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变迁开题报告

海岸线变迁开题报告
海岸线变迁开题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遥感的1987-2015年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研究

学院名称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______ 遥感科学与技术2013-1

学生姓名宋京卓

学号0420

指导教师黄珏

填表时间: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 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 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国外研究进展

关于海岸线方法解译方法的研究大多基于遥感图像中的水边线提取,这些算法虽然只是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确定海陆分界线,但作为海岸线提取的必要步骤必不可少。

Rajesh Karki[1]结合方法调查了拉丁美洲地区海岸线的长期时空变化。通过对周边地区一年间相关数据的对比,揭示了岸线腐蚀或增长随时空变化的统计规律。

Margaret '何利用RS和GIS技术,详细评估了红树林的损坏对沉积质变化和岸线迁移的影响。同时提供了红树林的分布主线、岸线变化率及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的编年史。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简介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部,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居于上海、宁波、杭州、苏州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是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区。全区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现辖1个镇,拥有常住人口17.7万余人。宁波杭州湾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十分难得的战略要地,两小时交通圈内可覆盖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周边同时拥有四大国际空港和两大东方大港,依托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正在规划的杭州湾跨海二通道、杭甬高速复线、宁波至新区城际铁路等大型交通设施,可直接与周边城市群实现“同城化”发展。

杭州湾新城发展历程 2001年11月,随着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 2005年0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 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战略决策。 2010年2月23日,在整合原慈溪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新区发展新的历史进程。 2010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杭州湾新区列入浙江省九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之一。 2014年2月18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2001年11月,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

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台应急预案

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台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发生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以下简称“新区”)的洪涝、台风灾害等突发事件,保证新区防汛防台和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宁波市防洪条例》和《浙江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宁波市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宁波杭州湾新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防台风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L611-2012)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新区范围内在遭遇洪涝、台风灾害等突发事件时的防范与应急处置工作。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以防为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立足于抗灾保安全、防患于未然,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坚持科学决

策的原则,做到遵循规律、依法防台、及时预警、快速响应、公众参与、科学调度、保障有力。 1.5 防御重点 1.海塘、堤防、水库、泵闸等水利工程安全; 2.危房、简易房、工棚及海塘外人员转移; 3.海上船舶进港避风,沿海生产作业的防御工作; 4.高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户外广告牌、铁塔电杆、行道树等设施的防御工作; 5.工厂企业、学校、旅游景区、地下工程设施、建筑工地等场所的防御工作; 6.低洼地、设施农业等其他需要重点设防区域的防御工作。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新区设立防汛指挥机构,负责新区的防汛防台工作;新区各部门、庵东镇、有关单位和行政村等基层组织负责本单位或本区域内的防汛防台具体工作。 2.1 指挥机构 1.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旱指挥部 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旱指挥部(以下简称“新区防指”),是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领导下的防汛指挥决策机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新区的防汛防台和抢险救灾工作。主要职责包括贯彻执行上级防指的通知、指令,决定启动(结束)防汛防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姓名:裴楚妮班级:景观12-2 学号:2012025233 一、研究区概况 杭州湾是钱塘江河口区外海滨部分, 外形呈喇22叭状, 自海口向内由宽变窄。受季风影响, 风向主要表现为季风特征, 风速湾口大于湾顶。全年空气比较湿润、多雨, 属亚热带地区。杭州湾泥沙为淤泥物质, 潮流是泥沙搬运、沉积的主要动力, 波浪在泥沙搬运中起着次要作用。研究区位于慈溪市, 是杭州湾的咽喉部分。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因而景观变化显著。其具体范围为: 东经120?55?~121?30?, 北纬30?10?~ 30?42?, 包括水域在内, 面积约2500km2。 二、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研究区采用2000 年6 月、2002 年11 月和2005年6月三期杭州湾慈溪湿地的TM 遥感影像。遥感信息的分析识别主要依据地物反射光谱特性,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特性。例如湿地的水特性使得它的反射光谱特性与其他地类有很大不同,这是遥感监测湿地的基础。湿地植物种群有特定的反射光谱,尤其在近红外波段,不同植物种类的反射率离散程度较大,有利于湿地植被类型的识别,这也是湿地遥感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遥感数据处理采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IMAGIN E 8. 7 完成几何校正,方法采用从地形图到遥感图像的校正方法,二阶多项式拟合, 质量控制在均方根误差小于0.5像元。同样,将不同年份的遥感图像以已经经过校正并带投影坐标系统的2000 年遥感图像为基准,进行一一几何校正, 使各幅图像均具有相同的投影系统,并且能够在同一视窗下叠加显示,没有变化的部分应该完全重叠。根据分析需要,对T M 5、4、3波段做假彩色合成,岸线提取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 做出湿地岸线提取图。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为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但对湿地研究尚无成熟的完全自动分类方法,只能进行半自动解译[ 10],即对遥感图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后,再参考目标区最新的土地利用图、地形图、交通图及其他相关图件进行人工目视解译修正。初始解译完成后需要进行野外实地检验,包括GPS 定位以及湿地类型的抽样判断。其Kappa系数为0.900,总精度达

