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1978年至2005年海岸线的动态演变分析_李猷
使用多源遥感影像监测深圳市海岸线变迁

使用多源遥感影像监测深圳市海岸线变迁涂晔昕;沈玉莲;卢艺;邬国锋;费腾【摘要】Coastline i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land and the sea,a climax reached by tide line.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Shenzhen City,using Landsat and SPOT images from 1988 to 2015 as data sources,classified and extracted coastline in Shenzhen C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time.Via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s an approach,the coastline characteristics changes of type,length,location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rough the remote sens-ing data,different types of coastline information could be acquired rapidly,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monitoring system.%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一般指海潮时高潮所到达的界线。
文章以深圳市为例,以1988—2015年的多景Landsat 和 SPOT 影像为数据源,分类提取5个时相的深圳市海岸线,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系统分析岸线类型、长度、位置变化特征,并用实测数据加以验证。
结果表明,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客观地提取不同类型海岸线的空间和类型信息,从而构建科学、准确、响应快速的监测体系。
深圳湾地区填海造地历程及其综合评价(可编辑)

深圳湾地区填海造地历程及其综合评价深圳湾地区填海造地历程及其综合评价王建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城市发展用地不足、人地矛盾日趋凸显。
深圳作为我国早期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用地日益紧张 , 填海造地成为其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一项重要手段。
文章以深圳湾地区 1980-1988 年、1989-1994 年、1995-2000 年、2001-2005 年、2005 至今五个时间段的卫星遥感图像为依据,分析了该地区填海造地的历史进程 ,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综合评价。
【关键词】深圳湾;填海造地; 综合评价1 . 引言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 , 气候宜人 , 交通便利, 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经济。
目前全世界[1]60% 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 100km 内的沿海地区。
然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城市发展用地不足、人地矛盾日趋凸显 , “向大海要地”成为多数沿海地区城市增加建设面积、开拓发展空间的一项重要手段。
自 1949 年到上世纪末 ,我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浪潮。
第一次是建国初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围海晒盐 ; 第二次是上世纪60 年代中期至70 年代 , 主要是围垦近海滩涂, 发展沿海农业 ; 第三次是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至 90 年代初, 这一阶段发生于低潮滩和近海区域, 围垦滩涂进行近海养殖。
进入 21 世纪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设用地日趋紧张 , 沿海各地区纷纷向大海要地 ,掀起了新一轮的填海造地热潮。
深圳作为我国沿海第一个经济特区, 自 1980 年以来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 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建设用地日显不足。
加之深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 平原地区仅占26.5% , 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土地供求矛盾。
深圳自 1980 年以来 ,实施了多次较大范围的填海造地工程,填海造地成为深圳缓解人地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 深圳湾是开展的较早且较为典型的一个填海地区。
剖析深圳城市化转地

剖析深圳城市化转地2007-062007-06-05作者:■彭卫/文一、深圳城市化演变进程及城市化转地相关背景1979年1月23日,广东省下文,成立深圳市和珠海市,两市受省委和地委的双重领导,称为县级市(撤销宝安县)。
1979年2月,国务院发布38号文件,提出在若干年内把深圳建设成为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建设成为新型的边境城市。
1979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直属省领导。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搞好特区建设,并将“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
从此,深圳正式被定为“经济特区”。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发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对外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
1981年10月,广东省委决定恢复宝安县建制,同时深圳的待遇升格与广州相同。
1988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包括财政计划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0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深圳市改为三区一县建制。
1992年11月11日,国务院批准深圳市撤销宝安县建制,设置5个行政区,并在特区内实施农村城市化的“农转非”计划。
1997年10月,深圳特区增设盐田区。
至此,深圳设置6个市辖行政区。
2003年10月31日,深圳召开宝安、龙岗两区加快城市化工作动员大会,抛出《关于加快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决定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化为城市居民,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转为国家所有,并将城市化变革分拆为10大工作重心。
2005年4月,深圳召开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转地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开始了城市化最核心环节——土地所有制转换工作。
按照计划,市政府将筹集163亿元用于转地中的土地补偿费和集体所得的各项补偿费,转地补偿范围约235平方公里。
