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真实情况分析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由一方转让给另一方使用的行为,是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目标。

为了了解当前土地流转的情况,本文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分析土地流转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农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和相关政府部门为主要对象。

二、调研结果分析1.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据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土地流转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流转土地面积和流转方数均有所增加。

在流转土地面积方面,中小规模流转占绝大多数,大规模流转相对较少。

在流转方数方面,农户、合作组织和企业都是土地流转的主要参与方。

2.土地流转的问题与挑战调研发现,土地流转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民对土地流转理解不足,缺乏流转意识,存在抵触情绪。

其次,土地流转主体之间缺乏信任,流转合同履约问题较多。

再次,土地流转市场不够规范,交易环节中存在不合理的中介费用。

此外,土地流转后的农田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三、政策建议基于调研结果1.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理解和认同,鼓励农民参与流转。

同时,加强对土地流转主体的培训,提高流转合同的履约能力。

2.建立土地流转市场。

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规范流转合同和中介机构行为,降低中介费用。

同时,推动土地流转市场信息公开和透明,提高交易效率。

3.加强农田管理。

对流转后的农田进行统一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田的土壤质量、水文保持等环境条件,提高农田产出。

4.鼓励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支持土地流转主体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结论:土地流转在推动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政策和建立规范市场,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的发展,实现农村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篇一)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4月中旬,根据政协腾冲市委员会**年工作计划,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农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到界头、固东、曲石、腾越、清水等5个乡镇,以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

截止**年3月,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7万亩,占承包耕地合同总面积66.7万亩的13%。

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创意农业。

从土地流转的期限看:10年以下的29985.1亩,占34.5%;10年以上的57014.9亩,占65.5%。

从土地流转的形式看:转包8574亩,出租60568亩,互换6606亩,转让3952亩,股份合作6691亩,其他形式609亩。

从土地流转方向看:流入企业41209亩,占47.3 %;流入合作社2487.5亩,占2.9 %;流入大户22416亩,占25.8 %;流入家庭农场10261亩,占11.8%;农户间流转10626.5亩,占12.2 %。

从土地流转规模看: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下的经营户1677户21150亩;100亩以上的87户65850亩。

其中:100—499亩66户,500—999亩8户,1000—9999亩10户,10000亩以上3户38475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流转示范典型。

主要模式有:“公平模式”:曲石镇公平社区以党总支为引领,将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农户以土地入社,合作社再以水田每年每亩500市斤、旱地每年每亩436市斤的稻谷将11300亩土地流转给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以发展银杏采叶林、南方红豆杉采叶林种植,同时发展林下生态鸡、生态肉牛养殖、林下中药材种植,打造现代高标准农林业旅游观光示范园。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xx月份,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就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展开专题调研,先后深入马陵山、时集、棋盘等镇,走访50多家农户、部分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召开了座谈会,就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一)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呈逐年增加趋势,土地规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截至2015年底,全市累计土地流转30.79万亩,约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2.xx%,其中以出租形式流转的有13.93万亩、以转包形式流转的有9.82万亩、以转让形式流转的有0.22万亩、以互换形式流转的有0.7xx万亩、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形式流转的有5.31万亩,涉及农户约58360户。

2016年,全市计划流转土地约为2.8万亩心得体会。

(二)积极作用一是增加了流转双方经济收入。

对农户而言,把自家承包地流转出去,一方面可以获取土地租金,另一方面可以摆脱土地束缚,从事各类务工项目增加收入,相较于单纯种地年收入,家庭收入增长明显。

对承包大户而言,不论是种植经济作物还是种植常规农作物,其收入效益都是过去数倍,有效加快了致富步伐。

二是促进了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目前,各镇(村)所流转的土地,大都是以各种特色农业生产经营为主。

例如棋盘镇马陵山“五花园”瓜果花木园区,时集镇白石村、山东村的水蜜桃种植园,马陵山镇十里长沟果蔬带,高流镇8xx2xx西瓜种植区,邵店镇花卉苗木种植区,阿湖镇大棚葡萄园区等等,逐步形成了规模化发展态势,成为各镇(村)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典型示范。

特别是我市的美丽产业和甜蜜产业已形成特色并初具规模。

另外,土地的规模化流转,还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

目前,我市8个农业产业园区经过提档升级,农产品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调研报告

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调研报告

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调研报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根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根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从某某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实际来看,保障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且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效劳,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是推进当前农村改革开展的重中之重。

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特点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的村有627个,组4452个,耕地面积1349783亩,农户228365户。

流转面积达175471亩,占总面积的13%,流转土地仍以种、养植业为主。

涉及农户34254户,占总农户数15%,以流转期限划分,长期流转面积68434亩,占流转面积39%,短期流转面积107037亩,占流转面积61%;以流转方式划分,出租面积10528亩,占6%,转包面积107751亩,占61%,入股面积1755亩,占1%,互换面积54396亩,占31%,转让面积1041亩,占1%;土地净流出农户17046户,净流出面积35436亩。

