,同理黄色颜料是将白光减掉blue,所以颜料的magenta、cyan 及yellow三原色的特征分别是白光少了green、red及blue三原色。
既然利用光的三原色r、g及b可调配出所有其它光的颜色,利用其对应的互补色m、c、y当然也同样可调配出所有其它颜料的颜色,这种颜料调色的方法称为减法混色;而光的调色方法叫做加法调色。
颜色综述何为三原色?配色原理?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涂料在线点击数:1303 更新时间:2005-8-5何为三原色?三原色(Three Primary Colours):任何色光可以通过不多于三个适当的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三原色是相互独立的,即其中任一原色不能由另两个原色混合产生。
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物体颜色是光作用于物体上面,物体选择性吸收后,剩余的光反射到人眼,人眼视觉神经受到这一定波长和强度的可见光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反映。
在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中吸收一种颜色,如红,则蓝、绿二色光合成为颜色三原色中的青色,如吸收绿光,则红、蓝二色光合成颜色三原色中的枚红,吸收蓝光则红绿色光合成为黄光。
调色基础原理

一、调色原理讲到绘画、图像,自然离不开谈颜色,所有的图案都是由基本形状和颜色组成,颜色构成了我们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我们将要了解颜色的原理,它将是我们调色的基础。
(一)三基色原理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
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
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
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
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
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绿色+蓝色=青色红色+蓝色=品红红色+绿色+蓝色=白色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
另外:红色+青色=白色绿色+品红=白色蓝色+黄色=白色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
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次之,蓝光最弱。
用以上的相加混色三基色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RGB模式。
RGB 模式是绘图软件最常用的一种颜色模式。
(二)、HLS(色相、亮度、饱和度)原理HLS是Hue(色相)、Luminance(亮度)、Saturation(饱和度)。
色相是颜色的一种属性,它实质上是色彩的基本颜色,即我们经常讲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每一种代表一种色相。
色相的调整也就是改变它的颜色。
亮度就是各种颜色的图形原色(如RGB图像的原色为R、G、B三种或各种自的色相)的明暗度,亮度调整也就是明暗度的调整。
亮度范围从0 到255,共分为256个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原基色原理
简介:
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
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的原理,也称三原色原理。
任何颜色都可以用红、绿、蓝这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就是三原色原理。
三原色的原理可解释如下:
(1)自然界的任何颜色都可以由3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而每种颜色都可以分解成3种基本颜色。
(2)三原色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余的两种颜色来组成。
(3)混合色的饱和度由3种颜色的比例来决定。
混合色的亮度为3种颜色的亮度之和。
配色原理:
原色理论
三原色,所谓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混色理论
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
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红、绿、蓝。
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
而: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紫光
黄光、青光、紫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
例如:红色光与青色光;绿色光与紫色光;蓝色光与黄色光。
(二)减法混合
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
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
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
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
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
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A: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
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B: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称空间混合。
三原色的概念: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
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
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
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
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
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概念延伸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
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
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
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青色,黄色颜料吸收蓝色而反射黄色,品红颜料吸收绿色而反射品红。
也就是:
白色-红色=青色
白色-绿色=品红
白色-蓝色=黄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黄色两种颜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于颜料吸收了红色和蓝色,而反射了绿色,对于颜料的混合我们表示如下:
颜料(黄色+青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
颜料(品红+青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
颜料(黄色+品红)=白色-绿色-蓝色=红色
以上的都是相减混色,相减混色就是以吸收三基色比例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颜色的。
所以有把青色、品红、黄色称为颜料三基色。
颜料三基色的混色在绘画、印刷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颜料三基色中,红绿蓝三色被称为相减二次色或颜料二次色。
在相减二次色中有:
(青色+黄色+品红)=白色-红色-蓝色-绿色=黑色
三原色的应用
用以上的相加混色三基色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RGB模式,而用相减混色三基
色原理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CMYK模式,它们广泛运用于绘画和印刷领域。
RGB模式是绘图软件最常用的一种颜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处理图像比较方便,而且,RGB存储的图像要比CMYK图像要小,可以节省内存和空间。
CMYK模式是一种颜料模式,所以它属于印刷模式,但本质上与RGB模式没有区别,只是产生颜色的方式不同。
RGB为相加混色模式,CMYK为相减混色模式。
例如,显示器采用RGB模式,就是因为显示器是电子光束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材料发出亮光从而产生颜色。
当没有光的时候为黑色,光线加到最大时为白色。
而打印机呢?它的油墨不会自己发出光线。
因而只有采用吸收特定光波而反射其它光的颜色,所以需要用减色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