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病害大全 高清详解

合集下载

芹菜病虫害防治

芹菜病虫害防治
病原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 定植时,病菌可从芹菜伤口侵入 而引起发病。 4~ 36℃均能发 病,最适温度 27~ 30℃。发病 后能通过昆虫、降水和灌溉及各 种农事操作传播。有时与冻害或 其他病害混发
防治方法
四、芹菜菌核病{一是病斑呈水渍状浅褐色
或暗褐色;二是病斑表面长有白色的霉; 三是产生有鼠类状的黑色菌核。}
一、芹菜斑枯病
病原
芹菜小壳针孢真菌浸染{大斑} 芹菜大壳针孢真菌浸染{小斑}
防治方法
1、预防方案: 2、治疗方案:
发病规律
年度间早春多雨、日夜温差大的 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 年份发病重,高温干旱而夜间结 露多、时间长的天气条件下发病 重,田间管理粗放,缺肥、缺水 和植株生长不良等情况下发病也 重。
作地发病严重,与黄瓜、番茄连作的地块发 病也重,因为同属一个菌源。地下水位高、 排水不良的地发病较重,下雨多或浇水多、 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密或保护地通风不良,湿度大,发病 重
五、芹菜病毒病
此病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系 统性病害,从苗期至成株期均 可发病,全株受害。染病株发 病初始表现为在叶片皱缩,呈 现浓、淡绿色斑驳或黄色斑块 症状的明显黄斑花叶,叶色褪 绿,叶面皱曲,新生叶片偏小, 有的叶片扭曲、变窄,叶柄纤 细。发病严重时,心叶节间缩 短,全株叶片皱缩,停止生长 或黄化、矮缩。发病晚的多见 于所生叶呈浓、淡绿相间的花 叶,植株正常。
二、芹菜早疫病
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 害叶片,叶柄和茎也可受害。叶 上初期产生黄绿色水浸状斑点,
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病 症状
斑。叶柄及茎上初期为水浸状斑 点,后变为灰褐色,椭圆形,稍 凹陷病斑。高温、高湿、多雨发 病重。
二、芹菜早疫病

芹菜病害详解

芹菜病害详解

芹菜、西芹、香芹菜病害芹菜、西芹叶斑病Celery early blight彩版 81-641 ^642症状芹菜叶斑病又称早疫病,主要为害叶片。

病叶上初呈黄绿色水渍状斑,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4 - 10mm 。

病斑灰褐色,边缘色稍深不明晰,严重时病斑扩大汇合成斑块,终致叶片枯死。

茎或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3~7™n ,灰褐色,稍凹陷。

发病严重的全株倒伏。

高湿时,上述各病部均长出灰白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Cercospora apii Fres.,称芹菜尾抱,属半知菌类真菌。

子实体两面生,子座小,褐色。

分生孢子梗束生,每束2~11根,榄褐色,顶端色淡,不分枝,有或无膝状节,顶端近截形,孢痕显著,具0~ 2个隔膜,大小30 ~ 87.5 x2.5~5.5fzm 。

分生孢子无色,鞭形,直或弯曲,顶端较尖或瘦削,至基部近截形,具隔膜3 - 19个,大小 55.9 ~ 217.5 x 3.1 ~ 5.6fzm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附着在种子或病残体上及病株上越冬。

春季条件适宜,产出分生孢子,通过雨水飞溅,风及农 图59芹菜叶斑病菌 1.分生孢子2.子座及分生孢子梗 具或农事操作传播,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人。

发育适温25 - 30=€。

分生孢子形成适温15 ~ 20^,萌发适温28丈。

高温多雨或髙温干旱,但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病。

尤其缺水、 缺肥、灌水过多或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

无公害防治法(1)选用耐病品种。

如津南实芹1号。

(2)从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用48t 温水浸种30分钟。

(3)实行2年以上轮作。

(4)合理密植,科学灌溉,防止田间湿度过高。

(5)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8%波•锰锌(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 液、53.8%可杀得干悬浮剂1000倍液、10%璁醚哇(世髙)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

(6)保护地条 件下,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m 21次1kg 。

史上最全芹菜高清病害图谱!

史上最全芹菜高清病害图谱!

