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附实例)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实例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实例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与实例—、编写提纲刖言任务来源情况(包括合同签订),组织领导,监测计划确定,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监测布点、现场监测),监督管理(监测资料的检查核定),监测结果分析,监测阶段报告,上级检查。

2.1划分监测时段 2.2扰动地貌类型划分和监测点布设3.1监测内容 3.2监测方法4.1原地貌不同土地类型十壤侵蚀模数 4.2不同扰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4.3不同防治措施土壤侵蚀模数5水土流失监测动态结果与分析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5.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5.3扰动地面动态监测结果5.4 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6.1弃渣处理及防治效果 6.2工程措施防治效果 6.3植物措施防治效果6.4运行初期水土流失监测二、实例(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项目概况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引东江水,向香港、深圳提供饮用 水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 ,始建于1964年2月。

经国家计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深供水第4期改造工程(简 称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全长 51.7km (包括深圳沙湾隧洞工程),至 2010年设计年供水能力 23.73亿m ,其中香港用水量 11.00亿m , 深圳市用水量 8.73亿m ,沿线用水量 3.2亿m ,机动用水量 0.8 亿m ,设计流量为100R1/S 。

概算总投资49亿元,总工期三年,即 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莲湖、旗岭和金湖三座供水泵站;新建 走马岗、观音山、笔架山、石山、窑坑、凤岗和沙湾七条隧洞,共 长15km;新建莲湖、旗岭、漳洋和金湖四座渡槽,共长5.8km ;新 修六条混凝土箱涵共长 16km;新修五条混凝土倒虹吸管,共长7结论7.1防治达标情况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7.2水土流失及防治综合评价 7.3监测工2.6km ;新建3.3k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地下埋管;扩建9.3km人工渠道及其它次要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加上已建成的太园泵站、雁田隧洞、深圳水库,形成4站、4槽、8洞、1库及人工渠和混凝土箱涵组成的封闭式供水系统。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附实例)【范本模板】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附实例)【范本模板】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一、编写提纲前言任务来源情况(包括合同签订),组织领导,监测计划确定,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监测布点、现场监测),监督管理(监测资料的检查核定),监测结果分析,监测阶段报告,上级检查。

1 项目区及项目概况2 监测时段和监测点布设2.1划分监测时段2。

2扰动地貌类型划分和监测点布设3 监测内容与方法3.1监测内容3.1.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3。

1.2 扰动面积监测3.1。

3 弃土弃渣监测3。

1.4 临时防护措施监测3。

1.5 植被恢复监测3.1.6 工程措施监测3.1.7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3。

2监测方法3.2.1 定位监测(沉沙池、简易观测场等)3.2。

2 临时监测3。

2。

3 调查监测3.2。

4 巡查4 不同侵蚀单元土壤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4.1 原地貌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模数4。

2不同扰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4。

3 不同防治措施土壤侵蚀模数5 水土流失监测动态结果与分析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5。

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5。

3 扰动地面动态监测结果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6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与分析6.1 弃渣处理及防治效果6.2 工程措施防治效果6。

3植物措施防治效果6。

4 运行初期水土流失7 结论7。

1 防治达标情况7.2 水土流失及防治综合评价7.3 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二、实例东深供水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项目概况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引东江水,向香港、深圳提供饮用水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始建于1964年2月。

经国家计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深供水第4期改造工程(简称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全长51.7km(包括深圳沙湾隧洞工程),至2010年设计年供水能力23.73亿m3,其中香港用水量11。

00亿m3,深圳市用水量8.73亿m3,沿线用水量3.2亿m3,机动用水量0。

8亿m3,设计流量为100m3/s。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水土保持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确保农田、森林、草原等土地的持久利用,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是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工作方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促进水土资源的保持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个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的示例:一、项目背景和目标1.1项目背景:描述所在地区土地资源状况、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2项目目标:明确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如减少土地侵蚀,改善水质,恢复生态功能等。

二、水土资源调查2.1土地利用调查:收集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田、建设用地、林地等。

2.2土地性质与土壤调查:调查土地的性质和土壤质量,包括土层厚度、质地、持水性等指标。

2.3地形与水文调查:调查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和规律。

三、水土保持需求评估3.1水土流失量评估:通过水土流失模型和遥感技术,评估当前水土流失情况和趋势。

3.2水土保持需求评估:根据水土流失量评估结果,综合考虑土地特性和环境条件,评估水土保持的需求程度和优先级。

四、水土保持措施规划4.1植被恢复与保育:提出植被恢复与保育措施,包括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

