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要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进而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低年级又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起点,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说话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丰富多彩、优美生动的情境,引领学生进入说话的氛围,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生动的口语交际情景;可以通过游戏、表演、画画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兴趣;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竞赛激发兴趣;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浓浓的兴趣。如教学《春到梅花山》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现出书中描绘的梅花山的生动景象,通过优美的图像,美妙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了梅花山的美景中,激发了他们对梅花山美丽景色的向往。此时,我再相机提出:“一年除了春季,还有三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的小手像雨后春笋般冒了起来,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别人诉说自己心中对四季的喜爱赞美之情。有的孩子站起来说:“我喜欢春天。春天有各种各样的花。”有的孩子站起来说:“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热,我可以和爸爸去游泳。”还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 比丽克孜 容摘要:通过对学生课堂倾听现状的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1、需要填充的成长特点。2、改革滞后的课堂教学。3、怎样使课堂活起来。采取的措施:建 立、亲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使教学容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当评价,鼓励倾听;教给方 法,善于倾听。 关键词:倾听现状方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各种实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都在倾听。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倾听则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倾听是一种技巧,是一种修养,是一门艺术,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小学生课堂学习中捕捉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一个同学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同学就开始议论对错;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

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在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低段课堂上屡见不鲜,纠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多么的重要。 对此,我们应该认真思索,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落实有效倾听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最终学会如何倾听,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养成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 叶圣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在当今课堂,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一种倾向:一个同学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嘴巴不停地喊:“我来,我来……”。老师刚提出作业要求,有几个同学又问,老师刚纠正同学的错误答案,另一个同学又重复同样的错误……凡此种种,都是学生不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引起的。如何改变现状,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倾听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1、指导学生学会倾听的姿势 手势或身体动作能够反应学生是否倾听。课堂上,我们对听的姿势要给予认真指导。如:听老师讲话或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注视对方,手不做其他小动作,嘴巴不发出声音,以示尊重。倾听中,若同学的回答与自己思考相一致,则致以微笑或点头或给一个眼神等非语言信息以示自己在听。若听不明白皱一下眉或做一个苦脸或在白纸记符号。 2、引导学生保持理解的心态

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策略谈

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策略谈 摘要:加强说话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和小学生的性格爱好,激发兴趣,让学生敢说;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加强指导,让学生会说。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话训练小学生 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说话语不从心、词不达意。那么,如何迅速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呢?这是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敢说 说话训练有一定的目的性,说话内容具有选择性,和学生平时自由说话有很大区别。正因为如此,往往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兴趣是小学生练习说话的最大内驱力,只有注重兴趣培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主动性。 1.目的性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告诉学生说话训练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与人交流,有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在说话训练时,可以讲一些播音员、著名节目主持人或名人名嘴的故事,使小学生从小就知道说话的重要性。

2.利用各种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笔者用精彩的录音、直观的教学挂图、逼真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学生情不自禁地动起来。当要求同学们分别模仿狼和小羊说的话时,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脸上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此外,我们还可通过讲故事、猜谜语、语文知识抢答等形式,使学生说话积极性持久不衰。 3.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实行“鼓励政策”,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各种结果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进行小结课文内容时,先让学生边看图读课文边思考:小松鼠是怎样认识花生果的?小松鼠看到花生“黄灿灿的小花”,心里是怎么想的?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小松鼠找到花生果没有?你们知道花生果到哪里去了吗?然后指名回答。对说得好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表扬鼓励;对胆小的学生,只要有一点点可以肯定的,都给予及时表扬。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花生好吃”这个话题上,回答时容易“跑题”,即使这样,教师也要耐心引导,让学生互相补充,并不断给予激励。这样,不但能消除个别学生不愿说、不敢说的心理障碍,还会激励他们敢于尝试,争着发言的自信心,达到调动说话积极性的目的。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