深圳海港快速发展的成因分析

深圳海港快速发展的成因分析注:本文章仅用于参考,不可抄袭。
一、引言深圳市位于中国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海港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深圳海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陆路口岸之一,货物吞吐量、出入境人员数位居全国前列。
海港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和地区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对深圳海港发展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其它地区的港口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深圳海港发展的背景深圳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窗口城市,在经济方面成就显著。
自1979年开展经济特区试验以来,深圳市逐渐成为一座中国最先进的城市之一。
同时,深圳市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港口经济。
当地领导通过改革和创新,逐渐形成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度。
1980年代初期,深圳市的海港还只是一个简单的码头,但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海港面积不断扩大、设备不断改善和管理不断优化,渐渐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海港。
三、深圳海港发展的成因3.1经济特区的实施深圳市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享有一定的优势。
国家领导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为深圳的各种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其中,最突出的一项是外资。
外国企业进入深圳市设立公司,可以享受很低的税率和领导补贴,并且可以快速获取相关审批。
由于深圳市的发展需要这些企业提供货物和资本,因此深圳市积极推广港口经济的发展,吸引海外投资者来港口进行货物的贸易和流通。
3.2地理位置的优势深圳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与香港隔海相望,属于一个天然的优势。
深圳市港口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远离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且全球通海。
这些等因素为深圳海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来深圳市开展贸易。
3.3物流管理的优化深圳海港想要经济迅速发展,必须把物流运输的流程管理和效率提高到极致。
碰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如港口进口和出口工作监管的问题、贸易配额限制、环境保护严格检查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深圳海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简化流程、提升效率等方式进行解决。
深圳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

深圳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2030)(文本)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二〇一七年三月目录前言 (5)1 研究背景 (5)1.1 海洋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迫切 (5)1.2 深圳成为全国海岸带管理、陆海统筹的重要试点 (5)1.3 深圳海岸带承载了城市发展重心,是陆海矛盾的焦点 (5)2 规划定位 (6)3 规划范围 (6)4 主要结论 (6)5 工作进程 (7)第二章现状认知 (1)1 发展现状 (1)1.1 山河交错,岸线多样,自然生态资源条件优越 (1)1.2 拥有“一鸟、一花、一石、两树”的世界知名资源,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1)1.3 承载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重心,是城市未来战略发展潜力区 (2)1.4 市民亲海诉求强烈,滨海公共空间建设初具成效 (2)2 存在问题 (3)2.1 陆进海退,海洋生态环境堪忧 (3)2.2 陆海两层皮,发展功能亟待统筹 (4)2.3 近海难亲海,公共品质有待提升 (4)第三章目标策略 (6)1 发展目标 (6)2 策略一:基于生态统筹,创建“蓝色生态海岸带” (6)2.1 构筑海陆一体生态安全格局,重点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地区 (6)2.2 合力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强化重点污染源及污染区域的综合环境治理 (6)2.3 贯彻海绵城市理念,多管其下规避灾害 (7)3 策略二:基于功能统筹,创建“创新产业海岸带” (7)3.1 优化海岸带交通功能,统筹海陆交通布局 (7)3.2 强化海洋产业集聚,创新海洋利用方式 (8)3.3 统筹海岸带经济发展,整合产业结构 (8)4 策略三:基于品质统筹,创建“多元服务海岸带” (8)4.1 强化公共服务,重塑海洋文化特色 (8)4.2 提升海洋科普教育,促进海洋文化宣传 (8)4.3 编织海陆公交网络,强化滨海可达性 (9)第四章空间布局 (9)1 总体思路——纵向融合、横向协调 (9)2 总体结构——西湾、中带、东环 (9)3 空间规划 (10)3.1 生态空间——保育优化,支撑可持续发展 (11)3.2 生产空间——安全为主,强化升级与融合 (11)3.3 生活空间——公共优先,提升品质与文化 (12)3.4 海岸管理基线 (13)第五章分区指引 (14)1 大空港城市活力区 (14)2 宝中前海现代滨水活力区 (15)3 蛇口客运枢纽+海洋科普展示区 (16)4 深圳湾滨海休闲+红树林科普教育基地 (16)5 深圳河滨水休闲+深港历史文化展示区 (17)6 盐田滨水休闲+口岸文化展示区 (18)7 大小梅沙-沙鱼涌沙滩游憩活动区 (18)8 南澳渔业科普+旅游活动区 (19)9 东西冲拓展训练+登山+滨海旅游活动区 (20)10 龙岐湾历史人文旅游活动+游艇活动基地 (20)11 坝光海洋科技+科普教育活动基地 (21)第六章实施保障 (22)1 近期重点推进计划 (22)1.1 净化海湾计划 (22)1.2 特色公园计划 (23)1.3 滨海步道建设提升计划 (23)1.4 山海通廊计划 (23)2 近期软实力提升计划 (23)2.1 海洋博物馆建设计划 (23)2.2 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科普计划 (24)2.3 海上交通建设计划 (24)3 政策引导计划 (24)3.1 编制河海共治区相关管理规范 (24)3.2 编制自然生态岸线相关保护规程 (24)3.3 制定海岸带法定图则编制指引 (25)4 机制保障计划 (25)4.1 建议成立海岸带综合管理决策平台 (25)4.2 建议加强立法政策落实 (25)4.3 建议逐步建构陆海一体的信息平台 (26)后记 (26)前言1研究背景1.1海洋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迫切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要部署,包括“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深圳40年来发展历程

深圳40年来发展历程
深圳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经历了惊人的发展历程。
从一个小渔村,到如今的全球经济重要城市,深圳的变迁是令人瞩目的。
1979年,深圳被确定为中国首个经济特区,这一决策为深圳