4.2土壤保育与改良:提出土壤保育与改良措施,包括耕地管理、有机肥料应用、水保工程建设等。

4.3水资源管理与治理:提出水资源管理与治理措施,包括水库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水资源利用和分配等。

4.4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包括湿地保护、水体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等。

五、水土保持技术指南5.1水土保持技术指南编制:针对不同的水土资源类型和地理位置,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技术指南。

5.2技术培训与推广:针对水土保持技术指南,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水土保持意识和技术水平。

六、监测与评估6.1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对水土保持效果进行定期监测。

6.2水土保持效果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对水土保持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一、引言水土保持是指在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过程中,通过采取措施保持和改善土壤、水分、植被等自然要素的稳定性,以防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

为了及时掌握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科学决策和合理规划,需要进行水土保持监测。

本报告旨在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1. 监测内容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包括土壤侵蚀监测、水土流失监测、植被覆盖监测等。

通过对土壤侵蚀强度、水土流失速率、植被覆盖率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客观评估土地资源的保持状况,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方法土壤侵蚀监测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采样分析土壤侵蚀指标,如产流量、侵蚀速率等。

水土流失监测主要采用水文学方法,通过监测雨量、径流量等数据,计算水土流失的程度。

植被覆盖监测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植被指数,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通过对不同地区植被覆盖率的监测,评估植被恢复情况。

三、监测结果分析1. 土壤侵蚀监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发现某地区土壤侵蚀状况较为严重。

其中,部分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每年10吨/公顷,土壤质量明显下降。

同时,对比分析不同地貌类型的土壤侵蚀情况发现,丘陵地区的土壤侵蚀速率较高,而平原地区相对较低。

2. 水土流失监测结果通过对水土流失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某河流流域的水土流失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贡献较大,特别是乱砍滥伐、不合理农业耕作等行为,导致水土流失速率急剧增加。

建议加强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合理措施减缓水土流失速率。

3. 植被覆盖监测结果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植被覆盖监测数据显示,某森林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其中,人为破坏、火灾等因素对植被恢复造成了较大影响。

建议加强该地区的植被保护工作,加大植被恢复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

四、问题分析和建议1. 问题分析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存在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速率上升、植被覆盖率下降等问题。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第一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附件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一、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1、项目建设概况2、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概况3、监测工作实施概况二、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1、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1)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2、取土监测结果(1)设计取土(石)情况(2)取土(石)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3)取土(石)量监测结果3、弃土监测结果(1)设计弃土(渣)情况(2)弃土(渣)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3)弃土(渣)量监测结果4、………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1、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2、植物措施及实施进度3、临时防治措施及实施进度四、土壤流失量分析1、各阶段土壤流失量分析2、各扰动土地类型土壤流失量分析五、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1、扰动土地整治率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3、拦渣率与弃渣利用率4、土壤流失控制比5、林草植被恢复率6、林草覆盖率六、结论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2、水土保持措施评价3、存在问题及建议4、综合结论第二篇: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本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前言简述项目情况、水土保持监测过程及成果等,并附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地理位置(点型工程介绍到乡级,线型工程应说明起点、走向、途径县级名称)、建设性质(新建或改建)、工程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投资(概算总投资、土建投资)、建设工期(开工与完工时间、总工期)、占地面积、土石方量(挖方、填方、借方、弃方)等。

1.1.2 项目区概况简要介绍项目区地形地貌(地形特征、地貌类型)、气象(气候类型、降水量、雨季时段、风速及主导风向、风季时段、冻土深度)、水文(水系、水功能区划)、土壤(土壤类型)、植被(植被类型与林草覆盖率)、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与强度、国家(省级)防治区划等情况。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

二、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示范文本(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编写提纲)1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 项目概况;1.2 项目区概况;1.3 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2 监测实施2.1 监测目标与原则;2.2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3 监测内容及方法3.1 监测内容3.1.1 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3.1.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3.1.3 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3.1.4 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

3.2 监测方法和频次3.2.1 调查监测;3.2.2 定位监测;3.2.3 临时监测;3.2.4 巡查。

3.3 监测时段3.4 监测点布设4 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4.1 侵蚀单元划分4.1.1 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4.1.2 地表扰动类型划分;4.1.3 防治措施分类。

4.2 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4.2.1 原地貌侵蚀模数;4.2.2 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4.2.3 防治措施实施后侵蚀模数。

5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5.1 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5.1.1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5.1.2 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5.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5.2.1 设计弃土弃渣情况;5.2.2 弃土弃渣场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5.2.3 弃土弃渣量动态监测结果。

5.3 地表扰动面积动态监测结果5.4 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5.4.1 各阶段土壤流失量;5.4.2 各扰动地表类型土壤流失量。

