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药物观察要点
用药后的观察制度

用药后的观察制度
一、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二、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或特殊用药应密切观察,如有过敏、中毒反应立即停止用药,报告医生同时做好记录。
三、应用输液泵、微量泵或化疗药物时要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四、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整输液滴速,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五、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使患者了解所用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和应注意的问题。
六、护士长要随时检查患者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重点药物观察制度
一、重点药物包括:抗菌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细胞毒化药物、中枢性肌松药、抗精神失常药、中枢镇静催眠药等。
二、用药前询问病人以前是否用过该种药物,有过何种不良反应,并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用药后随时询问有无不适感、注意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三、病人和家属向护理人员反应用药后不适和不良反应时,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处置措施。
四、静脉给药者用药后护士必须按药品说明书规定调节好滴速,30分钟内需密切观察、询问有无不良反应。
口服用药应由护士在场指导
病人服用,并交代注意事项后方可离开。
五、护士交班时,交班护士应向接班护士介绍病房内使用重点药物患者的情况,以利于接班护士继续执行用药后观察。
六、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当班医生,并安抚患者及家属使其配合治疗。
七、当班医生接不良反应报告,应及时对病人进行检查、妥善处理并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
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

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时发现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问题而设立的一项制度。
重点药物观察制度涉及的药物主要是高风险药物、新上市药物、疗效争议药物、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有特殊用药和使用规范试点药物等。
1.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水平。
重点观察药物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纠正用药错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患者死亡的发生。
2.识别和评估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新药上市前可以通过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对其进行跟踪观察,及时了解新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参考。
3.优化药物使用。
通过对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有特殊用药和使用规范试点药物的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用药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选择重点观察药物。
医院根据药物的特性、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等,确定需要进行观察的药物。
选择的重点观察药物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代表性,能够反映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
2.建立药物观察数据库。
医院建立重点药物观察数据库,将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存储。
3.确定观察指标和观察周期。
根据药物特性和不良反应等,明确需要观察的指标,如药物的使用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等。
同时,根据药物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制定观察周期,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观察和评估。
4.建立药物观察工作组。
医院设立专门的药物观察工作组,负责药物观察制度的具体实施和数据分析等。
药物观察工作组应由临床药师、药剂师、医师和统计人员等组成,确保药物观察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5.补充完善制度文件。
医院制定相应的制度文件,明确药物观察工作的具体内容、责任和承担者。
对于重点观察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等,制定相应的监测和干预措施,及时纠正问题。
6.进行定期报告和讨论。
医院定期对重点观察药物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向医务委员会、药事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用泼尼松护士重点观察内容

用泼尼松护士重点观察内容以用泼尼松护士重点观察内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泼尼松是一种常用的激素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为一名护士,掌握用泼尼松观察的重点内容对于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用泼尼松护士重点观察的内容。
一、用泼尼松护士重点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
泼尼松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治疗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症。
在给病人使用泼尼松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同时,还需要关注病人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皮肤变化等症状。
二、用泼尼松护士重点观察病人的药物反应。
泼尼松是一种激素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药物反应。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消化不良、肝肾功能异常、骨质疏松等。
同时,还需要关注病人是否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的现象,特别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
三、用泼尼松护士重点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