(完整版)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董军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以六年级1班为例,全班35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9人,山西、乌盟、甘肃、张北县、东北、四川等地的学生26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见表1—3)。 表1:随机抽查的一节阅读教学课13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发表时间:2018-03-14T16:09:38.32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2期作者:张匡菊[导读]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当今时代给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我们语言教学工作的挑战。 张匡菊(兴仁县第三小学贵州兴仁 562300) 摘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当今时代给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我们语言教学工作的挑战。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教师示范和播放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示范,提供多种说的机会,进行多种方法训练。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和小学生的性格爱好,激发兴趣,让学生敢说;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加强指导,让学生会说。 关键词:语文教学;说话训练;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2-0088-01 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说话语不从心、词不达意。那么,如何迅速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呢?这是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敢说 说话训练有一定的目的性,说话内容具有选择性,和学生平时自由说话有很大区别。正因为如此,往往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兴趣是小学生练习说话的最大内驱力,只有注重兴趣培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主动性。 1.目的性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告诉学生说话训练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与人交流,有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在说话训练时,可以讲一些播音员、著名节目主持人或名人名嘴的故事,使小学生从小就知道说话的重要性。 2.利用各种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笔者用精彩的录音、直观的教学挂图、逼真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学生情不自禁地动起来。当要求同学们分别模仿狼和小羊说的话时,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脸上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此外,我们还可通过讲故事、猜谜语、语文知识抢答等形式,使学生说话积极性持久不衰。 3.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实行“鼓励政策”,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各种结果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进行小结课文内容时,先让学生边看图读课文边思考:小松鼠是怎样认识花生果的?小松鼠看到花生“黄灿灿的小花”,心里是怎么想的?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小松鼠找到花生果没有?你们知道花生果到哪里去了吗?然后指名回答。对说得好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表扬鼓励;对胆小的学生,只要有一点点可以肯定的,都给予及时表扬。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花生好吃”这个话题上,回答时容易“跑题”,即使这样,教师也要耐心引导,让学生互相补充,并不断给予激励。这样,不但能消除个别学生不愿说、不敢说的心理障碍,还会激励他们敢于尝试,争着发言的自信心,达到调动说话积极性的目的。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 1.语文课堂。语文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说话训练的主要阵地。儿童说话、写话的语言从哪里来?课文就是规范语言的重要材料。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非常适合说话训练,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语文课进行说话训练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紧扣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二是坚持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运用三种训练方式:一是用词说话训练;二是仿例说话训练;三是看图依景说话训练。通过这样练习实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说话能力也得到提高。 2.活动课。课内训练固然重要,课外更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广阔课堂。教师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课,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学科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猜字谜、排字词、造句子、玩游戏等,更好地拓展学习空间、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课外活动具有灵活性,更贴近现实,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说话内容。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课内“教给方法”,拓展于课外“强化训练”。 三、加强指导,让学生会说 说话训练既要使学生愿说、敢说、想说、多说,又要使学生能说、会说。所以,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加强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说话技能。这样学生才能说得好,正因为说得好他们才会更想说。 1.会说。首先要告诉学生说话的一些基本要求:口齿清楚、抑扬顿挫、声音洪亮、抓住重点、语速有快有慢、讲究文明等。其次教会学生说完整的话,如说一件事,要说清谁做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然后指导学生把话讲具体:抓住一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道清来龙去脉。 2.说思结合。在教会学生说好一句话后,逐步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生动、连贯,要求学生说话时把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说,要言之有物。同时要求学生说话之前先思考说的是什么,哪些内容先说,哪些内容后说,哪些内容重点说,哪些内容简单说。这样,说话才能有条理、有重点,才能让人听得清楚、记得牢固。 3.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说话习惯。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有条理地进行说话,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可让学生复述课文、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角色对话、分组讨论、彼此交流,把课本上的“死的”书面语言转化成“活的”行为语言。课外留心学生说的话,捕捉学生说话的“闪光点”,不断进行信息反馈,好的及时表扬,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 4.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小学生喜欢说话,但常常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倾听不到好的声音,就会影响说话水平提高。为此,语文教师要告诉学生听和说同样重要,听既是尊重别人,又是为了吸收、为了积累。平时可引导学生收听电视新闻,听听相声小品,鼓励学生听后仿说,以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全方位地掌握语言的输出输入模式。说话就是语言的输出方式,输出语言要达到声情并茂,在教学中首先要有语言输入、加工、消化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流畅表达的先决条件。更需要老师亲自示范,传授表达技巧,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瑛.浅谈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03.

