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义的构成与语义结构
语义学中的句义关系

语义学中的句义关系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而句义关系是语义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句义关系指的是句子之间的意义关联,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属于关系、部分-整体关系等。
通过对句义关系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表达的含义和逻辑关系。
同义关系是句义关系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当两个句子在表达相同的概念或意义时,它们就具有同义关系。
例如,"小狗追赶着球"和"球被小狗追赶"这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是相同的,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同义关系。
反义关系是句义关系的另一种形式。
当两个句子在表达相反的概念或意义时,它们就具有反义关系。
例如,"白天是明亮的"和"夜晚是黑暗的"这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是相反的,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反义关系。
除了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句义关系还包括其他形式,比如属于关系和部分-整体关系。
属于关系指的是一个概念属于另一个概念的关系,比如"猫属于动物"。
部分-整体关系指的是一个事物是另一个事物的一部分,比如"车轮是汽车的一部分"。
了解和掌握句义关系对于理解语言和进行有效的交流至关重要。
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句义关系来推断和解释句子的含义。
通过分析句义关系,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总结起来,语义学中的句义关系是指句子之间的意义关联,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属于关系、部分-整体关系等。
通过研究句义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表达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从而提升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在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分析和运用句义关系,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效果。
注意:此文为百度文库原创文章,未经作者许可,严禁转载。
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和互动。
本文将就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
一、语法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是指一种基于语言形式组成的规则,它涵盖了各种句子的结构组成方式,比如,主谓结构、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等。
在句子中,各种成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具有语义意义的组合结构。
这些结构元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句法功能,称为语法结构关系。
语法结构关系是通过对句子的语法形式进行分析得出的,例如通过分析词类、句型、语序等等。
语法结构关系的形成是基于一定的语法规则,这些语法规则是语言学家根据自然语言的语法现象提出的,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和总结得到的。
语法规则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是人类天生的语言能力的体现。
语法结构关系的存在是自然语言表达的必然结果。
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语言中,语法结构关系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例如,在汉语中,名词性修饰成分一般都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而在英语中,定语通常位于名词的后面。
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的差异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义结构关系是指单词或短语之间的意义关系,与语法结构关系不同,它是基于语义信息组成的规则。
在一个句子中,各个语言单位所表达的意思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被称为语义结构关系。
具体来说,语义结构关系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逻辑关系:指各语言单位之间的暗示、推理等逻辑联系,比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等。
2、语义并列:指两个或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并列关系,即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是同等重要的。
例如,在句子“他学习很努力,成绩优秀。
”中,“学习很努力”和“成绩优秀”是并列关系。
3、语义上下文:指单词或短语的意义是在句子中得以展现和呈现的,其中,上下文关系是指句子中其他单词或短语和该单词或短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例如,在句子“今天天空阴沉,空气潮湿。
”中,“天空阴沉”和“空气潮湿”之间是一种上下文关系。
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

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
1、句法是指句子的语法结构,即:一句话内部各个语法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
它设计了语言词汇及句子的使用规则,在句子中形成一种层次紧凑的结构。
2、句法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结构——即它指出句子内部元素的排列
和特定形式的句式;二者则是指在句法形式之上的语义关系,如词语的搭配、句子的意义等。
3、句法的主体是句子,其中包括主要分辨结构、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及介词
短语四部分。
主体的主谓宾是基本的句法单位,只有用正确的构词方式把它们组合起来,才能把思想事物清楚、连贯地表达出来。
4、句法还包括文法,即指句法有关的语法规则,语法规则建立在句法结构之上,是句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定义了各词语、句型及句子之间的客观联系。
二、语义
1、语义指的是句子的语义,是普通语言的意思,它是语言的内在意义,是表
达概念的细节,它可表示对对象、能动及情感的品位。
2、语义是一种自然语言系统中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尤其是构成语义网络、解
