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素流动模型
国际经济学ch__国际贸易的短期分析—特定要素模型

当Y部门流出部分劳动之后,特定数量的资本与越来越少的 劳动相结合,资本的边际生产力MPKY将下降,根据rY=VMPKY =MPKY·PY可知,相对于Y商品而言,Y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下 降了。由于Y商品的价格不变,所以Y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也肯 定下降了。此时,相对于X部门资本所有者的实际报酬上升而言, Y部门资本所有者的实际购买力更是下降了。
(一)国际贸易对非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在短期内它只能调整原材料及工人的数量,而不能调整固定设备和管理人员的数量。
当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其在两部门间的分配便达到均衡,两部门的生产也随之确定。
—长期条件下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2、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 )
指一种仅限于某一部门需要、而不适合于其它部门 需要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 动性就很小,甚至为零,资本就是特定要素,而劳动则 是非特定要素,即劳动属于流动要素。
(二)边际产出与边际产品价值
“短期”定义:假设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 不能加以调整,通常,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的,即 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 而另一个生产要素(劳 动)则可自由变动。
—在短期内它只能调整原材料及工人的数量,而不能调 整固定设备和管理人员的数量。
“长期”定义:厂商可以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 其全部生产要素。
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特定数量的资本与越来越多的劳动相结合,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MPKX将上升
,根据rX=VMPKX=MPKX·PX可知,X部门资本报酬的增加幅度超过了X商品价格的上升幅度。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其他要素不变时,一种要素连续增加所增加的收益是递减的,因此,各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1、时机本钱(opportunity cost):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时机,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比拟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时机本钱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时机本钱,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拟优势。
3、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是指以各国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4、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6、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7、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8、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应和需求同时到达均衡的状态。
9、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nd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0、相对供应曲线(relative supply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供应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1、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
12、相对工资(relative wage):是指一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要素市场自由流动模型

要素市场自由流动模型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假设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之间自由流动,不受任何限制。
这种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机制。
下面我将用1500字回答这个问题。
一、模型概述要素市场自由流动模型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理论,它假设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之间自由流动,不受任何限制。
这种流动是由市场力量驱动的,即价格机制。
在要素市场上,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反映了它们在不同用途中的相对稀缺性和需求,从而引导着生产要素的流动。
二、模型的核心观点1. 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之间自由流动,不受任何政策或制度的限制。
这种流动是由市场价格驱动的,价格的变化反映了要素在不同用途中的稀缺性和需求。
2. 价格机制的作用:在要素市场中,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反映了它们的相对稀缺性和需求。
这种价格机制引导着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3. 市场竞争:在要素市场上,各个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使得生产要素的价格更加真实地反映其稀缺性和需求,从而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模型的应用该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机制。
在现实中,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地区和用途之间的流动是由市场价格驱动的。
例如,劳动力的流动取决于工资水平,资本的流动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土地的流动取决于地价水平。
这些价格信号引导着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1. 强调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 揭示了生产要素在不同用途中的相对稀缺性和需求如何影响价格和流动。
3. 提供了理解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有效框架。