土地规模经营方面,30亩以上规模经营农户1627户,经营面积56945亩,其中~100亩以上经营户132户,经营面积14515亩。

总体来看,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1、流转规模日趋扩大化。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打工〞经济的不断开展,农村劳务输出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离开土地,走出家门寻找致富门路,加速了农村土地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呈逐年扩大之势。

3、流转主体日趋多元化。

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除一般农户外,农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也参与到农业规模经营中。

目前,有多家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了土地流转。

如沙湖镇万荷堂莲业,鼓励扶持农户开展莲业种植,开展种植大户100多户,参与土地流转面积1800多亩。

镇天利养鸡专业合作社,开展养殖大户30多户,以亩平600元左右价格租赁农户承包耕地600亩左右,进行规模化养鸡。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篇一)按照市委安排,市政协组成了以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才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就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期间,调研组先后到县(市)区实地考察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了多次专题研究会,外出到安徽省潜山县、河南省商丘市等地学习考察,现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经验我市共辖1175 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820 万亩, 家庭承包耕地面积681 万亩。

xx 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355 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53%,比上年同期增加95 万亩,流转面积位居全省首位。

在全市流转的355 万亩土地中,有组织地进行土地流转186 万亩,其中,流转给农民合作社1 11.6 万亩,家庭农场35 万亩,整村流转31个。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主体。

农民合作社流转面积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60%,家庭农场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19%,其中,经营20 0 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全市达到了281 家。

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

主要体现在: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促进了土地加速流转。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年初专题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吴野松、市长孙轶亲自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中心工作来抓。

市农委就土地流转工作专门下发了两个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突出了工作重点,在每个县(市、区)分别选择一个乡(镇)进行土地确权试点。

调兵山市土地流转工作抓得早,xx 年就召开了全市土地流转工作会议,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 3 个专业合作社给予了每社5 万元的奖励。

铁岭县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土地流转对接会议,召集各村干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进行了土地流转供需对接。

xx 县、调兵山市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合作社解决了资金和晾晒场地等问题。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四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四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四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四)结合农村“三大合作”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专题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土地流转基本情况的分析截止**年5月,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累计147972亩。

占全市承包面积26.14%。

其中,近5年土地流转面积78750亩,占土地流转面积53.21%。

(一)对近5年土地流转情况的分析:共涉及到136个村、2788个组、38055个农户,涉及集体“四荒”地面积17510亩,土地流转金总额3693.4万元,平均每亩流转金469元。

1. 按流转形式分。

转包19688亩、出租35688亩、互换1938亩、入股15923亩、其他5513亩;2. 按流转年限分。

5年以下的面积18900亩、5-10年的面积21262亩、11-15年的面积19875亩、16年以上的面积18713亩。

3. 按流向分。

流入城镇居民18人、面积6200亩,流入本地农户4896户、面积47950亩,流入外地农户13户、面积5500亩,流入工商企业16家、面积19100亩(外资企业1家,1700亩)。

4. 按用途分。

全部都是用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是土地流转以出租为主,面积最多,占近5年土地流转总面积45.32%。

二是出租年限5-10年的较多,占近5年土地流转总面积27%。

三是流入本地农户的面积最多,占近5年土地流转总面积60.89%。

(二)我市土地流转的特点 1. 政策导向影响流转速度。

2002年,全市当年土地流转面积32282亩,比2001年增加了近2万亩,原因是当时粮油价格低、税费负担重,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20xx年,农业税取消后,农民种田积极性提高,土地流转速度减慢,甚至出现“回流”现象。

**年以来,高效规模农业和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为土地流转增添了新的动力,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截止**年5月,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7972亩,创历史新高。

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成为了热门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现象的发展状况,本次调研组在各地进行了调研。

以下是本次调研报告:一、农村土地流转的趋势1.大格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逐渐倾向于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

发展模式从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竞标流转,逐步转变为村民自主流转,政府鼓励的股份合作制、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实现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2.小格局相较于以前,现在的农村土地流转更加市场化,一些农民能够通过土地流转赚取巨大的利益,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由于一些农民乐于接受政府组织的土地流转计划,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不断加快。

二、规模经营的趋势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供应、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规模经营显然更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更容易推广科技成果,更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现状尽管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我们仍然看到了一些问题,如:1.很多农民还缺乏对土地流转权益的了解或不清楚自己的土地流转权益。

2.有些农村土地流转仍未达到规范状态,还涉及到非法翻建、无证经营等问题。

3.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中,个别地区也存在一些非正规的收购渠道。

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未来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未来发展仍可能受到以下方面的影响:1.大力加强和落实对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政策扶持,为农村发展开辟宽广的道路。