史上最全芹菜高清病害图谱!1、芹菜软腐病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柄基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先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纺锤状或不规则状的凹陷斑,后迅速向内部扩张,湿度大时,呈湿腐状,维管束变黑发臭。

防治方法:①可与麦类、水稻等作物轮作2-3年以上;选择地势平坦地块种植,注意种植密度;施足底肥,合理水肥管理,增施嘉美红利、内钾德、脑白金、金点,增强植株抗病力;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暴晒土壤,促进病残体分解。

②种子处理: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催芽。

③发病初期,可选择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春雷霉素;硫酸链霉素;水合霉素,或噻唑锌。

重点喷洒病株基部及地表,使药液流入菜心效果为好。

2、芹菜斑枯病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也可受害。

叶片发病:从下部老叶开始,病斑中部呈褐色坏死,外缘多为深红褐色且明显,中间散生少量小黑点。

病斑外常有一圈黄色晕环。

叶柄或茎部发病: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后扩展成淡褐色椭圆形稍凹陷的病斑,中间散生小黑点。

严重时叶枯,茎秆腐烂。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种植;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禁止漫灌;施足底肥,生长期间注意肥水管理,增施嘉美红利、海力宝,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摘除病叶、病茎等。

②种子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边浸边搅拌,之后用冷水冷却,晒干后播种。

也可用100倍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浸种4-6小时。

③发病初期,可选择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丙环唑;氟硅唑+百菌清;苯醚甲环唑+丙森锌。

3、芹菜菌核病危害特征:主要为害芹菜茎、叶。

受害部初呈褐色水渍状,湿度大时形成软腐,表面生出白色菌丝,之后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

防治方法:①与非伞形花科蔬菜轮作2-3年;合理密植,西芹适当稀植;选择不易积水地块种植;收获后及时深翻或灌水浸泡,或闭棚7-10天,利用高温杀灭表层菌核。

《芹菜病虫害防治》课件

《芹菜病虫害防治》课件

化学防治方法
优点:快速有效,能迅速控制病虫害;缺点: 对环境和人体有潜在风险。
生物防治方法
优点:对环境友好,低毒性,不会对人体和 生物产生危害;缺点: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 效。
合理管理措施
除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外,还需要合理管理芹菜种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提高芹菜的产量和质 量。
1
合理施肥
根据芹菜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科
《芹菜病虫害防治》PPT 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了芹菜的种植、常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本课 件的学习,您将了解到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芹菜的病虫害问题。
芹菜的种植及易受病虫害影响
芹菜作为一种蔬菜作物,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了解芹菜的种植特点以及易受 影响的原因,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斑潜蛾
2 植绥螟
特征:斑潜蛾幼虫呈半透明状态,可见 内部消化道。
特征:植绥螟幼虫较小,身体呈现淡黄 色至橙色。
3 方志螟
4 芹菜飞虱
特征:方志螟幼虫身体较细长,通体呈 浅黄色。
特征:芹菜飞虱成虫为小型昆虫,常呈 灰褐色。
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针对芹菜病虫害,可以采用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不同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科学合理地选择适 当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病因:黄萎病的病原菌来自土壤,可以通 过根系直接入侵芹菜植株。
软腐病
病因:软腐病由多种细菌引起,一般是由 伤口或腐烂组织侵染芹菜。
白霉病
病因:白霉病的病原菌为真菌,通过风雨 等途径侵染芹菜植株。
疫病
病因:疫病的病原菌主要来自感染了病原 菌的种子或土壤。
常见的芹菜害虫及预防措施
芹菜害虫是芹菜种植过程中的主要威胁之一。了解常见害虫的特征,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有助 于减少害虫对芹菜的危害。

芹菜常见生理病害防治

芹菜常见生理病害防治

2023-11-04contents •芹菜缺钙症•芹菜缺钾症•芹菜缺硼症•芹菜日烧病•芹菜叶柄开裂•芹菜心腐病目录01芹菜缺钙症叶柄开裂由于缺钙,叶柄容易开裂,影响芹菜的品质和产量。

生长点坏死严重缺钙会导致生长点坏死,影响芹菜的生长发育。

幼叶卷曲、发黄或枯死缺钙会导致芹菜幼叶出现卷曲、发黄或枯死的症状。

土壤中钙元素缺乏不合理的施肥水分管理不当施用过多氮肥、钾肥等,会抑制芹菜对钙的吸收。

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芹菜对钙的吸收。

0302 01土壤中钙元素不足,无法满足芹菜生长所需的钙量。

通过施用石灰、石膏等物质来增加土壤中的钙含量。

土壤改良控制氮肥、钾肥等的使用量,增加芹菜对钙的吸收。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干或过湿,促进芹菜对钙的吸收。

