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对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体会

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体会吴建国;张丹;吴新胜;吴建新;周强【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中旬刊)》【年(卷),期】2007(020)012【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小鼠制备急性缺血一再灌注性肾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肾动脉制备急性缺血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其中两组分别于术后24 h 48 h后处死观察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变化,另一组观察其病情及存活情况14天.结果各次造模成功率均达85%以上;术后24 h及48 h实验组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肾脏外观出现典型"大白肾" 表现,镜下出现典型急性肾小管坏死表现,并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组织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验组在观察期间逐渐出现典型急肾衰竭表现,至14天末,死亡率达91.7%,而对照组全部正常存活.结论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肾动脉可制备稳定急性缺血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而且成功率较高.【总页数】3页(P1103-1105)【作者】吴建国;张丹;吴新胜;吴建新;周强【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相关文献】1.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体会 [J], 李广宇;周南;王利民;黄有林;吴陈喾;刘华锋2.缺血再灌注及顺铂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J], 姜燕;王葳;李泽争;程劲;王巍巍;张金元3.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小鼠肾组织Caspase-1蛋白表达及酶活性变化 [J], 刘付捷;刘华锋;陈孝文4.lncRNA-XIST在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的表达情况 [J], 李欢;郭涛;王鹏波5.FVB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CHOP蛋白作用的探讨 [J], 张军力;陆春来;郑丰;刘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鼠缺血再灌注

小鼠缺血再灌注(实用版)目录1.小鼠缺血再灌注的背景和意义2.小鼠缺血再灌注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3.小鼠缺血再灌注的实验结果和分析4.小鼠缺血再灌注的结论和展望正文一、小鼠缺血再灌注的背景和意义小鼠缺血再灌注是指在小鼠体内某一部位发生缺血后,再通过灌注使其恢复血流。
这一过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模拟人类某些疾病的发生过程,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通过研究小鼠缺血再灌注,可以深入了解缺血后再灌注对组织和器官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小鼠缺血再灌注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1.实验动物选择:选用健康成年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制备缺血模型:将实验组小鼠放入灌注装置中,通过调整灌注流量和时间,使小鼠某一部位(如心肌、脑组织等)发生缺血。
3.观察缺血程度:通过检测相关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评估小鼠缺血程度。
4.再灌注操作:在观察到缺血程度达到预设值后,恢复灌注流量,使缺血部位重新获得血流。
5.观察再灌注效果:通过检测生理指标,评估再灌注对小鼠的影响。
三、小鼠缺血再灌注的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缺血发生后,小鼠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
再灌注后,这些指标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但不同缺血时间和程度的小鼠,再灌注后的恢复情况有所不同。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缺血再灌注对小鼠的组织和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减轻缺血带来的损伤。
2.缺血时间和程度的不同,再灌注的效果有所差异,提示再灌注治疗需要个体化。
四、小鼠缺血再灌注的结论和展望总之,小鼠缺血再灌注实验为研究缺血后再灌注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一个有效模型。
通过对这一模型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点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点基因表达谱的差异黄凝;仓静;薛张纲;王浩【摘要】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tage‐specific differences in gene expression of mouse kidneys insulted by ischemia reper‐fusion(IR)injury .Methods:Mouse kidney tissues were collected at 4 h and 24 h after IR .Total RNA of control and IR kidneys were prepared for Microarray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 analysis .Results:The number of 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DEGs) at 24 h after IR was larger than that at 4 h .The DEGs at 4 h were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sm and stress responses ,while the DEGs at 24 h were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ion and apop‐tosis .The numbers ofup‐regulated genes at both 4 h and 24 h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down‐regulated gene s .Several down‐regulated ,up‐regulated ,or unchanged genes were confirmed by RT‐qPCR .Conclusions:Stage‐specific changes of gene expres‐sion occurres during IR injury .These DEGs at early or intermediate‐late stages of IR injury are tight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stage‐specific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目的:探讨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点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不同方式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方式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背景介绍:
缺血再灌注(IR)是指组织或器官在缺血后恢复血流。
这种情况常见于临床上重大手术、心脏血管手术等情况下。
IR评价的标准方法是通过检测血浆肌酐的浓度来评
估肾功能的损害程度。
然而,肾脏的损害不仅仅体现在肌酐表现上,而且还包括水肿、细胞死亡、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更多的指标来评价肾脏IR的损伤程度。
此外,各种后处理方法也对IR损伤的恢复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的影响进行研究。
研究问题:
不同方式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的影响是什么?
