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雷雨》中的女性形象及写作成因.
试论《雷雨》中造成繁漪悲剧形象的原因

浅析造成繁漪悲剧形象的原因摘要:曹禺剧作《雷雨》中的繁漪是最具“雷雨”性格、最具反叛精神的人物,繁漪受过新式教育,又深受旧式思想的影响,新旧文化的双层夹击使她在“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性格交织中,内心向变态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
她是那个时代最坚强的女子,最惹人怜悯的女人,是剧作《雷雨》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她敢爱敢恨、敢于和封建势力作斗争,可最终依旧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理想的爱情,失去爱情和亲情的她生活犹如一口枯井。
她的悲剧命运揭露了封建统治对人的精神压迫和摧残,也深刻赋予了她“雷雨”式性格,繁漪不仅是周公馆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繁漪雷雨式性格反叛悲剧前言曹禺的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剧作,《雷雨》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熟,曹禺笔下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并且有很多成为了广为人知的性格典型:虚伪且冷酷的周朴园;纯真且虚幻的周冲;冲动且莽撞的鲁大海;单纯且善良的四风;贪婪且势利的鲁贵……都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繁漪敢爱敢恨、不屈不挠、追求自由爱情、敢于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倔强性格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一个。
曹禺曾说:“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我喜欢看繁漪这样的女人,但我的才力是贫弱的……不过一个作者总是不由自主地有些姑息,对于繁漪我仿佛是个很熟的朋友……我想她应该能动我的怜悯和尊敬,我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的。
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职……”①这是曹禺对繁漪的人格定位,也引起了广大读者对她的同情,当然繁漪不仅仅只存在于曹禺的作品之中,更真实的生活在那个时代社会之中。
从古至今,很多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常常会用真、善、美的优良品格来塑造诸多女性形象,借此来打动读者的内心,(而曹禺剧作《雷雨》中的周繁漪却和传统女性大相径庭:作为妻子,她没有恪守传统女性应遵循的‘三从四德’,在感情上出轨背叛了自己的丈夫周朴园;作为母亲,她放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职,为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将自己丈夫、前妻的儿子周萍作为自己的情人,发生了违背伦理道德的关系——由此看来,繁漪既不是贤妻也不是良母,她的行为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可就是这样的繁漪依然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深切同情和怜悯,因为她有她的人格魅力所在:繁漪敢爱敢恨、敢于敢于打破常规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她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话剧,揭示了晚清时期上海滩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弱点。
其中,繁漪是一位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繁漪的爱情繁漪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家庭条件也很好。
她深爱自己的表哥陈发科,即使知道他是个花花公子,对待其他女人都十分无情,但她仍然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献给他。
她一度认为自己和陈发科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能够理解他和照顾他,在她看来这就是真正的爱情。
然而,在王熙凤的挑拨下,繁漪知道了陈发科曾经的背叛和抛弃。
她绝望了,认为自己的爱情是个笑话,再也无法继续下去。
这时,廖若海走进了她的生命,他并没有像陈发科一样浪漫和优雅,却是一个值得托付给的男人。
繁漪在危机中换了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生命,她学会了珍惜爱情,并且找到了一个真正懂她、关心她的人。
二、繁漪的人格特质繁漪性格复杂,有时会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她。
她比较自我,对待其他女人不够友好甚至带有敌视情绪,这跟她自认为是陈发科唯一的真正爱人有关。
此外,繁漪还有些傲慢自大,喜欢炫耀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但在情感方面,繁漪十分专一,对陈发科的爱会让她放弃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并且她对待廖若海也非常真诚。
三、繁漪的命运繁漪的命运暗示了晚清时期女性的普遍处境。
繁漪在婚礼前夕得知陈发科的背叛,被迫面对一个不幸的结局,最终选择了离婚。
