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前预习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质教案(两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质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使学生了解古代游园风情和文人雅集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并将其运用到文学鉴赏中。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始得西山宴游记》文本、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初次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情节和主旨。
3. 文学鉴赏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如描写、比喻等。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和感想。
4. 诗词赏析教师选取文中的相关诗词,向学生介绍其作者、背景和意境,并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诗词的美。
5. 创作分享学生结合《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情境和主题,进行创作分享。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创意。
6. 小结和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请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始得西山宴游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阅读、分析和创作的过程,学生培养了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然而,在课堂上,时间安排可能不够充裕,学生的表达时间有限。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课堂实践的时间分配。
始得西山宴游记预习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预习案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人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晚年贬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二、【文体介绍】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碑记: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2)游记:一种描写游行见闻的文体。
(3)杂记: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文体。
(4)传记: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5)笔记: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
2、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袁家渴记》《石涧记》三、【背景简介】柳宗元是古文大家,但首先是一位政治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热心于政治,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他在朝任礼部员外郎,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反对宦宫擅权,藩镇割据,主张改革朝廷的种种弊政。
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强大和顽固,永贞革新好景不长。
随着唐顺宗被迫退位,宪宗临政,革新人物便全面受到迫害。
柳宗元亦不例外,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谪居生活,进入了政治上的失意时期。
永州在今湖南零陵,唐朝时这里还属蛮荒之地,周围山环水绕,人迹罕至。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交断绝,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自称“僇人”。
心情抑郁而苦闷,因此,一有空,他便漫游山水,搜奇探胜,借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章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风。
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成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章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文中重要词汇和成语的解释与运用。
2. 教学难点: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风。
理解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柳宗元及其作品《始得西山宴游记》。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题目,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成语。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举例讲解文中重要词汇和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5. 情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
2. 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成语,写一篇小作文。
3. 深入研读柳宗元的其他山水游记作品,与《始得西山宴游记》进行比较,分析其艺术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中重要词汇和成语的使用情况。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及对柳宗元山水游记文风的欣赏能力。
4. 学生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关爱意识及保护措施。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度。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柳宗元的其他山水游记作品,帮助学生把握其文风特点。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两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质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风。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4. 能够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柳宗元文风的分析和欣赏。
3. 课文中成语和典故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和记忆。
2. 柳宗元文风的分析和欣赏。
3. 课文中成语和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课文学习,对山水游记有一定的了解。
2. 简介本课将要学习的《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典故。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柳宗元的文风特点。
2. 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深入讲解(20分钟)1. 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柳宗元的文风特点。
2. 通过具体例句,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学习。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柳宗元文风的分析和欣赏程度。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游记。
文章以作者游历西山为线索,描绘了西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2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游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内容、写作手法等。
(3) 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文章的翻译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4.2 教学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5.1 教学总结在本章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基本内容,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5.2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代游记文学作品,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始得西山宴游记》,了解文章背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6.2 课堂活动(1) 朗读:组织学生朗读《始得西山宴游记》,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 讲解: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
(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的关系。
(4) 翻译:分组翻译文章中的难点句子,分享翻译心得。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文本的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音韵美。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中的案例,使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自然景观有关的诗文,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文本,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文本的深层含义。
5. 案例分析:分析文中的案例,使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相关的练习。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短文。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所学。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2)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的含义;(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独特的表达技巧描绘西山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文学素养;(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西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爱和保护自然环境;(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2. 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的含义;3.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独特的表达技巧描绘西山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一些含蓄、深刻的句子;2. 分析作者运用独特的表达技巧描绘西山的美景;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背景及作者柳宗元;(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魅力;(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3)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描绘西山美景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西山美景;(2)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教学目标;(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任务,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2. 整理课文中的生僻字词,查字典掌握其含义;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西山美景的短文;4.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两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质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风。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领会作者对西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能够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精彩词句。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风。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课文语句的翻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醉翁亭记》等山水游记,了解山水游记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对山水游记有什么印象?山水游记一般描写些什么内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要求学生圈出生僻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进行查阅。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2.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分析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风,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美。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提问:同学们觉得课文中的西山美景如何?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美景的感悟。