研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三个组别:对照组、IR组和后处理组。
IR组和后处理组的大鼠
均将进行缺血再灌注肾脏操作。
后处理组将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例如药物
治疗、热刺激等方法。
在术后一定时间后,用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等指标来评估和比较
各组大鼠的损害程度和损伤恢复情况。
预期结果:
后处理组相对于IR组,肾脏IR损伤程度可能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例如细胞死亡率、组织水肿情况得到改善。
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可能会对肾脏恢复产生不同的影响,
热刺激也许能够缓解损伤程度,而有些治疗方法则有助于加快损伤恢复。
结论:
后处理对大鼠IR肾脏的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可
以为IR相关的肾脏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小鼠缺血再灌注

小鼠缺血再灌注
小鼠缺血再灌注(I/R)是一种实验模型,用于研究组织缺血引起的损伤以及血液再灌注对损伤的影响。
这一模型通常用于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的研究。
操作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缺血阶段:通过暂时封闭(结扎)或阻断(通过其他方法)血
管,以模拟组织缺血。
这可以在不同的器官中进行,比如通过
结扎冠状动脉来模拟心肌缺血,或者结扎肾动脉来模拟肾脏缺
血。
2.再灌注阶段:在一定时间后,重新开通或恢复血液供应,模拟
组织再灌注。
这一步骤旨在模拟血流的恢复,但在一些情况下,
再灌注本身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3.取样和分析:小鼠通常在不同的时间点被处死,组织样本被取
出以进行各种生化、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以评估缺血再
灌注对组织的影响。
小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可以用于研究相关疾病的机制、开发治疗策略以及评估药物的疗效。
例如,这个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损伤等疾病。
在进行这种类型的实验时,需要确保符合伦理和动物福利的要求,并遵循实验室和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指南。
研究人员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动物的痛苦和苦恼。
芬戈莫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芬戈莫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目的:研究芬戈莫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模型小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芬戈莫德组(1 mg/kg)和芬戈莫德+wortmannin组[芬戈莫德1 mg/kg+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阻滞药wortmannin 1.4 mg/kg],每组15只。
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建立RIRI模型,术前24 h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相应的药物。
再灌注24 h后收集每组小鼠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各组小鼠血清中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Scr和BUN 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出现病理性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肾组织中ICAM-1和MC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Akt 蛋白表达水平轻微升高(P>0.05)。
与模型组比较,芬戈莫德组小鼠除肾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外,其余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
与芬戈莫德组比较,芬戈莫德+wortmannin组小鼠的上述指标变化均逆转(P<0.05或P<0.01)。
结论:芬戈莫德能减轻RIRI模型小鼠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fingolimod on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RIRI)model mice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A total of 60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operation group,model group,fingolimod group (1 mg/kg)and fingolimod+wortmannin group [fingolimod 1 mg/kg+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specific blocker wortmannin 1.4 mg/kg],with 15 mice in each group. Except for sham operation group,RIRI model was induced in other 3 groups,and those model mice were given relevant medicine via caudal vein at once 24 h before surgery. Serum of mice were collected in each group after 24 h perfusion. Serum levels of Scr and BUN were measured by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renal