海南西部海岸线变迁遥感分析

海南西部海岸线变迁遥感分析 丁式江①吴国爱①陈颖民①宋宏儒② (1. 海南地勘局,海口 570226;2.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  0 前言 海南岛地处我国的南端,岛屿四面环水。由于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海南岛整个海岸线每年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地方海岸线由于没有切实的受到保护,海蚀风蚀及人为破坏海岸线的保护卫士---红树林等,使得海岸线不断向陆地推移,造成陆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在一些河流入海口,由于岛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搬运大量的泥沙堆积在入海口,造成海岸淤积……。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在琼海幅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利用1991年左右和2001年左右两个时像的Landsat-TM数据对海南西南部海岸线的变迁进行研究。  海南岛海岸线全长1528.4 km,本次研究区海岸线长1086 km,占整个海南岛海岸线长度的69%。绝大部分为沙质海岸,还有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峰和岩峰等,主要的港口有八所港、感城港、三亚港和榆林港。其范围如图1∶   图1 工作区范围示意图  1 数据准备与数据处理 海岸线研究数据源为:1991年左右的Landsat-TM数据和2001年左右的Landsat-TM数据,其分辨率均为30m,两个时相的数据间隔为10年,以体现出变化特征。数据波段组合采用5、4、3组合,即R、G、B。  利用ENVI、ERMAPPER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分别对两期TM数据进行了几何纠正、辐射纠正和配准,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几何畸变和辐射畸变。 遥感影像由于时间、季节不同,人为活动造成地物景观的变化,几景图像无论在色调、纹理乃至地物内容上都会有变化,采用数字镶嵌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对图像进行色调匹配、选择最佳拼接点、图像灰度值拉伸、弱化等处理,把几景影像镶嵌在一起。  经过上述处理后,再把图像进行假彩色合成,制作两期1∶10万的影像图用来解译分析。  2 海岸线变迁遥感解译与生态问题分析 利用ENVI、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结合两期遥感影像,采用目视判读分类后再进行变化比较。该方法为当前遥感动态监测中的通常做法。它首先运用根据建立的统一解译标

宁波杭州湾世纪城销讲说辞

宁波杭州湾世纪城销讲说辞 大家中午好,欢迎参观杭州湾世纪城售楼部。我是这里的置业顾问 温宝昌。下面我为大家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区域沙盘讲解说辞 首先介绍的是区位规划,可以看到,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的北部,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岸。地处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 大都市的几何中心,是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全区规划陆域面积陆域面积约2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约350平方公里。现辖1个镇常驻人口20余万人。金黄色板块就是我们杭州湾世纪城项目的位置。可以看到整个新区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是中 国沿海地区十分难得的战略要地!两小时交通圈内可以覆盖中国地区人 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 新区周边同时拥有四大国际空港,上海浦东,虹桥,杭州萧山,宁波栎社,和两大东方大港,舟山港和洋山港。依托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正在 规划的杭州湾跨海二通道,杭甬高速复线,宁波至新区城际铁路等大型 交通设施,可直接与周边城市群实现同城化发展! 发展历程: 2001年11月,随着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 2005年0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 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战略决策。 2010年2月23日,在整合原慈溪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开启 了新区发展新的历史进程。 2010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杭州湾新区列入浙江省九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之一。 2014年2月18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提出了“一城四区”“十三五”发展目标,“一城”即宁波杭州湾国际化滨海名城,“四区”即先进制造集聚区、科技 创新试验区、健康休闲生态区、产城人融合示范区。围绕“一城四区”,宁波杭州湾新区提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 现代农业为基础的“6+4”产业新体系。“6”即六大先进制造业(汽车产业、通用航空产业、智能电器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命健康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4”即四大现代服务业(旅游休闲业、体育产业、专业服务业、新型金融业)。 (一)智慧产业区迎接礼貌用语 地理位置 突出我们的位置优越 发展历程交通概况亮点信息发展目标 东部智慧产业区