2.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优质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风。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领会作者对西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能够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精彩词句。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风。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课文语句的翻译。
教学过程:六、课堂讲解(1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2.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分析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风,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美。
1.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美景描写对读者产生的感受。
2.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八、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的西山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本文背景及作者相关情况,准确诵读本词并能背诵,初步体会其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
二、预习内容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柳宗元的相关情况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余自为僇人恒惴栗则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皆在衽席之下若蛭若穴攒蹙累积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
”等字的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运用。
再次了解“记”的特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划分课文层次,领会“概写”“特写”之不同,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字音,读词义,读句意,读整体内容,读作者感情。
.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讨论分析写学时“概写”和“特写”的不同以及其相互关系。
.联系现代文抒情散文的有关知识,分析体会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结合课文分析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孤标傲世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身处逆境,仍胸怀大志。
.教育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美,增强自豪感。
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以自然学物中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二、学习过程探究点一:你认为以上两个“游”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探究点二: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西山?当堂检测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课后练习与提高.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穷回溪B.日与其徒上高山复前行,欲穷其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c.醉则更相枕以卧D.施施而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人不知而不愠.下列各组作家不全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一项是A、欧阳修王安石苏辙B、韩愈范仲淹苏洵c、苏轼欧阳修曾巩D、韩愈王安石苏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时所作,多为借景抒情,发泄自己被贬谪的幽愤,同时也表达虽身处逆境而心志不泯的情怀。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既景抒情,托物言志。
c、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
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D、《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是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遗世独立的惆怅情怀。
.名句填空:描写游览西山时精神超脱感受的句子:。
正面表述题目中“始得”之意的句子是。
该文题目是《始得西山宴游记》,文中写“宴”的句子是;写游兴未尽的句子是;又宴又游,表明主人公此时的心境。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写出下列字的通假字并释义余自为僇人:梦亦同趣:文段阅读柳宗元传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障,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宗元少聪警绝众绝:拒绝B.下笔构思,与古为侔侔:相等、等同c.时人义义:以……为义D.以男女质钱质:作抵押下列加点词古今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吾与禹锡执友B.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c.览之者为之凄恻D.古之学者必有师分别比较加点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以没者②动必以文③为骚文十数篇④便为永诀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柳宗元文学才华受到世人称赞的一项是①宗元少聪警绝众。
②当时流辈咸推之。
③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④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⑤即草章奏。
⑥仍出私钱赎之。
⑦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⑧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A.⑦②⑥B.②⑧⑦c.③④⑥D.①⑥⑧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柳宗元从小就精通西汉的和,后考中进士,被推荐为宏辞科,任永州司马等职。
B.王叔文等人特别看重并任用柳宗元,但正赶上顺宗居位不久,他们都被贬谪了。
c.巴在长江至江岭之间,想考进土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得到世人的称赞,但还未被重用就遭贬了。
答案: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写作背景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罢“官市”,免杂税,打击贪官,但遭到宦官、藩镇等腐朽保守势力反对。
革新集团失败了,其成员遭到迫害,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作品代表作有寓言《三戒》、《传》、《罴说》等篇;他的传记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
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知识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余自为僇人恒惴栗则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皆在衽席之下若蛭若穴攒蹙累积课后练习与提高:A走到尽头B范仲淹不是D不是遗世独立的惆怅情怀名句填空:心神凝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进.心神凝释,与万化冥合.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写出下列字的通假字并释义余自为僇人:僇同戮,刑辱.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文段阅读A.绝:超出、高超A.执友BcB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译文: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和《诗经》、《离骚》。
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
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
在当时,文人同辈都推崇他。
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继帝位以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史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
柳宗元又调任为尚书礼部员外郎。
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已经遭到贬逐,涉足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险阻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形成。
作骚体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得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刺史。
那时郎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交通隔绝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
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诀。
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转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上任。
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任连州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有还钱,小初高学习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
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那些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就自己出钱将他们赎回,给他们的父母。
长江到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凡是经过柳宗元指点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
著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观察史裴行立帮助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小初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