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魔笛》赏析
歌剧魔笛鉴赏

歌剧魔笛鉴赏
歌剧《魔笛》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欧洲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歌剧的故事情节充满神秘和奇幻,通过丰富的音乐和戏剧手法,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彩。
首先,歌剧《魔笛》的故事情节非常独特。
它以王子与夜后女儿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各种考验和磨难,最终实现了人性的救赎和爱情的美好。
同时,歌剧中还融入了许多神话和寓言的元素,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莫扎特在《魔笛》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音乐才华。
他运用了丰富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使得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
通过音乐,莫扎特将角色的情感、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此外,歌剧《魔笛》还具有强烈的德国民族色彩。
莫扎特通过采用德国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出具有浓郁德国风格的音乐。
同时,在歌剧中还融入了许多德国传统文化元素,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德国文化的魅力。
最后,歌剧《魔笛》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莫扎特通过这部歌剧表达了自己对人性、爱情和人生命运的看法。
他认为,爱情是美好和神圣的,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各种考验和磨难才能最终实现。
此外,莫扎特还强调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彩,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需要通过相互理解和包容来共同成长。
总之,歌剧《魔笛》是一部充满神秘、奇幻和浪漫主义气息的经典之作。
通过丰富的音乐和戏剧手法,莫扎特将人性的复杂和多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在欣赏这部歌剧时,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深入思考人性和生命的真谛。
浅析《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

浅析《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魔笛》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一部歌剧作品,于1791年首演。
该作品的戏剧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魔笛》是一部二重唱歌剧,其中的配乐方式相较其他歌剧作品来说更为独特。
莫扎特巧妙地将夜后和索洛洛为代表的男高音与女高音台唱方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二重唱音乐风格。
这种配乐方式使得歌剧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同时也让角色之间的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魔笛》的戏剧风格具有浓厚的奇幻色彩。
剧中的人物包括夜后、夜女王、萨拉斯托等魔法师,以及主人公塔米诺等善良勇敢的人物。
剧情中融入了许多奇异的元素,例如夜后的宫殿、夜女王的魔法力量、女王的神秘面纱等等,这些元素为故事增添了神秘和幻想的氛围。
《魔笛》的戏剧风格还体现在它的歌剧结构和音乐风格上。
整个歌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夜后的黑暗势力为主线,第二部分以夜女王对抗夜后为主线。
在音乐上,莫扎特采用了旋律动听的唱段、动感十足的合唱和华美的器乐独奏,使得整个作品具有极高的音乐魅力。
莫扎特还借鉴了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元素,如古典舞曲、民谣等,使得音乐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魔笛》的戏剧风格还表现在剧中对道德与智慧的探讨。
剧中的主人公塔米诺在面临各种考验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展现出勇气和智慧。
剧中还通过女王和夜后对立的方式,探讨了善恶、正义和权力的问题。
