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变迁开题报告
舟山海域海岸线遥感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海洋技术舟山海域海岸线遥感分析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国内外研究动态遥感是多学科相结合,利用航天或航空遥感器对陆地、海洋、大气、环境等进行监测与测绘的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现已广泛用于气象、测绘、国土资源勘察、灾害监测与环境保护、交通、国防、工程、能源等诸多学科及领域,并发挥了独特作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尝试,遥感现在已经在实用化的方向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国从70年代起开始从事空间遥感与应用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20年以上,且近年来印度在遥感平台和微波遥感技术方面都比我国发展快,已形成严重的挑战[1]。
现在,国内外遥感最新技术有高分辨率小型商业卫星、雷达卫星、干涉雷达遥感技术、推帚式扫描成像光谱技术、增强的专题绘图仪、航空传感器——成像光谱仪及多模态微波遥感器。
未来国内外遥感的发展趋势是5S技术的联合应用、微波遥感技术、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和小卫星群计划[2]。
而研究海岸线变化的常规方法主要是利用历史海图、地形图、剖面监测等,这些调查方法和手段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动态连续性差[3-6]。
多时相、多平台的遥感技术在这方面脱颖而出,其具有宏观、快速、综合、高频、动态和低成本等突出优势,为监测海岸线的动态变化提供了一种方便和重要的方法[7,8]。
国外利用遥感监测海岸线变迁的研究较早,应用也较广泛,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和丹麦等西方国家,几乎在所有较大规模的近岸海区资源调查和开发规划中都利用遥感资料和常规资料相结合,提供综合分析数据供有关部门使用[9]。
遥感提取海岸线的方法主要包括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10]。
目视解译虽然方法简单,但是提取精度受判读者的经验、对区域的熟悉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而且劳动强度大,信息获取周期长,不适宜作为一种独立的方法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进行解译。
计算机自动解译速度快,时效性强,人为干预少,主要是利用图像边缘检测技术或者对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将岸线作为边缘检测出来。
30年来福建省大陆海岸线变迁遥感分析的开题报告

30年来福建省大陆海岸线变迁遥感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遥感技术已成为研究大陆海岸线变迁的重要手段。
大陆海岸线是指陆地与海洋之间的交界线,其变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海岸沉降、河流冲积、风浪侵蚀等。
福建省作为一个海
洋和沿海发达的省份,其大陆海岸线的变迁对于沿海经济发展和生态环
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利用遥感技术对福建省大陆海岸线变迁进行分析,探究
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沿海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收集福建省30年来的遥感影像数据,并进行预处理;
2. 利用遥感影像分析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分类、去噪等处理,提取
出海岸线的位置信息;
3. 利用ArcGIS软件对提取出的海岸线位置信息进行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绘制出福建省30年来的大陆海岸线变迁图和变迁趋势图;
4.结合福建省的地理、水文、气象等数据,对大陆海岸线变迁的影
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等方法。
其中,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提取海岸线位置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则用于对位置信
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统计学方法则用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五、预期成果
完成福建省30年来大陆海岸线变迁的遥感分析,获得变迁趋势图和变化规律,探索大陆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因素,并形成科学研究报告。
基于“黄金分割点细分内插法”的海岸线模拟算法的开题报告

基于“黄金分割点细分内插法”的海岸线模拟算法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和意义海岸线是浅滩、海湾、岸边等海洋地理环境中的分界线,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海洋经济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地,海岸线的模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海岸线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可以为海岸线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多方面的数据支持。
目前,对于海岸线模拟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插值法和拟合法两个方向。
然而,针对插值法传统的等分内插法和相邻值内插法在较高分辨率条件下的精度和效率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种基于黄金分割点细分内插法的海岸线模拟算法,以解决这些问题。
2.研究内容本文将提出一种基于黄金分割点细分内插法的海岸线模拟算法。
该算法将采用自动计算梯度的方法,并通过在每个间隔中间细分出两个黄金分割点并计算出其对应的值,进而得到更加精确的模拟结果。
该算法将在MATLAB平台上进行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通过实验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海岸线模拟算法研究:通过对传统算法的分析,提出基于黄金分割点细分内插法的海岸线模拟算法,并对算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2)算法实现与仿真:在MATLAB平台上,实现该算法,并对算法的精度和效率进行仿真分析。
(3)算法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对基于黄金分割点细分内插法的海岸线模拟算法进行验证,评估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研究意义基于黄金分割点细分内插法的海岸线模拟算法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插值法的精度和效率:由于黄金分割点细分内插法的特殊性质,算法能够准确地计算每个小间隔内的值,从而提高了插值法的精度和效率。
(2)对海岸线管理和规划有重要作用:海岸线的模拟可以提供海岸线的位置和变化趋势,从而为海岸线的管理和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3)对海洋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海岸线模拟可以帮助理解海岸线的演变过程,预测海岸线的变化趋势,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的海岸变迁思政内容