未来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从那时起,深圳以其开放的态度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享受了特殊的税收政策和其他优惠政策,这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1980年代,深圳开始迅速兴起。
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同时,大量的外国投资进入深圳,帮助建立了先进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
深圳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
1990年代,深圳的经济增长更加迅猛。
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深圳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人才。
同时,深圳在科技、金融和文化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进入21世纪,深圳的发展势头没有减弱。
城市继续引领着中
国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
深圳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众多的创新企业和研发机构。
同时,深圳也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深圳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从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来形容。
从最
初的小渔村到如今的世界级城市,深圳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创
造了经济奇迹。
深圳的发展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深圳古史和近史的介绍

深圳,这座位于中国南部海岸线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对深圳古史和近史的介绍:深圳古史: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570年。
当时,这里居住着被称为“广左”或“南越”的部族。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深圳地区属于南海郡番禺县地。
到了汉代,这里开始出现了村落,主要是由移民和渔民构成。
到了唐朝,这里开始出现墟市,交易物品有盐、丝绸、瓷器等。
同时,也有关于该地区发现的古陶瓷和铜器的考古证据。
深圳近史:明清时期,深圳地区主要隶属东莞县。
到了清朝中叶,深圳地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渔港和商品集散地。
1979年,深圳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这一年,中国决定在深圳成立经济特区,这是一个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特殊政策区域。
自此以后,深圳的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深圳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不断的创新和改革。
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借鉴了日本和韩国的发展经验,充分利用了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人才。
深圳的现代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变革。
在城市化进程中,深圳经历了大规模的拆迁和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同时,深圳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深圳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作为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的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
例如,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社会治理压力增大等。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深圳也面临着城市交通、住房、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压力。
总的来说,深圳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变革和挑战的发展史。
在未来的发展中,深圳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不断创新和改革,朝着更高水平的大都市迈进。
1991—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的时空变迁

2021年 第10期海洋开发与管理391991—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的时空变迁占懿娟,吴雨凝,李畅,胡业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9)收稿日期:2020-10-17;修订日期:2021-09-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4187703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1415319).作者简介:占懿娟,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通信作者:胡业翠,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摘要:为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目视解译遥感影像提取该区域的海岸线信息,分析海岸线的变迁强度㊁分形维数和自然岸线保有率的变化以及海岸线变迁的驱动力㊂研究结果表明:1991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的时空变迁特征明显,总体呈向外扩张的趋势;海岸线长度增长155.76k m ,总体变迁强度为0.43%,陆域扩张面积达482.68k m 2;海岸线平均分形维数为1.14,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变化速率逐渐减缓;自然岸线保有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总下降幅度为24.05%,各城市呈较大差异但存在规律,可分4个类型分析海岸线变迁的驱动力;人为因素是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促使海岸线变迁的方向和速率产生巨大变化㊂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自然岸线保有率;人工岸线;分形维数中图分类号:P 7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1)10-0039-06T h e S p a c e -t i m eC h a n g e o fC o a s t l i n e o f t h eG u a n g d o n g -H o n g K o n g -M a c a oG r e a t e rB a y Ar e aF r o m1991t o 2018Z H A N Y i j u a n ,WU Y u n i n g ,L IC h a n g,HU Y e c u i (S c h o o l o fL a n d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G e o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B