基于遥感与GIS的象山湾海岸线时空变化研究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9, 9(9), 764-771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68885704.html,/journal/ag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8885704.html,/10.12677/ag.2019.99082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Xiangshan Bay Coastline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Faqun Fu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Received: Sep. 3rd, 2019; accepted: Sep. 13th, 2019; published: Sep. 20th, 2019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f the Xiangshan Bay coastline in Ningbo in the past 20 years, an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oastline in the Xiangshan Bay area. Extracting the coastline and the types of land cover in the change areas of the three periods of 1995, 2007 and 2016, then analyzes the change of coastline length during the two periods of 1995-2007 and 2007-2016 and the change of land cover types in the changed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astline of the Xiangshan Bay is shrinking, with a total reduction of 19.11 km, among them, the natural shoreline has been reduced, and the artificial shoreline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2) From 1995 to 2016, the coastline has moved to the ocean by a land area of 30.885 km2, among then, the most growth type is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growth area consists of towns, residence, industrial areas, industrial areas, or tourist area, marine park, and port terminal.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Coastline Change, Land Cover Change, Time and Space Change 基于遥感与GIS的象山湾海岸线时空变化研究 付发群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收稿日期:2019年9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13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20日 摘要 本文为研究近20年来宁波象山湾海岸线的变迁过程,以及了解目前象山湾领域岸线开发利用情况,以TM

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台

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台 应急预案 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6月

目录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1) 1.4 工作原则 (1) 1.5防御重点 (2)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3) 2.1 指挥机构 (3) 2.2 庵东镇防汛防旱指挥机构 (5) 2.3 其它防汛工作机构 (5) 3 预防、预测与预警 (7) 3.1 预防 (7) 3.2预测 (7) 3.3 预警 (8) 4 应急响应 (10) 4.1 应急响应级别 (10) 4.2 应急响应启动 (10) 4.3 Ⅳ级应急响应 (10) 4.4 Ⅲ级应急响应 (11) 4.5 Ⅱ级应急响应 (12) 4.6 Ⅰ级应急响应 (14) 4.7 信息发布 (15) 4.8 应急响应结束 (16) 5 保障措施 (17) 5.1人员、队伍保障 (17) 5.2 电力、信息保障 (17) 5.3 治安、交通保障 (17) 5.4 资金、物资保障 (17) 5.5 生活、卫生保障 (18) 6 善后工作 (19) 6.1救灾救济 (19) 6.2 灾后修复 (19) 6.3 总结评估 (20) 7 附则 (21)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发生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以下简称“新区”)的洪涝、台风灾害等突发事件,保证新区防汛防台和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宁波市防洪条例》和《浙江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宁波市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宁波杭州湾新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防台风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L611-2012)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新区范围内在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灾害等突发事件时的防范与应急处置工作。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以防为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立足于抗灾保安全、防患于未然,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坚持科学决策的原则,做到遵循

