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李白
古诗古风·容颜若飞电翻译赏析

古诗古风·容颜若飞电翻译赏析
《古风·容颜若飞电》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
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华发不耐秋,飒然已衰蓬。
古来圣贤人,一一谁成功。
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
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
【前言】《古风·容颜若飞电》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此诗主旨为感时光之易逝,叹年华之不青,悲事业之未成。
【注释】⑴飘风:旋风。
⑵飒然:凋零、衰老的样子。
⑶“君子”二句:晋葛洪《抱朴子》: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
两句意谓君子小人,皆逃不出阴阳变化。
【翻译】人的容颜就像闪电一样容易飞逝,美妙的景色如同飘风一样容易变幻。
碧绿的草,霜一打就枯萎,日西落,月东升,时光不停留。
黝黑的华发,转眼就象霜打的芦苇,白了少年头。
放眼千古,并不是所有的圣贤之人都可以成功。
君子和小人有什么区别?都在阴阳轮回当中。
怎如仙人广成子,乘云驾鹤,缥缈飞鸿。
【赏析】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八首。
此诗言时光飞逝,年岁易衰,圣贤求仙未见成功。
这是李白遗憾之遗憾,是他咏叹调的主旋律,是他一生的痛,每每用修仙来逃避。
诗中说,君子小人,一一物化,个个难逃造化,唯广成子,驾鸿登仙。
末二句为全诗主旨,旨在遵奉道家的清静无为。
广成子为道家仙人,据传,他就是就是老子。
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古诗古风·太白何苍苍翻译赏析

古诗古风·太白何苍苍翻译赏析《古风·太白何苍苍》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灿然启玉齿,受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世与人别。
【前言】《古风·太白何苍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这是一篇游仙诗。
诗人自述在太白山上,遇见一位仙风道骨的真人。
真人给他传授了炼丹秘诀,这使他五内俱热,决心炼丹,修成正果,永别人间。
【注释】⑴邈尔:高远的样子。
⑵绿发:乌亮的鬓发。
⑶披云:拨开云雾。
⑷冥栖:静默栖居。
⑸灿然:鲜明的样子。
⑹铭骨传其语:是“真人传授其语,我刻骨铭心记取”的倒装紧缩句。
⑺苍然五情热:谓内心一下子冲动起来。
苍然,匆遽的样子。
五情,喜、怒、哀、乐、怨,这里指情绪。
【翻译】西安太白山郁郁葱翠,高耸入云,繁星在它的头顶森然排列。
距离天空也只有三百里地,邈然与人世间隔绝。
山中居住着一位绿色头发的老翁,身披白云朵,卧在古松的白雪上面。
不笑不语,默默然然,在幽暗的洞穴中冥想。
我来太白山,有幸遇到了这位真人,我长时间的跪在他的面前,恳切地请求授予修仙的宝诀。
不笑不语的他,粲然大笑,露出了满口的白牙,授予我如何练丹药的宝贵口诀。
我刻骨铭心地牢记下他的密诀以后,他就如同闪电一样快速地消失。
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心绪油然在脑海中荡漾不平。
那真是打翻了调味品柜,酸甜苦辣味味齐全。
从现在开始,我要依照他的宝诀练仙丹妙药,远离世界,远离人群。
【赏析】此诗为《古风五十九首》组诗的第五首。
此诗大约作于李白三十多岁第一次进长安求官受挫折以后,当时他爬过一次太白山。
应该说:每当李白受大的刺激以后,都有强烈的出家思想来平衡情绪。
过后,浓浓的挥之不去的入世愿望又会召唤他回到现实世界。
这是一首梦仙诗,梦神经常光顾李白,给于他灿烂的梦境,也许其中也有酒神的帮助。
古诗古风·黄河走东溟翻译赏析

古诗古风·黄河走东溟翻译赏析
《古风·黄河走东溟》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前言】《古风·黄河走东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此诗感叹时光流逝,人世苦短,年貌易改,言外有劝人惜时之意。
【注释】⑴东溟:即东海。
⑵“逝川”句:喻失去的光阴。
⑶春容:少年之容。
⑷秋发:衰暮之发。
⑸云螭:云中之龙。
螭,传说中的独角龙。
⑹“吸景”句:谓阻止太阳运行,即让时光停止。
这里,吸与驻同义,都是阻止之义;景与光彩同义,都指日。
【翻译】浩荡黄河,滚滚东去,一刻也不停留,太阳东升西落,何时慢下过它的脚步?时光就如同这东去的黄河,西落的日头,匆匆忙忙地奔走我也不再年青,春花萧瑟,已经到了秋后,只有白发如霜撒满头人啊!怎么可比劲松?年年常绿,青春难以挽留。
我欲乘飞龙而去,吸取日月的光华,让青春永放光彩。
【赏析】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一首。
此诗当作于中晚年,白发已经比较多的时候,每当临镜的时候,都仿佛在提醒诗人抓紧时间,学道抑或学佛。
其实回报社会是他永远不改的情怀,只是壮志不酬,悲愤满怀。
前四句言时光易逝。
首二句比兴。
中四句言年貌易改。
末二句突发奇想——阻挡日光前进。
这是李白浪漫主义诗句的典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李白古风诗