e i j i n g 10008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d e v e l o p a n du t i l i z em a r i n e r e s o u r c e s 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 an d p r o m o t e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G u a n g d o n g -H o n g K o n g -M a c a oG r e a t e r B a y A r e a ,t h i s p a pe r e x t r a c t e d c o a s t -l i n e i nf o r m a t i o n t h r o ug hv i s u a l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i m a g e s ,a n d a n a l y z e d th e c h a n ge i n t e n s i t y ,f r a c t a l d i m e n s i o n ,n a t u r a l s h o r e l i n e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r a t e o f c o a s t l i n e a n d t h e d r i v i ng f o r c e s o f c o a s t l i n ech a n g e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s h o r e li n eo f G u a n g d o n g -H o n g K o n g -M a c a o G r e a t e r B a y A r e a h a d o b v i o u s s p a t i o -t e m po r a l e v o l u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r o m1991t o 2018.T h e o -v e r a l ls h o r e l i n e h a d b e e n e x p a n d i n g o u t w a r d .T h e l e n g t h o f t h e s h o r e l i n e h a d i n c r e a s e d 155.76k m ,w i t h t h eo v e r a l l c h a n g e i n t e n s i t y o f 0.43%,a n d t h e l a n de x p a n s i o na r e ah a d r e a c h e d 482.68k m 2.T h e a v e r a g e f r a c t a l d i m e n s i o nw a s 1.14,s h o w i n g at r e n do f c o n t i n u o u s i n c r e a s e ,b u t t h e c h a n g e r a t e g r a d u a l l y s l o w e dd o w n .T h en a t u r a l s h o r e l i n e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r a t e g e n e r a l l y sh o w e d . All Rights Reserved.4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年ad o w n w a r d t r e n d,w i t h a t o t a l d e c l i n e o f24.05%.T h e r ew e r e g r e a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m o n g c i t i e s,b u t t h e r ew e r e r e g u l a r i t i e s,w h i c hc o u l db ed i v i d e d i n t o4c a t e g o r i e s t oa n a l y z e t h ed r i v i n g f o r c e so f c o a s t l i n ec h a n g e.H u m a nf a c t o r sw e r et h e m a i nd r i v i n g f a c t o r so f t h ec o a s t l i n ec h a n g e s i nt h e G u a n g d o n g-H o n g K o n g-M a c a oG r e a t e r B a y A r e a,w h i c h g r e a t l y c h a n g e d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a n d r a t e o f t h e c o a s t l i n e c h a n g e s.K e y w o r d s:G u a n g d o n g-H o n g K o n g-M a c a o G r e a t e r B a y A r e a,C o a s t l i n e,N a t u r a l s h o r e l i n e r e t e n t i o n r a t e,A r t i f i c i a l s h o r e l i n e,F r a c t a l d i m e n s i o n0引言湾区经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亮点,具有高度开放㊁包容集聚㊁创新引领和宜居宜业等特点,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㊂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在综合实力雄厚的珠江三角洲基础上划定的新发展区域,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1],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体现我国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高度重视㊂近年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气候㊁生态和环境[2-4]㊂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地区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环境变化会影响海岸线的空间形态,因此研究海岸线的变迁不仅对海岸线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指导作用[5],而且对海岸带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6]㊂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以其海岸线变迁强度㊁海岸线分形维数和自然岸线保有率等数据为基础,科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的时空变迁及其驱动力,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㊂1研究方法1.1研究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由广州㊁深圳㊁珠海㊁佛山㊁惠州㊁东莞㊁中山㊁江门和肇庆9个珠三角城市以及我国香港和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组成,大地构造部位大致属于华南准地台(一级单位),呈断裂发育,故其被山地和丘陵所环绕,中心区为由西江㊁北江㊁东江和潭江等干支流冲积而成的湾内充填式三角洲,沿海地区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7]㊂由于填海造地项目的建设,珠江口地区大多为人工海岸,珠江口以东和珠江口以西地区以基岩海岸为主,海岸线蜿蜒曲折㊂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的研究区域为拥有海岸线的9个城市(除佛山和肇庆)㊂1.2数据来源和处理本研究以4年(1991年㊁2000年㊁2011年和2018年)的L