水分管理防治方法02芹菜缺钾症芹菜缺钾时,叶片会出现明显的黄化现象,严重时甚至导致叶片枯死。

症状叶片黄化缺钾会导致叶脉间出现明显的失绿现象,进一步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叶脉间失绿缺钾还会导致芹菜植株生长矮小,发育不良,产量下降。

植株矮小吸收障碍某些土壤条件或植物生理因素会影响芹菜对钾的吸收,导致缺钾。

土壤中钾含量不足土壤中钾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不能满足芹菜的生长需求。

氮肥过量施用过多氮肥可能导致植物对钾的吸收受到抑制,从而引发缺钾。

原因防治方法在芹菜的生长过程中,适时施用适量的钾肥,如硫酸钾、氯化钾等,以满足芹菜对钾的需求。

增施钾肥调节氮肥用量轮作水分管理避免施用过多的氮肥,以促进芹菜对钾的吸收。

通过与其他作物轮作,改善土壤条件,增加土壤中钾的含量。

保持土壤湿度适宜,有利于芹菜对钾的吸收和利用。

03芹菜缺硼症芹菜缺硼时,叶片会变黄,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枯死现象。

叶片发黄芹菜的茎部可能会出现纵向裂痕,裂痕处容易感染细菌,导致病害。

茎部裂痕芹菜的生长点受到缺硼影响,可能会出现萎缩现象。

生长点萎缩症状原因土壤中硼元素缺乏土壤中硼元素含量过低,是导致芹菜缺硼的主要原因。

芹菜常见病害图鉴及防治方法「精品」

芹菜常见病害图鉴及防治方法「精品」

芹菜常见病害图鉴及防治方法「精品」早起的是创业的和收破烂的晚睡的是创业的和按摩院的担惊受怕的是创业的和犯案的不能按时吃饭的是创业的和要饭的一些作物病害及其相似,专业鉴定需要田间采样→实验室培养病菌(如果病菌成熟则不需要培养)→仪器鉴定。

大田生产时条件有限,顾从病症病状和发病规律两方面来进行综合鉴别一、芹菜斑枯病斑枯病又称晚疫病,是芹菜的主要病害,病原菌侵染叶片、叶柄和花茎,致使叶片枯黄,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

(一)症状诊断发病初期叶上的病斑分两种:一是叶片上出现近似圆形的病斑,较大(直径3-10毫米),有时受叶脉限制也呈多边形。

中部灰褐色,边缘褐色。

▲芹菜斑枯病(大斑)二是叶片上出现近似圆形的灰褐色小斑(直径2-3毫米)。

▲芹菜斑枯病(小斑)随着病菌的生长相邻的病斑可汇合成不规则的大斑,严重时病叶迅速干枯变色。

后期病菌开始繁殖后代,此时病斑两面会产生褐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

▲发病后期,产生褐色小颗粒,即分生孢子发病的叶柄、茎秆病斑则是椭圆形,淡褐色至褐色。

(二)发病规律病原菌为芹菜生壳针孢,主要随病株残体在田间越冬,能存活18个月以上,条件适宜时病原菌恢复生长和繁殖,产生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落在芹菜叶片上侵染植株;也可潜伏在种皮内经种子传播。

温度20-24℃,雨水多,湿度高,适于斑枯病发生。

连阴雨、大雾、重露利于病原菌侵染芹菜,发病重。

温度忽高忽低,植株生长不良,发病也重。

(三)防治方法针对以上规律:1、使用无病种子。

无病田留种;温汤浸种,药剂拌种......2、选择抗病品种。

芹菜3号、上海大芹、北京8401、津南实芹、春丰、天马、美国玻璃翠、佛手、文图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夏季栽培还要注意选择耐高温的抗病品种。

3、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土壤消毒,重病地实行2-3年轮作。

4、注意调控温湿度。

冬春棚室栽培注意保温排湿,昼温高于20℃,要及时通风,夜温控制在10-15℃,缩小昼夜温差,减少结露;夏季可将棚膜拆去,改成防雨棚,在大棚外覆盖遮阳网,通风散热,遮阳避雨。

芹菜常见病害及防治

芹菜常见病害及防治

芹菜常见病害及防治汇报人:日期:•芹菜病害概述•芹菜病毒病•芹菜生理性病害目录•芹菜侵染性病害•芹菜病害防治技术•芹菜病害案例分析芹菜病害概述01CATALOGUE病害类型及症状芹菜斑枯病01叶片出现褐色油渍状小斑,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明显,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

