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病图片大全共21页

合集下载

猪丹毒ppt课件

猪丹毒ppt课件

大多由急性病例分离出来;R毒力弱,多见于人工培养或
慢性病例和带菌猪体内分离.
4
• ③抗原性:A、B型特异抗原,G种特异抗原。 • A型(A+G抗原)、B型(B+G抗原)、N型(G抗原)。
致猪疾病主要是A型抗原(引起急性败血症)。B型抗原 性强(常见于关节炎病例),可作为制苗的菌种,刺激 机体产生抗体;另外,能凝集鸡红细胞,故制苗常选用 凝集鸡红血球能力强的B型菌。
30
• 2、发生疫情:病猪:首次使用大剂量青霉素耳静脉注射,同 时肌肉注射常规剂量的水剂或油剂青霉素,如有好转用常规剂 量肌肉注射,不能停药太早,容易复发或转慢性。
• 同群猪:青霉素常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续3-4天。 • 病死猪:深埋,化剂或工业用。 • 此外,其他抗生素或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均有效。用抗
19
病变
急性型: 胃:胃底及幽门部黏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小点出血。 肠:整个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 脾:肿大,呈典型的败血脾。 肾:淤血、肿大,有“大红肾”之称。 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外翻,多汁。
20
亚急性型: 充血斑中心可因水肿压迫呈苍白色。 慢性型: 心内膜炎;在心脏可见到疣状心内膜炎的病变,二尖瓣和
• ⑤实验动物:鸽、小鼠敏感,豚鼠不易感。
6
流行病学
• 分布:猪丹毒杆菌能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甚至在鱼类、家
蝇和蚊子体内有时也能分离到本菌。全世界分布。美国还有 火鸡丹毒。 • 传染源:病猪、带菌猪、粪便、尿液、分泌物。 • 易感性: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架子猪。 • 传播途径:消化道、水、饲料等感染;还可由伤口(皮肤、 口腔、胃黏膜)感染;通过吸血昆虫(蜱、螨、蚤)感染。
7

猪丹毒

猪丹毒

猪丹毒在《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体系的构建和有效运行》(如欲参阅该书,可使用百度搜索)一书第2章,猪丹毒原本已经被归类于“对当前养猪生产不构成现实威胁”的一种猪病。

但奇异的是,该病在销声匿迹近20多年后,近几年却在我国局部地区及部分规模化猪场死灰复燃,并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如图3.1~图3.3)。

个别发病严重的猪场,甚至出现猪传人的情况(如图3.4)。

图3.1 急性猪丹毒造成大批死亡图3.2 病猪出现典型丹毒症状图3.3 大红肾图3.4 接触过猪丹毒病猪被感染 表面上,近几年的猪丹毒疫情,来势确实比较凶猛!发病急,死亡率高,且死亡的多是大猪,损失巨大!一些发病猪场采用敏感抗生素(主要如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预防或治疗,收效甚微。

有的病猪经肌肉注射敏感抗生素后,虽可快速压制急性症状,但过后仍因心力衰竭死亡。

疫苗免疫预防虽可见一定成效,但很难根绝。

有的猪场流行期长达1年甚至超过1年。

但从珠海市安富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安富来)协助处理过的几个猪丹毒发病猪场临床表现来看,猪丹毒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可怕!只要是硬件配置和生产管理稍微过得去的猪场,出现该病流行的机率非常小。

一些硬件配置和生产管理特别差的猪场不幸暴发该病,也非常容易快速被控制。

珠海安富来接触过的几个猪丹毒发病猪场,基本都可以归类于行业内卫生防疫条件最差猪场之列。

污水横流,苍蝇满天飞。

病死猪不做深埋或彻底的无害化处理,挖个坑浅浅掩埋了事。

雨水一冲刷,死猪尸体外露,周围大头苍蝇扎堆,整个猪场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尸溴味。

