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借物抒情__教案共16页
微课课件借物抒情

首先要抓住所托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 绘。这个“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指它的 局部特征。联想要恰当,就必然采用象征手 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想、运用 象征手法的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请看下面景物,任选写景的角度(外部形体、 表面色彩、形成条件、本质特征、生长过程、
相互关系等),抓住景物特点,你能想到或感 悟到什么,能抒发怎样的情感?请任选1种你最 熟悉的景物,也可自选你最喜欢的景物。
荷花
昙花
玫瑰
稻穗
是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 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它属于间接抒情的一种。
找准“物”与 “情”的“相似点”。 相似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 间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情”之间的内 在联系。描述时,自己的“情”要以“物”的 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 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 使物品与情感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借物抒情》

作文《借物抒情》教学设计西安益新中学江德松学习目标:1.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点:掌握什么是借物抒情的写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借物”抒情这一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特点出发,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感知和理解世界,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
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些绿荫和花香。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什么叫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三、古人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很多文章里面都有借物抒情的运用。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借什么物抒什么情?借对月亮的描写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诗人为什么会看着月亮就会产生思乡情呢?因为中秋月圆时正是万家团聚时,所以诗人看着皎洁的明月会情不自禁产生思乡之情。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诗又是借物的什么特点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一句是借桃花潭水的千尺深抒发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第二句是说诗人的愁思就像这一江东流的春水绵绵不绝。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个诗句又是借什么物抒什么情?这里是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人的悲欢离合之情。
景跟情感有什么联系?描写的这个景物和要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四、课文中的借物抒情《雪》中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借物抒情教案精选

借物抒情教案篇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作文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触景生情”、“融情于景”;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3、掌握借景抒情作文的一些详细方法;二、教学重点:掌握融情于景的写法;三、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理解;四、教法:教授法五、学法:仿写法六、教学时数:一教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那么,写景的文字就不能是为写景而写景,应该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二)如何处理“景”与“情”1、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一篇好的文章作者都是带着强烈的感情来描绘客观事物,把本人的感情融入到客观事物之中,所写之景都被给予了浓重的主观色彩,这确实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如“生命中总有这么些光阴,为春天百花争艳而迷恋,为夏天炫丽多姿而热诚,为秋天红叶洒疆而痴情,为冬天冰封万里而狂舞;踏着朝阳向青春征询好,寻着和风向如今奋斗,伴着霞光向今后致敬;我们走过的流年,错过的风景,虚度的光阴,而时只剩下残缺的经历,每一段都播放着喜与悲、苦与乐、泪水与欢笑。
如今流年过半,我,你们都坚强。
每一份辛酸都承载一段故事,我和你就书写在那春、那夏、那秋、那冬、那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由于那有你我完满的邂逅及微光的红晕。
”2、情随景生,触景生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某种景物,心中乎有所感,思绪万千,进而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来吧本人的感情表达出来,这确实是所谓的“情随景生,触景生情。
”如“静静地走在这条长街,心生不由的颤抖些许,熟悉且又充满着生疏。
仰头看着阳光普照出的疲乏,带满了颓丧的色素感,这应是秋天,永不变却的颜色和忧伤。
悲凉经风划过指尖,经历犹新忆出昨天。
然、最后的回不去,只是所有的曾经来过。
好似、那些经历中的人儿,那些经历中的事儿,还有那个旧光阴中,孤傲轻狂的年少,都将填满在回忆的脑海中翻阅出无数过去。
”3、以景衬人,以人带景俗话说“立即看将军,花间观美人。
”以景衬人确实是让景物为衬托人物效劳,为把景物写活,常常采纳以人带景的方式,由人物把景物带出来,让读者通过景物来理解作者的心境。
借物抒情教案

借物抒情教案教案标题:借物抒情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借物抒情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写作技巧,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
3. 学生能够培养情感表达和创造力,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借物抒情的概念,并给出一些例子,如通过描写一朵花来表达自己的喜悦、通过描写一只小鸟来表达自己的自由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借物抒情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的情感。
讲解:3. 教师讲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技巧,如通过形象的描写来让读者感受到情感的强烈,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加作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4. 教师示范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注重语言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同时解释自己在作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实践:5.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例如一朵花、一杯咖啡等,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
6.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巩固:7. 学生个人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或是教师提供的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8. 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9.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借物抒情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借物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持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延伸活动:- 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借物抒情作品,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 组织学生进行借物抒情的写作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拍摄一组照片,并撰写一篇借物抒情的作文,将照片和作文结合展示。
借物抒情作文教学设计范例