她深情而无助的表演也让她成为了《雷雨》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婚姻是管辖她们一生的命运。
繁漪的遭遇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残酷和无奈,而她在灵魂层面的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女性走上平等道路提供了启示。
综上所述,繁漪是一个非常具有深度和多维度的角色,她的爱情、人格特质和命运都表现出了这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处境。
她的复杂性格和遭遇也为观众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空间和启示。
试析《雷雨》中四凤悲剧的根源

试析《雷雨》中四凤悲剧的根源《雷雨》中的四凤不仅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纯洁、质朴的美好特质,而且更具有新时代女性追求爱情的勇敢品格。
这样一位中国传统意义上完美的女性形象,她的悲惨结局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是什么造成了四凤的悲剧命运呢?本文拟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超文本因素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人物定位与性格的分析,试析四凤悲剧的根源。
一、主观因素——四凤四凤的错在于她爱了不该爱的人。
首先,周萍与四凤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说,四凤不应该爱周萍,这只会使她背负上乱伦的罪名。
在《雷雨》中,她一直也不清楚她跟周萍的真正关系,直到第四幕结尾处,她才明白周萍是她同母异父的哥哥,她陷入了苦痛的深渊,开篇就已经预示了她的最终死亡。
其次,四凤的角色定位是周公馆的一位侍女。
即使她身上散发出的不同于大户人家小姐的青春气息,使她成为周家两位少爷爱慕的对象,她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本分。
一个侍女爱上大户人家的少爷,有好结局的少之又少。
而周萍又是一个不能依靠的人(这一点后文在分析周萍时有所论述),四凤哪怕跟了周萍,压力也会接踵而至,幸福生活也只能渺茫无依。
正如她的哥哥鲁大海对着周冲所言:“她是个穷人的孩子,她的将来是给一个工人当老婆……嫁给一个阔人当太太,那是一个小姐的梦!这些在我们穷人连想都想不起的。
”{1}这些正是四凤想都想不起的。
但她还是偷偷地爱上了周家的大少爷,不能守住自己的本分,加之乱伦的罪名,她想逃脱悲剧的命运已是不可能的事。
除了四凤自身的主观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客观因素,从不同层面或酿成、或推动了四凤悲剧的发生。
二、客观因素1.恋人——周萍周萍是四凤的亲密恋人,是四凤的生命和全部。
但周萍先是与其后母保持不正常的关系,这让他承受着心理上伦理道德的谴责压力,于是他想摆脱,但他“空虚脆弱,经不起现实的风霜。
在他灰暗的眼神里,你看见了不定,犹疑,怯弱同冲突”{2}。
在遇到四凤之前,他的“摆脱”顶多只是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他始终缺乏一种力,把他从深渊中拉出来,直到遇见了四凤。
《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中,繁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繁漪的形象深受读者的喜爱,因为她既是一个坚强的女性角色,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梦想的女孩。
在小说中,繁漪的形象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她的故事和成长经历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首先,繁漪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孩。
她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愿意受到别人的束缚和控制。
在小说中,她对庄子的爱情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坚持和毅力。
她在庄子家里的日子并不轻松,但她从未放弃自己的爱情和梦想。
她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战斗,而且总是能够取得胜利,这让读者感到非常振奋。
其次,繁漪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女孩。
虽然她生活在一个非常艰苦的时期,但她总是能够把自己的爱和关心无私地付出给别人。
她非常照顾庄子的妹妹瑶瑶,也关心和支持自己的好友杨玉芬。
在小说中,繁漪的爱心和关心就像一缕清风,让读者感受到了温暖和感动。
最后,繁漪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孩。
在小说中,她不仅面对着自己的爱情问题,还要应对时代的巨变和家庭的困顿。
然而,她从未退缩或泄气,而是勇敢地面对每一个困难。
无论是学员运动还是家庭变故,繁漪都能够克服困难,坚定地前行。
总之,《雷雨》中的繁漪形象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和情感,她的坚韧、爱心和勇敢,不仅感染着读者的心灵,还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时代的女性,以及女性对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贡献。
繁漪的形象在小说中也表现出了许多复杂的人性和情感。
在她深爱的庄子背叛她的时候,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情,而是选择了坚强和宽容。