应该免疫的疫苗(主要是蓝耳苗,圆环苗)不免疫,或虽有免疫但疫苗选用不当或执行不到位。

这几个猪丹毒发病猪场的猪群,都同时存在严重的蓝耳病毒和2型圆环病毒感染。

这其中,有一个猪场疫情自2014年6月初持续到2015年4月底,但其间出售到其他猪场饲养的种猪和猪苗,无一出现猪丹毒流行情况。

2015年5月初,广东粤西地区某猪场一栋育成大猪舍(存栏约600头)出现猪丹毒流行。

猪丹毒

猪丹毒

主要表现局部红肿、热痛,但不化脓;
肿胀可向四周蔓延,波及到手或脚,引 起全身不适,附近淋巴结肿大,甚至发 生败血症、关节炎或心内膜炎。 用青霉素治疗可以迅速康复,但不产 生免疫力。在处理动物及其产品时,应 注意个人防护和消毒,尤其是不准食用 未经高温处理的病猪肉和内脏。
( 2 )动物接种 病料制成悬液, 接种豚鼠、鸽子、小白鼠看能否引 起发病、死亡。 ( 3 )血清学反应 有荧光技术、 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 凝试验等。 3.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猪瘟、 猪肺疫、猪副伤寒区别。
防 治
1.预防措施 ( 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抵抗力 搞 好防疫卫生工作;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猪时, 应隔离观察两周以上;定期消毒、杀虫、灭 鼠。 ( 2 )定期预防注射,提高免疫水平 每年 春秋各免疫接种1次;仔猪于断奶后进行,如 在哺乳期免疫,则应于断奶后补免,以后每 隔6个月免疫1次。
( 3 )脾脏充血、肿大,呈樱桃红
色,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质地柔软;
切面隆起,呈暗红色,脾髓刮过量大。
( 4 )肾脏淤血、肿大,俗称“大
红肾”,表面出血点。
( 5 )胃肠呈卡他性出血性炎症,
主要在胃(幽门部)和十二指肠明显。
急性猪丹毒 右脾肿大、 充血,左为正常对照
猪丹毒 脾脏明显肿大,肾脏有散在出血
关节炎
慢性猪丹毒 呈多发性关节炎,不能站 立呈犬坐势
慢性猪丹毒 多发性关节炎,关节 肿胀,不能站立,呈犬坐姿势
(2)慢性心内膜炎 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喜卧伏,厌行动, 强使行走,则举步缓慢,全身摇晃。 听诊心脏有杂音,心跳加快、亢进,心律 不齐。 呼吸急促、困难。 胸下、四肢发生于浮肿(浮肿一般无疼痛 感)。 强迫其剧烈运动时,常由于心脏麻痹而突 然倒地死。

猪丹毒ppt医学课件

猪丹毒ppt医学课件
猪 丹毒
概述 病原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诊断 防制
一、概述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 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特征为急性病例表现败血症;亚 急性病例表现皮肤疹块;慢性病例主 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关节炎和皮肤坏 死。主要侵害架子猪,对养猪业危害 很大。
二、病原体(猪丹毒杆菌) 1、大小及形态:猪丹毒杆菌是一种 纤细的小杆菌,大小为0.2~ 0.4µm×0.8~2.0µm。在感染动物组织触 片或血片中,呈单个、成对或小丛状。从 心脏瓣膜疣状物中分离的常呈不分枝的长 丝状或短链状。不运动,不产生芽胞,无 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2、发病时的扑灭措施 (1)隔离:猪进行检查,发现病猪隔离治疗。 (2)消毒:对猪舍、用具、运动场等认真消毒。 (3)粪便和垫料最好烧毁或堆肥发酵处理。 (4)病猪尸体、急宰病猪的血液和割除的病变组 织器官化制和深埋,没有病变的肉和脏器可高温处 理后利用。 (5)对同群未发病的猪只,注射青霉素或四环素 可收到控制疫情的效果。

2、亚急性:主要变化为皮肤有坏死性疹块。
3、慢性 (1)心内膜炎型:心脏二尖瓣处有溃疡 性心内膜炎,形成疣状物,呈菜花状,此病 变可能发生在三尖瓣处。
3、慢性
(2)关节炎型:关节腔内及关节周围有 浆液性纤维素渗出。
膀胱粘膜上的出血点及血肿
膝关节关节炎,滑膜绒毛样增生
3、慢性 (3)皮肤坏死型:多见于背、肩、耳、蹄 和尾等部的皮肤出现肿胀、隆起、坏死、干 硬似皮革,经2~3个月坏死皮肤脱落,形成 瘢痕组织而痊愈。
(3)皮肤坏死型:多见于背、肩、 耳、蹄和尾等部的皮肤出现肿胀、隆起、 坏死、干硬似皮革,经2~3个月坏死皮 肤脱落,形成瘢痕组织而痊愈。如有继
发感染则病情复杂且病程延长。

猪丹毒

猪丹毒

猪丹毒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概念猪丹毒症状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 ,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猪丹毒-病猪的颈部背部皮肤大面积瘀血。

致病原因①圈舍肮脏潮湿。

②饲料湿喂,尤其是如果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病原的繁殖。

③引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④摄入粪便。

⑤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

⑥温度突变、夏季高温。

⑦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

⑧突然更换日粮。

⑨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

⑩病毒感染 - 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

⑾栖息区垫有稻草的猪舍更易发生,因为丹毒杆菌可在稻草中存活。

病原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

本菌为平直或微弯纤细小杆菌,大小为0.2~0.4微米×0.8~2.5微米。

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病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中,多呈长丝状,有时很细。

本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59天,毒力仍然强大。

露天放置2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米231天的病猪尸体,12.5%食盐处理并冷藏于4℃148天的猪肉中,都可以分离到猪丹毒杆菌。

在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l%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5%碳酸中很快死亡。

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肉汤培养物于50℃经12~20分钟,70℃5分钟即可杀死。

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而进入肠道。

临床症状潜伏期短的1天,长的7天。

急性型此型常见,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

第二节 一猪丹毒

第二节 一猪丹毒

• 亚急性疹块型 病较轻,1 ~2 d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 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 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 块突出皮肤2~3 mm,大小约1至数厘米,从几个 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口渴 、便 秘、呕吐、体温高,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 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1~2周。
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59d,毒力仍 然强大。露天放置27d的病死猪肝脏,深埋 1.5 m 231d的病猪尸体,12.5%食盐处理 并冷藏于4℃148 d的猪肉中,都可以分离 到猪丹毒杆菌。在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 马林、l%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5%碳酸 中很快死亡。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肉汤培 养物于50℃ 经12~20 min,70℃经5 min 即可杀死。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 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而进入肠道
第一章第二节猪细菌性传染病