局限性:1. 该模型忽略了政策、制度、政府干预等因素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2. 它没有考虑到要素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
五、对现实世界的启示要素市场自由流动模型对现实世界的启示在于: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减少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自由运作。
第六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跨国公司对全球的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 渠道来实现:
横向渠道: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出口的直接贡献和通过自己 在各国的分公司生产和销售最终产品——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 降低商品价格、规避关税壁垒,并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利外流”(brain drain),使这些人才原 居国的教育投资效益下降甚至丧失。
当然,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不完 全是损失。这些人才与本国的关系不会割 断,有可能回流。
• 三、 外在成本和收益
知识收益:新移民带来知识、商业关系、 艺术才能、食品烹饪技术等
拥挤成本:过多的噪音、冲突与犯罪 社会摩擦:种族歧视与种族冲突
• 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分析 • 美国:工人-c;厂商c+d;净收益d • 墨西哥:工人a;厂商-a-b;净收益-b • 墨西哥移民:净收益≥b+e (这部分收益归谁?) • 两国整体:净收益≥d+e
• 结论: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 自由贸易一样,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整个世 界总体上获得收益
2. 对子公司所在国的负面影响
控制所在国的经济:比如美国跨国公司直接或间接控 制拉美70%以上的资源和原材料开发,巴西100的汽 车工业,57%的化学工业,76%的家电,60的电力工 业都在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 跨国公司将大量利润汇回母国,导致所在国经济“增 长而不发展”。 吸纳所在国的高级人才; 跨国公司不愿意转让关键技术,导致所在国对跨国公 司技术的依赖。
增长趋势 资本流动加速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入发达国家总量减少。发达国
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一节、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
七、资本国际流动对输入国的影响
正面影响 缓和资金短缺的困难,扩大本国的投资能力; 缓和资金短缺的困难,扩大本国的投资能力;引 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扩大本国生产能力; 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扩大本国生产能力; 开辟新的就业领域, 开辟新的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机会 负面影响 大量外国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大量外国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有可 能损害本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过度地利用外资, 能损害本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过度地利用外资,可 能造成本国沉重的债务负担; 能造成本国沉重的债务负担;外资的进入会挤占当地 的销售市场, 的销售市场,可能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 16
13
第一节、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
五、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麦克杜格尔模型 麦克杜格尔模型
14
第一节、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
六、资本国际流动对输出国的影响
正面影响 能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能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其国际经济地 有利于缓解贸易保护主义; 位;有利于缓解贸易保护主义;可以带动商品和劳务 的出口 负面影响 大量的资本输出可能削弱国内资本的供给能力; 大量的资本输出可能削弱国内资本的供给能力; 资本输出国同时把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现代管理方法带 入输入国,增加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入输入国,增加了潜在的竞争对手;丧失国内部分经 济效益; 济效益;减少本国就业机会 15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分类
根据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对所投入的资金的实际运 行过程是否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 行过程是否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将资本的国际 流动划分为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间接投资两大类型 对外直接投资和 两大类型。 流动划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两大类型。
国际劳动力流动模型

国际劳动力流动模型一、概述国际劳动力流动是指人们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工作和定居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国际劳动力流动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国际劳动力流动模型是研究不同国家间劳动者流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它对于理解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典国际劳动力流动模型1. Heckscher-Ohlin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模型,它也可以用来解释国际劳动力流动。
该模型基于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假设两国之间的生产要素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和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原因。
在此模型中,如果两国劳动力的供给情况存在差异,将会导致劳动力的跨国流动。
2. 新经济地理模型新经济地理模型关注的是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