泼尼松是一种可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对病人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
护士需要观察病人是否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用泼尼松护士重点观察病人的血糖变化。
泼尼松是一种可影响血糖调节的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护士需要定期监测病人的血糖水平,特别是糖尿病患者。
对于血糖异常的病人,护士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五、用泼尼松护士重点观察病人的免疫功能变化。
泼尼松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病人的免疫功能下降。
护士需要观察病人是否容易感染,如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可能是免疫功能下降的表现。
六、用泼尼松护士重点观察病人的药物依从性。
泼尼松是一种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护士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药物依从性。
通过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对药物的理解和使用情况,及时解答病人的疑惑,帮助病人正确使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制度

安全用药
你我共勉
护士—— 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 是给药护理的实施者 是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的保障者
科室备用(抢救)药品的临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强心药: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药理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与传导。 临床应用: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室上速、心 房颤 动。 规格:0.4mg/支 用法用量;静注,0.4-0.6mg,用5%GS稀释后缓慢注 射。 给药护理:1、每次剂量注射时间应在5min以上,注 射速度过快,会引起全身小动脉和冠状动脉收缩 ; 2、应注意不要漏出血管,否则产生局部刺激 或组织坏死 ; 3、过量可有恶心、食欲不振、头痛、心动过 缓、黄视等。
科室备用贝林注射液 药理作用:能选择性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 学感受器(N-受体),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 迷走神经中枢、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立即加 深加快,但为时甚短,仅几分钟。本品安全范 围大,不易引起惊厥。 临床应用:用于新生儿窒息及一氧化碳窒息、中 枢抑制剂(如阿片、巴比妥类)中毒等引起的呼 吸衰竭。规格:3mg/支 用法用量:静注,成人1次3mg,必要时每30分 钟可重复1次。 给药护理:静注时速度应缓慢
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制度
神经外科 余站花
1重点药物主要指心血管药物 、生物制剂、细 1 胞毒性药物、麻醉药物精神类药物等药物。 2各科室护士长就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确定科 内需重点观察的药物 3临床各科凡使用重点药物的患者,当班护士必 须对其用药后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4在使用重点药物的观察中,护士应将观察到的 情况如实地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5在重点药物使用中,凡出现不良反应,护士应立 即报告医师并同时按《药物不良处理流程》 进行处理
科室备用(抢救)药品的临床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中枢神经兴奋药
第二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

第二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引言重点药物观察制度是指在第二医院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控使用的特定药物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在使用这些特定药物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第二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流程。
观察制度目的第二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 监测和评估特定药物的疗效:通过观察患者在使用特定药物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评估药物的疗效,为科学合理地使用该药物提供依据。
2. 发现和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记录患者在使用特定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3. 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观察制度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可以为医院的药物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医院的药物选用、管理和研发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观察制度实施步骤1. 选定观察对象第二医院的重点药物观察制度需要选择特定的药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选择观察对象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 该药物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 该药物的使用频率和剂量; - 该药物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风险。
2. 制定观察方案制定观察方案是观察制度的关键环节,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观察指标:根据选定的药物特性和用途,确定需要观察的指标,如症状改善情况、生化指标变化等。
- 确定观察时间: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使用周期,确定观察的时间点和时长,以获取有效的观察数据。
- 确定观察方法: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如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等,以确保观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设计观察记录表:建立观察记录表,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观察指标、观察时间等内容,记录观察数据。
