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概论_(整理版)

合集下载

图书馆学概论

图书馆学概论

图书馆学基本概念一、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一、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1)图书馆学的微观研究对象: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

(2)图书馆学的宏观研究对象: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等。

(3)图书馆学定义: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的科学。

(即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图书馆学的研究阶段:第一阶段: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具体工作技术。

代表观点:整理说。

技术说。

管理说代表观点:整理说。

技术说。

管理说第二阶段:把图书馆看做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

代表观点:社会说。

要素说(4要素:图书、人员、设备、方法;5要素:读者、图书、领导与干部、工作方法、建筑与设备) 图书馆学5定律:1书是为了用的2每个读者有其书3每本书都有其读者4节省读者时间5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第三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交流。

代表观点:交流说。

新技术说。

代表观点:交流说。

新技术说。

第四阶段: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因而也成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二、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1)普通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机制的图书馆学。

础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机制的图书馆学。

研究内容:图书馆哲学(是普通图书馆学的核心)、图书馆性质、结构、社会职能研究、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等。

构、社会职能研究、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等。

(2)专门图书馆学:专门研究图书馆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

学分支学科。

研究内容:研究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专业图书馆等的工作原理、特点、任务及其特殊的性质、职能,以及他们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发展趋势。

管理体制和发展趋势。

类型包含:公共图书馆研究、大学图书馆研究、儿童图书馆研究、学校图书馆研究、社区图书馆研究等其他类型图书馆研究。

图书馆学概论

图书馆学概论

图书馆学概论简介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也称图书情报学(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是一门研究图书馆和情报工作的学科,主要研究图书馆及其管理、情报工作、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图书馆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图书馆及其相关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图书馆学的历史发展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

最早的图书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而图书馆学的学科形成则较晚。

20世纪初,图书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在各国注册成立了图书馆学的教育机构和协会。

图书馆学的主要内容图书馆的角色和功能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承担着多种角色和功能。

首先,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存储和传播场所,为读者提供多种出版物和文献信息的获取。

其次,图书馆还是知识的创造和学习中心,为读者提供学习和研究所需的各种资源和设施。

此外,图书馆还扮演着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社区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不断变化中。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以纸质图书馆藏为主,读者需要亲自到图书馆借阅书籍。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代图书馆已经构建了数字化图书馆系统,通过网络提供电子资源和在线访问服务,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图书馆管理与组织图书馆管理与组织是图书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图书馆的管理包括馆藏资源的选购和组织、读者服务的规划和实施、图书馆的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图书馆的组织则涉及图书馆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如图书馆的组织架构、职能分工和工作流程等。

图书馆和社会发展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的场所,它还扮演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

图书馆通过提供知识和信息资源,促进人们的学习和研究,为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提供支撑。

此外,图书馆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

《图书馆学概论》学习知识重点

《图书馆学概论》学习知识重点

4、《图书馆学概论》知识点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第一节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一、图书馆学的对象1、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

2、图书馆学研究的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二、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阶段(第一阶段,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具体工作技术,或者是图书馆管理。

第二阶段,把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

第三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资源。

三、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1、整理说——德国施莱廷格图书馆学是符合图书馆目的的整理方面所必需的一切命题的总和。

2、技术说——德国艾伯特】图书馆学应研究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技术,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员执行图书馆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巧的总和。

3、4、管理说——英国的帕尼兹和爱德华兹帕尼兹重视图书的系统整理、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制定了著录条例。

爱德华兹积极开展采编、阅览、流通等各项工作,并在《图书馆纪要》中最早论述图书馆内部管理。

5、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的五定律》①书是为了用的;②每个读者有其书;③每本书有其读者;④节省读者的时间;⑤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其他学说:“社会说”——美国巴特勒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与读书现象。

!“要素说”——杜定友、刘国钧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组成要素。

“知识社会说”——德国卡尔斯泰特“知识社会说”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交流说”——美国谢拉认为交流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新技术说”——美国兰开斯特预言:未来图书馆也就是电子信息系统。

“信息资源说”——美国切尼克四、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归纳总结: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的科学$第二节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一、普通图书馆(General Librarianship)是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本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机制的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概论》一书的特点