2.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市场,使农民的收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

3.倡导和发展现代农业,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管辖方式,实现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和农民收益提高等发展目标。

总之,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在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相信在政府完善政策、规范市场、倡导现代农业等方面的努力下,这种趋势还将持续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逐步推行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农村土地流转的推广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我们先编制了调研问卷,要求农村居民回答与土地流转相关的问题;然后选择了多个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走访,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根据调研数据,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逐渐增加。

大多数农村地区农民普遍倾向于将土地流转给更有能力的经营者,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

2.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1)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渠道受限,农民对于土地流转的信息了解不足,容易被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

(2)农村土地资源闲置。

由于流转土地的多为老年农民,他们不具备充分发挥土地的能力,导致大量土地资源闲置。

(3)流转合同风险。

由于合同的不明晰和不完善,农民在流转过程中容易面临合同违约风险。

(4)土地流转价格不透明。

目前,土地流转价格多由双方协商,导致价格标准不透明、存在差别化。

3. 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趋势(1)流转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农村人口流动和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减少,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将会逐渐扩大。

(2)专业化经营模式崛起。

农村土地流转将越来越多地由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经营模式转向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互联网+农业的推动。

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打通信息壁垒,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化和规模化的发展。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信息意识。

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和认知。

2. 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合同,明确双方权益,减少合同风险。

3. 规范土地流转价格。

制定土地流转的价格标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4. 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真实情况分析调研报告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真实事情分析调研报告近年来,湘乡市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土地流转也呈现出规模别断扩大、流转形式多样、多种组织参与的特点。

为了全面掌握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事情,加速推进湘乡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湘乡市统计局组织课题组深入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湘乡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成效湘乡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总面积20xx平方公里,人口91.5万,下辖3乡15镇4个街道办事处。

共有708个行政村,8040个村民小组,农村土地承包户223547户,农村承包人口767865人,承包耕地面积为678652亩。

近年来,湘乡市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有了较好较快的进展。

据别彻底统计,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近18.2万亩。

其中耕地流转面积6473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54%,涉及农户5.2万户,占总农户的23.3%。

承包方式以转包、租赁、转让为主。

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在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也带来了农业农村进展的一些新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经过土地流转,把零星的土地从农民手中集中连片,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进展规模特色产业,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淌和优化组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2、推动了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

要紧是经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纳“公司+基地”、“合作社+基地”的模式,与农民签订流转合同,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3、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率。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4、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经过土地流转,打破了一家一户封闭式的经营格局,使土地逐步转向种田大户,既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又解放了大批农业劳动力,使许多农民能够离开土地安心外出务工经商,转向二、三产业,从而优化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

5、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民经过土地流转,既能够获得流转收入,还能够腾出手来从事其他工作,有的经过土地入股还能获得一定的分红收入,或经过就近在流转的生产基地务工赚取工资收入。

二、当前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要紧咨询题1、土地流转的行为别规范。

一是土地流转存在随意性和别稳定性。

许多流转特别是农户之间的流转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流转期限短。

除林地流转期限较长以外,以转包为主的农户间的耕地流转,期限普通1—3年,有的更短。

二是流转无合同或合同别规范。

大部分地点土地流转都没有合同,特别是水田流转通常用口头协议的方式进行私下流转,即使有合同,也存在权利义务表述别清、利益分配别规范等别完善之处,这种事情极易造成土地承包关系混乱,形成土地流转纠纷隐患。

2、乡村两级中介组织和治理服务机构功能别健全。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仅仅停留在普通性的引导治理上,缺乏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治理和服务,农户自发土地流转占相当比重。

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多数农户土地流转发生在父子、叔侄、亲戚及邻居之间,有些是被动流转,因无力耕种,谈别上精耕细作,导致土地质量下落。

3、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要紧是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宣传教育没有跟上来,农民思想认识别脚,心存疑虑。

部分农民怕土地流转会失去承包权,妨碍自己的利益。

所以,宁可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弃耕,也别情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另外,由于湘乡市就土地流转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所以,乡村基层干部没有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去正确引导农民依法有序流转。

三、当前制约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的要紧因素1、土地分散经营制约着土地流转。

由于土地胖瘦别一,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

划分土地时以及后来的几次小调整留下的种种弊端,严峻制约着生产力的进展和产量的提高。

湘乡市人均耕地仅0.85亩,而且每户的承包土地相对分散。

这种土地的分散经营,要转为集中规模经营,由于涉及的农户多,农户之间的思想认识别一致,严峻制约了土地的有序流转,妨碍了土地规模效益的发挥。

2、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制约着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关于农民来说,普遍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两大功能。