这些模型认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是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动力。
劳动力会向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更多的地区集中,从而形成城市化和区域发展。
这些模型更加注重地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和差异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三、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工资差距、就业机会等因素是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
劳动力倾向于向收入较高、就业机会更多的国家流动。
2. 政策因素不同国家的移民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都会直接影响国际劳动力的流动。
政策的开放程度和灵活性对劳动力流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文化因素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也会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
移民者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文化相似、语言相通的国家。
四、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1. 对源国的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会造成源国劳动力资源的流失,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可能引起劳动力市场紧张和工资上涨。
移民者的离开也会减少源国的人口压力、增加外汇收入等。
2. 对目的国的影响国际劳动力流动会对目的国的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文化和社会带来影响。
合理的国际劳动力流动能够弥补目的国劳动力短缺、促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推动经济的发展。
国贸原理8、国际要素流动与服务贸易

8、国际要素流动与服务贸易8-1 国际要素流动国际经济融合不仅存在于上述的商品和服务的流动中,还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包括了劳动力、技术、资本以及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等内容。
要素的国际流动体现了国家间因劳动力、资本的相对稀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工资和利息率的国际差异。
一般来说,要素的国际流动在政治上受到的限制较严。
例如,各国普遍实施移民限制,许多国家对外国跨国公司的投资实行严格的管制。
8-1-1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要有可能,其所有者就会因为取得更高要素报酬的利益驱动而在国际间流动。
但政治上对劳动力国际流动的控制是最严格,任何政府都不会希望和鼓励本国居民向外国移民;同样对接受国来讲,大量接受移民而可能引发的国内种族问题、过多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等问题,所以也不会热心于此。
此外,对劳动者本人来讲,移民除了要付出交通费用、办理手续费等经济成本,还要面临背井离乡、客居陌生的环境等心理、情感上的成本代价,所以只有在收入增量大于上述这些移民成本,他才会愿意移民。
(1)劳动力国际流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当发生劳动力流动后,B 国的工人因工资低而向A 国流动这样,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变动可引致B 国的工资提高,而A 国的工资下降,但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成本加前述心理成本即流动成本,决定了两国工资并不会因供求关系变动而流平,即流动不至于使供求关系变动到两国工资持平。
……它也表明B国工人到A国得到4.0美元工资等于在国内得到的2.8 美元的工资,前者并没有比后者带来更多利益。
(2)劳动力国际流动对公共财政的影响对国家税收和公共支出的影响对劳动力流出国来讲,移民可能对国家造成公共财政的损失。
由于劳动力流出(移民)而损失的未来各项来自个人的税收收入,很可能超过这些人移居而减轻的他们本来会分享的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费用支出。
这就是说,移民造成财政净流出的可能性较大。
一般来说,移居国外往往在他们的成年之初,往往是恰恰受过若干由纳税人负担的公共教育的人,是进入纳税全盛期的人,这些移民不会以其成年后所挣的收入向原籍国纳税。
特定要素模型修改(国际经济学 克鲁格曼)

特定要素模型
一、模型
1、模型假设
投入要素:
K:特定要素
T:特定要素
L:流动要素
Q F=Q F(T,L F)
Q M=Q M(K,L M)
L F+L M=L
2、生产可能性
(1)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2)边际劳动产出
(3)特定要素模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注:
*1)生产可能性全的斜率=-MPL F/MPL M
增加1单位M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F产品的数量*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价格、工资和劳动力配置
(1)劳动力的配置
(2)生产可能性全的斜率=-MPL F/MPL M=-P M/P F
(3)商品价格的改变:绝对和相对
(4)相应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最优生产组合的改变
二、特定要素模型中的贸易
1、资源和相对供给
(1)特定要素增加产生的影响:相对供给曲线也会相应移动(2)流动要素增加产生的影响:相对供给曲线不确定
3、贸易模式
三、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
1、商品价格变动与收入分配
2、要素数量变动与收入分配(特定要素和流动要素)(1)特定要素增加
(2)流动要素增加
3、要素流动与收入分配
4、贸易所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国际资本流动模型
• 外商直接投资
– 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直接控制或者创办子公司
• 跨国公司理论
– 如果一个外国公司在本国的子公司内控股超过10%,我们就 把这类企业叫做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 单部门国际资本流动模型
8
外商直接投资
• 无论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还是流出,FDI主要发生在发达经济体, 而近几年经济表现优异的四个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FDI的快速增长 ,但是从总量上来看,这些发展中国家的FDI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 水平。
第六章 国际要素流动模型
余淼杰 2013年4月
国际要素流动模型
• • • • 国际移民模型 国际资本流动模型 外包模型 国际投资模型
– 外国直接投资(年代) – 跨国公司理论(年代) – 单部门国际资本流动模型(年代)
2
国际移民模型
• 劳动力国际间的迁移,即国际移民,资本流动就是外向直接 投资(FDI),与资本流动相比,劳动的移动比较困难。 • 为什么会有劳动移动呢?
