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摘要: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重要性二、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采集时机2.采集方法3.采集容器4.无菌操作三、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1.及时送检2.保温和冷藏3.防止污染四、标本的处理和检验1.标本的处理2.标本的检验五、结论正文: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微生物标本包括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等,这些标本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包括:1.采集时机:采集标本应在患者出现症状时进行,如发热、咳嗽、腹泻等,以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采集方法:采集标本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不同类型的标本采集方法不同,如血液采集应使用无菌针头,尿液采集应使用无菌容器等。
3.采集容器:采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无菌容器,防止污染和渗漏。
4.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包括:1.及时送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避免细菌繁殖和死亡。
2.保温和冷藏:对于需要冷藏的标本,应置于适当的温度环境中,以保持标本的活性。
3.防止污染:运送过程中应避免标本的污染,如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使用专用的运送工具等。
标本的处理和检验包括标本的处理和标本的检验两个步骤。
标本处理包括标本的分类、分离、纯化等操作,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本的检验包括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总之,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送检是保证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关键!其目的是要捕捉到与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保持其活性,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其它与感染无关细菌的干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的知识,欢迎阅读。
采样时机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采样方法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采样容器专用的无菌,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及消毒剂污染。
送检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于4-8℃保存,但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3至5天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可能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6.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
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不超过24小时。
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8.尽量不要以一般棉花拭子收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
9.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
(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感染状况、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来源、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及送检时间等)10.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相同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送检一次(份)。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一、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基本原则1.标本来源与采集部位临床微生物标本主要来源于患者体内的各类体液、组织和生物材料。
采集部位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创伤、手术部位等。
采集时应选择感染灶、病变部位或易感部位,以确保标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采集工具与消毒采集微生物标本时,应使用无菌、一次性采集器具。
采集器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不会引入外来微生物污染。
消毒方法可选用高温、高压、化学消毒剂等。
3.采集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评估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采集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2)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口罩、手套、护目镜或面罩。
(3)消毒:使用消毒剂对采集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4)采集:根据不同标本类型,进行相应操作,如穿刺、刮片、抽取等。
(5)封装:将采集完成的标本放入无菌容器中,密封,注明患者信息、采集部位、日期等。
二、临床微生物标本运送基本原则1.标本容器与标记运送微生物标本时,应选用防漏、耐压、易保存的容器。
容器表面应清晰标记患者信息、采集部位、标本类型等,以便于实验室接收和处理。
2.运送条件与时间要求微生物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一般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
运送过程中,应保持标本容器密封,避免剧烈晃动,确保标本质量。
3.运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夏季高温时,可采取冰袋降温措施,防止标本变质。
(2)注意标本容器不离手,避免摔碎或泄露。
(3)如需长途运输,应采取适当包装,确保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
三、标本质量控制与标准化1.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维护、检测方法、室内质量控制等,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标本接收与处理实验室接收标本时,应核对标本信息,检查标本容器、运送条件等。
对标本进行登记、分类、编号,并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处理。
3.室内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评估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包括质控品的检测、方法比对、仪器校准等。
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采集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采集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使用经消毒处理的工具和容器,确保采集过程不会引入外来微生物污染。
2. 标本采集要及时:一般来说,微生物标本应在病情出现或患者就诊后尽快采集,以确保标本中的微生物不会失活或过度增殖。
3. 采集要选择适当的采样部位和方法: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感染,需要针对不同的组织、液体或体表进行采集。
采样时应遵循临床指南,选择适当的采样部位和方法。
4. 采集要足够数量:为了保证对病原体的准确鉴定和敏感性测试,采集的标本应足够数量。
采集过程中,避免采样物与采集容器外部环境的交叉污染。
5. 保证采样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采集的标本应保持完整,避免在采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造成微生物失活或污染。
对于需保存在冷藏或冷冻条件下的标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稳定性。
6. 标本运送要符合规定:标本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运送过程中应避免温度变化、震荡和倒置等可能影响标本稳定性的因素。
运送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7. 运送要有标志和单据:标本运送时应进行明确标识,并附上相应的单据,包括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样部位、采样者姓名、患者姓名和病历号等信息,以确保标本能够被正确识别和追踪。
总的来说,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是确保标本的无菌、完整和稳定性,遵循正确的采集方法和运送规定,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转运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转运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则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采样后立即送检5.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6.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标本采集1.尽早采集2.无菌操作3.合适部位4.适量标本5.适当方法6.安全采集1-尽早采集标本“采集重在时效性”1.1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1.2尽量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采集1.3对已用抗生素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集2-合适部位“背景干扰”2.1无菌标本:注意局部及周围皮肤的消毒,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避开腔道口区标本,以免皮肤表面正常菌群的污染,造成混淆和误诊。