3. 开展观察工作在开展观察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观察方案进行操作,具体流程包括: - 宣讲观察制度: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宣讲重点药物观察制度的目的、意义和流程,并征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 建立观察档案:根据观察制度要求,建立患者的观察档案,包括基本信息、疾病病情、药物使用情况等内容。
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及程序

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及程序(一)重点药物的观察:1、重点药物包括:抗菌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细胞毒化药物、中枢性肌松药、抗精神失常药、中枢镇静催眠药以及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等。
2、对需试敏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实验,在确认无过敏的情况下方可使用药物。
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过敏中毒反应立即停用,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处理。
3、护士用药前也应询问病人的用药情况,并告辞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4、用药后责任护士巡视病房时向病人和家属询问用药后有无不适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5、静脉给药者用药后护士必须按药品说明书规定调节好滴速,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如有不适感及时报告并按警铃。
6、病房发口服药时护士应指导病人服用,并交待注意事项后方可离开,并及时巡视病房,询问病人用药后情况。
7、门诊输液室设专人进行输液巡察。
及时观察输液患者输液情况,根据情况调节滴速,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8、护士交班时,交班护士应向接班护士介绍病房内使用重点药物患者的情况,以利于接班护士继续执行用药后观察。
9、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当班医生,并安抚病人、家属,使配合治疗。
10、当班医生接不良反应报告,应及时对病人进行检查,妥善处理,并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
11、各临床科室依据本科情况,制定本科重点药物清单,用药后观察制度,及用药后观察程序。
(二)重点药物观察的程序1、给药前评估:给药前应明确用药目的,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患者和家属对药物治疗的认知情况,确定有无用药禁忌证存在,并收集用药前各项检查资料。
2、收集护理问题:评估患者有无因药物治疗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及问题。
3、严格查对患者与用药的相符情况,并查对药物名称、剂型、剂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4、告知病人和家属将要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5、静脉给药者用药后护士必须按药品说明书规定调节好滴速并及时观察。
重点药物应用观察制度

重点药物应用观察制度
一、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及专科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二、根据医嘱,结合病情、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途经和输注工具,并调整输注速度。
三、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观察有无寒战、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做好记录,必要时封存送检。
四、凡静脉用药,应建立巡视记录卡,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和特殊人群(老年人、孕产妇、心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用血管活性药、化疗药、细胞毒性药、抗凝药等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确保用药安全。
五、做好病人的用药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指导正确用药。
六、护士长要督查病人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处理及上报要遵照医院规定执行。
发生用药反应问题及时停止用药,汇报医生配合处理,发生用药错误时立即汇报当班医生及护士长,积极协助处理,按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护理部。
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

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1. 引言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是指医院为加强对特定药物使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错误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重点药物的定义医院重点药物是指对于患者治疗非常重要、常用且具有一定风险的药物。
通常包括抗生素、抗癌药物、抗凝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重点药物的选定应结合医院的临床特点、疾病谱和患者群体进行科学评估和确定。
3. 重点药物观察的目的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的目的是多方面的:3.1 提高药物安全性观察患者使用重点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减少药物使用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3.2 优化临床治疗策略通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3.3 促进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采集患者用药数据,结合临床路径和指南,为医院系统评估和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可用于医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共享经验。
4. 重点药物观察的内容和流程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药物使用情况记录对每位患者使用重点药物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药物名称、剂量、疗程、给药途径等。
4.2 疗效观察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包括疾病症状的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4.3 不良反应监测记录患者在使用重点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依赖、药物相互作用等。
4.4 用药合理性评估对患者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包括是否按照临床指南和规范用药、是否存在滥用或错误使用的情况等。
医院重点药物观察制度的具体流程如下:1.患者进入医院后,医生根据疾病诊断和治疗需要,决定是否需要使用重点药物。