《图书馆学概论》一书的特点

《图书馆学概论》一书的特点
秦亚欧
【期刊名称】《图书馆学研究》
【年(卷),期】1987()3
【摘要】《图书馆学概论》(桑健编著,1985年6月出版)一书较其他图书馆学理论著作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资料较丰富.本书共四十多万字,在同类著作中是篇
幅最大的.它论述问题也详尽,收集资料齐全,还有大量的“附录”,可供读者查阅.在
叙述问题时,作者不仅能客观地介绍各家之言,还能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关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方针,作者共查到有六种不同的提法,通过分析,作者指出,1956年提出的“二为”
【总页数】3页(P35-36)
【关键词】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工作;作者;特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概论;收集资料;论述;著作
【作者】秦亚欧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0;G35
【相关文献】
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经典入门教材——评《图书馆学概论》 [J], 朱启雨
2.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的新探讨——评《从图书馆学情报学到文献信息学》
一书 [J], 马维颐
3.一部颇有新意的图书馆学著作——评《理论图书馆学教程》一书 [J], 曹殿举
4.从图书馆学到图书馆情报学--《图书馆学导论》与《图书馆情报学概论》比较研究 [J], 廖熙铸
5.专门图书馆学正向纵深发展——《党校图书情报工作概论》一书序言 [J], 金恩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考试科目653图书馆学概论

考试科目653图书馆学概论
重点:掌握电子资源侵权的形式和合法利用电子资源:我国法为数据库保护提供的主要法律依据.
6、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图书馆事业的结构(中国的图书馆系统、事业结构的特点;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图书馆网络和图书馆法等)。
重点:我国图书馆系统划分的主要依据及结构特点,资源共享的内容,影响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图书馆联盟的定义、形式和任务,图书馆网络的职能,我国图书馆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7、图书馆管理的含义、对象和特征;图书馆管理的原则;图书馆管理的内容。
考试科目:653图书馆学概论
一、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熟悉图书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能掌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各类图书馆的类型特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则、图书馆的管理原理、数字图书馆最新进展。
二、主要复习内容:
1容。
重点:研究对象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各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图书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9、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信息行为的影响;未来图书馆的主体形态;目前新形态图书馆的三个概念,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功能和运作模式,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动态及研究趋势。
重点:掌握因特网对人类信息活动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数字图书馆研究方面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10、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文献数字化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数字图书馆的电子问题。
重点:了解集中管理、民主管理、计划管理和注重经济效果管理的内涵,图书馆管理4项基本要求之间的关系,系统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图书馆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8、图书馆业务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网络条件下图书馆业务机构及业务流程的变革,图书馆规章制度,图书馆目标管理与岗位责任制的实现,图书馆统计与图书馆评估。
重点:目标管理的含义,虚拟环境下图书馆业务流程改革的方向和机构设置的构想,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内容,建立制度时应考虑的关系,目标管理含义的基本要素,图书馆统计的几种基本指标,6种比率及计算方法。图书馆工作的评价标准及评估标准。

图书馆学概论-(整理版)

图书馆学概论-(整理版)

绪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图书馆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而,图书馆将在信息社会中长期存在并为社会信息资源管理做出巨大贡献。

•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各专业通常都要设置本专业的入门基础课,对初次接触本专业的学习者提供专业启蒙教育,使学习者在学习之初便能够从整体上较为全面地认识本专业的主要知识体系和课程构成。

对于图书馆学专业来说,这一任务是由《图书馆学概论》来承担的。

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在第一、第二章中,我们将分别就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图书馆学的内容及体系结构,图书馆学的研究任务,图书馆学的性质,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分别加以讨论。

第一节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一、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和宏观对象所谓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所谓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

二、图书馆学研究的角度与方法考察中外图书馆学的研究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发生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由对个体图书馆的研究,发展到对群体图书馆的研究,即对图书馆事业的研究;第二,由只研究图书馆本身,发展到研究与图书馆有关的知识、信息及其组织等问题;第三,由孤立地去研究图书馆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发展到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从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经济的、科学的观点去研究图书馆与社会、图书馆与文化、图书馆与人类信息交流的关系;第四,由静止地看待图书馆,发展为将图书馆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有机体¡±;第五,由单纯地研究图书馆学的对象问题,发展到找寻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第六,从近期图书馆学发展来看,由于信息技术对于图书馆发展与进步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技术的因素越来越多地渗入图书馆学研究中,使得图书馆学从术语到学术规范都发生了变化。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概论第一章图书馆学简史第一节德国、英国、美国的图书馆学一、德国图书馆学以学术图书馆为实践基础生长起来的,讲究学术性,注重理论体系的构造。

施莱廷格现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1807年最早使用“图书馆学”这一名称,表明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

1808年出版《图书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第一次自觉设想了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并强调了图书馆职业的独立性,因此他建议设置专门训练机构传授有关图书馆学的知识与技能。

齐亚茨科1886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培训机构——格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开设目录学、书写及印刷史、古文书学、图书馆经营法等科目。

米尔考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图书馆学手册》,包括三册:《论手稿与图书》、《论图书馆管理》、《论图书馆史》,其着作以“史”为核心,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图书馆学做出了清晰的阐述,是当时德国图书馆学的集大成着作。

卡尔施泰特在其着作《图书馆社会学之研究》(1954),提出“图书馆社会学......”的理论:图书馆发生和发展的社会性原因在于“社会形象”(图书馆创建者)是否永久,社会形象越抽象,图书馆的生命力就越强,其公开性也越大(历史社会学)。

