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漫谈课件(完整资料).doc
日本文化漫谈---面类

乌冬面汤料特色
乌冬面的汤料在中国人看来只是酱油汤, 乌冬面的汤料在中国人看来只是酱油汤,其 实里面有所谓的“出汁” 实里面有所谓的“出汁”,即由海产品熬制的高 但一般并无油水,其形式多为“ 汤,但一般并无油水,其形式多为“狐饂饨”, 即在面条上放上一个较大的油豆腐( 即在面条上放上一个较大的油豆腐(形状和滋味 和中国的油豆腐有些不同),因其颜色像狐狸 油豆腐有些不同),因其颜色像狐狸的 和中国的油豆腐有些不同),因其颜色像狐狸的 毛色,故有此名,此外再撒上一把葱花,就成了。 毛色,故有此名,此外再撒上一把葱花,就成了。 葱花 放在面上的这一块呈扁平状的油豆腐, 放在面上的这一块呈扁平状的油豆腐,制法 也与中国很不同,豆腐油炸之后, 也与中国很不同,豆腐油炸之后,却要将其放入 开水中将油气煮尽,然后沥干水分,放入糖、 开水中将油气煮尽,然后沥干水分,放入糖、酱 海鲜汤慢慢煮至入味, 油、海鲜汤慢慢煮至入味,因此面汤上几乎没有 油星。 油星。
日式冷荞麦面的做法
材料: 材料: 荞麦面、绿芥末、海苔丝、小葱花。 荞麦面、绿芥末、海苔丝、小葱花。 调味料: 调味料: 面酱油(面つゆ)买不到的话,可以自己做 面酱油( つゆ)买不到的话, 海带5 cm角 酱油4大勺、味林4大勺、柴鱼末10G 10G, 海带5~6cm角1片、酱油4大勺、味林4大勺、柴鱼末10G, 倒入小锅中倒入适量水, 分钟。 倒入小锅中倒入适量水,煮3-4分钟。 关火,沥出杂物,放凉。备用。 关火,沥出杂物,放凉。备用。 做法: 做法: 开水做锅,下荞麦面,煮熟后,要冲凉水,再过冰水。 1、开水做锅,下荞麦面,煮熟后,要冲凉水,再过冰水。 沥干水份,盛容器。撒些海苔丝。 沥干水份,盛容器。撒些海苔丝。 2、小碗里放面酱油,挤些绿芥末,喜欢的话再加些小葱花。 小碗里放面酱油,挤些绿芥末,喜欢的话再加些小葱花。
日本文化漫谈课件

日本文化漫谈第一讲日本文化与花一、引子——菊花与刀1、美国学者的首创第一个把日本文化与“花”联系起来的,是美国的人类学家鲁丝. 本尼迪克特。
2、花——文化模式的一种类比本尼迪克特曾经写过《文化模式》一书,强调每种文化都有一个相对稳的模式,每种文化都具有平等的价值,不存在高下之分。
《菊与刀》是本尼迪克特创建的文化模式理论的一次具体运用。
作者首先把日本的文化模式高度概括为“菊”与“刀”,“菊”与“刀”本来是日本皇家的徽标和武士的象征,这里她借以表明日本人性格中的刚强与柔弱的两面。
二、樱花——又一种日本文化的类比比起菊花,我们可能更熟悉樱花与日本文化的联系。
日本一首很普及的歌谣叫做《樱花》,我们一定很熟悉它的旋律。
确实,樱花与日本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樱花的植物本性(1)品种。
日本的樱花品种多种,据说有200多种。
(2)花形。
樱树开的花即为樱花,樱花属蔷薇科,花瓣一般是白色或粉红色,和桃花有点相似,色泽鲜艳,绚丽动人。
(3)花时。
由于日本樱花的开放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所以樱花自古就与农民的农耕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樱花前线。
樱花开放的季节一般在四月份,由于日本列岛南北狭长,所以不同的地区樱花开放的时间也有所差异。
不言而喻,最早开放的是南方,冲绳岛的寒樱在1月下旬就开始绽放了。
随后,樱花自南向北一路次第开放过去,犹如迭起的海浪般一层层从冲绳依次推向九州、本州和北海道。
假如二月份开始从日本的南方向北旅行,五月份到达北海道,那么一路上可以陆续看到日本各个地区樱花盛开的景象。
日本人给樱花开放逐步北移的那条线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樱花前线”。
2、樱花与日本的国民精神(1)美与吉祥的象征。
(2)团队精神的寄托。
(3)人生无常的感慨。
3、樱花深入日本社会生活(1)花见。
樱花在今天的日本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象征之一就是每年的赏樱时节。
日本人称做“花见”。
(2)“樱花外交”。
今天,樱花也成为日本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友好使者。
日本的文化与习俗PPT课件

.