析用户输入和搜索信息时尤为重要,可以理解用户输入,了解所搜索信息的意义。
3、语义也是翻译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提供了解原始语句语境的基础,而翻译则是将这种语义转换成外语的艺术,把语义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4、句法与语义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句法结构可以表达不同的语义,而不同的语义也会影响句法结构。
句法涉及了句子的形式构成,而语义是句子内容的表达,只有两者合在一起,才能使句子清楚、自然地表达出思想和事实。
语义-义素-音素

语义-义素-音素第四节语义的组合一、句义的构成逻辑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
(一)逻辑意义句子的逻辑意义反映语句与现实的关系,在逻辑学中,一般用真假值来分析。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句子的逻辑意义是由句子中实词本身的意义和相互间的语义关系构成的,不涉及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性质。
如下面三个句子的逻辑意义是相同的,即在逻辑上等值。
(1)小王打破了杯子。
(2)小王把杯子打破了。
(3)杯子被小王打破了。
“施事一动作一受事”等语义关系就是逻辑意义。
(二)语法意义句子的语法意义是由词语的语法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主要由词语的语法形态、虚词或语序等表示。
如(1)小王打破了杯子。
(2)小王把杯子打破了。
(3)杯子被小王打破了。
“主语、宾语、状语”等就是语法意义。
汉语表示这些语法意义,主要靠语序和虚词。
(三)语用意义句子的语用意义是说话人说出该句子时的交际意图和交际价值。
交际意图与语言环境密切相关。
如“今天是星期天。
”种种交际意图就是句子的语用意义。
“客人来了”和“来了客人”这两个句子具有不同的交际价值,种种不同的交际价值也是语用意义。
二、句法的二重结构和句法成分的二重性• 句法结构关系是指结构中成分与成分之间具有的“主谓”、“动宾”、“定中”、“状中”等关系。
句法结构关系是通过表层结构能看到的,称为显性语法关系。
•语义结构关系是指结构中成分与成分之间具有的“施事和动作”、“动作和受事”、“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对象”等关系。
语义结构关系是看不到的、隐藏在表层结构之后的,称为隐性语法关系。
显性语法关系(句法结构关系)有以下几种:(主谓)fire burns(火会燃烧);China is advancing (中国在前进)?支配(述宾或者动宾)关系。
例如:汉语:来客人了;吃苹果to love motherland(热爱祖国);to like him?辅助(定中、状中和中补)关系,例如:汉语:他的父亲;迅速前进;做好the door of the room(房间的门);very enthusiastic (很热情);is yet(还是)?联合关系,例如:汉语:他和父亲;学习与讨论英语:black and white(黑的和白的);by boat or by train (坐轮船或者坐火车)隐性结构,又叫做深层结构,是语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存在的逻辑语义关系。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五章 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第五章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语素、词语、词组和句子等语言单位的定义以及具有的意义;了解语音、语汇和语法这三个语言要素的意义第一节语义概说一、什么是语义1、定义:语义指的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的表达内容2、语义所包括的内容:(1)语汇意义:实词和固定短语所表达的意义语法意义:虚词、语序、形态、句调等所表达的意义。
(2)言内之意:一般的、稳定的意义言外之意: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如:今天天气很热(3)理性意义: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非理性意义:表达人们的主观情感、态度及语体风格如:你真讨厌二、语义的性质★(1)概括性:人们可以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使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
如:笔(2)模糊性: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线。
如:土豪、中午。
(3)民族性: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及分类也存在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
如:龙:中国的龙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而西方的dragon是一种危害人间的怪物。
三、语义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1、要不要研究语义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彼此密不可分,互相不能取代,强调语言研究中形式和意义的“结合”2、怎样研究语义:研究各种语言片段表示的语汇意义和语段意义第二节词语的意义一、词义的构成要素1、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1)理性意义:是人们对主观世界事物的反映,而且是概括性的反映如:山、河、神仙、天堂(2)非理性意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2、语素义(1)单纯词:词义=语素义,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词如:书(2)合成词:①词义=语素义+语素义如:皮包②词义并不能从其构成语素义推导而来如:针线3、义项★(1)定义: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来决定的如:凉:①温度低。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語義和語用第五章語義和語用语义是以语音形式表达的各级语言单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义。
语言意义:语言系统中固有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相对稳定的,不受语境和语境的影响。
语用意义:指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的、暂时的、隐含的意义。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使用的最小符号,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包括新词、古词、外来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其特点为: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二词的词汇意义1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它是词义的核心,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