机械专业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

机械专业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 【摘要】在教好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转换思维,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发挥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机械专业;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能力 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如果教师在机械专业教学中,能根据机械专业学科特点,挖掘学科资源,在教好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就《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谈几点看法,望商榷。 一、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职业学校学习工科的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建立尤为重要,可为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人从会思考就会想象,有了想象力,设计师才会设计出造型优美别致的建筑物及工艺品等。通过想象力的培养,人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敏捷,心情会变得更加开朗,生活也会更加充满诗情画意。在制图课的学习过程中,空间想象力能帮助学生们识图、画图,可以说识图、画图的能力是建立在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的,没有空间想象力,学好《机械制图》就是一句空话,而且会给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困难。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现代技术教育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深化课程、改革教学的目的。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物体,教师无论怎样讲述与比划,学生始终难以想象出来。这种情况下,如果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转换思维,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不仅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还要讲究授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述三视图的形成时,针对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空间想象力差,还没有形成立体概念的情况,如果直接讲述有关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经过充分备课后,我采用讨论与启发相结合的方法。上课时,不直接讲坐标系与三投影面体系的概念,而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室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把一个长方体摆放在教室里,由前往后看物体,就如同有一束平行光线由前往后照射物体一样,物体的影子照在黑板上的情景;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从上往下照射在地面上情景,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象结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黑板、地面、墙面之间的关系是两两互相垂直的三个平面,接着,教师讲述投影面的概念,引出三个投影面、三个坐标轴:x轴、y轴、z轴、三视图。然后教师展示模具——三面投影体系,画出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的投影。接下来启发学生,如何把三个视图放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三视图,以及讨论三视图投影规律。这样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物体对学生进行引导、讨论,学生很容易就建立起三面投影体系的概念,初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对三视图的理解也会非常深刻。 三、加强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人的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的技术方案或模型,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转化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反思)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反思) 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课文内容和思想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强学生体验加深感悟的重要的训练方式。通过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主动性。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办法:1、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性,有感情的朗读是理解课文最重要的方式,也是背诵课文的基础,要达到背诵就必须反复诵读。2、抓好范读,以自己精彩的朗读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和兴趣。3、朗读过程中,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原则,学生每有一点进步,就及时鼓励,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加分激励法,抓住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之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继续好好书的愿望。4、适时开展朗读小比赛活动。 二、引导正确朗读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丢字、加字、读破句子、前后不连贯,停顿不恰当等情况经常发生。那么,如何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教学中,我严格要求,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四不两要”: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一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读准字音正确区分平翘舌,不读错音;二要注意恰当的停顿重音,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训练过程中我循序渐进从一点一滴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只有这样才能读正确读流利;才能读出感情,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其次,教给朗读技巧,注意朗读的停顿、语调、语气词的音变等。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反复引导学生注意“啊”的音变,并体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音变,使学生在朗读时更加顺畅。 三、朗读方式灵活恰当 在朗读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学生差异,所以朗读的组织形式要灵活恰当。 第一,想方设法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尽可能地给全班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可采用个人自由读、同座轮流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齐读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全体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与展示的机会。 第二,朗读要求要有层次,步步提高。初读课文时,要求做到读音正确,不读错字不加字,不丢字,一字一句读准确,再读时要求读流利,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就有了保证。 第三、抓好范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通过精彩的范读,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注意抓好三种形式的范读。 一种是讲前范读。对于情境性的文章以及较难读的课文,我一般放在课前进行全篇的范读。第二种是讲中范读,在讲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时进行范读。通过范读指导,达到了深入理解体会句子含义的目的。第三种是讲后范读。通过讲后范读,对全篇课文进行再欣赏品味,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感受能力,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四、抓好配合,赢得家长的支持 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单靠在学校里的几节课的指导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抓好课前预习,让学生在家里做好初读课文活动。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督促孩子的学习,指导孩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做好签字工作。这样在课堂上有感情的朗读就水到渠成了。俗话说:书

