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中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初三语文中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初三语文中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初二统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一)1、比:其两膝相比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2、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蜀之鄙有二僧()3、兵:兵革非不坚利也()4、病: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5、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彻:日光下彻,影布石上()7、乘:公与之乘()8、从: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惠未遍,民弗从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9、当: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10道: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1得: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吾不得而见之矣()12、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十年春,齐师伐我()以至仁伐至不仁()扰龙伐蛟,登龟狩麟()13、犯:并皆暴犯百姓()14、方: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北方有侮臣者()方欲行,转视积薪后()15、更: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更有小说家言()16、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既克,公问其故()故克之()初二统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二)1、顾:王顾左右而言他()顾野有麦场()2、观: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归: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而其归书也必速()4、好:余幼好书,家贫难致()5、还:明道中,从先人还家()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6、会:又以钜鹿之战、……垓下之会为最()会宾客大宴()无由会晤()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7、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8、及: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9、计:通计一舟,为人五()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10、济:渎书以过日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11、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12、假: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乃悟前狼假寐()13、间: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以为神,蔽林间窥之()14、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5、见:下见小潭()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16、竭:彼竭我盈()狱:小大之狱()17、竭: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8、尽: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断其喉,尽其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19、进: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0、居: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初二统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三)1、举:博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烛而索()2、具: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具以情告()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洸洸乎干城之具也()3、俱:处与之俱()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一说,使与书俱()4、遽: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5、决:舍问,其奚决焉? ()孔子不能决也()6、类: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佛印绝类弥勒()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7、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8、论:曹刿论战()子孙弃者,无论焉()9、灭: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10、明: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明日,徐公来()11、名: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又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12、命:五十而知天命()夫子何命焉为()13、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4、难:余幼好书,家贫难致()15、平: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16、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7、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18、强: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争而不得,不可谓强()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赏赐百千强()初二统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四)1、请:曹刿请见()2、穷:愈往而不知其所穷()3、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忽啼求之()又夹百千求救声()4、取: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5、去:睨之,久而不去()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西蜀之去南海()6、全:全石以为底()7、任: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以此任物,亦必悖矣()8、入:入楚则盗()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入则无法家拂士()9、善: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王曰:“善。
中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训练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训练及答案1. 求中考文言文必考150个常用加点字(一)之 1. 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2. 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
如: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助词,舒缓语气,不译。
如:①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 何陋之有?(《陋室铭》)② 宋何罪之有?(《公输》) 3. 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辍耕之垄上。
(二)而主要作连词用,(1)可以表示顺接连词,包括并列关系,修饰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
一般不译。
如: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 环而攻之而不胜。
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2)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① 人不知而不愠。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 环而攻之而不胜。
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其1. 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初中文言文加点字解释训练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加点字解释训练及答案1. 语文加点字翻译初中语文文言文○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加:给予惠:恩惠,好处○岂直五百里哉?直:只;仅仅○以头抢地耳抢:撞○秦王色挠挠:屈服○长跪而谢之曰谢:道歉○故不错意也。