李白古风诗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古诗古风·昔我游齐都翻译赏析

古诗古风·昔我游齐都翻译赏析《古风·昔我游齐都》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秀俊,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世路多艰险,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
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
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
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前言】《古风·昔我游齐都》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此诗可看作是独立的三首诗,也可看作是一首梦仙诗,借梦幻指明人类生活的畸形性。
【注释】⑴华不注:山名。
在山东济南市东北。
⑵萧飒:寂寞凄凉。
⑶“了知”句:了知,明知。
赤松,仙人名。
⑷凌倒景:谓升上天空,向下看日月。
景,日光。
在日月之上,向下看,故曰倒景。
⑸勖:勉励。
⑹去去:越离越远。
⑺倏:忽然。
飘风,暴起之风。
⑻《紫金经》:炼丹之书。
⑼“终留”四句:《列仙传》:安期生者,琅玡阜乡人也。
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
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緉(双)为报,曰:”后十年,求我于蓬莱山。
”始皇即遣使者徐巿、卢生数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逢海波而还。
【翻译】以前我游齐国首都济南的时候,曾经攀登上华不注峰。
只见山岭苍翠,高峻入云,犹如一朵擎天的绿荷花。
我还遇见了一位白发童颜仙人,他就是赤松子。
赤松子借给我一头白鹿,他自己却乘坐两条青龙。
我欣然含笑与他一起凌空而上,日月大地都留在我们的身下成为倒影。
临行前,亲朋好友来送别,泪水如雨雪霏霏,牵衣不舍似杨柳依依。
希望他们有青松般的耐寒心,历霜雪而愈年轻。
人世间多凄风苦雨,白日喜欢衰退人的红颜。
此一别就是千万里,何时相见只有天知道啊!人生苦短啊,生死如旋风,一瞬即去。
纵然有紫金经,也恐怕误了白头翁,不能及时得道。
李白诗词鉴赏之《古风》

李白诗词鉴赏之《古风》《古风》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xian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赏析】:宋朝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
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
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
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
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
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
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
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
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
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
春秋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
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
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
“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
《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
古风李白原文及翻译