她没有责备庄子的背叛和放弃,而是选择面对和原谅,体现了她的高度成熟和智慧。
这种宽容和理解也让她赢得了庄子的敬爱和感激,表现出她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
此外,在小说中,繁漪的形象也展现出了许多痛苦和矛盾。
尤其是在学生运动中,她面对着自己的亲情和爱情,同时还要体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责任。
她在这场运动中失去了自己的哥哥繁良,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然而,她并没有失去追求正义和公正的信念,而是更加坚定和勇敢地站在了自己的信仰和立场上。
《雷雨》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成因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1
《雷雨》中的女性悲剧命运及其成因
胡海艳
【摘 要】《雷雨》是一部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悲剧,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以多对矛盾作为研 究对象,以女性悲剧命运为突破口。用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小说中塑造的三种不同女性形象和悲剧命运及其 原因,这种悲剧性深刻地暴露资产阶级罪恶和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雷雨》 女性命运 悲剧成因
来没有太多的奢望。父亲鲁贵也是“吃赌玩”的市侩小人, 只会把女儿当摇钱树,除了伸手要钱,从来没有给过四风 真正的父爱。而四凤的哥哥鲁大海也瞧不起妹妹,认为她 在作恶多端的周家当下人没志பைடு நூலகம்,唯有母亲才是真正的疼 她,关心她。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几乎无人关心的环境中 长大,使她这颗缺爱的心充满了对爱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 来的憧憬。周家少爷周萍的出现,让她有了将自己一生托 付给他的念头,她“心里第一个许了他”,“看得见的只有他”, 她天真地相信“你以后永远不会骗我”,憧憬着和周萍相 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幻想着远走高飞就会有幸福的将 来。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清末民初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家庭的纠葛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其中繁漪是小说中的一位女性形象,她是女主人公冯云峰从军前的未婚妻,也是他从军时留下的背负重担的女子。
首先,繁漪的形象特点是倔强而执着。
她虽然知道自己未必能够等到冯云峰回来,但是不管怎样她还是执意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她倔强的性格和执着的信仰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的主要力量。
一直到故事最后,她仍然坚守着心中最初的理想和信念,虽然最终遭遇失败,但是这种精神韧性和执着态度却令人钦佩。
其次,繁漪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女子。
她能够在言语间洞察人心,可以看出别人的真正想法和情感,这种能力是很难得的。
在小说中,她可以察觉到宝玉对自己的感情,并且看出了张生欣赏周冬雨这一点,从而顺势展开了自己的计划。
这种察言观色的能力让她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她在小说中立足之处。
最后,繁漪是一个内心丰富的女性。
她在等待冯云峰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人生沧桑,因此她的内心十分丰富。
虽然她故作坚强,但内心却是脆弱的,她需要关怀和爱,而张生在这方面帮助了她。
她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归属和幸福,最后也在这个追求自由的年代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
综上所述,繁漪是一个勇敢坚强、善于察言观色、内心丰富的形象。
她勇往直前的精神鼓舞着人们去追求自由和光明,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曹禺《雷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曹禺《雷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曹禺《雷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摘要:关键词:《雷雨》中的三个女性,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而每个个体都有着独特的故事背景,并因此造成了不同的悲剧性命运。
侍萍,一个因被丈夫、富贵人家的公子抛弃的不幸女人;蘩漪,一个受过现代教育,向往爱情的,却与自己丈夫的儿子发生了不为常理所接受的感情,而最终因自己的被压抑、叛逆而失去一切的悲剧性女性;以及四凤,这个刚刚成熟,刚刚憧憬美好,刚刚尝试爱情,而无情的命运却戏弄她,她的爱人竟然是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哥哥,最终因绝望断然离世的无辜的命运作弄者。
三个女人纠结在两个男人之间,真情、虚假,其间穿插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当时整个社会环境的矛盾、人性的矛盾,真切的反映出解放前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悲惨命运。