第六章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

第六章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 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经历了一个沧海桑田的过程。我国的海岩线,有沙岸(平原海岸、低海岸)和岩岸(基岩海岸)之分,沙岸系海水淹没从前低平的河流冲积平原而成,岩岸系海水浸淹从前的基岩山地而成,其分布范围大致以杭州湾为界,北部多为沙岸,南部多为岩岸。 一、下辽河海岸的历史变迁 第四纪冰后期海浸,下辽河平原下部受到淹没,并使平原未受淹没的近海部分因排水不良,成为大片沼泽地带。 辽金以前,岸线推展缓慢,说明早期的辽河入海泥沙不如今日丰富。辽金以后,辽河中上游间有开垦,遂使流域来沙渐丰。 二、渤海湾海岸的历史变迁与天津成陆问题 渤海湾在黄河口与滦河口间,海岸的演变过程受到这两条河的深刻影响。天津的成陆过程和渤海湾的海岸线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天津周围的海岸线与黄河的摆动所带来的泥沙和海浪的冲刷导致的海岸线后移有很大关系。 三、苏北海岸的历史变迁 苏北平原在先秦时期,其南端的长江古沙嘴由扬州向东延伸,经今泰州到如皋东北海安以东的李保,由此向北沿今东台、盐城、阜宁、连水县东的云梯关、锦屏山东麓的析浦、连云港市以至赣榆为其海岸线,之后一直到北宋天圣二年(1024)。 四、长江河口与上海成陆及长江三角洲的历史变迁

五六千年前的大海浸使长江口退到镇江、扬州一带,镇、扬以下成为海湾,以上才为长江。其时海岸北岸沙嘴由今江都向东北延伸至海安李堡附近,与岸外沙堤合,形成里下河洼区。南岸沙嘴自江阴以下,沿着常熟的福山、梅李、支塘、太仓,嘉定的处岗、黄渡、青浦的盘龙镇、松江的漕泾一线,向东南入海,至杭州湾中的大金山、王盘山。 五、杭州湾的历史变迁 在第四纪冰后期海浸高海面时,杭州湾口与长江三角洲原有一片浅海。以后由于长江三角洲南沙嘴的发展和钱塘江北沙嘴的成长,逐渐连接封闭而成太湖地区的古潟湖,其后,钱塘江北岸形成杭嘉湖平原,在南岸形成宁绍地区的姚江平原。 六、珠江三角洲的历史变迁 距今6000年前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以今广州为顶点的岩岛罗列的漏斗状的浅海湾。 思考题:简述历史时期中国海岸的变化及原因。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概要

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科学指导新区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目前该规划阶段性成果已形成。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报送审批之前,我局将杭州湾新区总规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0年10月29日-2010年11月28日,共计31天。在此期间,欢迎公众提出宝贵意见,我局将依法予以研究和处理,并将修改情况附于审批材料上报市政府。 用地布局规划图 一、基本情况 杭州湾大桥通车大大拉近了上海与浙江东部地区的时间距离,推动沪浙一体化进程。宁波 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大桥桥头地区,在长三角结构中也由“边缘”转为“门户”,成为沪 浙沟通的核心地区,这一区域地位的改变推动该地区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将日益频繁。 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陆域面积235平方公里,海 域面积350平方公里,将成为宁波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平台。并提出该地区将建设成 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 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区位图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 总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贯彻落实省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和宁 波城市发展战略部署,提升宁波杭州湾新区功能地位,创新发展方式,探索经济繁荣、社会 和谐、环境友好、文化鲜明的新区发展模式。规划重点是对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支撑系统、 分区指引作深入的研究分析。 在总规编制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生态特色,基于杭州湾特有的生态

中国海岸带变迁的原因

1、中国海岸带变迁的原因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沿海城市的高速开放和大规模建设以及衍生的一系列连锁因素让海岸带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然而,海岸带的变化随着地势差异、发展模式不同,甚至气候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如填海造陆。如天津市临港工业区一期20平方公里的围海造陆工程环境影响通过国家工程院专家评估,一期围海工程已经正式启动。此项围海造陆工程最终将造陆50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围海造陆扩张工程。一期工程位于塘沽海河入海口南侧滩涂区域,西侧以海防路为界,北侧以海河口南治导线为界,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4公里,围填面积20平方公里,形成可使用陆地6.5平方公里。再如广东珠江口等地,80年代以来共围海造陆近两万公顷,广州市番禺区有80%的土地是历代围海形成的。 另一个影响较大的就是生活或工业排污。例如海南,工业和生活排污不仅改变了海滩的地貌形态,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海岸的环境质量,从而剖坏了三亚宝贵的旅游资源。据调查,三亚湾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无机磷,由于三亚湾的水体自净能力较弱,所以常有水体发黑的现象。 当然,人为建筑的影响对海岸带也不弱。如三亚市

