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
无菌器械规范与植入器械规范要求条款的对比

的程序文件, 评审计划及评审记录; 的程序文件,制定了定期进 2、 要有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的计划和 定、评审计划及评审记录; 行管理评审的工作计划, 评审记录; 行管理评审的工作计划,并 评审记录; 查管理评审后整改计划、实施人、 b) 查管理评审后整改计划、实施人、
保持了管理评审的记录。 检查人及改进程序文件规定的要求和 保持了管理评审的记录。由 3、 管理评审后应有持续改进和整改 检查人及改进程序文件规定的要求和 措施实施要求。 管理评审所引起的质量管 措施实施要求。 理体系的改进是否得到实 施并保持。 施并保持。 落实情况。 落实情况。
必须有质量部门一票否决的规定。 内审、管理评审、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 2、必须有质量部门一票否决的规定。 内审、管理评审、过程检验及出厂检
产品质量符合性的职能。 产品质量符合性的职能。
行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性 的职能。 的职能。
验中质量部门的作用。 验中质量部门的作用。 2、查检验员任命书或授权书; 查检验员任命书或授权书;查进货 检验、过程检验、 检验、过程检验、产品出厂检验的签 字人是否属于质量管理部门人员。 字人是否属于质量管理部门人员。
训计划、教材、培训及考核记录; 训计划、教材、培训及考核记录; 3、 从事质量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 记录。 记录。
14
0802
2、 质量管理机构是否适应企业方针的 2、查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图; 查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图; 要求; 要求;
2
0402
是否用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了 质量管理机构各职能部门和人 员的职责和权限, 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相互沟 通的关系。 通的关系。
0402
查质量手册或相关文件, 是否用文件的形式明确规 1、 质量管理机构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 1、查质量手册或相关文件,看质量管 定了质 量管理机构各职能 职责和权限是否在质量手册中有明确 理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是 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的文件规定; 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的文件规定; 以及相互沟通的关系。 以及相互沟通的关系。 否明确; 否明确;
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自查报告

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自查报告一、检查目的:二、自查范围:自查范围涵盖我院所有的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部门,包括手术室、供应室、器械清洗和消毒中心等。
三、自查过程和方法:1.调查研究:对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器械的种类、使用频率、管理机制等。
2.现场检查:对手术室、供应室等工作现场进行检查,了解无菌操作的流程和操作规范是否得到严格执行,是否存在可能污染的因素。
3.采样检测:对已使用过的器械进行采样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无菌检测,了解器械的无菌状况。
4.问题核实: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核实和整改,包括对存在问题的器械进行报废或重新消毒等。
四、自查结果:经过自查,发现以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无菌操作规范不严格:操作人员在无菌操作过程中存在操作规范不统一、手部消毒不彻底等问题,导致无菌状态受到威胁。
2.器械清洗和消毒不彻底:清洗和消毒过程中存在清洗不彻底、消毒剂浓度不准确等问题,影响器械的无菌效果。
3.器械管理不规范:未能做到无菌器械和非无菌器械相分离存放,容易造成无菌器械的二次污染。
4.人员培训不足:对于新进人员的培训不够,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导致操作规范的执行程度不高。
五、整改措施:1.加强操作规范的培训:针对无菌操作规范不严格的问题,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并进行全员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2.加强器械清洗和消毒的管理:对清洗和消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清洗和消毒的效果,准确掌握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3.优化器械管理流程:制定明确的器械管理流程,做好无菌器械与非无菌器械的分离存放,防止无菌器械的二次污染。
4.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对新进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规范的执行程度高。
5.定期组织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维护和检查,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六、自查总结:通过本次自查,我们发现了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通过整改,我们相信可以大大提高院内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性和无菌状态。
无菌 植入性医疗器械相关常用通用标准及参考指南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4部分:陶瓷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第15部分:金属与合金降解产物的定性与定量 第16部分:降解产物和可溶出物的毒性动力学研究设计 第17部分:根据健康风险评价确定可溶出物允许极限的方法 第18部分:材料化学定性 第19部分:材料理化、机械和形态定性 第20部分: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试验原理和方法
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相关常用通用标准及参考指
序号 标准号 1 ASTM F1886 2 ASTM F1929 3 ASTM F88 4 ASTM F1608 5 ASTM F1980(YY/T0681.1) 6 ISO 5636-3 7 ISO 11607 8 ISO11134 9 ISO11135 10 ISO11137 11 EN 1422 12 GB 50073 13 GB 50457 14 GB/T 19633/ISO11607 15 GB/T 13098-2006 16 GB/T 6052-1993 17 GB/T 16886.1 18 GB/T 16886.2 19 GB/T 16886.3 20 GB/T 16886.4 21 GB/T 16886.5 22 GB/T 16886.6 23 GB/T 16886.7 24 GB/T 16886.9 26 GB/T 16886.10 27 GB/T 16886.11 28 GB/T 16886.12 29 GB/T 16886.13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6部分:软包装材料上印刷墨迹和涂层化学阻抗评价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7部分:用胶带评价软包装材料上墨迹或涂胶层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8部分:涂胶层的重量测定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9部分:约束板内部气压法软包装密封胀破试验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10部分:透气材料微生物试验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11部分:用真空衰减法非破坏性检验包装中泄露的标准试验 方法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12部分:用CO2示踪气体法非破坏测定未密封的空医用包装底 盘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13部分:用CO2示踪气体法非破坏性测定透气屏障材料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14部分:目力检测医用包装密封完整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一次性使用橡胶手套生物学评价要求与实验方法
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