中国的海岸变迁思政内容中国的海岸变迁是一个重要的地理现象,也是一个与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海岸的变迁现象,并深入探讨其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的海岸线伸展绵延,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海岸线发生了显著的变迁。
这主要受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对海岸线的变迁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对位于海岸线附近的城市和居民造成了威胁。
海洋水温升高、海洋酸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也加剧了海岸线的退缩和侵蚀。
其次,人类活动是海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过度的沿海城市化、过度捕捞、工业和农业污染等活动,严重破坏了海岸线的生态系统平衡。
沿海旅游业的繁荣和大规模的港口建设也对海岸线造成了重大影响。
此外,自然灾害如台风、海啸和风暴潮等,也会引发海岸线的急剧变化。
这些灾害对沿海地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加速了海岸线的退缩和侵蚀。
这种海岸变迁现象对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应当加强环保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对海岸线的破坏,同时积极参与海洋生态保护事业。
其次,海岸变迁还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全球减排协议,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对海岸线的影响。
最后,海岸变迁还使我们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于社会的威胁。
思政教育应当加强公民的灾害防范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地方政府也应该加强对预警系统和防灾设施的建设,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中国海岸线的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涉及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多个因素。
对于思政教育而言,它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帮助我们认识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紧迫性,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幸福。
围填海对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的遥感研究开题报告

围填海对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的遥感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围填海是一项旨在扩大海岸带范围和提供土地资源的工程,近年来在中国沿海地区广泛进行。
围填海的实施给渤海湾沿岸地区的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对于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及其趋势研究比较缺乏。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遥感技术,探讨围填海对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及其趋势。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遥感技术,对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围填海工程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趋势。
三、研究内容1.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渤海湾海岸带的影像数据,并利用ArcGIS等软件处理数据。
2. 对渤海湾海岸带不同阶段的景观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演变规律和趋势。
3. 借助遥感和GIS技术,深入分析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的影响,并预测未来趋势。
4. 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深入分析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和因素。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遥感技术获取渤海湾海岸带的影像数据,利用ArcGIS等软件处理数据,分析渤海湾海岸带不同阶段的景观要素以及其演变规律和趋势。
同时,借助遥感和GIS技术,深入分析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的影响,并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深入分析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和因素。
五、预期成果1. 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趋势。
2. 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及其趋势。
3. 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背景和因素分析。
4. 提出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渤海湾海岸带景观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建议,促进渤海湾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
六、论文结构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的遥感分析2.1 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的起源和演变2.2 遥感技术在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研究中的应用第三章: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的影响3.1 渤海湾海岸带围填海工程概述3.2 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第四章: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背景和因素分析4.1 渤海湾海岸带发展历程与演变背景4.2 渤海湾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分析第五章:对渤海湾海岸带景观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建议第六章:结论和展望参考文献。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计划写一篇关于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毕业论文。
这份开题报告将提供有关论文内容的简要概述,包括研究背景、目的与重要性,以及研究方法与预期结果。
希望通过这份开题报告的提交,能够得到评审委员会的认可和支持。
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贸易活动的增加,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作为海运业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良好的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能够保障货物的顺利进出口。
然而,现有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航道交通拥堵、泊位和码头受限以及海岸侵蚀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深入研究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与重要性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和评估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现状,探索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港口的效率和安全性,并对海岸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通过该研究,将为港口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与科学参考,促进港口发展与可持续性。
此外,该研究还将填补现有文献中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空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观点和贡献。
三、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数据分析。
首先进行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深入了解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然后通过对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评估现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定量数据将通过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而定性数据将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
最后,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并对新方法和新技术进行评估。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预计会得出以下几个结果:1. 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问题的全面诊断与分析;2. 针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与改进建议;3. 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展望。
五、论文组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绪论-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目的与重要性- 研究方法与预期结果第二章: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现状分析-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定义与特点- 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三章: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影响因素分析- 航道交通拥堵的原因与影响- 泊位和码头受限的原因与影响- 海岸侵蚀的原因与影响第四章: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改进方案探讨- 港口航道优化方案- 泊位和码头扩建方案- 海岸保护与治理方案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案例分析-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六章:改进建议与展望- 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与改进建议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六、预期完成时间预计所述的研究工作将在2023年完成。
《海陆变迁》海岸线变迁史