26
【供门松】过年前,日本人都要在家门 口供奉“门松”。日本宗教文化中,有 一位“岁徳神”,主管新年繁盛之事, 居住山中。因此,日本人在过年前,在 家门口立门松,或着在门上挂一枝松枝, 表示“迎神”。
.
17
日本人心中的武士道:
• 用樱花比喻武士, 因为他们认为樱花的几个特性很 符合武士的特点。 首先,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 但成片的樱花 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 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 二是日 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 而是凋谢的时候,樱 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 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 没有一朵花留 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 耀 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 价值,之后豪无留 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日本传统艺术里站着举头轻重的地位。
.
6
木偶净琉璃(文乐)简称为“净琉璃 ”实际☞一边说唱, 一边用三弦琴或者琵琶伴奏的表演。与“能” ”歌舞伎“并列
为日本日本三大古典戏剧。
.
7
歌舞伎是集日本传统戏剧艺术之大成。 同时充满了典雅的东方风味。 歌舞伎和中国的京剧一样,是举世无双的古装戏剧和传统艺术,两者素有 “东方艺术传统的姐妹花”之称。歌舞伎特征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
.
18
日本的体育娱乐活动
相扑 柔道 剑道 弓道 空手道
棒球 日本现代体育运动是在 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开始 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随着经济力量的恢复 和增长,日本体育事业取得 了很大发展,成为当今世界 上体育发达的国家之一。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文化ppt课件

行
日本交通
大中城市的居民 以公共交通,特 别是轨道交通为 日常出行的首选。 在汽车生产大国 日本出现这种情 况,原因很简单, 轨道交通经济、 便捷、准点、舒 适。
日本建筑
如同其他的日本文化一般,日本建筑拥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最早大量受到中国建筑的影响,但随 后也渐渐发展出属于日本的独特风格。
建筑特色
日本语的形成
• 在古代的日本,天皇和贵族要处理很多事务,所以有很多宫女 在旁边帮忙干活儿。古代日本皇宫里有专门的女官,她们每天 的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日系草书风格, 这就是平假名。皇宫里高雅的女官,写出的字自然温柔可爱。 而和尚们就是另一种情况了,他们要学习佛法就少不了抄写佛 经,后来拿汉字的偏旁部首代替一个字,渐渐地在佛学圈里通 用起来,他们写出的字当然阳刚。时间长了就普及并且固定了 下来,平假名和片假名于是就定型了。
和食
怀石料理
在茶道会之前给客人准备的精美菜肴。在中世日本 (指日本的镰仓、室町时代),茶道形成了,有此 而产生了怀石料理,这是以十分严格的规则为基础 而形成的。日本菜系中,最早最正统的烹调系统是 “怀石料理”,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晚会上的丰盛宴席菜式。随着日本普通市民的社会活动的 发展,产生了料理店,形成了会席料理。可能是由本膳料 理和怀石料理为基础,简化而成的。其中也包括各种乡土
江户城
江户城皇宫是古典式 楼阁,隐没在郁郁葱葱
的林荫之中.经过二 重桥,越过内壕,进入 皇宫的正门——二重 门,迎面至高约13.4米 的仪见橹,白壁灰顶,
既典型又庄重.皇宫 内共有宫殿7座,全是 战后所建,总面积为 23000平方米,白色的
墙壁、茶褐色的铜柱、 绿色的瓦顶,极富日本 传统的建筑风格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文化PPT课件

.
4
后来,就和中国人字写得多了就越来越潦草、 笔画越来越少、简单的字就一笔带过一样, 日本人也是越写越偷懒,终于把原来方方正 正的汉字写成了狂草和偏旁部首,之后假名 就诞生了。比如假名“の”,就是日文中的 “的”,表示从属关系,与之对应的汉字是 “乃”。看看,是不是和“の”有点儿像? “の”是平假名,跟它对应的片假名是 “ノ”,这不就是“乃”全盘西化、 帝冠式与和风样式的 传统复兴等多种风格 后,最终通过对日本 民族深层文化的不断 探究,从建筑与环境 的对话,空间意象的 把握和材料性能理解 等方面寻找传统和现 代的契合点。
行
日本交通
大中城市的居民 以公共交通,特 别是轨道交通为 日常出行的首选。 在汽车生产大国 日本出现这种情 况,原因很简单, 轨道交通经济、 便捷、准点、舒 适。
你所不知道的 有趣的日本
1
ようこそ
.