14
实际工资,1870 (美国=100) 转移目标国家 阿根廷 澳大利亚 加拿大 美国 移出国 爱尔兰 意大利 挪威 瑞典 53 110 86 100 43 23 24 24 实际工资的增长率 1870-1913 51 1 121 47 84 112 193 250
表6-1 移民移入国移出国工资对比
6
国际移民模型
9
外商直接投资
图6-5美国历年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例
10
外商直接投资
图6-6改革开放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变化情况
11
外商直接投资
图6-7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的变化情况
12
跨国公司理论
• 对跨国公司而言,10%的股权已经足够对商业活动进行直接的控制。 •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有时会发生国际借贷。
表6-3 1994、1999、2004年美国通过(非银行) 跨国公司的商品进出口额(十亿美元)
年份 跨国公司商品总出口额 -美国母公司对外国子公司 -美国母公司对其他外国公司 -其他美国公司对外国子公司 跨国公司商品总进口额 -外国子公司对美国母公司 -其他外国公司对美国母公司 -外国子公司对其他美国公司 美国商品总出口额 (跨国公司出口额所占比例:%) 美国商品总进口额 (跨国公司进口额所占比例:%) 1994 344.5 138.3 185.1 23.3 256.8 114.9 122.6 20.8 512.6 -67.2 663.3 -38.7 1999 441.6 168.9 238.7 34 391 167 194 30.1 695.8 -62.5 1024.6 -37.9 2004 428.8 165 234.5 29.3 503 209.1 249.4 44.5 818.8 -52.4 1469.7 -34.2
•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预测要素价格均等化,即工资会在不同 国家中相等,但由于模型的很多假设在现实中不被满足,例 如:
– 模型假设所有国家产出相同产品,这显然是与现实不符的 – 模型假设所有国家有相同的技术,这也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从 而导致生产率、工资率的不同 – 模型假设各国间没有任何壁垒,事实上,世界各国对移民都有 严格限制 – 故现实中仍然有不同国家工资回报上的差距。因此我们也需要 其他模型来解释这件事
– 一个经济的生产方程,其中一个要素固定,产量随着劳动力的 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在减少。即劳动的边际产出递减。
图6-1经济体的生产函数
3
国际移民模型
– 如果一个国家是劳动丰富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劳动的边际生产 力就会很低,相对而言劳动不太丰富的国家,劳动的边际产出更 高,故工资支付较高。这样,国内的工人就有动机移民到外国去 ,于是就产生了移民,这种劳动力的转移一直会持续到两个国家 间的工资都相等。
表6-2 1990、2000和2008年全世界不同地区FDI存量
内向FDI
地区或国家 全世界 发达经济体 美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德国 发展中经济体 中国 印度 巴西 俄罗斯 1990 1942 1412 395 10 204 98 111 530 21 2 37 — 2000 5757 3960 1257 50 439 260 272 1736 193 18 122 32 2008 14909 10213 2279 203 982 991 700 4276 378 123 288 214
图6-2劳动的边际产出
4
国际移民模型
– 移民会增加世界的产出水平
图6-3 移民对两个国低的国家的工资增加的幅度会很大,相反,工资起初高 的国家的工资增幅就不是很大,这说明了两个国家的工资有收敛 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高工资国家更吸引移民,而工资低的国家 倾向于移民。从而高工资国家工资增加较低工资国家慢。
外向FDI(单位:十亿美元)
地区或国家 全世界 发达经济体 美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德国 发展中经济体 中国 印度 巴西 俄罗斯 1990 1785 1640 431 201 229 112 152 145 4 0.1 41 — 2000 6069 5186 1316 278 897 445 542 862 28 2 52 20 2008 16205 13624 3162 680 1511 1397 1451 2356 148 62 162 203
13
跨国公司理论
•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跨国公司?为什么FDI这种投资模式被广 泛采用? • 所有权-地理位置-内部化框架(ownership-locationinternalization, 简称OLI框架)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 (1)所有权和纵向一体化:跨国公司为什么采取这样一种资产 所有权结构? – (2)地理位置:为什么一种产品需要在不同的国家生产,而不 是在一国生产后直接出口到其他国家? – (3)内部化:为什么一种在不同国家生产的产品要隶属于一家 公司运作,而非多家公司? – 从三个方面考虑企业的决策问题:资产所有权控制、生产地点 选择以及内部化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