这种对人性的思考和道德观念的探索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配乐方式的独特性、奇幻的剧情和角色设计、双线剧情和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以及对道德和智慧的思考。
这些特点使得《魔笛》成为了一部引人入胜的歌剧作品,对音乐和戏剧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浅析《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

浅析《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魔笛》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札特的最后一部完整的歌剧,也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剧以浓厚的幽默和童话色彩,展现了爱与智慧的力量。
《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混合了不同的戏剧元素《魔笛》将喜剧、神话、童话和魔幻等多种戏剧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剧中既有真实的人物和情节,也有超自然的魔法和神秘的事物。
剧中还融入了其他莫札特的歌剧作品中常见的喜剧元素,如夸张的情节、滑稽可笑的对话和搞笑的场面。
这样复杂多样的戏剧元素使得《魔笛》具有丰富多样的戏剧风格。
二、明确的善与恶的对立《魔笛》对于善与恶的对立有着明确的刻画和表达。
剧中的主要角色可以分为光明勇士和黑暗势力两个阵营,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斗争。
光明勇士以主人公塔米诺为代表,代表着爱、真理和人类的理性。
而黑暗势力则以皇后、托特、莫诺斯塔托斯为首,他们代表着邪恶、谎言和人类的欲望。
通过这种明确的对立,剧中展现了善与恶的斗争,强调了善良和爱的力量。
三、音乐与戏剧的融合《魔笛》将音乐和戏剧的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歌剧成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剧中的音乐不仅仅是旋律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情节的推动力和角色性格的揭示。
莫札特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形式和风格,如叙唱、合唱、重复主题、咏叹调等,来表达角色的感受和情绪的变化。
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的特点使得《魔笛》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性。
四、儿童向的故事和情节《魔笛》的故事和情节非常适合儿童观众。
剧中有许多童话和神话中常见的元素,如勇士拯救公主、邪恶的巫师、魔法魔物等。
故事情节简单明了,节奏紧凑,富有想象力和神秘色彩。
剧中还融入了一些道德教育和智慧启发的内容,如真理的追求、善恶对立的冲突等。
这样的故事和情节使得《魔笛》成为一部吸引儿童观众的戏剧作品。
《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体现在混合了不同的戏剧元素、明确的善与恶的对立、音乐与戏剧的融合以及儿童向的故事和情节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魔笛》成为一部充满魔幻和童话色彩的戏剧作品,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深远的影响力。
浅析《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

浅析《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魔笛》是莫扎特在1791年创作的经典歌剧,被誉为世界歌剧史上的一颗明珠,一直以来都备受喜爱并广泛演出。
本文将就《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进行浅析,从音乐、剧情、角色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让我们来看看《魔笛》在音乐上的戏剧风格特征。
莫扎特在《魔笛》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手法,如抒情曲、合唱、咏叹调等,使整部歌剧音乐风格多变,旋律优美,情感丰富。
他通过音乐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如萨拉斯托、帕米娅等角色的抒情曲展现了他们的柔情和痛苦,而女王的咏叹调则表现出她的震慑和威严。
莫扎特在《魔笛》中还融入了古典、民间音乐元素,使得整部歌剧富有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特色。
音乐是《魔笛》的灵魂,它的丰富多彩和表现力极大地丰富了整个戏剧的戏剧性。