1
課題
文化編 生活編 性格編 日本企業編(特別紹介)
.
2
01
文化編
.
3
日本语的起源
中国的秦汉时期,汉字经由朝鲜传入了日 本,日本列岛上的贵族们第一次接触到了 可以记录事情的工具,日本人。掌握了中 文的意思和语法,也学会了写法,在需要 记录的时候使用中文,平时生活中还用日 语交流,这就是人们想出来的折中办法。
.
17
02
生活編
.
18
衣
食
住
和服
在日本,出席冠礼(成人式)、 婚礼、葬礼、祭礼、剑道、弓 道、棋道、茶道、花道、卒业 式、宴会、雅乐、文艺演出以 及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候,日本 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
和食
日本料理是日常的传统 饮食,特别是在明治时 代(1868年—1912年) 末期所形成的饮食。在 日本料理的制作上,要 求材料新鲜,切割讲究, 摆放艺术化,注重“色、 香、味、器”四者的和 谐统一。
日本传统文化漫谈课件 第四周:日本礼仪

第四周:“和”与日本礼仪文化复习:日本人的做人准则1,自知之明——“一人前”的做人准则(参考漫画资料:做人准则)★“一人前”(yi chi nin ma ye)⇒一人份(每个人的份)2、“体谅”对方的待人准则(参考漫画资料:体谅)★“本音”和“建前”的交流方式(参考漫画资料:语言表达方式)3、和蔼、温和、祥和的国民性(参考漫画资料:和气)★微笑礼仪:日本人爱微笑,微笑已经成为日本人礼仪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许多旅居日本或者到日本旅游的游客深有感触。
在街头问路,不论男女老少常常会微笑着给你指点方向;到商店买东西,即使只买一个面包,售货员也会微笑着跟你说:“多谢,欢迎你再来”。
在日本,在任何地方消费,你都能看到服务员微笑着的亲切面容,得到礼貌、细致的服务。
日本人不仅在高兴时微笑,在处于窘迫或发怒时,也会微笑,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久居日本并加入日本籍的英国血统文学家小泉八云,在题为《日本人的微笑》的随笔中描述道:“日本人即使临死时也能莞尔一笑。
平时,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这种微笑,没有伪善,没有反抗,……它是一种竭尽心力,长时间培养成的一种品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如果用西方式的脸部表情来解释这种微笑,不管作何努力,都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微笑在一般场合给人的印象是优美和愉快的。
它最初的感染力十分强烈并富有魅力,使得对方过了一些时候才醒悟过来。
微笑研究机构:http://www.egao.co.jp/contents.html微笑训练:甜心空姐第二集 00;11/s?f=0&n=2&word=%CC%F0%D0%C4%BF%D5%BD%E3日本人却把微笑发展成一项每年带来数十亿美元产值的产业。
日本“笑脸测量仪”培养“微笑标准化”:/programs/view/9d2IF0VlWCQ//ptv/vplay/208922.html有一种“微笑学校”的训练课程也在日本很风行。
(图片资料)★鞠躬礼义: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
日本文化特点漫谈

日本文化特点漫谈日本是一个单民族的国家,其文化很具特色性。
日本民族是有独特个性的民族,日本文化的特点也极其明显。
首先,日本文化具有多重性日本文化是系统各异的东西方文化的并存和混合的产物。
其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比如政治体制,既学习了西方的议会政治,又保留了传统的天皇制度,属于新旧政治的混合体。
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结合,西装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间加西式客厅。
在宗教信仰方面,神佛合一,既拜神又拜佛。
再看其语言文字,既有中国借来的汉字,又有独创的平片假名,近年来又大量增加了罗马字,如此复杂的文字世界罕见。
日本文化产生“多重性”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日本人对异国文化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对本国文化也具有异常的保护心理。
身居岛国,不受外侵,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吸收外来文化,这也是日本人长期养成的性格特点。
其次,日本文化还具有均一性日本文化不受地区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不能说日本各地的风俗习惯没有差别,但是比较之下相对很小。
风俗习惯、人的思维和行为等等大相径庭。
狭窄的国土,众多的人口,日本人长期以来养成了重视集体和国家的习惯,可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日本人具有模仿和改造的天赋,具有把外国文化转化为日本独特文化的能力。
早在平安时代,日本人就以中国的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假名,完善了日语的书写形式。
到现代,日本文化成为了世界各国文化的结合体,借鉴外国的东西,经过精心改良,已是[不和不中不洋]的第三种产物,具有日本独特的风格。
再次,日本文化还具有现实性日本人是最重视现实利益的,这点集中表现在宗教信仰方面。
日本人很多人同时信神又信佛。
自古以来,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就很频繁。
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
在日本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
日本文化(课件精选)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MPLATE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件在线
读图分析日本建筑和服饰有什么特点?