社会形象内部及背后隐藏着某种社会精神,图书馆是维持和传播社会精神所必不可少的社会机构(体系社会学)。

图书是客观精神的容器,图书馆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发生联系的场所(知识社会学)。

二、英国图书馆学以公共图书馆为主要实践基础生长起来的,重视管理方法的完善及其应用性。

帕尼齐出版《91条着录规则》,确定了以着者为着录核心的编目原则。

提出图书馆应向所有人开放、实现呈缴本制度等,被誉为“图书馆界的拿破仑”。

爱德华兹在《图书馆纪要》一书中,阐述公共图书馆理论的两个原则(图书馆不应受政党影响,图书馆是公益事业)以及图书馆的采购、藏书、寄赠、分类、索引、管理制度等专题知识,被誉为英国图书馆学和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先驱。

三、美国图书馆学早期偏重于管理与技术的研究,后来芝加哥学派的兴起,使图书馆学研究在实用与理论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图书馆学概论

图书馆学概论

图书馆学概论引言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学科,它涉及图书馆的历史、理论、原则、方法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图书馆学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它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 图书馆学的概念图书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综合运用图书馆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图书馆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管理原则、学术研究和用户服务等方面。

通过研究图书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图书馆的职能、目标,以及如何提供更好的图书馆服务。

2. 图书馆学的重要性图书馆作为知识的仓库和学习的场所,承载着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任务。

因此,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图书馆学的发展可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步。

通过研究图书馆学,可以深入了解图书馆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图书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图书馆学的研究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门户,通过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可以发现更好的知识传播和共享的方式,让更多人受益。

最后,图书馆学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

图书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3. 图书馆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在当代信息化社会中,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图书馆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图书馆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图书馆学的研究可以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推动数字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和检索。

其次,图书馆学的研究可以推动图书馆的社区服务。

图书馆不仅仅是提供书籍和资料的地方,它也承担着社区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角色。

图书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图书馆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求,促进社会的文化素质提升。

最后,图书馆学的研究可以推动图书馆的创新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学概论_(整理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绪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图书馆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而,图书馆将在信息社会中长期存在并为社会信息资源管理做出巨大贡献。

•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各专业通常都要设置本专业的入门基础课,对初次接触本专业的学习者提供专业启蒙教育,使学习者在学习之初便能够从整体上较为全面地认识本专业的主要知识体系和课程构成。

对于图书馆学专业来说,这一任务是由《图书馆学概论》来承担的。

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在第一、第二章中,我们将分别就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图书馆学的内容及体系结构,图书馆学的研究任务,图书馆学的性质,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分别加以讨论。

第一节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一、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和宏观对象所谓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所谓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

二、图书馆学研究的角度与方法考察中外图书馆学的研究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发生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由对个体图书馆的研究,发展到对群体图书馆的研究,即对图书馆事业的研究;第二,由只研究图书馆本身,发展到研究与图书馆有关的知识、信息及其组织等问题;第三,由孤立地去研究图书馆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发展到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从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经济的、科学的观点去研究图书馆与社会、图书馆与文化、图书馆与人类信息交流的关系;第四,由静止地看待图书馆,发展为将图书馆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有机体?±;第五,由单纯地研究图书馆学的对象问题,发展到找寻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第六,从近期图书馆学发展来看,由于信息技术对于图书馆发展与进步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技术的因素越来越多地渗入图书馆学研究中,使得图书馆学从术语到学术规范都发生了变化。

可以预计,今后,图书馆学的变革,将主要取决于信息技术的进展。

三、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图书馆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Martin W. Schrettinger,1772?a1851)于1807年提出。

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图书馆学的诞生。

第一阶段,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具体工作技术,或者是图书馆管理。

代表性的观点有:整理说技术说管理说第二阶段,把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

社会说要素说知识社会学第三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交流。

交流说新技术说第四阶段,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因而也成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四、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从上面各色各样的立论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带有一般性的看法: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当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图书馆事业及相关因素的范围和组成都有所变化。

图书馆学研究应包括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既研究微观对象,也研究宏观对象。

第二节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一、普通图书馆学(General Librarianship)普通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机制的图书馆学。

普通图书馆学的内容包括:图书馆哲学、图书馆性质、结构、社会职能研究,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图书馆事业组织和管理体制,图书馆协作的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在人类信息交流和科技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社会作用等等。

此外,普通图书馆学还包括: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发展史的研究。

第二节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二、专门图书馆学(Special Librarianship)专门图书馆学,是专门研究图书馆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

其内容包括:研究公共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省市州等地方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等)、大学图书馆、科学专业图书馆等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工作原理、特点、任务及其特殊的性质、职能,以及它们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发展趋势等。

