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精神(DOC)

合集下载

马的特点

马的特点

马的特点、习性与品质一、马的特点(一)视觉马眼位于头部两侧,视野为圆弧形,全影视野为330~360°两单眼视野在中央重叠的部分只有30°左右,主要是平面影像,缺乏立体感,因此,马对距离的分析、判断能力差,在后退时易失误。

它必须变化头部的位置来看清某个物体,并稍微移动眼睛把焦点对准物体。

当马移动或头部位置改变时,其双眼看物体的角度亦会发生变化。

障碍是调教马的困难科目,常发生跨越拒跳的现象,即使已熟悉的跳跃动作若不经常练习,也易忘记。

马除能看到正、侧方位、后视野、单后蹄,所以后踢动作十分准确,在使役或控制马时,对它的后踢要特别警惕。

1.马离障碍物愈近就愈能判断障碍物的宽度,马会学习使用感觉来判断距离。

2.当马看一段距离以外地上某个物体时,光线会落到视网膜A点,该物体被记录下来并被感知,马离该物体愈近,该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位置就愈高,能清楚地看见它。

当物体处在较高位置时,马的视线也必须抬高。

马似乎能在判断各种障碍物的高度时做得很不错,但判断平行线的宽度时则做得不是很好。

尽管如此,马仍能很好地完成超越障碍的动作,这可能是由于障碍物的坚固的外形促使它完成动作时更努力的结果。

3.马在跨越障碍时犯错误,很可能是因为它们不能正确地判断宽度和高度,因此马必须抬起头部来向高处看。

4.当马抬头看正前方时,它能够两眼同时看到约60°的范围。

(二)听觉马的耳部位于头的最高点,转动角度很大,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发达的听觉,其耳朵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强的器官。

马的听觉是对其视觉不良的一种补偿。

马的听觉比人类的听觉要发达很多,它能够辨别各种强度的声音的,并可对此建立条件反射。

过高的音量或音频对于马来说都是一种不良刺激,会使马痛苦,甚至惊吓。

骑手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点,用轻柔的语言和轻拍可以使马安静下来。

马知道将严厉的语言理解为警告,并将鼓励语气的“好”理解为对刚刚做成功的动作的赞赏。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在马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经常对它使用“好”“停”等字眼,它长成后便能训练得更驯服和更易于驱使。

马的精神象征意义人生感悟发朋友圈

马的精神象征意义人生感悟发朋友圈

马的精神象征意义人生感悟发朋友圈马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象征。

马的精神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马象征着力量、自由、勇气和奔放的精神。

首先,马象征着力量。

马是一种强壮的动物,它的力量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上一直都是无法替代的。

在古代战争中,骑马的战士往往是最为强大和具有威慑力的。

因此,马常常被用来象征力量和胜利。

在现代社会中,马拉松比赛中的“百马力量”也成为了象征着挑战和勇气的标志。

其次,马象征着自由和奔放的精神。

马是一种独立的动物,它们喜欢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跑,追逐自由和自然。

因此,马常常被用来象征着自由、无拘无束的精神。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马被描绘成一种坚定不移的追求自由的动物,成为人们追求自由的精神符号。

另外,马还象征着勇气和顽强的意志。

马是一种非常勇敢的动物,它们能够渡过险恶的河流,跨越陡峭的山峰,久经沙场,展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

因此,马常常被用来象征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人生中,我们也需要像马一样,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保持坚强的意志,不断前行。

最后,马也象征着忠诚和友谊。

马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它们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马是人类忠诚的战友和伙伴,它们与人类共同战斗,共同生活。

因此,马也被用来象征忠诚和真诚的友谊。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像马一样,对待朋友和家人真诚、忠诚,保持友谊的永恒。

总的来说,马的精神象征意义在人类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马象征着力量、自由、勇气和忠诚,这些精神品质无疑会给人们带来许多启发和感悟。

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我们可以从马的精神中获取力量和勇气,坚定自己的信念,追求自由和幸福。

同时,我们也需要像马一样,对待朋友和家人真诚、忠诚,与他们共同度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愿我们都能拥有马一样的精神,迎接人生的挑战,不断前行!。

赞美马的精神的名言

赞美马的精神的名言

马的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高度要求和信任。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人物都拥有着这样一种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传递出了这种精神的力量和美好。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赞美马的精神的名言,探讨一下这种精神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帮助。