芹菜软腐病02芹菜软腐病多发生在芹菜茎基部或叶柄基部,初为水渍状、淡褐色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的凹陷斑,后扩大为黑褐色腐烂斑,有臭味。

芹菜早疫病03芹菜早疫病又称斑点病,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柄和茎。

初为水渍状、圆形至不规则形的病斑,边缘较不明显,扩展后为灰褐色或黄褐色病斑。

病原菌为真菌,通过气流传播,从气孔和伤口侵入致病。

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

芹菜斑枯病芹菜软腐病芹菜早疫病病原菌为细菌,从芹菜伤口处侵入致病。

连作地、植株徒长、土壤粘重、植株伤口多时容易发病。

病原菌为真菌,通过气流传播,从气孔和伤口侵入致病。

高温高湿、植株徒长、脱肥时容易发病。

030201病害发生规律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提高芹菜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针对不同病害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例如,对于芹菜斑枯病,可以使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对于芹菜软腐病,可以使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对于芹菜早疫病,可以使用代森锰锌、百菌清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安全间隔期。

防治方法芹菜病毒病02CATALOGUE症状芹菜病毒病主要表现为系统性症状,叶片出现明脉、花叶、皱缩、畸形、矮化等症状,有时还伴有叶脉褪绿或斑驳,严重时导致叶片变硬、变厚、畸形,甚至出现落叶、坏死等现象。

类型芹菜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花叶型、坏死型和斑驳型。

花叶型表现为叶片出现明显的浓绿和淡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坏死型则会出现沿叶脉或叶柄变褐坏死等症状;斑驳型则会在叶片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斑驳或黄化现象。

芹菜病害大全 高清详解

芹菜病害大全 高清详解

芹菜斑枯病简介英文名 Celery late blight异名芹菜晚疫病、芹菜叶枯病;俗称火龙。

病原芹菜壳针孢菌Septoria apiicola Speg.,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芹菜、根芹、野生芹。

危害一般只为害叶片,损失不大,但在有些情况下病斑蔓延到叶柄及茎上,也能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贮藏中也可继续为害造成损失。

仅发生在芹菜和根芹菜上。

在大棚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发病田块达50%~60%,平均减产15%~30%,成为制约芹菜高效优质生产的关键因素。

分布全国各地普遍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茎和种子。

分为大斑型和小斑型。

华南地区只发生大斑型,东北地区侧以小斑型为主。

病斑上有黑色小点是该病识别的重要特征。

(1)大斑型:大斑型由芹菜小壳针孢菌侵染引起,一般先发生在老叶上,再向新叶上扩展。

叶上病斑圆形,初为淡黄色油浸状斑,后变为淡褐色或褐色,边缘明显,病斑上散生少数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危害严重时,全株叶片变为褐色干枯状。

茎及叶柄受害,病斑均呈长圆形,稍凹陷,中央密生黑色小粒点。

(2)小斑型:小斑型由芹菜大壳针孢菌侵染引起。

后期病斑中央黄白色或灰白色,边缘聚生有很多黑色小粒点,病斑边缘黄色,大小不等。

叶柄或茎部上的病斑为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中部散生黑色小点。

病原物分生孢子器埋生,大小(87~155.4)微米×(25~56)微米。

器孢子长线形,无色,具隔膜0~7个,大小(35~55)微米×(2~3)微米。

(2)特性: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9~28℃,该菌在低温下生长较好,发育适温20~27℃,高于27℃生长发育趋缓。

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48~49℃经30分钟。

侵染循环病原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越冬,也可在病残体上越冬。

潜伏在种皮内的菌丝可存活1年以上。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产出分生孢子借风雨、牲畜及农具传播;带菌种子可作远距离传播。

发生因素(1)环境:在适宜温湿度下,潜育期约为8天;在20~25℃温度和多雨的情况下,病害发生严重,并能迅速蔓延和流行;白天干燥,夜间有雾,或温度过高过低时,发病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芹菜斑枯病简介英文名??Celerylateblight异名??芹菜晚疫病、芹菜叶枯病;俗称火龙。

病原??芹菜壳针孢菌SeptoriaapiicolaSpeg.,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芹菜、根芹、野生芹。

危害??一般只为害叶片,损失不大,但在有些情况下病斑蔓延到叶柄及茎上,也能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贮藏中也可继续为害造成损失。

仅发生在芹菜和根芹菜上。

在大棚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发病田块达50%~60%,平均减产15%~30%,成为制约芹菜高效优质生产的关键因素。