同时又反映出当时社会所谓上层社会表面堂皇背后却早已腐朽的境地,通过悲剧性的故事,来阐明这种腐朽的环境最终的去处——在狂暴的暴风雷雨中被无情的毁灭……。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悲剧性的故事往往源自于人们对现实生活不公正荒谬困境的失望、无法寻找到出路而表现出来解脱方式。
正如别林斯基说的:“悲剧的实质……是在于冲突,既在于人心的自然欲望与道德责任或仅仅与不可克服的障碍之间的冲突、斗争。
”曹禺本身出生在没落的所谓上层社会—旧军官家庭,有一个专制的父亲,压抑的环境使得他在接受五四新思潮后必然进行反抗、斗争,并诅咒这万恶的昏暗社会早早结束。
这也成为其剧作中背景、反抗的根源。
《雷雨》本身就是一种与旧社会旧世俗的抗争,然而无情的命运却作弄了这些力争反抗的“反叛”男女,悲剧的结局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故事主角的无力感,对美好未来期望破碎后的茫然失落,同时又无法忍受现实社会,无以为脱;而生者注定为自己的“罪孽”承受命运的惩罚。
女性,在旧社会作为社会的受压抑者,她们的命运往往是悲惨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也说明了女性是不容许有独立思维的,她们能做的仅仅是“从”。
《雷雨》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必须一个个分开来展述,从而更加细致的分析不同人物悲剧的背景故事。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摘要: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
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的搏斗”。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最圆满,最有秋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
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一人物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雷雨》繁漪封建社会形象悲剧正文:《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该剧是一部多幕剧,它写于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
繁漪是曹禺刻画的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
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
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快乐地散布在她的脸上”。
①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
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冲破一切的桎桔,做一次困兽的搏斗”②的女性。
一、繁漪是资产阶级的新女性繁漪是个受过新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女性,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的绚丽光彩。
首先,她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对于人民的压榨和剥削日益深刻,人民群众没有人身自由,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
同时,刚刚过去的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要求民主,争取人权,要求自由的新思想、新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
这种时代的特点,这种时代里要求个性自由的精神氛围,无疑给繁漪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抗争的精神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中的女性形象及写作成因专业名称:年级班别:姓名:指导教师:《雷雨》中的女性形象及写作成因摘要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赋予女性人文主义关怀、同情、理解和热爱的男性作家,他笔下的女性无论是卑微的鲁侍萍,还是阴鸷的蘩漪,生命中的生与死、情感上的爱与恨、意识的觉醒与行动的自觉、人物的命运浮沉与现实的严峻、社会的动荡、时代的演进、民族的解放息息相关。
通过对这些女性的描写,浸透着曹禺内心的苦痛与思索,焦灼与期望。
关键词曹禺剧作;女性形象;女性意识Women’s Images Of The "Thunderstorm" And The Causes Of WritingWang Jing(College of Allied,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Abstract Cao Yu is rar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care given to women of humanism, compassion, understanding and love of the male writer, he described women as an inferior Lu Shiping or fierce Fanyi whose life and death, emotional love and hate, the awakening of awareness and conscious action,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s float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grim reality, social unrest, the evolution of the times, national liberation.The descriptions of these women are soaking the inner pain and thinking, anxiety and expectations of Cao Yu.Key words Cao Yu;female image;feminist consciousness文明对愚昧,民主对封建专制的强行撞击是二十一世纪初撼动人心的大事。
