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典型海岸带演变趋势与脆弱性评估(丁平兴)思维导图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第一单元第3节《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课件(共27张PPT)

件(共27张PPT)
2020/9/26
深圳海边游客爆棚如“下饺子”
2015年5月1日,五一小长假第一天,深圳大梅沙游客爆棚,数万游客来 到海边游玩戏水,海水里人流密集,犹如“煮饺子”。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 型及特点。
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成为我国人口最稠密、城市最集中、经 济最发达地区的有利条件。
1、海岸线曲折漫长 2、海岸线纬度跨度大,海岸类型多样 3、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地理位置
) 4、滩涂面积大和浅海海海域广阔 5、多优良港湾 6、沿海放开政策
阅读课本知识窗 “水城”威尼斯的忧虑 威尼斯忧虑什么?
【解析】据图中经纬网及海岸轮廓可判断此海峡为台湾海峡,分析图可以看出台湾 海峡东海岸特点为海岸线平直,属于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西海岸特点:海岸线 曲折,多岬湾,为基岩海岸。西海岸为我国的浙江、福建沿海地带,这里经济发达 ,交通便利,人口、城镇密集,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滩涂面积大,适宜综合开 发港口建设、滩涂养殖、晒盐、滨海旅游等。
2.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 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一、海岸 海岸线和海岸带
海岸线:平均高潮位的水边线 海岸带: 海洋向陆地冲击的最上界和海浪向海岸传播时
开始作用与海底的最大深度处之间的狭长地带 海岸: 海洋水体与陆地相互接触和彼此作用的地带
措施
⑴ 、加固和提高海岸防护堤坝的设计标准; ⑵、 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 ⑶、 尽量减少各种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 型及特点。
备战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迁移应用】
木质素是主要存在于陆地植物体中的有机物,可定量地作为河口陆源物质的指示物。在
越南,红河每年通过巴拉特河口、川漓河口和太平河口向南海输送大量的沉积物。研究发现,
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及吸附于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砂粒越大,陆源有机物
的吸附作用越弱)。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有新鲜的植物碎屑。下图示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主干精讲】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 (1)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 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 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
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回答 1~2 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思维导图】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例导悟】 例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 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 8 月浮 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回答 1~3 题。
高考地理气候变化知识点与图解

高考地理气候变化知识点与图解一、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是指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
不仅仅是简单的气温升降、降水增减,还包括气候系统中各种要素,如大气环流、海平面高度、冰川覆盖面积等的长期变化。
二、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1、温度变化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呈现上升趋势。
这种升温并非均匀分布,不同地区的升温幅度有所差异。
例如,高纬度地区的升温幅度往往大于低纬度地区。
2、降水变化全球降水格局发生改变,一些地区降水增多,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
干旱和洪涝等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在增加。
3、海平面上升由于气温升高导致冰川和冰架融化,以及海水热膨胀,海平面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上升。
这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带来了巨大威胁。
4、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包括热浪、寒潮、暴雨、飓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破坏。
三、气候变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1)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等活动的强弱变化,会影响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从而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2)火山活动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火山灰和气体,这些物质可以阻挡太阳辐射,导致短期内气温下降。
2、人为原因(1)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砍伐森林、工业生产等,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氧化亚氮(N₂O)等。
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地面辐射,并将热量重新辐射回地面,导致地球气温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2)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耕地、森林被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改变了地表的反照率和水分循环,影响了局部气候。
四、气候变化的影响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导致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一些物种可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而灭绝,从而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例如,森林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人教版)(28张PPT)

实践性学习
命题视角(三) 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
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
2021年8月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偏关县2021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化林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在山西省太原市通过评审。 该方案以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平茬复壮、补植补造等综合修复措施,实 施退化林修复工程,对于增强退化林的稳定性和抗逆性,提升柠条灌木林的水土保持 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建立高效稳定的防护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命题视角(二) 湿地生态脆弱区 演绎法学习 1.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其共性为地表常年或经常有 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天然湿地有沼泽、河流、湖泊、滩涂、低潮 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人工湿地有水库、稻田、池塘等。
2.湿地的成因
3.湿地的主要功能 功能
放牧 场退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_质__量__都大大下降
不合理地开矿、_樵__采___、_道__路__建__设___等,也会造成土地退化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提示:①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②综 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请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的措施。 提示:①优化土地结构;②构筑防护体系;③以地养地,自然恢复;④调整 牲畜结构和数量;⑤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自1999年开始,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大面积增加,水土流失明 显减轻。由于梁峁和坡地大部分植树造林,沟道成为建设耕地的重要资源。随着时 间推移,沟道的可利用潜力逐步降低。为了满足当地的土地需求,延安各区县开展 了沟道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即治沟造地。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 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 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2023年新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与考点精解和例题讲解:海岸地貌