2.2正常菌群寄生部位:采集时应特别小心;应明确检查的目的菌在进行分离培养时,采用特殊选择性培养基2.3血标本采集:应避免输液的影响。
3-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皮肤或粘膜常居菌群污染和防止外源性细菌污染标本。
3.1.在采集血液、脑脊液、胸腔积液、关节液等无菌标本时,应注意对局部及周围皮肤的消毒,严格进行无菌操作;3.2.对于采集与外界相通的腔道标本时,如窦道标本,应从窦道底部取活组织检查,而非从窦道口取标本,以免受皮肤表面正常菌群的污染,造成混淆和误诊;3.3.采集的标本均应盛于无菌容器内送检。
盛装标本的容器须先经高压灭菌、煮沸、干热等物理方法灭菌,或使用一次性无菌容器,不能用消毒剂或酸类处理。
标本中也不得添加防腐剂,一面降低病原菌的分离率。
4-适量标本4.1标本采集应足量。
标本量过少,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
4.1.1血液标本:通常成人采血量每瓶8-10ml,儿童每瓶1-5ml;脑脊液、骨髓、4.1.2脓肿、穿刺液、引流液、痰液等标本:三1ml尿液标本:>3ml4.1.3粪标本:1-3g 或 1-3ml4.2结核标本采集量要求特殊:4.2.1痰、肺泡灌洗液或支气管冲洗液:>5ml;4.2.2清晨中段尿:5-10ml;4.2.3粪标本:>1g;4.2.4穿刺液(胸水、腹水、关节液等):5- 10ml。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最新版】目录一、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重要性二、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采集时机2.无菌操作3.采集量4.标本保存5.标本运输三、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1.运送条件2.运送时间3.运送包装四、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意义正文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环节,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采集时机: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应在抗生素使用前,以避免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在感染初期或病情加重时采集标本,可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
2.无菌操作: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正常菌群和其他杂菌的污染。
采集非无菌部位的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污染。
3.采集量:微生物标本的采集量要充足,以便进行后续的培养和检测。
不同类型的标本有不同的采集量要求,一般要求采集足够量的标本。
4.标本保存:微生物标本在采集后应及时保存,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冷藏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8 小时。
5.标本运输:微生物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剧烈震动。
运输包装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防止标本破损或泄漏。
二、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1.运送条件:微生物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高温、低温和干燥。
不同类型的标本有不同的运送条件要求,一般要求在 2-8℃的条件下运送。
2.运送时间:微生物标本的运送时间应尽量缩短,以减少病原体的死亡或活性降低。
一般要求在采集后 24 小时内送检。
3.运送包装:微生物标本的运送包装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防止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破损或泄漏。
包装材料应无毒、无菌、防渗漏。
三、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意义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结果。
正确采集和运送微生物标本,可以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感染提供可靠的依据。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有:
第一,要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第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和避免污染。
第三,标本采集之后,要立即送到实验室,床旁接种可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第四,尽量的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这样对于结果的影响比较小一些。
第五,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要立刻送检。
第六,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不要使用消毒剂。
第七,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第八,对于混有正常菌群的污染标本,要做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然后判断是感染菌和定植菌。
第九,对分离到的病菌,要做药敏实验,提倡分级报告和现实报告。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一、我院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1.发现医院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我院总的医院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应不低于70%。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4.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5.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等,应标明标本种类,并立即送检。
6.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中段尿培养的标本应用专用的无菌尿标留取(在仓库领取)。
静脉导管、胸腹水,脑脊液等到细菌室取无菌试管留取。
7.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二、常见医院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方法1.血液与骨髓①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切忌在静脉点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②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
将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应更换针头或过火消毒针头。
血培养瓶应在避光室温中保存,不必置冰箱保存。
③每次采血量成人5一10ml,婴幼儿l一5ml,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5: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④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⑤每例病人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l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皮肤污染菌。
多次多部位采血可提高阳性率。
⑥对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病人,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lml 作增菌培养。
2.尿液①中段尿: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10ml,0.5小时内送检。
②导尿管导尿采样可减少污染。
对留置导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空针细针头斜穿管壁抽吸尿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验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送检是保证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关键!其目的是要捕捉到与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保持其活性,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其它与感染无关细菌的干扰。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的知识,欢迎阅读。
采样时机
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 至5 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
采样方法
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采样容器
专用的无菌,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及消毒剂污染。
送检
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 小时。
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于4-8℃保存,但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 时应于15~30 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3 至5 天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