“我们必须永远相信自己,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这是马云在谈到创业的时候说的一句话。

这句话表达了马的精神的核心,也是他所倡导的创业精神的精髓。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必须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梦想。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这句话是马的另一句名言。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接美好的明天。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不能气馁,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如果你不努力,你就会被淘汰。

”这句话是马云在谈到竞争的时候说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个时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淘汰。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谁,而是时间。

”这句话是马云在谈到竞争的时候说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只有这样,才能在时间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年轻人要有梦想,要有追求。

”这是马云在谈到青年人的时候说的一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年轻人要有梦想,要有追求,要不断努力,不断挑战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赞美马的精神的名言,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话语,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传递。

这种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帮助,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赢得人生的胜利。

马匹文化专题教学:研究《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案

马匹文化专题教学:研究《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案

马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又蕴含着人与马之间紧密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因此,在学校的语文课程中,我们有必要对马匹文化进行专题教学,以便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本次专题教学的教材为《马》,该教材由王安忆创作,主要讲述了她童年时期和家里的马儿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她对传统文化中关于马的各种认识和记忆。

该教材有着较高的文学性和可读性,适合广大学生阅读。

一、教学目标1.了解马匹文化的基本知识,理解《马》中所涉及的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中情感和思想的感知和理解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表达对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期,以及是否有过与马相近的真实经历来调动学生对马匹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分别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细读,对《马》中所涉及的馬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同时,带领学生探讨王安忆为什么要写一篇篇与马有关的文章,并帮助学生理解王安忆作为女性作家,在文中所表达的个人情感和文化记忆。

第三步:交流与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在阅读《马》中有何感悟和认识,理解大家对马匹文化的不同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讨论结果整理成文章,并互相分享、评价和指正,协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四步: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马》中所述的马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

该文章可以是故事、评说、议论、描写等不同形式,要求学生突出思想感悟和语言表达。

第五步:分享与评价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文章,并在课堂内相互评价和指正,加深学生对自己写作水平的认识和发现潜在的问题。

同时,也在分享中推选出一些较为优秀的文章,并展示在班级课堂内供大家观摩。

三、教学评估1.以课堂讨论、学生写作和分享为主要评估方式,根据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及思想深度给予评价。

马的精神象征意义人生感悟发朋友圈

马的精神象征意义人生感悟发朋友圈

马的精神象征意义人生感悟发朋友圈马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视为力量、自由和勇气的象征。

它们身姿雄壮,奔跑迅猛,被誉为草原的猎手,是许多民族英雄故事中的重要角色。

而作为马的精神象征意义,在人生中也能给我们诸多启示和感悟。

首先,马象征着力量和毅力。

马是草原上的猎手,它们的奔跑速度和耐力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

在人生中,我们也需要拥有这样的力量和毅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气馁不放弃,坚定地向前奔跑,直至成功的彼岸。

其次,马也象征着自由和勇气。

马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矫健的身姿和英勇的气质让人们敬畏。

在人生中,我们也要像马一样保持自由的心灵,敢于面对未知和挑战,不被局限和拘束。

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地去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此外,马还代表着坚定和忠诚。

马在军事和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的忠诚、坚韧和顽强精神深受人们喜爱。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也需要学习马的坚韧和忠诚,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品质的高尚。

马的精神象征意义让我们在人生中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平淡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像马一样充满力量和毅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在逆境中,我们可以像马一样保持自由和勇气,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学习马的忠诚和坚韧,守护我们的情感和信仰。

马的精神象征意义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这些美好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马的美,品味它们的身姿和气质,来激励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马的精神象征意义在朋友圈中分享,也会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和情感。

或许在他们面临挑战和困难时,这些话语能够给予他们力量和鼓舞,帮助他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的起伏。

总之,马的精神象征意义为我们的人生注入了力量和勇气,也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能够拥有更多的感悟和启发。

让我们在生活中继续发扬马的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迎接人生的挑战。

说说马的精神

说说马的精神

说说马的精神
马勇敢顽强,不愿服输,在古代和快速发展的现代,均有体现。

在古代,马被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它的普遍相当于现代的汽车。

因此,在战场上,威风的大将,彪悍的骑兵,快速的战车,庞大的物资,都是马拉马背。

马跑得快,阵势壮观,占据极大优势。

战场上,两军交战,双方以60千米的速度,交叉在一起,马背上的战士手举铁矛,将敌军从马背上击落,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战马四蹄生风,黄沙滚滚,它以排山倒海之势,击败敌军。