猪丹毒
朱雪峰
一、概述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也叫“钻石皮肤 病”(diamond skin disease)或“红热病” (red fever),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 性、热性传染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败血症、 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心内膜炎型。1882年 Pasteur首先从患猪丹毒病的猪体内分离到猪丹毒 杆菌。人通过创伤也可被感染,称为类丹毒 。近 年来我国各地不同程度的爆发了猪丹毒,发病率 高,危害严重,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损失
亚急性猪丹毒:肺充血、水肿, 呈花斑样
亚急性猪丹毒:肺泡毛细血管 有纤维与红细胞透明膜形成
亚急性猪丹毒:关节附近的 淋巴结发炎,尤其是前胸以 及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 切面呈红褐色,斑状出血
亚急性猪丹毒:胃底区粘膜红 布样充血、卡他性炎

常见猪病图谱

常见猪病图谱
73
临床症状
2、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 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2.5℃,不吃,有浆 液性或粘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四肢 共济失调,转圈、磨牙、仰卧、后肢麻痹、爬 行,部分病猪出现关节炎,病程l~5天。
3、关节炎型:由前两型转化而来。一肢或几肢 关节肿胀,疼痛,跛行,重者不能站立,精神 和食欲时好时坏,衰弱死亡或逐渐恢复,病程 2~3周。
94
临床症状 1、种母猪。主要表现为高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咳嗽,不同程 度地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或不孕。妊娠母猪感染后,食欲废绝,高热 (40度以上),可发生早产,后期流产、死产、木乃伊化、弱仔,预产 期后延。流产后,精神状况好转,有食欲,但无乳。有的乳头变红,有 的皮肤发绀,耳朵发蓝。 2、新生仔猪。部分新生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轻瘫。生后因母猪无乳
水样腹泻,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片,腥臭。
3、粪便初期呈灰白色,后呈黄绿色,末期粘稠。病 猪严重脱水、萎顿、消瘦、被毛粗乱。日龄越小, 病死率越高。
4、耐过仔猪因生长发育受阻而成僵猪。青年猪几乎 全部发病,水样腹泻,个别猪呕吐、厌食。哺乳母 猪腹泻,泌乳减少,加速哺乳仔猪死亡。
5、妊娠母猪偶尔可见流产。 6、老疫区病情轻缓。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防治方法
1、实践中选用普杀平,强化抗菌剂,帝诺, 氟甲砜霉素肌肉注射或胸腔注射,连用3 天以上;
2
猪瘟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 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引起的一种急性、 发热、接触性传染病。

猪丹毒

猪丹毒

第六节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 临床症状: • 病猪先表现打喷嚏, 有鼾声, 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或粘脓性分 泌物,有时带有血丝, 不时拱地, 搔扒或磨擦鼻部。 • 经常流泪, 以致在眼内角下的皮肤上形成灰色或黑色的泪斑。数 周后, 少数猪可自愈, 但大多数猪有鼻甲骨萎缩变化, 经过2 -3个月,鼻和面部变形。严重的鼻腔短小或偏向一侧。 • 仔猪首先表现严重的打喷嚏,有鼾声,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或粘 脓性分泌物,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鼾甲骨萎缩和鼻中隔歪曲, 有时还伴随着上颌变短和扭曲等症状。 • 育肥猪,打喷嚏是短暂的,生长不好和饲料转化率不高引起鼻甲 骨萎缩病死率低。 • 此病普遍发生在集约化养猪场中。
第七节
蓝耳病
• 控制: • 一旦在一个猪场已诊断发生呼吸综合症,要想改变此病的过程是难以做到的,通常繁 殖障碍过程要持续2~4个月,此后母猪将会产生对呼吸综合症的免疫力。 • 这种免疫力保持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目前还不清楚。经1~4个月呼吸道症状可平静下来, 但是在连续流水式生长育肥设施的猪场,易感哺乳仔猪会不断从较大的仔猪处获得感 染。 •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按猪龄隔离饲养,实施全进全出饲养方式,这是减少该病临床症 状最好的饲养管理程序。 • 可以采取缓解临床症状和控制继发感染等措施,主要有 • 补充电解质,平衡体液酸碱度,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10%葡萄糖注射液、碳酸 氢钠注射液,静脉注射; • 补充维生素C、复方维生素B; • 使用抗菌药防止继发感染,如恩诺沙星、青霉素、链霉毒; • 提高饲料蛋白质和能量水平; • 夏季天气炎热,采取降温、通风措施。同时,发病后要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措施,没 有发病的猪要加强护理,饲料中可适当添加抗生素如泰乐菌素或泰妙菌素。 • 采取以上措施,仅能缓和临床发病症状,减少死亡,但不能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