《海陆变迁》海岸线变迁史《海陆变迁——海岸线变迁史》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
其中,海陆的变迁,尤其是海岸线的变化,是地球演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篇章。
从远古时代开始,地球的海陆格局就并非一成不变。
最初,地球上的大陆或许是连成一片的超级大陆,随着地质运动的进行,逐渐分裂、漂移,形成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格局。
而海岸线,作为陆地与海洋的交界线,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在地质历史的长河中,海平面的升降是导致海岸线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大量的冰水流入海洋,海平面就会上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淹没了大片原本属于陆地的区域。
反之,当气候变冷,大量的水以冰川的形式储存起来,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则向外海延伸,曾经被海水覆盖的区域重新露出水面,成为陆地。
板块运动也是影响海岸线变迁的关键力量。
板块的碰撞和挤压会使陆地抬升或下陷,从而改变海岸线的位置和形态。
例如,在板块的碰撞带,山脉会隆起,海岸线可能会随之变得曲折;而在板块的张裂处,新的海洋会形成,海岸线也会相应地发生巨大的变化。
火山活动和地震同样能对海岸线产生影响。
火山喷发可能会形成新的岛屿,从而改变周边的海岸线;强烈的地震可能会导致陆地的下沉或上升,进而改变海岸线的位置。
除了这些自然力量,人类活动在近现代以来也对海岸线的变迁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沿海地区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加剧。
填海造陆、修建港口、围海养殖等活动,都直接改变了海岸线的形状和长度。
在我国,海岸线的变迁也有着丰富的历史。
例如,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其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淤积,使得海岸线不断向外延伸。
曾经的一些沿海城市,在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后,如今已经离海岸线有了一定的距离。
在欧洲,荷兰由于国土面积狭小,长期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海造陆工程,硬生生地将海岸线向海洋推进,创造了更多的陆地空间。
然而,海岸线的变迁并非总是带来好处。
遥感海岸线开题报告

遥感海岸线开题报告遥感海岸线开题报告一、引言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并进行解译和分析的方法。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交界线,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研究和海岸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海岸线研究的可行性,并介绍研究的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
二、研究目的1.了解海岸线的动态变化: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多时相的卫星影像,分析海岸线的演变过程,探究其变化规律。
2.评估海岸带生态环境: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分析海岸带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信息,评估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状况。
3.提供科学依据支持海岸带管理:通过研究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和生态环境评估结果,为海岸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三、研究方法1.遥感数据获取: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多时相的海岸线影像数据,包括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多光谱遥感影像。
2.影像预处理: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用性。
3.海岸线提取:利用遥感影像的特征信息,采用图像处理和分类算法,提取海岸线的位置信息。
4.海岸线变化分析:通过对多时相的海岸线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研究海岸线的动态变化过程,探究其变化规律。
5.生态环境评估:基于遥感数据,分析海岸带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信息,评估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状况。
6.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利用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图表和地图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四、预期结果1.海岸线变化规律:通过对多时相的海岸线数据进行分析,预期能够揭示海岸线的演变规律,包括海岸侵蚀、海岸退缩等情况。
2.生态环境评估结果:通过遥感数据分析,预期能够评估海岸带的植被覆盖状况、土地利用情况等,为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管理措施建议:基于研究结果,预期能够提出合理的海岸带保护和管理措施,以促进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意义1.科学研究意义:通过遥感技术对海岸线的研究,能够深入了解海岸带的演变过程和生态环境状况,为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遥感的1987-2015年黄河三角洲
海岸线变迁研究
学院名称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 遥感科学与技术2013-1
学生姓名宋京卓
学号0420
指导教师黄珏
填表时间:年月日
填表说明
1.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
2.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 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 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国外研究进展
关于海岸线方法解译方法的研究大多基于遥感图像中的水边线提取,这些算法虽然只是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确定海陆分界线,但作为海岸线提取的必要步骤必不可少。
Rajesh Karki[1] 结合方法调查了拉丁美洲地区海岸线的长期时
空变化。
通过对周边地区一年间相关数据的对比,揭示了岸线腐蚀或增长随时空变化的统计规律。
Margaret 'Iorio [2]利用RS和GIS技术,详细评估了红树林的损坏对沉积质变化和岸线迁移的影响。
同时提供了红树林的分布主线、岸线变化率及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的编年史。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多时相遥感数据海岸线提取
2. 海岸线变迁结果及原因分析
七、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第一周()资料收集与数据获取
第二周()水体指数提取海岸线
第三周()监督分类提取海岸线
第四周()边缘检测方法提取海岸线
第五周()海岸线变化原因分析
第六周()资料整理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
国土资源遥感
[9] 朱小鸽.珠江口海岸线变化的遥感监测[J].海洋环境科学.2002 21(2):19-22.
[10] 吕京福,印萍,边淑华等.海岸线变化速率计算方法及影响要素分
析[[J].海洋科学进展.2003 21(1): 51-59.
[11] 王琳,徐涵秋,李胜.厦门岛及其邻域海岸线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 20(4): 404-410.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所在系(所)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