继鲁迅、郭沫若的代表的“五四”新文学而起的一代文学新人以令人注目的文学成就,在“人的文学”领域中开拓了一个又一个自由的艺术空间、思想空间和文化空间,这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的不断成熟与壮大。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话剧自西方舶入,经过田汉、欧阳予倩等先驱的戮力笔耕,终获长足的进展,然而中国话剧的真正成熟,当推30年代曹禺及其系列剧作的创作,诚如朱栋霖所言:“《雷雨》、《日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熟。
” [1]正是“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以及在文学创作上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直接哺育和激励着曹禺,在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旗帜下,曹禺对女性世界和女性灵魂的探索独到而深刻,他在话剧文学上的成功就得益于女性形象的构画与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成为中国现代戏剧艺术中不朽的艺术瑰宝。
如果说他的剧本的成功是美丽的花环,那么女性形象则是这花环中闪光的明珠。
一、蘩漪蘩漪是曹禺先生三幕悲剧《雷雨》中的突出人物,曹禺先生对蘩漪这一角色的塑造最丰满。
对于蘩漪,学术界的大家们见仁见智,争论不休。
有的认为她属于“仇女型”的人物;有学者认为她是一个阴鸷恶毒神经质的女人;有学者认为她是曾经受到新思想影响的新女性形象;有学者认为她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有学者认为她是官僚阶层阔太太形象的代表;还有学者认为她是资产阶级妇女;等等。
虽说关于她的话题已被大家广泛议论和研究,但作为中国文学现代史上少有的、极富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之一,在她身上我们有说不完的话题。
(一)性格复杂、内涵丰富的女性形象蘩漪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剧中说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因此她才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法摆脱家庭的牢笼。
她虽是周朴园明媒正娶的妻子,但却是第三任妻子,两人只有夫妻之份,并没有夫妻之情,周朴园逼她喝药的细节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而在这样一个新旧参半的女性身上,作家有意识地强调“原始的野性”,《雷雨》里是这样介绍她的:“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里,她的胆量里,她的狂热的思想里,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突然来的力量里。
”“她爱起你来像一团火,那样强烈,恨你起来也会像一把火,把你烧毁的。
”而点燃这一野性的火种,就是五四时期所有人都向往和渴望的“爱情”。
“五四”新思想兴起以及周萍的出现,使得抑制已久的蘩漪苏醒了,燃起了她追求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的烈火。
她把自己的爱情,名誉乃至生命都交给了周萍,她的追求得到了暂时的惬意的同时然而是悲剧性的满足。
蘩漪之所以像所有的大宅院中的姨太太一样阴差阳错地爱上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不是因为她天生变态,正是生活环境所迫,在得不到周朴园的爱和关怀,也没能从外界获得一定的慰藉的环境下,心理处于压抑与不可压抑之间,情感处于失望与默默挣扎之间。
而她从来就没打算出走,这也与她是一贯“旧式女人”有关。
她不愿也不敢出走,一是因为她没有自立的能力,二是她也不愿意放弃养尊处优的太太的物质优裕的生活。
(二)“雷雨式”的行为和性格吴宏聪、范伯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这样评述蘩漪的:聪明美丽,有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
她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之处,而在她的“不可爱”之处。
她的性格是复杂的,她抑郁而乖戾,热情而冷漠,任性、傲慢而又孤芳自赏,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是走向极端。
在周公馆,她是女主人,但又是周朴园精神统治之下的奴仆;她是周萍的后母,又是周萍的情妇;她不能忍受周家令人窒息的气氛,不愿再过情妇不像情妇、母亲不像母亲的生活,但又无法摆脱这样的处境;她追求自己的幸福,又损害了别人的幸福;她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这种行为和性格上的矛盾使她成为《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 [2] 蘩漪便是“雷雨”。