日本民族构成的特点是 单一 ,以 大和 民 族占绝对优势
特点1: 东方 与西方兼容
大 阪 商 务 区
京都民居
特点2: 传统 与 现代并存
穿 和 服 , 使 用 数 码 相 机
日本的饮食
鱼
拉
生
面
寿
清
司酒Βιβλιοθήκη 日本的绘画传统的人物画
卡通漫画
穿 和 服 , 行 走 于 现 代 都 市
古今荟萃、“东西”兼容
日本寺庙
东京迪士尼
日本的成年礼
成人节:每年1月第2个 星期一统一举行,是受 中国“冠礼”的影响。
凡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身穿 传统服装参加成人仪式,内 容包括年轻人宣誓、长者的 祝贺和参拜神社以及参加各 种传统的文娱活动等。
日本的国粹——相扑
日本的茶道
日本的花道
花道是日本传统的文 化遗产,是随着佛教 从中国传入日本。花 道也称"插花"、"华道 "、"生花",即把适当 剪下的树枝或花草经 过艺术加工后,插入 花瓶等器皿中的方法 花道讲究艺术造型,最完美的造型 和技术。 为三角形,最高的一枝象征天,最 低的一枝象征地,中间的一枝象征 人,表示圆满如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日本文化漫谈第一讲日本文化与花一、引子——菊花与刀1、美国学者的首创第一个把日本文化与“花”联系起来的,是美国的人类学家鲁丝. 本尼迪克特。
2、花——文化模式的一种类比本尼迪克特曾经写过《文化模式》一书,强调每种文化都有一个相对稳的模式,每种文化都具有平等的价值,不存在高下之分。
《菊与刀》是本尼迪克特创建的文化模式理论的一次具体运用。
作者首先把日本的文化模式高度概括为“菊”与“刀”,“菊”与“刀”本来是日本皇家的徽标和武士的象征,这里她借以表明日本人性格中的刚强与柔弱的两面。
二、樱花——又一种日本文化的类比比起菊花,我们可能更熟悉樱花与日本文化的联系。
日本一首很普及的歌谣叫做《樱花》,我们一定很熟悉它的旋律。
确实,樱花与日本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樱花的植物本性(1)品种。
日本的樱花品种多种,据说有200多种。
(2)花形。
樱树开的花即为樱花,樱花属蔷薇科,花瓣一般是白色或粉红色,和桃花有点相似,色泽鲜艳,绚丽动人。
(3)花时。
由于日本樱花的开放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所以樱花自古就与农民的农耕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樱花前线。
樱花开放的季节一般在四月份,由于日本列岛南北狭长,所以不同的地区樱花开放的时间也有所差异。
不言而喻,最早开放的是南方,冲绳岛的寒樱在1月下旬就开始绽放了。
随后,樱花自南向北一路次第开放过去,犹如迭起的海浪般一层层从冲绳依次推向九州、本州和北海道。
假如二月份开始从日本的南方向北旅行,五月份到达北海道,那么一路上可以陆续看到日本各个地区樱花盛开的景象。
日本人给樱花开放逐步北移的那条线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樱花前线”。
2、樱花与日本的国民精神(1)美与吉祥的象征。
(2)团队精神的寄托。
(3)人生无常的感慨。
3、樱花深入日本社会生活(1)花见。
樱花在今天的日本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象征之一就是每年的赏樱时节。
日本人称做“花见”。
(2)“樱花外交”。
今天,樱花也成为日本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友好使者。
美国、欧洲的土地上都可以看到飞樱似雪的动人美景。
三、日本民族的“花”情节1、花的用语日语中与花有关的用语可真不少。
去野外观赏樱花叫“花见”。
花因与看花人的缘分更美丽。
不少女孩子起名叫“花子”;把各种花的图案织染在衣服上,穿在身上,是“穿花”;装饰在壁龛上,称为“立花”;装饰房柱上,称为“挂花”;插花叫“生花”;把“花的种子”撒在舞台上,开出了灿烂的戏剧之花,叫“能之花”。
最生动的莫过于把新娘称作“花嫁”、新郎称作“花婿”。
2、花的情感日本人的多愁善感从对花的感受中体现出来。
日本人用悲哀之眼看花。
先是梅花。
日本原没有梅花。
早期贵族庭院以种梅为风雅。
先是从唐诗里,感受到梅花的孤傲,捕捉到一种清冷的美感。
慢慢地,他们的眼里才有了身边的樱花。
开始梅樱易代。
樱花雅而不艳,开时相偎,簇拥而来,谢时同去,一时纷纷如落雪,所以日语中把樱花凋谢时的情景叫做“花吹雪”。
齐开齐落,似云水流逝。