思维导图:海岸地貌【思维导图】[考点精析]1.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2.常见的海岸地貌【典题精研】“女王头”位于我国台湾省野柳地质公园,野柳为大屯山余脉伸出海中的岬角。
由于其颈部修长、脸部线条优美,外型宛如一个凝视远方的女王,故得“女王头”的美名。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女王头”()A.属于风蚀蘑菇地貌B.主要受西北季风影响C.形成与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密切相关D.形成与岩性无关2.随时间的推移,“女王头”()A.头部大小不变B.颈部越变越细C.岩石越来越硬D.不受地震、强风的影响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海滩、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台地等奇特地貌应有尽有,堪称海岸地貌博物馆。
下面右图示意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左图中的景观进一步演化,向陆向海可能演化为右图中的()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海坛岛①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海浪侵蚀D.海浪沉积位于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
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
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A.逐渐变近B.逐渐变远C.先变远,后变近D.先变近,后变远6.“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7.造成“石老人”坍塌的原因可能是①常年风化①地壳运动①风雨侵袭①海水侵蚀()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二、综合题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岸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
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特征,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由海蚀拱桥演化而来)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
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20个考点解析

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20个考点解析
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20个考点解析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5、四季更替
【主题分享】地理高考/气候专题/风景专题/环境专题/教育教学/地理纵横/成长导航/家庭教育/教师主题/最新资讯/新浪推荐/加入圈子/加关注/更多高考/更多教育/高考软着陆
6、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
7、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8、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9、大气受热过程
10、气压带与风带
11、天气系统
12、水循环
13、洋流
14、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主题分享】地理高考/气候专题/风景专题/环境专题/教育教学/地理纵横/成长导航/家庭教育
/教师主题/最新资讯/新浪推荐/加入圈子/加关注/更多高考/更多教育/高考软着陆
16、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7、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18、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19、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20、自然灾害。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5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茎
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分布特点
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花色鲜艳
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生长速度
某一季节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的特点
5.天然植被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世界气候类型
冰原
气
候
苔
原
气
铰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
叶面呈鳞片状、刺状或呈无叶类型
植物覆盖稀疏、 热带、亚热带荒
种类单一的地
漠;温带荒漠 面景观
肉质茎或叶 茎叶覆盖绒毛
根系发达
主要目的
减少植物水分蒸腾
贮存水分 抵抗灼热 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显著。以森林植被为例,其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
量交换非常活跃,因此形成了以下功能,如表所示:
红色土壤是因为含有大量氧化铁,黑色土壤是腐殖质含量多;腐殖质含量 土壤颜色
越高,土壤肥力越高
①“收”: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
土壤含水量 ②“支”:蒸发、植物吸收和蒸腾、水分渗漏和径流(壤中流)。
③“储”:最大储水量受土壤孔隙空间大小制约
受土壤孔隙空间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
①土质疏松、土壤含水量小,土壤透气性好(但水分不足时,植物会凋萎); 土壤透气性
矿物质
20?0% 10% 空气
有机质
组成
特征
作用
关系
矿物质
①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风化壳或
①彼此间有
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 主要成分,土壤中矿物 密切联系,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人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必修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及自然灾害第15讲

第15讲 自然灾害[课程内容]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如台风、寒潮、地震等成灾的原因;结合实例,说出常见自然灾害防御的措施和避灾方法。
[思维导图]考点一 洪涝1.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气象灾害:如台风(飓风)、干旱、寒潮、冰雹等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水文灾害:如洪水、海啸、咸潮、赤潮等2.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气象因素:强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
②河湖因素⎩⎪⎨⎪⎧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③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④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快。
(2)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③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
知识拓展 分析洪水灾害的形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地形地势。
一般来说,地势越低洼,排水越不畅,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降水的集中程度。
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
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越大。
(4)抗灾能力。
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3.防御措施 (1)工程措施①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②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2)非工程措施4.避灾措施(1)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
(2)在洪水中可抓住有浮力的物体如木盆、木椅、木板等,必要时爬上高树暂避。
(3)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不爬到泥坯房屋顶。
(4)设法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考向一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原因1.(2016·全国文综Ⅲ)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