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拾遗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课内阅读】《虽有佳肴》初一练习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虽有佳肴》初一练习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虽有佳肴》初一练习及答案以下就是为同学们搜集的《虽有佳肴》初一练习资料。

希望同学们学习进步。

《虽有佳肴》初一练习及答案《虽有佳肴》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1.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 )自强( )兑命( )学学半( )2. jiā yáo qiǎng yuèxiào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虽有嘉肴(2)弗食(3)不知其旨也(4)不知其善也 (5)然后能自强也 (6)虽有至道(7)教学相长 (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9)教然后知困(10)然后能自反也 (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13)其此之谓乎4.(1) 即使(2)不 (3) 甘美(4)好,妙 (5) 自我勉励 (6) 达到极点(7)增长 (8) 因此(9)不通,理解不了 (10) 反省自己 (11) 勉励(12)教(13) 大概5.掌握下列词的古今异义;(1)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3)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4)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5. (1)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3)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4)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6.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 《礼记》二则 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

人教版 《礼记》二则 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

《礼记》二则比较阅读专练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虽有嘉肴》(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③,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为人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琴于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文:⑵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译文: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虽有嘉肴》(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虽有嘉肴》(附答案)

6 虽有嘉肴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其.此之谓乎(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教/然后知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然后/能自反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2016·永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1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1)虽有佳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学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教然后知困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2分)答案:11、(1)即使(2)甘美(3)教(4)好处12、B13、略14、略《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2(一)(11分)《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嘉肴》学习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学习练习附答案

《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别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从前各样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要言不烦,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说了然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课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蔽一个流传到现在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区分以下句子的节奏,领会古汉语独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知困,而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说以下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而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课相长()⑧是故学而后知不足()⑨教而后知困()....⑩而后能自反也()⑾而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而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以下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

(3)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知困,而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课相长.也。

三、掌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双方面进行道理论述,进而得出“”的看法,最后又引用“”来深入重申论点。

《虽有佳肴》练习参照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别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从前各样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要言不烦,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说了然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课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虽有嘉肴》练习题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题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题附答案《虽有佳肴》课堂测试一、背景链接(介绍作者):《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二、填空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⒀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6、(1)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8.“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一、背景链接(介绍作者):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14..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虽有嘉肴含答案

14..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虽有嘉肴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虽有嘉肴【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奉思:思念。

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 (2)然后能自反也反:_______ (3)诚能如是是:_______ (4)令心意不驰走走: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分)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2分) 9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译文:师川外甥(说明:这是黄庭坚写给徐俯的书信。

徐俯,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母亲是黄庭坚从姊。

因少有诗才,徐俯深得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舅舅黄庭坚的赏识。

)别后没有一天不在思念。

春风和煦,暖意融融,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够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不久前你告知我说:“自己应当用功十年,修养心性,研讨学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2-16题。

(共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荆:灌木名。

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
(1)不知其旨.也旨:(2)负.笈不远险阻负: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4.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15.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

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

【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16.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2分)
12.(1)旨:甘美(2)负:背
评分说明:(2分)每题1分。

13.(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评分说明:(4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是故”“困”漏译或错译扣1分。

14.B
评分说明:(1分)
15.D
评分说明:(2分)
16.示例: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

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人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评分说明:(2分)围绕两文,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