如前所述,日语中有谚语称“花是樱花,人是武士”,因而日本人又把英武的将军称为“将之花”,将军本是驰骋疆场的武夫,被比喻为“花”,是日本人对将军形象的一种美的感受:壮烈而绚丽。
3、花的神性在远古时代,由于对科学的无知,无法解释草木枯荣、花开花谢的自然现象,日本人对充满生命力的鲜花产生了一种敬畏感和恐惧感,认为花是神灵的再现。
于是日本人把花当作一种神来顶礼膜拜,以祈求它的庇佑。
这也许算是日本人与花结缘的开端吧。
后来,随着人们对花的认识不断加深,花逐渐从信仰对象转变为观赏对象,这是人类审美本能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此还形成了把花作为鉴赏对象的插花活动——花道。
第二讲日本文化之“道”一、“道”之意义及种类1、“道”的词义。
“道”这个词的意思,在日本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1)学术、技能。
(2)人生的彻悟。
(3)求精求能。
2、“道”的种类日本文化的“道”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1)艺道。
日本的艺道除了花道、香道、茶道外,名目繁多,还有书道、画道、音曲道、陶艺道、狂言道、歌舞伎道、俳谐道等,真正有代表性的却是书道、歌道、连歌道、能乐道、花道、茶道,被称为「六艺」。
(2)武道。
影响最大的大致有七种,称为"武道七门"。
这七门分别是相扑、弓道、剑道、柔道、居合道、合气道、空手道。
二、花道1、花道的历史由来(1)源自佛教,历史悠久。
到了平安时代供花逐渐演变成供人们欣赏的插花艺术,而逐渐摆脱了原有的宗教艺术色彩,开始在贵族家庭中成为供人鉴赏的艺术,无论内容上、形式上都朝着花卉造型艺术的方向发展。
这样,到十五世纪末出现插花的专门艺术家,插花艺术被命名为花道,花道艺术开始形成。
16世纪以后,花道日益渗透到民间,成为大众性的欣赏艺术。
(2)热爱自然,花道盛行。
花道艺术之所以能普及和流行,而且受到日本各方面的重视,据说主要原因是因为“日本人对自然的一种心情。
2、花道的流派与形式演变(1)花道流派。
日本的花道流派很多,据统计,有多个,其中有池坊流、嵯峨御流、宏道流、远州流、松月堂古流、源氏流、草月流、小原流、竹心流、春山流、东山流等,其中以池坊流最大,全国约有150万人。
略小一些的流派如小原流、草月流,也各有50多万人。
(2)花道样式。
花道样式名目繁多,比如装饰茶室的叫做“茶花”、文人间有“文人花”、武士中有“武士花”等。
经过时间的洗礼,迄今仍然存在的有“立花”、“投入花”、“生花”和“盛花”等。
3、花道的文化意义日本的传统艺术中往往蕴涵着一定的哲学思想,花道也不例外。
(1)蕴含“天人合一”的理念。
日本哲学中有所谓“事理一体”的思想,在插花艺术中就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所谓“事理一体”,就是儒教和佛学中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作为人类行为的“事”与作为天地自然法则的“理”应该和谐统一。
惟有如此,宇宙万物才能获得平衡,人们才会得到幸福的生活。
在日本,这种哲学思想被解释为天、地、人“三才一致”。
日本花道以此为灵魂,并以其独有的造型艺术对此做了完美的诠释。
日本插花的造型虽然姿态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分别象征着天、地、人的高、中、低三条线是最基本的格局。
总体来看,插花的造型分为三个层次,最高的一枝是作为主线的“天”线,亦称作基线,它是整组花束的基础,必须非常牢固。
最低的一枝象征着土地,长度不及主线的一半。
而介于“天”线与“地”线之间的就是“人”线,这一枝干的高度大约为主线的三分之二,并和主线向相同的方向倾斜。
基本框架确立后,人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和需要添加各种花茎、绿叶。
但是,天、地、人“三才一致”的艺术原则是必须严格遵守,不容更改的。
(2)展现对自然的心情。
正如上面所说,花道艺术之所以能普及和流行,是因为“日本人对自然的一种心情”。
这种心情充分地表现在花道艺术中。
插花者都必须了解每一种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是什么样子。
一旦植物被剪下,离开自然(温室)生长环境后,它们就成为具有个性的花道创作的材料。
所有的自然材料都可以当作作品中的线、面、色和块来使用。
例如,大的叶子叶面很大,但也可以在作品中作轮廓使用、表现为线条。
花材中每一只花朵都具有“面孔”,是朝着一定方向开放的。
所以,在花朵的处理中,插花者必须考虑到在整个作品中,花朵是面向前、作为侧影还要躲避观赏者。