a n d s a t遥感影像㊁相关行政区划图和G o o g l eE a r t h卫星地图为基础数据源㊂在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获取遥感影像,因研究区域范围较大,覆盖2个条带号和2个行编号(表1)㊂表1遥感影像信息轨道数据集日期(年-月-日)分辨率/m条带号:121行编号:44L a n d s a t4-5TM1991-10-0930L a n d s a t7E T M S L C-o n2000-06-0315L a n d s a t4-5TM2011-01-0130L a n d s a t8O L I_T I R S2018-03-0915条带号:121行编号:45L a n d s a t4-5TM1991-10-0930L a n d s a t7E T M S L C-o n2000-11-0115L a n d s a t4-5TM2011-11-0130L a n d s a t8O L I_T I R S2018-04-1015条带号:122行编号:44L a n d s a t4-5TM1991-09-1430L a n d s a t7E T M S L C-o n2000-11-0115L a n d s a t4-5TM2011-07-0130L a n d s a t8O L I_T I R S2018-02-1215条带号:122行编号:45L a n d s a t4-5TM1991-09-1430L a n d s a t7E T M S L C-o n2000-10-0915L a n d s a t4-5TM2011-09-2130L a n d s a t8O L I_T I R S2018-02-1215在E N V I5.2软件的支持下,对遥感影像进行融合㊁纠正㊁拼接㊁补云㊁镶嵌㊁裁剪和匀色等预处理,得到研究区域4个年份拼接的R G B影像㊂将研. All Rights Reserved.第10期占懿娟,等:1991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的时空变迁41究区域的海岸线分为人工岸线和自然岸线2个类型,通过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得到海岸线的相关数据[8]㊂由于数据条件的限制,参考已有研究经验[9-10],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瞬时水边线㊂由于无法确保该水边线即海岸线,为减少数据误差,尽量选取10-12月的遥感影像㊂利用A r c g i s10.5软件的线性构造功能,提取瞬时水边线的确切位置,同时确定海岸线的类型,得到各期海岸线长度及其变化的矢量数据㊂利用A r c g i s10.5软件的矢量数据长度计算功能,得到各期和各类型的海岸线总长度㊂1.3研究方法1.3.1海岸线变迁强度海岸线长度的年均变化占比可表示某时段内各地貌岸区的海岸线变迁强度[11-12],便于更客观地呈现各单元岸区海岸线变迁的时空差异,计算公式为:L C I i j=L j-L iL i(j-i)ˑ100%(1)式中:L C I i j表示某单元岸区第i年至第j年的海岸线变迁强度;L i和L j分别表示第i年和第j年的海岸线长度㊂当L C I i j为负值时表示海岸线缩短,当L C I i j为正值时表示海岸线增长,L C I i j的绝对值与海岸线变迁强度呈正相关㊂1.3.2海岸线分形维数海岸线分形维数可量化表示海岸线的空间形态并展现海岸线的弯曲和复杂程度,且海岸线的弯曲和复杂程度与分形维数呈正相关㊂基于已有研究成果[13-14],运用网格法和M a t l a b计算研究区域各期海岸线的分形维数㊂运用A r c g i s10.5软件中的要素转栅格工具将海岸线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并将数据进行二值化处理,从而生成覆盖研究区域海岸线的全部正方形网格;统计不同年份的网格边长对应的网格数目[15],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斜率的绝对值即分形维数㊂相关表达式为:l n N(ε)=K l nε+b(2)式中:N表示网格数目;ε表示网格边长;K表示海岸线分形维数;b表示对应常数㊂网格的大小会对分形维数的计算产生一定的影响㊂本研究参考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数字化过程中的转换公式[16]以及比例尺为1︰90万的地图换算得到网格长度,根据地图精度粗视化最小尺度选择180m,允许误差为0.2mm㊂由于相关资料和分形理论对各网格的取值间隔没有严格规定,根据本研究的具体情况,以最大值覆盖整条曲线为限,在网格边长序列值间隔较均匀的基础上,选取网格边长分别为180m㊁500m㊁1500m㊁3000m㊁6000m㊁9000m㊁15000m㊁21000m和50000m㊂1.3.3自然岸线保有率自然岸线在人类开发利用过程中被转化为人工岸线,自然岸线保有率[17]可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岸线的影响程度,计算公式为:R=M L(3)式中:R表示自然岸线保有率;M表示自然岸线长度;L表示海岸线总长度㊂2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的时空变迁2.1海岸线长度和变迁强度根据海岸线遥感监测和数据矢量化的结果, 1991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大陆岸线)不断向海推进,空间位置变化显著,且长度增长155.76k m(表2)㊂表21991—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长度及其变化地区长度/k m长度变化量/k m1991年2000年2011年2018年1991 2000年2000 2011年2011 2018年澳门14.1415.6216.7616.761.481.140东莞19.2919.1920.1320.13-0.100.940广州38.9347.8448.2145.328.910.37-2.89 . All Rights Reserved.42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年续表2地区长度/k m长度变化量/k m1991年2000年2011年2018年1991 2000年2000 2011年2011 2018年惠州219.25219.98217.78217.750.73-2.20-0.03江门214.12221.82223.79224.717.701.970.92深圳231.84243.14267.15267.8311.3024.010.68香港360.78371.37369.56371.0010.59-1.811.44中山38.2155.9457.8757.8717.731.930珠海179.62212.98247.22250.5733.3634.243.35合计1316.181407.881468.471471.9491.7060.593.471991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海岸线变迁强度为0.43%,其中1991 2000年较大(0.78%),后逐渐减小,2000 2011年为0.39%,2011 2018年仅为0.03%㊂各地区的海岸线变迁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山(1.91%)㊁珠海(1.46%)㊁澳门(0.69%)㊁广州(0.61%)㊁深圳(0.57%)㊁江门(0.18%)㊁东莞(0.16%)㊁香港(0.10%)㊁惠州(0.03%)㊂2.2海岸线变迁引起的陆海格局变化由于海岸线数据为非闭合的矢量数据,须利用固定的边界计算海岸线变迁造成的海岸带面积变化,进而计算岸滩面积㊂将1991年海岸线作为海岸带的内侧边界,将现有海岸线作为海岸带的外侧边界,所形成的闭合曲线就是岸滩变化区域㊂总体来看,1991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变迁引起的陆域扩张面积为482.68k m2,侵蚀面积为16.20k m2,净增面积为466.48k m2㊂其中, 1991 2000年陆域面积变化最大,扩张面积为300.31k m2,侵蚀面积为1.74k m2,净增面积为298.57k m2,净增速为33.17k m2/a;2000 2011年陆域扩张面积为163.38k m2,侵蚀面积为6.45k m2,净增面积为156.93k m2,净增速为14.27k m2/a; 2011 2018年陆域面积变化最小,扩张面积为17.24k m2,侵蚀面积为8.00k m2,净增面积为9.24k m2,净增速为1.32k