剧情是影响戏剧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魔笛》的剧情极为丰富多彩,融入了爱情、喜剧、冒险、悬疑等多种元素。
整个剧情以帕米娅的被囚禁、塞拉斯托的拯救为主线,穿插了女王的复仇、萨拉斯托的背叛等多个情节,使得整部歌剧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剧情中还穿插了许多巧妙的转折和悬念,如冒险场景、魔法表演等,增加了戏剧的紧张感和趣味性。
《魔笛》的剧情丰富多彩,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使得整个歌剧充满戏剧性。
角色是戏剧的灵魂和核心。
《魔笛》中的角色各具特色,塞拉斯托是充满正义感的英雄,帕米娅是善良美丽的少女,女王是威严而复仇心切的反派,而莫扎特还创作了许多活泼有趣的配角,如帕普奇诺和皇后的三侍女等。
这些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走向,使得整个戏剧角色鲜活生动,丰富多彩。
莫扎特还通过音乐和唱词将角色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帕米娅的深情抒发、帕普奇诺的机智幽默等,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角色是《魔笛》戏剧风格的关键,他们的形象和塑造为整个戏剧注入了灵魂。
舞台设计和表演也是影响戏剧风格的重要因素。
《魔笛》中的舞台设计和表演更是将戏剧性发挥到了极致。
浅析《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

浅析《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魔笛》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一部歌剧,被认为是世界歌剧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它通过音乐和戏剧的有机结合,展现了追求真理与爱情的主题,以及一系列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本文将从戏剧风格特征的角度对《魔笛》进行浅析。
《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之一是喜剧性。
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喜剧元素,如妖术师帕梅诺和骑士帕梅诺的口舌之辩、女王对萨拉斯蒂的暗恋等,给整个故事带来了轻松活泼的氛围。
而且,乌根和帕梅诺这对喜剧搭档的出现,更是为歌剧注入了更多幽默和喜剧的色彩。
这些喜剧元素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欢笑,也为正剧情节增添了缓冲和对比效果。
戏剧风格特征之二是神话与仪式性的组合。
《魔笛》的故事源于神话,涉及到了古埃及和天使等神秘的元素。
而且,《魔笛》中多次出现的仪式和礼仪,也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皇家音乐学院的成员们穿着正装,演唱《魔笛》序曲时,以盛大的仪式展示给观众。
这种神秘和庄严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和宏大的气势。
戏剧风格特征之三是音乐与戏剧的有机结合。
《魔笛》作为歌剧,音乐的表现力和戏剧效果的结合是不可分割的。
在整个歌剧中,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故事情节的展示,还能够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塔米诺的咏叹调《主上,试纳我一切的爱意》以其旋律优美、激情澎湃的表演方式,生动地表现了塔米诺对皇后的爱慕之情。
音乐也与戏剧的叙事和情节发展紧密结合,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将观众带入不同的戏剧氛围和心理状态。
戏剧风格特征之四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反思。
尽管《魔笛》是一部浪漫主义的作品,但它也融入了作者对当时欧洲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皇后一方面代表了对权力的追求和正义的维护,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当时欧洲的启蒙思想和自由主义的精神。
而巫婆斯芬克斯则象征着对统治者的批判和反抗。
《魔笛》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反映出作者对当时欧洲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歌剧《魔笛》赏析

作品背景