蘩,多也;漪,水之纹也。
蘩漪便是猛狼,便是永不宁静的水,便是“雷雨”。
她的痛苦最深,而渴望又最强烈,所以爆发得最疾、最猛。
她的线索以及她的愤激之语就是剧本的破题之处。
她具有鲜明的“雷雨”性格,极端,彻底,敢爱敢恨,具有那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的“蛮力”。
她的爱、恨、悲和苦,揪人心扉。
曹禺先生所言最“雷雨”的性格主要指她非理性的一面。
所谓“非理性”,是指不合常理,缺乏理性。
文中蘩漪和周朴园对话最能充分体现非理性这一面。
她谴责周萍:“你最对不起的是我。
”反驳周萍:“我的良心不叫我这样看。
”蘩漪雷雨般的性格,随着悲剧发展而发展。
周朴园逼她吃药的场面,她那不可屈服的个性已经显现出来。
当她发现周萍在悔恨自己的过去,并要逃脱,将她一个人抛在苦海当中时,她就明确地对周萍说:“我不后悔,我向来不后悔。
”进而又说:“是你把我引到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道路上去了。
”最后还说:“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
”这不是威胁,而是雷雨前的闪电,是她雷雨般的性格到了锋芒毕露的时候。
于是,当她看到自己的情人在雷雨之夜投向四凤的怀抱时,嫉恨和失望折磨着她,并使她失去了平静的理智,这种爱与恨的交织使她借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燃起了恨得烈火。
她竟当着仆人、儿子、周公馆的每一个人高声地宣布:她不是冲儿的母亲,也不是周萍的继母。
她还大声疾呼:“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着的女人。
”这是她对命运和现实的反叛的呼喊。
这大胆的举动,火辣的语言,无所顾忌的揭露,将她追求个性解放的性格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蘩漪的语言尖刻辛辣,表现了她那种“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内心冲突。
曹禺曾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乱伦为主题,但推动《雷雨》剧情发展和矛盾总爆发的恰是乱伦。
蘩漪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无法克服动物的属性,明知乱伦为社会所不容,却依然铤而走险,甚至偏执到疯狂的程度,这是非理性的行为。
和周萍乱伦已是非理性,更不理性的是,她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甚至还亵渎了真正的爱情。
既然是爱一个人,就该心甘情愿为自己所爱的人付出,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可她为了满足自己的“爱情”,不择手段,乃至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连母亲的职责也不顾。
再者,为了维护与周萍的乱伦关系,她不惜下跪求情,乃至愿意和身为周家仆人的四凤共同拥有周萍。
在她看来,爱情竟如此的卑贱,没有一点尊严可言!(三)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独立蘩漪代表着“五四”以来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宁死拼斗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
作品中最为直接的表现是蘩漪与周朴园的斗争。
周朴园是封建专制的代表,是封建家族文化统治的代表,是父权和夫权的象征,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是最具权威的人物,没有人不怕他,而惟独蘩漪敢于反抗周朴园。
她的反抗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过一个过程。
开始的时候,尽管蘩漪对周朴园表现出抵抗的情绪,但还是会顺从他的。
到了后来,蘩漪敢直面周朴园,数落他,嘲笑他,蔑视他。
在面对周朴园的训斥时,她竟然当面顶撞说:“(轻蔑地)不,我不愿意。
我告诉你,(暴躁地)我不愿意。
”蘩漪是受过新思想影响的旧式女性,她出身于名门大户,受过良好的教育。
“五四”时期接受过新思想影响,向往美好自由的爱情,追求个性解放。
她聪明、美丽,也很矜持、倔强,由于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她承受的精神上的苦难要比剧中的侍萍深重得多。
十八年前,周朴园把蘩漪骗到周公馆,周朴园身上缺少资产阶级“文明”色彩,生活习惯保留着封建遗老的气息,她在“仁义道德”外衣掩盖下的却是冷酷、虚伪的灵魂。
十几年来,周朴园只是她表面的丈夫,而实际上是统治者,不仅是经济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且是家庭伦理关系和道德精神上的统治者,在家里,“他的意见就是法律”。
而蘩漪是一个渴望自由、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资产阶级女性,其实她的要求并不高,她渴望的自由只不过是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爱情、家庭的自由要求,但周朴园这个专制的封建家长,只要求她恪守封建礼教,不允许有任何独立意识和情感要求。
她在周公馆中成为一个受“囚禁”的人。
在没有尊严、毫无生机、阴森可怖的家中,那没有爱情的生活及不平等的夫妻关系,让蘩漪感到压抑和枯燥,也使得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人性受到压抑而变得扭曲和异化,她“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变得一个乖戾、抑郁,甚至阴鸷的人。
而周萍的出现,却让她的欲望在被遏制后释放出如铁水奔流一般的热情,唤起了她对生活的向往,也点燃了爱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