m2/a㊂2.3海岸线分形维数总体来看,由于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1991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海岸线分形维数平均值为1.14,且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变化速率逐渐减缓,其中最大值为2018年的1.15㊂海岸线分形维数的市级差异较大㊂①东莞㊁广州和澳门总体较小,且在1.00左右波动㊂其中:广州最小,但后期有所上升;东莞前期下降,但2000年后呈持续上升状态;澳门前期缓慢上升,但2011年由1.04降至0.94㊂②中山㊁江门和深圳为1.00~ 1.50㊂其中:中山一直上升;江门前期较小,且在上升后又持续下降;深圳在1.08左右有较小波动,近期表现为下降㊂③香港㊁惠州和珠海较大且大于平均值㊂其中:香港稳定在1.20左右;惠州有较小波动,但相对稳定在1.15左右;珠海由1.11持续上升至1.16㊂2.4自然岸线保有率总体来看,1991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岸线保有率呈下降趋势,总下降幅度为24.05%㊂其中,1991 2000年下降幅度最大(18.37%),此后下降幅度骤降至3.23%,2011 2018年下降幅度有小幅回升(3.86%)㊂自然岸线保有率的市级差异较大,但在差异中存在规律,主要可分为4个类型㊂①平稳且保持较高水平,自然岸线保有率均高于0.5(香港);②平稳但保持较低水平(东莞㊁广州和中山);③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前期较高,而后期趋于0(江门和深圳);④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前期较高,而中后期有小幅度回升(惠州和珠海)㊂值得说明的是,澳门的海岸线较短,且对现有精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其均为人工岸线,即自然岸线保有率为0,故不作具体讨论㊂. All Rights Reserved.第10期占懿娟,等:1991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的时空变迁433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变迁的驱动力3.1人为因素海岸线变迁反映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同时土地利用强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用自然岸线保有率表征㊂因此,本研究在自然岸线保有率分类的基础上分析海岸线变迁驱动力的人为因素㊂(1)平稳且保持较高水平,即香港㊂香港和东莞同处珠江口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相近,但二者的自然岸线保有率差异巨大㊂究其原因,二者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并体现在政策导向不同㊂香港较高的自然岸线保有率得益于其长期以来注重环境保护:一方面,避免采用低效和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如积极发展高效的驳船运输[18];另一方面,严格保护自然岸线,于1990年完成移沙补滩工程,使长期以来受到侵蚀的优良海滨沙滩 浅水湾重新焕发生机,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利用方针㊂多措并举,保持高水平的自然岸线保有率和优良的生态环境㊂(2)平稳但保持较低水平,包括东莞㊁广州和中山㊂研究期内3个城市的自然岸线保有率均无显著变化,表明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保持相对平衡㊂3个城市同属珠江口地区,1995 2005年珠江口地区的围填海面积达208k m2,以渔业养殖为主,其次为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分别为75.3%和17.3%[19]㊂然而珠江口滩涂湿地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严重,不宜直接作为耕地或用于水产养殖[20],从客观来看这也是研究期内3个城市的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平稳的原因之一㊂2000 2010年珠江口地区海岸线向海扩张的趋势大幅减缓[21],这种减缓的趋势一直持续到2017年[22]㊂(3)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前期较高,而后期趋于0,包括江门和深圳㊂在研究期前期,2个城市的经济均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1978 2015年江门以围垦养殖和工程建设为主的海岸线开发利用活动持续增加,截至2015年的海岸线占比分别为25.88%和21.64%[9];深圳作为我国首个经济特区,在研究期前期处于高速发展时期,1988 1998年工程建设海岸线占比增长近1倍,1998 2008年围垦养殖海岸线占比下降且人工岸线整体呈缩短趋势,此后人工岸线仍呈增长趋势㊂(4)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前期较高,而中后期有小幅度回升,包括惠州和珠海㊂在研究期前期,此类数据的特征与第三类数据大致相似,其人为驱动力也以经济发展为主,但在研究期中后期的情况有所不同㊂例如:惠州的经济发展导致海岸带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2010年后惠州海岸带的生态安全指数大多明显下降,并于2013年达到低谷, 2013年的生态安全等级处于较危险和预警级别[23];2011年‘惠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十二五 规划“发布并实施,但惠州的自然岸线保有率再次大幅下降㊂3.2自然因素海岸线变迁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变迁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㊂①地质构造运动㊂广州㊁东莞和江门处于地壳较稳定地区,地质构造运动稀疏且活动性弱;而香港和澳门地处断裂带,地质构造运动频繁,主要表现为地震和沿海地面沉降,对不同地区的海岸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㊂②海平面上升侵蚀㊂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势西北高㊁东南低,且海岸带地势较低平,易受温室效应引起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上台风的影响,海水对海岸带的侵蚀强度加大,导致海岸线变迁㊂③泥沙入海㊂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我国第二大河流 珠江,珠江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8359万t;由于气候变化㊁龙滩截流和西江流域多级水库联合调水[24],珠江的入海泥沙量大幅减少,对珠江口地区海岸线的影响尤为显著㊂4结语本研究提取1991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海岸线长度数据,进而计算海岸线变迁强度和分形维数;通过辨识人工岸线和自然岸线,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2个方面分析海岸线变迁的驱动力㊂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发展潜力不可估量,但围垦造陆等人类活动已造成海岸带生态环境出现问题,可能阻碍其发展㊂因此,分析海岸线的时空变迁可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指导㊂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出建议㊂①保证自然岸线保有率总体不. All Rights Reserved.44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年低于37%,重视海岸线的生态价值;②制定统一的海岸线规划和管理政策,并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政策为导向,加强对海岸线的规划和管理;③避免过度开发利用自然岸线,提高已有人工岸线的开发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㊂参考文献[1]谢和平,杨仲康,邓建辉.