6 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6.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6.1.1 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6.1.2 植物措施及实施进度;6.1.3 临时防护措施及实施进度。

6.2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动态监测结果6.2.1 扰动土地整治率;6.2.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6.2.3 拦渣率与弃渣利用率;6.2.4 土壤流失控制比;6.2.5 林草植被恢复率;6.2.6 林草覆盖率。

6.3 运行初期水土流失分析7 结论7.1 水土保持措施评价7.1.1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与防治达标情况;7.1.2 综合结论;7.1.3 存在问题及建议。

水土保持监测设计大纲参考

水土保持监测设计大纲参考

水土保持监测设计大纲参考比如说,我们村有个小山坡,以前山坡上长满了绿草,还有好多漂亮的小花。

每次我们去山坡上玩,都能闻到青草的香味,看到小蝴蝶在花丛里飞来飞去。

可是有一段时间,有人在山坡上乱砍树,还过度放羊,慢慢地,山坡上的土就变得松松的了。

一下雨呀,好多土就被雨水冲走了,小山坡变得坑坑洼洼的,那些漂亮的小花和青草也越来越少了。

这就是没有做好水土保持的后果。

那水土保持监测设计大纲呢,就像是一个保护小山坡的计划书。

我们要先看看这个小山坡有多大,这就像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小花园有多少平方米一样。

然后呢,我们得看看这个山坡上现在都有些什么,是树多呀,还是草多呀,有没有小河流过呀。

就像我们看小花园里种了多少种花,有没有小池塘一样。

再讲讲怎么去看土有没有被冲走呢。

我们可以在山坡上的不同地方做一些小标记。

比如说,在一些容易被冲走土的地方,插一根小木棍。

过一段时间,去看看小木棍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如果小木棍跟着土跑了,那就说明土被冲走了。

这就像我们在小花园里,给小树苗旁边放一块小石头,要是发现小石头不在原来的地方了,就知道这里的土可能动过了。

水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哦。

我们要看看小山坡流下来的水是不是清澈的。

如果水变得浑浊了,那可能是土被冲到水里去了。

就像我们在小花园里,如果小池塘里的水突然变得脏脏的,那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对于这个监测呀,我们还得定个时间。

就像我们每天早上要去看看小花园里的花有没有长大一样。

在小山坡这里呢,我们可以每个月或者每几个月就去看看那些小木棍的位置,看看水的颜色。

而且呀,我们还要把看到的东西记下来。

就像写日记一样,今天小山坡的土好像少了一点,水有点黄,那我们就写下来。

这样,过了很久之后,我们就能知道小山坡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如果我们发现小山坡的情况不好,那我们就得想办法让它变好。

可以多种树,就像给小山坡穿上一件绿色的衣服。

树的根可以把土紧紧抓住,这样土就不容易被冲走了。

水土保持监测设计大纲虽然听起来有点难,但是只要我们像守护自己的小花园一样去对待大自然,就会发现其实也很简单呢。

(完整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提纲

(完整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提纲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提纲第一章综合说明(一)项目名称(主体工程,附属工程)、性质、规模、总投资等。

(二)项目区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附平面图)。

(三)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基本情况。

(四)项目区周围河流、城镇等情况。

(五)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第二章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一)破坏水土保持面积。

(二)弃土、石、渣量。

(三)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包括林草植被和蓄水保土工程)。

(四)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五)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

第三章水土流失防治方案(一)采取的技术规范、标准。

(二)制定方案的原则与目标。

(三)工程措施(梯田、防冲工程、废弃沙、石、土存放工程、拦渣库、尾矿坝、护坡、护堤等)。

(四)植物措施(护坡林草、护岸林草、防风固沙林草、恢复植被面积等)。

(五)耕作措施(主要针对生产建设单位及家属开垦荒坡地)。

(六)其他措施(复垦土地、异地造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

(七)整体措施的相互协调与布局(附平面图)。

(八)各种措施年度实施计划及完成期限(进度表)。

第四章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一)编制估算的依据。

(二)编制估算的方法。

(三)总估算及年度安排。

(四)效益分析(治理度、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多量、拦渣量、综合利用等)。

第五章方案实施措施(一)组织领导措施。

(二)技术保证措施。

(三)资金来源及安排。

另附:评估论证意见(一)基本评价。

(二)修改意见。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编制提纲一、前言有关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实施过程情况简介。

二、主体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概况1.主体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建设内容,有关设计文件批复、调整过程。

2.水土保持方案报批过程,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时限、投资概算,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措施设计落实、调整情况。