整个建在三亚沙坝上,沿海岸的人为建筑破坏了海岸的整体形态,改变了海岸海滩的动力条件,使完整的自然滩脊型海滩转变为背脊型海滩;人工建筑与岸路成为堤坝,阻挡了进流翻越,从而形成强有力的退流冲刷海滩上部;人为建筑切断了沙坝向海滩供沙的通道,从而影响了海滩的发育。 对于个人来说,养殖业对海岸带的影响可能更熟悉。海水养殖的污染类型复杂。由于养殖过程中的投饵、投药的物质种类丰富,富余量大,污水又经过多次物化、生化反应,所含污染物类型复杂,影响近岸土壤、近岸海域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比如青岛夏季总会周期性的爆发赤潮,这与周边发达的养殖是脱不了关系的。 与之前不同的是,随着人们意识逐渐加强,人工海滩,人工湿地也越来越多,为自然环境和生态多样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青岛,有好几个海滩都是人造的,虽然其目的可能是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多一条靓丽的风景又何乐而不为呢?人工湿地的积极作用就比较明显了。例如海边的红树林,具有防风护岸,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等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红树林也为大量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对生态起着平衡作用,算是对人类破坏的补偿吧。 总而言之,中国海岸线的变迁实际上是人类活动的

海岸带变迁

渤海湾西部贝壳堤与古海岸线问题 王颖,1964,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贝壳堤:贝壳堤是由具壳物质所堆积成的沿岸沙堤(或称沿岸堤,滩脊等),是发育在海滩上与海岸线平行排列的自然陇岗,形成在开阔的海岸段落,是激浪活动的产物。波浪在近岸浅水区破碎,形成激浪,激浪对海底具有强烈的冲刷扰动作用,因此往往掀起滩底泥沙,把它们向岸边搬运,堆积在高潮线附近。这样长期地作用,岸边泥沙逐渐堆积加高而形成沿岸沙堤。 贝壳堤形成的基本原理:贝壳堤是形成在缺少混浊淡水汇入的、沿岸海底繁殖有大量具类的、以激浪作用为主的开阔的粗粉砂与细砂质海岸带。 广东全新世海岸线变迁 李平日,方国样,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1 本文讨论全新世海岸线变迁,主要根据下述证据: 1、海滩岩海滩岩是公认的海岸沉积物,依据不同时代的海滩岩出露位置,可以复原当时的海岸线。笔者在研究华南全新世海滩岩时,曾提出广东某些岸段的海岸线变迁问题〔1〕。 2、滨岸沙坝滨岸沙坝也是获得普遍承认的海岸变迁证据。笔者曾将华南全新世沙坝划分为6个形成期,并认为存在从陆往海由老至新的序列〔2〕,可以反映海岸线的变迁。 3、贝壳堤贝壳堤是很好的海岸线变迁证据。前人在渤海湾沿岸已作了大量工作〔3、4〕。笔者在粤东曾依据贝壳堤的年代和位置,推断韩江三角洲的海岸线变迁〔5〕。 4、贝丘贝丘为人类堆积,多数含咸水或咸淡水种贝类的贝丘位于当时海岸附近,可推测岸线概位。广东有数十座新石器中、晚期贝丘,可凭借它们推断海岸变迁〔6〕。 5、海陆交互相沉积物海陆交互相沉积物一般为潮间带或海岸、河口的堆积,虽不能指明海岸线的确切位置,但结合其它标志(例如微地貌、线状分布的典型堆积物等,常可判断或追索某时期海岸概位。例如牡妨层常在海岸或河流入海口附近出现。我们曾以之作为珠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的一种证据〔7〕。 6、海蚀遗迹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等皆为当年波浪侵蚀海岸的遗迹,可反映某一时期相对稳定的海岸位置。例如广州七星岗海蚀遗迹,是中全新世海岸线的一段〔8〕。 7、历史记载中全新世晚期至晚全新世已有文字记载,尤其是在秦汉以后,历史记载渐趋完备。海岸线变迁是环境变化的大事,史籍不乏记述。例如广州“历来初地”为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达摩禅师从西天竺凉海至此登陆建庵之地,可作为梁代珠江江岸位置的证据〔9〕。 各种证据相互印证、综合分析,常可获得比较符合实际的海岸线变迁认识。 三、海岸线变迁的内外动力条件分析 1、构造升降对海岸线变迁的宏观制约作用 总的来说,构造沉降区海岸线外伸速度快,序列较清楚,可以划分出多期岸线(例如韩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梅陇平原)。隆起区(包括后期抬升区)则仅在局部小海湾有一列沙坝可作为岸线标志,外伸速度慢,甚至在晚全新世遭受侵蚀后退。构造升降对海岸线变迁起着重要的宏观制约作用。 2、海平面变化对海岸线变迁的主导作用 广东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有三个阶段早全新世至中全新世早期前段(距今约12000-6000年)为迅速上升阶段;中全新世早期后段至中全新世晚期前段(距今约6000-4000年)