粤港澳大湾区地热资源潜力评估[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51(1):1-8.[2]肖钟湧,谢先全,陈颖锋,等.粤港澳大湾区N O2污染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0,40(5): 2010-2017.[3]周琳,吴海轮,徐华林,等.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湿地鸟类生态健康评价:以深圳湾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0,40(6): 2604-2614.[4]叶荣辉,戈军,张文明,等.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热带气旋统计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20,51(S1):37-43.[5]王园君,翟伟康,孙艳莉,等.近40年天津市大陆海岸线时空变迁分析[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20(6):44-49.[6]邹辉,段学军,陈维肖.长江自然岸线分类划定㊁空间分布及保护状况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11):2649-2656.[7]黄建龙,刘亦农,曾伟国.粤港澳大湾区地质特点与地质环境保护策略分析[J].人民珠江,2019,40(9):103-109. [8]吴一全,刘忠林.遥感影像的海岸线自动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遥感学报,2019,23(4):582-602.[9]陈金月.基于G I S和R S的近40年珠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及驱动因素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10]朱俊凤,王耿明,张金兰,等.珠江三角洲海岸线遥感调查和近期演变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13,25(3):130-137. [11]刘富强,吴涛,蒋国俊,等.海岸线与海岸景观格局对人为干扰度的动态响应:以营口市南部海岸为例[J].生态学报,2017,37(22):7427-7437.[12]叶梦姚,李加林,史小丽,等.1990-2015年浙江省大陆岸线变迁与开发利用空间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17,36(6): 1159-1170.[13]朱晓华,蔡运龙.中国海岸线分维及其性质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4,22(2):156-162.[14]许宁,高志强,宁吉才.基于分形维数的环渤海地区海岸线变迁及成因分析[J].海洋学研究,2016,34(1):45-51.[15]S I N G H H K,G U P T A PD.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f c h a o t i cf r a c t a ld i m e n s i o n s[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E ng i n e e r i n ga n dC o m p u t e r S c i e n c e,2013,2(4):1192-1199.[16]申家双,翟京生,郭海涛.海岸线提取技术研究[J].海洋测绘,2009,29(6):74-77.[17]高义,苏奋振,周成虎,等.基于分形的中国大陆海岸线尺度效应研究[J].地理学报,2011,66(3):331-339. [18]任美锷.香港海岸带的开发与管理[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0(3):1-5.[19]高义,苏奋振,孙晓宇,等.近20a广东省海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1,33(4): 95-103.[20]李取生,楚蓓,石雷,等.珠江口滩涂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其对围垦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4):1422-1426.[21]王琎,吴志峰,李少英,等.珠江口湾区海岸线及沿岸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J].地理科学,2016,36(12): 1903-1911.[22]何韵.环珠江口海岸带国土空间发展潜力与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D].广州:广州大学,2019.[23]何晔宇,匡耀求.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0,42(3):362-368.[24]李文凯.河口海域悬浮泥沙时空动态遥感研究:以珠江口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31(5):875-883
Resources Science
Vol.31,No.5 May,2009
文章编号:1007-7588(2009)05-0875-09
深圳市 1978 年至 2005 年海岸线的动态演变分析
李 猷 1,2,王仰麟 1,彭 建 1,2,吴健生 1,2,吕晓芳 1,2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2.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 518055)
摘 要:海岸带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海岸线动态演变是其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地 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 1978 年、1986 年、1995 年、1999 年和 2005 年等 5 期 Landsat 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 利用阈值结合 NDVI 指数法提取各期海岸线,系统分析海岸线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并初步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 结果表明:①基于该方法的各类型海岸线遥感影像提取精度较高,精度均在 70%以上;②研究时段内,深圳海岸线 长度呈现先增长后缩短的变化趋势,并且西海岸岸线变化相比东海岸更为显著;③人为造陆是海岸线变化的主要 驱动因素,其作用方式包括滩涂围垦和填海造地;④地貌环境由海拔、坡度以及岩性等地貌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 地形条件和海岸物质组成,通过制约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影响海岸线动态变化。
意义[19]。 遥感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获取能力,在海岸线
调查中具有明显优势[14]。相关研究多以 Landsat TM 数据[12,15~19]和 SAR 数据[20]为主要数据源,结合不同 算法提取海岸线。但大部分研究提取的海岸线是 卫星过顶时刻拍摄的水陆分界线,即水边线[21],而非 真正地理学意义上的海岸线。此外,研究多着重探 讨海岸线形态变化,而对其驱动因素探讨较少,特 别是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变化的影响研究更为鲜 见。本研究将海岸线限定为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 的海陆分界线,并以深圳市为例,采用 Landsat MSS/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 NDVI 指数 法进行岸线提取,系统分析海岸线动态演变特征, 并初步探讨其驱动因素,以期为深圳市海岸环境可 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878