用德语演唱的《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作曲家当时的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况。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维多剧院(theater auf der wiede)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为了方便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铁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伯爵的委托,写一部悼念伯爵亡妻的《安魂曲》,莫扎特认为瓦尔塞根是上帝的使者,是来召他回去的,他用全部精力,通宵达旦地创作这首在他看来似乎是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后终因体力不支而倒了下来。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9月30日,于维也纳郊外的维多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剧中人物: 萨拉斯特罗 大祭司 男低音 夜女王 女高音 帕米娜 公主,夜女王之女 女高音 塔米诺 王子 男高音 帕帕盖诺 王子的随从捕鸟人 男中音 帕帕盖娜 捕鸟人之妻女捕鸟人 女高音 莫诺斯·塔托斯 摩尔黑人 男高音 侍女甲、乙、丙三人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少年甲、乙、丙三人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武装男士甲乙 男高音、男低音 祭司、妇女、小厮、仙女、野兽等。 故事发生于古代,约在埃及拉米西斯一世的时代,地点在孟菲斯的爱昔斯神庙内及其附近。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详细剧情 降e大调的序曲由强有力的庄重和弦开始,暗示“夜女王”的威严。在小提琴优雅的序奏后,进入莫扎特最拿手的、精巧的赋格曲段落,由各种乐器反覆展开后,呈现出一幅绮丽的音画,那清澄晶亮的色彩,如同由阳光与花香、幸福与欢笑所交织而成的。序曲的尾声充满了柔美、宁静的气氛。 第一幕:埃及古时的爱昔司庙 布景为:夜女王庙前。群山怪石的上面筑有夜女王的庙宇,这一天,埃及国的皇太子塔米诺被一条大毒蛇追赶到了这个庙前。他的朋友们都走散了,只剩下他一人被毒蛇追到这个地方,跑得精疲力竭,不觉晕倒在地。这时候,庙中忽然出来了三位女子,都用布蒙着面,将毒蛇杀死。这三位女子就是夜女王的侍女,她们杀了毒蛇便回庙中。埃及太子塔米诺苏醒后,看见毒蛇已被杀死,心里异常奇怪。一回身看见山石上有一个小洞可以藏身,便躲到里面去,藏在那里,窥视着外面的动静。果然有一个人走来,身上披着鸟毛做的衣服,形容奇怪,这个人名帕帕盖诺,是一个捕捉雀鸟的人。他走到这里,便自己唱着怪腔怪调的歌,说明他的职业。塔米诺起先有些害怕,后来便大着胆子走出来,同他谈话,帕帕盖诺见有人来搭讪,便指着死蛇,说是他亲手杀死的。当他正在炫耀自己本领的时候,不防那三位蒙面女子又走出来,见他如此胡说乱夸,便取出一把挂锁,将他的嘴锁住。三位蒙面女子对塔米诺却和颜悦色十分客气,而且还取出一张美女的小照给他瞧,并告诉他说,这是夜女王唯一的女儿帕米娜,这时候正被爱昔司庙中的祭司长用魔术囚禁了。这个祭司长是一个恶毒的魔鬼。塔米诺见了这小照,便产生爱慕之情,答应冒险去将她救出。这时忽然一声雷响,几乎将帕帕盖诺震死,原来这是夜女王在颁布谕旨,她说倘若塔米诺能将帕米娜救出,便赏给他做妻子。
浅析《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

浅析《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
《魔笛》是莫扎特的的一个经典歌剧,这个故事的早期版本出现在英国戏剧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童话作品《格拉斯切尔的历史与冒险》中。
整体上,这部歌剧风格独特,有许多独到之处。
首先,它是一部斗转星移的音乐喜剧,它的音乐既明快又严肃,激情澎湃又亲切。
在音乐方面,莫扎特通过精湛的技巧,把一个又一个优美的旋律串联在一起,创造出深情而不张扬的情韵。
其次,在结构上,《魔笛》也是一个巧夺天工的杰作。
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塔米诺和帕比诺,是一个男一女,分别代表了理性和感性。
男女之间发生的冲突和协调,展现了人类内在的矛盾和和谐,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思索和探讨。
此外,这部歌剧还有一个独特的配乐,用乐器和音效刻画了场景、人物和情境,真实地再现了音乐的视觉感受。
最后,这部歌剧还有一个明显的教育功能,它不仅呼吁人们珍爱生命,尊重自然,还强调了人类对于世界和宇宙的认识与理解。
总之,《魔笛》是一部音乐舞台剧艺术的杰作,它的音乐、结构和意义是独一无二的。
如今,《魔笛》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不仅演出场次多,曲目也被改编为各种版本,在全球歌剧爱好者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浅析《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