借物抒情作文教学设计范例学习目标1、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第二课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童话:有一个圆被去掉了一个三角楔,于是它就去寻找自己丢掉的那个缺口,一路上,它欣赏到了美丽无比的花草树木,跟正在晒太阳的毛毛虫做游戏。
有一天,它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个缺口,它成了一个完成的圆了,随后飞快地向前滚动,世界完全变了样,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美丽了。
于是,它果断地丢掉了那个三角楔,又变成了一个残缺的圆,带着残缺和喜悦的一路前行、一路欣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有缺憾的圆,在生命的行程中,我们都要怀着喜悦的心情,一路走来,一路欣赏,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感受借物抒情1.学生背诵《陋室铭》,教师点拨,让学生认识借物抒情。
2.学生背诵《爱莲说》,教师点拨,再次感受借物抒情。
这两篇文章,作者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物”,而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情”。
这样的委婉抒情的写法,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回味、欣赏的空间,使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3.仿写:大自然时时刻刻给我们以启示:看到幼苗冲破岩层,我们感到生命的顽强;看到江河奔腾不息,我们感到时间的飞逝。
理解借物抒情1.齐读冰心的赠言。
我们写作一方面是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激励自己走上越来越阳光的生活之路,另一方面,也给他人以启示,及勉励。
所以,由外在的物引发自己内心的情,需要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也需要你有一个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动的心灵。
2.回顾名家的“借物抒情”。
小思的《蝉》席慕蓉的《贝壳》小结:初一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叙事散文的写法,我们要从一件事中懂得一个生活的道理,或者从几件有内在联系的事情中获得某种启示。
现在我们学习的借物抒情散文,那视线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周遭的世界,发现生活之美,感受生命之美。
3.你认为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来写文章,应该写出哪几方面的内容?写前引路任选一篇回答。
借物抒情类文阅读教学设计

借物抒情类文阅读的教学反思与 改进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衡量 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表现 教学目标是否在课程结束后得到了有效的评估和改进
选取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借物抒情类文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01
借物抒情类文阅读 的教学目标
借物抒情类文阅读 02 的 教 学 内 容
借物抒情类文阅读 03 的 教 学 方 法
借物抒情类文阅读 04 的 教 学 评 价
借物抒情类文阅读 05 的 教 学 反 思 与 改 进
借物抒情类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掌握借物抒情类文的基本特征 理解作者通过物象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学会分析借物抒情类文的写作技巧和手法 培养学生对自然、人文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借物抒情类文的写作技巧 和特点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促进课堂互动和讨论
教学内容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生分 组讨论,共同探究 文本中的借物抒情 手法
深入探究:引导学 生深入挖掘文本中 的情感和思想,理 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本分析:通过分析文 本中的语言、结构和修 辞,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借物抒情的手法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相 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理 解和感悟,加深对借物 抒情类文阅读的理解
讲解如何通过阅读理解作者 的情感和思想
借物抒情 教案

(2007宁夏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 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 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 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 “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 种什么样的情怀?
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 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10质检一 秋海棠 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 “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花朵娇小(1分)、颜色红 山野的闲适生活。 艳(1分)、姿态美丽(1分); “独含秋气”写秋天开 (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花( 1分);“暗有清香”写自有香气(1分)。 (4分) 本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1分)诗人以秋海棠借指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 品行高洁的人(1分)。后两句中,“清香”喻指一种高 析。(4分) 洁的品德,“幽人”指高洁的隐士,这两句诗借赞美秋海 棠,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淡泊情怀。(2分)
强化练习
鹧 鸪
1阅读下面诗歌,请回答以下问题 品类 鹧 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这首诗是怎样写鹧鸪的 ?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 手法:运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首联咏其形,以下 鸣声酷似“行不得也哥哥” 各联咏其声。 故古人常借其声抒写逐客游子之情怀 首联颔联绘形绘声。首联“锦翼”写出鹧鸪斑斓的羽毛, 颔联写雨后花落中鹧鸪的啼鸣, 颈联尾联侧面烘托。颈联看似写人,实则间接写鹧鸪声之 悲,尾联写鹧鸪相呼相应,以湘江苦竹作衬托,终日悲啼 到晚。 感情:这首诗写出羁旅乡思之愁,写出内心的悲苦。
《借物抒情》教学设计

《借物抒情》教学设计《借物抒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细心观察,学会抓住物的特点2、运用联想和想象,正反向思维的方法,挖掘事物的象征意义及内涵3、学会以物为手段进行抒情教学重点:细心观察,学会抓住物的特点运用联想和想象,正反向思维的方法,挖掘事物的象征意义及内涵教学难点:学会以物为手段进行抒情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明晰概念1、习题导入请把左边和右边的相对应的项用线连起来。
白杨礼赞托物言志紫藤萝瀑布借物喻人爱莲说借物说理2阅读鲁迅的《雪》片段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读完这个选段的内容,说说它是怎样借物抒情的?(1)借的是什么物,物的特征是什么?(2)朔方的雪象征着什么?(3)选段借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概念界定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的进行具体描写,来寄托某种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提示:物——(动物、植物、景物、日常生活之物)情——或来明自己的心志,或表达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或抒发某种感情。
二、细心观察,挖掘物征1看图说话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抓住物体的特征,挖掘物体的比喻意义、象征意义或者精神内涵,看图说话给出四幅图片分别是沙漠玫瑰、秤、翱翔的雄鹰、山核桃2教师点拨,激发思维如何挖掘事物的特点,真正的要用好这种手法,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1)充分挖掘物的特征和内涵思考角度从物的外部形体去思考从物的形成条件去思考从物的本质去思考从物的生长过程去思考从物的相互关系去思考(2)运用联想和想象,架起桥梁联想是连接物与情之间的桥梁。
我们可以抓住物的特点,发现物的象征意义,向社会生活、人生感悟、生命价值等方面进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