三、工程建设管理1.组织领导。

包括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及详尽管理机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2.规章制度。

有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一、编写提纲前言任务来源情况(包括合同签订),组织领导,监测计划确定,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监测布点、现场监测),监督管理(监测资料的检查核定),监测结果分析,监测阶段报告,上级检查。

1 项目区及项目概况2 监测时段和监测点布设2.1划分监测时段2.2扰动地貌类型划分和监测点布设3 监测内容与方法3.1监测内容3.1.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3.1.2 扰动面积监测3.1.3 弃土弃渣监测3.1.4 临时防护措施监测3.1.5 植被恢复监测3.1.6 工程措施监测3.1.7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3.2监测方法3.2.1 定位监测(沉沙池、简易观测场等)3.2.2 临时监测3.2.3 调查监测3.2.4 巡查4 不同侵蚀单元土壤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4.1 原地貌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模数4.2不同扰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4.3 不同防治措施土壤侵蚀模数5 水土流失监测动态结果与分析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5.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5.3 扰动地面动态监测结果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6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与分析6.1 弃渣处理及防治效果6.2 工程措施防治效果6.3植物措施防治效果6.4 运行初期水土流失7 结论7.1 防治达标情况7.2 水土流失及防治综合评价7.3 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二、实例东深供水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项目概况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引东江水,向香港、深圳提供饮用水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始建于1964年2月。

经国家计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深供水第4期改造工程(简称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全长51.7km(包括深圳沙湾隧洞工程),至2010年设计年供水能力23.73亿m3,其中香港用水量11.00亿m3,深圳市用水量8.73亿m3,沿线用水量3.2亿m3,机动用水量0.8亿m3,设计流量为100m3/s。

概算总投资49亿元,总工期三年,即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莲湖、旗岭和金湖三座供水泵站;新建走马岗、观音山、笔架山、石山、窑坑、凤岗和沙湾七条隧洞,共长15km;新建莲湖、旗岭、漳洋和金湖四座渡槽,共长5.8km;新修六条混凝土箱涵共长16km;新修五条混凝土倒虹吸管,共长2.6km;新建3.3k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地下埋管;扩建9.3km人工渠道及其它次要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加上已建成的太园泵站、雁田隧洞、深圳水库,形成4站、4槽、8洞、1库及人工渠和混凝土箱涵组成的封闭式供水系统。

2、项目区概况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位于东经113°31′-114°30′,北纬22°30′-23°10′。

北连东江桥头河段,西濒珠江口岸,南接深圳、香港,东面为淡水河流域。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67-1925mm。

其中4-9月占83.3-84.4%。

多年平均降雨日数139.9天,雨强>80mm/24h的日数平均每年3.9次,>100mm/24h的日数平均每年为2.5次,>150mm/24h的大暴雨平均每年0.5次。

工程区在地貌上大体可分为两个单元,旗岭坡、谢岗以北至东江为准平原区,其间零星分布相对高度在50m以下的残丘,旗岭坡、谢岗以南为丘陵和低山地区,相对高度在50-500m 之间。

本项目区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的重点监督区。

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值为中轻度流失区。

(二)监测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数量、强度、成因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监测,对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对项目水土流失治理达标情况进行评价,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积累建设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方面的数据资料和监测管理经验,给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从而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1、监测原则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及其批复文以及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工程特点和水土流失特征,确定如下监测原则:(1)全面调查监测与重点观测相结合全面调查是对整个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而言,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的动态变化,也就是全面了解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状况。

重点观测即对特定地段较长期的连续监测,主要针对侵蚀强度监测、特殊地段及突发事件监测。

(2)以地表扰动类型确定水土流失量开发建设项目地表扰动类型决定了水土流失速度。

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地表扰动类型(各扰动类型的面积和侵蚀强度)确定水土流失量。

(3)地表扰动类型监测以弃土弃渣和平台监测为重点本工程的弃土弃渣量(包括临时堆渣)达396.6×104m3。

平台的侵蚀模数相对较小,但面积很大,基本上每个标段都有,因此选为监测重点。

22监测内容与方法2、监测内容(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项目建设区分为永久征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征占地面积在项目建设前已经确定,施工阶段及项目运行阶段保持不变,临时占地面积及直接影响区的面积则随着工程进展有一定变化,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测临时占地和直接影响区的面积,确定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面积。

(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主要监测弃渣量、岩土类型、弃土弃渣堆放情况(面积、堆渣高度、坡长、坡度等)、防护措施及拦渣率。

(3)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监测。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临时防护措施)实施数量、质量;防护工程稳定性、完好程度、运行情况;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