马很顽强,关羽骑赤兔马掉进坑里,将被敌军捉拿时,它嘶鸣一声,跳出坑外。

它多么顽强!危险之刻,千钧一发,转危为安。

成功脱险。

顽强是它的信念,拯救了一人一马。

实际上,这又是勇敢的体现,两种精神结合使他们脱离危险境地。

从古代到发展迅速的现代,马的用途越来越少,但赛马则越来越多,从无固定赛场到有固定赛场,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以赛马为竞争,赢得荣誉。

在赛道上自由驰骋,急速奔驰,像野马一样,有着自由的狂野气息,撒开四蹄,像离弦的箭,冲向终点。

马是这样的,勇敢顽强,不愿服输。

马术精神解读

马术精神解读

马术精神解读
马术精神是一种以马为纽带的体育文化精神,它以骑士精神为核心,强调尊重、忠诚、勇敢、自信、自律、坚毅、责任和关爱等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不仅在马术运动中得到体现,也适用于其他体育项目和日常生活。

在马术运动中,骑士精神的体现尤为突出。

骑士精神是一种贵族文化精神,以荣誉、礼仪、谦卑、坚毅、忠诚、骄傲、虔诚等价值观念为基础。

骑士精神要求骑士们不仅具备高超的马术技能,还要遵守严格的道德规范,尊重生命和他人,维护正义和真理。

这种精神不仅在马术运动中得到传承和发扬,也影响了欧洲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除了骑士精神,马术精神还强调责任和关爱。

在马术运动中,骑士们要承担起照顾马匹的责任,包括训练、喂养、护理等方面。

这种责任不仅是对马匹的关爱,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同时,马术运动也需要骑士们具备自律和坚毅的品质,能够忍受磨难和挫折,保持自信和坚定,不断追求更高水平的技能和表现。

总之,马术精神是一种以马为纽带的体育文化精神,它强调尊重、忠诚、勇敢、自信、自律、坚毅、责任和关爱等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不仅在马术运动中得到体现,也适用于其他体育项目和日常生活。

通过参与马术运动,人们可以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提高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古代中国人的马文化

古代中国人的马文化

古代中国人的马文化
古代中国的马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在那个时代,骑兵是战争的主力,所以马成为重要武器。

得到马的人就能打赢战争,因此人们开始重视马匹的养护和繁殖。

随着时间推移,马文化的发展逐步丰富,但不同朝代的马文化却有所不同。

比如,在唐朝,马成为公卿们的时尚,人们开始用诗歌、画作等形式表现对马的热爱和赞美。

到了宋朝,人们更加注重马匹的品种和养殖,并建立了太一神兽(即“太一马”)的概念。

太一神兽是一种极快、极美的马匹,成为宋代富豪们的收藏品和炫耀之物。

此外,到了明代,人们开始把马作为文化和艺术的素材,用马来表达美好的愿景和思想,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在《红楼梦》中,就常常用马比喻人物性格和形象。

古代中国的马文化除了表现在艺术和文化上,在经济和政治上也有很大作用。

如在唐朝,人们发明了图籍来记录马的品种、血
统和养殖方法,有效促进了马匹的繁殖和贸易。

同时,马也成为了一种铁路交通工具,在客运和运输上有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马文化波及面广、深受人民喜爱。

这种文化中存在着关于马的品鉴、繁殖、养护、驾驭技巧等内容,以及一些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

此外,马文化还引导了当时的经济贸易和交通运输,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

无论是对于古代还是现代中国来说,马文化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马”的精神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爱马的民族,马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神兽”。

人们甚至将他与龙关联,古有谓“龙马”。

马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没错,马就是力量,而马的“力量”,不仅在于直接作用,而且,也早已成为一种精神的力量。

中华有马,有居于民族精神中的马的精神。

关键词:马精神中华文化精神马,从远古的沙场尘烟中驰骋而来,雄浑、高昂、豪迈。

几千年来,马用自己的力量和赤诚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随人类的发展流动为一种精神,成就了源远流长的神韵。

马的精神,是忠诚,是高贵,是奔驰,是不可征服。

马的神韵,则是马在与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的历史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奉献美的史诗。