它这包含三个方面:1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2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3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2色彩意义也称词的“修辞意义”,是指以理性意义为基础附加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联想色彩。
a感情色彩:是指说话者对所谈对象的主观感情评价和态度。
有褒、贬、中性之分。
b形象意义:词在获得理性意义的同时,还往往因对对象的描绘而具有某种形象感。
①内部形式比较生动的复合词;②拟声、绘色、摹状的词;③具有比喻义的词。
c语体意义:词用于不同的语体时所产生的一种附加意义。
d联想意义:通过理性意义或语音中介的联想而产生的,大多具有民族特点。
3搭配意义一个词经常与一些词组合而不与另一些词搭配,这种由于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意义叫搭配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1一般。
在复合词的词义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词义的泛化中,把特殊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简单的东西。
2模糊性。
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它还必须包含能区别于其他现象的特征,但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3全民性。
第四章 语义 (2)

三、蕴含和预设
但要注意另外一种情况:
➢
什么水果他都吃。
→他吃苹果。
➢
楼全塌了。
→楼顶塌了。
三、蕴含和预设
如果上位词语或表示整体的词语是周遍性的, 也就是强调所说的事情涉及某类事物的全体 成员或某一整体的所有部分,则含有上位概 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蕴含含有下位概念或局 部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
二、句子的语义结构
(一)述谓结构 他吃了苹果。 他要吃苹果。 苹果被他吃了。 他吃了苹果吗?
一个句子除去情态(时态、语态、语气等: 他吃苹果。),就是命题。
二、句子的语义结构
命题从语义结构角度看,就是述谓结构。 述谓结构是一个谓词和若干论元的组合。 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
二、句子的语义结构
从语义上看,一个论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 一种语义角色,首先决定于谓词的语义。例 如:
➢ 跑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带一个施事论元 ➢ 卖拿东西换钱——带一个施事论元和一个受事
论元
二、句子的语义结构
一个论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一种语义角色, 也同论元自身的语义有关。
➢ 例如“他卖书”中的“他”指人,充当施事, “书”指物,只能充当受事。
二、句子的语义结构
3. 复合述谓结构:包含两个以上谓词的述谓结 构。例如:
➢ 他去买书了。 ➢ 风停了,雨也住了。 ➢ 散文比诗容易写,但也必须下些功夫才能写
好。
二、句子的语义结构
(二)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同哪个或哪 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 他唱完了。 (“完”指向动词“唱”) 他唱哭了。 (“哭”指向主语“他”) 他唱哑了嗓子(。“哑”指向宾语“嗓 子”)
请就现代汉语比较句的结构、语义、语用特点进行解释说明

请就现代汉语比较句的结构、语义、语用特点进行解释说明现代汉语比较句是指以比较级(加“比”或“得”)进行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如“A比B…或A得比B…”。
现代汉语比较句的结构、语义和语用特点可以总结如下:一、结构特点1、现代汉语比较句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1)A比B形式。
常在句中以“比”连接两个比较对象,其句子结构为“主谓+比+进行对比的对象+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例如:这条路比那条路长。
(2)A得比B形式。
在句中以“得”连接两个比较对象,句子结构为“主谓+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得+比+进行对比的对象”,例如:这个孩子笑得比另一个孩子好看。
2、现代汉语比较句还可以利用“比…还”或“比… 还要”形式来表达,句子结构为“主谓+ 比+进行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的对象+还+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例如:这个橙子比那个橙子大还多。
二、语义特点1、现代汉语比较句的表示的是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叙述的是两个事物的差异。
通过比较,使相对比较的事物更为凸显,能更有力地对对比材料进行描述。
2、现代汉语比较句中的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一般表示程度上的比较,强调“超过”和“不及”的关系,强调差异或变化。
三、语用特点1、现代汉语比较句可用于表示主体相对性质或状况的强弱程度,可以表示主体所具有的强度、宽度及其他形式上的对比,如:他跑得比我快。
2、现代汉语比较句可以用来比较两个事物在性质或特征方面的改变和变化,如:今年的小米要比去年的小米甜多了。
3、现代汉语比较句可用于表达一种选择的关系,可表示出一种更有利的选择,如:你得比他先走。
4、现代汉语比较句可用来表达未曾存在的某个状态,如:如果他比以前更努力的话,一定会取得最好的成绩。
总之,现代汉语比较句是一种用来表示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关系的句式,它的结构简单明了,意义丰富,覆盖了比较关系的各个维度,在书面表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义的构成与语义结构
他正在洗衣服。
语言意义和语境意义。
本节所讲的句义只指句子的语言意义。
一、句义的构成
句义分为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三个主要部分。
(一)词汇意义:
他正在洗衣服。
我正在洗衣服。
他正在洗手。
(二)关系意义:
班长知道。
/ 知道班长。
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
1、语法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中会产生语法上的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
有时语法关系意义不同,结构意义不同:出租汽车、烤白薯。
2、语义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中会产生语法上的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就是语义关系意义。
例如:买书、写书、吃大碗、吃食堂。
有时语义关系意义不同,结构意义也不同。
例如:反对的是小张。
(三)语气意义:
他去。
/ 他去?/ 他去吗?/ 他竟然去。
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
二、句子的语义结构
语法结构关系:语法关系意义。
语义结构关系:语义关系意义。
(一)述谓结构:
他吃了苹果。
|他要吃苹果。
|苹果被他吃了。
|他吃了苹果吗?