资源科学
第 31 卷 第 5 期
理论上,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岸线裁弯取直和 人工改造,海岸线变短应是十分迅速的[17],但本研究 统计结果并非如此,除去误差因素,原因有二:①人 类活动虽使海岸线形态趋于平直,但也会形成新的 人工岸线,如滩涂围垦和填海造地会使海岸线向海 延伸,增加岸线长度;②在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海 岸线长度变化与海洋工程的阶段性有关,如 1978 年 ~1995 年,西海岸蛇口港区正值建设,导致该段岸 线形态曲折,长度大幅增加;至 2005 年大部分建设 完成,海岸线最终趋于平直,长度缩短。 3.2 典型岸段海岸线变化
采用 TM5 波段区分海陆。水体在该波长范围 1.55~1.75μm 的反射率几乎为零,故可有效区分水 陆边界,并消除水底泥沙对海岸线判读的影响 。 [25] 按不同海岸类型进行图像裁剪,各类型海岸线提取
方法如下[17,21]:①基岩海岸,基岩对光谱的高反射特 性使其灰度值明显高于水体,选择灰度值临界点作 为阈值,进行灰度分割区分海陆,其边界作为岸线; ②淤泥质海岸,利用 NDVI 区分湿生植被(红树林) 与滩涂,以二者靠陆一侧分界线作为岸线;③砂质 海岸,砂质地物与非砂质地物的含水量不同导致不 同灰度值,选择二者的灰度值临界点,灰度分割提 取边界作为岸线;④人工海岸,港口码头和围垦养 殖堤坝由水泥和石块构成,其反射率明显高于水 体,将灰度值进行分割提取边界作为岸线。拼接各 类型岸线,并将各期岸线进行叠加,得到深圳市 5 个 时期不同地段海岸线的轮廓线图(图 1)。 2.3.2 海岸线提取精度检验 在原图像的海岸线上 随机选取像元,并在提取的岸线上找出对应点,根 据发生位移的点的个数确定提取精度[21]。在每期影 像中对各类型海岸分别选取 20 个像元点,结果表 明,基岩海岸和砂质海岸提取精度大于 90%,人工 海岸大于 80%,淤泥质海岸大于 70%,结果总体准 确可靠。
研究时段内,西海岸岸线发生显著变化,并以 向海延伸为主,极少向陆地后退;东海岸仅部分岸 段发生明显变化,以盐田港和大亚湾岸段最为显 著。 3.2.1 西部滩涂区海岸线变化 西部滩涂区紧邻珠 江口,岸线平直,岸坡平缓,是滩涂围垦的主要区 域,如图 1aa 所示。1978 年~1986 年,和平以北岸 线最大延伸 700~800m;1986 年~1995 年,海岸线 最大延伸 400~500m,和平至机场段岸线变化很小; 1995 年~1999 年,和平段岸线最大延伸达 1000m, 机场和黄田段部分岸线没有延伸;1999 年~2005 年,和平段最大延伸 700m,机场段最大延伸 500m, 黄田段没有变化。
3 结果分析
3.1 海岸线长度变化 1978 年~2005 年深圳市海岸线由 219.8km 变
为 239.4km,增长 19.6km。其中,西海岸岸线增长 13.2km,东海岸岸线增长 6.4km(表 1)。西海岸岸线 长度变化相比东海岸更为显著。
研 究 时 段 内 ,全 市 海 岸 线 先 增 长 后 缩 短 。 其 中,1978 年~1995 年,西海岸大规模滩涂围垦和填 海 造 地 ,使 海 岸 线 向 海 延 伸 且 形 态 曲 折 ,增 长 16.3km;东 海 岸 在 部 分 岸 段 填 海 造 地 ,岸 线 增 长 8.1km。1995 年~2005 年,西海岸填海造地工程基 本竣工,海岸线形态趋于平直,相应缩短 3.1km;东 海岸与之类似,岸线缩短 1.7km。
数据源包括:1978 年 Landsat MSS 影像(79m); 1986 年、1995 年和 2005 年 Landsat TM 影像(30m); 1999 年 Landsat ETM+影像(30m);深圳市地形图;社 会经济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 2.3 研究方法 2.3.1 海岸线提取方法 在 ERDAS8.7 中进行图像 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地面控制点误 差小于 1 个像元。对 1978 年 MSS 影像进行 30m 重 采样。鉴于 Landsat 卫星过境为当地时间上午 10 点 左右,经查验潮站历史潮位数据(赤湾站),卫星过 境当天上午 9 点~11 点间,研究区处于高潮位,因此 所用卫星影像可用来提取海岸线。
李 猷等:深圳市 1978 年至 2005 年海岸线的动态演变分析
877
2009 年 5 月
图 1 深圳市 1978 年~2005 年海岸线动态
Fig.1 Dynamic Changes of Coastlines in Shenzhen City
海岸线是海岸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前沿,标识了 海陆分界线,是海岸带最重要的自然要素之一[12,13]。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海岸线处于不断 变化中[14],这种变化既是海岸对各种动力作用的响 应,也是海岸环境演变的直接体现[12]。海岸线对沿 海滩涂面积和湿地生态系统衰退具有重要的指示 作用[13],其变化直接改变潮间带滩涂资源量及海岸 带环境,影响沿海人民的生存发展[15,16]。因此,快速 准确地监测海岸线变化,从而为决策部门提供动态 的、科学的、及时有效的信息[17,18],对进行海岸、滩涂 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灾害评估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海岸线;动态演化;遥感;GIS;人类活动;地貌环境;深圳市
1 引言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带,集中了全世界 60%的人口,其中 1/3 的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大城市 [1~3]。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经济发展和人 类活动加剧了海岸带的资源环境压力[4,5]。20 世纪 90 年代海岸带的海陆相互作用成为国际地圈生物 圈计划(IGBP)的核心计划,自此有关海岸带生态环 境[4~8]、资源开发[9~11]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
本区处于珠江河口区的最大浑浊带范围,大量 泥沙不断淤积使滩涂向海推进[23],并且强度从北向 南递减。北段的滩涂资源相比南段更为丰富,因此 围垦导致的海岸线延伸从北向南逐渐减小。 3.2.2 大铲湾海岸线变化 大铲湾是浅水区,1978 年以来不断修建鱼塘,遍布整个海湾(图 1b)。1978 年~1986 年,岸线最大延伸 800m;1986 年~1995 年,继续修建鱼塘,岸线平均延伸 300~400m;1995 年~1999 年,岸线最大延伸在海湾中部,达 1000m; 1999 年 ~2005 年 ,大 铲 湾 港 口 岸 线 最 大 延 伸 2500m。同时,海湾中部继续围垦,岸线最大延伸 800m,使大铲湾海域面积迅速缩小。 3.2.3 蛇口港区海岸线变化 蛇口半岛是深圳重要 的加工贸易区,1978 年以来填海造地建设港口码 头,使海岸线显著变化,如图 1c 所示。
表 1 1978 年~2005 年深圳市海岸线长度变化
Table 1 Length changes 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astline in Shenzhen City
from 1978 to 2005
(km,%)
西海岸 东海岸 全市
长度 1978 年
76.0 143.8 219.8
1995 年
92.3 151.9 244.2
2005 年
89.2 150.2 239.4
长度 1978 年~1995 年变化量
16.3
8.1 24.4
变化 1978 年~1995 年变化百分比 21.45 5.63 11.10
1995 年~2005 年变化量
-3.1 -1.7 -4.9
1995 年~2005 年变化百分比 -3.36 -1.12 -2.01
灰度分割是对一幅灰度取值在 gmi(n 最小灰度 值)和 gma(x 最大灰度值)之间的图像确定灰度阈值 T (gmin<T<gmax),像元灰度值大于阈值的为一类,小于 阈值的为一类 。 [24] 确定某类地物灰度值的变化范 围,在 ERDAS8.7 中建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