在古今中外人的心目中不单是担任骑乘或负重的工作,它们往往是上流社会身分地位的象征,中国人认为马是行走在地上的龙,阿拉伯人以马为真主的恩赐,值得人的崇拜与爱护中华文明,也可说是出于“马”上。

《周易》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相传六七千年前,有龙马身负“河图”跃出黄河、神龟背负“洛书”浮出洛水,伏羲氏依“河图洛书”演绎出阴阳八卦。

而《易》,也是中华文明思想的源头。

龙马,里面就有马的原型。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有文明的民族,而马也无时不出现在“文明”的词句中:首先,《易》中就多多次出现“马”,《说卦传》曰“乾为马”,《坤卦》也有“坤:元亨,利牝馬之貞”《中孚》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都是关乎“马”,明显看出马已然成为中华智慧的源出一部。

其次,中华民族的诸多思想家,诗人,文豪,都是对马多加赞扬,以马表述思想,有曹植的《白马说》,李白《白马篇》,也有韩愈《马说》,更有《伯乐相马》,有“老马识途”,“马上得天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古来存老马,何必取长途”,“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黄昏饮马傍交河”“马到功成”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更有诸多画家,酷爱画马,画马艺术更是历久不衰,屹立不摇。

中国从唐代开始画马名家辈出,如:曹霸、韩干、韦晏、陈闳,宋代有李公麟(李龙眠),元代有赵孟頫,清代有郎世宁,20世纪有徐悲鸿,近时关仁始创以狂草书法线条画马,正如其论画马诗所写:“余幼好马龙眠马,秀逸风骨屡画成。

书法却学旭素草,画马神速如狂草。

提笔一转双瞳现,侧锋飞过四蹄风。

再把干毫空中捺,鬣尾顺势真龙中。

”古代国家,也多仗着马来守卫,马不单是文明的拉动者,也是战争的负载者,哪朝哪代不是在马上得的天下,马使文明交流,在现代化交通工具普及前,数千年都是马再拉近人之间的距离,不论何时何地,任何一个历史的“脚印”,都也是马的脚印。

如上所说,马是如此“有用”,而马不单单是有“用”啊!中国文化,讲求“体用关系”,在这长久的历史上“用马”的过程中,马也已然成为了“体”的一部分,中华文明精髓智慧的一部分,成为了中华思想本体的一部分,所以我从中华民族精神中,看到了这些“马精神”:乾马精神:是《易经》的精髓之一,《易经》本就是“取象”而来,《系词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而《易经》中非常关键的《乾卦》,就很大一部分意义取自“马”,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不就是一种源自马,或者说“龙马”的精神吗?,乾马多指公马,是取公马一往直前,健行不渝,自强不息的精神,是马追求自由,向往自由奔腾的“前进”气势,是天之纯阳,代表着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

因为龙行于天,天马行空,故有龙马驰骋于天下,“天行健,故君子自强不息。

”代表阳刚劲健的动力、动势、动能。

是勇于去“改变”的精神,是勇于去“挑战”的精神。

龙马精神,应该是源出同乾马精神,唐代李郢的《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意思是说老臣们人老而精神依然健旺,以后用来比喻旺盛奋发的精神。

李白《白马篇》诗中云“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尚书中候·握河纪》:“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

《夏官司馬》廋人:掌十有二閑之政教,以阜馬、佚特、教駣、攻駒,及祭馬祖、祭閑之先牧,及執駒、散馬耳、圉馬。

正校人員選。

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

《尚书》载:“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三皇之一的伏羲氏在这里降服龙马,依其背负的图纹画出河图八卦,创立了最早的文字。

这匹非凡的神骏龙马,开启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肇端。

于是,龙马之与乾马,同又不同,但必相关,取象相通,精神可同。

有一个字这样写:“闯”:将一匹公马关在房间里,马就想出去,马就会要突破房间而去自由奔跑,打破束缚,开拓未来,追求自由,舒张奔腾,这个“闯的精神”,不就是中华精神的精髓吗?不就是马给我们表达的一种精神吗?铜奔马,也曰“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堪称艺术神品,中华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

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

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

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

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

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徐悲鸿曾说“我画马并不是因为它的形体如何美,而是它的精神可贵。

马要求人的甚少,给予的却甚多。

它不畏险阻。

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这些精神,都可谓“乾马精神”。

坤马精神:同样的,《易经》另一关键卦《坤卦》“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yōu】行,先迷失道,後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这里的马,是牝马,即母马。