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6.5事故调查报告

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6.5” 较大事故调查报告 2018年6月5日6时30分左右,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茂热电公司)在进行煤仓清理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449万元。 事故发生后,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遇飞,市委副书记、市长袭东耀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妥善做好家属安抚工作,迅速查明事故原因,严肃责任追究,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黎伟挺,副市长陈伸朝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等工作。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协调事故教援及善后处理工作。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相关规定,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由市安监局牵头,会同市监委、市公安局、市总工会、市发改委、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等单位组成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询问人员、查仅资料、检验检测、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等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一)事故场所情况 事故发生在众茂热电公司主厂房5#锅炉煤仓内,煤仓整体呈锥状,

深度为10.71米。顶部位于主厂房28米输煤皮带层,呈长方形,长10.35米,宽5.55米,西北角有一个0.6米正方形人孔,人员可通过此孔下方钢爬梯进入煤仓。煤仓底部位于主厂房16米除氧层,分为3个煤斗,依次为1#煤斗、2#煤斗、3#煤斗,底部均设有捅煤孔。3个煤斗落煤口分别与1#、2#、3#称重给煤机连接,通过给煤机将原煤送入5#锅炉炉脸。煤仓设计容积240立方米。事故后经清理,原煤仓中剩余存煤24.7吨。 (二)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1.众茂热电公司。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热电路108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201744957892T;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住所:杭州湾新区;法定代表人:王益鸣;注册资本:6000万元整;成立日期:2002年12月03日;营业期限:2002年12月03日至2022年12月02日止;经营范围:电力生产、蒸汽生产;煤炭批发、零售。煤制品、粉煤灰及其产品的制造,批发、零售;集中供热经营管理、发电供热设备维修;供热技术咨询、服务;金属材料、化工原料(除危险化学品)、机电设备(除轿车)的批发、零售;污泥焚烧。持有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颁发的《电力业务许可证》(许可证编号:1041710-00650),有效期2010年4月27日至2030年4月26日。 2.浙江绿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盛环保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6047045170678;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住所: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人民西路1761号;法定代表人:许蠢;注册资本:2008万元;成立日期:1998年07月28日;经营范围:环保工程治理;环保工程设计及设备安装;环保技术咨询;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要(批前公示)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要(批前 公示) 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科学指导新区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前该规划阶段性成果已形成。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 日-2010年1 28 2009平方公 该地区将建设成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 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区位图 在总规编制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生态特色,基于杭州湾特有的生态环境,做好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开发;二是注重新区与余慈地区的统筹发展,既关注自身发展又做好区域合理分工;三是注重新区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联动,特别关注产业提升与导入和新城开发建设时序安排的关系;四是尊重现状和挖掘地域文化,科学安排新城用地结构和规模,结合水资源等环境特色做好城市设计。