浅析《魔笛》的戏剧风格特征《魔笛》是由莫扎特创作的一部歌剧,被誉为世界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之一,它的戏剧风格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夸张的戏剧手法:《魔笛》中充满了夸张和幽默的戏剧手法。
娑宾女皇这个角色形象丰满而夸张,她的忽而表现出宏伟和尊严的特点,忽而又幽默而滑稽。
剧中还有一些滑稽的场景,如帕梅纳登斯和帕帕基诺之间的互动,以及通过音乐和舞台上的机关装置呈现的搞笑情节,都展示了歌剧中夸张的戏剧风格。
2. 社会批判思想:《魔笛》中探讨了一些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批判意味。
剧中对于贵族和平民的关系、宗教信仰和教育观念等问题有所涉及,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批判。
贵族人物娑宾女皇和托马斯分别代表了统治者和教权者,他们所信仰的制度和观念在剧中被质疑和批判。
莫扎特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和情节的设置,旨在唤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3. 魔幻和奇幻的元素:《魔笛》通过描绘奇幻的情节和场景,使得剧中的世界充满了魔幻和奇妙的氛围。
剧中的帕帕基诺就是个魔法师,他能够驱逐怪兽、解救公主,这种超自然的能力和情节,增添了剧中的奇幻色彩。
剧中还有一些魔法和神秘的元素,如银铃的神秘力量、试炼的场景等,都给观众带来了奇幻感。
4. 人性的探讨:《魔笛》还探讨了人性的问题,包括爱、忠诚、友谊等。
剧中的角色们经历了各种考验和磨难,通过这些经历,剧中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主人公塔米诺在剧中经历了对爱情和信仰的考验,最终取得了成功;而娑宾女皇的角色也展现了对权力的欲望和其背后的软弱性。
通过剧中人物的情感故事和悲剧性命运的安排,莫扎特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莫扎特的《魔笛》以其独特的戏剧风格和深刻的主题震撼了观众,不仅是一部音乐上的杰作,也是一部戏剧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夸张的手法、社会批判的思想、魔幻的元素和对人性的探讨,这部歌剧使观众思考和感受到了深刻的艺术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魔笛 • 二幕或四幕歌唱剧,是莫扎特三部最杰出 歌剧中的一部,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 德(c. m. 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 《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 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lulu oder die zauberflöte)的童话,1780年后由席 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
• 剧中人物: • 萨拉斯特罗 大祭司 男低音 • 夜女王 女高音 • 帕米娜 公主,夜女王之女 女高音 • 塔米诺 王子 男高音 • 帕帕盖诺 王子的随从捕鸟人 男中音 • 帕帕盖娜 捕鸟人之妻女捕鸟人 女高音 • 莫诺斯· 塔托斯 摩尔黑人 男高音 • 侍女甲、乙、丙三人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 少年甲、乙、丙三人 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 武装男士甲乙 男高音、男低音 • 祭司、妇女、小厮、仙女、野兽等。 • 故事发生于古代,约在埃及拉米西斯一世的时代,地 点在孟菲斯的爱昔斯神庙内及其附近。
剧情简介
• 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 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 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 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 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 将女儿嫁给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 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事实 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 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 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 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 女儿。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 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