一个句子除去情态(时态、语态、语气等),就是命题。
命题从语义结构角度看,就是述谓结构。
述谓结构是一个谓词和若干论元的组合。
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
论元: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一般是名词性成分。
例如:
他去。
(“去”是谓词,“他”是论元)
今天很冷。
(“冷”是谓词,“今天”是论元)
学校招收了二百名学生。
(“招收”是谓词,“学校”和“二百名学生”是论元)
他给我一本书。
(“给”是谓词,“他”和“一本书”是论元)
在述谓结构中,谓词处于支配的地位。
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论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论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
例如:“休息”的意思是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
“买”的意思是拿钱换东西。
所以在由“休息”构成的述谓结构中,只能出现一个论元,表示动作的发出者。
在由“买”构成的述谓结构中,可以出现两个论元,
一个为动作的发出者,一个为动作的承受者。
正因为谓词的这种作用,谓词的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
这从人们理解省略句的情况可以看出。
例如:你买不买书?——买。
根据谓词和论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论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论元的类型叫做语义角色。
常见的语义角色: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和处所。
例如:
鸟儿飞了。
(“鸟儿”是施事)
衣服洗干净了。
(“衣服”是受事)
小张给我一支笔。
(“我”是与事)
他吃大碗。
(“大碗”是工具)
他写字。
(“字”是结果)
他去北京。
(“北京”是处所)
从语义上看,一个论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一种语义角色,首先决定于谓词的语义。
例如:谓词“跑两只脚或两条腿迅速前进”只能带一个施事论元,“卖拿东西换钱”可以带一个施事论元和一个受事论元。
一个论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一种语义角色,也同论元自身的语义有关,如“他卖书”中的“他”指人,充当施事,“书”指物,只能充当受事。
述谓结构有三个类型:
(1)简单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论元构成,每一个论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
例如上面所举的例子。
(2)复杂述谓结构:也是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论元构成,但至少有一个论元本身是述谓结构。
例如:我知道他去。
他去不好。
你别去人多的地方。
(3)复合述谓结构:包含两个以上谓词的述谓结构。
例如:风停了,雨也住了。
散文比诗容易写,但也必须下些功夫才能写好。
他去买书了。
(二)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
他唱完了。
(“完”指向动词“唱”)
他唱哭了。
(“哭”指向主语“他”)
他唱哑了嗓子。
(“哑”指向宾语“嗓子”)
句子中某个成分的语义指向可能同句子的句法结构关系一致,也可能同句子的句法结构关系不一致。
再举些例子:
他高高兴兴地走了。
(“高高兴兴”指向主语“他”)
他酽酽地沏了一杯茶。
(“酽酽地”指向宾语“茶”)
他在飞机上看大海。
(“在飞机上”指向“看”和“他”)
他在手上写字。
(“在手上”指向“写”和“字”)
我坐了七个钟头的飞机。
(“七个钟头”指向“坐”)
句子中某个成分的语义指向还可能指向句子以外的某个事物。
例如:他被客客气气地请进了客厅。
(“客客气气”指向句子之外的人)
低度酒也会喝醉的。
(“醉”指向句子之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