三、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期限和范围 规划期限:2010—2030年。其中,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30;远景:2030年以后。 规范范围:东至水云浦,南至七塘公路,西至湿地保护区西侧边界,北至杭州湾 海域范围图 2、城市定位、职能与规模 结合省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和宁波市域城市发展部署,在综合研究了城市发展条件和区域特征基础上,规划提出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发展定位为:宁波北新城,生态杭州湾。定位突出新区在对接上海、服务宁波、引领余慈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其

发展目标是“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新城区”。 这一城市定位体现了三个“强调”、五个“突出”。一是强调新区是对接上海的前沿,承担起“南上海”的区域服务职能;二是强调新区在宁波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承担起提升宁波区域地位、完善宁波职能体系、改善市域空间结构的功能;三是强调新区引领大余慈北翼发展,成为余慈地区“一湾四城”城市发展的品质示 55 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将城镇新增用地的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规划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93平方公里以内,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应控制在50平方公里以内。 3、产业定位与策略 规划立足于区域产业特色,结合省《杭州湾产业集聚区规划》,规划在杭州湾新

海岸线变迁

20200901手动选题组卷 副标题 题号一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下列小题。 1.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 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 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 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答案】 【小题1】C【小题2】C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例可知,不同时期海岸的变化方向,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说明沉积作用为主;甲、乙、丁海岸线均后退,以侵蚀作用为主,丙向海岸推进为沉积作用,所以选C项。 【小题2】4-12世纪海岸线向海里延伸,说明堆积作用为主,但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

后退,应以侵蚀作用为主,故选C项。 考点:海岸线的进退 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中纬度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靠近现代大河的地点最可能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图中A处的海岸线自15世纪至现代,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 修建有护海大堤 B. 大河河口不断摆动 C. 红树林保护了海岸 D. 海平面不断下降 【答案】 【小题1】C【小题2】A 【解析】【小题1】根据材料,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大河注入,泥沙沉积多,岸线向海洋推进。没有大河注入,海水侵蚀海岸,岸线向陆地收缩。所以根据图中岸线的位置和弯曲状态,可以判断有大河注入的时代。甲、乙都不是岸线凸向海洋最大的位置,A、B错。丁位于内陆,没有岸线形态,D错。丙处是现代岸线凸向海洋最多的部分,所以最可能靠近现代大河,C对。 【小题2】如果有大河河口存在,则A处的岸线因泥沙沉积会向海洋推进,B错。红树林保护海岸不被侵蚀,但可能会导致海岸向海洋推进,C 错。海平面下降,岸线向海洋延伸,D错。只有修建护海大堤,只要大堤在,岸线不会发生变化,A对。 考点:影响海岸线变化的因素,外力作用的表现。

基于遥感的山东省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

Geo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测绘科学技术, 2016, 4(4), 109-116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68885704.html,/journal/gst https://www.360docs.net/doc/168885704.html,/10.12677/gst.2016.44013 文章引用: 孔梅, 王绍凯, 孟祥亮, 高洁. 基于遥感的山东省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J]. 测绘科学技术, 2016, 4(4): 109-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Shandong Coastline Based on RS Mei Kong, Shaokai Wang, Xiangliang Meng, Jie Gao Shandong Provinc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Sep. 23rd , 2016; accepted: Oct. 11th , 2016; published: Oct. 14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168885704.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GIS and RS, coastlines in the year of 2000 and 2010 of Shandong were interpreted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coastlines shows that: Shandong coastline change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human fac-tors.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coastline is increasing in the past ten years, which is evidently in the changes of artificial coastlin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industrial land use, town and port construc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artificial coastline, natural coastline reduced. Compared with human activities, the impacts of natural changes such as river estuary deposition and erosion on the coastline of Shandong province are relatively small. Keywords Coastline, Remote Sensing, Spatial-Temporal Change, Shandong Province 基于遥感的山东省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 孔 梅,王绍凯,孟祥亮,高 洁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 济南 收稿日期:2016年9月23日;录用日期:2016年10月11日;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4日 摘 要 本文基于遥感技术与GIS 技术,提取了2000年、2010年的山东省海岸线,并对十年间山东省海岸线变化 Open Access