艺术造诣
• 关于《魔笛》的音乐有多么迷人的事,我们只 要想一想贝多芬是怎样欣赏这部童话歌剧,理当 可以获得了解。乐圣贝多芬除了为大提琴写作5首 奏鸣曲外,还写作3首变奏曲,其中2曲的主题都 取自《魔笛》的曲调,第1曲是根据第二幕第20曲 巴巴基诺所唱的:“如果有个爱人该多好”作成 的12段变奏,第二曲是根据第一幕第7曲帕米娜和 巴巴基诺的二重唱:“知道爱情的男人”写成的7 段变奏曲。 • 在这部歌剧中,我们可以看出莫札特所呈现 十八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均衡、对立理念,王子塔 米诺代表善良、真理的一方,而捕鸟人则是盲目 追求物质享受的一方,祭司萨拉斯妥也以其高贵 的情操来感化夜后的报复,莫札特成功地将自己 的意念寄于这个童话般的题材中,在这部歌剧里 表露无遗,
•
歌剧的序曲以奏鸣曲的形式从统一全剧的降e开始,精美的弦乐声 华丽而且流畅。如泉水源源涌出,象征着光明和美好的生活。塔米诺 这一角色属抒情男高音,他在剧中的两首咏叹调"dies bildnis ist bezaubernd schon"及"wie stark ist nicht dein zauberton"旋律极其优 美,很好的描画出这个抒情式的人物细致丰富的内心。帕米娜这个角 色外柔内刚,莫扎特为她写的所有唱段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与帕帕 杰诺的两重唱《那些感受到爱情的男人》最为经典,柔美的旋律充分 体现出莫扎特的天才之处。捕鸟人是剧中带有喜剧因素的一个亮点, 在第一幕中的《我是一个快乐捕鸟人》以民谣为基调,生动灵活、轻 松的刻画出其快乐的天性。夜后的咏叹调是按标准的意大利正歌剧风 格写的,其在第一幕中的"o zittre nicht, Mein lieber Sohn!"这首咏叹 调分为三个部分,由抒情到花腔唱段,旋律有节制的变化;而第二幕 中的《仇恨的火焰》是一首极为华丽的花腔咏叹调,可以说是花腔女 高音咏叹调史上数一数二的名曲。作为这部歌剧中的灵魂人物,夜后 这个角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艺术水准,其由善到恶,转变 的背后要求极微妙的分辨,莫扎特以最难的华彩乐段来刻划她的本质, 超越人声的华彩本身也赋予了她狂暴的心情以讽刺的色彩,在非常高 的音域(高音f),以快速的唱法,混合了乐声的重复音、断音和长笛 的相竞赛。在这部歌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相当的多,如夜后的咏 叹调、巴巴吉诺演唱犹如童话般的歌曲、祭司的合唱、萨拉斯妥的咏 叹调,以及巴巴吉诺与芭芭吉娜的二重唱,莫札特为《魔笛》赋予了 生命,他的音乐清晰明朗,使得整部歌剧充满了丰富的活力及生命力。
• •
第二景:寺庙的入口 王子塔米诺由3位神侍卫引导,将他领到一个美丽的洞府中,这 个洞府中有三座小庙,即智慧、自然与正义。他们规劝他要坚守三个 条件,即坚定、忍耐、沉静,随后便走开了,剩下塔米诺一人在洞府 中。塔米诺觉得寂寞,便试着想去敲开庙门。头两间庙门没有被敲开, 到了智慧庙门前,正想伸手去敲,忽然出现一位老者。塔米诺向老者 询问起来,老者这才告诉他说:这是祭司长萨拉斯特罗所住的地方。 这个地方拒绝一切心怀妒恨的人,尤其是禁止存心想报仇的人出入。 塔米诺很诚挚很认真地说:他来这里是要救一位姑娘,因为自己爱上 了她。老者又告诉他,说那个叫他来冒险的夜女王,是一个恶魔,至 于帕米娜之所以被捉到此地也是要劝她为善,使她自己得到好处。只 是塔米诺有些放心不下,因为他不知道帕米娜此刻究竟有无危险。老 者说不能说,因有符咒所禁。正当此时,忽有声音从各座庙中传出来, 对于将帕米娜的现况说给他听,不过他须行教礼。塔米诺听了这番话, 心中高兴,便将魔笛吹奏起来,一会儿林中的奇兽怪物一齐都跑了来。 帕帕盖诺同莫诺斯塔托斯也来了,只是被帕米娜和女奴等所包围。帕 帕盖诺无法,于是振动了神铃,诸舞女闻声便都起舞来,并逼着他们 跳出去。自此塔米诺与帕米娜才初次晤面。一会儿,洞中奏起圣乐, 祭司长萨拉斯托出来,应允俩人结为夫妇,只要先证明俩人是否有结 合的价值。于是俩人跪在祭司长面前,祭司长取出一块黑布罩在俩人 头上,并带领他们到试验的庙中去。
• 帕帕盖诺一听这话,便兴起了求偶之念,要求与塔米诺一 齐去营救帕米娜。神女便将他的挂锁拿去了,又赐给他一 串神铃,以作防身之宝。给塔米诺一支魔笛(神笛),正如 阿尔福司(神名)的神笛一样,法力极大。夜女王还派了三 位年轻美丽圣洁聪慧的神侍卫。他们隐身在暗中护卫,塔 米诺与帕帕盖诺二人预备整齐,便起程去救帕米娜。 • 第二幕 第一景:萨拉斯特罗祭司长宅第内 • 大祭司堡中有一个奴仆长莫诺斯· 塔托斯,是摩尔人。 祭司长自将帕米娜捉来之后,便将她幽禁起来,命莫诺斯 塔托斯监管。这时,帕米娜被锁在一间屋子中,手脚都被 铁链捆住,躺在那儿哭泣。祭司长命莫诺斯塔托斯监管时, 就已嘱附过他,不许他动一丝爱慕的念头。但莫诺斯塔托 斯见了帕米娜之后,便情不自禁地竟生出爱慕之心。他正 要向帕米娜求婚的时候,帕帕盖诺忽地闯了进来。莫诺斯 塔托斯便吓得跑躲在一边,帕帕盖诺便走上前去,安慰帕 米娜,并将塔米诺冒险来救她和专情倾爱她的话,都说给 她听。这一段二重唱《笑与啼》,十分悠扬悦耳。