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们被广泛用于手术和治疗过程中,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和促进伤口愈合。
本文将探讨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定义、特点、使用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定义和特点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直接接触人体组织,用于修复、更换、替代或支持人体的器械。
它们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骨科手术、整形外科手术等各个领域。
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具有以下特点:1. 材料选择: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通常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如钛合金、医用不锈钢等,以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2. 抗菌性: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在制造过程中经过特殊处理,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减少感染的风险。
3. 生物可降解性:部分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以在一定时间后被人体吸收,减少二次手术的需求。
4. 结构设计: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通常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以满足手术需求并提供最佳的患者治疗效果。
二、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以确保其表面没有任何细菌和病原体。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消毒等。
灭菌常采用高温高压灭菌器或氧化乙烯灭菌。
使用前,医务人员应仔细阅读器械的说明书,并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在手术中,医务人员需要穿戴好无菌手套和口罩,以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
患者的皮肤也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植入无菌医疗器械之前,医务人员还需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等操作。
三、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重要性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修复人体组织的功能,还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具体而言,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感染风险: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在使用前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手术中感染的风险。
这对于术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XX县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实施方案

县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嘿,各位,我要分享的是一份关于“县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的详细计划。
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边想边说,力求让这份方案既专业又接地气。
监督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咱们都知道,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所以这个监督检查就是为了确保这些医疗器械的质量,降低患者风险。
简单来说,就是让患者放心使用,让咱们的工作更有保障。
一、监督检查对象1.所有在县范围内生产、经营、使用的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企业和医疗机构。
2.重点监管那些高风险、易出现问题、有投诉举报的产品和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1.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资质审核。
看看这些企业有没有合法的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以及相关人员的资质证书。
2.生产过程监管。
检查企业生产环境是否符合GMP要求,生产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生产工艺是否合理。
3.质量控制。
查看企业是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4.销售和使用环节监管。
检查医疗机构是否从合法渠道采购医疗器械,是否按照规定储存和使用。
5.用户投诉和不良事件监测。
对用户的投诉和不良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
三、监督检查方式1.现场检查。
组织专家团队,对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现场指出,督促整改。
2.抽样检测。
对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3.信息化监管。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4.社会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和产品进行举报。
四、监督检查时间安排1.第一阶段: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底数。
2.第二阶段:2023年4月至2023月,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整改到位。
3.第三阶段: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持续开展监督检查,巩固成果。
五、监督检查组织保障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监督各项工作。
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

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是指用于在人体内进行手术或治疗的一类器械,包括人工骨关节、心脏起搏器等。
在进行手术或治疗时,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需要保持无菌状态,以防止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从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定义、严格的无菌操作要求、常见的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以及无菌操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是指在人体进行手术或治疗时,需要植入体内的器械。
这些器械必须具备无菌性,即不存在任何微生物,以免在植入过程中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伤害。
因此,在植入之前,这些器械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二、严格的无菌操作要求1. 医护人员必须穿戴干净的无菌手套、面罩和外科衣物。
2. 手术区域必须经过彻底的消毒和清洁,以确保没有任何微生物存在。
3. 需要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手术或治疗,包括刀片、针头、手术钳等。
4. 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避免触碰任何非无菌的物体或表面。
5. 在植入之前,无菌性必须得到验证,通常通过特殊的无菌包装和指示剂。
三、常见的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1. 人工骨关节: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等,用于替代患者受损的关节,以恢复患者正常的生活功能。
2. 心脏起搏器:通过植入体内,用于帮助调节和控制患者的心脏节律,以改善心脏功能。
3. 髓内针:用于在骨髓内进行采集标本或注射药物,例如骨髓穿刺。
这只是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一小部分例子,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器械也需要维持无菌状态,以保证患者手术或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四、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无菌操作是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如果在植入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感染、排异等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的感染可以威胁患者生命,且给患者造成长期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此外,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可能因手术或治疗而受到抑制,这就使得他们更加容易受到感染的侵害。
因此,无菌操作对于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康复率。
《无菌、植入医疗器械实施细则》中需进行确认验证的项目