不同阶段林草种植面积、成活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扰动地表林草自然恢复情况;植被措施拦渣保土效果。

(4)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针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分别采用标桩法、侵蚀沟样方测量法、简易径流小区法以及人工模拟降雨方法进行多点位、多频次监测,经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及水土流失量。

3、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包括调查监测、地面定位观测。

(1)调查监测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线路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1:5000地形图、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按标段测定不同工程和标段的地表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

填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堆渣和开挖面坡长、坡度、岩土类型)及水土保持措施(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等)实施情况。

①面积监测面积监测采用手持式GPS定位仪进行。

首先对调查区按扰动类型进行分区,如堆渣、开挖面等,同时记录调查点名称、工程名称、扰动类型和监测数据编号等。

然后沿各分区边界走一圈,在GPS手簿上就可记录所测区域的形状(边界坐标),然后将监测结果转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软件显示监测区域的图形和面积(如果是实时差分技术的GPS接收仪,当场即可显示面积)。

对弃土弃渣量测量,把堆积物近似看成多面体,通过测一些特征点的坐标,再模拟原地面形态,即可求出堆积物的②植被监测选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标准地的面积为投影面积,要求乔木林20m×20m、灌木林5m×5m、草地2m×2m。

分别取标准地进行观测并计算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和类型区林草的植被覆盖度。

计算公式为:D=fd/fe C=f/F式中:D—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C—林(或草)植被覆盖度,%;fd——样方面积,m2;fe——样方内树冠(草冠)垂直投影面积,m2。

f——林地(或草地)面积,hm2;F——类型区总面积,hm2。

需要注意: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都应大于20%。

关于标准地的灌丛、草本覆盖度调查,采用目测方法按国际通用分级标准进行。

(2)地面观测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的监测,采用地面观测方法。

如桩钉法、侵蚀沟样方测量法、简易径流小区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等,并以桩钉法和侵蚀沟法为主。

同时采用自记雨量计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①桩钉法将直径0.6cm、长20-30cm、类似钉子形状的钢钎相距1m×1m分上中下、左中右纵横各3排(共9根)沿坡面垂直方向打入坡面,钉帽与坡面齐平,并在钉帽上涂上红漆,编号登记入册。

坡面面积较大时,为提高精度,钢钎密度可加大。

每次暴雨后和汛期终了以及时段末,观测钉帽出露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

计算公式采用:A=ZS/1000COSθ,式中A-土壤侵蚀量,Z-侵蚀深度(mm),S-侵蚀面积(m2),θ-坡度值。

②侵蚀沟样方法在已经发生侵蚀的地方,通过选定样方,测定样方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来确定侵蚀量。

样方大小取5-10m宽的坡面,侵蚀沟按大(沟宽>100cm)、中(沟宽30-100cm)、小(沟宽﹤30cm)分三类统计,每条沟测定沟长和上、中上、中、中下、下各部位的沟顶宽、底宽、沟深,推算流失量。

侵蚀沟样方法通过调查实际出现的水土流失情况推算侵蚀强度。

重点是确定侵蚀历时和外部干扰。

必须及时了解工程进展和施工状况,通过照相、录像等方式记录、确认水土流失的实际发生过程。

③简易径流小区法用木板、铁皮、混凝土或其它隔湿材料围成矩形小区,在较低的一端安装收集槽和测量设备,以确定每次降雨的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

径流小区设置依据监测点实际地形,通过简单布置形成简易径流场,测定径流、泥沙。

简易径流场分固定式和临时式两④人工模拟降雨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器,选择适当的降雨强度进行高土堆流失试验。

研究堆渣的产流产沙规律。

人工模拟降雨器选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生产的便携式降雨器,降雨器喷头高度3-6m,采用双喷头和单喷头两种方式,雨强范围为25-89.82mm/h,降雨时间10-60min。

降雨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用自记雨量计,常规雨量观测每日进行。

4、监测时段划分项目所在区域80%以上的降雨量集中在4-9月,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且多暴雨,因此以4-9月为重点监测时段。

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项目区降雨规律,监测工作分为以下四个时段:2001年8月至2002年2月为第一时段,制定监测方案并细化、全线调查及各种面积监测、部分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及监测设施布设,完成阶段报告1。

2002年3月至2002年7月为第二时段,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同时进行各种面积监测及防治措施调查,完成阶段报告2。

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为第三时段:完善侵蚀强度监测、各种面积监测及防治措施调查,完成阶段报告3。

2003年2月至2003年8月为第四时段:重点进行植物措施监测、各种面积核实监测、弃土弃渣整治监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