tissue were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and 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 (p-Akt)in renal tissue were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 assay. RESULTS:Compared with sham operation group,the serum levels of Scr and BUN in model group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found in the kidney,and RIRI led to widespread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injury,apoptosis and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ion.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ICAM-1 and MCP-1 in renal tissue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Akt was increased slightly (P>0.05). Compared with mo- del group,other indexes of fingolimod group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0.01)except that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Akt in renal tissue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Compared with fingolimod group,above indexes of fingolimod+wortmannin group were reversed (P<0.05 or P<0.01). CONCLUSIONS:Fingolimod can obviously ameliorate renal injury induced byRIRI in mice,the mechanism of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activation of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KEYWORDS Fingolimod;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ce;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如处理不及时可能使多个脏器受累。
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器官移植、休克、动脉搭桥术后等普遍存在的问题。
肾脏是发生IRI极为常见的器官之一,尤其肾移植,不可避免的要经历一定程度的IRI,肾脏缺血再灌损伤是急性肾衰的常见原因。
对麻醉动物的肾动脉进行阻断和再通后,可引起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钙超载、线粒体能量合成障碍、氧自由基的增多等因素导致肾小管内皮细胞脱落,肾脏组织结构的破坏进而使肾脏功能发生障碍。
1.实验动物SPF级Balb/C小鼠,雄性,周龄为4w~6w,体重为20g~22g。
2.实验分组: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每组15只动物。
3.模型周期24h、72h4.建模方法1. 选取20-22g左右小鼠,术前禁食12h,自由饮水。
2. 3%戊巴比妥钠(80mg/kg)腹腔注射麻醉,小鼠背部去毛,消毒备皮。
3. 在背部脊椎旁0.5cm、肋骨下缘0.5cm处剪开皮肤及肌肉,可见到肾脏,小心分离出两侧肾脏的肾动脉,迅速用动脉夹夹闭两侧肾动脉。
4. 缺血45min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观察肾脏恢复情况。
5. 分两层缝合开口,待小鼠清醒后,将其放回洁净笼具后放回饲养室饲养,定期观察小鼠状态及死亡情况并做好记录。
6. 对照组不做缺血处理,其他操作相同。
7. 分别取再灌注0h、3h、6h、12h、24h、72h六个时间点取材。
麻醉小鼠,摘眼球取血,室温静置2h后于4℃3000r离心10分钟提取血清,放入-80冰箱冻存。
同时取左肾组织留作病理标本,右肾组织分生标本。
5.模型的评价1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取各时间点(0h、1h、3h、6h、12h、24h、72h)血清,检测血清BUN(尿素氮)和Scr(血肌酐)水平,评估肾功能。
2 肾系数检测摘取双侧肾脏后,生理盐水冲洗,称重计算肾系数。
肾系数=双侧肾重(mg)/体重(g)3 病理组织学检测: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48h。
常规组织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肾功能不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及机制:心肌脂联素信号通路受损

肾功能不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及机制:心肌脂联素信号通路受损研究背景慢性肾脏疾病是世界性的大众健康问题,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
慢性肾脏疾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日趋严重。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2倍。
所以,防治慢性肾脏疾病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是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
脂联素是一种脂肪来源的30kDa细胞因子,具有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能量代谢、以及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脂联素在血液中主要存在形式有:脂联素三聚体、全长脂联素、高分子量脂联素。
在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中,血清脂联素水平较低。