如何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哪些?孩子的未来很大一部分受着来自家庭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父母从小给孩子的培养方面,如果父母能够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某些能力,那么,对孩子长大以后在学习和生活的路上,一定有着很大的帮助。 1 能力一:自立能力自立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家长应从孩子幼年时就加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有时候家长可以把一些简单的事交给孩子去做,例如自己吃饭,独自一人去买东西。 2 能力二: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够独立料理自己的生活,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学会的一个环节。不能做到生活独立自理,孩子就会一直依赖父母。这样的孩子并不具有竞争力,一旦脱离了父母的扶持,孩子将惊慌失措,不能将生活正常进行下去。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生活的意识,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迟早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的。 3 能力三:数学能力数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小就培养好孩子的数学能力,为孩子以后的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有什么方法能使宝宝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爱上数学呢?首先有些人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很大程度上是对数学不感兴趣。其实数学世界也像一首优美的乐曲,听得懂的人会感到无穷乐趣。爸妈们帮助宝宝学习数学需要做的是将数学的概念趣味化,让宝宝对数学产生好感,并减少宝宝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 4 能力四:合作能力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笃信只有竞争才能出人头地,在各种选拔考试的层层激励下,孩子单打独斗的能力不断增强,与之相对,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几乎为零,可进入大学和社会以后,沟通能力差、无法与人合作的弱项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5 能力五:语言表达能力毋庸置疑,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听说能力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都要从这个时期抓起。要让孩子学会流畅地说话,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听和说,倾听是前提,只有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才能为孩子更好地说话和表达打好基础。 6 能力六:抗挫折能力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陪伴我们走过漫漫人生之路。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他们缺乏承受挫折的机会,没有承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因此提高孩子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当必要。 7 能力七:社交能力其实,许多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社交经验,幼儿园又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教他们怎样保持友谊,教他们在没有教师和爸爸妈妈帮忙的情况下自己怎样独立解决小伙伴之间的冲突。在幼儿园里孩子学会交朋友后,不仅会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于孩子长大融入社会均有好处。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提到改作文就会觉得头疼,学生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对作文没有兴趣,不想写。老师叫苦不迭是因为批改作文费时多、效率低,费力不讨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克服他们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请每个学生轮流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爱好等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取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应当从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一点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实现人人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抓住时机、创造机会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1 、两分钟演讲 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者早读、晨会的时间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2-3 人,要求中心明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语句连贯。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先做一些笔头的准备。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多少压力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 、课外读书活动 我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倾向一些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如请他们说说自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不定期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等,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原本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开始畅所欲言,不再将作文当作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愿意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获取写作素材 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为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跳绳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等。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变得丰富了。 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能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写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1 、扩大阅读面 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进行摘抄,组织读书汇报等。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2 、观察日记

朗读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模板

朗读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朗读是一种有声有色的语言艺术。该怎么正确进行朗读能力培养呢?接下来就跟本人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朗读能力培养心得体会吧! 朗读能力培养心得体会篇1 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目前,朗读教学已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多数学生能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但能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的学生却是极少数。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只有让学生有较以课文为依托。些能力的培养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变成了一问一答的问答课。有的语文课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又让学生看影视,一会儿让学生去表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对文本不理解,文章讲不透,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学生朗读的时间变成了教师的演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石川乡三条沟小学文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然而,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头疼的是教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几乎是“谈写变色”。其实,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容或事情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阶段是学生练习写作文、练习写真人实事、写出自己真实情感、培养写作兴趣、为将来作文打下扎实基础的阶段。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离不开教师引导他们平时的观察、积累、阅读、模仿、想象等。正如叶圣先生曾经说的:“作文这回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因此,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会观察、积累、阅读、模仿、想象等。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引导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为了反映生活,要想准确地反映生活,就必须了解生活。了解生活的方法是学会观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雾”、“火烧云”、“雷雨”等这些我们经常看到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这些事物很多同学都会认为司空见惯,平淡得很,更谈不上有什么值得去写的地方。其实,平常小事也