《无菌、植入医疗器械实施细则》中需进行确认/验证的项目序号验证项目序号无菌实施细则植入实施细则验证/确认可参考的标准无菌验证内容条款依据植入验证内容条款依据1 与净化车间相关1 洁净车间的环境的符合性验证第十二条1003 洁净车间的环境的符合性验证第十二条1003 YY00332进入洁净间的工艺用气净化处理的有效性验证。
第十五条1501 进入洁净间的工艺用气净化处理的有效性验证。
第十五条1501 可参考YY0033 3洁净车间内,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对产品的影响程度的验证。
第十五条1502 洁净车间内,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对产品的影响程度的验证。
第十五条1502 4洁净车间的使用不连续,是否在每次的使用前做全项的监测。
1704 洁净车间的使用不连续,是否在每次的使用前做全项的监测。
17045对非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工作环境设置是否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第十二条6对非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是否建立一个受控的环境第23条,23022 与消毒剂相关1所用的消毒剂或消毒方法不得对设备、工艺装备、物料和产品造成污染。
第十六条1603 所用的消毒剂或消毒方法不得对设备、工艺装备、物料和产品造成污染。
第十六条16032 消毒剂有效性的验证第十六条1603 消毒剂有效性的验证第十六条1603 GB 15981-19953 与原材料相关1 初包装材料第四十一条4105 初包装材料第四十一条4404 GB/T 196332对于来源于动物的原、辅材料的去病毒。
第四十一条4104 对于来源于动物的原、辅材料的病毒灭活第四十六条*4603 YY/T 0771.3-20094 与关键设备相关1关键设备(如制水设备、灭菌设备等)的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0902 主要生产设备(如:制水设备、灭菌设备、机加工设备等)是否与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质量管理要求相符合*09025 与生产工艺相关1零配件、物料或产品进入洁净室(区)的净化程序和设施是否能有效去除其污染物。
无菌医疗器械及植入医疗器械洁净室(区)设置原则

附录: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设置原则一、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中应当采用使污染降至最低限的生产技术,以保证医疗器械不受污染或能有效排除污染。
二、主要与骨接触的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配件,其(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等生产区域应不低于100,000级洁净度级别。
三、主要与组织和组织液接触的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配件,其(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等生产区域应不低于100,000级洁净度级别。
四、主要与血液接触的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配件,其(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等生产区域应不低于10,000级洁净度级别。
五、与人体损伤表面和粘膜接触的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精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均应在不低于300,000级洁净室(区)内进行。
生产企业应对与人体损伤表面接触的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精洗、组装、初包装及其封口所要求的环境进行必要的验证、确认。
六、与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表面直接接触、不清洗即使用的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应采取措施,使包装材料达到相应的洁净程度和无菌要求,并经过验证,若包装材料不与无菌医疗器械使用表面直接接触,应在不低于300,000洁净室(区)内生产。
七、对于有要求或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加工的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包括医用材料),应在10,000级下的局部100级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
八、洁净工作服清洗、干燥和穿洁净工作服室、专用工位器具的末道清洗与消毒的区域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可低于生产区一个级别。
无菌工作服的整理、灭菌后的贮存应在10,000级洁净室(区)内。
九、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符合下表规定: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附录: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设置原则一、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中应当采用使污染降至最低限的生产技术,以保证医疗器械不受污染或能有效排除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
1、植入器材
骨板、骨钉、骨针、骨棒、脊柱内固定器材、结扎丝、聚離器、骨蜡、骨修复材料、脑动脉瘤夹、银夹、血管吻合夹(器)、整形材料、心脏或组织修补材料、眼内充填材料、节育环、神经补片
2、植入性人工器官
人工食道、人工血管、人工椎体、人工关节、人工尿道、人工瓣膜、人工肾、义乳、
人工颅骨、人工颌骨、人工心脏、人工肌腱、人工耳蜗、人工肛门封闭器3、接触式
人工器官
人工喉、人工皮肤、人工角膜
4、支架
血管支架、前列腺支架、胆道支架、食道支架
5、器官辅助装置
植入式助听器、人工肝支持装置
助听器、外挂式人工喉
植入性医疗器械:通过外科手段全部或部分插入人体或自然腔口中或替代上表皮或眼表而,并在体内至少存留30天,且只能通过外科或内科手段取出。
女小骨钉、骨板、人工器官、心脏支架等;
介入医疗器械:通过外科手段插入人体或自然腔口中,进行短时间的治疗或检查,治疗或检查完毕即取岀。
女口:血管内造影导管、球囊扩张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动静脉测压导管、一次性介入治疗仪探头等
检查对象
全省植入、介入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植入、介入类医疗器械为:III类:6846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6877介入材料。
检查内容
(1)进货渠道是否合法,是否有相关证明材料;
(2)产品是否有购进、验收、使用记录,是否与管理制度一致;
(3)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与注册证是否一致。
是否存在经营无注册证、套用注册证、
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医疗器械的不法行为;产品是否存在擅自扩大产品适用范擅自围,改变产品所使用的材料,擅自改变被许可的品种的情况;
(4)是否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5)是否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植入、介入类医疗器械全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