插花时,花朵与叶子搭配在一起,但是蝴蝶花和水仙花的叶子则常与主茎分开来使用、置于另外一个更为惹人喜欢的位置,这样与花朵搭配在一起,可以使整个作品看上去更加“自然”,并且作为作品的元素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
归根结底,“人对自然的心情”,就是在尽量保持自然状态之中表现人的心情。
是一种意会大于言说的境界三、茶道介绍1、茶道的历史渊源(1)源自中国,贵族享用。
(2)从“寺院茶”到“书院茶”。
(1)茶道的诞生和发展。
①村田珠光开创茶道。
茶道的正式诞生,大约是在16世纪。
它的开山祖师是村田珠光。
村田珠光到京都修禅,并将悟得的禅法融入饮茶文化,创立了日本的茶道。
据说有一次他在小小的茶室里,面对壁龛中中国宋代禅僧圆悟的墨迹,以本来无一物的心境点茶品茶,终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乡间茶具的草庵茶风。
(草庵是指非常朴素简陋的茶室)村田珠光主张茶人要摆脱欲望的纠缠,通过修行悟出茶道的内在精神,开辟了茶禅一味的道路。
据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记载,标准规格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是由他确定的,而且专门用于茶道活动的壁龛(kan)和地炉也是由他引进茶室的。
此外,对点茶的台子、茶勺、花瓶等他也做了改革。
自此,艺术与宗教哲学被引入喝茶这一日常活动的内容中,茶道正式形成并得到不断发展。
②武野绍鸥完善茶道。
继村田珠光之后,日本茶道史上另一位杰出的大茶人武野绍鸥,对村田珠光的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
比如他对茶室和茶具,强调朴素谦和,色彩上趋向素雅,向秋色靠近。
他把日本的歌道理论输入茶道,将日本文化生活中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于茶道,对日本茶道的进一步民族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千利休发展茶道。
使茶道真正成为综合艺术的集大成者则是桃山时代的名士千利休,日本人称他为“茶圣”。
千利休大胆地把四张半榻榻米茶室缩小为三张、两张,将室内装饰简化到最小限度,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
同时,千利休又将茶道从茶禅一体的宗教文化还原到了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上。
他不拘于世间公认的名道具,将生活用品随手拈来用作茶道具,发现和创造了原始的生活美;他主张大大简化茶道的规定动作,抛开外界的形式操纵,以专心体会茶趣。
由于茶道是综合文化体系,包含的内容很多,所以千利休的影响大大超出了茶道的范围,扩大到了日本的建筑、庭园、服饰、烹饪、工艺、美术等各个方面。
人们把千利休喜爱过的东西,或按照他的审美观设计出来的东西都冠以“利休”的名字。
如利休栅栏、利休扇子、利休木屐、利休头巾等等。
2、茶道的内容与种类(1)茶事。
茶道离不开茶事。
茶事就是茶人的聚会,是茶道艺术的表现形式,是茶道理念的实践。
早在茶道的滥觞期就已经有了品茶、评茶的集会。
参加茶事的人们通过学习、交流茶道这种特殊艺术,来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使心灵得到解脱。
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
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
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
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此便是:一期一会。
”,这种"一期一会"的观念,实质上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体现。
佛教的无常观督促人们重视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
当茶事举行时,主客均极为珍视,彼此怀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间转瞬即逝,并由此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