错:通假字,通“措” 措意,在意○仓鹰击于殿上仓:通假字,通“苍”,苍鹰○寡人谕矣谕:明白○请广于君广:扩充○轻寡人与轻:轻视,看不起○天下缟素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名词用作动词),○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倒下流:淌○且秦灭韩亡魏,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假字,通“伸”伸张○自董卓已来已:通假字,通“以”○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同“缺”缺漏(不算通假字,这个“阙”本身就有这个用法)○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假字,通“捡”,挑选○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假字,通“又”古文中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箪食壶浆箪:篮子壶:盛液体的容器,这里两个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箪:用篮子盛着…… 壶:用壶装着……○引喻失义义:道理○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性行淑均:淑:善○以彰其咎:彰:表明○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以咨诹善道:诹:询问○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作奸犯科: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2. 初中课外文言文题要多一些(大概4一、杨氏入山之大穴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1。
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 | 第一次月考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翻译一、重点字词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巴陵郡越(到)明年增其旧(从前的,原来的)制(规模)胜(美好)状(景色,景象)汤汤(水流大而急)横(宽阔)无际涯(边际)朝晖(日光)夕阴大观(壮丽景象)前人之述备(完全,详尽)矣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文人)若夫(句首发语词像那)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浊浪排(冲)空日星隐曜(光芒)山岳潜(隐没)形(形迹)樯(桅杆)倾(倒下)楫(船桨)摧(折断)薄(迫近)暮(傍晚)冥冥(昏暗)至若(又如)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涌动)一碧万顷(极言广阔)沙鸥翔集(停息)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白芷)汀(小洲)兰郁郁(形容草木茂盛)青青此乐何极(哪有尽头)宠辱偕(一起)忘把(持执)酒临(对着)风尝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思想感情)居(处在)庙堂(朝廷)之高是(这样)进亦忧微(如果没有)斯人吾谁与(跟,同)归(归依)二、重点句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务/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阳光明媚,傍晚天色昏暗,景象变化无穷。
/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景象变化无穷。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5、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在阴云中。
6、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人家)批评指责。
7、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
8、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微风时,)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
2021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

2021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重点词语解释
①齐师伐我(军队;攻打)
②又何间焉(参与)
③肉食者鄙(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个人专有)
⑤对曰(回答)
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丝织品;虚报)
⑦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 2021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重点词语解释 ①齐师伐我(军队;攻打) ②又何间焉(参与) ③肉食者鄙(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个人专有) ⑤对曰(回答) 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丝织品;虚报) ⑦必以信(实情) ⑧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⑨虽不能察(即使;明察) ⑩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下载文档原格式( word原格式 ,共5页)
⑨虽不能察(即使;明察)
⑩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中考文言文考点解析考点一:解释文言实词例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同“举”,推举 )(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名词名师提醒解释文言实词、虚词的方法(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平时学习时,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③起连接作用的,如“及”“则”“而”。
④起语气助词作用的,如“也”“乎”“哉”“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比如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做题时应重点考虑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进行认真地比较。
作动词,以为美)考点二解释文言虚词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 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虽不能察,必以情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天子且至名师提醒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1)落实关键词的解释。
如上题中“染”是“沾染”的意思。
(2)补出原句省略的成分,调整语序,使翻译后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3)忠于原文,做到不误译、不漏译、不增译,无语病,通达顺畅,富有表现力。
(4)注意句子的句式,做到“字字落实”。
考点三翻译文言句子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等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衰竭了。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加点字

九年级文言文加点字《陈涉世家》1.若为佣耕:你2.社稷:国家3.尝与人佣耕:被雇佣4.辍耕之垄上:停止;去,往5.怅恨久之:失望;音节助词6.发闾左讁戍渔阳九百人:同“谪”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8.吴广以为然:对的9.乃丹书帛曰:用丹砂;写10.比至陈:等到11.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12.固以怪之矣:同“已”;认为……怪异13.忿恚尉:使……恼怒14.尉果笞广:用竹板打1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16为坛而盟:筑;盟誓17.祭以尉首:用18.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取(土地)19.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商议20.功宜为王:论功劳21.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铁甲22.皆刑其长吏:惩罚《桃花源记》1.缘溪行:沿着2.芳草鲜美:鲜嫩美丽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类4.阡陌交通:交错相同5.便要还家:同“邀”,邀请6.乃不知有汉:竟然7.无论魏晋:更不必说8.延至其家:邀请9.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10.诣太守:拜见11.寻向所志:用符号做标记12.寻病终:不久13.黄发垂髫:老人;小孩14.问津:渡口《与谢中书书》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俱备:季3.晓雾将歇:停息4.夕日欲颓:坠落5.与谢中书书:信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岳阳楼记》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降职或远调2.迁客骚人:诗人3.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4.朝晖夕阴:日光5.连月不开:放晴6.薄暮冥冥:迫近7.则有去国怀乡:离开国都8.至若春和景明:日光9.沙鸥翔集:群鸟停息在树上10.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全11.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心理活动(两种心情)12.忧谗畏讥:谗言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定语后置的标志14.先天下之忧而忧:主谓之间,取独《醉翁亭记》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饮少辄醉:就3.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4.已而夕阳在山:不久5.野芳发而幽香:香花;开放6.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7.溪深而鱼肥:表并列8.杂然而前陈者:摆放,陈列9.太守宴也:举行酒宴10.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11.树林阴翳:遮盖12.太守谓谁:为,是13.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14.觥筹交错:酒杯;酒筹1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独;以……为乐《曹刿论战》1.齐师伐我:军队2.又何间焉:参与;呢3.肉食者鄙: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4.何以战:凭借什么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独占6.