2.医生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使用重点药物可能的风险和监测要求,并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医生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用药方案录入医院信息系统,开具相应的医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强心苷类药二、血管扩张剂三、抗高血压药四、抗心律失常药五、利尿药六、脱水药七、抗凝药八、生长抑素九、止血药十、胰岛素十一、拟肾上腺素十二、抗胆碱药十三、呼吸兴奋剂十四、麻醉性镇痛药十五、解热镇痛抗炎药十六、抗恶性肿瘤药十七、免疫抑制剂十八、糖皮质激素类药十九、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二十、硫酸镁二十一、缩宫素一、强心苷类药物(一)常用药物:长效:洋地黄毒苷中效:地高辛短效: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二)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强心苷治疗安全范围小,治疗量接近中毒量。
1.胃肠道反应: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疲倦、失眠、谵妄等,还可见视觉障碍如黄视、绿视、食物模糊等。
3.心脏反应:主要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多见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早、二联律、三联律、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交界区心律,房室传导阻滞等。
(三)观察要点:1.每次给药前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若心率<60次/分停用。
2.认真听取患者主诉,询问有无不适反应。
3.密切注意血钾的变化,若出现低钾血症,应及时处理,补充钾盐,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氯化钾,停用排钾类利尿剂,随访血钾。
4.口服地高辛禁与牛奶混合服用。
西地兰不能与钙剂、肾上腺素同用。
二、血管扩张剂(一)常用药物1.直接扩张血管:硝酸甘油、硝普钠2.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心痛定)、尼莫地平、氨氯地平(络活喜)、左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波依定)、尼卡地平、地尔硫卓(恬尔心)3.α受体阻断剂:哌唑嗪、特拉唑嗪(高特灵、马沙尼)、乌拉地尔(亚宁定)4.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依苏)、贝那普利、赖诺普利(信赖安、捷赐瑞)、吲哚普利(雅思达)、福辛普利(蒙诺)(二)不良反应1.头痛:可于用药后立即发生,剂量过大可引起剧烈头痛。
2.低血压反应: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虚弱、出汗、心悸、苍白和虚脱。
尤其在直立、制动患者。
3.过敏反应:晕厥、面红、药疹和剥脱性皮炎。
(三)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滴速。
2.注意患者心率和尿量的变化。
3.对头痛、头晕的患者,让患者卧床,并嘱其缓慢改变体位,以防跌倒。
三、抗高血压药(一)常用药物1.α受体阻断剂:哌唑嗪、特拉唑嗪(高特灵、马沙尼)、盐酸乌拉地尔(亚宁定)2.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3.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心痛定)、尼莫地平、非洛地平(波依定)、氨氯地平(络活喜)、盐酸尼卡地平(佩尔)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依苏)、培哚普利(雅思达)、福辛普利(蒙诺)、赖诺普利(信赖安、捷赐瑞)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钾(科索亚)、颉沙坦(代文)、厄贝沙坦(安博维)、坎地沙坦酯(博力高)6.利尿药:详见“利尿剂”7.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药:硝酸甘油、硝普钠(二)不良反应1.头痛:可于用药后立即发生,剂量过大可引起剧烈头痛。
2.低血压反应:表现为头晕、虚弱、出汗、心悸、苍白和虚脱。
使用α受体阻断剂患者首次服药即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3.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味觉障碍、腹泻和便秘。
4.过敏反应:较少,可有瘙痒、皮肤发红、药疹和剥脱性皮炎。
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出现干咳,以夜间干咳为主。
6.钙拮抗剂可引起面部充血,长期使用可引起水钠潴留、水肿,多见于踝部。
7.使用利尿药详见“利尿药”。
(三)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滴速。
2.注意患者心率和尿量的变化。
3.观察消化道症状。
4.对有头痛、头晕的患者,让患者卧床,并嘱其缓慢改变体位,以防跌倒。
四、抗心律失常药(一)常用药物:1.Ⅰ类:Ⅰa:奎尼丁;Ⅰb:利多卡因、美西律(慢心律)、苯妥英钠;Ⅰc:普罗帕酮(心律平)2.Ⅱ类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3.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间药:胺碘酮(乙胺碘呋酮片)(可达龙)4.Ⅳ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异搏定)、硝苯地平(心痛定)、地尔硫卓(恬尔心)(二)不良反应1.Ⅰa:心血管系统: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有人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金鸡钠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耳鸣、视力减退,严重时产生心律失常;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溶血、肝功能受损及发冷发热等;奎尼丁晕厥:心动过速、室颤等。
2.Ⅰb:多见,长期服用可使疗效降低,快速大剂量静脉注射可致低血压、口周肢端及全身发麻、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及房室传导阻滞等。
3.Ⅰc:恶心、呕吐、头痛、口唇麻木及味觉丧失等反应。
对窦房结有抑制作用,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4.Ⅱ类:常见为低血压。
5.Ⅲ类: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失眠及周围神经损害等;长期服药致甲状腺功能紊乱;脂褐质沉积引起光敏性皮炎、羞明等;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6.Ⅳ类:头痛、头晕等,静注过快产生心血管反应。
(三)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等不适症状。
2.定时监测心电图,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等变化。
观察有无低血压、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症状和体征。
3.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要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4.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注意滴速控制。