古风·其十九
【作者】李白【朝代】唐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古风》李白全诗鉴赏

《古风》李白全诗鉴赏《古风·齐有倜傥生》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古体诗作品。
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寄托自己的感慨,真实地反映出李白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复杂,激情与淡泊。
古风(其十)齐有倜傥(1)生,鲁连(2)特高妙(3)。
明月(4)出海底,一朝开光曜(5)。
却秦振英声(6),后世仰末照(7)。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8)。
吾亦澹荡(9)人,拂衣(10)可同调(11)。
【注释】倜(tì)傥(tǎng):气宇轩昂,不受拘束的样子。
鲁连:战国时期齐人鲁仲连。
高妙:杰出,出众。
明月:指夜明珠。
《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珠有夜光、明月,生于蚌中。
”光曜(yào):光辉。
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义不帝秦,却秦救赵一事。
末照:犹余光也。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典故,可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尚气节。
游赵之时,恰遇秦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求援于魏国,魏安釐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尊秦为帝。
鲁仲连往见赵相平原君,陈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赵王抗秦之决心。
鲁仲连帮助赵国坚定信念击退秦军后,平原君赵胜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复见。
澹(dàn)荡:淡薄,不慕名利。
拂衣:超然高举的意思,表示语气坚决。
同调:谓志趣相合。
【白话译文】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妙。
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
他用雄辩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建立莫大功勋。
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
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
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
【创作背景】《古风·齐有倜傥生》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风其一(唐)李白羽檄如流星①,虎符合专城②;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③,三公运权衡④;天地皆得一⑤,澹然四海清⑥。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⑦;渡泸及五月⑧,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⑨。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如何舞干戚⑩,一使有苗乎!题解唐玄宗天宝年间多次发动对外用兵。
这首诗是写天宝十年征兵讨伐南昭王阖罗凤的事。
这次兴兵先后出动了二十万人,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作者对于朝廷穷兵黩武、不顾人民痛苦的“开边”政策极端反对,认为对待外族应该采取以德服人的和平政策而不应轻易用兵。
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这种反战的主张。
注释①羽檄——古时候征调兵员的文书,或其他急要军书,上面插羽毛取迅速之意。
②虎符——虎形的兵符(发兵的信符),竹制,上面写字,剖分为二,两地分执,合以取信。
专城——一城之主,指州郡的主官。
③紫微——星座名,主应天子,这里指君王。
④三公——唐代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这里指元老大臣。
⑤天地句——《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说天下太平的意思。
⑥澹然——宁静貌。
⑦楚征兵——当时征募两京及河北河南兵南征,要经过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⑧泸——泸水。
唐朝时称金沙江为泸江,在云南省。
⑨炎方——南方炎热之地。
⑩如何二句——干是盾牌,戚是大斧;舞干戚即执干戚而舞,是古代一种兵舞。
相传虞舜时有苗民不服,禹请征伐,舜认为是自己德不厚的缘故,用兵非道,于是修教三年,执干戚而舞之,对有苗“敷文德”,有苗因而感化归顺。
语译调兵的文书急如流星,虎符发到州县,催促出兵。
都说边情紧急,到处喧呼;惊起了树头宿鸟,黑夜飞鸣。
君王的德威象太阳照耀四境,朝中有能臣,掌理国家大政。
真是全国享太平,四海尽清明!什么事闹纷纷?道是朝廷大征兵;要五月渡泸水,赴云南去远征。
胆小的老百姓,不比久历戎行的士兵,谁也怕去炎热的远方,长途行军。
儿子们哭号着,辞别双亲,天地愁惨,使日月也象失去了光明!眼泪已经哭尽,快要流出血来;悲伤摧折心肝,相对泣不成声。
象困乏的犬羊,面对着猛虎,又象绝望的海鱼,难逃大鲸的吞并。
一千个出征军人,不见有一个回家,已经给拉上壮丁,哪能再望活命!为什么不修王道,敷文教,以德服人?使夷人归心臣服,边境永保安宁!其二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其三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其四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
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
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
时登大楼山,举手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轮。
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
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其五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其六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
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其七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
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其八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其九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其十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其十一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其十二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
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
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其十三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
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
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
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沉冥。
其十四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其十五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赏析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
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
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
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
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
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
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
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
“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
《史记。
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
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
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现实不合理想,怀才不获起用,那就只有远走高飞,别谋出路,但是前途又会怎样呢?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
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黄鹄举”是什么意思。
他解释说,鸡忠心为君主效劳,但君主却天天把它煮了吃掉,这是因为鸡就在君主近边,随时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鸡那样忠心效劳,却受到珍贵,这是因为黄鹄来自远方,难得之故。
所以我要离开君主,学黄鹄高飞远去了。
鲁哀公听了,请田饶留下,表示要把这番话写下来。
田饶说:“有臣不用,何书其言!”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
燕王立他为相,治燕三年,国家太平。
鲁哀公为此后悔莫及。
(见《韩诗外传》)李白在长安,跟田饶在鲁国的处境、心情很相似,所以这里说“方知”,也就是说,他终于体验到田饶作“黄鹄举”的真意,也要离开不察贤才的庸主,去寻求实现壮志的前途。
但是,田饶处于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逞霸,士子可以周游列国,以求遂志。
而李白却是生活在统一强盛的大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选择君主。
因此,他虽有田饶“黄鹄举”之意,却只能“千里独徘徊”,彷徨于茫茫的前途。
这末二句,归结到怀才不遇的主题,也结出了时代的悲剧,形象鲜明,含意无尽。
《古风》五十九首都是拟古之作。
其一般特点是注重比兴,立意讽托,崇尚风骨,气势充沛,而语言朴实。
这首显然拟阮籍《咏怀》体,对具体讽刺对象,故意闪烁其词,但倾向分明,感情激越,手法确似阮诗。
这表明李白有很高的诗歌艺术素养和造诣。
但从诗的构思和诗人形象所体现的全篇风格来看,这诗又确实保持着李白的独特风格。
如上所述,首四句是咏历史以寄理想,但手法是似乎直陈史事,不点破用意。
次四句是借成语以慨现实,但都属泛指,读者难以猜测。
末二句是借故事以写出路,但只以引事交织描叙,用形象点到即止。
总起来看,手法是故拟阮籍的隐晦,而构思则从理想高度来揭露现实的黑暗,表现出李白那种热情追求理想的思想性格,和他的诗歌艺术的一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其十六宝剑双蛟龙。
雪花照芙蓉。
精光射天地。
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
飞沉失相从。
风胡灭已久。
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
楚山邈千重。
雌雄终不隔。
神物会当逢。
其十七金华牧羊儿。
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
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
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
可以炼精魄。
其十八天津三月时。
千门桃与李。
朝为断肠花。
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
古今相续流。
新人非旧人。
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
谒帝罗公侯。
月落西上阳。
余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
朝下散皇州。
鞍马如飞龙。
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
志气横嵩丘。
入门上高堂。
列鼎错珍羞。
香风引赵舞。
清管随齐讴。
七十紫鸳鸯。
双双戏庭幽。
行乐争昼夜。
自言度千秋。
功成身不退。
自古多愆尤。
黄犬空叹息。
绿珠成衅雠。
何如鸱夷子。
散发棹扁舟。
其十九西岳莲花山。
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
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
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
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
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
豺狼尽冠缨。
其二十昔我游齐都。
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
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
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
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
欣然愿相从。
(一本此十句作一首)泣与亲友别。
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
努力保霜雪。
世路多险艰。
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
去去何时还。
(一本此八句作一首)在世复几时。
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
白首愁相误。
抚己忽自笑。
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
安得闲余步。
终留赤玉舄。
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
苍苍但烟雾。
(一本此十二句作一首)其二十一郢客吟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