分布??全国各地普遍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茎和种子。

分为大斑型和小斑型。

华南地区只发生大斑型,东北地区侧以小斑型为主。

病斑上有黑色小点是该病识别的重要特征。

(1)大斑型:大斑型由芹菜小壳针孢菌侵染引起,一般先发生在老叶上,再向新叶上扩展。

叶上病斑圆形,初为淡黄色油浸状斑,后变为淡褐色或褐色,边缘明显,病斑上散生少数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危害严重时,全株叶片变为褐色干枯状。

茎及叶柄受害,病斑均呈长圆形,稍凹陷,中央密生黑色小粒点。

(2)小斑型:小斑型由芹菜大壳针孢菌侵染引起。

后期病斑中央黄白色或灰白色,边缘聚生有很多黑色小粒点,病斑边缘黄色,大小不等。

叶柄或茎部上的病斑为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中部散生黑色小点。

病原物分生孢子器埋生,大小(87~155.4)微米×(25~56)微米。

器孢子长线形,无色,具隔膜0~7个,大小(35~55)微米×(2~3)微米。

(2)特性: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9~28℃,该菌在低温下生长较好,发育适温20~27℃,高于27℃生长发育趋缓。

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48~49℃经30分钟。

侵染循环病原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越冬,也可在病残体上越冬。

潜伏在种皮内的菌丝可存活1年以上。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产出分生孢子借风雨、牲畜及农具传播;带菌种子可作远距离传播。

发生因素(1)环境:在适宜温湿度下,潜育期约为8天;在20~25℃温度和多雨的情况下,病害发生严重,并能迅速蔓延和流行;白天干燥,夜间有雾,或温度过高过低时,发病重。

(2)栽培: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浇水多,排水不良,田间积水,种植过密,土地贫瘠,生长势差,发病出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实行2~3年轮作。

发病初期应摘除病叶和底部老叶,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深翻。

棚室栽培要注意降温排湿,白天控温15~20℃,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控制在10~15℃,缩小日夜温差,减少结露,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应注意排水。

(2)物理防治:种子处理。

可采用48~50℃温水浸种30分钟,再在冷水中浸20分钟,晾干后播种。

(3)药剂防治:重点放在苗期防治。

保护地栽培用10%百菌清烟剂200~250熏烟,方法是将烟剂制成烟柱、烟饼或烟粉,在棚内均匀分布于几个点熏烟,烟柱可直接插入土中,烟饼可放在铁丝扭成的一端为圆圈,一端为直线的铁丝圈上,将下部的铁丝插入土中,烟粉是放在易燃的硬纸点燃。

露地栽培可选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芹菜早疫病??简介英文名??Celeryearlyblight异名??芹菜叶斑病、芹菜斑点病。

病原??芹菜尾孢菌CercosporaapiiFres.,属半知菌亚门。

寄主??芹菜、鸭儿芹。

危害??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以夏、秋发病重,严重地块减产30%~50%。

分布??全国各地普遍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和茎。

病叶最初出现黄绿色水渍状斑点,逐渐变为褐色或暗褐色,病斑稍圆,周缘黄色。

叶柄和茎上病斑为水渍状圆斑或条斑,渐变为暗褐色,稍凹陷;高温多湿时,病斑表面生白色或紫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物(1)形态:子实体两面生,褐色。

分生孢子梗束生,榄褐色,顶端色淡,大小(30~87.5)微米×(2.5~5.5)微米。

分生孢子鞭形,无色,正直或弯曲,顶端较尖,向下逐渐膨大,至基部近截形,具隔膜3~19个,大小(55.9~217.5)微米×(3.1~5. 6)微米。

??????(2)特性:病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是15~32℃,菌丝发育适温25~30℃,分生孢子形成适温15~20℃,萌发适温28℃。

病菌发育需高湿度,分生孢子萌发和产生芽管侵入则需有水滴存在。

侵染循环病原以菌丝体附着在种子或病残体上及病株上越冬。

春季条件适宜通过雨水飞溅,风及农具或农事操作传播,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发生因素(1)环境: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但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病。

(2)栽培:夏秋高温多雨季节,排水不良地块,芹菜易发病。

棚室栽培时,若初期出现高温多湿小气候也易发病。

缺水缺肥,灌水过多,通风不良,植株长势弱,发病重。

浇水不科学,如阴天或雨天浇水,浇水时大水漫灌,田间积水,都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选用耐病品种。