坤卦的精神,也是关乎马的精神,相对乾卦的公马前进,坤卦的母马,可谓守常。

坤中厚德载物、资生万物,是一种博大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情怀,生命的品德,是天地大德的承载体现。

如果说公马象征人奋进的时候,那么牝马就象征人们安定的时候,就像马群中一匹公马许多匹母马一样,实际上人是大多时候守常,少数时候奋进的,而坤马精神就是人们常态时所发现应有的美好品格,博大的爱,资阳后代,享受生命,积蓄力量,品味生活。

坤马的精神,是中华文明中“柔”“弱”精神的代表,老子《道德经》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母马的品性,不正与水之德相通吗?当代社会,是一个“亢奋”“上进”的社会。

在这无尽的滔滔“乾马奔腾”中,或许我们更该注意一下“安宁”,学习品味一下“坤马精神”了吧!老马精神:中国自古就多以老马来象征人的品质,有“老马识途”《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智,不亦过乎?后也有清·黄景仁《两当轩集》——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以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这就是我们实践成经验的道理,也是对活过的经验的一种肯定。

也有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传神的说老了的良马虽然伏处在马房里,仍想奔腾千里。

后人常以这句“老骥伏枥”来比喻有志之士,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中华文法中的互文通感,取象喻人,何其壮哉!老马精神,也象征着一种“坚忍”,一种可歌可泣的韧性。

臧克家有一首诗,《老马》,就很好的诠释了这种老马精神: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中国由马而来的精神还有很多,比如辕马精神,国马精神等等。

辕马精神出自清朝著名散文家方苞写过一篇《辕马说》:余行塞上,乘任载之车,见马之负辕者而感焉。

古之车,独辀加衡而服两马。

今则一马夹辕而驾,领局于轭,背承乎韅,靳前而靽后。

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其下阤也,股蹙蹄攒而后能抗其辕之伏也。

鞭策以劝其登,棰棘以起其陷,乘危而颠,折筋绝骨,无所避之。

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与。

其渴饮于溪,脱驾而就槽枥,则常在众马之后。

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乎?然其德与力非试之辕下不可辨。

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不能调也。

驽蹇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

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泞旋淖陷,常自顿于辕中,而众马皆为所掣。

呜呼!将车者其慎哉。

这是一篇喻用人的文章,做好一匹辕马,也实不易,辕马精神,也不正是当代很多人缺少的一种时代的担当吗?国马精神出自唐李翱的《國馬說》:有乘國馬者,與乘駿馬者並道而行。

駿馬齧國馬之鬃,血流於地,國馬行步自若也,精神自若也,不為之顧,如不知也。

既駿馬歸,芻不食,水不飲,立而栗者二日。

駿馬之人以告,國馬之人曰:「彼蓋其所羞也,吾以馬往而喻之,斯可矣。

」乃如之。

於是國馬見駿馬而鼻之,遂與之同櫪而芻,不終時而駿馬之病自已。

夫四足而芻者,馬之類也;二足而言者,人之類也。

如國馬者,四足而芻,則馬也;耳目鼻口,亦馬也;四支百骸,亦馬也;不能言而聲,亦馬也;觀其所以為心者,則人也。

故犯而不校,國馬也;過而能改,駿馬也。

有人焉,恣其氣以乘人,人容之而不知者,多矣。

觀其二足而言,則人也;耳目鼻口,亦人也;四支百骸,亦人也;求其所以為人者,而弗得也。

彼人者,以形骸為人;國馬者,以形骸為馬。

以彼人乘國馬,人皆以為人乘馬,吾未始不謂之馬乘人。

悲夫!这种国马的大度,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性了吧!马一开始只是一种动物,之后被驯化,但是,在这长久的时间的与人相濡以沫后,马早就成就了人们的精神,人们也已经融入了马的精神,就算在现代化了的今天,汽车遍地,火车飞机,马虽然已然退居偏隅,但马精神,却从未从人们心中离开,从语言文字,到思维方法,“马”已在中华文明的血液中奔腾,更古不息!参考文献:《周易注释》黄寿祺张善文撰上海古籍出版《中华民族的尙马精神》钟丰彩著《江西文物》《道德经的智慧》杨炘著线装书局《老马精神》张伟巍作《河南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