第二节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三、比较图书馆学(Comparative Librarianship)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各国的图书馆事业。

它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政治体制、思想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图书馆、图书馆体制、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在于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对这些差异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得出正确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准则。

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模式主要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

四、应用图书馆学(Applied Librarianship)应用图书馆学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以图书馆具体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图书馆工作的环节、程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这也可称为狭义应用图书馆学。

其二是指将图书馆学的原理同有关学科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有关学科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方面的问题的新学科。

通常,人们是在狭义范围上使用应用图书馆学概念。

应用图书馆学的内容几乎包括了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1.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2.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序工作。

3.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

4.图书馆管理5.图书馆工作现代化。

第三节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一、加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图书馆哲学,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学体系结构,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图书馆学发展趋势研究,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图书馆性质与职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与进展,图书馆学思想史。

基础理论还应研究图书馆与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的关系,课题包括:市场经济中图书馆的历史定位,图书馆与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与知识管理等。

二、大力开展图书馆应用理论与应用方法研究主要研究课题包括: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协调,编目工作与书目信息服务,信息整序工作(包括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与使用特点,文献信息开发与利用,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利用,图书馆建筑与设备,计算机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等等。

三、重视开展图书馆现代化的研究1.电子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利用;2.图书馆文献的数字化工作;3.网上信息资源的虚拟链接和利用;4.编目工作自动化;5.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存储和检索;6.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7.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新形态图书馆的研究。

四、开展图书馆技术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研究主要研究课题有:1.图书馆信息加工过程的标准化;2.文献数字化工作标准化;3.检索语言的标准化;4.机读目录格式的标准化;5.名词术语的标准化;6.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化;7.文献着录的标准化;8.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存储格式的标准化;9.网络通信协议的标准化。

五、开展图书馆学教育的研究1.新技术革命对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2.图书馆学教育体系研究;3.图书馆人才素质要求与课程设置;4.图书馆学人才教育与培养模式研究;5.图书馆学教育手段的研究;6.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7.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

六、开展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发展史研究主要研究课题包括:1.认真研究世界和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的基本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服务;2.认真研究世界与中国图书馆学史上的各种理论、学说、流派、史实、人物等,促进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3.做好我国古代到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史与学科史史料的搜集、整理和保存;4.系统总结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与学术史的经验和教训,得出对未来事业与学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与原则,推进21世纪我国图书馆事业与学术研究的发展。

第二章图书馆学:性质、方法与趋势第一节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学科性质问题,是个科学分类的问题。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对这种体系进行分类,便于从总体上去分析其特征,了解各门学科的特殊性质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为发展科学提供战略上的依据。

一、图书馆学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学科,在现阶段,它带有较强的社会科学的特性1.按学科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图书馆学的性质在现阶段应属于社会科学。

2.按客观对象的运动形式分类,在没有新的科学分类理论出现之前,图书馆或图书馆事业的运动形式,只能归入社会的运动形式之中。

因而,图书馆学的性质,也只能是社会科学。

3.按研究方法归类,与强调精确性的自然科学不同,图书馆学在现阶段应用最多的还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其他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方法虽然也有应用,但主要集中在应用技术方面,在构建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方面,自然科学方法的贡献是局部的、零散的,并没有占据决定意义的地位。

二、图书馆学具有应用科学性质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致用的学科,图书馆学研究不能游离于图书馆工作之外,图书馆应用技术的研究应占主导地位。

因而,图书馆学又具有应用科学的性质。

三、图书馆学具有管理科学的性质图书馆是社会进行知识管理的一个机构。

知识管理、信息管理是其重要任务。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特有机构,应当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人员、资金、设备等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图书馆学应当研究图书馆及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因此,图书馆学带有管理科学的性质。

四、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其学科性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未来图书馆学的性质,可能是综合性科学1.图书馆学在最初形成之时,由于其研究内容偏重于具体的工作方法,因而其学科性质,原则上讲是属于应用科学的范围。

第一节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2.按照科学哲学家库恩(T. Kuhn)科学革命的观点,科学发展的模式是:前科学?常态科学(形成模式)?反常?危机?革命(出现新模式)?新的常态科学??-?-。

在前科学阶段,科学家们因对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的看法完全不一致,而经常争论,众说纷纭。

应用库恩的理论分析,图书馆学发展到今天,也仍然处于前科学状态。

3.在信息社会中,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形态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以图书馆事业为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其性质、任务、内容等也必定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在讨论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时,必须注意图书馆学所处的的时代及其社会技术条件。

我们说图书馆学的性质属于社会科学,是就现阶段而言;我们说图书馆学可能会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是指未来的发展而言,其结论带有一定的相对性。

第二节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一、与图书馆学有直接关联的学科1.同族关系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档案学的关系是同族关系,它们都是研究与文献信息管理和利用相关的工作的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