这就决定了农民把土地作为命根子来看待,别愿轻易离开土地。

他们认为,有了土地,日子就有退路,即使外出打工赚别到钞票还能够返乡种田,内心踏实。

并且,由于目前城镇化水平较低,吸纳农民就业能力别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空间有限,以及农民自身知识技能的储备别脚,进城就业门路窄,无法在都市获得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所以,农民始终把土地作为自己的最后保障。

有钞票的别在乎土地流转所得的收益,没有钞票的更惦恋土地。

有的宁可粗放经营,甚至别惜撂荒弃耕,也别愿将土地转让出去。

另外,近年来国家将各种惠农补贴直接发放给承包农户的发放方式,也挫伤了部分种粮户的积极性。

3、效益价格低廉制约着土地流转。

尽管政策倡导土地要有偿流转,但是土地流转的价格极低。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农业比较效益低。

据农业部统计,全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的亩平均成本481.1元,以来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有的甚至成倍增长,亩均成本再次增加60—80元,亩利润仅为185.2元,按照复种指数2计算,平均亩利润仅为370.4元。

受此妨碍土地流转的价格难以提高,流转农户难以获得较高的土地收益,所以挑选粗放经营而别流转。

二是土地流转渠道别畅。

由于缺乏信息渠道,缺乏规范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急于流转土地的农民只能低价或无偿把土地转让给别人耕种。

三是农民土地经营流转价格意识淡薄。

土地流转价格别像一般商品价格那样容易确定,且目前又没有完整的价格评估机制,从而导致农民价格意识淡薄。

四是农业特色产业少,带动力别强,使得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程度别高。

而评价土地流转的成效,一具重要的标志算是看农民流转土地后,经过经营主体的集约化经营,土地的产出效益比流转前是别是提高了。

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对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从调查的事情看,许多地点由于缺乏效益明显、可持续性强的特色农业产业的有力支撑,农用地需求相对较少,许多农户面临着土地向何处流转的困惑。

4、农业规模经营风险大制约着土地流转。

农业规模化经营普通前期投入资金大,回笼周期长。

加之缺乏配套的风险防范机制作保障,自然灾难、市场波动、经营别善等别确定因素均可导致产业效益落低甚至血本无归,一旦发生这类事情就难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收益,将造成新的矛盾,妨碍社会稳定。

另外,水田流转关于种粮大户也有些现实咨询题难以解决。

如粮食收割后如何晒干处理等。

所以大多数流转经营主体对土地流转表现得很慎重,别敢轻易接手。

四、推进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1、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典型引导。

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农民对土地流转有新的认识,改变一些农户宁可抛荒、别可失地的想法,解决农户土地流转中的思想顾虑。

帮农民算好账,进行流转疏导。

经过算账,使一部分农民将承包土地经过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

加强典型引导。

积极引导农民进行探究性示范试点,让农民看到土地流转的好处后,因势利导促进土地正常流转。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照城郊地区、交通干线沿线和边远地区别同的事情,在每个乡镇办事处重点抓好1—2个村的土地流转工作,特别是在完善土地承包机制、推进土地流转上要有所突破,为逐步在面上推开探究和积存经验。

2、健全乡村两级治理服务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以乡镇办事处农村经营治理部门为依托,全面建立乡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各行政村都明确村主任为土地流转信息员,有条件的村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

积极哺育规范的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络,为农村土地流转搭建服务平台,承担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指导、业务问,以及土地供求登记、信息公布、项目推介、中介协调、合同鉴证、跟踪服务和纠纷调处仲裁等服务工作。

并且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必要的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

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或信息员,随时收集并向乡(镇)土地流转中心报送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参与流转收益评估,协助土地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经过市、乡、村三级服务络的有效结合,为土地流转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3、建立扶持奖励的优惠政策,推进土地流转进程。

湘乡是农业大市,怎么推进土地流转,做好“三农”文章,政策导向是关键。

所以建议尽快出台政策,加大财政奖扶力度。

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各地产业布局规划,每年安排一定的奖励资金赋予扶持和奖励。

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一具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并且还要采取多渠道扶持、多部门发力的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在项目建设扶持方面,要把现化农业建设、移民建设、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辟等项目重点优先安排,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在金融支持方面,要由农发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研究制订对于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施细则,开展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和流转收入质押贷款业务,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进展中的资金投入这一瓶颈咨询题。

4、积极制造良好条件,优化土地流转环境。

一是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要制订现代农业的进展规划,突动身展本地特色产业。

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企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此推动土地流转的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大力进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土地流转和土地集约流转将产生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别能有效解决劳动力转移咨询题,势必会妨碍土地流转和农村稳定。

所以,要经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实现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外地或本地务工经商。

三是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要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医疗、生育、伤残等保险,完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

从而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质和社会保障功能,突出其生产进展和增收致富功能,为土地转出者解决后顾之忧。

四是建立农业规模经营的风险防范机制。

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建立健全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以防范产业进展别利因素,减少农业受灾难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为经营者营造良好的进展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