以往研究证实:MI/R后脂联素水平下降,且脂联素通过减轻氧化/硝化应激保护I/R心肌。
然而,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肾功能不全伴发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明显升高。
到目前为止,脂联素对慢性肾脏疾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及机制没有阐明。
研究目的⒈观察肾功能不全小鼠动物模型血、尿脂联素的动态变化及I/R对肾功能不全小鼠心肌的作用。
⒉阐明脂联素对肾功能不全小鼠I/R心肌的作用及机制。
研究方法⒈肾功能不全模型的建立:动物麻醉后,切除左侧2/3肾脏。
完整保留肾上腺,将剩余的肾脏组织送回腹腔。
动物恢复2周后再次麻醉,完整切除右侧肾脏。
⒉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小鼠经2%异氟烷麻醉后,用活结丝线结扎小鼠冠状动脉的前降支血管。
30分钟后解开活结,心肌再灌注3小时(心肌凋亡检测)或24小时(心功能检测)。
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用预先置入的丝线再次结扎前降支,然后将2%伊文氏蓝注入小鼠左心室。
⒊外源性补充脂联素方法:野生型小鼠和脂联素敲除鼠部分肾切除术后立即给予随机腹腔注射PBS或gAd(globular adiponectin,gAd)2μg/g,1次/天,连续7天。
⒋生化检验:ELISA法检测肾功能不全小鼠的血、尿脂联素。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检验科检验部分肾切除术后的血肌酐、尿肌酐、尿素氮、胱抑素、肌酐清除率和尿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温度对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影响
作者:张晓丽夏世金严震文肖婧张振兴叶志斌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轻度低温IRI组(LTI)、常温IRI组(NTI)和高温IRI 组(HTI)。
采用夹闭双侧肾蒂35 min再灌注48 h制成IRI模型。
观察IRI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肾功能、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目。
结果与Sham组相比,常温IRI组小鼠发生中等程度肾损伤,其Scr升高〔(237.0±41.2)μmol/L〕,肾组织形态学改变,肾组织中MDA含量升高〔(1.54±0.37)μmol·L-1·mg-1〕,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目增加。
高温明显加重小鼠的IRI损伤(P<0.05),轻度低温对小鼠IRI具有保护作用。
结论缺血阶段体温的高低明显影响小鼠肾IRI的程度,轻度低温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凋亡对小鼠发挥保护作用;高温则可能通过促进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凋亡加重肾IRI。
【关键词】高温;肾脏;缺血再灌注;凋亡
肾脏是一高灌注器官,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异常敏感,故IRI成为急性
肾损伤的重要损伤环节〔1〕,也是影响肾移植中移植肾早期功能恢复及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2〕。
鉴于肾IRI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3〕,涉及此方面的研究一直走在移植学研究的前沿。
肾IRI动物模型为急性缺血性肾损伤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研究奠定了基础。
制作肾IRI 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双侧肾蒂夹闭、双侧肾动脉夹闭、单侧肾切除+对侧肾动脉夹闭等。
手术方法不同、血管夹闭的时间长短、手术操作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均对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术中温度在此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通过调控肾缺血过程中小鼠体温,观察不同温度对小鼠肾IRI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上辅助治疗IRI的新途径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雄性C57BL/6N小鼠24只,22~26 g(SPF级,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假手术(Sham)组、轻度低温IRI组(LTI)、常温IRI组(NTI)和高温IRI组(HTI),每组6只。
1.2 模型制作
2%戊巴比妥钠(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取腹正中切
口,钝性分离肾蒂,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造成肾缺血,持续夹闭35 min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观察1 min,肾脏由暗紫色逐渐转为鲜红色,表明再灌注成功,缝合伤口。
Sham组只分离肾蒂,关腹。
再灌注48 h后,采血并处死小鼠,留取肾组织备用。
LTI组在室温无热板状态下进行手术;NTI组手术在热板上进行,手术过程中每5 min 测1次体温,通过开关调控热板温度,使小鼠体温始终维持在36.0℃~37.0℃之间;HTI组整个手术也在热板上进行,温度不受控制。
体温采用肛温测定法。
1.3 指标检测
1.3.1 肾功能检测
眶下静脉丛采血,分离血清,酶法测定小鼠血清肌酐(Scr)水平(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2 肾组织病理学检查
10%中性甲醛固定肾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根据肾小管细胞扁平、管腔扩张、细胞脱落坏死、肾小管管型堵塞、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及出血等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