必以分人:把7.小惠未徧:同“遍”,遍及8.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9.弗敢加也:以少报多10.必以信:言语真实1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12.小大之狱:案件13.虽不能察:弄清楚14.必以情:按照;实情15.忠之属也:类16.公将鼓之:击鼓17.公将驰之:驱车追赶;代齐军18.再而衰:第二次19.彼竭我盈:士气正旺盛20.难测也:推测,估计21.惧有伏焉:在那里22.望其旗靡:倒下23.既克:已经;战胜《邹忌讽齐王纳谏》1.朝服衣冠:穿戴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3.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比得上5.孰视之:同“熟”,仔细6.吾妻之美我者:主谓之间,取独;认为……美7.私我也:偏爱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9.皆以美于徐公:认为;比10.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11.王之蔽甚矣:主谓之间,取独;受蒙蔽1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13.能谤讥于市朝:指责别人过错;讽刺14.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15.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16.期年之后:满一年《出师表》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2.引喻失义:称引3.盖追先帝之殊遇:大概4.诚宜开张圣听:应该;扩大5.以光先帝遗德:来;发扬光大6.恢弘志士之气:扩大,发扬7.不宜妄自菲薄:轻视,小看8.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9.陟罚臧否:提升;评论人物好坏10.以伤先帝之明:以致11.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12.由是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1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选择;给予1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对于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为……而死17.可计日而待也:表修饰18.躬耕于南阳:亲自19.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身份低微,出身低下20.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到21.遂许先帝以驱驰:许诺,答应22.后值倾覆:遇到2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同“又”24.夙夜忧叹:早晨25.深入不毛:长草木26.庶竭驽钝:希望;低下的才能27.还于旧都:到2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表并列30.至于斟酌损益:考虑;减少;增加31.恐托付不效:攻效3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来;任务33.以彰其咎:表明,显扬34.临表涕零:面对;眼泪35.裨补阙漏:同“缺”,缺点36.臣本布衣:平民37.躬耕于南阳:亲自38.咨诹善道:询问39.察纳雅言:正确的言论。
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文言文加点字解释古今异义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 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 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 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 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 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次数6 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 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8 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9 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10 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11 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12 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3 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4 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5 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16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7 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19 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20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 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 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3 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4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25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6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a):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7、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中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初二统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一)1、比:其两膝相比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2、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蜀之鄙有二僧()3、兵:兵革非不坚利也()4、病: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5、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彻:日光下彻,影布石上()7、乘:公与之乘()8、从: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惠未遍,民弗从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9、当: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10道: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1得: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吾不得而见之矣()12、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十年春,齐师伐我()以至仁伐至不仁()扰龙伐蛟,登龟狩麟()13、犯:并皆暴犯百姓()14、方: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北方有侮臣者()方欲行,转视积薪后()15、更: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更有小说家言()16、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既克,公问其故()故克之()初二统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二)1、顾:王顾左右而言他()顾野有麦场()2、观: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归: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而其归书也必速()4、好:余幼好书,家贫难致()5、还:明道中,从先人还家()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6、会:又以钜鹿之战、……垓下之会为最()会宾客大宴()无由会晤()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7、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8、及: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9、计:通计一舟,为人五()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10、济:渎书以过日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11、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12、假: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乃悟前狼假寐()13、间: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以为神,蔽林间窥之()14、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5、见:下见小潭()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16、竭:彼竭我盈()狱:小大之狱()17、竭: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8、尽: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断其喉,尽其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19、进: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0、居: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