可写出其新意来。因此,老师应指导学生从这些平常事物入手,逐步养成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其次,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如: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海上日出》作者描绘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的;语文教科书中《猫》抓住猫的古怪性格和淘气可爱的特点进行观察;语文教科书中《火烧云》抓住事物的不同形态、颜色和细微的变化进行观察;学会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并注意感受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等。再次,通过看图学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水平。看图学文,是由图画和课文组成的,图画形象的反应课文容,课文容又准确地叙述了图上的事物,图文并茂,既直观又形象,教学时,从图入手,教会学生观察方法。抓住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说话写话水平,指导看图时,先强调观察顺序,例如教学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山水》一文时,先引导学生从近到远、从水到山的顺序观察,这样把图中的水和山连起来看、连起来想,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条理性,从中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二、引导学会积累。 好的作品都是经过收集别人作品的好词佳句重新加工而成的,这就要求小学生们要养成收集、记录资料的习惯。如果等到写作时才发现手上的素材太少,当然就写不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因此,要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因为多读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妙的句子。但单读教科书是不够的,也应读各式各样的书报、杂志等。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有感情朗读的朗读能力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有感情朗读的朗读能力 作者:马文国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2007-11-18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我们会发现每课的作业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 面是很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 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我经常讲一些名人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战国时期的苏秦和张仪,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两人都有出色的演讲口 才,而朗读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为达到教学目的,老师必须要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有出色的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帮 助学生把语文书读好,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我常采用画表插红旗的方法,看谁读得好,读得好的就插一面红旗,这个办法跃然古老,却行之有效。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红旗, 这样也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 4.经常进行朗读比赛。进行朗读比赛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同学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有一个表现的空间和舞台。同时也让他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一个对比的过程。通过朗读比赛,发现朗读好的同学,让学生教学生,这样效果往往比老师教效果要好。 二、练好朗读的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 水到渠成了。 要练好学生朗读的基本功,教师首先要下决心练好基本功,笔者刚从农村学校来到厂矿子弟学校时曾下狠心练过一段时间的普通话,那时一到学校就接手了一个六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而笔者的前任是一个北方人,她的普通话非常标准,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也是十分严格,说实话,我当时的普通话确实还不如个别普通话好的学生,但我不气馁,虚心向那位教师学习,有时也向学生学,

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5-05T16:49:11.763Z 来源:《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肖光兴 [导读]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沟通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语言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说话水平。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说话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人在大脑皮层产生某些兴奋点或情绪起伏较大时,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这也是培养兴趣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好教学内容,讲究教学方法,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说话的重要性,说话是人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果没有语言,那人类的生活将是多么的苍白和难以沟通。因此人人都要努力把自己的说话能力和水平提高,才能更好的学习、工作和交朋友。让学生认识说话的重要性,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这是内在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内在的需求,才能让学生主动表达,乐于表达。 其次,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长辈,朋友,伙伴等等,不断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让学生大胆说话。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就是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适时引导和点播,从说话的方式,说话的语气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会说话带来的成就感,会说话给人带来的愉悦感,会说话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方便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想说话,爱说话,努力提高说话的水平。 再者,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主动和学生沟通,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看词造句,扩句,缩句,背诵好词好句好篇,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词汇和句型。经常设计一题多问,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训练口语的机会,让他们都来表达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要多鼓励爱说话,会说话的同学,树立榜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充分挖掘学生语言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学会表达,从外在的环境中获得表达的欲望,体验语言表达的魅力和快乐。 二、采用多种形式,加强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小学语文书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每一篇课文的结构都很严谨,语言很优美,内容真实感人,知识丰富,不仅具有学习的功能,还有欣赏的功能以及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理解了课文之后,尝试复述课文,引导学生把说话和表情,动作融为一体,将文中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进行融合,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 (2)讲故事 每个学生都喜欢故事,每个寓言或者历史故事内容丰富有趣,又蕴藏深刻的哲理。因此,教师平时要多看书,多准备丰富多彩的故事,适时适机给学生讲故事,或者让学生听录音讲故事,看动画片等等。然后让学生尝试复述故事,学生在听和复述的过程中,将故事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加以融合,说话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描述自己的生活和看法 人们对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印象总是最深刻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比如可以在课后,或者是在课堂上抽出几分钟,让学生说说自己最近的生活情况,学习心得,所参加的活动,自己最近的心情,或者旅游见闻等等。或者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看到的现象,或者是学校的一些情况,同学的一些表现等,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展开讨论,也是培养学生口语的好途径,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就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创造口语交际情景激励学生说话 (1)打电话 打电话是人们交际的重要方式之一。打电话的一些语言礼仪体现了一个人的涵养,素质和说话水平。因此,经常选取一些主题,设置打电话的情景,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电话沟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标准的普通话,说有礼貌的话,说完整的话,这样的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好方式之一,对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买东西 买东西是人们的日常活动之一。买东西的过程中,询问价格,讨价还价,都是很有说话艺术的。因此教师可以经常设置购物情景,比如去超市购物,去市场买菜,去车站买车票等场景,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这些都是人们必须也很需要的活动和语言,学生现学现卖,学有所用,对语言的学习会更加重视和爱学。 (3)小记者采访活动 在班级里成立一个小报社,让学生自己设计班报,自己做小记者,采访学校或者班级上的老师或者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感受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己编写,发表在班报或者板报上。在同学间交流,在早自习或者午自习时间,选择好的稿件出来朗读,也是促进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好途径。 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说话的涵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看书,是人类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比如,每次的课后作业少些机械的抄写,多些看书的作业,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有益的书籍。比如,经常提醒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看书,或者到图书馆看书,或者在班级里成立一个图书角。图书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不同的书籍到班级和学生交换阅读,引导学生多记好词好句,从模仿到创新,不断提高表达能力,使得自己说出来的语言更有魅力,更有意思。 总之,提高说话能力,能为口头和书面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能为人们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做好准备。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小学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表达的兴趣,采用各种方式,强化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让学生会说话,懂得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什么情况用什么语言,让学生懂得要做到"话到好处,话到及时,话到合理,话到