②实行2年以上轮作可有效减轻病害。

③合理密植,科学灌溉,防止田间湿度过高。

浇水时勿大水漫灌,发病后要控制浇水量;施入充足的有机肥,并适时长此以往施用化肥,以提高植株抗病性。

④棚室内湿度大时,要适当通风排湿;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夜间温度控制在10~15℃,以减少叶面结露。

⑤随时摘除病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原,控制病害蔓延。

(2)物理防治:播种前要用48℃温水浸种30分钟,捞出晒干再播种。

(3)药剂防治:①棚室中可施用5%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或用3.3%噻菌灵烟剂熏烟3.75千克/公顷。

②露地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灭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利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每隔7天喷1次,连续3~4次。

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芹菜黑斑病简介英文名??CeleryAlternariablackleafspot异名??芹菜假黑斑病。

病原??细交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Nee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危害??芹菜的普通病害,以露地发生较多,病株率10%~20%,对生产无明显影响;严重发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以上,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

叶片上的病斑深褐色,近圆形,边缘清晰,大小6~8毫米。

病斑易开裂破碎,中部有稀疏黑霉。

病原物分生孢子倒棍棒状,喙胞不明显或短,具横隔膜3~4个,有的仅有横隔膜无纵隔膜。

侵染循环病原随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通过风或雨水溅射传到植株上。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

(2)药剂防治:①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腐霉利烟剂,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隔9~11天喷1次,连续2~4次。

发病后用药防治效果不理想。

②棚室栽培还可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熏烟,用45%百菌清烟剂3~3. 75千克/公顷,分4~5处,傍晚暗火点燃闭棚过夜。

每隔7天熏1次,连熏3次。

芹菜立枯病简介英文名??CeleryRhizoctoniarot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危害??芹菜苗期常见病害,发病普遍。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在温室或塑料棚室育苗期间发生死苗,病苗根部或根颈部变为红褐色,发病重时大量死苗,症状与枯萎病近似,不易区分,只是主要发生在初期。

病原物立枯丝核菌可分做十多个菌丝融合群,AG2-2引起根腐病,AG2-2的担孢子还可引起叶枯病。

??????(1)形态:该菌群是一种不产孢的丝状真菌,其菌丝形态与一些子囊菌、担子菌非常接近,该菌有菌丝融合现象。

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及接触融合3种融合状态。

??????(2)特性:病原发育适宜温度24℃,最高40~42℃,最低13~15℃。

侵染循环病原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

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

病原能直接侵入植株,并通过水流、农具传播。

发生因素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该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加强苗床管理,科学放风,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2)药剂防治:①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拌种。

②育苗前,苗床用40%拌种灵与福美双1∶1混合后,施药8克/平方米,或苗床用50%的多菌灵粉剂9~10克/平方米,加细土15千克拌匀配成药土。

播种前把1/3的药土做垫土,将种芽播在垫土上,2/3的药土做盖土,盖在种芽上。

③苗期喷0.1%~0.2%磷酸二氢钾,可增强抗病力。

苗床中发现个别死苗时要及时拔掉,并用75%的百菌清700倍液全床喷消毒,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④发病前喷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

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猝倒病、立枯病混合发生时,可用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淋。

芹菜黑腐病??简介英文名??Celeryblackrot异名??芹菜基腐病。

病原??芹菜茎点霉phomaapiicola??Kleb.,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芹菜、根芹菜。

危害??一般减产10%,重者达30%。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发生在近地面芹菜根茎部和叶柄基部。

发病初期病部成灰褐色,扩展后变成暗绿色至黑褐色,严重时受害部位变黑腐烂,腐烂处一般不向上、下扩展,病部常生出许多小黑点。

病原物(1)形态:菌丝初无色,老熟后黑色。

分生孢子器埋生,后外露,球形,黑色。

分生孢子单胞长椭圆形,无色,大小(3.0~3.8)微米×(1.0~1.6)微米。

??????(2)特性:病菌生长发育和分生孢子萌发温限5~30℃,16~18℃最适。

侵染循环病原以菌丝附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从植株表皮侵入,形成初侵染再侵染。

播种带病的种子,长出幼苗即猝倒枯死。

发生因素(1)环境:此病发生最适温度在18℃左右,多雨潮湿情况下发病重。

(2)栽培:移栽病苗易引起该病流行。

高湿地、连作地、粘土地发病均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如冬芹、美芹、文图拉芹、上海大芹等品种较抗病。

②实行2~3年轮作,最好水旱轮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