五、利尿药(一)常用药物:高效: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布美他尼(丁脲胺)、托拉塞米(择通)中效:噻嗪类(双克)、氢氯噻嗪、吲达帕胺低效: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阿米洛利(二)不良反应1.水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性碱血症、低镁血症。
2.高尿酸血症。
3.大剂量使用速尿患者注意有无耳鸣、听力减退、暂时性耳聋、眩晕等耳毒性表现。
4.使用双克可使皮肤及眼睛的敏感性增加,可引起血糖、尿酸增高。
5.长期使用安体舒通、氨苯蝶啶者可引起高钾血症。
(三)观察要点:1.观察及准确记录尿量。
2.观察血钾的浓度变化,注意有无低血钾或高血钾的症状和体征。
3.速尿与强心苷类药物同时应用应注意观察血钾、心律变化,避免强心苷中毒引起心律失常。
4.使用双克患者应监测血尿酸和血糖,注意患者皮肤和眼睛的保护。
5.氨苯蝶啶和吲哚美辛(消炎痛)合用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故需注意监测肾功能。
六、脱水药(一)常用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二)不良反应1.注射过快:甘露醇可引起一过性头痛、眩晕和视力模糊等;甘油果糖可能出现血尿或血红蛋白尿。
2.可使血容量增加,增加心脏负担。
3.若注射液浓度高,甘露醇在室温较低时易析出结晶。
(三)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如头痛、眩晕和视力模糊等。
2.使用甘油果糖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
3.静脉给药应用单独的通道,不要与其他药物混合静滴。
4.甘露醇如有结晶,用前将瓶子在温水中使结晶融化,适当摇晃。
5.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和静脉,防止渗出引起皮下水肿和静脉炎。
七、抗凝药(一)、常用药物1.肝素:肝素钠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钠(吉派林)、依诺肝素钠(克赛)、达肝素钠(法安明)、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尤尼舒)2.香豆素类:华法令3.溶栓剂:链激酶、尿激酶、东菱迪芙4.抗血小板凝集: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泰嘉)、双嘧达莫(潘生丁)、西洛他唑(培达)(二)不良反应1.出血:常见为各种形态的出血如皮肤瘀点及紫癜、注射部位皮肤瘀点、瘀斑、小血肿等、牙龈出血、鼻出血、伤口及溃疡处出血、泌尿道及消化道出血、关节积血。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以抗血小板药多见。
3.偶有过敏反应:寒战、发热、荨麻疹、哮喘等。
(三)观察要点1.观察皮肤(包括注射部位)及粘膜(口腔、鼻腔、消化道、泌尿道)有无出血,伤口渗血情况及尿、便颜色,女患者注意月经量。
2.定期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
3.发现有过敏倾向者,要及时停药,并给予抗过敏处理。
4.服用抗凝药物时,避免进食大量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酸奶酪、紫花苜宿、蛋黄、红花油、大豆油、鱼肝油、海藻类、绿叶蔬菜,以免干扰服用效果。
八、生长抑素(一)常用药物思他宁、醋酸奥曲肽(善宁)(二)不良反应1.少数患者用药后产生面红、恶心、呕吐、眩晕、腹胀、腹泻等。
2.一过性血糖升高和低血糖、低钙血症、室性期前收缩等。
3,局部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肿、针刺或灼烧感,这些现象极少超过15分钟。
(三)观察要点1.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疼痛、红肿、针刺或灼烧感,有无渗出。
2.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浓度。
3.连续给药过程中,应不间断输入,换药间隔不超过3分钟。
4.应单独给药,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
九、止血药(一)常用药物维生素K、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氨甲环酸(血速宁)、酚磺乙胺(止血敏)、肾上腺色腙(安络血)、巴曲酶(立止血)、凝血酶、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Ⅷ、鱼精蛋白(二)不良反应1.若静脉注射过快,可产生颜面潮红、出汗、血压突降或发生休克、心动过缓或其他心律失常。
2.过量时可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心肌梗死,并可出现毒性反应。
3.消化道反应:易引起恶心、呕吐、胃痛、食欲不振等。
4.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止血延迟、血管痛、严重者局部组织坏死。
5.过敏反应:面色苍白、心悸、出汗胸闷、腹痛、皮疹、荨麻疹。
(三)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颜面潮红、出汗等、2.监测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3.定期监测各项凝血指标,观察有无血栓形成的症状或体征。
4.静脉输入药物时,注意控制量和滴速。
5.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出血,止血延迟、血管痛等情况。
6.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
7.凝血药物相应拮抗剂应随时备齐待用,一旦发生毒性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十、胰岛素(一)常用药物速效:诺和灵R、门冬胰岛素(诺和锐)、混合胰岛素(诺和灵30R、诺和灵50R、优泌林30R)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诺和灵N、优泌林N)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PZI)(二)不良反应1.低血糖:由于胰岛素过量、饥饿或剧烈运动引起。
表现为饥饿感、软弱无力、冒冷汗、颤抖、恶心、心悸、精神不安、面色苍白等,严重时可精神错乱、震颤、惊厥或昏迷、休克。
2.过敏反应:胰岛素制剂有抗原性,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引起过敏反应,多数为轻度皮肤过敏,如注射部位瘙痒、肿胀、红斑等,少数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过敏性休克。
(三)观察要点1.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组织硬化、脂肪萎缩等,注射部位经常更换,选择手臂、大腿、腹部的皮下组织部位。
2.观察患者进食是否准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进食量。
3.定时监测血糖、尿糖、血酮、尿酮等。
4.密切观察患者的胰岛素反应,尤其是在药物作用的高峰期或在患者没有吃饭的情况下。
十一、拟肾上腺素药(一)常用药物1.激动α受体药: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2.激动β受体药: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3.激动α和β受体药:肾上腺素、麻黄碱4.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多巴胺(二)不良反应1.激动受体药: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大剂量、使用时间长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