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其实施方案的论文

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其实施方案的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思想、专业结构、管理方式、培养模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 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 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这种教育被称为能力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 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只有重 视学生的“潜质”,注重能力的全面培养,才能使学生凭借已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去扩 展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认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对高职教育特色的认识,是探讨培养 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着力点。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方面: 1.培养目标的属性。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培 养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人,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学生劳动道德、技术操作、集体 合作和创业能力,传授人文价值观;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其培养目标具有职业性和技术 性属性。 2.职业教育的范畴。职业技术教育不属于学科教育,而属于一种技术技能教育,注 重职业能力培养,在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强调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的培养,专业理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专业设置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社 会职业分工和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突出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主流 技术。办学形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必须是灵活的,通过专业和课程的合理设置,培养和造 就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4.教学内容的安排。职业技术教育按照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具 有易变性,教学内容坚持三条主线:即理论与知识教育;技术与技能教育;全面素质教育。技术基础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技术专业课设置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同时,更要突出客观实际需要,课程不仅要综合化,又要与职业资格标准和接受高等教育求 得衔接。

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合素质是评价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标准,是指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因此,加强小学期间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塑造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中,指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增强综合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能够亲身体验到在教学中综合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因此要吸取教育教学的联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活用教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教学中,教师要搜集更多的课堂资源和课外知识,多采取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充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师只作指导,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背诵、思维和表达写作能力。在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教师们可让学生来背诵一些古诗词,成语或讲述一个小故事,这样既锻炼小学生们的胆量;又让他们得到了自主搜集故事等资料的能力;还受到古诗词内容的熏陶,添补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空缺。

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课外知识搜集的渠道,尤其在比较贫困的 农村,受家庭,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孩子们不可能到网上、大书店搜集有关资料。为了使学生的知识不能落伍,教师要采用通过让听家长帮助口述一些知识、故事;从课外书籍中寻找或从图书馆中去查找;最后由教师在网上搜集一些有益知识来告诉学生,这样有些 知识虽然赶不上新时代的一些潮流,但孩子们学习的内容、渠道可以拓宽。这样孩子们上语文课都是在轻松、愉快中度过的,因为每节课不是让学生去死记一些知识,背死书,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他们充分自主学习,讨论的机会,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集体的共同交流中得到解决。另外,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提倡多读一些童话,寓言故事,记日记,让学生在读写中感受人的善恶、祖国家乡的美丽、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 (二)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搞好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感情的交流,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认识水平,同时, 还能养成有礼貌、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以及尊重他人,懂得合作的良好品质。因此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练习好课本上的口语交际,可以在班队会中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召开“三八节,我让妈妈笑一笑” “寻找身边的小雷锋” “作家务该不该收钱”等主题表演,说议活动, 不仅锻炼学生的演说能力,还使学生明确一些道德知识 二、生活中,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增强劳动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