作品背景
• 用德语演唱的《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 作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作曲家当时的 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况。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 情仍很高,所以当维多剧院(theater auf der wiede)的经理 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 为了方便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 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魔笛之家) 给莫扎特住。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 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 的另一部歌剧铁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伯爵的委托, 写一部悼念伯爵亡妻的《安魂曲》,莫扎特认为瓦尔塞根 是上帝的使者,是来召他回去的,他用全部精力,通宵达 旦地创作这首在他看来似乎是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 最后终因体力不支而倒了下来。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莫 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 后9月30日,于维也纳郊外的维多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 挥。
• 详细剧情 • 降e大调的序曲由强有力的庄重和弦开始,暗示“夜女王”的威 严。在小提琴优雅的序奏后,进入莫扎特最拿手的、精巧的赋格曲段 落,由各种乐器反覆展开后,呈现出一幅绮丽的音画,那清澄晶亮的 色彩,如同由阳光与花香、幸福与欢笑所交织而成的。序曲的尾声充 满了柔美、宁静的气氛。 • 第一幕:埃及古时的爱昔司庙 • 布景为:夜女王庙前。群山怪石的上面筑有夜女王的庙宇,这一 天,埃及国的皇太子塔米诺被一条大毒蛇追赶到了这个庙前。他的朋 友们都走散了,只剩下他一人被毒蛇追到这个地方,跑得精疲力竭, 不觉晕倒在地。这时候,庙中忽然出来了三位女子,都用布蒙着面, 将毒蛇杀死。这三位女子就是夜女王的侍女,她们杀了毒蛇便回庙中。 埃及太子塔米诺苏醒后,看见毒蛇已被杀死,心里异常奇怪。一回身 看见山石上有一个小洞可以藏身,便躲到里面去,藏在那里,窥视着 外面的动静。果然有一个人走来,身上披着鸟毛做的衣服,形容奇怪, 这个人名帕帕盖诺,是一个捕捉雀鸟的人。他走到这里,便自己唱着 怪腔怪调的歌,说明他的职业。塔米诺起先有些害怕,后来便大着胆 子走出来,同他谈话,帕帕盖诺见有人来搭讪,便指着死蛇,说是他 亲手杀死的。当他正在炫耀自己本领的时候,不防那三位蒙面女子又 走出来,见他如此胡说乱夸,便取出一把挂锁,将他的嘴锁住。三位 蒙面女子对塔米诺却和颜悦色十分客气,而且还取出一张美女的小照 给他瞧,并告诉他说,这是夜女王唯一的女儿帕米娜,这时候正被爱 昔司庙中的祭司长用魔术囚禁了。这个祭司长是一个恶毒的魔鬼。塔 米诺见了这小照,便产生爱慕之情,答应冒险去将她救出。这时忽然 一声雷响,几乎将帕帕盖诺震死,原来这是夜女王在颁布谕旨,她说 倘若塔米诺能将帕米娜救出,便赏给他做妻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魔笛简介 作品背景 艺术造诣 剧情简介 详细剧情 曲目简介
歌剧魔笛简介
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郊外的狄亚· 维登剧院(Theater auf der Wiede)首次公演。此剧首演时,并没有获得特别 的热烈欢迎。可是每次再演,人望就增高,一星期后莫扎 特在写给妻子康丝丹彩的信中曾表示:“我刚从歌剧院回 来,今晚照样爆满。像咏叹调“知道爱情的男人”以及第 一幕的银铃的场面,跟往日一样安宁了……” • 由此可见,当时听众的喜爱跟今天没有什么差别。随 后此剧的上演次数是:1791年10月就有24次的记录,次 年11月3日演出第 100场,1795年10月22日是第200场。 这些记录是由席坎内德所发表的。 • 后来,此剧又开始了国际性的演出。在柏林的首演是 在1794年;在巴黎初次演出是1801年8月20日;在英国首 演是1811年;在美国公园剧院初次演出是1833年4月17日, 在大都会剧院演出是1900年。 • 把音乐和对白串连成单纯的歌唱剧,本来是以德国北 方为中心的,但不知不觉间也传到维也纳,而且逐渐发展 成童话歌剧般的样式,成为多彩多姿的独特样式。而《魔 笛》可以说是歌唱剧最后集大成之作。从音乐方面看,莫 扎特在此剧中取用了歌剧的各种要素,而且做出统一的表 现,创造出真正的综合性古典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