初二统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三)1、举:博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烛而索()2、具: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具以情告()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洸洸乎干城之具也()3、俱:处与之俱()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一说,使与书俱()4、遽: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5、决:舍问,其奚决焉? ()孔子不能决也()6、类: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佛印绝类弥勒()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7、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8、论:曹刿论战()子孙弃者,无论焉()9、灭: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10、明: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明日,徐公来()11、名: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又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12、命:五十而知天命()夫子何命焉为()13、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4、难:余幼好书,家贫难致()15、平: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16、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7、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18、强: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争而不得,不可谓强()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赏赐百千强()初二统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四)1、请:曹刿请见()2、穷:愈往而不知其所穷()3、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忽啼求之()又夹百千求救声()4、取: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5、去:睨之,久而不去()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西蜀之去南海()6、全:全石以为底()7、任: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以此任物,亦必悖矣()8、入:入楚则盗()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入则无法家拂士()9、善: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王曰:“善。
”()10少:义不杀少而杀多。
()少时,一狼径去()然则问可少耶?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11、涉:涉寒暑不溃()楚人有涉江者()但当涉猎,见往事耳()13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吾闻有生,莫智于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平生书不再读()黄生允修借书()14胜:驴不胜怒,蹄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初二统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五)1、师:十年舂,齐帅伐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施:施八尺屏障()3、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将以实笾豆()4、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5、使:使童子烛之()卒见使于一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不使学()为一说,使与书俱()晏子将使楚()使弈秋诲二人弈()6、释:有卖油翁释担而立()7、恃:富者日:“子何恃而往?”()8、属:神情与苏黄不属()忠之属也()9、说:请说之()为一说,使与书俱()或说处杀虎斩蛟()公输盘不说()10、素:素蟫灰丝时蒙卷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11、汤: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12、亡:为蛇足者,终亡其酒()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13、为:行拂乱其所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为一说,使与书俱()譬如为山()生于淮北则为枳()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全石以为底()橘生淮南则为橘()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向为何声,岂其鬼耶()为坻,为屿()吾从北方闻子为梯()14、务: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蒙辞以军中多务()15、狭: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6、鲜:菊之爱,陶后鲜有闻()17、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向为何声,岂其鬼耶()初二统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六)1、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行拂乱其所为()虽生知安行之圣()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3、形:无案牍之劳形()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不与,归而形诸梦()4、兴: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5、修: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6、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7、许: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8、业:若业为吾所有()吾业是有年矣()9、遗: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10、贻:尝贻余核舟一()11、夷:其船背稍夷()12、异:水土异也()姑俟异日观云尔()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父异焉,借旁近与之()13、易: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4、诣: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15、益: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香远益清()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益习其声()16、引:友人惭,下车引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17、盈: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彼竭我盈,故克之()18、余:邹忌修八尺有余()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9、狱:小大之狱()初二统考文言文加点字解释(七)1、远: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虎大骇,远遁()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云:孔子云:何陋之有()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3、章:又用篆章一()4、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不可谓知类()5、止: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拊床而止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技止此耳()6、致: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余幼好书,家贫难致()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7、众: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泯然众人矣! ()8、专: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9、走:覆而出之,堕地乃走()10、足:细若蚊足,勾画了了()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不足为外人道也()11、卒: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12、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自是指物作诗立就()13、坐:曰:“何坐?”曰:“坐盗。
”()14、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5、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6、无论: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8、鸿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9、白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0、之:寡助之至()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21、以:以其境过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何以战?()以为且噬己也()22、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于鲁,行十日十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