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区“产城人融合”发展之路——以宁波杭州湾新区为例

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区“产城人融合”发展之路 ——以宁波杭州湾新区为例 黄伟锋 摘要:城市新区作为地方经济发展“领头羊”以及新型城镇化“排头兵”,需要积极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及主动对接中央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扭转以往过于关注“城”而忽略“人”的发展思路,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新时期发展核心。宁波杭州湾新区作为国内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正由第一代向第二代新区转变,从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型升级,通过深入解读新常态下宁波杭州湾新区发展的特征与问题,以及从静态、动态两个维度理性分析产、城、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始终围绕着人去制定发展战略,从定人、招人到留人、育人、管人等多个战略层面探究未来新区如何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新型城镇化产城人融合宁波杭州湾新区 1.引言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区作为地方经济发展“领头羊”,更需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改革创新,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发展步入新阶段,53.7%的人已经住到城市中,未来需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排头兵”,更需要将人的城镇化作为核心,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 本文以宁波杭州湾新区发展为例,解读新常态下新区发展的特征与问题,在科学理性分析产、城、人三者相互关系基础上,在战略层面探究未来新区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 2.新区发展的新常态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地处长三角地理几何中心,素有“南上海、北宁波”之称。新区是因桥而谋、与桥同兴的发展大平台,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其

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情况的介绍(20170613)

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情况介绍 一、新区基本概况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宁波市域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现托管1个镇(庵东镇)及2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22万人。新区是浙江省1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和9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之一,区内设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湿地公园,正在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新区的前身是慈溪经济开发区(慈溪出口加工区),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11月,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立项开工,慈溪市委、市政府开始研究谋划开发这一区块,把慈溪经济开发区由慈溪市城区迁入杭州湾新区,正式启动了新区的开发建设。这个阶段由慈溪市自主管理和开发。第二阶段,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同年9月,宁波市批准成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宁波市政府派出机构,实行“宁波委托、慈溪统筹、开发区相对独立”的运作机制。第三阶段,2009年11月,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战略,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决策,对新区功能定位、规划范围和管理体制作了重大调整,在整合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慈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设立了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于2010年2月23日正式成立运作。 目前新区实行“三不变、两独立”体制,原则上保持慈溪市行政区划不变、司法管辖不变、汇总统计不变,实行财政收支独立和开发主体独立;新区管委会在区内行使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相关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当于县级社会行政管理权限,管委会所属行政管理职能机构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 二、新区成立以来开发建设成效 新区成立以来,持续不断地推进产城人融合和创业创新,经济社会持

浙江大陆淤涨型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建议研究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7, 7(3), 185-190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68885704.html,/journal/ae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8885704.html,/10.12677/aep.2017.73027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ilting Coastline in Zhejiang Province Hui Xiang, Peixiong Chen, Xintong Li, Xin Zhou The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May 20th, 2017; accepted: Jun. 5th, 2017; published: Jun. 8th, 2017 Abstract The silting shoreline of Zhejiang continent is in a state of continuous siltation, and embankment reclamation including agricultural planting, breeding and industrial and urban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way of using it. Due to a large number of beaches are exposed,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apacity is seriously insufficient. Research of silting shoreline control system was signi-ficative for safety of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sustaine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silt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It summarizes many problems that exist, for example,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the coastline man-agement system, the lack of legal norms, the lack of a unified planning lead, the serious damage to the shoreline ecosystem, the lack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apacity. These are the main problems of silting shorelin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coastline management institution and legal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astline planning and guidance, innovating the coastline management system, explor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oastline assets, the use mode of combination of embankment and coastal wetland protection zone. We wan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ntrolling the silting shoreline. Keywords Silt Shoreline, Coastline, Control System, Coastal Intertidal Zone, Silted Tidal Flat 浙江大陆淤涨型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建议研究 相慧,陈培雄,李欣曈,周鑫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7年5月20日;录用日期:2017年6月5日;发布日期:2017年6月8日 文章引用: 相慧, 陈培雄, 李欣曈, 周鑫. 浙江大陆淤涨型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建议研究[J]. 环境保护前沿,2017, 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